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戰前的伊拉克有多富有呢
上個世紀70年代,伊拉克經歷了三次慘痛的戰爭,分別是跟伊朗打了八年的兩伊戰爭,跟美國打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美伊戰爭)。”伊拉克戰“前嚴格意義來說,是指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前。
由此可見,從伊拉克開始了兩伊戰爭後,經濟水平就開始走了下坡路,之前幸福的生活一去不復還,在之後儼然無法再進行戰爭,卻遭遇美國發動的戰爭。
這次戰爭直接導致伊拉克內戰嚴重,戰爭不斷,人民流離失所,在生命還不能保證的情況下,很少有人顧及經濟發展,於是曾經富得流油的伊拉克逐漸變成中東的一個窮國。
B. 伊拉克在薩達姆統治前和在薩達姆統治時期的經濟怎麼樣
要進行經濟比較,首先得確定薩達姆「統治」伊拉克的時間段(1979年——2003年)
1979年7月,伊拉克共和國總統貝克爾因病辭職,遜尼派薩達姆·海珊成為該黨的領袖並接任總統。
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由,組織聯軍進攻伊拉克,此舉非經過聯合國表決通過,伊拉克戰爭爆發。
伊拉克被美國及其盟國軍隊的控制之後,由美國任命的行政長官保羅·布雷默為美國負責伊拉克事務的最高行政長官,擔任伊拉克首腦。
2005年1月30日,伊拉克舉行大選。
2006年5月20日,戰後首屆正式政府在經議會表決批准後宣誓就職。總理為賈瓦德·馬利基。
2. 分析經濟結構
石油工業是伊拉克的經濟支柱,原油儲量排名世界第五,傳統上提供95%的國家外匯收入。
3. 戰爭對伊拉克經濟的影響
1980年代,伊拉克發動兩伊戰爭。
由於兩伊戰爭大量的戰爭開銷以及石油生產能力的破壞,伊拉克政府不得不緊縮開支,大量借款,並拖延還款時間。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超過1000億美元。
1988年戰爭結束後,隨著採油和管道設施的重建,石油出口逐步恢復。伊拉克在1990年8月出兵佔領科威特,隨之受到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1991年1月開始的海灣戰爭造成的破壞嚴重打擊了伊拉克的經濟。伊拉克政府開支對軍隊、保安部隊和支持政權的力量傾斜,無助於經濟的恢復。
4.聯合國以及國際社會對伊拉克經濟的影響
1996年12月聯合國的石油換食品計劃有限度的改善了普通伊拉克平民的生活條件。在該計劃下,伊拉克被允許出口限量的石油以換取食物、葯品和一些基礎設施備件。
1999年12月起,聯合國安理會准許伊拉克在該計劃下出口盡可能多的石油以滿足人道救濟的需求。石油出口達到了戰前四分之三的水平。不過,28%的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被用於聯合國賠償基金和支付聯合國的相關管理開支。
5.國際油價對伊拉克經濟的影響
2001年,由於全球經濟疲軟和油價下跌,造成伊拉克國民生產總值下降。
2003年美軍佔領伊拉克以後,伊拉克通過和國際石油巨頭合作,拍賣國內的大小油田開采權得以使其石油經濟快速恢復。
總結:在薩達姆執政其間對什葉派穆斯林實行嚴酷的獨裁統治,大肆打擊並殺害持不同政見者。同時在國際各種勢力的誘導、角逐下,該國戰爭頻繁。
總體上看,伊拉克在薩達姆統治時期經濟上並沒有明顯「作為」;反倒是國際勢力與國際油價左右著伊拉克的經濟發展。
C. 伊拉克在戰爭前到底有多富裕
在面積廣闊、環境相對惡劣的中東地區,如果說有哪一個國家可稱得上阿拉伯世界的“天選之地”的話,那麼我想,這個國家一定是位於兩河流域的伊拉克。為什麼這么說呢?
如今的伊拉克
而後,因薩達姆的另一項錯誤舉措——武裝入侵科威特,則將伊拉克徹底拉入了深淵。從此之後,幾乎浮在石油上的伊拉克,不但沒有了昔日的福利待遇,甚至很多時候連飯都吃不飽。
而這仍不算完,2003年,隨著美國的入侵,伊拉克戰爭之後,伊拉克人連僅存的和平都沒有了。到目前為止,伊拉克依然恐怖襲擊遍地,人民朝不保夕。
D. 伊拉克戰爭前的伊拉克富裕嗎請給我一張戰爭前巴格達的照片!
兩伊戰爭前,伊拉克是海灣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之前石油1.5到1.8美元/桶,2018年75美元/桶左右。兩伊戰爭是伊拉克想趁伊朗政權不穩之際解決邊境問題,消除威脅,目的還是為了國家安全,不是為了個人戰爭欲。之後,伊拉克被美國為首的聯合國制裁,經濟哪起得來。2000年伊拉克宣布用歐元定價石油,美國油價一直上漲,當時美國就對伊拉克開始採取敵對政策。2003年借口大規模殺傷武器(到現在都沒有找到),美國繞過聯合國拉上英國發動戰爭。經濟上GDP翻了50多倍,但石油價格也上漲了50多倍,有沒有變富裕沒有仔細研究,不好說,但是國內變得更不安全應該是事實。有一樓說薩達姆侵吞援助款,我只知道,做到領導人那個層級,再多的錢根本不重要。美國總統發動戰爭,也僅僅是為了國家利益。說什麼為了正義民主,大家都是成年人,該不該信自己心裡有數就行。
E. 伊拉克曾經是貧窮的代名詞,它是如何做到十年經濟翻了八倍的
有人可能會將伊拉克經濟的發展歸功於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但是這樣的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是遍布全面概括伊拉克經濟快速增長本質的原因。
曾經在伊拉克戰爭的那一段兒時間。美國以及其聯合國對於伊拉克時加了多年的經濟制裁,這導致伊拉克經濟在上個世紀經濟就基本處於停止,所以他們的經濟總量和起點就很低。當伊拉克解除了美國的控制之後,他們的增長自然也就很迅速。
所以說伊拉克曾經是特別貧窮的國家。但是他們後來的經濟發展確實,飛速增長,才會有了現在的伊拉克,過去的伊拉克和現在的伊拉克根本就是天差地別,所以說,伊拉克經濟發展的發展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關鍵人物的作用很大,一旦國家走到正軌之後就不應該讓那領導個人意志完全在去主導國家的發展走向。
F. 聽說伊拉克以前很有錢,是為什麼開始窮的是美國打他們之前還是之後
都是兩伊戰爭惹的禍
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
為了打贏這場戰爭,薩達姆把軍隊由原先的不足20萬人,擴充到了100多萬人,其結果就是導致大量熟練工人和農民被徵召入伍,原有的工農業生產被打亂,不得不重新進口大量物資滿足需求
同時,中後期的主要戰場都在伊拉克,為此,大量基礎設施被毀,經濟大大倒退
可以這么說,打完兩伊戰爭之後,伊拉克的國民經濟處在破產邊緣,幸虧有一幫子阿拉伯兄弟幫他輸血
戰後,薩達姆又傻乎乎地去入侵科威特,其結果毋庸多言了
G. 上世紀70年代的伊拉克那麼富有,為何現在這么貧窮
上世紀70年伊拉克絕對算得上中東一霸,豐富的石油資源讓這個中東國家賺的盆滿缽滿,因此也有大把的鈔票可以去購買先進的武器,所在伊拉克在當時的經濟、軍事實力,都是數一數二的。但是為什麼現在大家提起伊拉克,卻只能想到貧窮、動亂等等這些負面的詞彙呢?小師總結了三個原因,大家如有不同疑問,可以在評論區一起探討哦。
一、大家只知道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知伊拉克為何要入侵科威特,那是因為科威特在兩伊戰爭期間,在科威特與伊拉克邊境地大量開採石油,伊拉克多禁告未果,而伊拉克因戰事脫不開身,兩伊戰爭結束後,就科威特在接壤邊境開採石油問題,與科威特進行磋商,伊拉克提出的條件遭到拒絕,惱凶成怒的薩達姆才對科威特實施武裝佔領。而美軍插手中東,本身就是沖著石油資源而去的,因為美國在科威特控制著很大一部分石油。惹惱了超級大國美國,伊拉克焉能有好果子吃?
二、想當年薩達姆也是以通過選舉上台的,但他卻是以百分之百的選票當選了總統。當美軍佔領伊拉克,絞死薩達姆,伊拉克人民歡呼雀躍。手無寸鐵的人民可欺,可民心不可欺。獨裁者終究沒有好下場。海灣戰爭,看似是伊拉克被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以高科技武器打敗的,但這只是一部分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伊拉克沒有跟著美國走斜路。戰爭一開始,很多伊軍就做鳥獸散了,試想一下,在明知不可勝的情況下,誰願意為獨裁者而戰?
三、健全民主體制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伊拉克發動海灣戰爭時已經是薩達姆獨裁統治的巔峰時期,伊拉克的國家命運實際上掌握在薩達姆的個人手中,因而伊拉克軍隊的許多行動都在貫徹和執行薩達姆的個人野心,海灣戰爭結束後,薩達姆安然無恙,但是伊拉克軍隊和民眾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如今薩達姆也早被絞死了,但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留給世人的啟示仍然歷歷在目。
H. 伊拉克戰爭已經結束16年了,伊拉克的現狀如何
伊拉克戰爭之前,伊拉克的民眾覺得,更好的生活馬上就到來。伊拉克戰爭發生之後,人們已經不敢懷念以前。如果用一句俗語來形容,怕就是那句「說起來都是淚」。
極端組織IS曾在伊拉克肆虐
跟很多國家一樣,IS在中東崛起之後,伊拉克同樣沒有逃脫被侵蝕的命運。從2012年到2019年,8年間的時間,伊拉克很多區域都被IS所影響,大多數伊拉克的民眾都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庫爾德民族可能要稍微好一點,因為在伊拉克地區,雖然不願意承認,但事實上庫爾德已經處於實際的獨立狀態,得益於聯絡伊朗和敘利亞境內的同族,基本抵禦住了IS的進攻。
但與此同時,庫爾德無時無刻不被另一個武裝力量所針對,那就是土耳其軍隊,期間境遇如何,好與不好,期間悲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從去年開始,IS基本被剿滅,伊拉克的經濟稍微好轉,但已經不能回到過去,更遑論巔峰。目前伊拉克的經濟水平在世界上的排名也遠低於1960到1990年之間,就算是扣去通貨膨脹,跟之前也沒法比。
經濟已經無法挽回
英國《每日郵報》曾報道,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伊拉克的教師人均工資已經達到了60萬美元,醫院人均床位每萬人60個。這個數據,比美國都要高。1990年,中東另一個國家卡達的GDP是73.6億美元,彼時這個數據,連伊拉克的一個零頭都不如。
時光荏苒,截止到2018年,卡達的GDP已經到了1920億美元,比原先翻了近30倍,規模已經跟伊拉克差不多。就算是備受壓制的伊朗,在2018年的GDP,也成了伊拉克的兩倍。只有伊拉克,不進反退。
由於持續的混亂,伊拉克的經濟幾乎完全依靠石油收入,但由於近年來油價暴跌,石油收入一直在減少,順帶著遏制了就業機會的增加,尤其對年輕人產生了影響。據估計,伊拉克年輕人的失業率高達46%,而且這個數據因為疫情進一步惡化,目前大約有450萬伊拉克人處於低於貧困線的風險。
疫情之下的伊拉克
疫情之後,伊拉克的情況更不樂觀。現階段,伊拉克面臨著全國各地的醫院都人滿為患、缺醫少葯等諸多挑戰。有衛生專家指出,疫情肆虐正加重伊拉克尚未結束的人道主義危機,該國流離失所的民眾幾乎無力防控疫情。現階段,在人口稠密的巴格達、巴士拉等城市,是最嚴重的地區。
同時北部地區疫情也在迅速蔓延。當地的不少村鎮因為在幾年前的反恐戰爭中遭到重創,最基礎的醫療服務被徹底毀壞,所以對於疫情的發展,幾乎已經成了順其自然的狀態。對於社區和民眾來說,並非不知道所謂的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是防範蔓延的重要手段,但現實是沒有絲毫的辦法。
內亂不止
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美軍順勢入駐了伊拉克,在伊拉克很多地區相繼成立軍事基地。其目的,除了控制油田之外,自然也是希望藉此形成新的一個規則,來重新管理伊拉克,但領頭羊已經被處理,伊拉克下面的內亂自然也不曾停歇,在伊拉克境內,各股勢力,犬牙交錯,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拼殺。
這樣的結果自然是在戰爭之外,製造了更多的難民。而從去年開始,迫於各種各樣的壓力,美軍也陸續從伊拉克進行撤軍,當地的問題,重新交付給當地來處理。游戲的規則沒有制定好,可想而知,接下來,仍然是混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