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什麼是戰時統制經濟

什麼是戰時統制經濟

發布時間:2022-07-27 07:31:10

A. 國民政府戰時統制經濟政策的國民政府戰時經濟統制政策內容

第—,依靠外援,大量借債和發行國內公債。
第二,壟斷金融。
第三,擴增稅收。
第四,實行專賣制度。
第五,實行統購統銷。
第六,漲發紙幣,通貨膨脹。

B. 國民政府戰時統制經濟政策的綜合評價

從好的方面來看:
實行戰時經濟政策,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對於與抗戰有關的國民經濟各部門、各領域、各環節,按照統一的計劃,實行「統制」,這是國民黨政府當時的唯一選擇,
戰時經濟統制政策是保證抗戰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經濟政策的核心就是「統制」,從工業建設到財政金融,從物資管理到外貿出口,正是利用和依靠這些統制政策,才成功的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由於戰時經濟政策的調整,逐漸改變了抗戰伊始的被動局面,保證了戰爭的需求。也是中國人民完成神聖的抗戰大業、運轉國民經濟的客觀需要。
利用工業統制建成了後方工業基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摧毀沿海工業基地以迫使國民政府屈服、放棄抗戰的企圖。
利用糧食統制政策,維系了抗戰軍民的溫飽。糧食統制政策維持了抗戰軍民生存的基本需要,穩定了軍心民心,使國民政府的各級機關照常運轉。
戰時財政金融統制政策集中了財力,保證了軍費支出和工農業生產建設的需要。
此外,外貿統制政策在進出口方面起到了保證供需,增加外匯的作用,對抗日有重要貢獻。
從不利的方面來看:
毋庸諱言,經濟統制政策也帶來了消極的一面。那就是,此項政策是建立在犧牲人民利益、對全民的普遍掠奪的基礎上的。
例如工業統制和限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私人資本企業的發展,促使官僚資本主義迅速升級;田賦征實、征購、征借的「三征」政策,嚴重的損害了農民的利益,造成農業生產萎縮,並進一步導致農村經濟破產;物價管制、物資管制政策與專賣制度加強了對人民的剝削。
經濟發展危害最大、對人民掠奪最為殘酷的一種掠奪方式就是與實行財政金融統制相關聯的通貨膨脹政策。此種掠奪以全民為對象,比之實行經濟統制的掠奪,在范圍上更為廣泛,在程度上更為深刻。它給人民造成極大傷害,而國民政府則藉此壯大了國家資本,政府官僚們借機大發橫財,因而引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
戰時統制政策是國民政府面對日益嚴峻的戰爭形勢而採取的一種必要且有效的經濟政策,它保證了抗戰的勝利,總的來說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但是它對整個國民經濟及政治造成的傷害卻也是深遠的,我們應當辯證地看待這種影響。

C. 國民政府戰時體制是什麼

所謂統制經濟,就是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前提下,國家財政為服從戰爭需要,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預或管制生產、流通、分配等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和國民經濟各個部門。

它是一種高度專斷集權的資本主義戰時經濟模式。統制經濟的全面實行,就是戰時經濟體制確立的表現。統制經濟政策是抗戰時期國民黨和國民政府,在以國防建設為核心的總方針下,制定和推行的最重要的經濟政策。

(3)什麼是戰時統制經濟擴展閱讀

實行戰時經濟政策優勢:

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對於與抗戰有關的國民經濟各部門、各領域、各環節,按照統一的計劃,實行"統制",這是國民黨政府當時的唯一選擇。

戰時經濟統制政策是保證抗戰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經濟政策的核心就是"統制",從工業建設到財政金融,從物資管理到外貿出口,正是利用和依靠這些統制政策,才成功的打敗了日本侵略者。

由於戰時經濟政策的調整,逐漸改變了抗戰伊始的被動局面,保證了戰爭的需求。也是中國人民完成神聖的抗戰大業、運轉國民經濟的客觀需要。

D. 求問戰時經濟時什麼意思 二戰時美國的戰時經濟有什麼表現

戰時經濟就是以戰爭和備戰為經濟運作中心的經濟運行模式。其特點是軍費和軍隊維護開支在國民經濟總量中的地位和比例較之於和平經濟大幅度的提升。各項工作都要圍繞支持戰爭來展開。
其主要的一些特徵就是民用工廠大幅度地轉而生產軍用物資。比如服裝廠轉產軍服,車輛廠轉產坦克或者其他的軍用車輛,造船廠轉產軍艦或是技術工人被抽調到軍用工程上。在戰時經濟的時候,國民經濟中由於用於支付軍費的比例過高,在其他方面多少會受到一些影響,比如社會福利、教育方面多少會受到削弱,總的來說,這樣的削弱是不利於國民經濟的發展的。因為戰時經濟在實質上就是將在和平時期積累下來的經濟實力發掘出來用在維持戰爭上。能夠挖多少潛力完全取決於和平時期的積累。當戰爭在挖盡了潛力仍然不能夠結束或者說戰爭的消耗速度超過國民經濟的生產速度的時候便會傷害經濟的發展,最終也會損害其支持戰爭的能力。
在二戰的時候美國國內用於支持戰爭的生產力佔到了國內生產力總量的60%。

E. 國民政府戰時統制經濟政策的經濟統制政策定義

統制經濟政策是抗戰時期國民黨和國民政府,在以國防建設為核心的總方針下,制定和推行的最重要的經濟政策。
國民政府戰時施行統制經濟政策的最重要原因,固然是戰時的特殊環境和條件所使。但是,從思想和政策的邏輯准備上看,實際上戰時統制經濟政策的正式提出,在戰前已經具有了一些基本的准備與大致的輪廓。戰時統制經濟政策是國民政府在抗戰形勢下,順應戰前的基本思路,針對戰時時局的需要,作出的最重要的政策選擇。

F. 統制經濟是什麼

統制經濟應該就是對佔領區內的人財物進行嚴格的統一管理,並在戰時需要的時候無償徵收.以戰養戰達到持續進行戰爭的目的

G. 南京國民政府推行統制經濟的原因及影響

料一統制經濟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在經濟上最主要的特徵,為實行統制經濟,國民政府確立了統制經濟體制,成立了各種統制經濟機構,制定了各方面統制經濟法規、政策。1935年,國民政府先後決定對金融和重要的戰略物資進行了統制。1937年7月,國民政府決定立即對糧食、資源、交通、衛生機關等進行統制。這些統制政策基本適應了抗日戰爭的需要,對支持抗戰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材料二20世紀30年代,對於過去的自由經濟,過分的沒有秩序導致內部產生自相摩擦的矛盾,進而經濟逐漸由初期的繁榮到了末期的潰滅,人們的認識愈來愈清晰。與此同時,與資本主義經濟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蘇聯計劃經濟的成功。這些都使自由放任的自由經濟走向了盡頭,統制經濟成為國際間新經濟政策的寵兒。英國也將其作為恢復經濟發展的良葯。英國加強了對經濟的管理和統制,逐步強化國家的經濟管理職能。經過英國政府的努力,到1937年,英國工業生產指數比1929年上升23.7%,鋼產量從979萬噸上升到1319萬噸。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陳雷《國民政府戰時統制經濟研究》
(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國民政府實行統制經濟的背景,並分析其推行過程中的特點。
(2)據材料二,指出英國實行統制經濟政策的原因,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國民政府和英國推行的統制經濟政策的共同之處。

H. "戰時生產體制"指什麼

戰時生產體制又叫戰時經濟,是指戰爭狀態下由政府全面控制和干預國民經濟體制與運行機制、經濟部門的生產生活、經濟政策及經濟活動的總稱。通常是經過動員轉換的國民經濟。其基本特徵是:社會經濟的活動以優先保障戰爭需要為主要目標;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控制強化,企業和居民的自主經濟行為受到部分限制;軍工生產膨脹,民用生產縮減;稅收增加,通貨膨脹,居民生活不穩定,生活水平下降。

I. 二戰後日本的經濟體制是什麼

二戰後,日本對整個社會進行了重大改革和調整。政治上,解散了日本 軍隊,建立民主政治,實行法制;經濟上,解散財閥,有效地控制壟斷,分散股份,分割大企業;實行土地改革,基本上實現了耕者有其田。在經濟生活中,政府進了行有效的干預。可以說,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之所以能夠創造經濟 「奇跡」,有其客觀因素,但政府的經濟行為在主觀因素中也起了重要作用。政府經濟行為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制定經濟計劃和產業政策。政府的經濟計劃主要是預測未來、通報情況、協調關系,引導企業更好發展,而不是具體操作和發號施令。日本產業政策的形成、發展和成功的關鍵是日本存在一個 「官民協調體制」,或稱之為 「政府與產業協調」的經濟體制。戰後日本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制定了相應的產業政策。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 50 年代。產業政策的目標是建立自主產業體系。為實現這個 目標,一方面統制進口和限制對內直接投資,實行產業保護政策;另一方面在財政金融和產業組織政策等方面,採取必要手段,對產業進行培育和扶植。這些政策在 50 年代後期獲得顯著成效,實現了產業自主,國民經濟開始高速 增長。

第二階段是 60 年代。產業政策的目標是,在現有產業結構重新工業化的 同時,逐步實施外貿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建立與國際相適應的產業體制。在這期間,日本實現了完全就業和產業結構的重組和工業化,增強了出口競爭力。與此同時,扶植產業的政策已經過時。另外,隨著企業大型化,還 出現了環境污染和壟斷企業支配市場等弊端。因此產業政策必須有一個大的調整。

第三階段是 70 年代。產業政策的目標是,加強競爭,反對壟斷,保護環境。伴隨著石油危機而來的國際間產業調整,日本又進行了新的產業調整。70 年代初對四大公害的批判,使自然環境服從產業發展的政策轉向以保護自然環境為主的產業政策。 1977 年 《禁止壟斷法》的修改,加強了對壟斷企業的限制,並使其成為產業政策的中心。

第四階段是 80 年代,產業政策的目標是,轉變經營軌道,擴大內需,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隨著貿易摩擦加劇,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產業政策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為了實現以國際協調為目標的產業調整,日本政府正力求幾十年來的經濟運行軌道的轉變,從出口主導型產業體系轉變為擴大內需型產業體系。同時提出 「技術立國」的口號,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戰後日本經濟從 1956 年開始起飛,經濟增長率持續多年達到 10 %左右,而工業增長率高居 15 %左右。 1956 年,經濟恢復到戰前最好水平,當時國民經濟生產總值大約有 240 億美元,是美國的 1/15 ,德國的 1/2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270 美元,在資本主義世界名列第 35 位。在日本國民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按美元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看,大致是在 1966 年超過英國, 1968 年超過法國和西德,僅次於美國和蘇聯,到 80年代後期,已與美國並駕齊驅,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經濟強國。當今世界,到處是日本產品的入侵,日本產品以其質量過硬,款式新、技術高、價格便 宜贏得了廣泛的國際市場。其汽車、機電產品、高性能電子 計算機等領導著國際新潮流。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戰時統制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單位增編多久一次 瀏覽:467
這是一個出車禍的故事英語怎麼說 瀏覽:74
王德順談健身吃什麼都不健康 瀏覽:154
創造故事的人有多少 瀏覽:459
可以維持愛情的東西有哪些 瀏覽:904
婚姻早晚一根香什麼意思 瀏覽:882
皮皮魯沒沒夠治病哪個故事 瀏覽:202
益陽市資陽區有哪些事業單位 瀏覽:744
成人高考國際經濟與貿易考哪些課程 瀏覽:342
什麼叫事業編制職員 瀏覽:32
變成了大美女代表什麼生肖 瀏覽:127
編講故事能提升什麼能力 瀏覽:397
健康體檢要多久出結果 瀏覽:474
去祈福有什麼故事 瀏覽:906
什麼屬於生命健康權 瀏覽:770
荒野大鏢客2故事模式怎麼儲存 瀏覽:120
婚姻中什麼叫虛透 瀏覽:830
查84年男與92年婚姻如何 瀏覽:625
事業單位青島哪個崗位好 瀏覽:253
健康卡的行程軌跡怎麼寫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