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解微觀經濟學
搞銷售門檻不高,但學問不少,很多現在的風雲人物都是從銷售做起,如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無論哪個行業都有一定的規律和學問,只要多留意和觀察,掌握了一定的竅門後,以後做起來就會輕松不少。
㈡ 從經濟學角度解釋下,為什麼總是男追女
用經濟學解析婚姻不是我的創意,是貝克爾(Becker)的發明。1981年,美國經濟學家Becker首次把經濟學方法引入對婚姻行為的分析,寫了《家庭論》(A Treatise on The Family)一書,貝克爾「將微觀經濟分析的領域擴大到包括非市場行為的人類行為和相互作用的廣闊領域」,因此於1992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是,貝克爾的著作沒有也不可能窮盡婚姻問題的各個方面,時代的變遷和國情的差異使我們有了發揮的空間。
愛情是人間最美好、最崇高的東西,千百年來被人們歌頌贊美。經濟學以人類的自私本性為假設,是研究在資源約束條件下人們如何做出理性選擇以實現效用最大化的學問,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庸俗的科學」。用庸俗的眼光來觀察崇高的愛情,確實讓人不習慣和難於接受,甚至使有些人極不高興,認為是「狗眼看人低」。但無論如何,人可以看狗,狗也可以看人,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你各不同」。事實上,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問題,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在文學家眼裡,愛情是兩顆心靈碰撞的火花,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在哲學家眼裡,婚姻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人要結婚是必然性,跟誰結婚是偶然性,必然性寓於偶然性之中;在社會學家眼裡,婚姻是出於社會協作的需要,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在政治學家眼裡,婚姻是一種政治行為,林妹妹不會嫁給焦大;在生物學家眼裡,愛情婚姻與植物受粉動物交媾沒有什麼不同,都是繁衍的需要。那麼,用經濟學的眼光看,愛情婚姻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情形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對「狗眼」是如何看待愛情婚姻的。
㈢ 有關愛情的經濟學名詞
微觀部分:1、消費者選擇理論:偏好、效用、優化選擇與需求、斯勒茨基方程、跨期選擇、不確定性、消費者剩餘2、生產者理論:技術、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線、利潤最大化與廠商供給3、市場結構理論:完全競爭市場、市場需求與行業供給、均衡與效率、壟斷市場、寡頭壟斷市場、要素市場理論4、對策論(博弈論):戰略式博弈、擴展式博弈、納什均衡、重復博弈5、一般均衡理論:交換經濟、生產經濟中的一般均衡、交換經濟中的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6、公共品、外部性和信息宏觀部分:1、宏觀經濟指標2、經濟增長理論:索羅增長模型、內生增長模型3、失業、貨幣與通貨膨脹理論4、總需求理論:總需求與總供給模型、IS-LM模型與總需求、財政、貨幣政策與總需求5、總供給理論:粘性工資模型、價格錯覺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粘性價格模型、菲利普斯曲線與總供給6、開放經濟:國際收支、匯率、浮動和固定匯率下小國開放經濟、國際利差7、宏觀經濟政策爭論、政府債務與赤字8、基於微觀基礎的宏觀經濟分析:消費、投資、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9、經濟波動理論的新近發展這些都是重點,要是一個一個給你解釋、、、不太實際
㈣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這句話怎麼用經濟學原理分析
其實人生本來就充滿了矛盾,沒有生命又何談自由呢,但是有生命而沒有自由,處處收束縛和限制,感覺生命又好像沒有太大意義,這時我們需要冷靜和沉著的思考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到底那個更重要,亦或是都重要需要我們自己去權衡,能夠做到兩全其美當然最好,如果必須舍棄一樣,我認為還是生命更重要,只要我們還活著,就能夠用自己的力量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去創造自己嚮往的自由!
㈤ 請從經濟學的角度闡述衡量幸福的指標有哪些
從經濟學的角度衡量,一個人幸福的指標,首先應該從物質角度。從人民的收入角度進行衡量,其次,還需要從市場秩序角度,社會信用角度來進行衡量。
㈥ 用西方經濟學(微觀)幫我解釋一下愛情,寫一篇論文。「男人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怎麼解釋
西方經濟學追求的是利益,什麼好東西沒被這學說糟蹋過?跟著一起向錢看就得了,還想拿來解釋愛情?哪個該靠邊站的問題都沒搞明白,這題目哪個白痴提出來的……
㈦ 微觀經濟學的五大基本原理
1、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微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
2、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標志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
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通觀微觀經濟學的發展過程與全部理論,始終圍繞著價格這一核心問題進行分析,所以微觀經濟學在很多場合又被稱為「價格理論及其應用」。
應答時間:2021-04-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