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際經濟合作在中國對外經濟關系中的作用
第四節 國際經濟合作的特徵與作用
一、國際經濟合作的特徵
1.國際經濟合作的根本特徵
當代的國際經濟合作是主權國家間的經濟協作,相互尊重主權、堅持平等互利是開展國際經濟合作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原則,所以在主權國家間進行經濟合作是當代國際經濟合作的最根本特徵,也是判斷是否是真正的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標志。
2.國際經濟合作的綜合特徵
當代國際經濟合作具有全球性、經常性和持久性的綜合特徵,並且合作范圍廣、領域寬、方式靈活多樣。在具體的國際經濟合作過程中,資本、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經常結合在一起發生一攬子的綜合國際轉移。
3.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商品貿易的聯系與區別
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商品貿易是國際經濟交往的兩種主要方式,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商品貿易的區別是:研究對象不同、發生的領域不同、交易方式不同、對國民經濟所產生的作用不同。
二、國際經濟合作的作用
通過國家間的經濟協調與合作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生產要素在國家間的移動與重新配置實現了各國間在生產要素數量、質量和結構方面的互補,促進了國際間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了生產要素的利用率。
❷ 國際經濟學研究什麼
第一講 導 論 一、國際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 國際經濟學是一門新興學科,是西方經濟學的一支重要的分支學科。它的產生和發展是當代國際經濟關系不斷向縱深發展的必然結果,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為國際經濟學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二戰以後,國際經濟關系的重大變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世界貨幣體系的演變。(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的崩潰——歐洲貨幣體系的出現 ) 2.國際金融組織與機構的建立及發展。(影響最大的兩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
3.國際貿易組織的建立及發展。(二戰後,出現了許多世界性的與區域性的國際貿易組織,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關貿總協議即世界貿易組織。它為戰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掃除了障礙,也是當代國際經濟關系日趨緊密的一個重要因素。) 4.貿易方式與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簡單的進口與出口——補償貿易——租賃貿易——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等;) 5.跨國公司的大發展。(為國際經濟學理論提出了一個新的命題,即如何搞好國際性企業的財務管理,各國又如何加強對國際性企業經營活動的監控與管理。)
6.資本輸出有了新的內涵。(戰前發達國家向落後國家的資本輸出一般都帶有強制性和掠奪性——戰後各國主動吸引外資和先進技術,並控制外資的投向,使其有利於本國經濟的發展。) 7.國際金融市場的高度發展。(世界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由美國紐約——到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德國法蘭克福——日本東京——中國香港,它們為世界各國資金的餘缺提供了重要的場所,推動了當代國際經濟關系的大發展。
8.國際儲備資產多元化的發展。(美元、黃金、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與特別提款權——德國馬克、瑞士法郎、英國英鎊、日本日元——歐元) 9.美國新經濟的出現。 上述變化,推動了當代國際經濟關系的不斷發展,也成為當代國際經濟學理論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條件。
二、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國際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中的一個以國際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的分支學科。它的研究目的是通過對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經濟活動、經濟現象的分析,揭示國家之間經濟聯系的傳導機制極其發展規律。 具體地說,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國際經濟關系,但這種國際經濟關系並不指某些具體的個別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而是指一般意義上的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即具有理論抽象性的國際經濟關系。這種抽象性的國際經濟關系在實踐中主要表現為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各國經濟政策協調與相互作用。
國際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宏觀與微觀的分析方法。由前可知,國際經濟學是由國際貿易理論與國際金融理論兩大部分組成的。國際貿易理論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微觀經濟分析為基本工具,屬於實物面研究;而國際金融理論在研究方法上則是以宏觀經濟分析為主要工具,屬於貨幣面研究。 2.綜合分析法。從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出發,詳細佔有資料,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分析,揭示國際經濟關系的傳導機制及其運動規律。
3.歷史與邏輯的分析方法。既要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說明國際經濟關系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又要從邏輯的角度來研究和設計國際經濟學學科體系。只有將歷史與邏輯的發展統一起來,才能構造一個科學的、邏輯嚴謹的國際經濟學體系。 4.實事求是的方法。對於西方國際經濟學理論研究成果,既不能一概加以排斥、否定,也不能一概加以肯定、照搬。要以實踐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來正確地評價西方國際經濟學理論。
5.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要避免空洞的、脫離實際的方法,堅持洋為中用、為現實服務的方法。 6.定量與定性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即運用數學原理、數學模型來研究國際經濟關系中的經濟變數的依存關系;定性分析即考察國際經濟關系的性質與發展趨勢。兩種分析方法缺一不可。
三. 國際經濟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的聯系與區別 (一)與西方經濟學的聯系與區別 兩者聯系: 國際經濟學是從西方經濟學中發展出來的一個分支學科,西方經濟學在學科體繫上分為兩大部分,即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而國際經濟學在學科體繫上也分為兩大部分,即微觀部分(國際貿易理論)與宏觀部分(國際金融理論)。 國際經濟學的微觀部分國際貿易理論實際上屬於西方經濟學的微觀經濟學的范圍;國際經濟學的宏觀部分國際金融理論實際上屬於西方經濟學的宏觀經濟學的范圍。
兩者區別: 1、在研究對象上,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研究稀缺資源如何進行合理配置的理論經濟學;而國際經濟學則是一門研究國際經濟關系的理論經濟學。 2、在研究范圍上,西方經濟學中的微觀經濟學部分主要研究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的經濟活動;而國際經濟學的微觀部分國際貿易則主要研究國際貿易的起因、利益、政策等。西方經濟學中的宏觀經濟學部分主要研究國民經濟總量問題,如經濟增長速度、社會就業量、物價水平等;而國際經濟學的宏觀部分國際金融則主要研究國際收支、國際儲備、匯率等。
(二)與世界經濟學的聯系與區別 兩者聯系: 它們同屬於理論經濟學,都是從西方經濟學中發展起來的分支學科,國際分工、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是這兩門學科產生和發展的共同的歷史前提,在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上兩者有相同之處。 兩者區別: 1、在研究對象上,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國際間的國際經濟關系;世界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國際生產關系,特別是國別經濟。
2、在研究內容上,國際經濟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涉及國際貿易理論與國際金融理論兩大問題;而世界經濟學除了上述內容外,還涉及到了更宏觀的問題,如世界市場問題、國別經濟問題、世界能源問題、世界生態資源保護問題等。 3、在研究方法上,兩門學科都採用抽象法,但在世界經濟學的研究中抽象層次要比國際經濟學中等高。
(三)與國際貿易學、國際金融學的聯系與區別 兩者的側重點不同。國際貿易學、國際金融學所研究的內容主要側重與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的一些具體的業務、運行特點及其規律,從這個意義上講,國際貿易學和國家金融學都屬於應用經濟學科,而國際經濟學屬於理論經濟學科。
四. 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內容 第一講 導論 一、國際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 二、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三. 國際經濟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的聯系與區別 第二講 國際貿易理論 一. 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 二. 現代的國際貿易理論 三. 當代的國際貿易理論
第三講 國際貿易政策與措施(試講) 一. 國際貿易政策 二. 國際貿易措施 (一) 關稅措施 (二) 非關稅壁壘 (三) 出口鼓勵、出口管制措施 案例一:中國直面「反傾銷」 案例二:中韓貿易戰前前後後的故事 案例三: 消滅走私的絕招 第一次作業
第四講 國際收支與國際儲備 一. 國際收支與國際收支表 二. 國際收支的平衡、失衡與調節 三. 國際儲備 第五講 外匯與匯率 一. 外匯與匯率的概述 二. 匯率的決定因素、匯率變動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案例: 人民幣升值「陷阱論」及匯率取向 課堂討論:有關人民幣匯率升值問題
第六講 國際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 一. 國際金融市場的概念、類型、作用及趨勢 二. 國際金融危機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理 觀看教學片 第七講 生產要素國際流動 一. 勞動力國際流動 二. 技術國際流動 三. 國際資本流動 案例:非法勞工事件 與「打洋工」要走正道 第二次作業: 就勞動力國際流動, 談你對「出國潮」的看法 課堂討論:中國不能永遠為世界打工
第八講 區域經濟一體化 一.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定義、形式、原因及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二.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踐 第九講 經濟全球化 一. 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及原因 二. 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三. 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課堂辯論:經濟全球化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總復習
❸ 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貿易的區別與聯系
一,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貿易的聯系:1.國際經濟合作的國際貿易是國際經濟交往的兩種重要形式;2.國際經濟合作和國際貿都與生產要素和商品生產有關;3.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貿易常常結合在一起構成綜合性的國際經濟活動.
二,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貿易區別:國際經濟合作既是一項新的業務,也是一門新的學科,它側重於研究國際貨物貿易以外的其他國際經濟業務和交往方式。國際貿易專業旨在培養實際業務操作能力強,在企業從事對外貿易工作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3)簡答題國際經濟合作的研究對象有哪些擴展閱讀:
1. 國際經濟的理論支撐為國際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研究國家之間經濟的相互依存性,它也分析一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間商品勞務和資金的流向,分析直接約束這個流向的政策,以及這些政策對國家的福利所產生的影響。國際經濟學理論淵源久遠,對國際經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亞當·斯密、李嘉圖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說中的國際貿易理論,其比較利益的思想是現代國際經濟分析的起點,古典經濟學說之後的「邊際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為國際經濟學形成提供了重要方法。
2. 現代意義上的國際經濟學是在傳統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作為一門系統的和獨立的理論,它的出現大約在本世紀四十年代,即以凱恩斯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學派興起後不久,幾十年來,國際經濟學研究吸引了西方許多經濟學者的注意力並不斷得以發展,新的方法和學說層出不窮。國際經濟學的一般理論包括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國際金融理論和國家貨幣政策等。幾十年來,在以克魯格曼、弗里德曼等為代表的經濟學家的推動下,國際經濟學一般理論各個方面方面均獲得了持續和富有成效的發展。
3. 國際貿易是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意義是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
國際貿易對中國的作用: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延續社會再生產。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增加財政收入。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深入分析和把握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對於我們科學決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❹ 幫忙做作業了 謝謝
(一)外匯與外匯匯率
1. 外匯(foreign exchange)。通常被定義為:以外幣表示的國際支付手段。
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和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所持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3. 我國規定外匯包括:(1)外國貨幣;(2)外幣有價證券;(3)外幣支付憑證;(4)其他外匯資金。
4. 外匯按可否自由兌換分為:自由外匯;記賬外匯。
5. 外匯按交割期分為:即期外匯;遠期外匯。
6. 外匯按來源分為:貿易外匯;非貿易外匯。
7. 按制定匯率的方法匯率分為基本匯率和套算匯率
8. 按銀行買賣外匯的價格匯率分為買入匯率、賣出匯率、現鈔價
9.匯率按外匯匯付方式分為電匯匯率、信匯匯率、票匯匯率
10.按照按營業時間匯率分為開盤價、收盤價
11、按交割時間匯率分為即期匯率、遠期匯率
12、一國貨幣匯率下跌有利於出口,不利於進口。
13、一國貨幣匯率上漲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
14、直接標價法也稱 應付 標價法,是指以一定單位的 外國貨幣 作為標准,折成若干單位的 本國貨幣 來表示匯率。
15、間接標價法,又稱 應收 標價法,是指以一定單位的 本國貨幣 作為標准,折成若干單位 外國貨幣 來表示匯率。
(二)第二章 國際金融市場
1、國際金融市場是開展國際金融活動的場所。包括外匯和黃金的買賣,長、短期資本的借貸,以及有價證券的發行等。
2、現在多數國際外匯市場都沒有具體的交易場所,而是通過交易人在銀行櫃台,或通過電話、電報、電傳、計算機網路等信息系統構建的一個進行無形市場。
3、外匯市場主要由以下方面參加者組成:外匯銀行、外匯經紀人、各類客戶、中央銀行。
4、國際際債券市場按籌集資金和促進資金流動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
5、決定債券投收益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票面利率、發行價格和償還年限。
6、債券的資信級別是決定其票面利率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
7、債券按面額發行稱等價發行;低於面額發行稱為低價發行,高於面額發行稱為超價發行。
8、根據所發行債券的性質不同,國際債券市場基本上可分為外國債券市場和歐洲債券市場兩大類。
9、外國債券市場主要是指那些對非居民開放、准許其按該國法律規定發行債券、籌集貨幣資金的西方國家的債券市場。
10、歐洲債券市場上發行和流通的債券是以市場所在國以外的其他自由兌換貨幣為面值的債務證憑。
11、歐洲貨幣是指在發行國以外存放並進行交易、且不受貨幣發行國金融法令管制的貨幣。
12、歐洲貨幣市場的類型有倫敦型、紐約型、避稅港型。
(三)第三章 國際貨幣體系
1、國際貨幣體系是關於國際本位貨幣、匯率安排、國示儲備資產的決定、各國國際收支調節機制的體系。
2、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是依據 含金量 決定,這樣的匯率也稱為 固定匯率。
3、布雷森林協定中有關匯率制度的安排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其內容為:(1)雙掛鉤;(2)固定匯率。
4、布雷森林體系規定的雙掛鉤是指:美元同黃金直接掛鉤,其他國家貨幣通過美元同黃會間接掛鉤。
5、浮動匯率制度下,各種貨幣的匯率,主要由市場自由決定,並隨外匯供需狀況而波動。
6、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水平的決定基礎是 各國貨幣的購買力。
7、浮動匯率制度從政府是否進行干預來劃分,可分為:自由浮動 和 管理浮動。
(四)第四章 外匯交易業務
1、直接標價法:大數在前,小數在後,表示升水;間接標價法:大數在前,小數在後,表示貼水
2、升水表示遠期外匯匯率大於即期外匯匯率;貼水表示遠期外匯匯率小於即期外匯匯率。
3、投機者預期某外幣匯率將上升時,就在外匯市場買進該外幣現匯,當該外幣匯率確實上升時,再拋出該外幣,通過即期外匯交易低價買進、高價賣從而獲利。反之,當投機者預期美元匯率將下跌,就在外匯市場拋出美元現匯,當美元匯率下跌時,再購進美元現匯。
4、一般高利率國家貨幣的遠期匯率趨跌,低利率國家貨幣的遠期匯率趨漲。
5、進行遠期外匯交易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屬於保值性的;另一個是屬於投機性的,
6、升(貼)水合年利率大於利差,做時間套匯;相反做套利。
7、外匯期權合同內容:貨幣種類、金額、協定價格、保險費和期權期限
8、在外匯期貨交易中,為了防止交易一方拒付造成另一方損失,規定當事人必須向清算所支付一定的保證金。
(五)第五章 外匯風險
1、出口商承受著出口收入的外匯匯率下跌的風險;進口商將承受支付進口貨款的外匯匯率上升的風險。
2、簡單指數化形式是以一籃子貨幣的指數保值。
3、如果預期計價結算貨幣的匯率趨跌,那麼,出口商或債權人就應設法提前收匯,以避免應收款項貶值損失
4、貨幣匯率變動產生的交易風險,直接影響到企業短期內本幣的現金流量。
5、國際借貸中,借、用、還外匯不統一,存在用、還外匯匯率上漲風險。
6、每年跨國公司要將全公司的財務報表匯總,要求把各子公司以外幣計價編制的財務報表各項目的金額,用母公司所在國的貨幣單位進行折算,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會計風險。
7、經濟風險不是產生於會計核算,而是來源於經濟分析。
❺ 國際經濟合作的章節目錄
前言 第一章國際經濟合作概論1 第一節國際經濟合作的內涵1 第二節國際經濟合作的研究對象3 第三節國際經濟合作的類型和方式4 第四節國際經濟合作的產生和發展6 第五節當代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的新特點9 思考題11 【案例分析】12 第二章國際經濟合作理論14 第一節傳統國際經濟合作理論14 第二節經濟一體化理論17 第三節生產要素國際移動理論21 思考題25 【案例分析】25 第三章國際直接投資27 第一節國際直接投資概述27 第二節當代國際直接投資的特點35 第三節國際直接投資環境評估與決策42 第四節跨國公司與國際直接投資46 第五節我國直接利用外資與對外直接投資57 思考題64 【案例分析1】64 【案例分析2】65 第四章國際間接投資69 第一節國際間接投資概述69 第二節國際股票投資71 第三節國際債券投資76 第四節國際基金投資81 第五節國際信貸85 思考題88 【案例分析1】 89 【案例分析2】89 第五章國際資本合作新形式91 第一節國際風險投資91 第二節國際BOT投資99 思考題105 【案例分析1】105 【案例分析2】106 第六章國際勞務合作與國際工程承包109 〖2〗Ⅵ國際經濟合作第一節國際勞務合作109 第二節國際工程承包115 第三節我國的國際勞務合作與國際工程承包124 思考題129 【案例分析1】130 【案例分析2】132 第七章國際租賃134 第一節國際租賃概述134 第二節國際租賃的種類137 第三節國際租賃的運作140 思考題146 【案例分析1】147 【案例分析2】149 第八章國際技術轉讓153 第一節國際技術轉讓概述153 第二節國際技術轉讓的內容155 第三節國際技術轉讓的方式161 第四節知識產權165 思考題170 【案例分析1】170 【案例分析2】171 第九章國際信息合作173 第一節國際信息合作概述173 第二節WTO《基礎電信協議》與《信息技術協議》177 第三節國際信息合作的經濟影響182 第四節國際信息安全合作187 思考題190 【案例分析】190 第十章國際發展援助192 第一節國際發展援助概述192 第二節聯合國發展系統200 第三節世界銀行貸款203 第四節主要發達國家的對外發展援助206 第五節我國與國際發展援助211 思考題218 【案例分析1】218 【案例分析2】222 第十一章國際經濟合作組織224 第一節國際經濟合作組織概述224 第二節政府間磋商與政府首腦會議227 第三節全球性經濟合作組織230 第四節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236 目錄〖2〗Ⅶ思考題239 【案例分析1】239 【案例分析2】242 第十二章國際經濟協調245 第一節國際貿易協調245 第二節國際金融協調248 第三節國際投資協調249 第四節國際稅收協調253 思考題259 【案例分析1】259 【案例分析2】262 第十三章我國對外經濟合作267 第一節我國對外經濟合作概況267 第二節中美經濟合作274 第三節中日經濟合作277 第四節中歐經濟合作280 第五節中俄經濟合作282 思考題286 【案例分析】286 第十四章「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我國對外經濟合作政策292 第一節國際資本流動與我國政策選擇292 第二節國際技術轉移與我國政策選擇298 第三節國際人力資源流動與我國政策選擇302 第四節企業國際化與我國政策選擇306 思考題311 【案例分析1】311 【案例分析2】313 參考文獻316
❻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每年分別要學哪些課程請分別羅列一下謝謝!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如下:
大一:大學語文與寫作、外語、數學、計算機操作與資料庫應用、創新創業教育、體育、國防教育。
大二: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財政學、金融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管理學。
大三:國際貿易學、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世界經濟、國際政治經濟學、中國對外貿易、經濟法、國際商法、市場營銷。
大四:消費經濟學、產業經濟學、貿易經濟學、物流學、服務貿易、期貨市場學、電子商務、國際商務、商務談判。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意義
國際經濟與貿易,以經濟學的一般理論為基礎,研究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是一般經濟理論在國際經濟活動范圍中的應用與延伸,是經濟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主要研究對象有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收支理論、匯率理論、要素的國際流動、國際投資理論、開放的宏觀經濟均衡等。
國際經濟學是20世紀20年代初在傳統的國際貿易學和國際金融學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它在資本主義國家越來越受到重視。
❼ 國際經濟與國際貿易有那些區別和聯系求大神幫助
國際經濟與國際貿易的聯系 1.國際經濟的國際貿易是國際經濟交往的兩種重要形式 2.國際經濟和國際貿都與生產要素和商品生產有關 3.國際經濟與國際貿易常常結合在一起構成綜合性的國 際經濟活動. 國際經濟與國際貿易的區別 1,研究對象不同 從學科的角度來看,國際經濟學科是研究國家間各種生產要素重新組合與配置餓運動規律及其協調機制,其側重點主要是生產領域的直接合作;國際貿易學科則是研究國家間商品流通的規律性,其側重點是商品的進出口貿易活動,屬於流通領域的范疇. 2所採取的方式不同 3業務周期長短不同 4國際經濟合作可以發揮獨特的作用
❽ 辨析題:國際經濟合作學科的對象包括一切國際經濟交往的方式
不是。
廣義的國際經濟合作實際上可以理解為國際經濟關系。狹義的國際經濟合作是指以生產要素國際轉移為本質內容的、主權國家間的經濟協作活動。
宏觀國際經濟合作是各個國家(或地區)的政府之間以及它們與國際經濟組織之間以一定方式進行的經濟協作。宏觀國際經濟合作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
其一,各國政府通過本國與世界其他有關國家簽訂雙邊或多邊協定,保護本國自然人或法人在國外的合法權益;
其二,遵照國際慣例,制定並完善本國的涉外經濟立法,明確外國自然人或法人在本國應享有的權益和應盡的義務與責任;
其三,通過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協調本國對外經濟合作的各種關系,使對外經濟合作的開展符合本國經濟發展的長遠目標和宏觀利益。
微觀國際經濟合作是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法人和自然人之間通過簽訂契約或合同等方式,確定合作各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明確合作的內容和方式,以此建立較長期較穩定的經濟關系而開展的經濟合作活動。不同國家的企業或公司間的經濟合作活動構成微觀國際經濟合作的主體部分。
宏觀國際經濟合作與微觀國際經濟合作相輔相成。微觀國際經濟合作是宏觀國際經濟合作的基礎,宏觀國際經濟合作規定了微觀國際經濟合作的對象、范圍和性質,並服務於微觀國際經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