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共同綱領名詞解釋是什麼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949年9月29日通過。2011年收入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二十六冊。
《共同綱領》包括:序言;總綱;政協機關;軍事制度;經濟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八章六十條。
中國概況: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通過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後又通過與周邊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宋代中國人口突破一億,清代時期人口突破四億,到2005年中國人口已突破十三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共同綱領
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規定的新中國經濟工作方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建設的根本方針是以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之目的。」
國家要從多方面「調劑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使各種經濟成份在國營經濟領導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共同綱領還指出:「凡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私營經濟單位,人民政府應鼓勵其經營的積極性,並扶助其發展。根據必要和可能,鼓勵私人資本向閻家資本主義發展。」
❸ 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是什麼
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的主要內容是: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官僚資產階級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
民族工商業是民族資本家經營的那部分企業。中國共產黨在對待民族工商業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問題上,曾出過偏差,走過彎路。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實行保護民族工商業的政策,主要原因如下:
①由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決定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而不是一般地消滅資本主義,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是一種比較進步的生產關系。
②由民族資本的特點決定的。民族資本占現代工業的10%,大多數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保護和發展它們,對支援革命戰爭、改善人民生活、發展國民經濟均有重要意義。
③由民族資產階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表現決定的。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大部分時間內,一定程度上參加了民主革命,是團結與爭取的對象。
(3)共同綱領的經濟政策有哪些擴展閱讀
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中提出,其基本內容包括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國家資本同私人資本合作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等五種經濟成分。
新民主主義應在國營經濟領導下,使五種經濟成分統籌兼顧,分工合作,以促進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展。
新民主主義經濟由於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居於主導地位,使它不同於資本主義經濟,但新民主主義經濟也不是完全的社會主義經濟。它是一種過渡性的經濟,它的發展前途必然是社會主義經濟。
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的方針:實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簡稱「四面八方」政策。
1949年9月,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對此作了明確的規定,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建設的根本方針,是以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之目的。
「新民主主義經濟形態」說確認了社會主義國營經濟領導下多種經濟成分的並存,「四面八方」政策則是處理各種經濟成分之間的關系及其他關系的准則。
它們符合中國歷史和中國革命所形成的社會現實,有利於發揮各種經濟成分的優勢,使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因而是完全正確的經濟理論與政策。
❹ 共同綱領規定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1.共同綱領是1949年9月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制定的,確定了新中國的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2.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還規定了建設新中國的總政策和總原則。
3.共同綱領對於團結一切力量,徹底完成民主革命和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起了重大的作用,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
4.共同綱領規定,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政權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
5.共同綱領中,各級政權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政體及其組織原則,此項規定是共同綱領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
❺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的主要內容包括( )
A、B、C、D。
「共同綱領」是一個政治術語,一般指不同政黨、集團之間,在一定時期內,為統一行動,經過協商而制定的共同遵守的奮斗目標和方針政策。它是這些政黨或集團統一行動的政治基礎。
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以前的建國綱領,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共同綱領》對於團結一切力量,徹底完成民主革命和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起了重大的作用。
(5)共同綱領的經濟政策有哪些擴展閱讀
《共同綱領》除序言外,分為總綱、政權機關、軍事制度、經濟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7章60條。它肯定了人民革命的勝利成果,宣告了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統治的結束和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建立,規定了新中國的國體和政體。
它確認「中國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統——戰線的政權,而以工農聯盟為基礎,以工人階級為領導」。
它規定人民代表大會制為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宣布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沒收官僚資本,進行土地改革;並且規定了新中國的各項基本政策和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由於它所規定的是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及各項基本政策,並且由於它是由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定的,因此,盡管它還不是一部正式的憲法,但不管從內容上還是從法律效力上看都具有國家憲法的特徵,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
它是建國初期團結全國人民共同前進的政治基礎和戰斗綱領,對於鞏固人民政權,加強革命法制,維護人民民主權利,以及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它的許多基本原則在制定1954年憲法時都得到了確認和進一步發展,因而在我國憲政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
❻ 《共同綱領》包括哪幾部分
這個綱領包括「序言」、「總綱」、「政權機構」、「軍事制度」、「經濟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7章,總計60條,7000餘字。
❼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主要內容
《共同綱領》的主要內容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於1949年9月29日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這是建國初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施政綱領並起到臨時憲法作用。綱領全文由序言和總綱、政權機關、軍事制度、經濟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七章六十條組成。綱領確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性質任務及各方面的總方針、政策和原則。在政治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人民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是在民主集中制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央人民政府為國家最高政權機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在軍事上,人民解放軍和人民公安部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建立的統一的軍隊。在經濟上,實行「以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之目的」的根本方針。綱領規定,中國的文化教育是新民主主義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應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養建設人才為主要任務。在民族政策上,實行團結互助、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外交上,堅持獨立、自主和領土完整,擁護國際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的原則。 《共同綱領》總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經驗,為建設新民主主義社會,並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確定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是全國各族各界人民的共同意志的體現。
❽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的政策是
城鄉互助、內外交流;公私兼顧、勞資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