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經濟運行分析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宏觀經濟分析主要從經濟增長速度、經濟運行狀況(再生產各環節,一、二、三次產業,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出口需求)、財政金融情況、城鄉居民收入情況和社會保障情況、就業情況、物價情況、進出口和利用外資情況等
1)生產情況(工業、農業、第三產業);(2)需求情況(投資、消費、出口);(3)財政金融情況;(4)物價總體水平情況。3、城鄉居民生活水平(1)城鄉居民收入情況;(2)住房情況;(3)就業再就業及社會保障情況。
1、地區生產總值2、工業增加值3、固定資產投資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6、對外貿易(海關進出口總額)
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消費物價指數(CPI)
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11、外商直接投資(FDI)
12、外匯儲備13、貨幣存量或流通量城市經濟(urban economy)是指由工業、商業等各種非農業經濟部門聚集而成的地區經濟。城市經濟是以城市為載體和發展空間,二、三產業繁榮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資本、技術、勞動力、信息等生產要素高度聚集,規模效應、聚集效應和擴散效應十分突出的地區經濟。
城市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隨著第二次社會大分工──農業與手工業的分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引起城鄉分離而產生的。城市經濟的發展不僅受整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生產關系性質的制約,而且總是同城鄉關系的變化聯系在一起的。
2. 我國城市的市政經濟支出的內容結構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退休老人。貧困家庭。以及等等吧。
3. 城市公共經濟的特徵是什麼
公共經濟指的就是一種公益性的,非排他性的,這是公共經濟的最主要的特徵。
一、坐公交慢,擠公交更難,中國人的動物兇猛本性在擠公交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大老遠只要有人吼聲「來了」,人潮便嘩啦啦涌動起來,有的老早就占據了有利地形,有的正伺機奪取陣地,有的謀劃著究竟是發揮個頭優勢呢還是力氣優勢,大人小孩個個嚴陣以待,最霸道的是那些看上去老態龍鍾的爺爺奶奶們,等車時一個個沒精打采,車一來,老人們突然就容光煥發氣勢洶洶了,推拉擠踩,撓掐抓拐,使潑撒野,硬是從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殺出一條血路,讓年輕人目瞪口呆。
二、不能說誰擠得不對,誰叫咱國家人太多了呢,擠公交是中國特色,擠了不平等,不擠你就只有忿忿不平地一直等,尤其是老人,如果不使點手段一鼓作氣,根本上不了車。事故頻發,最怕坐上流動炸彈,原以為公交炸彈只有外國才有,自從成都公交慘案發生後我才知道,原來公交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尤其是對我們國家來說,座位20個的公交車擠了50個人,從來沒有任何部門來查一查管一管,不出問題才怪,當然,查也沒辦法,何況我們這些年還不斷地遇到豬流感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最嚴重的SARS曾經把公交車變成死亡重災區,至今還讓人心有餘悸。
三、瞥開這些,公交車自身的安全性能有時也不那麼讓人放心,成都公交慘案發生時車上根本找不著救生錘,很多乘客是求生無門,活活燒死在車上的,坐上這樣的車,就等於身上捆綁了一枚不定時炸彈,何時爆炸,天知道。這樣的教訓已經發生過太多了起了,我們的管理者們不僅應該提供便宜的公交,還要提供安全的公交,別讓大家因為公交而誤了私家性命。
四、接踵摩肩,最怕色男揩油騷擾,對於女人、尤其是那些長得漂亮點的女人來說,擠公交不僅是個體力活,有時還不得不忍受色男的眼神騷擾。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是男人都會對美女多看幾眼,美女們也總希望得到男人關注,這是常情。可再渴望男人欣賞的女人也不願誰睜著咸豬眼長時間對她行注目禮,但公交上就有這種男人,不僅想把你衣服看穿,他的咸豬手還會趁著擠車捏一把摸兩下,你要真追究起來他就說是慣性作用,告狀也不容易取證。
4. 求公共經濟名詞解釋
通貨
流通的貨幣, 分硬通貨和,軟通貨, 黃金是硬通貨, 貨幣, including cash, 是軟通貨.
准貨幣
准貨幣(quasi-money)----又叫亞貨幣或近似貨幣,是一種以貨幣計值,雖不能直接用於流通但可以隨時轉換成通貨的資產。准貨幣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但因可隨時轉化為現實的貨幣,故對貨幣流通有很大影響,是一種潛在貨幣。
准貨幣主要由銀行定期存款、儲蓄存款以及各種短期信用流通工具等構成,如國庫券儲蓄存單、外匯券、僑匯券、金融卡等
從貨幣層次上看,准貨幣=M2-M1
委託貸款
委託貸款是指由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作為委託人(如中國銀行)提供資金,由受託人(即我行)根據委託人確定的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代為發放並協助收回的貸款。
信託存款
信託機構按照委託人的要求,為特定目的吸收進來代為管理的資金,是信託機構經營業務的重要資金來源。
信託存款與一般銀行存款相比,具有存期較長、數額較大、利率較高、用途有一定限制、不能隨意提取本金等特點。根據不同的目的,信託存款有委託貸款保證金、委託投資保證金、單位信託存款、公益基金信託存款、勞保基金信託存款、個人特約信託存款等品種。
答案補充
十大新經濟名詞
《中國財富》最近評出了2005年中國十大經濟概念。該雜志認為,一個經濟概念的流行,預示著這個經濟名詞相關聯的領域興起,比如浙江人經濟。
總部經濟
自從2003年「」在北京被炒熱以來,2004年打著總部經濟旗號的項目如雨後春筍般越來越多。
許多城市都提出了發展總部經濟的概念。廣州、深圳、杭州、南京、青島都把發展總部經濟
作為新的經濟發展亮點。上海雖然沒有大張旗鼓地把發展總部經濟擺在紙面上,但在發展總部經濟方面卻一直走在全國最前列。
業內人士認為:總部的聚集,無疑將拉動周邊第三產業的發展,更多的總部意味著巨額經濟收入和地區品位的提高。
拇指經濟
拇指經濟的概念出現於2003年,卻流行於2004年。如今手機已遠遠超出點對點的語音通信功能,具有了媒體傳播的性質,人們用拇指敲擊出了一個溝通的新時代,手機簡訊業務也就成為通信領域里一個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答案補充
2004年中國手機簡訊息佔全世界簡訊總量的一半。拇指經濟空前繁榮,對公眾和社會生活的影響力正在擴大。2004年簡訊小說隨之面世,可謂是對拇指經濟進行新一輪的推波助瀾。
F1經濟
2004年9月26日,被稱為用金錢打造的運動的F1大賽在中國上海閃亮登場。被人們津津樂道的不僅是賓士在賽道上的舒馬赫們,還有一個對多數國人來說熱得發燙的新名詞———F1經濟。
F1是世界公認的商業運作最成功的賽事之一。昂貴的F1賽事是一項無法普及的體育運動,是各大汽車生產商展示各自實力的平台。所以,上海花巨資將F1大賽引入中國,其目的不僅是舉辦一場國際體育賽事,而是著眼於F1大賽能帶來的無限商機。
搜索力經濟
搜索力,正代表著互聯網新經濟的核心價值。繼「眼球經濟」「注意力經濟」之後,「搜索力經濟」日益成為互聯網時代新的一種虛擬經濟形態。
「搜索力經濟」代表著經濟模式的改變,互聯網和商業的價值開始合拍,搜索服務完全出於用戶的主觀意願,直接走向目標用戶。「搜索力經濟」的強大魅力在於人們已經難以割捨如Google、網路這樣的搜索門戶,由十指敲擊出的「搜索力」正在激發網路經濟的潛能。
答案補充
循環經濟,指低能耗、低污染、高回報的環保經濟模式。上個世紀70年代,面對第一次石油危機的日本經濟正是依靠資源集約的循環經濟思想,才趕超了歐美。
循環經濟
2004年12月5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循環經濟」的概念作為解決國內能源和資源短缺問題而開出的葯方。
科普經濟
2003年「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和返回,對中國空間技術以至於總體經濟實力來說,都是一次最好展示,對整個中國經濟都將產生深遠影響,由此掀起的航天經濟在2004年被推向高潮。
假日逛科普場館,已成為假日中市民「逛街、逛公園、逛景點」之後的又一個新名詞。
5. 公共經濟政策有哪些
宏觀經濟政策目標有一下四點:
1。持續均衡的經濟增長,即保持經濟的增長的同時,保證其有一個適當的增長速度。因為經濟增長受各種資源條件的限制,另一方面過快的經濟增長會導致一些問題,如環境污染等。
2。充分就業,充分就業意味著一方面市場上的失業只有因為摩擦性失業所帶來的。 另一方面是現階段的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3。物價穩定,物價穩定並不是指沒有通貨膨脹,因為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通貨膨脹是不可避免的。
物價穩定是指通貨膨脹的比例在1%到3%之間,並且每年的通貨膨脹率差別都不大。
4。國際收支平衡,國際收支平衡即意味著,匯率穩定,外匯儲備有所增加,進出口平衡。 因為外匯儲備在一方面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對外經濟的能力,即其商品的競爭力。
6. 公共經濟的概念
西方經濟學把所有經濟主體分為兩大類:公共部門、私人部門,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屬物,後者是指企業和家庭。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和家庭,都以各自的方式參與國民經濟的運行,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但它們的行為方式和目的卻不一樣。企業和居民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有強烈的利益動機,行為方式也自然是以有利於自己的方式進行。政府卻與此不同,它主要是為了社會目標而存在。當然政府的經濟活動不能完全忽視收益和成本,但它更多的是考慮社會公正和公平。市場由於信息不對稱、公共產品、壟斷、外部性等原因,會出現失靈的現象。如何彌補市場失靈的重擔自然就落到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可以彌補市場的失靈與不足。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提供公共服務、維護市場秩序、影響收入分配、優化資源配置、穩定宏觀經濟等。
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規律與企業和居民一起參與和影響國民經濟的。公共經濟學就是專門研究政府經濟行為的規律的科學,它是經濟學的分支學科,是論述各級政府部門和公共組織的存在意義和行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麼以及應該怎麼做的學科。
7. 公共經濟學有哪些主要的內容
公共經濟學的定義
西方經濟學把所有經濟主體分為兩大類:公共部門、私人部門,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屬物,後者是指企業和家庭。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和家庭,都以各自的方式參與國民經濟的運行,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但它們的行為方式和目的卻不一樣。企業和居民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有強烈的利益動機,行為方式也自然是以有利於自己的方式進行。政府卻與此不同,它主要是為了社會目標而存在。當然政府的經濟活動不能完全忽視收益和成本,但它更多的是考慮社會公正和公平。市場由於信息不對稱、公共產品、壟斷、外部性等原因,會出現失靈的現象。如何彌補市場失靈的重擔自然就落到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可以彌補市場的失靈與不足。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提供公共服務、維護市場秩序、影響收入分配、優化資源配置、穩定宏觀經濟等。
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規律與企業和居民一起參與和影響國民經濟的。公共經濟學就是專門研究政府經濟行為的規律的科學,它是經濟學的分支學科,是論述各級政府部門和公共組織的存在意義和行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麼以及應該怎麼做的學科。
公共經濟學的特徵
1、公共經濟學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為的學科。
政府與市場也同樣存在著失靈的現象,因此就需要對政府的行為進行科學的研究。公共經濟學就要解決此類問題,即政府為什麼要干預經濟生活?什麼時候干預?怎樣干預?政府從事經濟活動的范圍、方式、途徑和效果是什麼?
2、公共經濟學是以經濟學的方法來研究政府經濟行為。
人們研究政府可以從許多角度來進行,比如從社會學的角度,從政治學的角度等。但是,經濟學認為人們是通過理性的利己主義行為、利用價格機制和競爭機制在商品貨幣關系中完成自己的交易行為,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服務性的,政府是服務性的政府。
3、公共經濟學更加註重對實際問題的研究。
公共經濟學研究提供公共物品、政府價格管制、外部性與政府行為、政府政策與經濟自由度、尋租等問題時,採用了大量的方法。這些方法對解決實際問題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比如運用委託—代理理論、博弈理論、信息理論、公共選擇理論、制度經濟學理論等。作為經濟活動主體的政府在實際工作中也迫切需要這樣一些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既完成社會的目標,又能夠提高經濟效益。
公共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西方國家的混合經濟大致顯示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在混合經濟體制下,社會的經濟活動不僅要滿足個人的經濟目標,而且還必須滿足某些公共目標;
2、在混合經濟體制下,社會的經濟活動不僅取決於個人的經濟決策,而且也取決於以政府為代表的公共經濟決策;
3、在混合經濟體制下,社會處理經濟問題的方法,是介於自由放任(自由市場)與政府管制(集中計劃)這兩種極端方法之間的「中間方法」;
4、在混合經濟體制下,政府與私人企業、國家與市場通過職能分工而建立起經濟的合作關系;根據混合經濟體制以上這些特點,我們可以給它下一個這樣的定義:混合經濟是當代國家以社會目標補足私人目標,以政府經濟政策補足個人經濟決策,以政府調節補足市場調節的一種經濟體制。在這種體制下,國家與市場、政府與企業和個人通過職能分工與合作以實現國家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作為公共經濟學研究對象的政府與非政府部門主要有以下兩個基本的區別。首先是向准負責?是向選民負責,還是向投資者負責?一般說來,在民主政治體制下,政府的干涉行為主要是向選民負責,而非政府部門(企業)的行為則主要是向投資者負責。其次是有關強制權的問題。政府部門的行為對於其行為接受者來說通常具有強制性,而非政府部門的行為對於其行為接受者來說則不具有強制性。
在區分了政府部門與非政府部門之後,我們還有必要進—步對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加以區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區別首先是行政等級上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區別還表現在它們所承擔的不同職能。從以上兩個方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雖然都是國家行政機關的組成部分,且有著許多一致的目標和行為,但兩者間的區分還是十分明顯的,即它們在國家行政系統中處於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的許可權和管轄范圍,並執行不同的職能。
與私人部門一樣,政府部門(公共部門)的存在也會產生一系列相似的經濟問題,它們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生產什麼?這個問題首先涉及到公共產品生產與私人產品生產的均衡問題,其次也涉及到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共產品的均衡問題。
2、如何生產?公共產品是由政府來組織生產還是由私人企業去生產。許多人認為由政府來組織生產公共產品,可以減少大公司對消費者的剝削。
3、為誰生產?這其實是一個有關公共產出的利益分配問題。政府關於稅收與福利計劃的決策將直接影響人們的收入分配。同樣,政府決定生產什麼樣的公共產品也就同時決定了哪些個人與利益集團可以從中獲益。
公共經濟學表明該學科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體系,與傳統的財政學相比較,公共經濟學增加了兩大領域的內容。一是該學科增加了政府決策的內容,二是增加了公共部門支出的經濟分析。在學科體繫上,傳統財政學無法把市場機制和非市場機制的資源配置統一到帕累托狀態,而在公共經濟學中則建立了兩者一致的理論模型。
8. 市政公共資源包括哪些
市政公共資源包括城市供水、供氣、供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城市軌道交通和其他公共交通;城市公共場地、場所;市政道路路內停車泊位及政府投資的公共停車場;政府投資的城市地下人防設施等地下公共空間;公園綠地等城市綠地內配套服務設施(含臨時設置)及場地;城市公共空間廣告設置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項目。
特點
城市公共資源屬全體人員共同享有,一個物品是公共資源,必須有以下特點:
1、公共資源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相對於私人物品而言的。與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所有權不屬於某個人,而是屬於部分成員和全體成員所有。它同時存在多個使用者,每一個使用者不存在競爭性,具有公共性質。
公共資源的非排他性。一個使用者使用公共資源不會引起另一個使用者的效用減少。公共資源是一定區域內全體人員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公共資源的外部性。一旦公共資源遭到破壞時,對其他使用者來說會產生一種額外支出,例如,同使用一條河流的上下游兩用戶,上游企業排放污水必然會影響到下游居民正常生活。
2、公共資源具有稀缺性。在工業化社會以前,各種資源豐富,人們認為公共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然而隨著工業化帶來的經濟飛速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人口的劇增,人們才認識到了公共資源的稀缺也在日益增加。
3、公共資源具有整體性。這就決定了一旦某項公共資源受到破壞,將影響到公共資源的整體價值。如城市的環境污染、水資源短缺等會降低城市的整體價值。
4、公共資源價值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評價公共資源價值不僅偏重於其經濟價值的評價,更重要的是偏重於對其公共資源的社會價值的評價,即公益性的評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城市公共資源
9. 作為公共經濟學重要經濟主體的公共部門包括哪些組織請分別描述。
包括政府、公共企業、非營利性經濟組織(例如基金會等)、國際組織、民間社會團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