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人類學中應用的最主要的人類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經濟人類學是研究人類各種社會的經濟生活、經濟制度及其演化規律的文化人類學分支學科。其開創者為馬林諾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他在研究了庫拉交易圈後認為,西方傳統經濟學所謂的經濟行為的目的——賺錢或獲取使用價值的原則,在原始經濟中並不存在;原始經濟只是其他社會行為,如親屬制度、儀式行為的一種反映;原始社會的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目的是維持和完成人際間的社會關系和責任。
經濟人類學探討不同社會中的生產、分配和消費過程。生產是開采資源並將其轉變為有用物品和行為的過程,這些物品包括:食品、住所、工藝品和從圖騰柱到金字塔的象徵物。生計方式常被分為採集、狩獵、園藝、農業和工業幾種類型。採集階段人類使用簡單的技術和工具。園藝是指對數百種馴服動物的飼養和馴化植物的種植,當時已開始使用鐵制工具。農業總體上指農民的農業,主要種植一種或幾種農作物,如大米、小麥和玉米。所有這些經濟形態都使用技術和勞動力分工。
一般認為,經濟人類學經歷了下述四個較為重要的流派:功能主義,純粹形式主義以及實在主義經濟人類學,但並不意味著它們之間壁壘分明或存在先後替代的關系。
② 實驗用動物分類
實驗動物的分類方法
一、按實際用途分類
1.實驗動物(Laboratory animals)是專門培育供實驗用的動物,主要指作為醫學、葯學、生物學、獸醫學等的科研、教學、醫療、鑒定、診斷、生物製品製造等需要為目的而馴養、繁殖、育成的動物。例如小鼠和大鼠是首先按實驗要求,嚴格進行培育的實驗動物,其次如地鼠類、豚鼠、其它嚙齒類、鵪鶉等亦已實驗動物化。
2.經濟動物(Economical animals)或稱家畜家禽(domestic animals and domestic fowl)是指作為人類社會生活需要(如肉用、乳用、蛋用、皮毛用等)而馴養、培育、繁殖生產的動物。轉為實驗用的有:產業家畜(豬、馬、牛、羊、雞、鴨、鵝、鴿、兔、魚類等)和社會家畜(犬、貓、金魚等),其中一部分雖已培育成能達到作為實驗動物的目標,但同具有高標准水平的鼠類相比,其品質還不能說是很高的。
3.野生動物(Wild amimals)是指作為人類需要,從自然界捕獲的動物,沒有進行人工繁殖、飼養的動物。例如兩棲類、爬蟲類(青蛙、蟾蜍、蠑螈、水龜等);魚類(鯽魚、泥鰍等);無脊椎動物(蛤蜊類、墨魚類、蟹類、海膽類、蠅類、蚊類、蟑螂等)鳥類;嚙齒類(如黑線倉鼠、長爪砂鼠、黑線姬鼠等野鼠);靈長類(猿猴)等,這些野生動物,除少數外,一般均不能進行人工繁殖生產。
4.觀賞動物(Exihibiting animals)是指作為人類玩賞和公園里供人觀賞而飼養的動物,如踏車小白鼠、玩賞犬和貓等。
實驗用動物來源於野生動物,從野生到家養,通過純化(定向培育)發展成多種實驗動物。野生動物家畜化,家畜動物種化,實驗動物純化,是野生動物演變為實驗動物的過程。
這里必須強調指出,以往把實驗用動物非常含糊地稱為實驗動物,在習慣上誤認為實驗用動物和實驗動物概念是一樣的,現在必須加以糾正,兩者應該明確區分。
實驗用動物就是指一切用於實驗的動物,其中除了符合嚴格要求的實驗動物外,還包括家畜(產業家畜和社會家畜)和野生動物,這三類統稱為實驗用動物(Animals for Research,或Expermental Animals)。
將實驗用動物區分為實驗動物,家畜和野生動物這三類動物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因為在動物實驗上,特別重視反應的重復性,這三類動物有較大的差異。所謂反應的重復性就是指不同的實驗工作者,在不同的實驗地點,不同的時間,用同一品系動物所做的的實驗,幾乎沒有差異地均能獲得相同的結果。這就希望動物實驗能達到象化學分析天平稱量那樣的精確度,對實驗動物來說,要求能達到化學試劑那樣的純度。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同時進行極為嚴格的遺傳和環境的控制,兩者不能偏廢。這對實驗動物來說是可以作到的,對野生動物幾科是不可能的。對家畜來說,並不具備這些條件,雖然,家畜中某個品種的確立,亦有一定程度的遺傳學控制和人工飼養管理條件,但同實驗動物的嚴格要求相比,還是相差懸殊。再從育種的角度來看,家畜育種的遺傳性質目標,不外乎是按畜產上要求的泌乳能力(乳牛),產蛋能力(家禽),肥育能力(肉用家畜),產毛能力(皮毛動物)等來進行的,其選種的方法是擇優除劣,即排除低生產性能的遺傳形質和易感疾病形質。而實驗動物育種的形質目標,是按研究上的需要來考慮的,可利用的形質是非常多的,除了培育有高產優質性能的形質外,凡是在實驗動物中發現的同人相類似的疾病,都要通過遺傳學手段積極的把它培育後保留下來,建立「疾病模型」的品系。不僅如此,對耐病性形質的的培育的方向也是多方面的,既要培育耐病性高的形質(例如低癌品系),同時又要培育耐病性低的形質(例如高癌品系),以適應研究的需要,這就同家畜的高性能育種方向安全不同,而且家畜也是很難作到這些。由引可以看出,將「實驗用動物」區分為上述三類動物是完全必要的。
③ 動物資源的經濟動物
特種經濟動物按用途主要分為肉用、毛用、皮用、葯用、觀賞用、狩獵用、役用、繭絲用等。我國特種經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據不完全統計人工養殖的特種經濟動物包括52個種,140多個亞種,1200多個品種(類型)。
20世紀50年代開展了有關特種經濟動物資源利用研究,先後成立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1951年)、毛皮獸研究所(1959年)、蜜蜂研究所(1958年)、吉林特產研究所(1956年)和吉林特產學院(1958年)。在「變野生為家養、家植」的政策指導下,開展了珍貴、稀有、經濟價值高的特種經濟動物資源的收集、保存、利用工作,先後開展了東北、華北、西北地區特種經濟動物資源調查,收集了梅花鹿、馬鹿、白唇鹿、馴鹿、麋鹿、林麝、馬麝、藏獒、狍、豬獾、紫貂、水貂、赤狐、藍狐、烏蘇里貉、白貉、麝鼠、艾虎、中國白兔、果子狸、丹頂鶴、天鵝、大雁、雉雞、綠頭鴨等特種經濟動物資源20多種。「茸鹿馴化放養」、「紫貂籠養繁殖」、「雉雞引種馴化」、「林麝養殖技術」等多項技術受到政府高度重視。特種經濟動物資源的研究推動了我國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業的發展。茸鹿飼養數量由1951年的2100隻發展到146萬只。近20年來形成了年生產2000萬只的肉雉雞飼養業。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加強了蠶品種資源的基礎研究,先後對部分種質資源進行多項性狀調查和評價,闡明了多項性狀相關性和遺傳規律;發掘出20多項特殊性狀的優良素材300餘份,創建了7類新種質。1986年以蜜蜂形態、生態、生物學特性為依據,將中華蜜蜂分為:東方亞種、西藏亞種、阿壩亞種和海南亞種等5個亞種和生態類型。
共有23個保種場(庫),其中蠶種質庫1個、蜂種保種場7個、鹿類保種場8個、毛皮動物保種場3個、特禽保種場3個、動物生殖細胞庫1個。保存的種質資源種類及數目:蠶種680份,其中基因突變系統200份、測交系10個、近等基因系10個、地方品種96份、國外引進品種152份、改良種177份、多化性品種15份,蓖麻蠶20個。鹿類動物29個品種(類型),其中梅花鹿11個、馬鹿8個、白唇鹿2個、馴鹿4個、林麝2個、馬麝1個、狍1個,共有動物3900頭;保存冷凍精液2310頭份。毛皮動物22個品種(類型),其中紫貂2個、水貂4個、赤狐2個、銀黑狐2個、藍狐2個、烏蘇里貉2個、白貉1個、麝鼠2個、艾虎1個、豬獾1個、中國兔3個、果子狸1個,共有動物2600隻;保存冷凍精液1120頭份。珍禽12個品種(類型),其中山雞6個、綠頭鴨2個、鷓鴣2個、孔雀2個,共有動物1200隻;保存冷凍精液432份。蜜蜂資源850份、熊蜂資源3種300份。分別建立了蠶、蜂、特種動物3個資料庫。
2001年通過開展相關研究,發現優良性狀資源118份。創建了一批具有國內國外領先水平的種質,如蠶的抗氟種質、蜜蜂抗蟎種質、鹿的抗腐蹄病種質、狐的優質毛絨種質、林麝的高泌香種質等。
④ 有一個海洋經濟動物,進行基因組學研究,你認為應該如何制定詳細的研究計劃 請高人指點,最好系統一點。
首先是高通量的測序啦,然後把基因組組裝出來,之後進行進化,功能基因組的注釋研究。
在這也不可能給你個詳細的計劃,建議你多到nature,science看下相關的文章,目前我們華大基因
在上面發了很多文章,可以參考下比如熊貓的基因組文章,還有水稻啦,很多的。
⑤ 什麼也是研究動物的一種基本方法
研究動植物的時候以類群來研究比較合適.
生物分類學的概念
生物種類十分豐富,據估計,目前人們已命名的約有200萬種,其中動物約有150萬種,植物約有50萬種.據科學家估計,世界上約有2 000萬~5 000萬種生物還有待發現和命名.為了研究、保護和利用如此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科學家對它們進行比較和梳理,分門別類,逐步建立了生物分類學.
生物分類學是研究生物分類理論和方法的學科.它包括分類、命名和鑒定三個領域.分類是根據生物的相似性和親緣關系,將生物歸入不同的類群(分類單元);命名是根據國際生物命名法給生物分類單元以科學的名稱;鑒定則是確定一種生物屬於已經命名的分類單元的過程.因此,概括來說,生物分類學是對各類生物進行鑒定、分群歸類,按分類學准則排列成分類系統,並對已確定的分類單元進行科學命名的學科.其目的是探索生物的系統發育及其進化歷史,揭示生物的多樣性及其親緣關系,並以此為基礎建立多層次的、能反映生物界親緣關系和進化發展的「自然分類系統」.這樣就有利於人們認識生物,了解各個生物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從而掌握生物的生存和發展規律,為更廣泛、更有效地保護和利用自然界豐富的生物資源提供方便.
生物分類的方法
人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對生物進行過分類.從歷史發展上看,在分類方法上有人為分類法和自然分類法兩種,這兩種方法也代表了分類工作發展的兩個階段.
人為分類法 主要是憑借對生物的某些形態結構、功能、習性、生態或經濟用途的認識將生物進行分類,而不考慮生物親緣關系的遠近和演化發展的本質聯系,因此所建立的分類體系大都屬於人為分類體系.例如,將生物分為陸生生物、水生生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等.另外,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林奈(1707—1778)以生物能否運動為標准,將生物劃分為動物界和植物界的兩界系統.他還根據雄蕊的有無、數目,把植物界分為一雄蕊綱、二雄蕊綱等24個綱.16世紀我國李時珍(1518—1593)在他的《本草綱目》一書中將植物分為五部,即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和木部;將動物也分為五部,即蟲部、鱗部、介部、禽部和獸部;人另屬一部,即人部.又如,亞里士多德根據血液的有無,把動物區分為有血液的動物和無血液的動物兩大類,等等.
自然分類法 1859年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進化論的確立及生物科學的發展,使人們逐漸認識到現存的生物種類和類群的多樣性乃是由古代的生物經過幾十億年的長期進化而形成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親緣關系.分類學應該反映這種親緣關系,反映生物進化的脈絡.
現代生物分類學研究生物的系統發育,特別強調分類和系統發育的關系.在研究分類的過程中,分類學家追求的是劃分的分類單元應是「自然」的類群,提出的分類系統力求反映客觀實際,也就是說要符合系統發育的原則.因為系統發育的親緣關系是生物進化過程的實際反映.因此,研究各生物類群的分類學家,都把組建該類群的系統發育作為主要目標,以便在此基礎上按照生物系統發育的歷史,編制生物的多層次分類系統,即自然分類系統.
植物的自然分類法是以植物的形態結構作為分類依據,以植物之間的親緣關系作為分類標準的分類方法.從生物進化的理論得知,種類繁多的植物,實際上是大致同源的.物種之間相似程度的差別,能夠顯示出它們之間親緣關繫上的遠近.判斷植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的方法,是根據植物之間相同點的多少.例如,菊花和向日葵在形態結構等方面有許多相同點,如它們都具有頭狀花序,花序下有總苞,雄蕊5枚,花葯合生.於是就認為它們的親緣關系比較接近;而菊花與大豆相同的地方就比較少,如大豆花是大小和形狀都不相同的蝶形花瓣,二體雄蕊(花絲9枚合生,一枚離生),於是就認為它們的親緣關系比較疏遠.
近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植物的分類已經不僅以形態結構為依據,而且得到了生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和古植物學等學科的密切配合.各國植物學家正在這方面繼續展開深入的研究,以便使植物分類的方法更加完善.
動物的自然分類方法更加復雜,主要是根據同源性進行分類.分類學家必須考慮多種多樣的特徵,這些特徵包括:結構、功能、生物化學、行為、營養、胚胎發育、遺傳、細胞和分子組成、進化歷史及生態上的相互作用.特徵越穩定,在確定分類時就越有價值.
生物分類的依據
目前生物分類已從形態學、比較胚胎學、比較解剖學和古生物學等方面的研究擴展到多個學科.近幾十年來,特別是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現代分類學家在分類的過程中,廣泛採用了生理、生化、免疫學、生態分布、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的技術進行分類學研究,以便獲得更為可靠、更為全面的分類學依據,來確定生物間的親緣關系,使「自然分類」更符合自然的本來面貌.
總之,一切具有種間差異的特徵均可作為分類的依據.隨著各學科的發展,對生物的認識越來越全面,生物學各學科的發展為生物分類的逐步完善提供了條件,人們才有可能綜合各方面的資料,最終建立起一個反映親緣關系的自然分類系統.
⑥ 實驗動物科學研究范圍包括哪些方面
實驗動物科學(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是研究有關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的一門新興科學。前者,是以實驗動物本身為對象,專門研究它的育種、保種(培育新品種、保持原有品系的遺傳特性)、生物學特性(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生殖及生態等特點)、繁殖生產、飼養管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和予防,以期達到如何提供標準的實驗動物;後者,是以實驗動物為材料,採用各種方法在實驗動物身上進行實驗,研究動物實驗過程中實驗動物的反應、表現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等問題,著重解決實驗動物如何應用到各個科學領域中去,為生命科學和國民經濟服務。簡言之,實驗動物科學是專門研究實驗動物的生物特性、飼養繁殖、遺傳育種、質量控制、疾病防治和開發應用的科學。
實驗動物科學誕生於本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現在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綜合性的基礎科學,它是融合生物學、動物學、獸醫學和醫學等科學,並引用了其它自然科學的成就發展起來的。因此這門科學是綜合性的,它所涉及到的知識面很廣泛,它所包括的內容極為豐富,其中不僅要以生物學、醫學、葯學、獸醫學、畜牧學等為對象,以遺傳學、育種學、病理學、生理學、營養學、微生物學等為基礎,還要引用機械工程學、環境衛生學、建築學等科學,對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方法進行開發和研究。
⑦ 投資特種經濟動物需要哪些注意事項
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業近年來發展很快,特種經濟動物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從利用價值上可以將特種經濟動物分為葯用動物、裘皮(革)用動物、肉用動物和觀賞動物等幾大類。狹義而言,我國目前飼養的特種經濟動物主要指國家林業局在 2003年發布的可以從事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54種陸生野生動物。廣義而論,特種經濟動物還包括一些水產經濟動物(魚、蝦、蟹和貝等)。畜禽的特殊品種(烏骨雞、鴿和觀賞犬等)和因特殊需要馴養繁殖利用的陸生野生動物(鴻雁、熊和狍等)、本文對目前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業中存在的幾個重要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為准備投資特種經濟動物養殖的企業和個人提供參考。
特種經濟動物養殖的特點
1.1高投入、高產出和高風險
與普通畜禽養殖相比,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成本相對較高,主要表現個引種費用相對較高,需要較大的場地和特殊的籠舍設計,飼料價格相對較高,衛生防疫和產品加工的方法各異等。同時,特種經濟動物養殖的效益較好,利潤較普通畜禽養殖高,但高效益的項目風險也比較大,市場行情的波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1.2養殖技術和產品加工技術要求較高
特種經濟動物的種類繁多,因各自的生物學特性不同,需要不同的飼養管理方法,需要飼養人員掌握相關的科學技術,如藍狐和鹿的人工授精技術等。日前特種經濟動物養殖行業的專業技術人才還相對缺乏。市場上特種經濟動物的成品配合飼料種類很少,與畜禽養殖業無法相比、特種經濟動物疾病防治用的疫苗和葯品等也多是使用畜禽葯品,只是在劑量上有所調整。特種經濟動物的產品加工技術復雜,如鹿茸、裘皮的加工方論對產品質量的影響很大,不同等級的產品價格相差懸殊。
1.3供、求市場行情的變化較難掌握
任何產業都會受市場供需變化的影響,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業表現的尤為突出,市場行情難以把握,波動幅度巨大。我國毛皮獸養殖業已有近 50年的歷史,計劃經濟時代,裘皮主要供出口創匯,市場行情雖有變化,但對養殖業影響不大;改革開放後,經歷了大起大落的幾個時期。以水貂為例,上世紀80年代末,水貂種獸存欄量達到100餘萬只;年生產水貂皮近500萬張;1988-1989年度,因國際毛皮市場大幅度滑坡,我國的水貂養殖業遭受巨大打擊,貂場倒閉80%以上;近年來隨著國內市場需求量的增加,水貂養殖業又有很大幅度的發展,目前存欄已達600萬只以上;但貂皮市場何時會達到飽和,市場的准確需求量是多少尚無人能說清,水貂養殖業仍然面臨著巨大風險。
1.4行業管理相對薄弱,倒種、炒種和欺詐現象較多
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涉及林業、農業和商業等多個行業,各管理部門之間缺乏協調,沒有成立強有力的行業管理組織,供求市場混亂,存在著倒種、炒種和欺詐等現象。
2投資特種經濟動物養殖的准備條件
2.1養殖目的明確,有足夠的資金和抗風險能力
投資特種經濟動物養殖不能抱養投機和暴富的心理,在資金投入時要進行詳細的預算。動物養殖至少要經過一到兩個生產周期才能見到效益,在見效前的場房建設、引種、飼料、水電和人工等方面都需要進行資金投入,因此在投資前要做好詳細的預算,因實際財力制定養殖規模。
2.2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和專業人才
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技術發展很快,如果投資規模較大,必須引進先進的技術和專業人才,按行業標准建場,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有優勢。即使是一家一戶式的小規模飼養,也應掌握或了解先進的養殖技術,如利用人工授精技術進行藍狐的改良、選用合適的飼料配方等。
2.3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養殖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可以從事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陸生野生動物時亦需辦理馴養繁殖許可證,同時還要依法符合動物防疫、檢疫的要求。例如,對肉用特種經濟動物產品的衛生檢疫要依照相關的食品衛生法律法規辦理。
2.4充分了解市場,選擇合適的養殖品種
市場調查在特種經濟動物養殖中非常重要,熱門品種和緊俏品種不一定是好品種,有經濟效益的,最適合自己的才是好品種。原則上是以銷定產,鹿、水貂和藍狐等大規模養殖的物種,產品市場亦相對較大,雖然競爭激烈,但產品相對容易銷售。飼養花鼠主要作為寵物出口國外,雖說目前花鼠養殖場數量極少,出口價格也較高,但如果沒有專門的出口渠道,僅靠需求量很小的國內市場,盈利的可能性幾乎沒有。鴕鳥肉和雜交野豬肉的年產量並不高,但因市場需求量較小,供、求市場脫節,部分地區產品供不應求,部分地區產品嚴重積壓,個別地區的雜交野豬肉價格和家豬基本相同,因此盲目進行養殖很難見到效益。
2.5選擇合適的地點建場
特種經濟動物的種類繁多,因各自的生物學特性不同和市場需求不同適合分不同的地區飼養。例如,鱷魚、虎紋蛙等特別適合在氣候溫暖的海南飼養;水貂、狐和貉等毛皮獸適合在寒冷的北方飼養。非典過後,因廣東省禁止銷售和食用果子狸,以廣東省作為主要銷售市場的周邊省區的果子狸養殖業遭受毀滅性打擊。因海南省沒有制定禁止銷售和食用果子狸的政策法規,所以目前在海南省飼養果子狸仍然有利可圖。
2.6加入行業組織,及時了解信息
我國特種經濟動物養殖行業組織發展較慢,雖然在一些地區和一些科研單位成立了相關的養殖協會,但多數協會結構單一,其指導性和組織性不強,科技含量低,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掛靠在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的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養殖委員會成立於 1991年,十幾年來為我國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業的發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投資特種經濟動物養殖一定要加入相關的行業協會,加強交流,加強學習,及時了解有關政策和行業信息,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3.特種經濟動物養殖中經常遇到的幾個問題及解決辦法
3.1養殖種類的選擇
如果以前沒有特種經濟動物養殖的經歷,剛剛步入本行業時,應選擇容易飼養、種源充足、供求市場都很大的常規品種,盡管利潤有限,但風險較小,而且可以積累特種經濟動物養殖的經驗,如梅花鹿、馬鹿、藍狐、野豬和雉雞等。選擇葯用動物和裘皮用動物養殖只需了解國內、外大市場的行情即可,選擇肉用動物養殖一定要了解周邊市場的需求。有文章介紹藍孔雀的養殖市場前景很好,除了肉的價格高昂,還可以將雄孔雀製成標本高價出售。因藍孔雀肉在廣東市場銷量較大,所以在廣東省及其周邊省區養殖尚可,在其他地區大規模養殖則必須考察當地市場;如果與標本公司簽定了合同,尚可能製成標本出售,所以在普通養殖時根本不能考慮標本的利潤。海狸鼠養殖亦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有文章介紹海狸鼠產品經深加工後,每隻經濟效益可超過千元,但實際上無人從事產品深加工,盲目發展最終導致海狸鼠養殖業的全面崩潰。所以,投資特種經濟動物養殖前必須了解所要養殖品種的真實市場價值和養殖成本,慎重做出選擇。
3.2引種問題
確定了養殖的種類,然後就是如何選擇優良種源的問題。選種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如果沒有足夠的經驗,一定要請專家協助,參照選種標准,選擇有實力的養殖場進行引種。因種獸的價格相對較高,很多經銷商都將商品獸當作種獸出售,擾亂了養殖市場。近十年來,我國相繼從芬蘭、挪威和美國等國引進了大量的優質種狐,對改良我國種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目前一些場家用改良狐冒充進口原種狐,雜交後代出現嚴重退化,使許多養殖戶蒙受經濟上的損失。
3.3技術問題
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大促進了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業的發展。在投資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時需注意兩方面的技術問題,一是不要選擇技術尚不完善的養殖物種和養殖方式,比如螞蟻養殖和全人工圈養林蛙技術尚不成熟,疾病多、死亡率高、經濟效益差,不要輕信商家的宣傳資料,盲目投資。二是要學會辨別技術的真偽,不要輕信商家的宣傳資料和一家之言,許多騙子學了些簡單的養殖技術就自稱為專家教授,大肆行騙,也有個別學者為了個人利益胡亂鼓吹不成熟的養殖技術,這些都不利於我國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業的發展。僅以藍狐的人工授精技術為例,據我國最早開展藍狐人工授精技術研究的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專家統計,我國人工授精母狐的受孕率高低差別很大,較高的受孕率達到或超過了 80%。但一些藍狐養殖企業宣稱其掌握的人工授精技術可使母狐的受孕率達到98%和99%,具有極大的欺騙性。
3.4炒種與詐騙
加入行業協會,多向專家咨詢,擯棄暴富心理是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業中防止被騙的關鍵因素。在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業的發展過程中,惡意炒種現象屢見不鮮,價值只有幾元的豚鼠被炒到幾百元,幾十元的海狸鼠被炒到幾萬元,上千元的鴕鳥被炒到十幾萬元,最後受損失的多是普通老百姓。炒種有幾個最主要的特徵,一是放種回收,將要炒作的物種高價出售,再與養殖戶簽訂高價回收合同,待騙到一定余額時逃之夭夭。二是對炒作的物種進行商業包裝,更名改姓,將海狸鼠稱為海龍,將豚鼠稱為中國黑豚,將倉鼠稱為珍珠獾,將番鴨稱為鴛鴦鴨等。三是誇大炒作物種的經濟價值,如養殖藍孔雀除了出售肉,製成標本還可以賣幾千元;將海狸鼠體脂肪開發成化妝品,經濟效益每隻可達一千元;在鴕鳥蛋殼上進行雕刻繪畫,可以賣幾千元。這些宣傳都帶有極大的欺騙性,養殖戶很容易上當。四是把養殖技術尚未成熟的物種宣傳成如養殖畜禽般簡單易行,如關於蛇類養殖的書籍出版了幾十本,但養蛇技術至今尚未過關。此外,在哈爾濱進行大規模的商品鱷魚養殖,在廣東省和海南省養殖藍狐等,都不符合客觀規律。
3.5綜合開發
提高特種經濟動物產品的加工質量和對特種經濟動物產品進行綜合開發利用是保證我國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業穩定、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每種特種經濟動物都有其自身的主要產品,如貉和藍狐的毛皮,鹿的茸角和鴕鳥的肉等。如果對貉肉進行加工並進入食品市場,開發鹿的茸肉兼用品種,對鴕鳥皮進行深加工,就會獲取更大的利潤,同時降低了養殖的風險。國家有關部門和有實力的企業目前十分重視特種經濟動物產品綜合開發利用的研究,所以在投資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時也應選擇有綜合開發潛力的品種。
⑧ 經濟動物學考研科目
動物學是揭示動物生存和發展規律的生物學分支學科。它研究動物的種類組成、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繁殖、發育與遺傳、分類、分布移動和歷史發展,以及其它有關的生命活動的特徵和規律。
各研究生招生單位的研究方向、培養目標、考試科目有所不同,在此以華東師范大學為例:
01原生動物生物學;
02動物細胞及分子生物學;
03水生動物學;
04水生動物發育生物學;
05水生動物生殖生理學;
06水生動物營養學;
07水生動物種質遺傳學;
08生態毒理學;
09鳥類生態學;
10昆蟲生理生態學;
11發育生物學的細胞信號轉導;
12動物分子系統學;
13原生動物生物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