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濟特區是指什麼有哪個地區
經濟特區是在國內劃定一定范圍,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採取較國內其它地區更加開放和靈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區。在我國,是中國政府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並實行特殊政策的地區。在經濟特區內,對國外投資者在企業設備、原材料、元器件的進口和產品出口,公司所得稅稅率和減免,外匯結算和利潤的匯出,土地使用,外商及其家屬隨員的居留和出入境手續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
從特徵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外部資金、特別是外國資金進行開發建設的特殊經濟區域;從功能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窗口、排頭兵和試驗場。這既是對經濟特區特殊政策、特殊體制、特殊發展道路的概括和總結,也是對經濟特區承擔的歷史使命和實際作用的概括和總結。
中國現在以開辟的「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島
❷ 四大經濟特區是什麼呢
四大經濟特區是:
1.深圳
廈門與台灣離得很近,當時在廈門建立特區,意在利用台灣來帶動國內經濟的發展。廈門經濟特區,於1980年10月批准設立,廈門經濟特區與台灣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優越,是海峽兩岸重要的中心城市。
❸ 我國的五個經濟特區是哪五個
我國的經濟特區風別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
1、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廣東省省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定位的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
2、珠海於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 2008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並明確珠海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1953年建縣,1979年建市,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享有全國人大賦予的地方立法權。
3、汕頭是全國主要港口城市、中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海外華僑及港澳台同胞500多萬人,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汕頭港於1860年開埠,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沖」、「海濱鄒魯、美食之鄉」美稱,享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中國品牌經濟城市、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範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文具生產基地。
4、廈門於1980年10月7日,批復設立經濟特區,廈門先後獲批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即「新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已成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
5、海南於1988年4月13日,從廣東省劃出,獨立建省,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正式成立。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
(3)地圖上的經濟特區是什麼擴展閱讀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
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創辦經濟特區,是中共中央、國務院根據鄧小平的倡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順應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發展的新趨勢,在總結國內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為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和重大步驟。
參考資料
網路—經濟特區
網路—深圳
網路—珠海
網路—汕頭
網路—廈門
網路—海南
❹ 四個經濟特區是哪裡
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4)地圖上的經濟特區是什麼擴展閱讀:
興辦經濟特區,是我們黨和國家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新的長征。
經濟特區,第一個任務把它作為一個試驗田,就是我們所有在改革開放上的一系列的想法,都可以在這里試驗。再講大一點,站在世界經濟當中,我們對外開放也是個試驗,所以,試驗就是要有一種闖勁,這是一個。它作為一個試驗區,我們所有的改革開放都可以在這里試驗。
❺ 中國的十四個經濟特區分別是什麼
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珠海經濟特區、廈門經濟特區、汕頭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 喀什經濟特區 、霍爾果斯經濟特區
❻ 中國的四大經濟特區是什麼
中國的的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這四個
❼ 我國五大經濟特區是哪五個
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島。
1、深圳
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廣東省省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定位的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
❽ 在地圖上分別標出5個經濟特區
5個經濟特區是: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
❾ 在中國地圖上找出最早設立的4個經濟特區以及1984年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看看它們的分布有什麼特點
我國的經濟特區
深圳(面積327.5平方公里)
珠海(121平方公里)
廈門(131平方公里)
汕頭(52.6平方公里)
海南島(33920平方公里)
實際上現在各個省、各個市都還有自己的開發區之類的實行特殊經濟政策的區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經濟特區,只不過沒有正式的國家級名義而已。
特區的經濟基本特徵
建設資金以外資為主。
經濟結構以「三資」(外資、僑資、港澳資)企業為主。
產品以外銷為主。
其經濟運行機制是在國家計劃指導下的市場調節為主。
特區經濟以發展工業為主、實行工貿結合,並相應發展旅遊、房地產、金融、飲食服務等第三產業。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進一步開放天津、上海、大連、秦皇島、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和北海14個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開放城市是中國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的、並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經濟特區的某些特殊政策的一系列港口城市,是經濟特區的延伸。
。上述城市交通方便,工業基礎好,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較高,科研文教事業比較發達 ,既有開展對外貿易的經驗,又有進行對內協作的網路,經濟效益較好,是中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這些城市實行對外開放,能發揮優勢,更好利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金、技術、知識和市場,推動老企業的更新改造和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創造,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促使這些城市從內向型經濟向內外結合型經濟轉化;將四大經濟特區和海南包括在內,從南到北形成一條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實現從東到西,從沿海到內地的信息、技術、人才、資金的戰略轉移,以便發展對內對外的輻射作用,帶動內地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