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高質量發展
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趨勢性特徵之一是增長速度由高速增長轉向適度增長。
經過30餘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我們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同時成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唯一一個長期維持高達9.8%的經濟增長的國家。但同時我們也積累了很多問題,資源耗竭、環境惡化、發展失調等問題突出。
因此長遠來看,中國還要保持像前30年那樣長期高達10%的高速經濟增長,缺乏可能性和現實性。而轉向適度增長,是中國全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基礎。
高質量發展的定位:
高質量發展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主動選擇。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要立足大局、抓住根本,看清長期趨勢、遵循經濟規律,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簡單以GDP論英雄,不被短期經濟指標的波動所左右。
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② 高質量發展是什麼
③ 高質量發展是以什麼經濟為主
以可持續的創新經濟為主,高質量發展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主動選擇。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要立足大局、抓住根本,看清長期趨勢、遵循經濟規律,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簡單以GDP論英雄,不被短期經濟指標的波動所左右,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把握好「時、度、效」。
要運用系統論的方法,依據新發展理念的整體性和協同性,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舉措的關聯性和耦合性,做到相互促進、協同發力。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善於釐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工作主線、基本路徑、制度保障和具體著力點,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核心競爭力。
④ 高質量發展是指什麼有什麼特質
高質量發展是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根本在於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根本途徑。其特質有六個方面,即六個高質量。
「六個高質量」中起頭的是經濟發展高質量,而經濟發展高質量的重要前提是企業發展高質量。那麼,企業如何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我們給出的結論是轉型升級。
五是資金問題,企業都缺錢,有的是不想用自己的錢,有的是真的沒錢,隨著金融審核越來越嚴,市場上的錢也會更加謹慎。
⑤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體現在六個方面內容是什麼
中共中央於2020年10月30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全會的《建議》提出了「十四五」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可以概括為「六個新」:
一是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二是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三是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四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五是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
六是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
(5)六個高質量發展是什麼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這「六個新」主要目標的提出,在指導原則上充分體現了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充分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充分體現了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全領域、推動高質量發展,充分體現了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充分體現了強化系統觀念,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這「六個新」主要目標的設定,在方法論上體現了綜合考慮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緊緊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對未來五年發展目標提出要求。
體現了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導向,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體現了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做好「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有機銜接,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為設定「十四五」發展目標的重要准繩。
⑥ 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2017年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上述主要預期目標,考慮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符合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際。
高質量發展內涵定位:
第一,高質量發展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主動選擇。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要立足大局、抓住根本,看清長期趨勢、遵循經濟規律,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簡單以GDP論英雄,不被短期經濟指標的波動所左右,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第二,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根本體現。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只有貫徹新發展理念才能增強發展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應該說,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第三,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就是發展質量不高的直接表現。
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要重視量的發展,但更要解決質的問題,在質的大幅度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⑦ 什麼是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深刻認識和理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為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更加精準的依據,推動我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應該看到,速度與質量是辯證統一的,沒有一定的發展速度就很難談到發展的質量,高質量發展同時注重發展的「量」和「質」。其顯著特徵是:從關注經濟規模和增長過程,轉向關注增長的結果和增長的效益;從關注經濟增長一個維度,轉向關注經濟發展、社會公平、生態環境等多個維度;從片面重視高增長產業,轉向關注產業協同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從關注經濟增長的要素投入,轉向關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和要素優化配置;從關注GDP,轉向關注以人民為中心的各項制度安排和城鄉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由此可見,我們要的高質量發展是更充分更均衡的發展,並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給和需求的動態平衡。
具體來看,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理解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內涵:
一、從宏觀層面理解,高質量發展是指經濟增長穩定,區域城鄉發展均衡,以創新為動力,實現綠色發展,讓經濟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一是表現為增長的穩定性。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保持速度和規模的優勢依然重要。高質量發展意味著必須保持經濟增速穩定,不能出現大起大落的波動。
二是表現為發展的均衡性。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經濟發展的速度依舊重要,但是強調在更加寬廣領域上的協調發展。就經濟體系而言,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要合理,需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就創新而言,創新要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不斷推動經濟發展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率型增長、從粗放增長向集約增長轉變,推動經濟發展向結構更合理、附加值更高的階段演化;就城鄉區域發展而言,高質量發展需是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均衡發展。
三是表現為環境的可持續性。綠色發展理念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加豐富、廣泛的內涵。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能夠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尤其是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四是表現為社會的公平性。高質量發展要兼顧生產、生活與生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在宏觀經濟層面,質量的內涵還涉及經濟、社會、生態等諸多方面,應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並且形成有效社會治理、良好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二、從產業層面理解,高質量發展是指產業布局優化、結構合理,不斷實現轉型升級,並顯著提升產業發展的效益。
一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高質量發展意味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不斷完善發展,形成健全的現代產業體系。尤其是要重視製造業的發展,製造業不但是實體經濟的主體,還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其產業規模反映了當前製造業發展的基礎實力,以及產業體系的完整程度與規模效益。
二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產業組織結構日益優化,一二三產業結構合理,並且不斷深化融合發展。
三是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創新是產業實力的綜合反映,是競爭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促進我國產業轉型發展的需要,是支撐消費升級的需要,是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需要。實現高質量的創新發展,就要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四是質量效益不斷提升。質量與效益提升是產業轉型的重點,要以最小的質量成本產出最大的質量效益,並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三、從企業經營層面理解,高質量發展包括一流競爭力、質量的可靠性與持續創新、品牌的影響力,以及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與方法等。
作為企業價值創造的產出,產品與服務本身的質量是狹義的質量,在企業經營層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高質量發展。
一是具有全球一流競爭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應具備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帶動力。競爭力體現在企業能夠跨越多個經濟周期,在經濟效益、風險防範、公司治理、管理水平、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始終保持競爭優勢,在激烈的國內外競爭中不斷勝出、持續發展、創造價值。影響力體現在企業具有舉足輕重的行業地位,在規模實力、區域布局、品牌影響力等方面處於行業的前列,在行業標准、行業規則制定上有話語權,是行業的重要整合者。帶動力體現在企業是行業發展和變革的引領者,在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面走在前面,其產業培育與孵化能前瞻性地把握行業趨勢,具有導向性和指引性。
二是保持產品質量的可靠性與持續創新。質量的范疇不僅包括產品質量,還應該包括服務質量和工程質量。堅持「質量為先」,就要提高農產品、工業產品的質量,以及服務質量和工程質量,全面提升我國質量總體水平。還要看到,高質量發展一定是由創新驅動的,需以企業為主體,強化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才能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應該看到,提高產品創新能力是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創新能夠提高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降低資源消耗,以更少的生產資料生產出高質量產品。創新還能有力驅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產品性能的提升,促進新科技、新模式、新產品、新業態的出現,不斷推動產業向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
三是具有品牌影響力。從品牌價值看,「中國製造」還未具有「日本製造」或者「德國製造」那樣的整體影響力,由於長期強調「質優價廉」的理念,造成「中國製造」的高端品牌不足。在企業層面實現高質量發展,意味著大量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品牌出現,企業要順應消費個性化、多樣化發展的大趨勢,努力增加高品質商品和服務供給,在產品細節、做工、創新、性能上多下功夫,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名品牌。
四是擁有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和技術基礎。企業層面的質量管理包括企業先進質量管理方法、認證與檢測、標准與計量等支撐產品質量提升的內容。企業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大力推廣「卓越績效」「六西格瑪管理」等先進技術手段和現代質量管理理念及方法,並形成具有中國企業特色的質量管理體系,致力於全面提升質量和效益。
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標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構築雄厚的經濟基礎。總體來看,推動高質量發展,應在繼續保持經濟發展總體規模優勢的同時,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堅持走綠色均衡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⑧ 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是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既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高質量發展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主動選擇。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要立足大局、抓住根本,看清長期趨勢、遵循經濟規律,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簡單以GDP論英雄,不被短期經濟指標的波動所左右,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第二,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根本體現。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直面我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只有貫徹新發展理念才能增強發展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應該說,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第三,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就是發展質量不高的直接表現。
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要重視量的發展,但更要解決質的問題,在質的大幅度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高質量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由之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歸根結底,就是要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遵循這一根本要求,我們必須適應新時代、聚焦新目標、落實新部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高質量發展的顯著進展:
「十三五」時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經濟加快從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在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為我國發展培育了新動力、拓展了新空間,有力推動我國發展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方向前進。
⑨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包括什麼
第一,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二,生產端進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完善經濟結構
第三,完善上下中產業鏈,升級消費結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