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學家羅拉爾德布魯應該屬於經濟學哪個流派
羅拉爾·德布魯
198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其最主要的貢獻是與肯尼斯·約瑟夫·阿羅一起運用拓撲學的方法證明了一般均衡,也就是瓦爾拉斯均衡的存在性。這是他最重要的學術貢獻之一
他也是最早將凹性和集合論等數學工具應用於經濟研究中的學者
此外,德布魯在福利經濟學方面也有很多建樹
其貢獻主要集中在數理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特別是一般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
Ⅱ 經濟學是什麼
經濟學(economics)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科學。
經濟活動是人們在一定的經濟關系的前提下,進行生產、交換、分配、消費以及與之有密切關聯的活動,在經濟活動中,存在以較少耗費取得較大效益的問題。經濟關系是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在各種經濟關系中,佔主導地位的是生產關系。經濟學是對人類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經濟關系進行理論的、應用的、歷史的以及有關方法的研究的各類學科的總稱。經濟學又可稱為經濟科學(economic sciences)。
經濟學概述
詞源及其演變
經濟一詞,在西方,源於希臘文 oikonomia,原意是家計管理。古希臘哲學家色諾芬的著作《經濟論》中論述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奴隸制經濟的管理,這和當時的經濟發展狀況是適應的。1615年出現了以「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 為名稱的第一本書,即法國重商主義者A.de蒙克萊田(約1575~1621)的《獻給國王和王太後的政治經濟學》。在整個重商主義時期,政治經濟學的內容局限於流通領域,但也包括國家管理。到了重農主義和英國古典學派,政治經濟學的研究重點轉向生產領域和包括流通領域在內的再生產,從而接觸到財富增長和經濟發展的規律。古典政治經濟學已經同政治思想、哲學思想逐漸分離,形成一個獨立的學科,其論述范圍包含了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的大部分領域。17~19世紀末,政治經濟學逐漸被用作研究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理論科學的名稱。K.馬克思和F.恩格斯通常也都沿用這個名詞。但是,他們不僅對政治經濟學的內容進行了深刻的根本性的變革,而且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把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貫穿於人類歷史的各個發展階段,從局限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擴展為整個人類社會的各種生產方式。只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生和發展的政治經濟學,稱為狹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人類各種生產方式及其發生和發展的政治經濟學,稱為廣義政治經濟學。
19世紀末期,隨著資產階級經濟學研究對象的演變,即更傾向於對經濟現象的論證,而不注重國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經濟學家改變了政治經濟學這個名稱。英國經濟學家W.S.傑文斯在他的《政治經濟學理論》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確提出應當用「經濟學」代替「政治經濟學」,認為單一詞比雙合詞更為簡單明確;去掉「政治」一詞,也更符合於學科研究的對象和主旨。1890年A.馬歇爾出版了他的《經濟學原理》,從書名上改變了長期使用的政治經濟學這一學科名稱。到20世紀,在西方國家,經濟學這一名稱就逐漸代替了政治經濟學,既被用於理論經濟學,也被用於應用經濟學。
在中國古漢語中,早有「經濟」一詞,是「經邦」和「濟民」、「經國」和「濟世」,以及「經世濟民」等詞的綜合和簡化,含有「治國平天下」的意思。內容不僅包括國家如何理財、如何管理其他各種經濟活動,而且包括國家如何處理政治、法律、教育、軍事等方面的問題。包括在「經世濟民」內的「經濟」一詞,很早就從中國傳到日本。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在19世紀傳入中、日兩國。日本的神田孝平(1830~1898)最先把economics譯為「經濟學」;中國的嚴復則譯為「生計學」。到1903年以後,中國學者才逐漸採用「經濟學」這個學科名稱。30~40年代,有的經濟學家在編寫和翻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著作時,則稱為「政治經濟學」或「新經濟學」。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經濟學界大多數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經濟學稱為「政治經濟學」,而對政治經濟學以外的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則使用「經濟學」一詞。80年代以來,經濟學已逐漸成為各門類經濟學科的總稱,具有經濟科學的含義。
研究對象
在階級社會里,經濟學是一門具有階級性的科學。一般來說,持有不同階級立場的經濟學家,對同樣的社會經濟現象,往往持有不同的觀點,研究時也有不同的目的和側重點。對於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之間,就有不同的定義。例如,對於作為整個經濟學科的基礎的理論經濟學,在資產階級經濟學界比較流行的一個定義,認為它研究人們既定的目的與具有不同用途供選擇的手段之間的關系,即認為人們要滿足的慾望是眾多的,而一定時期作為滿足慾望手段的資源總是有限的,用於某個目的就不能用於其他目的,經濟學就是要研究人們在以有限的資源滿足眾多的慾望時怎樣作出合理的選擇。在這里,人們之間的剝削關系,資本剝削勞動的本質,就被掩蓋了。當然,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對理論經濟學的對象還有其他種種說法,但是它們具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強調經濟學是「超歷史」、「超階級」、「超政治」的,從而,它適用於任何社會和任何歷史時期。這類定義的主旨,顯然是要把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說成是永恆的、普遍的。盡管在資產階級經濟學中,有時也揭露以至譴責資本主義制度的剝削性質及其矛盾,但其目的還是企圖經過各種改良的、修修補補的辦法,使它永存下去。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經濟學,一般稱為政治經濟學。關於它的對象,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中間,雖然也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多數認為它是研究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生產關系體系,即在一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前提下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諸關系在內的經濟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在階級社會里,政治經濟學的任務是在於揭露各個階級社會的階級剝削。有的則認為它研究人類社會各個階段上生產方式的發生、發展以及滅亡的規律,因此,它既要研究生產關系,也要研究與之相結合的社會生產力的性質、狀況及其發展規律。事實上,就是主張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產關系的經濟學家,也不把生產關系作為孤立的研究對象,而是同社會生產力結合起來研究。同時,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認為,政治經濟學既然是以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生產關系(或生產方式)作為研究對象,那末,它既是一門理論的科學,也是一門歷史的科學。它不僅要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或生產方式),揭示資本主義發生、發展和必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規律;而且要研究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或生產方式),特別是要研究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或生產方式),揭示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性質及其運行的規律,以及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或生產方式)的發生、發展及其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然性,為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服務。
至於以理論經濟學為基礎的應用經濟學,它的研究對象是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的經濟活動(如農業、工業、商業等)、或涉及各個部門而帶有一定綜合性的專業經濟活動(如經濟計劃、財政、貨幣、銀行等)、或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活動(如企業的經營管理)及其相應的經濟關系。應用經濟學就是要研究這些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特殊規律性。由於各種經濟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經濟關系中進行的,在資本主義社會里有資本主義的應用經濟學,在社會主義社會里有社會主義的應用經濟學。由於所有應用經濟學都以一定的理論經濟學為基礎,或多或少地要受到經濟學家的階級立場和觀點的制約,這樣,就有資產階級的應用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的應用經濟學的分野。但是由於資產階級經濟學主要研究在社會化大生產和商品經濟支配下的經濟活動,因而它們的某些分析內容和分析方法,撇開其資本主義剝削內容,也有可資吸取和借鑒的地方。
經濟學作為多種經濟學科的總稱,除了理論經濟學與應用經濟學外,還包括其他許多門類和分支,它們也都各有自己的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經濟學的方法,有兩個層次的含義。一是指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或哲學基礎。就這個含義來說,資產階級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有著不同的方法論。一般來說,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是反歷史主義的、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或機械唯物主義的。當然,這並不排斥有些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某些內容,由於尊重客觀事實和經濟現象的本質聯系,也會不自覺地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個方法論要求實事求是地、從矛盾的發展變化中、從事物的相互聯系中研究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經濟關系。同樣,這也不排斥某些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或者某些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著作,由於對實際情況調查研究的不深入或認識上的主觀片面,有時也會在某些方面背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一科學方法論。
研究方法的另一層次的含義,是指研究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經濟關系及其規律性的具體方法,如抽象的方法,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歸納和演繹的方法,質的分析和量的分析等等。這些方法都是在人類認識客觀事物的長期過程中形成的,在經濟學研究中,都被廣泛運用。只是不同階級、不同學派的經濟學,在運用這些方法時的指導思想,即方法論基礎或哲學基礎有著差別。同時,這些研究方法對於經濟學的各門學科,也都具有普遍性。只是由於不同的經濟學科在研究對象上有所差別,因而在運用這些研究方法時,也會有所側重,有所不同。
經濟學各門學科在研究方法上出現的一個新趨勢,是大量運用現代數學方法和現代計算機技術進行經濟數量關系的分析。這是由於現代經濟發展日益錯綜復雜,在此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運用這些新的方法進行精確的描述和解釋。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出現,使運用數學方法分析日趨復雜的經濟數量關系和處理大量的經濟統計數據成為可能。經濟學各門學科依據本身的特點,適當運用現代數學和計算機技術的新方法和新成果,對於增強經濟科學的精確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科分類
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深化,人類經濟活動的內容愈來愈復雜、豐富,專業化程度愈來愈細密;同時,各種經濟活動之間、經濟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聯系,也愈來愈緊密。適應這種情況,經濟學的研究范圍也愈來愈擴展。一方面,從帶有高度概括性的理論經濟學中不斷分化出帶有應用性的和獨立的部門經濟學、專業經濟學等分支學科;另一方面,也出現了經濟學科內部各個分支相互交叉的學科以及經濟學科與其他社會科學以至自然科學學科之間彼此聯結的邊緣學科。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學研究的深化,對分析的精確性的要求愈來愈高,出現了研究經濟數量的分析和計量方法的學科;為了總結歷史經驗,為理論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系統的歷史依據,出現了各種經濟史的學科;為了追溯和總結經濟理論本身的發展演變,出現了經濟思想史的學科。這樣,就在社會科學中逐步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門類分支繁多的經濟學科體系。
關於現代經濟學的學科分類,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根據各自經濟發展的特點和經濟學科的發展狀況,各有自己的門類劃分。綜合兩類國家的經濟學科發展現狀,大體上可以分為如下幾個門類:
理論經濟學 論述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經濟運行和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各個經濟學科提供基礎理論。
在資產階級經濟學界,理論經濟學通常稱為一般經濟理論,它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兩個分支。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視野,以經濟活動總過程為對象,考察國民收入、物價水平等總量的決定和波動。其中經濟增長理論和經濟波動(經濟周期)理論又是宏觀經濟學的兩個獨立分支。另外,與經濟增長理論密切聯系的發展經濟學,研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現在也已成為宏觀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經濟中單個經濟單位即生產者(廠商)、消費者(居民)的經濟行為,包括供求價格平衡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在不同市場類型下廠商成本分析與產量、價格決定理論、生產要素收入決定即分配理論等。此外,福利經濟學等也已成為理論經濟學的獨立分支。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經濟學,即政治經濟學,如前所述,是研究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的生產方式或生產關系的發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的,包括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原始公社、奴隸制度、封建制度),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壟斷前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三個部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以生產關系作為研究對象的,但生產關系是不能與生產力脫節的,中國近年來一些經濟學家為了重視發展生產力,認為應建立一門以社會生產力為研究對象的生產力經濟學,但尚在研究探索之中。
經濟史 研究人類社會各個歷史時期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發展演變的具體過程及其特殊規律,為總結歷史經驗和預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提供依據,也為研究各個歷史時期形成的經濟思想、學說、政策提供歷史背景。經濟史按地域范圍劃分,有國別經濟史(如中國經濟史、英國經濟史等),地區經濟史(如歐洲經濟史、拉丁美洲經濟史等),世界經濟史(以世界為整體,研究世界經濟的形成和發展);按部門或專業來區分,有農業發展史、工業發展史、銀行發展史等;按歷史分期,有古代經濟史、近代經濟史、現代經濟史之分。關於世界經濟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的研究,實際上屬於現代經濟史范圍(這部分內容見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經濟網路全書》)。經濟史如同理論經濟學一樣,要受研究者的階級立場、觀點、方法的影響。
經濟思想史 或稱經濟學說史。它研究各個歷史時期出現的經濟觀點、經濟思想、經濟學說及其產生的經濟政治背景、所起的影響、所佔的歷史地位,以及各個人物、各個學派之間的承襲、更替、對立的關系等。作為一門評價和分析各個時期各個階級各個學派的經濟思想、經濟學說的學科,它顯然也要受到研究者的階級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制約。經濟思想史一般包括作為經濟學前史的古代經濟思想的發展。資產階級經濟學的產生、發展、演變,以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產生、發展等幾個主要部分。按國別劃分,這個學科也可分為中國經濟思想史、英國經濟思想史、美國經濟思想史等。
經濟數量的分析、計量方法 包括數理經濟學、經濟數學、經濟統計學、經濟計量學等學科。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出於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需要,比較注重各種經濟現象之間數量關系的分析。自19世紀70年代起,就有一些經濟學家應用數學推導經濟理論,建立數理經濟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數理經濟學得到進一步發展,廣泛應用現代數學方法建立了各種靜態的、動態的、微觀的、宏觀的經濟模型。與之相聯系的一個分支是經濟數學,它側重闡述現代經濟分析中運用的各種數學方法,這實際上屬於應用數學范圍。經濟統計學是一門建立較早的學科,是統計方法在經濟數值處理和分析中的應用。30年代初,一些經濟學家進一步把經濟理論、數學方法和統計方法三者結合起來,建立經濟計量學,用以建立計量模型,估算參數,分析各種經濟變數之間復雜的數量關系,驗證經濟理論,進行經濟預測,規劃有關政策。結合質的分析,適當運用數學方法和統計方法對各種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進行量的分析,可以增強各類經濟學科的精確性,增強制訂政策和計劃的科學性。現在,這類有關經濟數量分析、計量方法的學科在社會主義國家也已受到重視並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應用經濟學 主要指應用理論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研究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各個專業領域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規律性,或對非經濟活動領域進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分析而建立的各個經濟學科。它大體上可分為如下幾個分支:
①以國民經濟個別部門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農業經濟學、工業經濟學、建築經濟學、運輸經濟學、商業經濟學等等。
②以涉及國民經濟各個部門而帶有一定綜合性的專業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計劃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財政學、貨幣學、銀行學等等。
③以地區性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城市經濟學、農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經濟地區規劃、生產力布局)等等。
④以國際間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國際經濟學及其分支:國際貿易學、國際金融學、國際投資學等等。
⑤以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企業管理、企業財務、會計學、市場(銷售)學等等。
⑥與非經濟學科交叉聯結的邊緣經濟學科,如與人口學相交叉的人口經濟學;與教育學相交叉的教育經濟學;與法學相交叉的經濟法學;與醫葯衛生學相交叉的衛生經濟學;與生態學相交叉的生態經濟學或環境經濟學;與社會學相交叉的社會經濟學;與自然地理學相交叉的經濟地理學、國土經濟學、資源經濟學;與技術學相交叉的技術經濟學等等。這些邊緣經濟學科主要研究這些非經濟領域發展變化的經濟含義、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從中找出它們的規律性。
應用經濟學的分支學科,無論在資本主義國家還是在社會主義國家,都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不斷擴展、不斷充實的。應用經濟學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經濟實踐,離不開理論經濟學的指導,但它們的發展反過來又豐富了理論經濟學的內容,起著指導實踐的作用。
經濟學在社會科學中的地位
社會科學是研究人類各種社會活動和各種社會關系的理論和歷史的多種學科的總稱。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除了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之外,還有政治、法律、軍事、教育、道德、語言、藝術、民族、宗教、家庭等方面的活動和關系。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說,在所有的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中,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是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經濟活動是其他一切活動的物質基礎,經濟關系也是其他一切社會關系的物質基礎。因而,除了哲學之外,經濟學,特別是作為理論經濟學的政治經濟學,就成為社會科學中的基礎科學,成為人們認識社會、改造社會必先掌握的思想武器。
任何階級或學派的經濟學,都自覺或不自覺地以某種哲學作為自己的方法論基礎或指導思想。如前所述,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自己的方法論基礎的。當然,經濟學各個學科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生動、具體的材料,對各種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之間辯證關系的研究,也能豐富後者的內容,推動後者的發展。
經濟是社會的基礎,政治、法律等是社會的上層建築。一個社會的政治、法律等,歸根結柢都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都是為維護自己的經濟基礎服務的。資產階級的國家制度、法律等,是根據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要求而確定的,是以維護整個資產階級的私有制財產和經濟利益作為任務的。社會主義的國家制度和法律等,則是根據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要求而確定的。就是以維護人民的整體利益,維護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導地位和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作為任務的。這種經濟基礎與作為上層建築的國家制度、法律等之間的作用與反作用,使研究人類社會的經濟基礎的經濟學和研究國家制度、法律等的政治學、法學等緊密聯系起來。經濟學要聯系國家制度、法律等上層建築來研究各種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政治學、法學等要聯系所要維護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來研究各種國家制度、各種法律等。這種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關系,也同樣適用於經濟學與以其他的社會上層建築作為研究對象的社會科學學科之間。
經濟學與社會學、心理學等也有密切的聯系。人們的經濟活動與經濟關系是決定一個社會結構的基礎;而經濟活動又以相互間結成一定經濟關系的個人作為生產的基本成員,以家庭為消費和生活的基本單位,由此結成錯綜復雜的社會活動網路。人們的生產活動和消費行為都有一定的心理動機,並受行為習慣的影響。但是人們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狀態,也往往是以一定經濟利益的考慮為基礎的。
Ⅲ 墨家代表人物 兩個
墨家代表人物一個是墨子,另外一個是墨翟。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
墨家創始人的墨翟,他也是名善於攻守的理論軍事家,算是在諸子百家裡和法家一樣善於軍事的能才。
墨家學派著作的總匯是《墨子》,墨子原本一共71篇,但流傳至今的只有53篇。其中《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等四篇合起來稱為《墨經》。
(3)經濟學家布希么墨擴展閱讀
1、在《墨子·魯問》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張。
2、墨家的十大主張即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尊天、事鬼、非樂、非命、節用、節葬。他認為,要根據不同國家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十大主張中最適合的方案。
3、《墨經》是《墨子》一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這是一部內容豐富,結構嚴謹的科學著作。
Ⅳ 絲印衣服用什麼墨
尼龍油墨是印牛津布的,讓人印無紡布是害人,印了一搓就掉。印無紡布可以用EVA油墨,什麼顏色都有,可以買各種基色油墨自己調配也可以寄樣到廠家代為調制。溶劑一般用慢干開油水。還過無紡布用油墨印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墨層薄,淺色無紡布印深顏色油墨可行,反之很難看。這種情況可以用膠漿,普通的加彩或罩白膠漿就好,不過網版要製成水性的,需要有顏色一般可用加彩膠漿加入水性色種調配,調配時要注意印前和印後干透,色差會很大,最好先調少許試樣,避免浪費。調配後太稀可用增稠劑改稠。要有立體感的那就是用膠漿啦,膠漿加色漿調色,至於什麼色漿調出來的顏色正那就在於自己調啦,要有立體感的,至少要印兩便,要吹乾再印的,就像有些衣服上面的那樣。
Ⅳ 增長極理論的提出背景
經濟增長極理論是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關於一國經濟平衡增長抑或不平衡增長大論戰的產物。
增長極理論最初由法國經濟學家佩魯(francois perroux)提出,許多區域經濟學者將這種理論引入地理空間,用它來解釋和預測區域經濟的結構和布局。後來法國經濟學家布代維爾(j.b.boudeville)將增長極理論引入到區域經濟理論中,之後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john. frishman)、瑞典經濟學家繆爾達爾(gunnar myrdal)、美國經濟學家赫希曼(a.o.hischman)分別在不同程度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這一理論,使區域增長極理論的發展成為了區域開發工作中的流行觀點。
增長極概念最初是由法國經濟學家弗郎索瓦·佩魯(Francois Perroux)提出來的,他認為,如果把發生支配效應的經濟空間看作力場,那麼位於這個力場中推進性單元就可以描述為增長極。增長極是圍繞推進性的主導工業部門而組織的有活力的高度聯合的一組產業,它不僅能迅速增長,而且能通過乘數效應推動其他部門的增長。因此,增長並非出現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強度首先出現在一些增長點或增長極上,這些增長點或增長極通過不同的渠道向外擴散,對整個經濟產生不同的最終影響。他借喻了磁場內部運動在磁極最強這一規律,稱經濟發展的這種區域極化為增長極。 佩魯首先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同於地理空間的經濟空間。他主張經濟空間是以抽象的數字空間為基礎,經濟單位不是存在於地理上的某一區位,而是存在於產業間的數學關系中,表現為存在於經濟元素之間的經濟關系。其次,佩魯認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技術進步與創新。創新集中於那些規模較大、增長速度較快、與其他部門的相互關聯效應較強的產業中,具有這些特徵的產業佩魯稱之為推進型產業。推進型產業與被推進型產業通過經濟聯系建立起非競爭性聯合體,通過後向、前向連鎖效應帶動區域的發展,最終實現區域發展的均衡。這種推進型產業就起著增長極的作用,它對其他產業(或地區)具有推進作用。第三,增長極理論的核心是推進型企業對被推進型企業的支配效應。支配,是指一個企業和城市、地區、國家在所處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法國的另一位經濟學家布代維爾認為,經濟空間是經濟變數在地理空間之中或之上的運用,增長極在擁有推進型產業的復合體城鎮中出現。因此,他定義:增長極是指在城市配置不斷擴大的工業綜合體,並在影響范圍內引導經濟活動的進一步發展。布代維爾主張,通過「最有效地規劃配置增長極並通過其推進工業的機制」,來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美國經濟學家蓋爾在研究了各種增長極觀點後,指出影響發展的空間再組織過程是擴散—迴流過程,如果擴散-迴流過程導致的空間影響為絕對發展水平的正增長,即是擴散效應,否則是迴流效應。
Ⅵ 墨家思想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墨家鼓勵發明創造,重視科技科,如我們用的凳子,樓梯,桌子,梳子生命的都是墨家祖師爺公輸魯班發明的。這對社會生產產生了巨大促進作用。
墨家堅持以任俠大義引導精神,對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後世軍民抵抗外來侵略的慷慨赴死,俠士路見不平的見義勇為,來源於墨家。
而墨家注重實踐的認識觀,直接啟迪了後世以荀子等人為代表的樸素唯物主義的誕生,經過一代代先驅的總結和實踐,後世誕生了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其簡介:
前期:
前期墨家在戰國初即有很大影響,與儒家並稱顯學。它的社會倫理思想以兼愛為核心,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的社會等級觀念。它提出「兼相愛,交相利」,以尚賢、尚同、節用、節葬作為治國方法。它還反對當時的兼並戰爭,提出非攻的主張。
它主張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時又承認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認識論方面提出了以經驗為基礎的認識方法 ,主張「聞之見之」、「取實與名」。它提出三表作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方法。
後期:
後期墨家的傳承情況不詳,有分為兩派或三派之說。它對前期墨家的社會倫理主張多有繼承,在認識論、邏輯學方面成就頗豐。後期墨家除肯定感覺經驗在認識中的作用外,也承認理性思維在認識中的作用,對前期墨家的經驗主義傾向有所克服。
它還對「故」、「理」、「類」等古代邏輯的基本范疇作了明確的定義,區分了「達」、「類」、「私」等3類概念,對判斷、推理的形式也進行了研究,在中國古代邏輯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墨家的主要思想匯集在《墨子》一書中,其中《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6篇又稱《墨辯》,一般認為是後期墨家所作。
Ⅶ 什麼是儒家,什麼是法家,什麼是墨家
儒家,就是以孔子等人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他們提倡忠君愛國,禮義廉恥,尊師愛道,孝行天下。法家,就是以韓非子等人為代表的法家學派,他們提倡以法治國,法制天下,亂世重典,最著名的就是諸葛亮,用法家思想治蜀。墨家,就是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思想,他們提倡兼愛,不能攻擊,是以自守為主,所以墨家流派守城之法很強大,以守為攻。
Ⅷ 高分,跪求,中國歷史風雲人物 政治,經濟,文化,各十個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
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老子,姓李,名耳,謚曰聃,字伯陽,楚國苦縣(今鹿邑縣)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 間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國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偉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經》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名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所伏.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市人;約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他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代,但是幼年喪父,家境貧寒。相傳,孟子的母親十分賢惠,辛勞地撫養他長大成人,為了給孟子創造一個好的鄰里環境,孟母曾三遷其家,最後找到一個讀書人作鄰居,使孟子終成大器,晚年時回到故鄉,與萬章等親密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一方面整理闡發儒家典籍,一方面把自己的言論、事跡編著成書。至今,我們了解、研究孟子的思想,最主要的依據就是《孟子》一書。孟子是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生於我國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代,是繼承和發展由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師,後世尊號亞聖。名句: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年),生於秭歸縣三閭鄉樂平里.戰國時楚國政治家,我國的大詩人。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出身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因遭貴族子蘭(懷王幼弟),南後鄭袖讒害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後因楚國政治腐敗,國都郢為秦兵攻破,遂投汨羅江而死。所作《離騷》,《九章》等篇,反復陳述他的政治主張,揭露反動貴族昏庸腐朽、排除賢能的種種罪行。他在吸收民間文學藝術營養的基礎上,創造出騷體這一新形式,以優美的語言,豐富的想像,溶化神話傳說,塑造出鮮明的形象,富有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影響很大。名句: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名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縣),隋朝末年其先租因罪住在中亞細亞。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還是個謎,學術界說法不一。一說李白就誕生在安西都護府所轄的碎葉城,五歲時隨父遷到綿州昌隆縣青蓮鄉。李白性情豪放,喜愛縱橫家的作風,愛好任俠之事,輕視財貨。早年在蜀中度過。他的父親是個富商。李白二十五歲開始漫遊全國,走過湖北,江西,河南,山東等地。李白蔑視權貴,傳說他喝醉酒,曾在玄宗面前使高力士給他脫靴。高力士認為這是很大的恥辱,就摘取李白詩句激怒楊貴妃。玄宗每次讓李白做官,楊貴妃就加以阻止。李白知道玄宗的親信對他有意見,於是懇求還家。玄宗賜給他財物,放他離開。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他的詩豪邁瑰麗,詩里有突破現實的幻想,也有對當時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對政治黑暗的抨擊。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暢的特點。著有《李太白全集》。名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河南府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因遠祖杜預為京兆杜陵(今陝西長安縣東北)人,故自稱「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青年時期曾漫遊三晉、吳越、齊趙等地,追求功名,應試不第。唐玄宗天寶十載(751),獻「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賢院。十四載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衛率府兵曹參軍。杜甫困守長安期間,嘗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稱「少陵野老」,世因稱「杜少陵」。安史亂起,曾陷賊中。肅宗至德二載(757)四月,杜甫自長安奔赴鳳翔行在,授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旋因疏救宰相房琯,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後棄官流寓隴、蜀、湖、湘等地,所謂「漂泊西南天地間」。其間曾卜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人又稱「杜浣花」。因代宗廣德二年(764)劍南節度使嚴武表奏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兩《唐書》有傳。杜甫生當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的詩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的現實生活和社會矛盾,向被譽為「詩史」。他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集大成者,諸體兼擅,無體不工,律切精深,沉鬱頓挫,被世尊為「詩聖」。現存詩1450餘首。有《杜工部集》行世。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
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
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造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名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關漢卿 (1225?~1300?),字漢卿,與已齋叟;大都(今北京)人,其戶籍屬太醫院戶,但尚未發現他本人業醫的記載。金亡時,尚為少年;入元之際(1271)大概已年近半百。至元、大德年間,他活躍於雜劇創作圈中,和許多作者演員交往,有時還「面傅粉墨」,參加演出,成為名震大都的梨園領袖。他曾南遊杭州,撰有《杭州景》套曲,其中有「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家舊華夷」句,可見在元滅南宋、南北統一之後,他還健在。他還創作了〔大德歌〕十首,其中有「吹一個,彈一個,唱新行〔大德歌〕」等語,〔大德歌〕是當時剛流行的小令,可知他的創作活動,一直延續到大德初年。 關漢卿一生創作雜劇,多達67種,今存18種,即:《竇娥冤》、《魯齋郎》、《救風塵》、《望江亭》、《蝴蝶夢》、《金線池》、《謝天香》、《玉鏡台》、《單鞭奪槊》、《單刀會》、《緋衣夢》、《五侯宴》、《哭存孝》、《裴度還帶》、《陳母教子》、《西蜀夢》、《拜月亭》、《詐妮子》。 名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說家,《紅樓夢》的作者。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陽。祖先原為漢人,後入旗籍,為正白旗。清朝建立後,曹家成為管理宮廷雜務的「內務府」成員。曹振彥因建立軍功,官至兩浙都轉運鹽使司鹽法道。從曹振彥之子曹璽(即雪芹曾祖父)開始,曹家三代四人相繼擔任江寧織造60多年。康熙南巡六次,有四次住在曹氏任職期間的織造府內。曹璽之妻孫氏做過康熙的保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做過康熙的伴讀。曹家與皇帝有著一種特殊的關系,屬於最高統治層中的成員。曹寅有很好的文學修養,是有名的藏書家和刻書家,工詩詞,又兼作戲曲。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時代過了一段富貴榮華的生活。雍正五年(1727),大約由於統治階級內部斗爭的牽連,曹雪芹之父曹以「行為不端」、「騷擾驛站」和「虧空」等罪名,被人參奏,革職抄家。次年曹家從南京遷回北京。大約在乾隆元年(1736),曹家家道稍有復甦,但不久便徹底敗落。晚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生活十分窮困,靠朋友接濟和賣畫維持生計。他性格豪放,喜歡飲酒,多才多藝,工詩善畫。「詩筆有奇氣」,詩風接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有氣骨,孤傲不屈,嫉惡如仇。在窮困艱難的環境里,他「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堅持寫作長篇小說《紅樓夢》。《紅樓夢》是中國文學的一座高峰。死後遺留下《紅樓夢》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傳抄行世),80回以後也可能有部分殘稿,但佚失不傳。今傳後40回,一般認為是高鶚所續。名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Ⅸ 布爾費墨是誰
從2015年開始,布老師開始了自己的人生情感語音咨詢的服務。這件事情在網路上遭到了一些文人博主的無情嘲笑,他們認為:「這么點兒錢你就提供服務,真賤啊!」
可是布老師一點兒也沒覺得這個很賤。首先,每小時的咨詢費,雖然在大城市中產階級看來,也就是兩個人吃一頓普通晚飯的錢,而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價格是令人望而卻步的。但是呢,這個價格再低的話,又不能起到真正篩選有價值的咨詢對象的作用。因為無論收錢或者不收錢,布老師每天都會遇到十幾個,甚至是幾十個粉絲來問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不收錢的話,就算是不吃飯,不睡覺,布老師的時間光回答這些問題都是不夠用的。況且因為得到了幫助,有的人一定要有所表示。很多人說布老師你不要收我錢,你來我的城市我請你吃飯!布老師說還是不必了,我的時間是以分鍾計算的。吃飯這種事情太耗費時間。而且由於布老師為保持健康和身材,長期堅持一種特殊的飲食方法,所以和大多數人也吃不到一塊兒去。
布老師提供人生情感語音咨詢的服務,能夠得到非常大的滿足。而這種滿足感偏偏不是因為賺到了錢。這種滿足感來自於布老師用自己對世事的洞察力和嚴密的邏輯,以及對人善意的本心,對咨詢客戶提供了有價值的指導和幫助,解決了很多人的難題,改變了他們的人生。布老師幫助咨詢客戶解決感情痛苦和人生難題之後,得到的那種滿足感,是花錢都買不來的,更何況還能賺錢。人生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既能幫人,又能賺錢吧。所以說布老師不恥於出名,賺錢。而且布老師不止於出名,賺錢。和寫作經濟學、政治哲學科普文章一樣,布老師在出名,賺錢之外的更高追求,是在救人。
因為布老師深愛這個世界。布老師從來沒有忘記:自己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改變世界。
就像魯迅放棄了學醫,認為拯救肉體,不如去拯救靈魂。布老師寫作情感人生育兒專欄,教人自尊、獨立、自我負責,也是因為意識到:光有政治經濟科普,是無法達到自由社會的。因為太多的人在自我意識上,還認為別人必須為自己負責,國家必須為自己負責。他們是互相依賴的巨嬰,永遠長不大的孩子。這是更加深層的,心理層面的問題。
奧地利學派大師米瑟斯說過:心智之外,別無他物。社會制度是社會心理的外在表現。我們自由意志主義者強調財產權的天然正義性,想要將錯誤的,侵犯財產權的社會制度糾正過來。但是我們需要改變普遍的社會心理,才能實現社會制度的變遷。而人心的改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通過對社會進行點滴的改進,幫助身邊的人明白自我負責的重要性,清晰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才能改變未來的社會制度,進而改變人類的未來。
拯救每一個靈魂都是在拯救人類的未來。這件偉大的事情,希望你和布老師一起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