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李佳奇種草的化妝品都會大賣
李佳琦之所以被叫做魔鬼,是因為他好像有一種魔力,只要被他推薦過的東西,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買買買,很多經過李佳琦推薦的產品很快就會斷貨,然後是漲價等等等。之前代購們害怕聽到的是范冰冰推薦,而現在大家--聽到李佳琦推薦就開始腿軟,特別是國內不好買的東西,代購們又不知道要在國外跑多少個地方才能夠為顧客們買到。
2. 什麼是種草
所謂「種草」其實是一種社交行為,是網友之間交流自己購物心得,在眾多商品中篩選出自己認為值得購買,並向他人提供參考意見的一種方式。這種個人對個人的「種草」行為,最終目的是用來滿足社交雙方的情感及心理需求,因此天生就帶有極強烈的主觀判斷,而後續產生的購買行為從一定程度上來看更類似於附加品。
不過隨著後期越來越多商業化的介入,擁有一定話語權的博主所推廣的「種草」,則演變成了一種基於社交平台的營銷方式,或者直接按照某些網友的點評,就是「情感直接轉化為利益」。傳播「種草」內容的一方以社交為手段,通過對眾多商品信息進行歸納、總結和篩選,向網民推薦其所認為更優質的商品,但最終目的不再則早已不僅僅是滿足社交需求,更是為了影響受眾產生購買行為。
【「種草」,是門面臨危機的好生意】
雖然商業性「種草」模式的真相會傷害到部分消費者的情感,但對於主打「種草」的平台來說,這確實是個能夠輕松做到一舉多得的運營模式。「種草」內容的上傳能夠給平台帶來用戶感到興趣的豐富內容,而內容產出後隨之而來的流量,以及受到「種草」內容吸引而產生的購買行為,又能變現加速流量變現。如此一舉多得的商業模式,也難怪在逐漸成熟之後,出現了大量參與的玩家。
從單個平台上來看,根據小紅書的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自2014年創立到2018年10月,其用戶量才突破1.5億,但是到了2019年7月,這一數量則已超過3億,僅月活就突破1億。而從用戶爆發的數量上來看,隨著「種草」之風的流行,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種草」達人蜂擁而至,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在整個行業層面,如此豐富的流量聚集自然也就讓各類新老參賽者紛至沓來。
但就在颳起「種草」之風的同時,無疑也預示了行業所面臨的危機。
【「種草」經濟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最初,「種草」是用戶之間的個人推薦,本身就帶有極強烈的主觀判斷,因此個體風格多元化。但是在商業化的「種草」環境里,受到商家推廣的需求,卻反而會讓一定時間內「種草」的內容同質化嚴重,這也就導致了越是將營銷做到極致的品牌,越容易形成審美疲勞,甚至招來用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感。
另一方面,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種草」往往是依存於社交關系的信任作紐帶,但作為商業行為的「種草機」,本質上是有目的的通過構建與用戶之間的社交關系實現營銷,並盡可能勸服受眾產生購買行為。由於立場上的不同,也就註定了大部分商業性質的「種草」內容,會在一定程度上美化產品本身的效果,從而造成受眾對其期望值過高,到手後出現「貨不對板」的強烈反差,這同樣也會使得「種草」博主乃至平檯面臨一定的信任危機。
而這種信任危機也被越來越多的用戶識破並拿來嘲諷,並用上「恰飯」這個在方言中略帶貶義的詞,來形容各大平台上的商業種草行為。而一旦某個種草博主、機構或者平台的信用破產,也就意味著整個「種草」模式基石的損壞。
3. 「種草」這個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傳起來的
種草這個詞彙,自wed時代就已經開始流行於各類美妝論壇中,直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才開始大量擴散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平台,意思是把一件事物推薦給另一個人,讓另一個人也喜歡上這件事物的過程。
求種草意思是希望得到別人真誠的推薦,一般帶有某個具體的領域。
舉例:夏天來了,求各位女神種草一款吊帶連衣裙。
種草周邊長草
指對該物品的佔有欲蓬勃生長,就像古詩中說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比如在美容論壇上,小仙女們對化妝品的購買慾望似乎永無止境,就像草原上的小草,生生不息。
拔草
拔草指的是,把一直惦記的物品購買欲給"拔"除了,一般是發現之前種草的東西,並沒有現象中好,或者是自己無力購買。
" 草的特點是容易生長,有裝飾性,只要具備了一定條件,如陽光、雨水、土壤等,就可以快速生長,但是,它的根卻很淺,不像大樹那樣很難拔起。"北京京師慧心心理咨詢中心的姜筠老師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綠色的草坪,看到喜歡的東西'長長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拔拔草',這都是很正常的。"
姜筠認為,"長草"的這種說法,是年輕人對心裡慾望的一種形象化比喻,正是反映了他們輕松、健康的心理狀態,這種帶有調侃味道的話語,也正說明了年輕人對慾望有比較客觀的認識,對外界充滿了好奇、樂趣和希望,生活態度樂觀積極。
4. 李佳琦究竟有什麼魔力,能夠讓女生瘋狂種草
一、 種草
現在說種草都是特別流行的網路語言,所以這些網路語言設特別的受年輕人的追捧,所以種草經濟,其實就是宣傳某一種產品的優異品質來誘發人們購買這種產品,其實它就是一個電商,通過邀請一些明星,還有一些網紅為自己代言,這樣就能夠把自己的衣服賣出去或者是其他的東西賣出去。
現在網路上出現的抖音還有快手這些電商都是通過很多的明星或者是網紅來賣自己的衣服或者是其他品牌的東西,其實這就是電商的一些營銷方式,
5. 抖音種草含義
回答:種草,網路流行語,本義為一種人工養殖草的方式;而在網路上,種草表示分享推薦某一商品的優秀品質,以激發他人購買慾望的行為,或自己根據外界信息,對某事物產生體驗或擁有的慾望的過程。
也表示把一樣事物分享推薦給另一個人,讓另一個人喜歡這樣事物的行為,類似網路用語「安利」的用法;還表示一件事物讓自己從心裡由衷地喜歡。
延伸:
種草比較常見的用法是動詞,是指「宣傳某種商品的優異品質以誘人購買」的行為 。
此詞彙自Web時代便開始流行於各類大小美妝論壇與社區,直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又大量擴散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平台,泛指「把一樣事物推薦給另一個人,讓另一個人喜歡這樣事物」的過程。
6. 最近有很多人跟我推薦抖音帶貨,現在怎麼變得這么火了
據杭州抖吧分析,抖音之所以能成為營銷行業的新寵兒,是得益於它強大的傳播力和無形之中的帶貨屬性。而這兩點是由抖音自身的平台基因和用戶使用抖音時的狀態決定的。
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現在大多數的人們都在以碎片化的信息為主進行對社會的認識,這樣的短視頻帶貨更能讓人抽出時間去進行了解。
抖音的平台基因是基於演算法的智能推薦,講究內容為王,這機制也叫做「賽馬機制」,只有優質的短視頻內容經過多數人的點贊關注才能夠成為平台熱門,才能被推送到廣大的用戶手中。
這就要求廣告主的內容首先要以創意為出發點,其次才是品牌信息的露出,相較於過去傳統的硬廣或硬植入,保證了品牌植入與視頻內容的高度結合,自然更易讓觀眾接受。
當用戶進入其他平台還停留在「看熱點資訊」「做打卡任務」時,抖音上的用戶卻在欣賞別人的美好生活,或是好玩搞笑,或是漂亮的小姐姐小哥哥,又或是新鮮的事物推薦·····
而杭州抖吧認為,這些恰恰是「殺時間」的重要元素。抖音輕快、趣味的短視頻內容,讓用戶處在一種放鬆、隨機、無意識的狀態下。
在這種狀態下,受眾對植入信息會以更自然,甚至好奇的心態去了解這些品牌或產品,比如主動到評論區問東西在哪兒買的、產品還有什麼功能之類的,讓「種草」「人坑」發生在無形之中。
在抖音上,不少抖友會分享自己從電商平台上購置的「抖音同款」商品,並在留言區寫「這是抖音『騙』我買的第50件商品」之類的,反映了抖音給用戶帶來的隱形「人坑」感受。
而很多商品也出乎意料地火遍全站,但其實我們從抖音的平台基因和為用戶營造的觀看狀態上分析,就會發現這些爆款商品的火爆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是因為這些商品並未像傳統產品那樣在電視、互聯網上打任何廣告,甚至有些都不是用戶日常的剛需用品「情理之中」,是因為這些產品在站內做到了與有趣內容的高度結合,用戶並非為這款產品的功能買單,而是為趣味、好玩,為視頻的創意買單。
所謂的抖音帶貨其實就是通過在我們發布的視頻中插入商品鏈接(需要開通視頻購物車功能),用戶購買商品之後,你就會獲得傭金,其實和傳統淘寶客的原理差不多,無貨源也可以賣貨賺錢。
我們杭州抖吧是專業的抖音帶貨平台,採用的矩陣帶貨的模式,就是幾十個網紅達人同時幫您帶貨,每個達人都會拍攝一條關於您產品的短視頻,然後分別上傳到自己的抖音賬號,掛上您的產品鏈接,這種帶貨效果非常明顯,一旦爆單,銷售額可以達到上百萬。
7. 抖音種草是什麼意思 抖音種草意思介紹
1、抖音上的種草有三層意思,一是指向別人推薦某種商品,激起別人的購買欲,二是指向別人推薦某種事物,讓別人也喜歡這種事物,三是指被某種事物吸引後,由衷的喜歡它。
2、第一層意思說明
(1)自從抖音火起來後,很多詞語都因為在抖音上的傳播紅極一時,成為網路流行用語,種草就是其中之一,和種草相對應的,還有拔草這個詞。
很多商家都曾在抖音上宣傳過自家商品,網友們看到商品強大的功效外,便會產生購買欲,想要將商品買回家,這就是最常見的種草,多應用於需要購買的商品上。
2、第二層意思說明
種草的第二種意思多應用於不需要花錢的事物,比如電影、電視劇、動漫、小說、明星藝人,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說「種草了xxx電視劇」,這里的種草就是指的第二種意思。
3、第三層意思說明
第三種意思可以指代需要購買的商品,也可以指代其他事物,但和前兩種意思不同,第三種意思不是指被別人推薦後喜歡,而是被事物本身吸引,從而被種草。
4、拔草的意思
有種草自然也會有拔草,拔草有兩層意思,一層是指將種草的商品買回家,另一層意思是指發現商品並不好用,所以不喜歡了。
8. 什麼是種草是營銷
種草營銷火爆的背後是用戶、品牌和KOL多方的共同選擇,本文筆者從這三方的角度對種草營銷進行了分析,並對當前存在的問題發出了自己的思考。
「移動互聯網存量用戶,主要時間花在巨頭身上,剩下的時間,幾乎都花在KOL身上。」《流量思維已死,內容和互動永生》書中提的這樣一個觀點,可以見得,KOL種草營銷的火爆。
而最近,又出現一個新的爆詞,KOC,制霸了各大媒體。
KOC與KOL是什麼關系呢?
螳螂財經易不二認為,KOC本質上是KOL的一個子集。一個人對自身使用過的產品發表看法並能影響周圍的人購買時,他是個KOC,他本人也是產品的消費者;但當他的影響力逐漸擴大開始為各種品牌發言時,他就成了KOL,他本人不一定是該品牌的消費者。
但,不管是KOC還是KOL,目的都是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背後反映的是種草營銷的火爆。
種草營銷究竟有多火?
美妝大神PONY微博粉絲772萬,淘寶開店一周超10萬關注;張大奕推出2萬支自製口紅兩小時一售而空,銷售額近180萬元;而在直播界,更有「口紅一哥」李佳琦和「一夜帶貨一套房」的薇婭……
種草經濟火爆,各大品牌迅速跟進種草營銷,讓「種草」成為了新時代消費主義的象徵。那麼,種草之火,為何會得以燎原呢?
一、用戶:被「養成」的易種草體質
艾媒數據顯示,68.0%的用戶會接受種草,其中對於被種草的商品,70.7%的用戶會根據實際情況購買,26.2%的用戶幾乎都會購買。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片大草原,只看兜里有沒有錢。」螳螂財經發現,消費者易種草體質的形成,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 移動互聯網時代極大的縮短了消費路徑,從種草到拔草可能就是幾分鍾的事
「買它!」「親測有效!」明星達人們幾句話的時間,萬千消費者便完成了一輪又一輪種草拔草的過程。
比起去商場,互聯網從購買到支付到收貨的便捷路徑,是種草的沃土。
2. 消費者容易被種草,來自於對熟人口碑的信任,對網紅效應的跟風以及對自我認同的尋求
根據福布斯的調查收據,約81%的受訪者表示來自朋友和家人的評論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購買決策;而艾瑞咨詢得數據也顯示,41.8%的95後會向親友推薦好用的品牌,這也形成了當下KOC大火的局面。
跟風效應則更容易促成種草,網紅推薦、明星同款的背後是消費者的從眾心理,更是期待「變得跟她一樣好」的自我安慰,不然為什麼美妝博主的皮膚總是那麼水嫩?
而當種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消費者又可以通過同款色號、同款球鞋等,找到與自己品味形似或興趣相投的群體,獲得更強烈的認同感。
3. 不管是公眾號剁手推送還是直播種草,KOL們種草的同時一般會附帶優惠信息
6月薇婭與肯德基合作的直播中,便有3萬份4.5折潮漢堡歡享餐電子券,還有大量1元秒殺的優惠券,與直接進店消費比,薇婭的種草有更大的優惠力度;而其他KOL種草的產品,也多數都有專享價格。
久而久之,消費者就會形成一種「有優惠我要買」的心理。
二、品牌:碎片化社交媒體時代,吸引注意力是關鍵
互聯網下半場,社交媒體的層出不窮讓信息高度碎片化,而大佬們又想將用戶留在自己的私域流量池裡,導致消費們的注意力分散在各處。
「品牌廣告需要一個月內觸達消費者6次以上,才能改變消費者的心智。」但這需要動輒過億的預算才能觸達消費者的品牌廣告,還不一定有轉化。
消費者行為學認為,消費過程中,消費者是從先形成認知開始,繼而產生情感,最後再做出消費行為。與傳統廣告營銷的從形成認知到完成轉化需要幾天甚至幾個月相比,種草營銷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完成從認知到轉化的消費閉環。
這一點,在美妝品牌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種草風吹起來之前,有多少人是完美日記的消費者?但當它的部分單品進入微博、抖音、小紅書等平台的種草榜單後,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據卡思數據,完美日記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里,成功躋身為10億+一線國貨品牌。
以李佳琦種草完美日記的大都會口紅為例,來看是怎樣走完種草流程的。
一開始,李佳琦便聚焦展示了口紅的「煙花細閃」的質地,同時配合他富有感染力的語氣讓消費者對完美日記的口紅有了認知;
接著逐一開始試色,每一隻產品試色的同時李佳琦都會介紹那些色號適合什麼膚色什麼場合什麼妝容甚至搭配穿什麼衣服,全方位的考慮到了消費者的需求與擔憂,讓消費者產生信任感;
最後試完所有色號後,會重點推薦其中的某一兩款,以「不發工資也買得起」來促成消費者下單。
全程不到一分鍾的視頻,強感染力的台詞,高飽和度的情感,好看的上色效果,不僅能吸引注意,更能觸發情緒點,讓消費者內心產生一萬個非買不可的理由。天貓旗艦店上,該產品月銷量已經是10萬+。
在媒介碎片化的背景下,種草營銷可以更快速的觸達消費者,深入地挖掘消費潛力,實現精準營銷。
對比傳統媒體需要6次及以上才能觸達消費者心智,種草營銷不到半分鍾便能攻下消費者,如此立竿見影的效果,又怎會不被品牌追逐呢?
三、KOL:當種草機,更要當貼近消費者的「立體」的人
KOL不僅是品牌整合營銷中重要的一環,也是觸達消費者的關鍵點。
面向品牌,KOL是吸引注意力、撬動用戶心智的「活體廣告」;面向消費者,KOL又是自我認同與情感需求的投射。而承載從種草到拔草過程的,便是KOL的優質內容,這對KOL有三點要求。
1. 人設有話題
以KOL出現在社交媒體上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有話題性的人設,不管是幽默風趣,還是抖機靈,抑或另闢蹊徑,都需要強烈的個人風格。
張雨綺曾經靠耿直人設,在小紅書收獲大批點贊,便是例子。
2. 領域有細分
只有深耕某一垂直細分領域,持續輸出高質量的內容,才能成為帶貨王。
安利一家好店,美食博主可能需要吃遍大街小巷;推出幾套服裝,穿搭博主需要多年的時尚修為。但若一個KOL今天種草美妝,明天涉足美食,信服力便會大打折扣。
3. 內容有干貨
「口紅一哥」李佳琦的爆火,除了滿足前兩點,更重要的是,他的內容有干貨。除了產品推廣,李佳琦也會發很多領域內的干貨,比如「化妝的正確步驟」「定妝時如何用散粉」,以及一些好玩有趣的視頻,比如前段時間抖音里大熱的「提瓶蓋挑戰」等。
被KOL種草多了,就算是心懷「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消費者也會有膩歪的時候。比起純粹的種草機,品牌的「活廣告」,消費者更願意看到在廣告之外,KOL有趣有料的立體面。
四、種草熱背後的問題
種草營銷在品牌與KOL的相互成就中,也被部分奉行「利益至上」准則的投機之人利用,導致了一些問題。
1. 種草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搜索引擎里輸入種草關鍵詞,會出現大批量「種草商品質量出現問題如何維權」等相關的消息。
《法制日報》曾多次報道了三無的「網紅」洗護用品、貨不對板的衣服等。
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品牌方與KOL聯手將不合格的產品推向了消費者。「一些網路當紅推手,已經不是單純的友情推薦了,而更多的是一門生意,是靠推薦來賺取代言費用。」
2. 種草內容泥沙俱下
火爆的種草經濟讓很多「達人」為了成名,不惜博出位發一些違規的圖文或短視頻來博眼球;甚至還催生了虛假的「種草」產業鏈,明碼標價代寫「種草筆記」。
泥沙俱下的種草營銷讓內容正面臨失控的風險,這既會讓消費者收到欺騙,也是對網購環境的一種傷害。上個月,火極一時的小紅書就因內容問題不得不面對下架整改的命運,直至目前,還沒有重新上架。
種草營銷產生的效果本不該是這樣的,被利益裹挾只會讓種草營銷「變味」,嚴重傷害互聯網環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