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的介紹
梅州經濟開發試驗區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的省級經濟開發區,近年來通過全國開發區的清理整頓,2006年2月經國務院重新審核更名為「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面積核定為7.06平方公里。開發區也是梅州市規劃建設的四個市級重點園區之一。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依託梅州城區,設施完善。開發區與梅州城區西南部接壤,距海關、檢驗檢疫、邊檢等機構僅三公里。出口貨物可梅州封關,深圳、汕頭、深圳港裝船。園區內已有110千伏安的馬鞍山輸變電站,供電主幹線路架設完成,可滿足園區企業需要。新建東升水廠已投產,採用雙管布線形式,可滿足園區企業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不同需求。園區內公路網已經形成,道路全部為瀝青或水泥路面。園區設立有派出所,專門為投資者保駕護航。園區內已開通程式控制電話和互聯網。
B. 孝感市和梅州市哪個發達些
孝感:
【基礎設施】
交通建設日新月異。京珠高速公路孝感段、孝襄高速公路孝感段竣工通車。武漢至孝感高速公路出口工程建設加快,漢孝城際軌道交通前期准備工作展開。市域循環線、縣市輻射線、江漢平原航道疏浚工程基本完成。截至2005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5126公里,比上年增加75公里。其中,一級公路28公里,二級公路940公里,三級公路714公里,四級公路3407公里。等級公路比重達到99.3%,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通信建設投資4.3億元,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電信公司新建基站27個,用於發展「村村通」工程。移動公司進行第十期GSM網路擴容建設,新增基站50座。全市積極改造郵政、電信、計算機網路基礎設施,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推廣電子商務,實施企業和家庭上網工程,孝感電子政務系統已列入國家信息產業部試點城市。全年完成郵政業務收入1.20億元,增長 9.1%;電信業務收入8.40億元,增長12.3%。
能源設施加快配套。全市220千伏配電網、中低壓配電網加緊建設。城市天然氣工程穩步實施,城市部分用戶已通氣使用。全年供電量達46.11億千瓦時,增長7.8%。其中工業用電量33.92億千瓦時,增長7.8%。
全市現有大小水庫405座,控制流域面積2509平方公里。其中,大型水庫有徐家河、鄭家河、觀音岩3座,控制流域面積1075平方公里。中型水庫有八汊、金盆、芳畈、滑石沖、羅漢坡、界牌、姚河、彭店、豐店、宣化、清水河、幸福、短港、漁子河14座,控制流域面積611平方公里。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一、綜合
2006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404.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1%,是1999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9.6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154.6億元,增長13.7%;第三產業增加值150.0億元,增長12.5%。三次產業結構為24.6:38.2:37.1。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增長11.2%,批發零售貿易業增長10.9%,住宿餐館業增長7.1%,金融保險業增長4.3%,房地產業增長8.8%,其他服務業增長15.1%。
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全市經濟總量不大,部分經濟指標增幅低於全省平均水平;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環境保護和節能降耗壓力增大。
二、農業
全市進一步加大農村政策的落實力度,不斷調整、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大力實施品種、種植模式、產業布局優化工程,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71.0億元,比上年增長4.1%。
糧棉生產全面豐收。全年糧食總播種面積477萬畝,增長3.8%。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市建成無公害生產基地120萬畝,比上年增加15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標志農產品達到84個。
林業生產取得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3.1千公頃,森林撫育面積44.3千公頃。主要林產品產量:板栗2.0萬噸,下降0.1%;銀杏771.0噸,增長4.0%;松脂105.0噸,增長38.5%。
畜牧、水產業繼續發展。全年肉類總產量30.6萬噸,比上年增長5.2%。年內牲豬出欄243.9萬頭,增長3.4%;大牲畜年末存欄38.4萬頭,下降3.9%。全年水產放養面積96.5萬畝,比上年增長0.9%。水產品產量33.8萬噸,增長5.2%。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2006年完成全口徑工業增加值131.3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8.8億元,增長21.7%。中省工業增長17.5%,地方工業增長22.7%;輕工業增長27.2%,重工業增長17.4%。市區龍頭工業增加值21.5億元,增長16.2%。市本級工業增加值18.3億元,增長15.6%。其中,市開發區工業增加值9.0億元,增長23.2%。全市五大支柱產業增勢強勁,汽車機電、鹽磷化工、輕工紡織、食品醫葯、金屬製品等五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4.4億元,同比增長21.9%。
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79.9億元,比上年增長22.4%。實現利稅24.9億元,增長30.4%。其中利潤12.5億元,增長38.6%。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147.1%。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3.3億元,比上年基本持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4.5億元,比上年增長22.6%。其中,城鎮項目投資99.8億元(不含房地產),增長24.4%。農村5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14.5億元,增長60.8%,農村農戶投資19.0億元,下降1.7%。房地產開發投資11.3億元,增長19.8%。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6.3%和35.9%。在城鎮及房地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累計完成3.7億元,增長76.9%;第二產業完成55.2億元,增長30.8%;第三產業完成52.2億元,增長15.2%。
全年城鎮50萬元以上投資(含房地產)項目764個,比上年增加41個。本年新開工項目603個,比上年增加36個。
城市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城鄉建設穩步推進。2006年孝感城區共組織實施城市建設項目7個,直接完成投資1.0億元。其中完成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工程,全長1.1萬米,工程總量0.3億元;實施西河路道路及管線配套工程,全長708米,完成投資480萬元;對交通路的北京路至航空路段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實施路面改造,完成投資1100萬元,已於年底建成通車;鋪設城站路、建設路人行道彩磚,維修面積1.1萬平方米。完成交通路、建設路、環城路等道路維修面積1.5萬平方米。結合全省「百鎮千村」示範建設,加強重點鎮建設,大力開展村莊整治,取得一定成效。結合9個省級重點鎮實際,完成投資0.9億元,狠抓鎮區道路、綠化、排水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和配套,基本達到了重點鎮要率先達到「八有」的要求。目前全市85個省定示範村,已啟動村莊整治的有59個,爭取省扶助資金420萬元。
五、市場物價外經
消費品市場明顯轉旺。2006年,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全市消費品市場呈明顯轉旺的態勢。全市社會消費品實現零售總額183.5億元,增長13.7%,比上年提速1.6個百分點。這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孝感市場增長最快的一年。其中,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106.8億元,增長14.5%,提速1.7個百分點;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76.7億元,增長12.8%,提速1.5個百分點。餐飲業市場生意依舊紅火。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省時、營養、舒適的消費方式成為時尚。餐飲業順應潮流,放低門檻,面向大眾,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2006全市實現餐飲業零售額29.3億元,同比增長14.4%。
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快速增長。2006年,全市對外貿易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進出口保持同步增長的好形勢。據海關統計,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為1996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7.9%,其中出口12923萬美元,增長28.4%;進口7044萬美元,增長26.9%。
2006年,全市新批外資項目24個,增資項目9個,轉股項目3個,新增合同外資895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9536萬美元,增長12.4%。
市場物價穩中有升。2006年,全市市場物價總水平運行平穩。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5%,漲幅比上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0.7%,漲幅比上年回落1.5個百分點。
六、交通郵電能源
交通建設日新月異。2006年,全市共完成交通建養投資6.9億元。重點工程316國道路面改造基本完工,八湯線於9月底全面建成通車,府河大橋9月底正式開工建設;完成通鄉公路路基191公里,路面163公里;完成通村公路1998公里。截止2006年底,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11139公里,其中,一級公路28公里,二級公路926公里,三級公路1378公里,四級公路8777公里。
郵政通訊業繼續發展。2006年,全市郵政通訊業累積完成業務收入10.3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郵政業1.2億元,電信公司3.7億元,移動公司4.2億元,聯通公司1.0億元,鐵通公司0.2億元。全市電話用戶189.5萬戶,比上年增加35.5萬戶。其中固定電話79.5萬部,增加10.5萬部;行動電話110萬部,增加25萬部。交換機容量260萬門,增加55萬門。計算機互聯網上網用戶達到18.5萬戶,其中寬頻用戶8萬戶。
能源設施加快配套。2006年,電力設施累計投資2.8億元,完成迎峰度夏電網建設--220千伏彭灣變電站的增容工程。完成110千伏漢川西江、應城城北、雲夢府南、孝昌楊林、大悟西城、豐店輸變電工程、110千伏燎原變電站增容工程、110千伏燎原一三元宮線路工程。全年完成售電量40.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1.5%。
七、財政金融保險
財政收入大幅增長。2006年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26.5億元,比上年增長23.9%。這是近十年來孝感財政收入增長的最好水平。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2.7億元,增長18.1%。在總收入中,國稅部門完成11.3億元,增長25.1%。地稅部門完成8.4億元,增長14.4%。財政部門完成6.9億元,增長35.7%。市本級財政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2006年市本級財政收入累計完成4.6億元,增長45.9%。一般預算收入2.1億元,增長32.9%,增幅為建市以來的最好水平。全市財政支出34.0億元,增長21.5%,增支6.0億元。
金融存貸款繼續增加。截至2006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367.4億元,比上年增加51.9億元。其中儲蓄存款271.9億元,增加31.1億元。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238.7億元,增加14.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143.5億元,增加2.6億元。中長期貸款67.4億元,增加4.3億元。全年金融機構累計現金收入900.7億元,增長7.1%。現金支出907.1億元,增長6.4%。累計貨幣凈投放6.4億元,下降44.1%。
保險事業繼續發展。2006年全市中國人壽保險系統實現保費收入3.3億元,比上年增長10.9%。累計給付支出1.8億元,綜合給付率54.0%。其中,死傷醫療給付334萬元,滿期給付1.8億元。財產保險孝感分公司實現保費收入1.1億元,佔全市財險市場份額的80%以上。全市系統全險種理賠案件件數結案率達到84.5%,比上年提高了4.5個百分點。全險種理賠案件金額結案率為75.3%。
梅州:
梅花,是梅州市市花,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亦代表梅州客家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堅毅進取精神。梅州標志性建築——梅江橋及「一江兩岸」。梅州標志性傳統建築——圍龍屋,是中國五大特色民居之一。梅州是中國著名的三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同時還享有「山歌之鄉、金柚之鄉、客家菜之鄉,單叢茶之鄉」美稱,梅州同時又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梅州處於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臨潮汕,北接福建龍岩和江西贛州,南鄰河源市,轄梅縣、蕉嶺、五華、大埔、平遠、豐順、興寧市和梅江區六縣一市一區,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梅州市曾經舉辦過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和世界客家聯誼會,譽稱世界的「客都」,具有濃郁的別有特色的客家風情。
梅州是廣東省規劃建設的四大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梅州、汕頭、湛江、韶關)。昔日的山區小鎮正逐步被花園式、綠中城、城中水的中等城市所取代,全市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各縣縣城和農村小城鎮為主體的城市架構基本形成。城建與水利成為新的亮點。梅城「一江兩岸」工程被國家水利部譽為城市堤防建設「梅州模式」,被國家建設部授予2002年度「人居環境範例獎」,2004年被評為聯合國人居環境項目「優秀範例獎」。梅州又是廣東省的重要電力基地之一,全市水火電裝機容量達25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80億千瓦時。通信事業超前發展,建成了以公眾通信網為主體、專用通信網為補充的現代化綜合通信網路,實現了電話程式控制化、長途傳輸數字化和所有村通電話。
梅州立體交通網路基本形成,區內交通四通八達。
到2008年底,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154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2公里,一級公路22公里,二級公路1816.89公里,三級公路和等級路8848.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75.66公里,公路通車總里程和公路密度均居全省山區市前列。梅揭、梅河、天汕、梅州西環、興畲等高速公路全線相繼建成通車,使梅州山區融入了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快車道,由梅州至深圳只需3個多鍾頭,至廣州只需4個鍾頭。同時,梅龍(梅州-福建龍岩),梅贛(梅州-江西贛州)、梅漳(梅州-福建漳州)高速公路已獲國家立項建設。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山區市前列。全市基本實現市到縣1小時交通圈、縣到鎮通三級以上水泥路、行政村村址基本實現通水泥路、300人以上自然村的交通狀況得到極大改善。梅州市2006-2030年公路網規劃通過市政府審批。梅州被列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
航道建設和管理維護、港口碼頭建設也得到重視和加強,梅江、汀江航道整治工程全面推進,韓江幹流三河壩以下航道整治工作立項前期准備工作已基本完成。
繼廣梅汕鐵路(廣州-梅州-汕頭)和梅坎鐵路(梅州-福建坎市)建成通車,開通了貨運和客運後,梅杭、梅瑞鐵路也已完成規劃研究,鐵道部已將兩段鐵路列入鐵路網中長期調整規劃。
境內有可起降波音737飛機的梅縣機場,開通了至全國40多個城市的航班。
「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基本形成。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長足發展,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建設,人與自然的關系逐步走向和諧與協調。目前,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高考錄取率多年來均保持在80%以上。「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的重要載體——「三館一節一劇」(葉劍英紀念館、黃遵憲公園、中國客家博物館、客家文化旅遊節、拍攝一部反映客家先民大遷徙歷史的電視劇)工作全面啟動,葉劍英紀念館和黃遵憲公園、客家博物館已分別於2005年5月5日和3月28日正式動工建設,將於2007年底前建成開放。2005年在「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評估中,以第一名的成績榮獲此殊榮。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梅城的形象和魅力得到了新的躍升。
梅州市有七個省級藝術之鄉。即梅縣客家山歌藝術之鄉、大埔縣茶陽鎮花環龍藝術之鄉、平遠縣船燈舞藝術之鄉、豐順縣埔寨鎮火龍藝術之鄉、五華縣新橋鎮竹馬藝術之鄉(新橋鎮已並入華城鎮)、興寧市杯花舞藝術之鄉、大埔縣廣東漢樂藝術之鄉。其中有3個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即梅縣客家山歌藝術之鄉、大埔縣茶陽鎮花環龍藝術之鄉、豐順縣埔寨鎮火龍藝術之鄉。此外,山歌大師湯明哲被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優秀民間藝術師」。
[編輯本段]<二>經濟概況
隨著梅州地區以高速公路為主的道路建設全面鋪開,梅州市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
2008年,梅州以「山洽會」為龍頭,以打好經濟攻堅戰和過好社會穩定關為重點,經濟社會在困難中得到新的發展。全年生產總值477.88億元,比上年增長10.2%。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構成為21.9∶42.5∶35.6,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三產業比重上升。
【第一產業】 全市全年第一產業增加值104.75億元,增長6.1%。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著力抓好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全年糧食總產136.91萬噸,增長2.8%。其中,稻穀增長2.5%,水果增長2.2%。農業產業化、商品化水平逐步提高。
【第二產業】 全市全年第二產業增加值202.99億元,增長8.2%,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119.39億元,增長15.1%。其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增加值87.19億元,增長15.4%。全年工業用電量29.9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4%。全年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為196.57%,比上年提高26.2個百分點。其中:資產負債率比上年下降6.7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比上年增長15.5%,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全年實現利稅總額45.10億元,比上年增長28.7%。
【第三產業】 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170.14億元,增長14.7%。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68億元,增長17.4%,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136.92億元,增長17.2%,餐飲業零售額16.54億元,增長21.8%。全年交通運輸業完成增加值18.21億元,比上年增長9.6%。各種交通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88.96億噸公里,增長13.1%;完成旅客周轉量79.48億人公里,增長12.0%;郵政、電信業營業收入14.24億元,增長3.4%,固定電話、行動電話、互聯網路服務日益發達。全市接待國內外旅客337.14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3%,旅遊總收入36.74億元,增長12.6%。
【基礎設施】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9.24億元,增長1.1%,剔除高速公路工程投資5.84億元,全市地方固定資產投資為133.40億元,增長6.5%。
【財政金融】 全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8.25億元,同比增長20.26%。全年全市稅收收入58.61億元,比上年增加4.55億元,增長8.4%。金融形勢比較穩定。2006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471.73億元,比年初增長9.7%。城鄉居民儲蓄人民幣存款余額345.36億元,比年初增長8.3%。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04.78億元,比年初減少0.4%。
【外經外貿和利用外資】 全年進口總額4642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8.2%。全年出口總額38122萬美元,增長22.8%,其中國有企業出口836萬美元,減少79.8%;「三資」企業出口14993萬美元,增長109.1%;私營企業出口21813萬美元,增長13.28%。全年合同利用外資項目165個,金額2686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8%,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820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0%。
【物價和人民生活】 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0.2%(上年為100%),上漲0.2個百分點。城鄉人民生活有新改善。據抽樣調查,梅州市區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259元,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6.3%;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4369元,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4.3%。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有所提高,市區為43.2%,比上年降低2.1個百分點;農村為45.6%,比上年降低1.3個百分點。全市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15788元,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6%。群眾生產生活環境繼續改善。當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49650.9萬元,廢水排放達標率為77.6%,廢氣排放得到進一步控制。「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達6775.5萬元。全市各類社會福利單位收養人數3118人,城鄉各種社會救濟對象得到各級政府救濟人數17.98萬人次。全市大部分鄉鎮初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網路,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取得新進展。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抽樣調查推算,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0.28‰,死亡率為5.35‰,自然增長率為4.93‰。
目前, 全市五家民營企業入選廣東民企百強,她們是梅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威華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明珠集團有限公司、寶麗華集團有限公司、梅州市龍祥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私營企業情況:
到2004年底,全市有2640戶私企,投資者680人,僱用員工32568人,注冊資本64.37億元。其中:農業企業50戶、采礦業38戶、製造業844戶、建築業125戶、電力企業57戶、交通運輸業40戶、批發零售業1019戶,居民服務業189戶,信息軟體業8戶。
個體經營戶資料:
到2004年底,全市個體工商戶64137戶,從業12萬多人,注冊資金10.55億元。主要分布如下:
批發零售業40429戶,其中住宿餐飲業5397戶,租賃商務服務221戶,咨詢調查業9戶。
居民服務業5562戶,其中理發美容保健業2024戶。
農林類142戶。
采礦業385戶。
製造業7195戶。
農副食品加工業822戶。
服裝靴帽百貨業664戶,印刷媒介475戶。
電力燃氣323戶,電器器材181戶。
交通運輸600戶。
信息傳輸互聯網服務245戶,租賃商務服務221戶。
2004年度,新發展私營企業665戶,新增注冊資金20.5億元;新開個體戶9277戶,新增注冊資金10.5億元。本期注銷個體戶8829戶,實際新增442家個體戶。
特色經濟提升壯大
伴隨著招商引資工作和民營經濟發展的加快,各縣(市、區)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努力培育壯大特色經濟。
興寧市重點扶持機電製造業,特別是廣東明珠、南豐電氣、鵬鑫科技三家企業全部實現預定目標後,興寧機電製造業的總產值將超過8億元;服務好總投資45億元、總裝機容量87萬千瓦的興達電廠,總投資2.5億元的寧江建材日產2500噸干法旋窯水泥生產線項目等,力爭用幾年時間把資源型工業打造成年產值超30億元的產業;充分發揮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優勢,提升壯大工藝紡織這個傳統產業,籌建集漂染、織造、整理、加工為一體的紡織工業村。
梅縣(含梅江區)著力培育新型工業、生物醫葯型工業、高新技術型工業「三大支柱」產業,打造電力、電子通訊、建材、汽車配件、工藝、醫葯化工「六大基地」。
豐順縣主要是依託產業優勢,重點做大做強電聲行業。目前電聲行業已經成為該縣的支柱產業,成為招商引資的熱點行業,該縣也成為全國較大的電聲產品基地。今年1—4月,豐順縣的電聲企業產值就達2.4億元,佔全縣工業產值的47%。大埔縣堅持以瓷工富縣為核心,重點抓好陶瓷、電力兩大支柱。其中僅陶瓷方面,該縣去年以來就新辦陶瓷企業58家。而梅江區則立足地處區域中心城市的實際,在大力發展工業項目的同時,認真做好經營城市文章,積極引進、鼓勵、支持民營資本投資第三產業,構建物流配送基地,大力發展連鎖超市,打造特色商品街,提升餐飲服務業。今年第一季度該區的第三產業產值7831萬元,同比增長9.4%,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和商品銷售總額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6%和18%。
此外,平遠的稀土、林木深加工,五華的機電工業,蕉嶺的水泥工業等特色產業也在加快縣域經濟的過程中不斷得到提升壯大,一批優勢產業集群逐漸形成並成為各縣(市、區)的產業品牌。
綜上所述,我還是覺得孝感比較好!當然,我本人就是孝感的!呵呵。
分給我吧,謝謝!
C. 梅城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雁南飛茶田省級旅遊度假區 梅縣雁洋鎮長教管理區 2828888
五指石省級風景名勝區 平遠縣差干鎮 8273252
陰那山省級風景區 梅縣雁洋鎮 2825302
豐順溫泉省級旅遊度假區 豐順縣湯坑鎮縣經濟開發區 6628865
葉劍英元帥故居和紀念館 梅縣雁洋鎮 2825206
千佛塔 梅州市東郊大東岩 2290362
人境廬 梅州市東區小溪唇 2233637
聯芳樓 梅縣白宮鎮新聯村 2876932
泮坑旅遊度假村 梅江區三角鎮泮坑村 2315968
長潭旅遊度假區 蕉嶺縣長潭鎮 7872806
洞天湖旅遊度假區 梅縣上官塘 2640287
雁鳴湖旅遊度假中心 梅縣雁洋鎮南福村 2830688
龍鯨河漂流 豐順縣大龍華鎮 6611316
龍歸寨瀑布 豐順縣東聯鎮 6519388
湯湖熱礦泥山莊 五華縣轉水鎮 4842988
合水旅遊區 興寧市合水鎮 3551018
神光山旅遊區 興寧市福興鎮 3253137
客家土圍樓-花萼樓 大埔縣大東鎮聯豐村 5535328
陰那山旅遊度假區 梅縣雁洋鎮 2839888
D. 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的區位交通
開發區交通便利,物流暢通。梅湖路從區內穿過,距205和206國道、廣梅汕和梅坎鐵路梅州站、梅揭和梅河高速公路梅州出口、梅州客都機場僅10分鍾左右車程,園區內有梅坎鐵路及廣梅汕鐵路的散貨場和集裝箱貨運場,可以承辦公路、鐵路和海運的聯運業務。
E. 廣東省惠州市最繁華的地區是哪裡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8
F. 梅州市經濟如何,哪些縣市比較發達
1.
梅江區:市政府所在地。
2.
梅縣:與梅江區並為梅城,文化中心。
2.
興寧:最靠近廣州的縣,近幾年發展比較快。
3.
五華:比較有名的縣。但近幾年發展一般。
4.蕉嶺,大埔,豐順,平遠
經濟就差一些。
G. 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的園區發展
開發區特色明顯,初具規模。2003年前,開發區有入園企業11家。2003年2月以來,開發區進入快速發展期。僅三年多時間,開發區(含南方工業城)引進企業69家,投資總額16億元。其中僅電子信息企業就有30多家,占入園企業總數的40%以上,其中電路板企業15家,占入園總數的22%。截至2007年,開發區新老企業共有80家,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機械製造和輕工制葯等產業。集群效應日趨明顯。
開發區效益初現,勢頭較好。開發區已有54家企業投產,投入資金10多億元,其中2003年後新進企業43家,投資總額6億多元。預計至年底,開發區實現工業產值可望突破7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實現稅收可望突破4000萬元,同比增長30%以上,發展勢頭較猛。
開發區首期開發的土地全部招商完畢,正積極籌備二期開發。同時,開發區正按中央、省、市精神,繼續優化投資環境,加大力度招商,力爭把開發區建成一個電子信息產業的生態園區、我市的重點財源工程、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
H. 想知道: 中國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在哪
在梅州市梅縣區畲江鎮工業區,梅州市高新技術經濟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