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資本主義的黃金時期是什麼時候
在資本主義經濟史上,出現過兩個「黃金時代」。
1850—1914年是第一個「黃金時代」,經濟高速發展;
1950—1973年是第二個「黃金時代」,在此期間,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4.9%。」第二個「黃金時代」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福利制度的推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貳』 美國經濟發展出現的黃金時代和新經濟時代分別指什麼
從50~60年代:黃金時代,
90年代以來:新經濟時代。
二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戰爭結束後,經過恢復與改造,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持續發展,西部、南部呈現繁榮景象,即所謂的黃金時代;第二階段,面對危機與「通脹」,經過調整,80年代中期以後,經濟形勢好轉,但債務負擔沉重;第三階段,通過調整政策,90年代以來,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進入新經濟時代。
『叄』 二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和新經濟時代分別是哪指兩個階段
美國歷史學家與經濟學家所謂的美國「黃金時代」,特指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社會; 其標志是「經濟繁榮是空前的」,並將在這里「最後戰勝貧窮」;具體是指華倫·G.哈 定、卡爾文·柯立芝、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先後執政時期。美國歷史學家一般認為, 「這三屆政府在美國歷史上構成了一個時代」。事實證明,這個所謂經濟發展的「黃金 時代」,卻是個「投機發財」的時代,更是個「瘋狂的20年代」。「對投機商、做股票 生意的人和巧於鑽營者說來,20年代是他們的黃金時代。」
「新經濟時代」系指柯林頓執政時期:1993年-2001年
在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幾乎整個執政期間,美國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現象:創記錄的長期繁榮、高增長,甚至出現低通脹伴隨著低失業率。人們似乎感到了一個不同於過去的經濟形態的出現。1996年12月30日,美國《商業周刊》發表了一篇題為「新經濟的勝利」的文章,對這種現象作了最早的回應。主編斯蒂芬·謝潑德指出,美國已進入一個新經濟時代。
『肆』 資本主義經濟史上的兩個黃金時代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原因及相關背景
1.第一個黃金時代是19世紀70年代到一戰前。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進行,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帝國主義在這時對亞非拉國家基本上瓜分完畢,大肆地掠奪殖民地的原料,將廉價商品推銷到這些國家和地區;國際局勢相對穩定。
2.第二個黃金時代是一戰結束凡爾賽_華盛頓體系形成後到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之前。原因:凡爾賽_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的矛盾,建立了國際新秩序,世界局勢相對安定;生產力的發展。
『伍』 在資本主義歷史上出現過兩個黃金時代+,第一個出現黃金時代的原因是什麼
在資本主義經濟史上,出現過兩個「黃金時代」。1850—1914年是第一個「黃金時代」,經濟高速發展;1950—1973年是第二個「黃金時代」,在此期間,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4.9%。」第二個「黃金時代」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福利制度的推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產生的原因(1)政治前提:19世紀五六十年代,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確立下來。這就為資本主義經濟的迅猛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2)經濟基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使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3)科學技術:19世紀30年代以來,自然科學理論有了重大突破為新的工業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動作用。(4)市場條件: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為新的工業革命准備了市場條件;(5)資本條件:大量積累的資本為工業集中和資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礎,也為新工業部門的創建和崛起提供了資本
『陸』 歐洲經濟黃金時期是哪個年代
是20世紀60年代
德國過度保障的
推高了生產成本,形成了「低增長下高福利——高稅收——高負債——高成本——低投資——低增長」的惡性循環。
德國作為當今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第二大出口國,其人均GDP逾2.7萬歐元。德國農業產值不足1%,服務業比重近2/3,是一個產業結構高度發達的服務社會,其工業以機器製造、汽車、電子和
領銜;其國民經濟嚴重依仗出口,出口佔世界總出口額近10%,70%左右的貿易集中在歐洲和美、日等發達國家,
長期盈餘,通脹率低,失業率約9%。
但是,
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先後經歷了1950年代(7.9%)到1960年代(4.6%)後期的恢復和高速發展的
,1970年代的相對滯脹時期(2.94%),1980(1.8%)到1990年代(1.85%)的低速緩慢增長階段。
『柒』 資本主義歷史上的黃金時期是指
第一個黃金時期是1850年-1914年: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進入了製造電氣化時代;世界主要資本國家基本上完成亞非拉瓜分,把它們變成自己的原材料來源地和商品傾銷地;歐美主要國家完成整合,逐步形成現代國家結構,美洲大陸形成美國一家獨大,歐洲也形成英法德三家牽制格局,亞洲日本開始了工業化進程,尤其是美國在這個時期成長為第一經濟大國,世界格局相對還算穩定。這個時期的特徵是主要資本國家,逐步走出資本主義初期那般血腥原始積累,教育也開始大眾化,少數底層平民也有了教育機會,隨著一戰開始,黃金時代結束。
第二個黃金時期是1950年-1973年:隨著二戰結束,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始,由美國帶領資本國家通過凡爾賽-華盛頓體制調整國家間矛盾,冷戰核威懾形成的世界格局相對安定,主要資本國家開始戰爭恢復,並實現經濟快速增長;主要資本國家開始推行國內福利,人民生活大幅提升,汽車、電話、電視等進入尋常人家。隨著石油危機,主要資本國家經濟1973年出現「滯漲」,這一時代結束。
『捌』 美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生了什麼經濟歷史事件,其主要內容是
經濟歷史事件:美國經濟增長出現了一個被西方經濟學家稱之為「黃金時代」的時期。
主要內容: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經過「黃金時代」的發展,從1961年的5233億美元到1971年的10634億美元。
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政府注重以解決就業問題來促進生產和消費,並保持財政預算平衡。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分別提出「新邊疆」和「偉大社會」施政綱領,把大規模赤字財政最為經常性政策,以降低失業率、促進經濟增長和減少貧困。
從20世紀60年代起美國經濟便開始逐步被金融寡頭所掌控,美國由此走向衰退,從一個奮發向上的國家,變成靠剪「外國羊毛」而剝削別國為生。
(8)西方經濟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的頭二十多年,美國經濟雖然發展了,位於世界各大國之首,但其國內民眾普遍不滿,被統稱為「進步主義運動」的各種民眾運動風起雲涌。它們的目標多種多樣:實現食品安全、爭取工人權益、要求婦女平等地位、反對腐敗等等。
從1919年春開始,美國物價飛速上漲。與戰前比,1920年上升了105%。通貨膨脹與其他因素一起帶來了嚴重的罷工浪潮。
在強大的社會運動的推動下,美國政府把改革放到自己工作的首位。美國政府採取的最主要改革措施是實現稅收改革和落實反托拉斯法。美國司法部一直不遺餘力地起訴壟斷企業。最大的成果是1911年美國最高法院下令解散龐大的石油和煙草壟斷企業。
美國政府不斷地改善行政機構,增加制度供給,加強對市場的監督。地方政府則進行市政管理改革。從建立委員會制到實行市政經理制,既減少腐敗也提高專業管理水平。
1944年7月1日,在美國新罕布希州布雷頓森林召開的國際會議簽訂了《布雷頓森林協定》。它通過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奠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通過建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的前身)為美國支持它國經濟建設,實際上也是促進本國生產創造了條件。
關貿總協定和布雷頓森林協定奠定了美國的世界經濟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