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體帶賺團是什麼

經濟體帶賺團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29 01:58:16

1. 世界三大經濟體系

所謂,經濟體系是指一群經濟個體之間具有相互聯系關系,個體間的通貨可以互相兌換,任一個體的變動都會對總體造成影響,如歐盟即是一個經濟體系。中國日本美國都只能稱為經濟體,而不能稱為經濟體系,現在三大經濟體系是北美自由貿易區(即所說的美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歐盟,你們歷史老師應該是根據歷史書上說的,畢竟歷史教材幾年才換一次版本,版本過老也是難免的

2. 世界三大經濟體系是什麼

世界三大經濟體系分別是歐洲聯盟(簡稱歐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和北美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是一個集政治實體和經濟實體於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目前歐盟共有28個成員國。

2、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立之初是一個區域性經濟論壇和磋商機構,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它在推動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加強成員間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14年9月,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正式成員和三個觀察員。

3、北美自由貿易區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3國組成,三國於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達成一致意見,並於同年12月17日由三國領導人分別在各自國家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區內的國家貨物可以互相流通並減免關稅,而貿易區以外的國家則仍然維持原關稅及壁壘。

(2)經濟體帶賺團是什麼擴展閱讀

三大經濟體系成立的宗旨

1、保持組織區域經濟的增長和發展。

2、促進組織成員間經濟的相互依存。

3、加強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

4、減少區域貿易和投資壁壘,維護本地區人民的共同利益。

5、促進世界自由貿易區合作,做自由貿易區的推動者。

6、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3.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形式有哪些這些形式之間有什麼區別

成員內部相互取消了商品貿易的障礙。成員經濟體之間沒有共同對外關稅。實踐中通常採取「原產地原則」以區分來自成員國與非成員國的商品。特點: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主要的形式是自由貿易區,但有其他新的情況出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覆蓋面不斷擴大,合作日漸深入。區域內合作的成效斐然,對本地區的影響愈益明顯。(對這些特點要排除幾個)一個國家可以同時是兩個或幾個組織的成員。特點區域經濟一體化從西歐向其他地。
拓展資料
一、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實際進展緩慢,多數區域經濟一體化處於低級階段
,環太平洋地區經濟一體化後來居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構成基礎發生突
二、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相互交織,成員省份
交錯重疊,發達與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一體化開始出,區域經濟組織凸現兩大趨勢.,歐盟向更高層次發展;,出現了更加鬆散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發展速度較快
經濟貿易集團經濟一體化與多邊貿易體制的共同發展,形成了區域經濟集團,迅猛發展與多邊貿易體制職能強化同生共
三、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式:自由貿易區(freetradearea):
含義: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行政上獨立的經濟體之間通過達成協議,相互取消進口關稅和與關稅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
主要特徵:成員內部相互取消了商品貿易的障礙。成員經濟體之間沒有共同對外關稅。實踐中通常採取「原產地原則」以區分來自成員國與非成員國的商品。
四、關稅同盟(customsunion)含義:在自由貿易區的基礎上,所有成員對非成員國採取統一的進口關稅或其他貿易措施的一種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
共同市場(commonmarket)含義:各成員國之間不僅實現了自由貿易,建立了共同對外關稅,而且還實現了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
經濟聯盟(economicunion)含義:不但成員國之間廢除貿易壁壘,統一對外貿易政策,允許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而且在協調的基礎上,各成員國採取統一的經濟政策。

4. 區域經濟強縣統籌發展組團是個什麼概念,團內之間是什麼關系

"區域經濟強縣"當然指一個區域內有經濟實力的縣城。
"統籌發展組團",先說"統籌"指從整體出發,從整體調控的意思。"組團"就不用解釋了,就是為著共同的目標組成的團體

整句話說到底就是強強聯合,你會問"強縣"還用聯合嗎?太用了,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它在某方面強,肯定有一方面弱,那這種聯合方式就很好的取別人之長,補己之短了。
看長三角經濟體,珠三角經濟體的發展模式就是個例子。

團內之間是一辯證的關系: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總體來說是在合作的基礎上良性競爭。達到-----互利共贏。

5. 網賺帶賺團長是什麼意思

傳銷團伙頭子。

6. 經濟體是什麼

經濟體,是指對某個區域的經濟組成進行統稱和劃分。經濟體可以指一個地區,如台灣地區,或地區內的國家群體,如歐盟,東盟等。
經濟是指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指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結成的,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或社會經濟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上層建築賴以建立起來的基礎。

目前在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幾個主要經濟體為美國,歐盟,中國,日本,德國,因為中國等國家經濟發展迅速,所以這些經濟體之間的排名經常發生變動。而排名也是依據經濟體實際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來確定的。

經濟體內部出現經濟問題或困難時,常常採取統一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應對危機,共度時艱。例如歐盟,在希臘危機中的措施。

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的關系,近年來由G7+1演化成G20的過程也顯示了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合作與對話,而且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合作將進一步加強,相互之間的協調也將會越來越順暢。二者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世界經濟的走向。當今世界是高度相互依賴,而且依賴程度仍在不斷加深的世界。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互動並非零和博弈,而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

2011年8月17日報道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2014年美國經濟規模是17.4萬億美元,而中國的經濟規模則是17.6萬億美元,中國在2014年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類別
世界經濟
世界經濟體是指多個國家為了達到優惠的貿易政策從而實現共同的經濟利益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而組建的經濟共同體或經濟合作團體。

目前全球比較知名而且規模較大的三大經濟體分別是歐洲聯盟(簡稱歐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和北美自由貿易區。

新興經濟

概念
近年來,部分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突飛猛進,速度和質量大大超越發達經濟體,因此常常稱這些經濟體為新興經濟體。例如著名的金磚四國中就有中國、巴西、印度三國為新興經濟體,它們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

定義

關於新興經濟體,目前並沒有一個准確的定義。英國《經濟學家》將新興經濟體分成兩個梯隊:第一梯隊為中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也稱「金磚四國」;第二梯隊包括墨西哥、韓國、南非、波蘭、土耳其、埃及等「新鑽」國家。根據IMF公布的數據,2007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僅增長2.7%,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8%。印、俄、巴西GDP總量均超過萬億美元大關,晉升世界經濟12強,中國突破2萬億美元,居世界第四。中國、印度和俄羅斯3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一半。「新鑽」國家也有不俗表現,高盛公司預測,2025年墨西哥、印尼、土耳其、伊朗、越南等8國將躋身世界經濟前20強。

基於新興經濟的出色表現,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發達經濟體受金融危機困擾之際,新興經濟體正成為「世界經濟穩定的來源」。IMF預測,2008年盡管發達經濟體經濟表現更加疲軟,但由於新興經濟體的帶動,世界經濟仍有望增長4.1%。

實力表現
雖然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減緩,但專家分析,經過金融危機的沖擊,新興經濟體調整了經濟結構,增加了外匯儲備,改善了金融體制,抵禦風險的能力增強,世界經濟依然會繼續增長。
與此同時,南南合作也減少了新興經濟體對發達國家經濟的依賴。南方共同市場的形成、中國與東盟的合作也對世界的經濟持續增長提供了保證。高盛全球經濟研究主管奧尼爾對新興經濟體寄予了厚望,他認為新興經濟體強大的內需足以完全抵消美國國內消費需求的大幅下降,並預計佔全球GDP16%的「金磚四國」將幫助全球經濟維持3%至4%的增速。

在亞歐首腦會議前夕,法國總統薩科齊就聲明力邀中國、印度等五大新興經濟體參加於11月15日在華盛頓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共同商討應對金融危機,這也看出新興經濟體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經濟學界認為,2010年很有可能是全球經濟復甦的一年,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將走在復甦的前端。在最新的一份對2010年經濟預測的報告中,IMF認為,發達國家經歷了2009年3.4%的經濟衰退後,今年的經濟增長僅有1.3%。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新興經濟體的高速增長,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在2010年將達到5.1%,其中印度將達到6%,中國將達到9%。

渣打銀行也指出,2010年全球經濟增長有望達到2.7%,其中亞洲經濟增長將達到7.0%。這再次表明了全球經濟力量以及經濟平衡由西向東轉移的趨勢。

7. 什麼叫地區性合作經濟組織

區域性經濟合作是指某一個區域內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為了維護共同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實現專業化分工和進行產品羚羊掛角而採取共同的經濟政策,實行某種形式的經濟聯合或組成區域性經濟團體。區域性經濟合作是世界經濟生活越來越國際化的產物和表現。它是生產社會化和經濟生活國際化發展的歷史趨勢,有其深刻的現實基礎和客觀必然性。 區域經濟合作的形式 區域經濟一體化按關稅壁壘和商品及及服務自由化程度,以及在產業、財政、金融、政治等各方面的聯系程度,可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1)部門一體化。 部門一體化是指區域內各成員國的一種或幾種產業實行一體化,如歐洲煤鋼聯營經濟一體化組織,內容包括逐步取消成員國之間煤鋼產品進出口關稅和限額,成立煤鋼共同市場,通過控制投資、產品價格、原料分配、企業的興辦與合並等調節共同體成員國的煤鋼生產,並建立有超國家性質的「協調機構」,對各成員國、企業和個人實行約束。這種形式的部門一體化還有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AEC)。 (2)優惠貿易安排。 這是市場經濟一體化最低級最鬆散的一種形式。主要是通過協定或其他形式,減少成員國之間的進口關稅。即對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規定特別的關稅優惠。如東盟和非洲優惠貿易區等就屬此類。 (3)自由貿易區。 自由貿易區指由簽訂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組成的貿易區,在成員國之間取消工業品貿易限額,減免或廢除關稅,使商品在區域內各成員國之間逐步自由移動,但不涉及建立共同的關稅和共同貿易政策,不建立超國家的機構。例如,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和拉丁美洲自由貿易協會等。 (4)關稅同盟。 關稅同盟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簽訂協定,相互間免徵關稅和取消其它壁壘,並對非同盟國家實行統一的關稅率而締結的同盟。它在一體化程度上高於自由貿易區,它除了包括自由貿易區的基本內容外,成員國之間對外還建立統一的關稅率。結盟的目的在於使參加國的商品在統一關稅之內的市場上處於有利的地位,排除非同盟國商品的競爭,它開始帶有超國家的性質。如歐洲經濟共同體實行經濟一體化的基礎,就是關稅同盟。 (5)共同市場。 所謂共同市場,就是在共同市場成員國內完全廢除關稅與數量限制,並建立對非成員國的統一關稅,同時也允許成員國間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如歐洲經濟共同體在1986年就已經實現農業共同市場。 (6)經濟同盟。 所謂經濟同盟,就是各成員國之間不但商品和生產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動,對外建立統一關稅,而且要求成員國制定和執行某些共同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逐步廢除政策方面的差異,使一體化的程度從商品交換擴展到生產、分配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形成一個龐大的經濟集團。 (7)完全經濟一體化。 這是經濟一體化的最高階段。在此階段,區域內各國在經濟、金融、財政等政策上完全統一化。在各成員國內完全消除商品、資本、勞動力及服務貿易等自由流通的人為障礙。進而在政治、經濟上結成更緊密的聯盟,統一對外的政治、外交和防務政策及經濟政策,建立統一的金融機構,發行統一的貨幣。歐洲經濟共同體在1991年12月n日召開的首腦會議正式通過了政治和經濟與貨幣聯盟條約,即《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確定了建立歐洲中央銀行和單一貨幣的期限,而且還計劃制定共同的外交和防務政策,以建立一個強大的歐洲聯邦。這不僅包括了貨幣在內的經濟的完全一體化,而且是一種政治、外交與防務的一體化。 區域經濟合作的特點 區域經濟合作呈現以下特點: 1.區域經濟合作近年呈加速發展趨勢。 世貿組織成立以來,區域經濟合作發展大大加快.據WTO統計,截至2004年1月,在向WTO通報的293個區域經濟合作安排中,WTO成立後通報的佔58%;在運作的197個區域經濟合作安排中,WTO成立後的佔1/4。WTO成立之前,世界上每年大約成立約三、四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而Wr0成立後,平均每年成立15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近年來區域經濟合作的加速發展與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密不可分。一方面,區域經濟合作使得區域內各個成員國應對和抵禦全球化風險的能力增強,能夠有效緩沖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競爭壓力;另_方面,區域經濟合作也是在國際多邊協作下難以取得進展的一種變通辦法。由於WTO成員眾多,其經濟發展階段、貿易政策不盡﹁致,達成一項共識需要兼顧各方利益,難度很大,而開展區域經濟合作則可以自由選擇成員、確定合作領域、合作范圍和合作方式。其合作內容早已經超過了關稅減讓,廣泛包括投資、競爭政策、服務貿易、環境、勞動力等多邊框架無法包括的內容。一些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不僅是自由貿易區,而且向關稅同盟乃至向貨幣聯盟發展,歐盟甚至強調對外用一個聲音說話。 2.跨區域合作成為區域經濟合作新的熱點。 區域經濟合作開始主要發生於有地緣優勢的相鄰國家和地區之間。如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歐盟(EU)、東盟 (ASEAN)等。隨著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周邊可用的資源逐漸較少,再加上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跨洲的經濟交流趨於便利。據WTO統計,20世紀90年代下半期以來,約有1/3的區域貿易安排發生在跨洲國家之間。如歐盟與墨西哥與達成了自由貿易協定,與南非簽署了《南非與歐盟貿易、發展與合作協定》,與拉美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雙邊自由貿易區的談判正在進行中;美國和約旦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2003年底,已運作的跨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約佔全部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 5%,但已經簽署協議或正在進行談判的跨區域經濟合作佔1/3,提出進行跨區域合作的佔40%以上,顯示出強大的發展後勁。目前,WTO的146個成員中,已有65個加入或正在商簽跨區域的經濟合作組織。 3.雙邊經濟合作成為熱點,但多邊的區域經濟合作影響力越來越大。 據WTO統計,2003年,正在運行的雙邊區域經濟合作佔全部的80%,正在談判的90%均在雙邊之間進行。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雖數量不多,但影響力越來越大,而且出現不斷擴張的趨勢。2004年5月,歐盟迎來第6次擴張,愛沙尼亞等10國正式加入歐盟,EU從15個成員國增加到25個,擁有4.5億人,比美國大了一倍,對外貿易額佔世界貿易額的20%,GDP佔世界的1/4。NAFTA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美國的推動下,34個美洲國家計劃2005年1月 1日成立美洲自由貿易區。東盟從最初的5國擴大到10國,而且擴大後的東盟集體或單個成員還在與日本、中國、韓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進行談判。除兩個或幾個國家間建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以外,區域經濟合作也呈現出越來越復雜的組織形式。一是單個或幾個經濟體加入已有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如歐盟東擴。二是單個經濟體與一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形成一個新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新組織的經濟合作安排與原組織並不一致,如中國與東盟的「10+1」。三是單獨的兩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形成一個更大的組織。如歐盟—南方共同市場、加勒比共同體—中美洲共同市場等。 4.亞洲成為區域經濟合作新的熱點。 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受經濟發展程度、開放程度和文化認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而在各個大洲之間、各個經濟區域之間的發展很不均衡。如西歐、北美起步較早,發展較快,而亞洲則起步較晚,亞洲最大的3個經濟體一日、中、韓自2000年才開始啟動這項工作,因而區域內優惠貿易的比重在各大洲之間最小。據WTO統計,2002年,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歐盟貿易的56.5%和61.6%是通過區內貿易實現的,而亞洲這一比例不足10%,潛力巨大。由於近幾年亞洲特別是東亞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許多國家越來越認識到與亞洲合作的重要性;再加上亞洲國家對區域經濟合作重要性的認識也日益增強,亞洲迅速成為區域經濟合作新的熱點。亞洲內部國家和地區之間,以及與其他洲的國家和地區之間,正在啟動若干個區域經濟合作談判。 5.區域經濟合作促使區內貿易和投資出現「內斂」的趨勢。
由於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安排,區域性集團內部貿易投資便利化程度優於區域外,導致區域內出現產業結構的優化重組,促成了相對封閉的區域性國際市場的出現。加之貿易、投資創造和轉移效應,使得區域內的貿易和資本流動迅速增長,並超過區域間的貿易和資本流動而呈現一種排他性的「內斂」趨勢。如歐盟對外投資的1/3是在成員國之間進行的;就北美而言,美國和加拿大都互為最大的投資對象國和產業轉移國,據統計,美國對外投資的1/5集中於加拿大,加拿大對外投資的1/3則集中於美國。在區內貿易方面,除歐盟近10年來區內貿易所佔比重基本穩定外,其他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區內貿易所佔比重均呈上升趨勢。未加入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國家和地區在國際貿易和國際直接投資的競爭中有可能陷入被邊緣化的危險。

閱讀全文

與經濟體帶賺團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委婉的誇別人是美女 瀏覽:532
圈裡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284
紅色故事指的是什麼呢 瀏覽:186
如何預防頭號健康殺手 瀏覽:870
事業編考過後多久上班 瀏覽:165
美女熱舞軟體視頻有哪些 瀏覽:285
97年農歷八月初八出生婚姻如何 瀏覽:561
有哪些事業心強的女性人物 瀏覽:552
油罐和鐵罐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 瀏覽:555
九九年女兒婚姻怎麼樣 瀏覽:968
vivo安卓手機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852
縣科局級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627
二戰中反應愛情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22
追隨故事用英語怎麼寫 瀏覽:333
阿信的故事養女最後怎麼樣了 瀏覽:403
堅定愛情的誓言怎麼寫 瀏覽:340
事業編體檢表怎麼填寫 瀏覽:884
玉子愛情故事講什麼意義 瀏覽:790
胡歌婚姻觀怎麼樣 瀏覽:102
鄉村愛情最早的趙四是哪裡人 瀏覽: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