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礦產資源與社會經濟的發展
人類需要的自然資源中70%,重工業原料中90%都來自於礦產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與之有關的是原材料工業和採掘業,構成了工業的基礎,是推動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的重要保證。人類歷史的發展和生產力的進步與礦物原材料的利用關系密切,正因為此,歷史學家就以此劃分人類社會的歷史階段: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隨人類文明的提高,對礦產資源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據統計人均國民產值1000~4000美元,對礦產品需求的增長最快。全球1962年礦業原礦總產值2350億美元,1970年4300億美元,1982年9890億美元,1989年達11250億美元,25年中增長5倍。礦產品國際貿易也在迅速增長,1963年為400億美元,1987年為4423億美元,增長11倍。
1981~1994年,大多礦產增加不少探明儲量,特別是黃金(表6.10、6.11、6.12)。
礦產資源地理分布不均,絕大多數礦產資源60%以上產量都集中於5個以內國家。近年隨著主要發達國家從工業社會時代逐漸向信息社會時代過渡,礦業發展速度逐漸變緩,不少礦產品需求疲軟,生產能力過剩,有些礦種過剩生產能力高達15%以上,如鋼鐵高出30.5%,鋁16%,銅23%,水泥19%,硫、磷、鉀礦產過剩40%;發達國家為其環保和經濟回報率等原因,逐漸將其礦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而礦產品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產品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選冶技術的改進,進一步提高了礦產資源的利用率,金屬的回收利用比例越來越高,1993年世界鋼產量的30%,鉛產量的23.3%,精煉銅的30%,精煉鋁的40.5%來自於廢舊金屬的回收,工業發達國家更高一些。
世界礦產品消費自70年代以來,增長速度部分放慢,部分加快,硫磷鉀等農用礦產消耗量減少,鐵銅鉛鋅低速增長,鋁、鎳中速增長,而鋯、鈦、高嶺土、金剛石等快速增長,礦產品應用新領域的開拓也越來越廣(表6.13、6.14)。礦產品價格在低價位徘徊,1993年以後有所回升,1992年世界礦產品貿易額6169.7億美元,其中燃料礦產3260.7億美元,1980~1991年金屬礦產品貿易增長了30%,非金屬礦產品貿易額增長速度更快,80年代前就增加1倍以上。據統計,世界礦物原料產值結構中,能源礦產佔75.64%,金屬礦產值佔12.11%,非金屬礦產佔12.25%。值得注意的是,原材料的消費開始了從較傳統的金屬向特種金屬、合金、陶瓷塑料等方面轉變。
表6.10世界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基礎①的變化
說明:①某些礦產的儲量基礎未列入;②可回收的金屬體積;③商業品級,Cr2O3;④中國及其他一些國家未包括在內;⑤西方國家;⑥中國未包括在內;⑦估計價值;⑧工業標准;⑨相當於Na2CO3。
(據世界金屬和礦物年報,1995;美國地質調查局年報,1998)
表6.11世界主要礦產品的產量
說明:①精礦;②純硼砂;③天然鹼+合成碳酸鈉,除中國外;④包括葉蠟石;⑤除中國外。
(據世界金屬統計年報,1995)
表6.12中國探明礦產儲量潛在價值在世界上的位次
(據朱訓,1999)
表6.13世界上幾種金屬的消耗情況(年增長率,%)
(據世界金屬統計年報,1994)
農用礦物中硫、磷、鉀產量在80年代隨化肥需求量的增長而增長,特別是在東亞、拉美。90年代以來,需求量有所下降,如硫1993年產量6877.5萬t,與80年代中期持平;磷1993年產量僅與70年代中期持平,為1×108t左右;鉀1992年產量甚至低於1975年水平,僅2390.5×104t。這幾種礦產品的貿易也有同樣發展趨勢,其資源保障程度都比較高。
表6.141992年一些礦產品的人均消耗量
說明:①1990年消耗量;②1991年,K2O量;③P2O5量;④1989年。
值得注意的是,非傳統農用資源的開發利用已引起各國重視,有30餘種礦物岩石在牲畜和家禽飼料添加劑、肥料、土壤疏鬆劑和水載物質、液態肥料載體、土壤改良劑等不同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鐵與鐵合金金屬,70年代世界鋼鐵產量持續上升,80年代以來呈下降趨勢,1985年較之1979年產量下降4.65%,多數發達國家單位國民總產值鋼消耗量下降40%~50%,近幾年全球年平均鋼產量74596×104t,而1993年為72530×104t,呈波動下降,但合金鋼變化不大,不銹鋼年遞增2%~3%。中國鐵礦石產量1993年已達2×108t,居世界首位,佔世界鐵礦石總產量的20%以上。全世界再生鋼產量達3.2×108~3.4×108t,占當年產量的40%。較之70年代末,80年代多數鐵合金元素產銷量也處於停滯或下降狀態,Mn下降10.37%,W下降3.34%,Mo下降5.1%,V下降14.56%,而稀土上升52.56%,鉻上升2.4%,鎳上升14.9%,鈷上升21.2%。
80年代以來有色金屬中除鋁、鎂、鈦等輕金屬外,多數產銷近於停滯或下降。銅1995年世界總儲量3.1×108t,儲量基礎大,近年精煉銅年均產量1080×104t左右,回收廢銅420×104t,年均消費量超過1000×104t,預計今後10年銅需求量的年增長率1.5%~1.9%。鉛和鋅的消費和產量都有逐年下降趨勢,鉛年均產量541×104t,消費506×104t,鋅年產平均680×104t,消費量670×104t,鉛鋅資源保證程度較高,鉛1.5×108t探明儲量,鋅1.4×108t探明儲量,可以滿足40~50年的需求,鉛在環保方面遇到了嚴重挑戰。Ti、Sn、Sb產銷基本平衡,平均年產量分別是381×104t,19×104t和48608t,銻年產40%是由中國生產,資源保證程度較高。世界貴金屬年產量持續增長,政府和個人儲備慾望較高,高新技術的需求殷切,年平均用量增長7%。世界黃金資源總量75000t,15%~20%為伴生,已采出112000t,其中15%已損耗,餘下95000t,官方儲備36000t,私人持有59000t,近年來黃金勘探和開采是礦業界投資熱點,年均產量已達2049t,價格不穩,波動較大。貴金屬的地理分布不均,南非、獨聯體、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等國儲量和開采量都相對較為集中(表6.15)。中國是亞洲黃金需求量最大的國家,1992年需求量350t,比1991年增長47%,其次是印度293t,美國132t,日本104t,沙烏地阿拉伯151t,中國台灣160t,馬來西亞99t。世界銀儲量僅28×104t,年均產量8000t左右,僅能滿足需求的58%~68%,由於電子工業、影像業的快速發展,已連續多年供不應求,資源保證程度也不高。鉑族元素資源總量約為10×104t,探明儲量5.6×104t,年產量約258t,西方國家消費年均約115t,市場供應和資源保證程度都較高。
表6.15世界金的產量單位:t
(據世界金屬統計年報,1995)
稀散元素雖用量少但是高新技術領域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被廣泛用於電子工業、軍事工業、航天工業、化學工業、冶金工業等。據日本後滕左吉教授預測21世紀初,世界對稀散金屬元素的需求將成倍、成十倍、甚至某些元素成百倍的增長。稀土(REE)產量65755t年增長率5.7%,消費量以近10%的速度增長,特別是單一稀土,用途前景廣闊,稀土儲量達1×108t,80%分布在中國,其次是美國、印度、獨聯體,資源保證程度較高。
非金屬及建材原料,不少人都把非金屬產值超過金屬礦業產值作為一個國家工業成熟的標志。70~80年代世界經濟蕭條時期,雖金屬礦業受較大沖擊,但非金屬產值所受影響很小,價格波動不大,穩中有升,而且非金屬礦物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也有較大發展。非金屬材料對傳統金屬材料領域起到替代品的作用,並且能夠提高產品技術性能,硅代替鋼,代替鍺,陶瓷代替鋼材;橡膠、造紙、油漆、塑料亦需大量填料和新型建材等。非金屬原材料的重要特點是深加工產生高附加值。如膨潤土酸化成有機膨潤土,價值由28.6~30.5美元/t升值為2400~2600美元/t,未磨的重晶石塊礦加工成用物重晶石粉價格由40美元/t上升為2560美元/t。
金剛石因澳大利亞找礦的突破而產量大增,80年代前五年產量翻了一番,達8960萬克拉,以後仍以6%的年均增長率上升,近30年價格穩步上升,世界金剛石銷售總額64.14億美元。至1994年世界金剛石保有儲量9.8億克拉,寶石級與准寶石級3億克拉,資源保證程度不高。
輕質建材、新型水泥、陶瓷等領域,對非金屬材料的應用都有較大進展,建築砂石和石材是用量極大的非金屬材料。
中國的礦產資源總量較大,佔世界第2位,但人均很低,僅為世界的80位,為世界人均58%,礦業總產值佔世界前3位。中國礦產資源有如下特點:品種齊全、配套程度高;探明礦產儲量總量豐富;單位國土面積礦產資源豐度高;有20餘種優勢礦產資源在全球占重要地位。各礦種雖貧富都有,但大宗礦產品貧礦較多,我國礦產資源形勢喜憂參半,資源勘查工作成效顯著,而且資源潛力較大,但老礦山多,接替探明後備資源不足,同時開發利用中由於技術落後,設備陳舊、資源利用率不高(表6.16、6.17)。
表6.161996年中國主要礦產品產量在世界上的地位
(據朱訓,1999)
表6.17中國主要非金屬礦產儲量與產量(1990)
2. 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行業有哪些
命脈行業,像軍工國防科技、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金融、文化
還有像重大裝備製造、汽車、電子信息、建築、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勘察設計、科技等領域
3. 影響國家經濟命脈的金屬
鐵,銅,金
4. 有色金屬或者說是稀有金屬有哪些,分別主要生產國是什麼國家
銦:我國儲量居世界第一。佔全球供應量的80%。主要用於平板顯示器、合金、半導體數據傳輸、航天產品的製造。主要伴生在鉛鋅礦中,2005年我國原生 銦產量也只有410噸。銦它是一種伴生的金屬,它只是鋅精礦裡面的含量都是用PPM(百萬之)計算的,非常的少,不能再生。
鎢:我 國世界儲量第一。佔全球供應量的為85%。主要用於硬質合金、特種鋼等產品,並被廣泛用於國防工業、航空航天、信息產業,被稱為「工業的牙齒」。鎢能耐高 溫,所以鎢合金被大量用在機械、武器工業中。比如槍、炮的發射管中都會用到鎢的合金。 軍事方面用做穿甲彈的彈丸,都是用比坦克裝甲硬得多的高密度合金鋼、碳化鎢等材料製成的。鎢合金的機械性能與貧鈾相差無幾,而且貧鈾的缺點反而是它的優 點。
沒有放射性,鎢的化學性能也非常穩定,甚至在1000℃以上的高溫下也不會氧化,而且硬度也不會明顯下降。這點對防破甲彈的高溫金屬射流十分有利。鎢 的硬度極高,主要用於鋼鐵金屬的合金,加入鎢後鋼的硬度會有極大的提高,在金屬加工領域的刀具材料高速鋼就是含鎢的合金。如果一個國家沒有鎢的話,在目前 技術條件下的金屬加工能力就會出現極大的缺失,直接導致機械行業的癱瘓,所以稱之為戰略金屬。此外在照明領域也必須使用鎢做為燈絲。
鉬:我國儲量居世界第二。佔全球供應量的24%。用於煉制各類合金鋼、不銹鋼、耐熱鋼、超級合金,在軍事工業中應用廣泛,被稱作「戰爭金屬」。
稀土:我國儲量居世界第一。供應量佔全球總量的80%以上。用於製造復合材料,鎂、鋁、鈦等合金材料,被形象地比喻為「工業味精」,這個大家說的最多,都知道,就不用說了
鍺:儲量居世界第一。產量佔全球的50%。主要用於夜視儀、熱成像儀、石油產品催化劑、太陽能電池等生產,並被廣泛用於光纖通訊領域。
此外鉭、鍶、 銻、鎘、銥、鉍、銠、鈦、鎳、鋯、鉻、鈷等等及鎳鉻、鎳鉻硅、鎳鋁、鈦鋁、鐵鎳等等,在歐洲這些很多都是戰略金屬在國防建設中也有廣泛的用途.有些已經用 於宇宙飛船的製造及軍事應用.如金屬鉭不僅在火炮上有大用處,而且是以後宇宙空間探索必要的材料,其奇特的物理化學性能至今科學家還在研究, 鉭合金的特殊用途目前仍在研究、開發。
如勞斯阿莫斯國立研究所開發出含有熔融鈈並含有20wt%鈦的鉭合金。這種合金用於要求材料密度在 11.0g/cm3以下,對熔融鈈有優異的耐腐蝕性及在800~1200℃的高溫中能持續數小時的耐氧化性。被選用的T-222合金(Ta-10W- 2.5Hf-0.01C)正在被研究用作冥王星探測器發電裝置的材料。目前T-111(Ta-8W-2Hf)合金被用作在宇宙空間使用的包裹熱力發動機熱 源的強化結構材料。可以看出,稀有金屬的供應是發展原子能、宇宙探索,國防建設,電子計算機、無線電電子學等新技術所必需的條件。
本人花了許多時間,找到這些資料,還有很多沒有找出來,實在是時間所限,只為盡一份心力,希望大家再補充。據統計,近年來國際銦消費量每年都在以30%的速度遞增,日韓等國已經出台了具體措施,加強包括銦在內的許多小金屬的戰略儲備。中國有色金屬協會安泰科信息有限公司馮君從:
「日本是在去年年底宣布,要增加14種戰略金屬儲備,其中就包括銦,有鎢、鉬,鍺等等這些金屬,每年要增加這 個儲備,韓國是今年3月份,也公布和日本相應的一些類似的一些政策,也是增加國家政府,國家的儲備 日本經濟產業省前不久組織了由稀有金屬供應商、稀有金屬用戶以及有關專家學者等參加的研討會,共同研究確保釩、鉻、錳、鈷、鎳、鉬、鉑、銀、銅、鎢、銦以 及稀土等31種稀有礦產資源的穩定供應對策,並將研究結果作為政策課題納入預定於今年5月提出的「國家能源資源戰略規劃」。
據了解,日本的稀 有金屬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其中,日本每年消費總量90%的鎢從中國進口,截至2005年10月,其國家儲備為293噸,這些稀有金屬大部分儲存在日本茨城 縣的國家儲備基地。日本產業界認為,政府計劃將銦和稀土列入法定戰略儲備物資的原因除了其稀少之外,主要還因為這些資源控制在中國手裡。如果不趁早儲備相 當數量的銦和稀土,很容易受制於人。
日本國際未來科學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就曾說:「中國擁有世界稀土資源的88%,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國沒有這些稀有金屬,就無法製造精密的制導武器。」日本產業用稀有金屬過分依賴進口,不能保證穩定供應,日本政府為了防止在稀有資源供應上受制於人(中國),除了官民齊動手,大量囤積從中國廉價購買的稀有金屬外,並已經著手研究相應技術,開發替代材料。
眾所周知,中國是稀有金屬資源大國,尤其是許多制約著現代高科技發展和軍事用途廣泛的稀有金屬蘊藏量在世界上所佔比例很大。金屬鋯主要用於核工業反應 堆、航天航空工業和武器製造,其中全球90%的鋯在中國加工;銦主要用在液晶屏等高端的領域,全球80%的銦都產自中國,70%的銦出口日本;中國擁有世 界稀土資源的88%,2005年我國稀土出口總額3.1億美元,其中出口日本1.8億美元,占總金額的58.27%,排在首位,出口美國0.3億美元,占 10.26%,排在第二位。
此外,鎢及鎢製品出口總額7.3億美元,其中出口日本2.3億美元,佔31.67%,排在首位,出口美國0.88億美元,占 12.10%,排在第三位。其它稀有金屬如鈹、鉻、鍺、鎵(含銦)等稀有金屬出口總額為5億美元,其中出口日本3.1億美元,佔61.8%;出口美國 0.55億美元,佔10.94%。
由於近年來國家對采礦權的下放,各種稀有金屬礦和煤礦一樣陷入了開采一哄而上的混亂局面,致使 我國的大量戰略稀有金屬資源被糟蹋、破壞和賤賣。一些個人,單位,地方為了自己的局部利益和個人得失,對稀有金屬開采濫挖亂采,出口的絕大部分是未經軋、 鍛或簡單加工的初級產品,換取的資金得不償失。
以銦為例,這種稀缺資源全球儲備也不過若干噸,其中80%都出自我國。雖然在全世 界來看,銦都屬於稀缺資源,但我國的銦資源卻相對比較豐富。1995年我國超過法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生銦生產國,截止到目前原生銦年產量佔到了全球的 80%以上。不過,我國的銦開采出來卻大多銷往了國外,特別是日韓。日本的消費量佔到全球的70%,所以中國基本上90%以上都是出口,而且銦主要是用在 液晶顯示屏.
銦如此,稀土、鎢等一大批稀有金屬資源又何嘗不是在這樣毫無節制和管理地濫采賤賣呢?擁有緊缺資源就擁有「話語權」。稍微留心的人都知道巴西、澳大利亞在鐵礦石資源上卡中國脖子的事,人家滿天要價,寶鋼等中國企業十分無奈。而我們身在 「寶山」,卻把稀有金屬棄若蔽履,由於這些行業的管理者目光短淺,為了蠅頭小利和眼前利益,任意拋灑,廉價競售,不惜在外商面前競相壓價,連定價的「話語 權」都統統拱手相送!讓美日等國揀了大便宜,以極低的價格輕易就大量攫取到了我國特有的稀有戰略資源,進而大量囤積。
稀有金屬資 源是不可再生的戰略物資,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賴以發展和生存的命脈。在為了GDP增長而引進外資時,我們是為那些不斷被更新和淘汰的所謂「知識 產權」付出了高昂代價的,可是在不可再生的,賣一點就少一點的,甚至可以用以製作精確制導武器來攻擊自己的稀有金屬資源面前,有人卻鼠目寸光,渾渾噩噩,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看不到它們的巨大戰略價值,毫無戰略頭腦,毫無憂患意識,放任自流,眼睛只盯在一點點薄利上。真是「仔賣爺田不心痛」,連國家的發展 和安全都不顧了!
加強儲備、對一些重要的有色金屬的開采、生產和出口進行調控,是目前很多國家都在著手做的事情。比如說美國,盡 管他們有相當多的礦產資源的儲量都位居全球首位,但他們卻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礦產儲備的國家。為了保護本國資源,美國封存了大量礦山,轉而從國外進口礦產 品。這樣一旦國際市場供應緊張,價格激增的時候,美國就有可能拋出儲備,打壓價格.
美國、西歐、日本多年來一直對我國實行嚴格的 軍售限制,只要是有可能改善中國軍事裝備的任何技術、設備和資源都要受到苛刻的管制,其狼子野心就是要阻止中國強大起來。而我們卻在把能對戰略和發展起決 定性作用的稀有資源爭相推出國門,為居心叵測的反華勢力儲備積聚能掉過頭來攻擊我們的戰略資源大開綠燈,為什麼我們不能學那些卡中國脖子的國家那樣,制定 法律、法規,對稀有金屬,尤其是關系著戰略資源的稀有金屬嚴格控制開采權,嚴格限制出口呢?
美日等國未雨綢繆,早已在為今後的激烈競爭甚至戰爭處心積慮地進行戰略物資囤積了。我們是麻木不仁還是立即採取措施?嚴格控制我國稀有金屬出口刻不容緩! 其中有些稀有金屬已經基本開采殆盡,中國後來還要回過頭來高價從國外買回。現在動手也算亡羊補牢,整頓稀土行業,嚴控戰略資源出口刻不容緩。
2006年5月,倭國政府將提出「國家能源資源戰略規劃」。根據新「戰略規劃」,日將擴大稀有金屬戰略儲備的范圍,以防止因這些稀有金屬的短缺影響倭國經濟的正常發展。有關專家指出,稀有金屬作為關系經濟和國防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日美都大量儲備,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是從我國進口,而我國對部分稀有金屬的生產和出口缺乏有效的調控和管理,這一局面必須盡快改變。
5. 滬銅價格創新高,為什麼市場對銅需求這么大
滬銅價格創新高,為什麼市場對銅需求這么大
發展國民經濟需要一百多種礦產,金屬礦產中用量最大的是鐵、銅、鋁。中國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總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礦產資源儲量相當於世界人均值的五分之三。我國鐵礦資源雖然居世界第三,但貧礦多,富礦少,貧礦即低品位礦,富礦即高品位礦,全國鐵礦石的平均品位僅在30%,而煉鋼需要較高品位的鐵礦石。銅廣泛應用於電力輸送、電機製造、通訊電纜、住宅電氣線路、電子工業、交通工業、機械工業等等方面,而我國卻是一個銅礦儲量相對較少的國家。所以,我國需要進口銅、鐵礦石。 同時,應該倡導厲行節約的風尚,廢銅廢鐵等廢金屬要盡量回收利用。
6. 關繫到國家命脈的18個行業都是哪些
對於命脈行業,報告列出了軍工國防科技、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金融、文化9個行業。而對關鍵領域,報告列出了重大裝備製造、汽車、電子信息、建築、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勘察設計、科技9個領域。
7. 黑色金屬是什麼
黑色金屬主要指鐵及其合金,如鋼、生鐵、鐵合金、鑄鐵等。黑色金屬以外的金屬稱為有色金屬。
事實上純凈的鐵及鉻是銀白色的,而錳是銀灰色。由於鋼鐵表面通常覆蓋一層黑色的四氧化三鐵,而錳及鉻主要應用於冶煉黑色的合金鋼。所以才會被「錯誤分類」為黑色金屬。
黑色金屬的分類也有其意義,因為這三種金屬都是冶煉鋼鐵的主要原料,而鋼鐵在國民經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亦是衡量一國家國力的重要標志。黑色金屬的產量約佔世界金屬總產量的95%。
(7)什麼金屬的產量關系國家經濟命脈擴展閱讀
1、鋼鋼,是對含碳量質量百分比介於0.02%至2.11%之間的鐵碳合金的統稱。鋼的化學成分可以有很大變化,只含碳元素的鋼稱為碳素鋼(碳鋼)或普通鋼。
2、生鐵生鐵是含碳量大於2%的鐵碳合金,工業生鐵含碳量一般在2.11%--4.3%,並含C、Si、Mn、S、P等元素,是用鐵礦石經高爐冶煉的產品。
根據生鐵里碳存在形態的不同,又可分為煉鋼生鐵、鑄造生鐵和球墨鑄鐵等幾種。
3、鐵合金鐵合金(英文Ferroalloys),廣義的鐵合金是指煉鋼時作為脫氧劑、元素添加劑等加入鐵水中使鋼具備某種特性或達到某種要求的一種產品。鐵與一種或幾種元素組成的中間合金,主要用於鋼鐵冶煉。
在鋼鐵工業中一般還把所有煉鋼用的中間合金,不論含鐵與否(如硅鈣合金),都稱為「鐵合金」。習慣上還把某些純金屬添加劑及氧化物添加劑也包括在內。
4、鑄鐵鑄鐵主要由鐵、碳和硅組成的合金的總稱。在這些合金中,含碳量超過在共晶溫度時能保留在奧氏體固溶體中的量。
8. 礦業經濟和礦產品貿易6
1.礦業經濟
玻利維亞是一個傳統的礦業生產和出口國。幾百年來,礦業為其主要經濟命脈。玻利維亞礦業生產歷史悠久。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前,當地的印第安人就已經開始了金、銀、銅、錫礦的開采,並掌握了用銅或銅錫合金製造器皿、用具和武器以及用金、銀製成裝飾品的技術。自1545年波托西省塞羅里科(CERRO RICO)銀礦被開發以來,玻成為西班牙在美洲無數次探險中被發現的唯一「黃金之國」。銀產量當時在世界上占首位。玻以其豐富的銀礦自然也成為西班牙在美洲重點掠奪對象國。殖民統治末期,金、銀的產量大大減少。玻獨立後,礦業生產以錫、銅、鉛、鋅、硫磺、鉍等為主,後又增加了鎢、銻及石油、天然氣的開采。銀的生產也有恢復。這期間,美國和英國資本相繼滲進玻,逐步控制了玻的礦業生產,其中主要的是美國資本。至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由美國控制的三大公司幾乎佔有了玻全部的錫礦。
進入20世紀,玻利維亞錫和銻礦的產量躍居世界前列。二次大戰前,玻錫產量在西方世界一直處於首位,二次大戰中,由於亞洲產錫國捲入戰事,玻錫作為戰略物資,身價倍增,玻的國際地位也有提高。戰後,國際市場錫的需求量減少,加上其他產錫國生產發展,美國利用戰略儲備錫操縱錫價等原因,使玻錫生產不斷下降,市場日益萎縮。
1995年,帕斯埃斯登索羅領導的民族主義革命運動發動人民武裝起義並奪取政權之後,帕斯將美資礦業公司收歸國有,成立了國營礦業公司,國家加強了對礦業的控制,但也允許中、小型私人礦業公司或礦業合作社的存在。多年來,國營礦業公司一直控制著玻礦業生產的70%左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997年數字表明,礦產品的開發占國民生產總值(GNP)的24%,其中礦業佔1/4(5.6%),石油和天然氣佔1/6(3.7%)。1997年礦業和採石業為國民經濟創造了6.8億美元(按1990年水平)產值。1997年礦業和採石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7%,1998年增加到48%。
(1)錫礦
玻錫曾是礦業的拳頭產品,長期起著經濟支柱的作用。錫的生產和出口在玻利維亞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國家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拉丁美洲錫產量佔世界的19%,玻利維亞、巴西、秘魯和阿根廷是主要生產國。1979年前,錫產量保持在3萬噸左右,佔西方世界五分之一,居第二位。1979年後,產量連年下降,1979年為2.8萬噸,1985年為1.6萬噸,1996年為1.5萬噸,1997年為1.4萬噸,1998年進一步下降到1.054萬噸,1999年只有1.02萬噸,居世界礦山錫產量第五位。由於國際市場上錫價下跌,直接導致玻許多錫礦山倒閉。1997年精煉錫產量達1.69萬噸,1998年大幅減少,降為1.11萬噸。
(2)銀礦
玻利維亞銀產量水平不高,僅排世界第9或10位,1998年和1999年礦山銀產量分別為402噸和422噸,佔世界礦山銀產量的2.5%。但由於該國的銀礦床不僅礦床規模大,而且開采成本非常低,使得銀成為玻利維亞很有競爭力的主要出口金屬之一,1997年和1998年分別出口創匯6100萬美元和7200萬美元,占該國主要金屬礦產出口值的16%。
(3)銻礦
玻利維亞的銻儲量較豐富,有150多個脈狀礦體,礦脈除含銻外,尚伴生金、錫沙等,單個礦脈不大(原約0.6~0.9m),點多且集中,主要產在錫礦帶內。銻礦多由私人公司小規模開采。1975-1977年玻利維亞銻礦產量高達1.6萬~1.7萬噸/年,1978-1982年降到1.3萬~1.5萬噸/年,1983年以來,銻產量已由近1萬噸逐漸下降到1999年的3342噸。該國最大的銻企業為文托(Vinto)錫銻冶煉廠,目前文托冶煉廠由於沒有找到買主仍在運營,其生產的精礦大部分出口到美國。目前玻利維亞已由出口礦石和精銻改為主要出口氧化銻。1995年和1996年分別出口氧化銻為4525噸和4550噸,分別占銻總出口量的92.4%和96.4%;1997年和1998年分別出口氧化銻為4915噸和3725噸,分別占銻總出口量的97.3%和99.5%。主要出口英國、美國、比利時。1998年出口英國為2098噸,出口美國為1168噸,出口比利時為425噸。玻利維亞銻采礦業的私有化行動繼續阻礙著銻礦生產。1999年玻利維亞銻礦山產量為3300噸,比1998年下降30.0%。Empresa Minera Unificada公司的Chilcobia礦山從年初開始僅以12000噸銻精礦的速度進行著生產,但其為了履行與國有的Vinto錫銻冶煉廠簽訂的合同,不得不動用其礦石儲備。Cia Minera Salinas公司仍在進行少量的銻開采活動,但是1999年初僅能按100噸/月的速度供應Vinto錫銻冶煉廠原料。
(4)鎢礦
鎢礦亦是玻利維亞傳統生產和出口產品。70年代以來,直至1984年,鎢礦產量一直在2000多噸的水平上徘徊,僅次於加拿大和南朝鮮,居西方世界第3位。鎢礦主要是由中型企業生產,其產量約佔全國鎢產量的一半。90年代以來,玻利維亞鎢礦產量已下降到500~600噸的水平,1998年產量627噸,次於奧地利和葡萄牙,居西方世界第3位。1998年鎢品出口創匯250萬美元,美國為玻利維亞的最大進口國。1999年,玻利維亞鎢礦產量進一步下降到334噸。
(5)鋅礦
聖克里斯托巴爾銀礦的開發使玻利維亞成為世界重要的鋅礦生產國。1996年玻利維亞礦鋅產量為14.50萬噸,1997年增加到15.45萬噸,1998年產量略有下降,為15.07萬噸(佔世界總計2%)。
2.礦產品進出口
玻礦產品90%以上供出口。80年代,玻礦出口無論從數量還是金額上都呈下降的勢頭。1980年,礦產品出口總額還在6.4億美元以上,1986年已不足2億美元。礦產品出口在全部出口額中的百分比,1985年為39.2%,1986年為33.2%,低於天然氣出口(佔55%以上)。所有礦產品出口中,錫仍占首位,1980年出口2.39億美元(占礦產品出口總額37%左右),1986年為9.6億美元(占礦產品出口總額49%左右),90年代,玻礦出口收益有回升,但仍低於80年代的水平。1997年和1998年礦產品出口總額分別達5.2億美元和4.5億美元。在所有礦產品出口中,以鋅為首位,1997年和1998年出口分別為2.0億美元和1.5億美元;其次是錫,1997年和1998年錫的出口量分別為1.24萬噸和1.04萬噸,創匯額分別達1.4億美元和1.37億美元。
礦產品傳統的出口對象國家是美國、英國、西德。90年代,玻礦出口對象仍是以美國、西歐為主,其次是拉美國家,主要有美國、英國、阿根廷、比利時、智利、德國、秘魯等。礦產品出口在玻出口總額中的比例按國別統計為:美國13.5%,英國5.9%;西德5.0%,其餘均不足2%。
表16玻利維亞主要礦產的產量和出口收益
1998年玻利維亞主要礦產的產量和出口收益如下表16。表16中的數字顯示出,盡管1998年貴金屬的產量有所上升,但有色金屬的產量卻出現了下跌。這些趨勢反映出玻利維亞大部分礦產品的國際價格在這一年出現下降。雖然與1997年相比,1998年銀的價格平均上漲了13%,但在年末卻開始下跌。鋅價的下降(僅為1997年價格的78%)准確地反映在1998年的出口收入上;鉛(85%)的狀況基本與此相同。相比之下,1998年錫的價格上漲及下降的幅度都達21%,其平均價格基本與1997年持平。金的價格雖然下降了12%,但由於位於Santa Cruz的Purquio Norte礦的投產使得產量有所增加,所以出口收入下降不大。
玻利維亞的礦業傳統地被分為國有部門、合作采礦和手工采礦者、商業礦山。但是,隨著經濟結構的不斷改革,這種三分法正逐漸不能適應礦業統計的需要。國有的玻利維亞礦業公司(Corporacion Minera de Bolivia簡稱Comibol)1985年產值占玻利維亞礦業總產值的51%,但到1998年這一比重卻下降到了5.4%。以前的國有Comibol礦山或者與私營企業重組成為合資企業,或者轉讓給合作開采企業,只有瓦努尼(Huanuni)錫礦和科爾奎里(Colquiri)鋅-錫礦例外。
Comibol將成為一個控股公司,通過出租許可證給他人和由他人經營來獲取利潤(要出售該公司的礦山需要對國家的憲法進行修改)。該公司一直試圖將剩餘的兩個礦山作為附屬礦山歸並到它的另一資產——Vinto冶煉廠這樣一個一攬子資本化解決方案中,以便從這兩個礦山的經濟、社會重擔下解脫出來。作為Vinto冶煉廠的原料來源之一,Colquiri在1998年給政府造成了300萬美元的虧損,Comibol正努力縮減目前多達230人的雇員隊伍。
Huanuni的狀況同樣很危險。總的來說,Comibol公司在1998年虧損了500萬美元。其資產還包括位於東南的Mutun鐵礦以及Cerro Rico銀礦。
在產量和就業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合作采礦者和所謂的小礦主,其中有許多使用Comibol許可證的合作者在早期的礦山關閉後紛紛轉讓采礦許可證。1998年,玻利維亞35%的礦業產值來源於合作采礦者和小礦主,他們占玻利維亞鋅產量的30%,銀產量的38%,銻產量的42%,金產量的16%,錫產量的25%和鉛產量的19%。這一領域的業主數量正急劇減少。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玻利維亞有842個合作采礦者和500個小礦山。絕大部分小礦山集中在貧瘠的Andean高原上,歷史上有名的礦業區Potosi和Oruro現已淪為最貧窮的地區。
事實上近年來所有的礦業投資都集中在商業產值,1998年該部門的產量增長了6.1%,占玻利維亞礦業總產值的60%,分別占銻的56%,黃金的84%,銀的55%,鉛的78%和鋅的66%,僱用了約4000名工人,所支付的工資是其它私營部門的兩倍。
玻利維亞現代礦業的標志是在Oruro北部Kori Kollo的Inti Raymi(Battle山金礦的88%)項目。1998年該礦山磨礦770萬噸,金的品位為2.23克/噸(0.065盎司/噸),回收金336000盎司,銀968000盎司。1998年金價為307美元/盎司,而1997年則為322美元/盎司。隨著黃金價格在1991年中期降至250美元,某些開發活動已延期。
第二個重要的開發項目位於Uyuni東南和Potosi西南這個高而貧瘠縣的聖克里斯托巴爾(San Cristobal)。自1994年以來這里的Apex銀礦公司一直試圖取得包括古老的Todos礦在內的所有權(Properties)。由於這里發現了極重要的銀、鋅和鉛礦床,且具有進行大規模露天開發采礦的潛力,有人預言它將使玻恢復其在世界銀市場中的地位。
1998年,Golden Eagle Internation宣布了其在Cangalli(La Paz南部)的有關黃金的重要發現,儲量為640萬盎司。另一個重要的礦產地Don Mario金銅礦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業已完成。該礦山採用地下開采與露天開采相結合的方式,以氰化流程這一常規處理方法可望回收90%的金。
從拉巴斯省發源的幾乎每條河流都有砂金的成礦條件,不少私人或小型公司在該地區淘金。據報導,目前在玻礦業公司注冊的以開采砂金為主的礦業合作社近400個。另外,在與玻、巴西交界處的馬德拉河玻方一側,以及聖克魯斯和貝尼省的部分河流里也有金砂。岩金在玻也有一定規模的開采。但是限於能力,玻無法探明金礦的儲量,更無法控制金礦生產,很多黃金被走私出境或被別國(如巴西)非法采走。採金者多利用外國資金和技術,採取瞞產私分和采富棄貧的辦法,使國家資源遭到很大破壞。
9. (3)金屬礦產
鐵礦石產量快速增長,粗鋼產量增幅回落。近年來,鐵礦石價格連續大幅上漲,刺激了國內鐵礦行業的投資和開發,鐵礦石產量大幅度上升,遠高於同期粗鋼產量。2006年,我國鐵礦石和粗鋼累計產量分別為5.88億噸和4.23億噸,同比分別增長38.0%和19.7%(圖22、圖23),其中鐵礦石產量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12.7個百分點,大量低品位和超貧鐵礦的開采利用,有效緩解了我國鐵礦石供應緊張的狀況。
圖22 2004~2006年鐵礦石產量同期對比
2006年國土資源形勢分析報告
10. 非金屬礦產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非金屬礦產系指除金屬礦產、能源礦產和水以外的各種可供利用的礦物和岩石。它是人類最早使用並最有開發應用前景的一類礦產資源。目前,這種礦產資源在西方國家被稱為「工業礦物和岩石」,而前蘇聯等國以及我國則採用「非金屬礦產」這一名稱。其種類繁多,迄今已達200餘種。
非金屬礦產是人類物質生活、科學進步、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在20世紀初葉,被利用的主要非金屬礦產約為60種,目前已達200種以上(其中150餘種礦物,50種岩石)。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可供利用的礦物和岩石種類將繼續增長。由於非金屬礦種多,一般產量大,用途廣,這些特點使非金屬礦產資源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據統計1974年工業礦物(非金屬礦)世界耗量總值為600億美元,1980年增至850億美元,預計到2000年將達到2000億美元。非金屬礦的產銷量與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緊密相關。目前產銷量較大的大多是一些工業發達的國家,如原西德按人口平均非金屬原料消費量每年約15t,美國約9t,日本和西歐國家也接近美國水平。
近幾十年來,非金屬礦產之所以得到如此快速發展,其主要原因在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可利用的非金屬礦的品種增多,性能改善,用途擴大。此外,新興工業發展和環境保護與節能的需要也擴大了非金屬礦產的利用。當今世界已經把對非金屬礦的開發利用程度作為衡量國家技術水平高低的一項標准,可見其的重要性。目前,非金屬礦產利用比較廣泛的領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築材料
非金屬礦產在建築材料方面消費量最大,約占整個產量的90%,占產值的60%。僅石灰岩一項,全世界一年的消耗量近20×108t。近20年來,隨著現代化城市建築向高層、超高層發展,需要改變傳統的建築材料(磚、瓦、沙、石)的組成和發展輕質骨料與輕質板材,從而使人們注意研究和尋找具有輕質、高強、隔熱、隔音、防震等性能的非金屬原料,因此使某些過去認為沒有用的、或用途有限的礦物和岩石得到廣泛的利用。
目前輕質骨料主要包括蛭石、珍珠岩、沸石岩、浮岩、膨脹粘土、頁岩、板岩、火山碴、硅藻土、煤矸石等。由於它們具有優良的物理化學性能,而且容易取得、經濟便利,因而成為理想的輕質建築原料。
隨著高級建築石材、室內外建築飾面材料和大量工藝雕刻石材等的需求快速增長,必然促進花崗岩、大理岩、板岩等石材工業蓬勃發展。
二、冶金工業的輔助材料
隨著冶金工業高速發展和冶煉技術與工藝的改進以及對輔助原料的需求向多品種、高質量發展,因而對冶金用非金屬原料如耐火材料、熔劑、球團礦黏合劑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目前國內外利用的概況是:
1.耐火材料
過去有菱鎂礦、白雲石、硅石、耐火粘土、鉻礦石、高嶺土等。現又增加了藍晶石、矽線石、紅柱石、剛玉、葉蠟石、膨潤土、珍珠岩、鋯石、石墨、石英岩、石英砂岩、水鎂石等。
2.熔劑材料
除傳統的石灰岩、螢石和鋁土礦外,近年來又增加了橄欖石、純橄欖岩、葉蠟石等。高爐中加入上述材料,一是做助熔劑;二是做爐渣的調節劑。它可以減少高爐添加的熔劑的總量,達到進一步節能的目的。
3.鐵礦球團的黏合材料
鑒於富鐵礦石日趨不足,許多國家已廣泛利用貧鐵礦石製成球團煉鋼。隨之而來,作為球團礦的黏合劑的礦物原料引起關注,鈉質膨潤土是理想的黏合材料,已得到廣泛的利用。
三、陶瓷工業
陶瓷業屬於資源、能源大量消耗型領域,節約燃料已成為陶瓷業突出問題之一。為此,各國正注意開辟新的原料領域,提供生產陶瓷用的礦物原料。傳統的陶瓷原料如高嶺土、葉蠟石及其他粘土等屬於鋁硅酸鹽,而硅灰石、鈣長石、透閃石、透輝石等礦物歸為鈣硅酸鹽。後者在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使用,主要優點是節約燃料,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對陶瓷工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四、環境保護與「三廢」處理
在當今人類生活中,環境是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環境污染是工業發達國家的一大社會禍害,某些非金屬礦可以用來消除污染,清潔環境。由於非金屬礦產具有資源豐富、價格低廉、除害效果好、常可回收有益組分等優點,世界各國在「三廢」處理中相當重視利用天然原料。已經投入試用的有沸石岩、珍珠岩、海綠石砂岩、硅藻土、硅質岩及白雲岩等,尤其是天然沸石被普遍利用在環保方面,處理廢氣、污水、放射性廢物,凈化城市供水等。
五、公路建設
隨著現代交通事業的發展,大量修建高速公路,石材用量劇增,目前已啟用的有石英岩、玄武岩、石灰岩、浮石、珍珠岩、蛭石以及各種廢礦渣等。公路領域對非金屬礦產的利用前景廣闊。
六、輕工、日用化工
這是非金屬礦產最熱門的開發領域,除日常生活有關的環保產品外,還有飲料或飲用水助劑、澄清劑、食品保鮮劑、安全香煙處理劑、各種吸附劑、乾燥劑、除油垢劑、食油處理劑等。這些產品均有很大的市場容量,是非金屬礦產開發利用的廣闊天地。
七、農業
農業是非金屬礦產極有發展前景的重要應用領域。為解決農用鉀肥、磷肥的不足,一些國家如南非、印度、日本、義大利等廣泛開展了含鉀岩石如鉀長石、明礬石、霞石、白榴石、金雲母等的研究,有的已用於工業生產。此外,為了提高肥效、改良土壤,還直接利用下述礦物或岩石如海綠石、泥炭、藍鐵礦、硅藻土、沸石岩、蛇紋岩、細粒石灰岩、珍珠岩等。
八、礦物填料及礦物材料
在橡膠、塑料、絕緣材料、油漆塗料、造紙等工業上,礦物塗料用量很大,據外刊報道,2000年僅塑料工業將消耗礦物填料達1500×105t左右。因為上述工業產品採用礦物填料後,在相對密度、硬度、強度、軟化點、耐火性和導熱性、表面平滑度、透明度、顏色及其他性能都有改善,擴大了利用范圍,並節省了部分金屬用量,例如:添加了礦物填料的工程陶瓷、工程塑料可以製作陶瓷氣缸、汽車外殼等。因此,礦物填料已列為重點開拓對象。該類礦物種類較多,包括石棉、重晶石、粘土、雲母、硅灰石、透輝石、脈石英、沸石、硅藻土等,可以生產系列填料,經濟效益較好,使非金屬原料增值。利用礦物或岩石製取技術材料是非金屬礦開發利用的重要和有遠景的領域,是一個新發展趨向。
九、節能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能源消耗不斷增加,世界各國十分重視節能和開拓新的能源。除了利用油頁岩作重要的油氣新采源外,並啟用了沸石、珍珠岩、蛭石、浮石、硅質岩、礦棉(礦物纖維)等,生產各種保溫放熱製品,如用基性岩製取岩棉;膨脹珍珠岩、蛭石、硅藻土製取保溫材料;用硅質粘土或沸石製取鋸末礦棉,泡沫保溫材料等。
在建材工業中,非金屬礦產的利用具有重要節能意義,例如:在水泥生產中,加入復合礦化劑即含氟、硫、鋇元素為主要成分的礦物原料,包括螢石、重晶石、石膏、黃鐵礦等,可以降低熟料的煅燒溫度。在陶瓷業,採用硅灰石或透輝石、透閃石、鈣長石、絹英岩、霞石正長岩等低溫快燒原料,既可以節能,又可以改善工藝條件和產品性能。
近代,在開發節能產品中,玻璃鋼工業得到飛速發展,玻璃鋼的強度超過合金鋁,可與高級合金鋼媲美。在驅動部件和交通工具等採用玻璃鋼,可大幅度減輕製品的重量,降低能耗,如汽車部件和車身用玻璃鋼製造可減輕重量20%~30%。據測算,每減重10%,可節油5%左右。其他如船舶、電動機片、火車窗框等使用玻璃鋼亦有顯著節能效果。
此外,近年來日本已開發出取暖的放熱材料,其用硅藻土加煤粉、鹽、還原鐵製成,產品可放入衣袋或鞋內,成為小型化學加熱器。這類產品對於寒冷地區和某些病人尤其適用,由於攜帶方便、價格低廉,產品市場看好。
我國非金屬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儲量和品種均不亞於美、俄羅斯等國。但在利用范圍和產銷量方面卻遠不及它們。只有加強探查和應用試驗並加以推廣,才能將豐富的資源用來增強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