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原因有哪些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那些富裕的家庭是越來越富了,而那些貧窮家庭卻一直貧窮,究其原因,令人深思,他們貧窮的根本原因不外乎這3種:
第一,品行不端愛貪小便宜,好吃懶做
農村裡有一種人,好吃懶做,不肯吃苦,怕苦怕累,做一點事情就叫苦連迭,這種人不是做事的人,也不是正經過日子的人。做農活的人,哪有不出力的,冬天怕冷,夏天怕曬太陽,一丁點苦也吃不了,幹不成任何事,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收入。財富是價值的體現,你沒有付出任何勞力時間,沒有什麼勞動成果,哪裡能產生價值,你也就沒有什麼財運,這樣的人若不改掉壞毛病,一輩子都富裕不起來的。
好吃懶做的人,不幹正事,相反歪心眼卻是有的,今天這家貪個小便宜,那家沾個便宜賣個乖,貌似賺了,可是實際上卻是在歧途上越走越遠,到最後發展不務正業人人討厭的混混。所以日子要想過得舒心順心,還是要老老實實的憑自己的勞動付出吃飯。
第二,入錯行,窮一輩子
有的人本來性格內向,身體底子不是很好,卻從事著繁重體力勞動的工作,比如在工地上搬磚和水泥,這些高強度體力活,很消耗一個人的身體,如果你身體底子不好,就不要做這些工作,雖說這些工作來錢快,也很簡單,但是你的身體會受不了的,這樣下去,你的身體會越來越差的。
也有的人,一不會交際,二不會管理,心眼也不多,卻去縣城開店做起買賣,這樣的人因為太老實了,所以常常沒賺到什麼錢,相反還要每個月付高額的房租,這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子。
一個人要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行業,就要看自己是個什麼樣的性格,自己有什麼特長,喜好做什麼,這三點很重要,基本上就勾畫出你的行業圖譜。有句話講:是金子到哪裡都發光。在這個復雜多變的社會,這句話已經不那麼准確了,並不是一個人對所有的工作都適合,是個人總有的自己的軟肋,有些行業是不適合自己的,這點要注意到。
第三,家庭不和,夫妻不齊心
最後一個原因,卻是最難解決的,那就是家庭不和,夫妻不齊心。俗話說:夫妻齊心,其利斷金。可是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家庭關系不是那麼融洽,要麼是父母與子女關系不好,要麼是夫妻之間經常吵架,這樣的家庭是永遠發達不起來的。
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只有家庭和睦了,家庭成員才會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事業工作上,而不是跟家庭成員間爭爭吵吵。經常爭吵的家庭,不光讓外人看不起,也讓家裡的孩子受傷害,更重要的是這個家庭沒有一個好的運勢,什麼破事爛事都會找上門來的。這樣的家庭怎麼可能富裕得起來呢?
我們都想過上富裕的生活,但是現實中,有些家庭總是發達不起來,究其因大多是這三種原因造成的,我們如果要想過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要把這三種不足改正掉,讓自己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前途和環境。
B. 朝鮮的經濟為什麼會陷入困難
「幸福的家庭都是類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國經濟困難,原因太多,難以一兩句話說明白。簡單說,朝鮮首先是資源稟賦條件差,沒有石油、沒有支柱性的礦產資源、糧食產量低、連年備戰消耗大、國內優秀的科技、經濟人才不足、領導人決策水平有限、搞原子武器和導彈花錢太多、加上前面熱心網友說的國際制裁等許多因素,導致了今天的困難局面。
C. 經濟危機是怎樣導致的
經濟危機的原因
人們說,到了20世紀90年代,北朝鮮生產下降,但能維持到現在,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個奇跡。1991年北朝鮮人均國民收入是2460美元。(1992年2月24日《紐約時報》)
1995年以後,北朝鮮實行了歷時三年的「艱難的行軍」[注1]。這如實地說明了當時北朝鮮的困難。
過去,北朝鮮執行了五年計劃、7年計劃等計劃,在執行過程中也有過幾次延期。但是,經濟一直在上升。在執行第三個七年計劃(1987-1993)的過程中大發生了問題。
雖然北朝鮮實行了「自立民族經濟政策」[注2],但是,像石油和焦煤這種必不可少的原料和能源材料,是依靠中國、前蘇聯、東歐解決的。這也是事實。執行第三個七年計劃期間,由於蘇聯和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的崩潰,以物易物的貿易市場消失了,加上美國引起了核疑惑騷動,簡直是連續受到打擊,而且是沉重的打擊。
由此而產生的最大問題,是一九九三年的石油進口量比以前減少了一半。現在通過以物易物的貿易進口石油是很難的。由於石油進口量減少了一半,北朝鮮經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沒有石油,現代經濟和文明是不可設想的。
結果,北朝鮮經濟面臨了危機。1993年,人均國民收入降低到1,000美元以下[注3],國民經濟產值降低到一九九一年的一半。因此,朝鮮勞動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不得不通過決議,決定第三個七年計劃的延期執行(實際上是中斷)。
大規模工程被中斷了,加上農業和輕工業、水利發電站和火力發電廠的問題作為恢復國家經濟的課題提到前面來了。但是,1994年遭遇霜凍,1995年和196年發生大水災,1997年又遇到海嘯和旱災。北朝鮮的連續出現了最壞的事態。1996年人均國民收入降低到500美元以下。這在工程不能開動、農業生產遭到破壞的情況下是不得已的。
因為過去搞的是的以物易物的貿易,所以看來現在創外匯和掙錢十分困難的。
金正日多次強調了要根據變化了的環境改善和發展國家的貿易,但看來沒有圓滿的付諸實踐。
圍繞著北朝鮮的市場,實際上是資本主義市場,美元起主導作用。雖然出現了歐元,還通用德國的馬克和法國的法郎、英國的英鎊和日本的日元,但是現在以美元為主的有力的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作為外匯左右世界經濟。如果不同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貿易,創外匯是不可能的。
日本經濟所以得到發展,南朝鮮所以帶來一時的繁榮,是因為他們在美國的政治、軍事、文化的支配下利用了美國的廣大市場。
北朝鮮經濟陷入困境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個原因:國防建設
美國反對同北朝鮮結束戰爭狀態,在南朝鮮及其周圍增強了武力,並用各種名目經常舉行對假想敵人北朝鮮發動核攻擊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北朝鮮作為正當的應付措施,不得不增加國防支出,實行了全國的地下要塞化,發展了國防工業,做到了用自己的力量生產國防所需要的攻擊及防禦武器和裝備。
從經濟角度看,國防建設是最不合算的。自一九六二年至今,在37年間,北朝鮮所消耗的國防費和資源、勞力是很難估算的。如果把北朝鮮的年國防費估計為5,000,000,000美元[注4],37年的國防費就約達185,000,000,000美元。這是只按貨幣的價值計算,實際上可能要達到這個數字的幾倍。
反正,北朝鮮的國防建設是規模宏偉的,在地下建設設施,其規模之大,可能相當於好幾座埃及金字塔。這對國家的經濟帶來了不少影響,但是,正因為傾注如此巨大的力量加強了國防,北朝鮮已成為擁有強大報復能力的能飛天的「刺蝟」,「獅子」的也確實不敢貿然動手動腳了。
第二個原因: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崩潰
過去,北朝鮮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圈搞了以物易物物的貿易,進口了國內不能生產的物品,因此沒有外匯也能活下去。但是,1989年11月9日從東德開始的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崩潰,嚴重地影響了北朝鮮經濟。
北朝鮮不能搞以物易物的貿易,這就等於假設的日本、南朝鮮、台灣等地的失去了美國和西歐廣大市場的情況。日本和南朝鮮和台灣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會陷入經濟危機,招致社會的混亂和不安。但是,北朝鮮卻在如此惡劣條件下仍能夠咬緊牙關支撐下來。
北朝鮮因為沒有外匯,不能進口石油、化肥和焦煤。如果沒有石油,汽車特別是載重汽車就不能開動,這樣就不能運煤,不能開動工廠。要採煤,需要電力,但是因為水力發電是不穩定的,所以不能不依靠火力發電。要採煤,除了電力以外還要有內燃機,到頭來還是需要石油。要開動鋼鐵廠,燃料不得不依靠進口。
北朝鮮主要外匯來源是鋼材和有色金屬,但是,他們的國際價格越來越低。出口捕獲量眾多的水產品是最好不過的,但這還要有漁船和重油。這簡直是個惡性循環。
第三個原因:美國的經濟制裁
從一九五三年朝鮮戰爭停戰的那天開始,更准確地說,從一九四五年光復的那天開始到今天,北朝鮮一直受到美國的經濟制裁,為此同資本主義國家的貿易,受到了很大的障礙。消除美國的經濟制裁,是消除這種障礙,在世界范圍內順利的進行貿易的一個重要環節。
如果國際金融機構對北朝鮮通融資金的話,北朝鮮就可以同資本主義市場進行貿易。這樣的話,北朝鮮就基本上可以解決能源問題和生產設備的更新問題。要想從國際金融機構得到貸款,也必須消除美國的經濟制裁。
阻撓歐洲國家對北朝鮮進行投資,也是美國經濟制裁的一個環節。歐洲國家也不得不為不抵觸美國的經濟制裁而費神。比如,美國要動用自國的國內法處罰同伊朗和古巴進行貿易和對這些國家進行投資的加拿大和歐洲國家的公司。
北朝鮮把毗鄰朝中、朝俄國境地帶的羅先三角洲辟為國際貿易經濟特區,但是,由於美國的經濟制裁,世界各國並不積極投資。
[注1]「艱難的行軍」,只從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到一九三九年三月,金日成率領的抗日游擊隊冒著嚴寒和全軍覆沒的危險被突破日軍的包圍,向祖國挺進而進行的歷時100天的行軍。「艱難的行軍區」結束以後,挺進到祖國,給日本霸佔下呻吟的朝鮮人民帶來了希望。
[注2]「自立民族經濟」,只建立多方面發展的、以現代技術裝備起來的、依靠自己的原料及能源基地和技術力量,基本上滿足對生產資料和消費品國內需要的綜合性經濟體系。北朝鮮經濟建設的基本戰略,是根據自力更生的原則建設自立民族經濟。
[注3]據一九九八年四月十日《朝日新聞》報道,北朝鮮向聯合國提出的統計資料中提到人均國民收入1993年不到1,000美元,1996年降低到500美元以下。
[注4]用50億美元,只能建造1艘美國的原子能航空母艦和2架最新的隱形「B-2」轟炸機。
[注5]流經中國、北朝鮮、俄羅斯邊境的圖們江下游的國際開發合作計劃,包括中國吉林省延吉、北朝鮮清津、俄羅斯濱海省的弗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三角洲和包括中國琿春、北朝鮮羅先、俄羅斯的波謝特和薩爾維諾港的小三角洲。
北朝鮮於一九九一年十二月決定將羅先地區辟為經濟貿易區,首次允許100%的引進外資。准備把這一地區建成履行貨物轉運、出口加工、旅遊及金融服務等3種職能的綜合經濟貿易區。
D. 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
爆發原因如下:
1、具體原因
生產(供給)和銷售(需求)的矛盾。
(1)貧富差距過大:資本家盲目擴大生產,人民相對貧困,購買力低於生產能力。
(2)信貸消費過度膨脹,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加劇生產與銷售的矛盾。
(3)股票投機過度,股票無法反映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造成經濟虛假繁榮,掩蓋了矛盾。
(4)自由放任經濟思想的影響,使整個社會生產處於無政府狀態。
2、根本原因
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即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3、直接原因
股票投機活動猖獗,掩蓋了生產和銷售的矛盾。
4、政策原因
各國國內政策失誤,即經濟危機是自由放任政策的產物。
(4)為什麼經濟會陷入困境擴展閱讀:
1、經濟危機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召開了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20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處於的相對穩定時期,進入飛速發展的黃金十年。
2、經濟危機造成的影響
(1)經濟上的調整惡化國際關系: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困境,紛紛提高關稅,實行貨幣貶值等。這些做法導致世界經濟進一步陷入混亂,國際關系也日趨惡化。
(2)引發政治危機: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曠日持久,法西斯主義在一些國家開始泛濫,資本主義面臨著嚴重的政治危機,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搖搖欲墜。
E. 經濟全球化現實困境形成的根本原因
全球經濟一體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出了國界,使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的經濟活動相互依存、相互關聯,形成世界范圍內的有機整體;或者說是指世界各國均參與全面的經濟合作,其中任何一國經濟領域的變動均會引起世界經濟整體的變動。在國際經濟活動不斷深入,國際市場不斷變化的過程中,跨國公司的影響非常大。現在世界500強大公司內幾乎找不出一家企業是完全在國內生產、在國內銷售的,幾乎都是擁有遍及全球網點的超級企業。這些大公司的年銷售額和年產值又都幾乎可以和一個小國家,甚至一個中等國家的年國民生產總值相提並論。而這些大公司為謀求自身的發展正在進一步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向和組織結構,希望把自己建設成為一個在組織內部進行國際化分工的公司。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其在經濟領域的廣泛應用,為世界經濟一體化提供了物質技術基礎。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各國企業進行全球信息溝通和操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F. 黎巴嫩經濟持續低迷,為何突然深陷困境
目前尼巴的面前有非常多的卡需要他跨過,不僅此次的新冠疫情還沒有度過,而黎巴嫩大爆炸所帶來的人民抗疫,糧食危機,醫療物資短缺等等問題都還沒有解決,而現在黎巴嫩的黨派斗爭也越來越明顯,經濟陷入了持續性的低迷,那麼為什麼黎巴嫩會陷入這一種困境之中呢?
第二,造成黎巴嫩現在陷入這種境地的原因,是因為系統性的重建還沒有開始,我們知道一個國家要想真正的開始,新的啟程,起碼又有最基礎的公共建設,要有系統性的建設,在內戰結束之後,黎巴嫩人們終於開始建立自己的家園,但是由於國家之前一直是附屬品,之後獨立了之後人們矛盾又很嚴重,所以根本就沒有人和錢才能夠拿出來建設黎巴嫩的系統性建設,國家的工業基礎一直非常薄弱,連農業都不發達,所以這個局面在這么久以來一直沒有得到改變,這也是為什麼黎巴嫩這一次的糧倉被炸之後就出現了糧食危機。
G. 現在很多西方國家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
國家陷入困境主要是經濟的原因,因為經濟不能流通,所以很多的國家都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H.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哪些困境,如何破解這一困境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如下:
1。體制結構仍然不合理,長期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長方式沒有根本改變。
中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影響發展的體制和制度障礙依然存在,重大改革面臨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2、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
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明顯。東海岸與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正在擴大。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科學、教育、文化和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緩慢。
3、農業基礎薄弱、農民收入低、農村發展滯後的狀況沒有改變。
「三農」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
4、通貨膨脹壓力仍然存在
農業生產資料、部分農副產品和部分工業品價格的結構性上漲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
5、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住宅、安全生產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很多。
解決方案如下:
1、深化改革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關鍵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註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經濟增長,實現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促進第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3、解決「三農」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
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5、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總部經濟」是指某區域由於特有的資源優勢吸引企業將總部在該區域集群布局,將生產製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其它地區,而使企業價值鏈與區域資源實現最優空間耦合,以及由此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種經濟形態。
I. 為什麼經濟會陷入蕭條
很多很多原因 可能是經常賬戶一直處於負值 失業率上升 產業結構軟化 結構性通貨膨脹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