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日本多山地是如何發展經濟的

日本多山地是如何發展經濟的

發布時間:2022-08-01 23:25:02

⑴ 日本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日本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是

1、海運便利

日本的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太平洋沿岸帶狀工業地帶)。主要有京濱、名古屋、阪神、瀨戶內和北九州五大工業區。這種工業分布被稱為「臨海型」工業布局,無論是原材料的進口還是工業產品的出口都極為便利,減少運輸成本,而且日本優良港灣眾多也為海運提供了便利。

2、工業基礎雄厚

日本工業雖然在二戰中受到嚴重破壞。但是戰後日本先後從美國等工業國家引進先進技術,開發新產品,確立了本國的技術體系,工業迅速發展。無論是輕工業和重工業,還是電子星系產業都形成完善的體系。

3、科技發達

日本重視教育和科技創新,汽車,機床,機器人,計算機,金屬冶煉等高科技行業在世界有重要的地位。

4、人口密集

勞動力資源豐富。日本地形狹小,人口眾多,是世界人口密度很高的國家之一,勞動力資源豐富使使日本成為製造業大國。

5、日本國土狹小

日本國土狹小且多山地,平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少是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限制性條件,但由於為島國,海運便利,便於原料和產品的運輸是其工業發展的主要有利條件。

⑵ 日本是怎樣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

1,東部沿海的進口,出口和加工貿易的港口發展的優勢,利用先進的人才發展高科技
2以上的勞動力和豐富的資源,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型行業
中西部長的邊界線,利用豐富的資源,礦產資源行業的發展,貿易的發展

⑶ 日本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及其特點,並分析其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一、自然環境特點

1、島嶼眾多,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因此也被稱為「千島之國」。

2、海洋之國。日本東部和南部為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

3、日本多山。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

4、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稱為:聖岳。

5、緯度差異大。全國橫跨緯度達25°,南北氣溫差異十分顯著。絕大部分地區屬於四季分明的溫帶氣候,位於南部的沖繩則屬於亞熱帶,而北部的北海道卻屬於亞寒帶。

二、自然資源特點

1、海洋資源豐富。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

2、魚類資源豐富。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

3、日本自然資源貧乏,除煤炭、天然氣、硫磺等極少量礦產資源外,其他工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從海外進口。

三、有利條件

1、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北海道漁場為日本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

2、豐富的海洋資源使得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漁業國,於1989年創下1190萬噸漁獲,淺海魚佔50%總量養殖魚則佔33%以上,最受歡迎的有沙丁魚、金槍魚、螃蟹、牡蠣、秋刀魚、鮪魚和日本鰤魚。日本有世界最大漁船船隊和全球15%的漁獲量佔有率。

3、因日本屬於火山活動多發地域,所以埋藏的礦物資源種類豐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礦業比較發達。

四、不利條件

1、地震頻發。日本群島地處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危害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發生1次。

2、耕地有限。日本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為世界第26位。

3、火山頻發。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國都時常會發生火山活動。

(3)日本多山地是如何發展經濟的擴展閱讀

日本自然資源的具體情況:

日本自然資源貧乏,除煤炭、天然氣、硫磺等極少量礦產資源外,其他工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從海外進口。但是,日本森林和漁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占日本陸地面積的69%,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北海道和日本海是世界著名的大漁場,盛產700多種魚類。

日本的植物種類繁多。在日本本土生長著約5560種植物。約有1950種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為日本本土原生植物,約占日本所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35%。約有1600種被子植物和高裸子植物為日本當地的原生植物。截止到2011年11月,共有超過6萬種生物在日本生息。

⑷ 初二地理題:日本是怎樣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

日本是一個典型的島國,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這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洋運輸和加工貿易型經濟的發展十分有利。
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是日本經濟的一大特點。由於日本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工業原料和燃料需大量從國外進口;國內市場狹小,工業製成品需大量出口,經濟發展對外依賴非常嚴重。日本根據本國的國情,發揮科學技術先進和勞動力資源充足的優勢,利用多天然良港和航海業發達的有利條件,將工業集中分布於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便於原料、燃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

⑸ 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為山地,丘陵,分析這種地形特點對其經濟發展的影響

不利影響:(1)內陸交通線建設難度大,經濟落後;(2)平原面積小,不利於工業的布局;(3)耕地面積小,不利於發展種植業;(4)人口和經濟中心集中分布於沿海平原區,容易受海嘯、台風的危害;人口和差異「飽和」,環境問題嚴重。

⑹ 從人文地理因素分析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並且日本資源匱乏,所以日本不適合農業和低附加值的製造業,而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占最大比重,而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東京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

⑺ 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34為山地、丘陵,請分析這種地形特點對其經濟發展的影響

(1)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

3
4
的領土為山地和丘陵,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因此,日本工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地區.日本由於地域狹小,資源貧乏,是一個資源小國,因此對外依賴性較強.所以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2)內陸交通線建設難度大,經濟落後;
(3)平原面積小,不利於工業的布局;
(4)耕地面積小,不利於發展種植業.
故答案為:(1)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
3
4
的領土為山地和丘陵,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因此,日本工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地區;(2)內陸交通線建設難度大,經濟落後;(3)平原面積小,不利於工業的布局;(4)耕地面積小,不利於發展種植業.

⑻ 說說日本是如何揚長避短發展日本經濟的

一揚長避短,充分利用歷史條件歷史賦予戰後日本的條件是雙重的: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一面。而日本政府和社會各界卻在充分認識客觀條件的基礎之上,有效地利用了其有利的一面,最大限度地改變了其不利的一面,從而實現了經濟的長期迅速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時,日本經濟、政治和社會各方面均處於嚴重的癱瘓和混亂狀態,大多數國民在飢餓失業的困境中幾乎失去了恢復和重建經濟的信心。但事過不久,日本政府即重金聘請了許多專家,請他們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對日本經濟恢復和進一步發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條件進行評估。專家們指出,日本面臨的不利條件主要是:(1)國土狹小,總面積只有37.7萬平方公里,而山地和丘陵又占總面積的75%。(2)礦產資源貧乏。雖有鐵礦和煤礦,但儲量極少,而原油儲量則更少,只有900萬噸左右。(3)人口相對過剩,人均耕地面積太少。(4)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技術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大約落後20~30年。(5)產品國際競爭能力差,被視為劣等貨。(6)戰敗投降,社會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7)企業資金不足。同時他們也指出,日本經濟發展不光有不利條件,也有有利條件:(1)尚有相當的物質技術基礎。(2)重化工業發展有較長歷史,也較為先進,盡管已轉化成了軍工產業,但恢復民用並不難。(3)勞動力質量高,這是自明治維新以來重視教育的結果。(4)國民長期接受島國意識熏陶,受儒家思想影響,又吸收了西方的市場經濟觀念,危機感和競爭意識強,工作勤奮,集體感強,能夠聯合對外。(5)擁有大量高級技術管理人才,隨著戰後對日官僚財閥的整肅,他們脫穎而出,走上社會經濟、政治主導崗位。(6)國家干預經濟有經驗,效果突出。(7)有美國的保護,軍費支出少。(8)國際上資本主義國家之間貿易自由化進步顯著。(9)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尤其是大戰中的軍工技術大量轉向和平經濟,新的科學技術在和平環境中發展更快。(10)作為東亞經濟強國,日本在東亞乃至整個世界,均有著廣泛的經貿關系,有利於展拓市場。
鑒於上述情況,日本採取了一整套揚長避短,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要是:(1)在恢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確立了政府、金融機構、社會經濟團體、企業以及從業人員、消費者等相互協調的經濟體制,利用協調的力量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經濟優勢,克服社會競爭不足和競爭過度兩方面的不利影響;(2)用聯合的力量對外,吸收海外的技術、資源、管理,同時,為防禦海外資本的侵入,組成各種貿易組合等;(3)建設加工貿易型經濟,一方面進口海外廉價資源,引進海外先進技術,另一方面將加工的產品出口到海外;(4)加強質量管理,創造出一整套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以優質、低價、服務周到的產品佔領海外市場;建立強有力的金融組織體系和相應的金融制度,解決企業資金不足問題等等。

戰後日本揚長避短,有效地克服了戰後初期的困難局面,走上了高速增長之路。
1973年石油危機前後,日本認識到自身在資源、能源供應方面極度依賴國外的嚴重性,決定實施「科學技術立國」新戰略。出於這種認識,日本大力開發自動化產品,建立新的資源開發和供應相結合的體制,倡導開展全民節約資源、能源活動,調整產業結構,拓展國內市場。由此,很快就克服了石油危機的影響,並把資源、能源供應緊張的國際環境,作為其經濟技術再次超越歐美國家的絕好時機加以利用。

80年代,日本經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實力的經濟,有能力和條件在全世界范圍內縱橫馳騁。同時,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經濟衰退,需要外部資金輸血補充;以亞洲「四小龍」台灣、韓國、香港、新加坡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要實現經濟跳躍增長,需要外部資金技術支持;以中國為代表的改革開放國家,需要大量引進外資,不斷吸收海外先進技術。這些無不為日本經濟提供了廣闊的海外活動場所。於是,日本大舉向海外投資,從國際化的角度安排日本產業、企業發展結構,與美國、歐共體、亞洲「四小龍」、東盟等組成多層次多水平和垂直交叉的國際分工體系,通過投資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繞過貿易摩擦暗礁,做到既廣泛利用海外資本市場為自己眼務(這與歐美國家要借日本投資解決就業、經濟衰退的願望相反),又取得了土地利用、勞動力價格、產品市場方面的比較成本收益。

總的來看,日本在經濟發展的各個重要時期,都能較深刻、較實際、較長遠地認識自身及國際上的條件,進而採取卓有成效的對策,做到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促進經濟的高速增長。

⑼ 日本的地理如何影響該國的發展

日本多山地、丘陵,平原狹小,造成人口集中分布,農業耕地不足,但其科技發達,糧食基本能自己。農業生產的限制迫使其目標轉向海洋,所以說其遠洋捕撈發達。其鄰近大海且海岸線曲折,所以多優良港灣,海運發達。又由於礦產能源缺乏,市場狹小,經濟對外依賴強

⑽ 日本經濟來源主要靠什麼詳情資料.

日本經濟來源主要靠以下:
日本經濟高度發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2014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於美國和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23位。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純資產達1.8萬億美元。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最大比重,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東京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自二次大戰後,日本的製造業得到迅速發展,尤其電子電氣產業和汽車製造業。
日本國(日語: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千米。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戰後日本經濟之所以能夠高速發展,是其固有基礎、特殊條件和機遇等多種主客觀原因、國內外各方面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日本充分利用被美國獨占和美國將大量加工製造業搬進日本之機,大力吸收美國的資金,學習、借鑒美國的先進工藝、科技和管理經驗,並加強仿製、模仿和創新工作,使日本成為世界上對外國技術、工藝消化、吸收力最強的國家之一。日本從1950-1975年共引進了25000多項技術,並用不到30年時間、花了僅60億美元左右,就把美國等西方國家用了半個多世紀、花了2000多億美元的研究成果學到手。

閱讀全文

與日本多山地是如何發展經濟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幼兒經濟困難怎麼辦 瀏覽:583
事業編沒有崗位怎麼評職稱 瀏覽:802
濮陽縣什麼時候考事業編報名時間 瀏覽:697
事業在計劃表裡怎麼安排 瀏覽:699
愛情公寓邀請了多少明星 瀏覽:857
吸血鬼是怎麼變成美女的 瀏覽:505
事業心的表現是什麼 瀏覽:656
南歐各國經濟怎麼樣 瀏覽:483
從未懂得幸福是什麼意思 瀏覽:419
法國健康證在哪裡辦 瀏覽:662
愛情的意義是什麼歌曲 瀏覽:901
事業編聯考考試考多久 瀏覽:812
美女怎麼護膚光滑 瀏覽:435
尊重你的伴侶怎麼收獲更多幸福 瀏覽:999
如何選擇幸福的理論 瀏覽:999
如何讓重組家庭過得幸福 瀏覽:840
幸福是用來追求的快樂是什麼 瀏覽:598
抖音上為什麼那麼多美女吃東西 瀏覽:739
生肖牛婚姻女正月出生如何 瀏覽:982
幸福二人世界怎麼打造 瀏覽: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