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都的區位優勢
成都是四川盆地這個富饒之地的點睛之處
成都是四川最富饒成德綿經濟區(還包括眉山 和樂山)的中心。
成都和重慶相比的優勢
成都有經濟腹地那就是綿陽眉山樂山德陽
成都文化優勢成都是個有悠久歷史文化積淀的城市
秦朝開始就很厲害了
交通優勢軍事戰略要地 成都是四川商業中心 成都是進藏的門戶 是西南地區的地理中心 也是西南地區經濟中轉站(東通往長江流域 北通往首都長安 絲綢之路 南進入東南亞南亞印度 西通往西藏)
2. 內江、涼山、自貢這三座地級市城市中,各自有什麼發展優勢嗎
自貢,雖然自貢市的經濟總量在2018年上半年中低於內江和涼山。但是,整個自貢的經濟發展潛力卻遠遠不是其他城市所能比擬的。因為自貢市是位於成渝經濟圈中的一個城市。也是我國最早開始使用天然氣的地方。雖然現在的經濟總量還是比較低的。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 一定會成為四川省內的一匹黑馬的。
3. 四川的地理優勢是什麼
位於四川省西北部,緊鄰成都平原,北部與青海、甘肅省相鄰,東南西三面分別與成都、綿陽、
德陽、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是四川少數民族自治地方中距省會城市最近的地方,具有相對較好的區位優勢。
旅遊、水能、生態和礦產資源優勢明顯。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黃龍及大熊貓故鄉卧龍自然保護區等世界級旅遊景區聞名遐邇。有馬爾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崗直波碉樓(含羌寨碉群)、松潘古城牆、壤塘棒托寺、錯爾機寺、營盤山和姜維城遺址、日斯滿巴碉房、阿壩州紅軍長征遺跡等8處(22個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黑水卡斯達溫、九寨溝舞、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羌族瓦爾俄足節等4 項民族文化遺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獨特的藏、羌民族風情、神秘的藏傳佛教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
4. 詳細分析一下內江市的區位優勢
關於內江的優勢,首先是交通優勢在四川是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第二個優勢是內江工業企業不停電、不拉閘;第三個優勢是配套能力很強,老工業城市基礎好。誰在內江搞物流、搞製造,誰就有希望佔領成都、重慶市場。現在,這樣比喻可能有人還懷疑,隨著未來的發展,一定是這個格局。
未來幾年,內江發展的特點和重點,一是主動為成都、重慶兩個城市的支柱產業配套,二是建設物流集散地,三是做成渝地區的副食品供應基地。
5. 四川盆地的區位優勢
四川盆地 (Szechwan Basin )亦作Ssu-ch'uan P'en-ti或Sichuan Pendi。亦稱「紅盆地」(Red Basin)。 四川盆地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面積17萬平方公里,盆周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4000米之間;盆底地勢低矮,海拔300米~700米,是中國地勢劃分的第二級階梯上相對凹下的部分;因為地表廣泛出露侏羅紀至白堊紀的紅色岩系,又稱為紅色盆地。西部是大幅隆起、地域遼闊的高原和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 ,屬中國地勢劃分的第二級階梯。
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別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後,成都平原成了中國歷史上農業和手工業都十分發達的地區,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糧食供給基地和賦稅的主要來源,故稱「天府」。四川盆地周圍都是崇山峻嶺,交通閉塞,古稱「四塞之國」,在冷兵器時代,它具有易守難攻的特殊戰略地位,因而避免了歷史上很多次戰爭的破壞,得到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這就有利於她社會經濟的發展。歷史上許多有眼光的戰略家,如張良、諸葛亮等都把四川當作可以立國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關中發生戰亂時,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避亂,當時的成都, 在他們的眼裡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當時就被稱為「天府之國」了。那麼,「天府之國」的名稱到底是怎麼得來 四川盆地風景的?據考證,「天府」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本是一種官名,是專門保管國家珍寶、庫藏的一種官吏,後人用以來比喻自然條件優越,形勢險固,特產富饒的地方。歷史上最早稱四川為「天府」出自諸葛亮的《隆中對》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漢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晉代著名史學家常璩在所著《華陽國志》中稱:「蜀沃野千里,號稱「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天府之國」在歷代文人學者筆下逐漸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詞。
四川盆地的面積26萬余平方公里,佔四川省面積的46%。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北近秦嶺,與黃土高原相望,東接湘鄂西山地,南連雲貴高原,盆地北緣米倉山,南緣大婁山,東緣巫山,西緣邛崍山,西北邊緣龍門山,東北邊緣大巴山,西南邊緣大涼山,東南邊緣相望於武陵山。 四川盆地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紅色砂岩和頁岩組成。這兩種岩石極易風化發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豐富的鈣、磷、鉀等營養元素,是我國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國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稱。四川盆地底部面積約16萬多平方公里,按其地理差異,又可分為盆西平原、盆中丘陵和盆東平行嶺谷三部分。
(1)在龍泉山和龍門山、邛崍山之間的盆西平原,系斷裂下陷由河流沖積而成,面積約8000平方公里,為我國西南最大的平原,因成都位於平原之中, 故稱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海拔460米~750米,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表平坦,相對高差一般不超過30米~50米,它由氓江、沱江、涪江、青衣江等八條河流沖積聯綴而成,土壤肥沃,河渠稠密,有著名的都江堰自流灌溉,素有「天府」之稱。
(2)在龍泉山和華鎣山之間的盆中丘陵,地勢低矮,海拔大多在300米~500米之間,相對高差50米~150米,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岩層近於水平,在流水的長期侵蝕切割作用下,形成台階狀的方山丘陵,南部多淺丘,北部多深丘。丘陵地表軟硬相間的紫紅色砂、頁岩極易風化為紫色土,富含磷鉀,自然肥力較高,宜種性廣,是四川全省糧食、經濟作物主產區。
(3)華鎣山以東為盆東平行嶺谷區,由多條近東北西南走向的條狀背斜山地與向斜寬谷組成,山地陡而窄,高700 四川盆地--峨眉山米-1000米,其中,華鎣山高1705米,為盆地底部最高峰。山地頂部的石灰岩被雨水溶蝕後,常成凹槽,故山地大多具有「一山二嶺一槽」或「一山三嶺二槽」的特色。山嶺間的谷地寬而緩,海拔300米~500米,其間丘陵、平壩交錯分布,是平行嶺谷區工農業生產主要地區。四川盆地邊緣山地區四川盆地邊緣山地區屬強烈上升的褶皺帶。地貌顯著特徵是,海拔高,過渡性明顯,均為一系列中山和低山所圍繞。盆地北緣米倉山、大巴山近東西走向,是著名的秦巴山地南翼部分,海拔一般在1500米~2200米之間,山勢雄偉,山坡陡峭,溝谷深切,相對高差可達500米~1000米;南緣大婁山屬氣勢磅礴的雲貴高原之一部分;西緣有龍門山、邛崍山、峨眉山,山脊海拔都在1500米至~3000米以上,相對高差可達1000米,峨眉山頂峰高3099米,與附近的平原相對高差達2660米,山勢巍峨秀麗,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生物資源
四川盆地中植物近萬種,古老而特有種之多為中國其他地區所不及。在盆地邊緣山地及盆東平行嶺谷尚可見水杉、銀杉、鵝掌楸、檫木、三尖杉、珙桐、水青樹、連香樹、領春木、金錢槭、蠟梅、杜仲、紅豆杉、鍾萼木、福建柏、穗花杉、崖柏、木瓜紅等珍稀孑遺植物與特有種。在濕熱河谷可見桫欏、小羽桫欏、烏毛蕨、華南紫萁、里白等古熱帶孑遺植物。已在金佛山和縉雲山分別設立了自然保護區。盆地東南緣的酉陽還有世界上最高大的白花泡桐,最高者達44米。 四川盆地的地帶性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其代表樹種有栲樹、峨眉栲、刺果米櫧、青岡、曼青岡、包石櫟、華木荷、 大包木荷、四川大頭茶、楨楠、潤楠等,海拔一般在1600~1 800米以下。其次有馬尾松、杉木、柏木組成 的亞熱帶針葉林及竹林。 邊緣山地從下而上是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寒溫帶山地針葉林,局部有亞高山灌叢草甸。
四川盆地是中國動物種類最多、最齊全的地區之一。據統計,除魚類外,盆地底部共有動物417種,盆地西緣、北緣和南緣山地分別為487種、317種與288種,其中經濟動物均佔一半以上。盆地西緣山地是中國特有而古老動物保存最好、最集中的地區,屬於一類保護動物的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灰金絲猴、白唇鹿等。還有珍貴特有動物小熊貓、雪豹、鬣羚、短尾猴、獼猴、毛冠鹿、水獺及鴛鴦、血雉、紅腹角雉、綠尾虹雉、白腹錦雞、紅腹錦雞等。 盆地西緣的平武、青川、北川、寶興、天全、洪雅、馬邊等地,均為中國大熊貓的主要分布區。已設立唐家河、王朗、卧龍(見卧龍自然保護區)、蜂桶寨、喇叭河等7處大熊貓、金絲猴等自然保護區。 酉陽、馬邊、平武等盆地邊緣山地溪溝中的大鯢及長江、金沙江中的中華鱘、白鱘也為四川所特有,均屬國家保護動物。
水力資源
四川盆地的水資源和水力資源很豐富。水力資源蘊藏量近0.5億千瓦。
礦產資源
四川盆地有煤、鐵、天然氣、石油、鹽、芒硝、石膏、磷、鋁、硫、銅、錳、金、石墨、汞等礦產資源,其中天然氣、芒硝為中國之冠,並有中國重要的鍶礦。川東北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氣富集區之一,川中和南充等地鹽岩礦儲量很大。
6. 四川為什麼要打造隆昌
四川省第一批工業強縣示範縣,地處川渝交界處,是「四川東大門」,是四川出川和出海大通道要沖,區位優勢突出,戰略地位特殊。在四川省統計局2016年10月發布的全省縣域經濟排行榜中,隆昌排在全省第46位。
隆昌隸屬四川省,由內江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四川省東南部、內江市的南端。地跨東經105°02´至105°26´、北緯29°11´至29°32´之間。東鄰重慶市榮昌區,南接瀘州市瀘縣,西連自貢市富順縣和自貢市大安區,北與東興區相鄰;距成都市210公里、重慶市138公里。
簡介
隆昌歷史悠久,境內置縣的歷史可追溯到唐代,距今已1300多年。明朝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割瀘縣2里、榮昌4里、富順14里置縣,以隆橋驛為縣治,取名為隆昌縣,寓意「興隆昌盛」。
素有「中國石牌坊之鄉」、「中國青石文化城」、「川南野生水禽樂園」之譽,也是辛亥革命先驅黃復生的故里;擁有隆昌古牌坊、古宇湖、雲頂古寨等景點。2020年9月22日,榮獲2019年度四川省糧食生產「豐收杯」。
7. 四川自貢市經濟和地理
自貢市地處四川省南部、沱江支流釜溪河畔,轄區面積4373平方公里。總人口320萬人。轄自流井、貢井、大安、沿灘四區和榮縣、富順兩縣,歷為省轄地級市。以內宜高速、隆雅、遂筠公路和內昆鐵路與鄰交通。有兩千年的鹽業史,是我國最早設立的23個建制市之一,素以「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而蜚聲中外。市轄兩縣是全國優質商品糧和商品豬生產基地;擁有一批全國知名企業和晨光研究院、炭黑工業研究院、井礦鹽研究院等全國性的研究院所。先後榮獲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是川南地區第一座大城市。
區位和交通優勢。通過內宜、成渝高速公路直通成都、重慶,通過內昆電氣化鐵路和建設中北京至昆明國道南來北往,通江達海。自貢市地處川南腹心,與內江、瀘州、宜賓、樂山市直接通過高速或高等級公路連接,構成川南城市群。是四川省域優先發展的大城市和重要的二級中心城市,是長江上游經濟帶中聯系成渝經濟走廊和川南城市經濟區的中繼站。自貢到宜賓空港70 公里。是我國西南最大的電力輸配樞紐與西電東送的電力集輸中心和川南微波通信樞紐。
燦爛的鹽業歷史文化。自貢以生產井鹽歷史悠久著稱,經歷了因鹽設鎮、設縣、設市的過程。早在東漢章帝年間,就開始采鹵制鹽。北周武帝時,設公井鎮。唐代所產食鹽遠銷湖北、江西等省。唐武德元年,公井鎮升為公井縣而置榮州。1835年,「燊海井」鑽鑿成功,深達1001.4米,成為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開創了世界鑽井史上的新紀元。清咸豐、同治年間進入鼎盛時期,被譽為「富庶甲於蜀中」的「川省精華之地」。先後開鑿了一萬三千多口鹽井。1939年9月1日,設立自貢市,隸屬於四川省政府。自貢市人傑地靈。歷史上有陸游為官,近現代有變法維新「六君子」劉光第,中國厚黑學教祖李宗吾,教育家、語言文字學家、革命家吳玉章,紅岩英雄江姐江竹筠,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紅軍高級將領鄧萍,跳水皇後高敏等名人。形成了豐富燦爛鹽文化和彩燈文化。
旅遊資源獨具魅力。自貢以鹽業遺址、恐龍化石、璀璨燈會著稱。自貢恐龍博物館是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是國家首批地質公園,4A級景區。譽滿海內外的"天下第一燈"--自貢燈會,是中華彩燈文化的代表。以西秦會館設立的自貢鹽業博物館既是全國重點文物,又是全國7大專業博物館之一,西秦會館還是建築精品。榮縣大佛是當今世界第二大佛。燊海井是世界上第一口超過千米的井。富順文廟是全國重點文物。此外,自貢特產的龔扇、扎染、剪紙並稱自貢小三絕。此外,還有桫欏谷、青山嶺、高石梯、雙溪湖、花龍溝、五條溝、尖山、農團等風景名勝區和古色古鄉的三多古寨、仙市古鎮。近年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旅遊事業快速發展。全市有4星級飯店2家,星級飯店13家,成功創建為國家優秀旅遊城市。2004年國內遊客395.65萬人次,接待國際旅遊者1875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8.66億元,旅遊創匯191萬美元。
8. 四川德陽有什麼區位優勢呢
除此之外德陽的旅遊資源很豐富,在這里不僅可以看到很多的自然美景,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比如鎣華山或者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等都是必須打卡的地方。隨著旅遊業不斷發展,如今有很多遊客都願意過來留下足跡。而且德陽還是很適合宜居的城市,生活節奏慢,吸引了很多人在這里定居生活。對於四川未來最「吃香」的城市,背靠成都好乘涼,綿陽和自貢遺憾落選,不知你對它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9. 成渝城市群的區位優勢有哪些
成渝城市群處於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沿長江通道橫軸和包昆通道縱軸的交匯地帶,是全國重要的城鎮化區域,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區位優勢。
自然稟賦優良,綜合承載力較強,交通體系比較健全。
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成渝城市群是西部經濟基礎最好、經濟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和金融等產業實力較為雄厚,具有較強的國際國內影響力。人力資源豐富,創新創業環境較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等改革經驗豐富,開放型經濟體系正在形成,未來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
4. 城鎮體系日趨健全。
成都、重慶核心引領作用不斷增強,一批中小城市特色化發展趨勢明顯,縣城(區)和建 制鎮分布密集,每萬平方公里擁有城鎮113個,遠高於西部的12個/萬平方公里和全國的 23個/萬平方公里,各級各類城鎮間聯系日益密切。經濟社會人文聯系密切。成渝城市群 各城市間山水相連、人緣相親、文化一脈,經貿往來密切,區域交通、農業、商貿、教 育、科技、勞務等領域合作不斷加強,毗鄰區域合作不斷深化,川渝合作進程逐步加快, 一體化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
http://ke..com/link?url=RiiR-dk-mGYcDc0tXWPxJegc2bS4_#1_1
10. 從經濟發展和區位優勢看,重慶,青島和成都誰最有可能成為第二個「上海」
上海是作為全國的經濟中心,不僅僅在國內是有著重大的影響力,在整個亞洲乃至於全世界都有著不小的影響。而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快速發展,很顯然僅僅只有一個上海顯然不能夠帶動全國的發展,而是需要出現多個像上海這樣的城市。那麼重慶、青島以及成都這三座城市到底哪一個最有可能會成為第二個上海呢?
成都在2020年的GDP排名全國第七,但是從成都的經濟產業結構來看,無論是科技以及金融等產業與東部發達城市相比,比如廣州以及深圳和杭州、蘇州等城市相比依然存在不小差距。在工業經濟方面與重慶武漢等老工業城市相比也存在差距,但是背靠整個四川以及中西部地區,成都市的區位優勢是非常明顯,隨著天府國際機場的開通,其經濟影響力可以覆蓋到周邊多個省份數億人群。
綜上所述,我認為重慶成為下一個上海的可能性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