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是如何認識數字經濟的
數字經濟指一個經濟系統,數字技術被廣泛使用並由此帶來了整個經濟環境和經濟活動的根本變化。同時,數字經濟也是一個信息和商務活動都數字化的全新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系統。通俗來講,數字經濟是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的發展給包括競爭戰略、組織結構和文化在內的管理實踐。隨著網路技術被應用於實踐,原來的關於時間和空間的觀念受到了真正的挑戰。企業組織正在努力想辦法整合與顧客、供應商、合作夥伴在數據、信息系統、工作流程和工作實務等方面的業務,而他們又都有各自不同的標准、協議、傳統、需要、激勵和工作流程。由而誕生了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
數字經濟的特點(基本特徵)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自身受到三大定律(梅特卡夫法則、摩爾定律、達維多定律)的之支配。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約束,讓世界緊密聯系起來,數字經濟從而具備了快捷性,成為一種速度型經濟。同時,由於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具有極高的滲透性功能,數字經濟又具備了高滲透性;另外,數字經濟還兼具自我膨脹性、編輯效益遞增性、外部經濟性、可持續性和直接性。
網路時代的高速發展最終促使經濟組織趨向扁平化結構,降低了傳統消費模式中的中間環節成本,直接提高了經濟效益。
數字經濟的本質
數字經濟的本質是什麼呢?
數字經濟本質在於信息化。信息化是由計算機與互聯網等生產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業經濟轉向信息經濟的一種社會經濟過程。
具體說來,信息化包括信息技術的產業化、傳統產業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內容。信息產業化與產業信息化,即信息的生產和應用兩大方面是其中的關鍵。數字革命創造的信息產業是一種戰略性產業。它既可進行製造業活動,又可提供服務性業務,或者同時從事兩種活動,成為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混合物而被稱為「液態混合體」。對於信息技術和信息化的投入,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動力。
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
1、速度成為關鍵競爭要素:產品與服務的更新周期越來越快,迅速反應和迅速調整都要求企業建設自身的「數字神經」平台。
2、跨企業的合作成為必然選擇:速度的壓力使得企業必須通過合作進行資源整合和發揮自己的核心優勢。
3、行業斷層、價值鏈重構和供應鏈管理:企業主動或被動地利用數字化手段以對應價值鏈重構:或重新抓住自己的客戶;或重組優化自己的供應商隊伍。
4、大規模量身定製成為可能:企業能夠以極低成本收集、分析不同客戶的資料和需求,通過靈活、柔性的生產系統分別定製。
數字經濟與生活息息相關
除了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數字經濟的發展還對改善民生、增進社會福祉的作用巨大。數字經濟還積極拓展生活領域,形成便民服務新業態。水電氣繳費讓用戶足不出戶享受指尖生活繳費;餐飲、家政、物流、教育、醫療、旅遊、酒店、停車、社區等多領域合作形成智慧解決方案,發展O2O服務新模式。
影響數字經濟的因素
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趨勢下,什麼因素會影響到數字經濟呢?
①軟體,據IDC研究統計,服務軟體將以每年90%的速度往上漲;
②信息,它對於網路內容提供商來說是最大的財富;
③教育,數字經濟迅速增長促使教育科技手段發生著重大變化;
④顧客權利,顧客權利憶儼然恆偉影響數字經濟並推動其發展的重要因素;
⑤商業數字化;
⑥數字經濟政策。
數字經濟的優勢
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數字革命 「千載難逢」的良機。在數字時代中,發展中國家可以充分利用數字經濟中的後發性優勢,縮小與發達國家的數字鴻溝。印度就是利用數字經濟的後發性優勢,使其信息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強大競爭力,從而推動本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典型案例。數字經濟自身優勢包括:
1.邊際報酬遞增的後發性優勢;
2.工業化方面的後發性優勢;
3.客戶資源方面的後發性優勢;
4.知識能力方面的後發性優勢;
5.信息技術方面的後發性優勢。
數字經濟面臨的四大難題
盡管數字經濟已是大勢所趨,但是它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有待克服的障礙。
1. 數字鴻溝問題依然嚴重:全球仍有40億人不能上網,各國都普遍存在數字技能不足的情況。
2.數字安全面臨嚴峻挑戰:每年各種網路犯罪、攻擊對全球經濟造成的損失高達4000億美元。
3.法律法規滯後於數字經濟實踐:「數據洪災泛濫」的現象已經出現,各國數字經濟監管政策卻千差萬別。
4.就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將會導致勞動市場於2015-2020年發生巨大變革。其中,人工智慧技術對就業結構所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最為突出。
數字經濟不僅是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的新變數,還會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增長的新藍海。在這股浪潮之中,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轉型都將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並存。
Ⅱ 數字經濟的數字經濟的基本特徵
數字經濟受到三大定律的支配。
第一個定律是梅特卡夫法則:網路的價值等於其節點數的平方。所以網路上聯網的計算機越多,每台電腦的價值就越大, 「增值」以指數關系不斷變大。
第二個定律是摩爾定律:計算機硅晶元的處理能力每18個月就翻一翻,而價格以減半數下降。
第三個定律是達維多定律:進入市場的第一代產品能夠自動獲得50%的市場份額,所以任何企業在本產業中必須第一個淘汰自己的產品。實際上達維多定律體現的是網路經濟中的馬太效應。這三大定律決定了數字經濟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徵。 首先,互聯網突破了傳統的國家、地區界限,被網路連為一體,使整個世界緊密聯系起來,把地球變成為一個「村落」。
其次,突破了時間的約束,使人們的信息傳輸、經濟往來可以在更小的時間跨度上進行。
再次,數字經濟是一種速度型經濟。現代信息網路可用光速傳輸信息,數字經濟以接近於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節奏大大加快了。 由於網路的發展,經濟組織結構趨向扁平化,處於網路端點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可直接聯系,而降低了傳統的中間商層次存在的必要性,從而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Ⅲ 數字經濟基本特點
1、快捷性
數字經濟突破了時間的約束,使人們的信息傳輸、經濟往來可以在更小的時間跨度上進行。數字經濟是一種速度型經濟。現代信息網路可用光速傳輸信息,數字經濟以接近於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節奏大大加快了。
2、高滲透性
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信息與通信技術迅速向三次產業滲透,特別是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數字經濟已經深刻地影響到這些產業的經營與發展模式。
3、外部經濟性
數字經濟的外部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數字產品在使用時自身存在外部經濟性特點。另一方面數字產品的使用者越多,每個用戶從使用該產品中得到的效用就越大。
數字經濟的意義
作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主要經濟形態, 數字經濟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路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在這個日益數字化的時代,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機遇、贏得未來的戰略選擇。
Ⅳ 數字經濟具有什麼性
數字經濟具有虛擬性、高附加性、高滲透性、價值增值性、價值增值性、外部經濟性。
數字經濟, 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
數字經濟,作為一個內涵比較寬泛的概念, 凡是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 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都可以納入其范疇。在技術層面, 包括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5G通信等新興技術。在應用層面,"新零售"、"新製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Ⅳ 覺得數字經濟都具備哪些特點呢
數字經濟的特點主要有虛擬性、高滲透性、價值增值性、高附加性等等,數字經濟下的很多企業通過轉型可以獲得一套全方位的信息化解決方案,現在有很多企業都會通過軟通動力提供數字經濟轉型來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它的應用是比較廣泛的。
Ⅵ 數字經濟具有哪三個特性
平台化,數據化,惠普化。
互聯網的出現,創造了新的商業環境,使得各行各業通過平台獲得直接服務消費者的機會,大大降低了成本。
在金融領域,以互聯網信用為基礎的新型大數據信用評分系統,就能讓個人能夠獲得與其相對應的金融信貸服務。過去二十年,是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積累與進步。隨著這些技術的成熟與普及,這些技術將向零售、製造、教育、醫療等行業深入滲透。
Ⅶ 數字經濟的主要特點
1.虛擬性
數字經濟中的電子商務、數字交付服務等提供的服務產品均以數字化的形態存在,並不象工業產品一樣必定會有實物產品相對應。如,電子商務網站的電子虛擬貨幣,以及網際網路內容提供商(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為客戶提供的流媒體(Streaming Media)、空間服務等,均是以數字形式存在的虛擬商品。因此,與非數字產品相比較,數字產品可以較少考慮產品的批發、零售及運輸渠道問題。
2.高附加性
數字產品的主要投入為知識(技術),知識成本目前是無法准確核算的,而且技術的壁壘造成了供求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進而完全沖破了傳統經濟學中的線性供求關系,因此數字產品的定價並不遵循傳統經濟學的市場定價策略。從傳統經濟學的視角來考查,數字經濟具有很高的價值附加性,並且數字經濟這一附加價值量與其投入技術的尖端程度成正比,即越是高科技產品,其附加價值越高,成本回收期則愈短。
3.高滲透性
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信息與通信技術迅速向三次產業滲透,特別是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數字經濟已經深刻地影響到這些產業的經營與發展模式,同時,數字經濟的高度滲透也使得三次產業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這在發達國家的表現尤為突出。
4.價值增值性
數字經濟中的互聯網領域一直被梅特卡夫法則(Met-calfe Law)所支配—網路的價值等於其節點數的平方。因此,網路的價值會隨著與其聯接結點(計算機)數目的增加而快速增值。對一個的網站而言,點擊率便是「結點數目」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衡量網站價值的主要指標。
5.邊際成本遞減
與傳統經濟產品生產邊際成本遞增所不同的是,數字產品具有邊際成本遞減的特點,即每生產一單位的產品,其生產所費成本逐步減少。如,軟體行業在研發階段一次性投入研發成本,此後每生產一份軟體產品,只不過是研發結果的簡單拷貝,因此數字技術的虛擬性及可復制特性的決定了數字經濟的邊際成本遞減規律。
6.外部經濟性
數字經濟的外部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部分數字產品在使用時自身存在外部經濟性特點。如,為了吸引用戶訪問,所有的網際網路內容提供商在提供收費服務的同時,均提供額外的免費數字服務;二是部分數字產品的使用者越多,則每個用戶從使用該產品中得到的效用就越大。如,對於電子商務網站而言,使用者越多,商家與顧客的選擇餘地就越大,在實際交易中雙方就更容易實現整體效用的最大化。
Ⅷ 現在都在說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到底是什麼
數字經濟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徵:
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數字經濟首先是數據經濟,數據是數字經濟的第一要素。人類社會利用實時獲取的海量數據,包括主體數據、行為數據、交易數據、交往數據來組織社會生產、銷售、流通、消費、融資、投資等活動,數據成為經濟活動的關鍵生產要素。互聯網變革了生產關系。
數字經濟是網路經濟,互聯網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載體。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是數據的採集、傳輸、處理、分析、利用、存儲的能力、設施與設備,包括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與存儲能力、計算機尤其是移動智能終端,以及將其聯接在一起的軟體平台。人工智慧極大提升了生產力。
數字經濟是智能經濟,人工智慧讓數據處理能力得到指數級的增長。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驅動,實現了各領域應用的數字模擬、知識模型、物理模型等和數據模型融合,實現跨界創新和智能服務,極大提升了社會生產力。
內涵:
與傳統經濟相比,數字經濟是信息技術革命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經濟活動中的擴散、應用和引發一系列以大數據處理為主要特點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數字經濟在生產要素、生產關系和生產力都發生了全面的變革。在數字經濟中,數據已經成為關鍵生產要素,網路基礎設施構成了新的生產關系,而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已經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生產力,數據對生產力的提升,呈現出了指數級效應。
一是數字化。數字化就是把社會經濟活動通過信息系統、物聯感測、機器視覺等各類數字化的方式來進行抽象,形成可記錄、可存儲、可交互的數據、信息和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數據已經成為新的生產資料和關鍵生產要素。
二是網路化。網路化就是將這些已經抽象的數據、信息、知識,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等網路載體讓這些數據、信息和知識進行自由流動、無縫對接和全面的融合,網路化極大的改變了傳統的生產關系。
三是智能化。智能化,就是利用IT系統、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讓這些數據的處理效率更高、處理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的數據處理,讓社會經濟活動效率快速提升,讓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指數級的增長。
供參考。
Ⅸ 什麼是數字經濟數字經濟能為人們帶來什麼
含義:當數據成為生產的關鍵因素時,這個時代的經濟被稱為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相比,數字經濟的最大特點是數字技術的引入。在此之前就有關於網路經濟、虛擬經濟和網路經濟的論述。1996年,美國學者特普斯科特正式提出了數字經濟的概念。後來,歐盟和聯合國採用了這個名稱,這是數字經濟名稱的起源。數字經濟對整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是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我們不需要像以前那樣去拜訪或投遞信件。只需要用指尖輕敲鍵盤,通過網路進行視頻通信。
三、總結。
數字經濟將產生許多新事物,如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每個專業都是許多非專業人士無法理解的科學。例如,區塊鏈最初是由一個名叫中本聰的神秘人提出的(像日本名字,但不一定是日本人)。2015年開始流行,並首次在比特幣中使用。其主要技術特點是防篡改、點對點傳輸、不同企業和行業的整合、資本流動的加速等,為數字經濟帶來無限活力。
Ⅹ 數字經濟的特點都有哪些呢
1.虛擬性
數字經濟中的電子商務、數字交付服務等提供的服務產品均以數字化的形態存在,並不象工業產品一樣必定會有實物產品相對應。如,電子商務網站的電子虛擬貨幣,以及網際網路內容提供商(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為客戶提供的流媒體(streaming
media)、空間服務等,均是以數字形式存在的虛擬商品。因此,與非數字產品相比較,數字產品可以較少考慮產品的批發、零售及運輸渠道問題。
2.高附加性
數字產品的主要投入為知識(技術),知識成本目前是無法准確核算的,而且技術的壁壘造成了供求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進而完全沖破了傳統經濟學中的線性供求關系,因此數字產品的定價並不遵循傳統經濟學的市場定價策略。從傳統經濟學的視角來考查,數字經濟具有很高的價值附加性,並且數字經濟這一附加價值量與其投入技術的尖端程度成正比,即越是高科技產品,其附加價值越高,成本回收期則愈短。
3.高滲透性
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信息與通信技術迅速向三次產業滲透,特別是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數字經濟已經深刻地影響到這些產業的經營與發展模式,同時,數字經濟的高度滲透也使得三次產業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這在發達國家的表現尤為突出。
4.價值增值性
數字經濟中的互聯網領域一直被梅特卡夫法則(met-calfe
law)所支配—網路的價值等於其節點數的平方。因此,網路的價值會隨著與其聯接結點(計算機)數目的增加而快速增值。對一個的網站而言,點擊率便是「結點數目」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衡量網站價值的主要指標。
5.邊際成本遞減
與傳統經濟產品生產邊際成本遞增所不同的是,數字產品具有邊際成本遞減的特點,即每生產一單位的產品,其生產所費成本逐步減少。如,軟體行業在研發階段一次性投入研發成本,此後每生產一份軟體產品,只不過是研發結果的簡單拷貝,因此數字技術的虛擬性及可復制特性的決定了數字經濟的邊際成本遞減規律。
6.外部經濟性
數字經濟的外部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部分數字產品在使用時自身存在外部經濟性特點。如,為了吸引用戶訪問,所有的網際網路內容提供商在提供收費服務的同時,均提供額外的免費數字服務;二是部分數字產品的使用者越多,則每個用戶從使用該產品中得到的效用就越大。如,對於電子商務網站而言,使用者越多,商家與顧客的選擇餘地就越大,在實際交易中雙方就更容易實現整體效用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