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躍上新的大台階,預計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多少元
一百萬億
「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躍上新的大台階,預計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____元。
A、十萬億
B、二十萬億
C、五十萬億
D、一百萬億
2020年4月17日,國新辦就2020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
2020年5月,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後的首場「部長通道」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經濟量化指標,2020年不設GDP增長目標。
(1)中國今年經濟提速多少擴展閱讀
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用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計算的結果分別稱為生產法GDP、收入法GDP或分配法GDP、支出法GDP。
按三種方法計算的GDP反映的是同一經濟總體在同一時期的生產活動成果,因此,從理論上講,三種計算方法所得到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但在實踐中,由於受資料來源、口徑范圍、計算方法等因素的影響,這三種方法的計算結果往往存在差異即存在統計誤差。
② 中國2022年gdp總量預計是多少
經濟學家此前普遍預計,中國今年的GDP增長目標將設定在5%左右或略高一些。報道還提到,中國是2020年唯一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而世界其他地區正與冠狀病毒大流行作斗爭。
《日經亞洲》援引經濟學家的話說,通過保持5%以上的增長,中國應該能夠實現到203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 實現比2020年翻一番的長期目標。
經濟有望實現穩中求進:
展望2022年經濟形勢,寧吉喆表示,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態勢沒有變,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因素沒有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條件也沒有變。從全年看,經濟還是有望實現穩中求進。
寧吉喆說,首先,我國疫情常態化防控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生產生活秩序總體穩定,促進了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③ 上海一季度GDP增3.1%,疫情下是如何保證經濟增長的
上海雖然受疫情的影響,但是在第一季度的GDP增長達到了3.1%。疫情之下想要保證經濟增長,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和措施:
經濟內需的活力是最重要的。疫情之下國際之間的往來貿易會明顯減少,所以大多數的經濟增長都依靠國內來實現,上海的疫情形勢雖然非常嚴峻,但是整個城市的結構和工作仍然在運轉。這得益於我國實施動態清零的靈活政策,如果實施靜態管理的管控措施,經濟是很難增長的,但只要實施了動態,清零仍然可以在疫情之下擴大經濟內需,提高經濟的活力。例如上海的重點企業在疫情之下仍然處於正常的工作生產中來確保經濟的兜底作用。
總體來說,中國的經濟非常的具有活力和彈性,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在疫情之下仍然能夠保證經濟正增長的國家之一。
④ 2021年中國全年GDP破110萬億,中國經濟為何能夠快速發展
中國致力於科技創新,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1年,中國的研發投資超過了GDP的2.4%,產生了相當數量的國內專利,開發了開拓性的技術,這些技術的使用正在日常化。我國研發支出總額和研發投資佔GDP的比重逐年增加,但與美、日等發達國家投資的3.1%和3.2%相比還有差距, 中國政府一直在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
其中一個計劃是推進“中國製造2025”,該戰略計劃瞄準了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電力裝備、機器人、高級數控機床、新能源汽車等戰略重點在內的高新技術產業,引導社會各種資源集聚,推動了10年內優勢和戰略產業的快速發展。 另外,為了加快可持續經濟增長,中國另一個科技政策目標是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5G網路建設和數據中心建設。
以上的回答,是我個人的想法,有不同想法可以在下方評論。
⑤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GDp增長是多少
目標是在基礎上再增長百分之6。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表示,經濟增速是綜合性指標,今年預期目標設定為6%以上,考慮了經濟運行恢復情況,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去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01.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3%,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按年平均匯率折算,2020年我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比重預計超過17%。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給各國經濟帶來較大沖擊,中國也不例外,我國經濟下行風險加劇,年度經濟增長率同比大幅下滑,GDP增長2.3%。一方面,鑒於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較低,由於基數作用,2021年經濟增長率將明顯反彈,超過6%,甚至達到更高水平;另一方面,鑒於中國政府突出的抗疫表現和有效、有力、有度的宏觀調控,中國經濟已全面實現復工復產且積極向好,成為2021年經濟增長的重要保障。 隨著歐美國家疫情防控力度重新加大以及疫苗的大范圍使用,海外疫情有望得到控制,世界經濟有望進入疫後加速復甦階段。我國經濟的外部增長環境和政策環境在2021年能夠得到明顯改善,出口增速有望進一步提高。國內環境方面,隨著就業和收入恢復常態化增長,以及預期的改善和信心的恢復,2021年我國最終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將會明顯改善。作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居民消費增長將會得到制度和政策的有力支撐。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卞靖認為,6%以上的經濟增速是合理的。「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合理的增速目標能為深化改革、推動創新、提升發展質量營造更為寬松的環境,也能使社會各界對整個『十四五』時期的經濟增速形成良好預期,既有利於年度目標與五年目標的平衡銜接,又可促進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卞靖說。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孫文凱認為,為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我國要求每年保持一個接近5%的GDP增速,今年設置6%以上的經濟增長目標並保證經濟增長,是實現遠景目標的保證。「按照疫情前兩年平均接近6%的增速看,今年6%以上的GDP增速目標是比較保守的估計,應該能實現,主要是要打破限制經濟循環的各種障礙,激發市場活力。」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GDP目標增長6%以上。當前,中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不僅有速度,更有質量。6%以上經濟增速目標,要放在2021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綜合目標中才能看到其中所蘊含的「含金量」。2021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進出口量穩質升,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這一系列發展目標綜合反映出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思路。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1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進出口量穩質升,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據人民日報3月5日最新報道,我國最新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經定下,今年的預期增長目標——中國2021年GDP雨即將增長超6%(目標還是比較偏保守的)
2021年GDP增長目標是6%,表示在考慮經濟運行恢復情況下,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
⑥ 國家統計局發布2021年中國經濟數據,我國的GDP有何變化
一、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發展基礎更加鞏固
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5.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8402億元,同比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07154億元,同比增長14.8%,兩年平均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96611億元,同比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4.9%。
二、生產形勢不斷向好,發展動力持續激發
二季度,夏糧夏油再獲豐收,生豬生產快速恢復,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拉動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5.5%。工業生產持續較快增長,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拉動經濟增長2.8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6.4%,其中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佔GDP的比重為28.3%,比一季度提高0.8個百分點,佔比回升態勢已延續三個季度。
上半年,工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以及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較快,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為15.9%、17.0%、21.0%、29.1%、13.6%和20.3%,合計拉動經濟增長9.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6.6%。
三、消費拉動作用明顯,投資凈出口協同發力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作用顯著。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1.7%,拉動經濟增長7.8個百分點。
投資需求拉動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上半年,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19.2%,拉動經濟增長2.4個百分點。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2.6%,兩年平均增長4.4%。
凈出口需求延續增長勢頭。穩外貿成效繼續顯現,進出口增勢良好。上半年,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19.1%,拉動經濟增長2.4個百分點,兩年平均拉動經濟增長1.1個百分點。
四、新動能助推經濟恢復,新業態釋放市場活力
新動能發展勢頭良好,新興產業表現活躍。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2.6%和22.8%,分別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7和6.9個百分點。服務業重點領域企業營業收入保持快速增長,1月份至5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7.6%和28.3%。
夏糧生產再獲豐收 生豬產能持續釋放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 李鎖強
上半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農業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毫不鬆懈抓緊抓實糧食生產,夏糧再獲豐收,為實現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堅實基礎;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生豬生產快速恢復;主要農產品市場供給充足,農產品價格總體平穩。農業經濟形勢總體保持穩中向好態勢,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一、夏糧生產再獲豐收,增產59億斤
2021年全國夏糧總產量2916億斤,比2020年增加59.3億斤,增長2.1%;其中小麥產量2687億斤,增加52億斤,增長2.0%。
夏糧播種面積恢復性增長,扭轉了連續五年下滑勢頭。2021年全國夏糧播種面積3.97億畝,比上年增加398.2萬畝,增長1.0%;其中小麥播種面積3.44億畝,增加300.4萬畝,增長0.9%。
夏糧單產穩步提高,連續三年保持增長。2021年全國夏糧單產367.7公斤/畝,比上年增加3.8公斤/畝,增長1.1%;其中小麥單產390.9公斤/畝,增加4.2公斤/畝,增長1.1%。
二、畜牧業保持穩定增長,生豬生產快速恢復
上半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4291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802萬噸,增長23.0%。豬肉產量快速增長,牛羊禽肉產量穩定增長,禽蛋產量有所下降,牛奶產量保持較快增長。
生豬產能持續釋放,存出欄同比大幅增長。二季度末,生豬存欄43911萬頭,同比增加9915萬頭,增長29.2%,比一季度末增長5.6%;其中能繁母豬存欄4564萬頭,同比增加934萬頭,增長25.7%,比一季度末增長5.7%。上半年,生豬出欄33742萬頭,比上年同期增加8639萬頭,增長34.4%;豬肉產量2715萬噸,增加717萬噸,增長35.9%。
三、農產品生產者價格總體平穩,部分品種價格漲幅較大
二季度,全國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0.1%,受生豬價格下降影響,漲幅比一季度回落7.7個百分點。
分類別看,二季度,全國農產品生產者價格呈「三升一降」的特點。其中,農業產品價格上漲11.3%,漲幅比一季度回落6.6個百分點;林業產品價格上漲4.7%,漲幅比一季度擴大3.2個百分點;漁業產品價格上漲17.3%,漲幅比一季度擴大12.9個百分點;飼養動物及其產品價格下降15.6%,降幅比一季度擴大14.5個百分點。
工業升級態勢明顯 企業利潤較快增長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 江 源
2021年上半年,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持續鞏固,工業經濟繼續穩定恢復,產能利用率處於近年較高水平,出口保持快速增長,企業效益改善。
一、工業生產穩定增長,產能利用率水平較高
工業生產增長較快,增速高於疫情前水平。1月份至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增速較一季度回落8.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速為7.0%(以2019年相應同期數為基數,採用幾何平均的方法計算),較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增速略高於疫情前水平。產能利用率處於近年來較高水平。1月份至6月份,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9%,較去年同期提高6.8個百分點,較2019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為近年來較高水平。
二、工業升級態勢明顯,新動能成長壯大
裝備和高技術製造業引領作用凸顯。1月份至6月份,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2.8%、22.6%,明顯高於其他行業板塊;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1.0%、13.2%,增速較一季度回升。電子和新興產品快速增長。受新建投產、價格上漲、國產化替代效應拉動,1月份至6月份,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電子元件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8.1%、41.7%、39.9%,部分電子器件產品生產增速達到近五年最高水平。另外,工業機器人、太陽能電池、電子計算機整機分別增長69.8%、52.6%、40.6%,兩年平均增速均在20%以上。
三、原材料生產基本恢復,消費品生產繼續改善
原材料行業平穩增長。1月份至6月份,原材料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8%,兩年平均增長6.0%,接近疫情前水平。消費品行業持續恢復。1月份至6月份,消費品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5%,兩年平均增長4.8%。
四、工業出口快速增長,重點商品出口強勁
工業出口交貨值快速增長。1月份至6月份,我國工業出口交貨值實現同比增長22.9%,兩年平均增速為8.1%。十大主要出口行業均實現15%以上的較快增長,其中汽車、專用設備、電氣機械、電子行業出口分別增長46.4%、33.7%、29.9%、17.6%,兩年平均增速均在10%以上。抗疫相關物資出口大幅增長。醫葯製造業出口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增長勢頭,1月份至6月份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53.5%;防疫用品所需原料海外需求旺盛,拉動化纖製造業出口交貨值增長51.8%。
五、工業企業盈利增加,經營狀況繼續改善
工業企業利潤較快增長。1月份至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3.4%。營業收入利潤率有所提升,1月份至5月份為7.11%,同比提高2.05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持續縮小,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減少29.6%。
能源供需穩定恢復 清潔能源佔比提高
⑦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經濟發展將呈現八大趨勢:
一、宏觀政策穩中有進,進中有調。財政政策保持適度支出強度,貨幣政策「穩」字當頭不急轉彎,但全面降准降息概率不大。
二、金融監管持續趨嚴,穩住杠桿。靈活把握前期應急政策退出節奏,從嚴整頓債券違約、影子銀行和房地產金融業務,加快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
三、經濟走勢好於上年,年內呈現前高後低走勢,全年GDP增速在7.5%-8%之間。
四、基建製造業顯著提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企穩,全年增長7%左右。
五、汽車、餐飲等將回歸常態,房地產相關消費回暖,社會消費成為復甦主力,全年增速在10%左右。
六、對外貿易總體強勁,出口前高後低,全年增長8%左右;進口需求略低於出口,全年增長7%左右。
七、社會流動性保持緊平衡,M2、社融、人民幣貸款分別增長9%、12%和13%左右。
八、貸款利率仍有可能小幅下行;人民幣匯率前升後穩,波動中樞在6.5左右,波動區間為6.2-6.8。
⑧ 從1949年新中國建國到2020年底,中國的經濟總量增加了多少倍左右
1949年中國經濟總量179億,2020年突破100萬億,經濟總量增長了5586倍。
經濟總量增加、經濟規模擴大有兩種途徑:資源配置與資源再生。狹義的經濟總量增加更多通過創新與資源再生來完成,廣義的經濟總量增加往往通過資源配置與外延擴張來實現。
新常態經濟增長是狹義的即有效經濟總量的增長,不包括無效經濟總量的增加;經濟新常態是不斷擴大有效經濟總量范圍、縮小無效經濟總量范圍的過程。
總供給的構成,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劃分:
(1)按照供給物形態,總供給可以劃分為產品供給和服務供給。
(2)按照最終用途,總供給可以劃分為消費品供給和投資品供給。
(3)按照來源,總供給可以劃分為國內供給和國際供給。
⑨ 中國2021年gdp總量是多少
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數據,2021年,中國2021年gdp總量是1143670億元。
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這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是第一次;按美元計增加了3萬億美元,相當於G20排名第6、7位國家的經濟總量水平,這在世界經濟發展歷史上也是第一次。
中國經濟發展的後勁很強,中國經濟的韌性很強,市場主體的活力和抗風險能力很強。這也是我們實現今年GDP增長5.5%左右目標的信心所在、基礎所在。
2021年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
看農業,糧食產量再創新高,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8285萬噸,比上年增加1336萬噸,增長2.0%。
2021年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
看工業,工業生產持續發展。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6%,兩年平均增長6.1%。其中,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2%、12.9%,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8.6、3.3個百分點。
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5%。
看消費,市場銷售規模擴大,基本生活類和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比上年增長12.5%。其中,基本生活消費增勢較好,升級類消費需求持續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