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安的經濟狀況
近年來,西安旅遊業發展迅猛,旅遊設施不斷完善,吃住行游購娛配套發展,旅遊產品結構日益合理,檔次不斷提高;旅遊環境日臻改善,現代旅遊功能進一步加強;行業管理步入正軌,市場秩序明顯好轉;旅遊服務質量不斷提高,綜合接待能力和經濟效益連年大幅度上升。全市旅遊總收入佔全市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5%,旅遊業已成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西安市還首批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
目前,西安擁有接待遊客床位數達17萬張,其中旅遊涉外飯店38家,床位2萬余張(星級飯店32家,其中五星級4家,四星 級5家,三星級14家,二星級6家,一星級3家),年接待海外旅遊者能力達100餘萬人次。從數量和質量上基本滿足了西安旅遊觀光客人的住宿需求。 目前,西安市共有國際旅行社27家,國內旅行社100多家,組團類型也從單純旅遊觀光型到觀光、商務、修學、會議、散客、特種旅遊等多種類型。許多旅行社由於良好的服務和業績得到了中外游 客的好評。
為了豐富旅遊者的文化娛樂生活,滿足休閑度假的需要,西安市建成唐樂宮、古都大劇院、唐華歌舞劇院、陝歌大劇院、銀座夜總會、桃園湖保齡球俱樂部等多種形式的文化娛樂設施3700多個;推出了《唐長安樂舞》、《仿唐樂舞》、《秦俑魂》、《陝北民間樂舞》等文藝節目,久演不衰,贏得國內外遊客的贊譽。
2008年,西安購房者需要怎樣的房子?要在哪兒買房?這些看起來比較難回答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隨著3月23日,連續三個周末舉行的「萬人看樓直通車」活動暫告一段落,我們不僅收獲了眾多讀者的信任,更收獲了一份精準的西安購房者購房意向的抽樣調查結果。此次「萬人看樓」活動中共發放調查問卷6435份,回收有效問卷
2981份,統計結果得出六組有趣的數據,從中基本能解讀2008年購房者的需求。
1 家庭年收入 56%—5萬元以上
調查項目:□5萬元以下44% □5—10萬元38% □10—15萬元11% □15—20萬元4% □20萬元以上3%
數據解讀:56%的調查對象,家庭年收入高於5萬元,其中,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佔18%。
本次調查對象涉及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私企、外企、個體等各個工作崗位的人員。其中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企佔37%。這些購房者不論從家庭年收入狀況,還是工作收入的穩定性方面來講,購買力都比較強,家庭經濟能力可以擔負每月不低於1800元的按揭貸款。
2 現居住狀況 41%—0套房
調查項目:□租房41% □一套房49%□兩套房7% □三套及三套以上3%
數據解讀:41%的購房者是首次購房。
另外,在對購房目的的調查結果中,29%的購房者買房為了投資,51%的購房者為了居住,20%的購房者為了提高居住質量。
41%的剛性購房需求,將成為西安樓市的購房主力軍,這部分人目前的購房需求比較穩定,不易受市場的波動影響;而另外59%的非剛性購房需求,可能會受到市場的影響。但總體來說,2008年西安樓市的市場需求量依然很大。而29%的購房者為投資而買房,也能看出購房者對2008年西安樓市的信心和判斷。
3 准備購房時間 53%—2008年
調查項目:□一年內53% □兩年內34% □三年內10% □三年以上3%
數據解讀:53%的購房者購房需求集中在2008年,他們是今年的主要購房人群,另外34%的購房者雖然准備兩年內買房,但隨著市場情況的變化,他們也有可能在今年定下滿意的房子。其他13%的購房者目前還只是了解市場情況,真正的購房需求可能會在2010年前後。
4 意向購房區域 49%—城南
調查項目: □城東10% □城南49% □城西6% □城北10% □高新10% □曲江2% □長安6% □滻灞5% □臨潼2%
數據解讀:2007年,城南就是購房意向選擇比重最高的區域,占總量的28%。此次調查發現,購房者對城南的青睞程度有增無減,一方面取決於城南高品質樓盤的不斷推出,另一方面也因為城南教育、文化、商業環境的不斷成熟與完善。
5 意向購房面積 82%—120㎡以下
調查項目:□60㎡以下4% □60—90㎡36% □90—120㎡42% □120—150㎡9% □150㎡以上9%
數據解讀:82%的購房者中意12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戶型。
中小戶型依然是購房者置業的首選,其意向戶型面積主要集中在60—120平方米,選擇60平方米以下的小戶型佔4%,而且多為單身一族或新婚夫婦。另外,中意大戶型的購房者大都是三口之家,也有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購房者對戶型的選擇,主要取決於各自的家庭狀況。
6 能接受新商品房單價72%—4000元/㎡以下
調查項目:
□3000元以下22% □3000—4000元50% □4000—5000元16% □5000—6000元8% □6000—7000元3% □7000元以上1%
數據解讀:72%的購房者所能接受的新房價格低於4000元/平方米。
據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西安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1.2%,環比上漲0.8%。西安房價的不斷上漲,也使購房者對房價的接受程度和對房價的心理預期不斷上漲。
從2006年統計部門沒有公布過社會平均工資,只是公布上年度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比如說2006年西安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0475元/年,2007年西安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5012元/年
2007年,西安市商貿行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1.58億元,同比增長18.7%,增幅首次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一位,高於全國1.9個百分點,高於全省0.4個百分點,總量佔全省的51.2%。2008年西安市將把促消費、擴內需作為工作重點,力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突破千億元大關。
Ⅱ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請問它的地理優勢是什麼
西安在中國歷史前2500年,一直都是作為都城而存在的,這是因為西安的所在地是關中的平原。對於古代落後的農耕文明來說,只有在河流沿岸的地理條件才是最優越的,這也是西安成為首都的決定因素之一。另一方面,西安處在華北,西南,中南等幾個地區的交界處,位置很得天獨厚,往西北方向可以攻打戎狄,往西南就連接巴蜀。
不僅僅是在中國世界各地,在選擇都城的時候,都優先考慮靠海的城市。而西安之所以可以成為十三朝古都,就是因為它的水利優勢。西安四面環山繞水,就像天然的屏障,保護著中原,而且關中是當時公認的最富裕的地方。
Ⅲ 西安的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
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旅遊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
Ⅳ 西安以什麼產業為主
以科技產業為主,特別是航空工業
Ⅳ 西安在西北經濟中的地位
西安在西北經濟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經濟
1、在全國區域經濟布局上,西安具有承東啟西、東聯西進的區位優勢,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2、西安的比較優勢突出地表現在三個層次上:
(1)世界級的旅遊觀光資源優勢;
(2)國家級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優勢;
(3)區域級的金融、商貿中心和交通、信息樞紐優勢。
二、文化
1、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西安的歷史悠久,文化的積淀非常厚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的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人,將其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風情概括為關中十大怪。
2、流行於陝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稱亂彈,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
3、西安的飲食文化同樣博大精深,作為中國西北飲食的代表,以西安小吃最為著名,回族的清真飲食在其中佔有很大比例。
4、中國國畫中的長安畫派、起源於漢代以前的關中皮影戲、源於西周的陝西木偶戲以及色彩濃郁的戶縣農民畫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旅遊
1、西安的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著名的世界歷史名城。從100 多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藍田猿人,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半坡村,西安的建城史已有 3100 多年,眾多王朝在此建都,歷時 1100 多年。
2、西安還是著名的絲綢之路的起點。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正式開辟了以長安為起點,聯結歐亞大陸的通道「絲綢之路」。
3、「西安文物甲天下」。全省境內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54 處,其中陝西省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9 處,陵墓 8822 處,古遺址 5700 余處,文物點 2 萬 1 千 1 百餘個。
4、近年來,西安旅遊業發展迅猛,旅遊設施不斷完善,旅遊業已成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西安市還首批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
四、教育
1、西安是中國重點高等院校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在校學生人數僅次於北京、上海,居全國第三位。西安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較高,居西部地區之冠,在全國也處於領先地位。
2、西安現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辦及其他高等教育機構36所,博士點334個,碩士點826個,國家級重點學科60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85個等等。
(5)西安有哪些經濟基礎擴展閱讀:
1、西安,古稱長安,京兆,是陝西省的省會,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中國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中國重要的航天工業中心。
2、西安是西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因為有著大量國有企業、研究所和學院,有著大量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在科技研發方面有著重要地位;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大量的文化遺產,旅遊資源豐富。
Ⅵ 西安的經濟狀況概況 最好300字以上
西安市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西安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西安調查隊
2008年3月5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諧西安」的戰略目標,按照「加快科學發展、實現率先發展」的總體要求,轉變發展方式,挖掘增長潛力,全面推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宏觀經濟在高平台上實現了新的突破,主要指標達到多年來最好水平。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1737.10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4.6%,增速創11年來新高。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3.17億元,增長6.7%;第二產業增加值762.51億元,增長16.0%;第三產業增加值891.42億元,增長14.2%。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4.8%、43.9%和51.3%。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21017元,增長13.0%。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4.7%,商品零售價格上漲3.7%,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1.9%,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6.2%,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3.5%,房屋銷售價格上漲6.4%。
表1:2007年西安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漲跌幅度
單位:%
指 標
2006年
2007年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
1.6
4.7
食品
2.2
12.6
其中:糧食
3.0
8.7
煙酒及用品
2.4
0.5
衣著
5.7
1.4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1.2
4.4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1.3
2.9
交通和通訊
-3.0
-4.8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0.2
-0.8
居住
3.2
3.6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134.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 9%。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22.69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86千公頃;油料播種面積5.68千公頃,減少0.46千公頃;蔬菜播種面積60.71千公頃,增加2.69千公頃;水果種植面積40.57千公頃,增加2.12千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213.87萬噸,比上年增加1.02萬噸,增長0.5%;蔬菜產量225.21萬噸,增加16.82萬噸,增長8.1%;水果產量60.51萬噸,增加5.16萬噸,增長9.3%;肉類產量20.68萬噸,增長5.2%;奶類產量52.80萬噸,增長12.0%;水產品產量1.04萬噸,增加0.06萬噸,增長6.6%。
表2:2007年西安市農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糧食
萬噸
213.87
0.5
油料
萬噸
1.08
-6.8
蔬菜
萬噸
225.21
8.1
水果
萬噸
60.51
9.3
肉類
萬噸
20.68
5.2
奶類
萬噸
52.80
12.0
禽蛋
萬噸
12.75
2.0
水產品
萬噸
1.04
6.6
大牲畜年末存欄數
萬頭
33.72
4.4
豬年末存欄數
萬頭
152.00
1.3
羊年末存欄數
萬只
51.98
2.0
家禽年末存欄數
萬只
1470.00
4.7
全市農用機械總動力234.8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1 %;農田有效灌溉面積 184.18千公頃;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實物量)76.24萬噸,增長0.3 %。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586.60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61.73億元,比上年增長19.3%。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完成增加值257.17億元,增長26.7%。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90.64億元,增長28.6%(按現價計算,下同)。工業產品銷售率96.99%。
表3:2007年西安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情況
單位:億元
指 標
總產值
比上年增長(%)
規模以上工業
1590.64
28.6
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1013.43
27.1
其中:集體企業
25.76
26.6
股份制企業
888.00
34.3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
235.17
23.3
其中:輕工業
337.44
21.5
重工業
1253.20
30.4
其中:新產品產值
360.42
23.1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76.83,比上年提高22.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59.42億元,增長33.9%;實現利潤102.27億元,增長36.7%;實現稅金57.15億元,增長29.2%。
表4:2007年西安市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發電量
億千瓦小時
71.03
6.3
原油加工量
萬噸
85.30
3.5
精製食用植物油
萬噸
19.44
31.5
乳製品
萬噸
3.69
8.9
軟飲料
萬噸
138.09
11.6
啤酒
萬千升
34.93
11.4
紗
萬噸
6.99
5.4
機制紙及紙板
萬噸
42.65
32.5
縫紉機
萬架
73.46
19.4
配混合飼料
萬噸
27.40
23.9
合成洗滌劑
萬噸
8.92
-19.2
中成葯
噸
3945.58
10.0
水泥
萬噸
263.13
70.2
鋼材
萬噸
78.73
10.1
氫氧化納(燒鹼)
萬噸
9.54
10.9
工業鍋爐
蒸發量噸
723.00
-6.8
汽車
萬輛
17.06
64.9
交流電動機
萬千瓦
810.96
56.6
變壓器
萬千伏安
7029.87
25.4
電力電纜
千米
3714.11
129.9
通信及電子網路用電纜
對千米
3718.00
-17.2
彩色顯象管
萬只
1099.81
-1.8
程式控制交換機
萬線
6.42
-80.4
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75.91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實現總產值613.76億元,增長47.4%(按現價計算)。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867.82萬平方米,竣工面積959.37萬平方米,分別增長34.0% 和61.0%。按建築業總產值計算,全員勞動生產率 17.2萬元/人,施工工程竣工率40.0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35.33億元,比上年增長37.1%。其中,城鎮投資1340.59億元,增長37.9%。
在城鎮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10.20億元,增長1.7%;第二產業投資297.53億元,增長39.4%。其中工業投資286.61億元,增長38.8%;第三產業投資1032.86億元,增長38.0%。
全年非公有制單位投資713.23億元,比上年增長33.1%,占城鎮投資的53.2%;國有單位投資515.02億元,增長28.4%。
全年房地產完成投資387.33億元,增長35.6%;商品房銷售面積832.53萬平方米,增長34.0%;商品房銷售額282.11億元,增長36.9%。
全年「四區兩基地」完成投資378.94億元,比上年增長30.9%,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6.4%。其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完成投資163.60億元,增長19.5%;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投資102.60億元,增長25.2%;曲江新區完成投資82.80億元,增長60.4%;滻灞生態區完成投資18.29億元,增長43%;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完成投資8.24億元,增長34%;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完成投資3.41億元。
全年新增固定資產661.02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49.5%。各類房屋竣工面積1672.16萬平方米,竣工率29.0%。共有920個城鎮建設項目建成投產,項目建成投產率50.5%。
五、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1.58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 832.38億元,增長18.8%;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89.20 億元,增長17.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815.68億元,增長18.9%;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87.92億元,增長18.9%;其他行業實現零售額17.98億元,增長12.5%。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中,汽車類銷售額比上年增長28.7%,金銀珠寶類增長32.7%,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2.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5.9%,日用品類增長31.1%,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19.9%,服裝類增長26.3%,通訊器材類下降39.4%。
六、對外貿易
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53.6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1%。其中出口34.71億美元,增長27.2%;進口18.90億美元,增長32.6%。實現貿易順差15.81億美元。在進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進出口42.52億美元,增長25.0%;加工貿易進出口9.21億美元,增長65.8%。
全年新批外資項目135個,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4.40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1.1%;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1.16億美元,增長35.3%。
七、交通、郵電和旅遊
全年完成客貨運輸周轉量313.29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0.8%。其中,鐵路189.06億噸公里,增長8.9%;公路114.61億噸公里,增長16.1%;民航9.62億噸公里,下降7.8%。
全年鐵路旅客發送量252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8%,貨物發送量548萬噸,增長10.4%;公路客運量8466萬人次,增長4.2%,貨運量11276萬噸,增長42.1%;民航旅客吞吐量1137萬人次,增長21.4%,貨物吞吐量11.20萬噸,增長12.7%。
全年郵電業務總收入80.01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其中,郵政業務收入6.43億元,增長17.6%;電信業務收入73.58 億元,增長 16.3%。
全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3118.0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3.8%,其中海外遊客100.01萬人次,增長15.3%。在海外遊客中,外國遊客增長15.9%,台灣遊客增長12.6%,香港遊客增長11.2%,澳門遊客增長11.3%。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237.20億元,增長16.1%,其中外匯收入5.43億美元,增長16.3%。
八、財政、金融、證券和保險
全市地方財政收入125.33億元,比上年可比增長31.3 %。一般預算收入112.92億元,增長31.5%,其中營業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城建稅和個人所得稅分別增長31.5%、20.9%、69.7%、26.0%和27.8%。全年地方財政支出174.16億元,比上年增長29.3%,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0.40億元,增長21.1%;教育支出25.73億元,增長31.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2.04億元,增長31.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9.01億元,增長17.3%;農林水事務支出8.55億元,增長36.2%;環境保護支出2.13億元,增長69.6%。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560.3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4%,其中,企業存款余額1684.58億元,增長25.7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649.4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2%,其中,短期貸款881.07億元,增長9.7%;中長期貸款1561.26億元,增長18.9%。全年金融機構累計現金收入7893.16億元,比上年增長11.4%;累計現金支出7654.48億元,比上年增長11.0%;累計貨幣凈回籠238.69億元,比上年增長24.2%。
全年證券市場證券交易總量12100.10億元,代理期貨交易額2800.8億元。年末全市有上市公司18家,上市總股本44.66億元。
全市有各類保險公司27家,保險機構365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92家。全年保費收入72.33億元,比上年增長37.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7.85億元,增長34.0%;人身險保費收入54.48億元,增長39.0%。全年各類保險賠款給付支出20.3億元,比上年增長69.9%;其中財產險、人身險分別為8.55億元和11.7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3.3%和112.3%。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市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1.77萬人。全年共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 424項,投入市級科研經費6400萬元,其中實施重點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項目64項,扶持科技發展平台12個,支持建設農業科技示範園10家,實施區縣科技指導項目15個。組織申報並列入國家科技部、省科技廳各類科技計劃和重大專項208項,爭取國家、省資金1.97億元。全年技術市場交易額14.8億元。全市專利申請量6768件,專利授權量2529件。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95家,年末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 1440家。
全年招收研究生2.06萬人,在學研究生6.41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5.1%、9.8%。普通高等學校48所,招收普通本專科學生16.96萬人,在校學生56.03萬人,畢業生14.33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1.9%、9.0%、22.0%。職業高中86所,招生2.44萬人,在校學生5.60萬人;普通中學453所,招生17.96萬人,在校學生54.68萬人;小學1872所,招生8.67萬人,在校學生56.83萬人;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為99.94%和99.42%。民辦高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機構32所,民辦普通中學64所、小學30 所,民辦職業高中40所。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1個,公共圖書館14個,文化館14個,文化站182個;電視台、廣播電台、中短波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各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8.33%,廣播人口覆蓋率99.37%。
全市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533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461 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 4.37萬人,其中執業醫師 1.51萬人;衛生機構床位3.36萬張。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人數達349.21萬人,實際參合率90.8%,覆蓋面為100%。
全市擁有全國和全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27個,全國農村體育先進示範站45個。全市已有社會體育指導員4299 名,公共使用全民健身廣場 380個。參加第六屆全國城市運動會,奪得3枚金牌、3枚銀牌、3枚銅牌,團體總分151分,位居西北五省第一。
十一、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年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投資224.37億元,比上年增長23.3%。翻建改建道路60條、背街小巷65條,新建公交港灣100處、人行天橋10座,新建道路面積101萬平方米,新增93個小型休閑綠地廣場、60座公廁、63座小型垃圾壓縮站。全年城市供水2.90億立方米,水質綜合合格率達到了99.9%。天然氣總供氣量6.74億立方米。全年完成供熱量1429 萬吉焦,集中供熱面積2747.25萬平方米,新增面積381萬平方米。全年城市污水二級處理量9938.1萬立方米。出租汽車擁有量1.15萬輛。
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全年好於國家二級標准(良好)以上的天數294天,占當年總天數的80.5%,創歷史最好水平。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年均值較上年下降3.64%、二氧化氮年均值與上年持平。全市飲用水源地的水質達標率為100%。區域環境雜訊等效聲級均值為55.5分貝,道路交通雜訊等效聲級均值為67.9分貝。
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679人。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39人。全市安全生產四項指標全面下降,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經濟損失分別下降6.9%、8.6%、4.6%和22.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830.54萬人,其中男性人口429.32萬人,佔51.7%;女性人口401.22萬人,佔48.3%,性別比為107(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7.81萬人,出生率為10‰;死亡人口3.50萬人,死亡率為5.48‰;全年凈增人口8.02萬人,自然增長率為4.52‰。城鎮人口548.99萬人,佔66.1%,鄉村人口281.55萬人,佔33.9%。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764.25萬人,比上年增長1.5%。
全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5012元,比上年增長22.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2元,增加 1757元,增長16.1%;農民人均純收入4399元,增加590元,增長15.5%。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997.5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7%。城鎮居民人均現住房總建築面積23.63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42.92平方米。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4.3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14萬人,其中「4050」人員再就業2.45萬人,勞務輸出50.34萬人,其中有組織的輸出27.88萬人。體制轉軌遺留的下崗失業問題基本解決,零就業家庭現象基本消除。城鎮登記失業率4.3%,與上年持平,低於4.5%的年度控制目標。
全市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67.57萬人,醫療保險基金征繳率95.0%;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2.23萬人,離退休人員42.94萬人,養老保險社區管理服務率79.6%;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24.11萬人,失業保險社會化發放率98.0%;工傷保險參保人數90.3萬人,職工生育保險參保人數56.12萬人。
全市福利企業135家。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9.367億元。
注釋: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本公報中增加值為現價,除註明外,增加值增長速度均按可比價格計算。
Ⅶ 西安因其經濟、軍事、交通等優勢,長期作為省會城市,你覺得西安怎麼樣
0101、金城千里
"金城千里"是指關中平原被山水環抱,猶如一座規模宏大的天然城堡。關中之名為人稱道,大概是從戰國後期開始,其得名與函谷關有關。函谷關最早位於河南省靈寶縣,漢武帝時東遷至河南省新安縣。至東漢末年,遷治於今陝西省潼關縣,改稱潼關。
漢沽山口
函谷關的名稱和位置雖有變化,但發揮的作用仍然相當大,設置關隘的目的是屏蔽關西,控制關東。"關中"一詞最初僅指函谷關(即關西)以內的地方,後來演變為渭河谷地上的關中平原。關中南有秦嶺,西有隴山,北有黃土高原,再往北和西北,有黃河天塹為屏蔽,東也有黃河為阻擋,四面都有天然的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因此,從戰國開始,就有了"四堡之國"的說法,與張良的"金城千里"意思完全相同。
0202、從戰略高度建房子
張良在勸說劉邦定關中時明確指出了這一點。他說關中"三面抵抗而守,只有一方為東諸侯"。這里所說的"三面抗而守",是指關中南北三面都有崇山峻嶺,可以依靠崇遠之力抵抗外敵入侵;"一方東系諸侯",是指關中以東經過漢仙山,形成東西通道,將關中與中原、江南肩區域緊密聯系起來,從而控制天下,退可據關而守,確保都城安全。
張良
關於這一點,張良也和劉邦討論過。他說關中"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園之利"。巴蜀是指現在的四川盆地,自古以來就以經濟發達著稱。關中與四川盆地之間雖有秦嶺,但也有陳倉道、保仙道、洛道、子午道等山間穀道,可以翻山越嶺,相互溝通。
雖然天下太平時,關中的都城並不過分依賴四川盆地的供給,但一旦關東發生大亂,尤其是關中戰事深入時,四川盆地的供給往往變得非常重要。比如,漢初劉邦從漢中初入關中,是靠蕭何從漢中轉運軍糧才得以在關中立足;到了唐朝,當曹道在關東幾經戰亂受阻時,也十分依賴四川的援助。因此可以說,巴蜀是關中可靠的後花園。
所謂"胡緣之利",是指關中北部與匈奴等游牧部落關系密切,便於從他們那裡直接獲得馬匹,便於在草原地區養馬。在古代,馬匹是軍隊最重要的裝備,馬匹的數量和繁殖力往往決定了作戰能力的強弱,因此關中北部靠近戶部的地區有利於在國家首都周邊保持強大的戰鬥力,從而守衛首都不受侵犯。
Ⅷ 西安能長期成為都城,是他的經濟、軍事和交通優勢嗎
長安地處關中平原中部,歷史上曾有西周、秦、西漢、新莽、隋、唐六個統一王朝和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以及兩漢之際的更始帝劉玄、東漢獻帝、西晉惠帝和愍帝、赤眉軍、黃巢、李自成等十幾個政權在這里建都,歷時一千多年,在我國各大古都之中最為長久,所以古人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說法,所說的“秦中”,也就是關中的另一種表述形式。
那麼,古人為什麼都要選擇在這里來建都呢?
軍事優勢
這自然是與西安地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有關。影響都城選址的地理條件有許多,往往因時而異。但有利的軍事地勢和優越的經濟依託,卻是每個政權的統治者都不能稍為疏忽的。
西漢初年,正當漢高祖劉邦為選擇建都地點而舉棋不定的時候,張良就是從軍事和經濟兩個方面向劉邦陳述了關中地區在全國的優越地位,促使劉邦最終做出了立國於關中的決策。
關中的軍事和經濟地理特點,用張良的話來概括說,就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事實上,張良的這句話也可以說是歷代政權統治者在關中建都的基本決策指導思想。
1、金城千里
“金城千里”指關中平原四周為山原、河川所環抱,猶如一座規模龐大的天然城堡。關中的名稱為人們所稱道,大概是從戰國晚期開始的,它的得名和函谷關有關。函谷關最初設在現在的河南靈寶縣境,漢武帝時關址向東遷徙,改置在現在的河南新安縣境。大致到了東漢末年,設關的地方又移到了現在的陝西潼關縣,同時關名也改成了潼關。
張良
關於這一點,張良也對劉邦有所論述。他說關中“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巴蜀是指今四川盆地,自古也以經濟發達見稱於世。關中與四川盆地之間雖有秦嶺阻隔,但也有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和子午道等山間穀道可以穿山越嶺,相互往來。
盡管在天下太平的時候,在關中的京城並不過多依賴四川盆地的供應,但一旦關東有亂特別是戰亂深及關中時,四川盆地的供給卻往往變得十分重要。譬如漢初劉邦由漢中初入關中時,就是依賴蕭何從漢中轉運軍糧才得以在關中立足;唐代關東幾次戰亂阻塞漕路時,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四川的援助。因此,可以說巴蜀之地是關中的一個可靠後院。
所謂“胡苑之利”是指關中北部與匈奴等游牧部族相近,一來便於直接從他們手中獲得馬匹,二來可以在草原地區畜養馬匹。在古代,馬是軍隊最重要的裝備,馬匹的多寡和肥瘠往往決定作戰能力的強弱,所以關中北近胡苑,有利於在國都周圍保持一支戰鬥力強盛的軍隊,以拱衛京師不受侵犯。
就是由於關中自身和在全國所居有的這種優越的軍事和經濟地位,它才受到許多統治者的青睞,連綿不斷,建立起一座又一座都城。
Ⅸ 歷史上很多朝代定都西安,西安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優越嗎
在地理位置上。首先西安位於八百里關中平原的中部,它南依秦嶺,北臨渭水。其所在關中平原,位於我國地理中心,交通便利。進可攻退可守,在經濟上處於內陸平原富饒之地,曾被稱之為“天府之國”,可想而知這里是多麼繁榮。
從安全上,雖然入主中原了,成為了“天下之主”,但周邊仍然有不少“蠻夷”,而且很多朝代定都時,天下其實仍然很不太平,這天下仍然有可能改姓,而以國都的重要性無異於一個人的大腦,所以就必須考慮安全性問題了。
西安經過多個朝代的經營,西安的城防、經濟基礎也十分優越。所以歷代王朝也願建都於此。
所以綜合這幾方面來看,當時的朝代都選擇定都在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