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奧運會給我們國家帶來的經濟效益有哪些
2008年奧運會給國家帶來經濟效益分為: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
1、直接經濟效益:
(1)大量資金直接投資於舉辦地區為主的地區。
保證基礎設施的完善:由於奧運會的舉辦,北京藉此機會大力完善基礎設施使各地的通訊、交通、電力、住宿、交通、公共標示等逐步完善。我國在地鐵,機場,車站建設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比重較大,這些項目是北京和其他地區建設的一部分,不僅對保障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具有重要意義,還對北京城市建設和其他地方人們生活條件改善具有長遠意義。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04~2008年間,奧運因素拉動北京GDP增加1055億元。
(2)對國家和地區經濟的拉動:
北京主辦2008年奧運會預計總投資額將達到160億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323億元,其中組委會預算支出約為16-18億美元,非組委會預算支出(與承辦有關的基本建設支出)約為142-144億美元。據知名機構高盛統計,北京申奧成功後,從2002年起到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每年將額外增加0.3%。中國經濟大發展將大大提速,7年間額外增加GDP將達1.376萬億元。
(3)電視轉播收入及其他收入:
電視轉播收入一直是近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主要收入之一,收入7.09億美元,占總收入的43.6%。其他收入包括:標志特許收入,正式供貨商收入,彩票收入,門票收入,捐款收入,財產出售收入等,合計占總收入的43.6%。
2、間接經濟效應:
(1)最大限度促進就業:
如果按北京奧運會新增投資1320億元,且每10萬元投資新增1個就業機會算,則北京奧運會將新產生130萬個就業崗位,增加的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建築業、房地產業、環保業、電子信息產業、文化體育產業、旅遊業、信息服務業等,以第三產業為主。增加的就業主要集中2004年至2009年的6年間,其中高峰將出現在2006年至2009年。
(2)對旅遊業和商業的積極促進作用:
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和籌辦過程將吸引全世界大量的觀光客,2008年到北京旅遊的海外人員將達500萬人次。奧運會為北京帶來的旅遊收入將達1700億元。
2. 08年的奧運會會給中國的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是有多方面來衡量的,但經濟總量無疑是衡量綜合實力最重要的一個指標。百年奧運首次登陸中國,成功的宣傳了我們國家的民族文化,也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的促進了和奧運會相關產業的產業經濟的發展,給國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
2 奧運會對中國經濟影響的意義
2.1奧運經濟的概念
奧運經濟是指主辦國組委會的直接效益。它包括舉辦城市在申辦,籌備和舉辦奧運會期間以及奧運會後的一段時期內,利用奧運會的影響 ,借勢發展本地區經濟的一系列活動。主要包括申辦時期的策劃宣傳;籌辦時期的比賽場館及相關設施的投資和建設活動,城市交通等相關設施建設,奧運會後宣傳活動,門票預售等活動;舉辦時期的宣傳,組織等活動;後奧運時期的比賽場館等相關設施重新開發和利用活動。
2.2奧運會的直接經濟效益
2.2.1大量資金直接投資於舉辦地區為主的地區
保證基礎設施的完善:由於奧運會的舉辦,北京藉此機會大力完善基礎設施使各地的通訊、交通、電力、住宿、交通、公共標示等逐步完善。我國在地鐵,機場,車站建設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比重較大,這些項目是北京和其他地區建設的一部分,不僅對保障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具有重要意義,還對北京城市建設和其他地方人們生活條件改善具有長遠意義。雖然花費巨大,可這為以後經濟發展個各方面鋪造了一條路,短期資金的大量投入帶來的是長期的收益。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04~2008年間,奧運因素拉動北京GDP增加1055億元。
2.2.2對國家和地區經濟的拉動
北京主辦2008年奧運會預計總投資額將達到160億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323億元,其中組委會預算支出約為16-18億美元,非組委會預算支出(與承辦有關的基本建設支出)約為142-144億美元。據知名機構高盛統計,北京申奧成功後,從2002年起到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每年將額外增加0.3%。中國經濟大發展將大大提速,7年間額外增加GDP將達1.376萬億元。
2.2.3電視轉播收入及其他收入
電視轉播收入一直是近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主要收入之一,收入7.09億美元,占總收入的43.6%。其他收入包括:標志特許收入,正式供貨商收入,彩票收入,門票收入,捐款收入,財產出售收入等,合計占總收入的43.6%。
2.3間接經濟效應
2.3.1最大限度促進就業
如果按北京奧運會新增投資1320億元,且每10萬元投資新增1個就業機會算,則北京奧運會將新產生130萬個就業崗位,增加的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建築業、房地產業、環保業、電子信息產業、文化體育產業、旅遊業、信息服務業等,以第三產業為主。增加的就業主要集中2004年至2009年的6年間,其中高峰將出現在2006年至2009年。
3.3.2對旅遊業和商業的積極促進作用
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和籌辦過程將吸引全世界大量的觀光客,2008年到北京旅遊的海外人員將達500萬人次。奧運會為北京帶來的旅遊收入將達1700億元。
2.4衍生經濟效應
2.4.1舉辦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
奧運會將促進一批技術先進、功能配套、規模齊備的現代化城市城市基礎設施和設備的投入運行,全面提高基礎設施供應能力和運行效率,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前10~20年,基本緩解長期困擾首都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礎設施短缺問題。
2.4.2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使中國經濟能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
首先奧運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事件。主辦國的政府、組織和企業要與多個國際組織和眾多跨國公司進行業務往來和商業談判,因此從申辦到實際運作的全過程都必須按照國際慣例來操作。其次,現代奧運會投資巨大,一般來說,主辦夏季奧運會用於賽事的直接投資和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間接投資加起來會超過幾百億美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辦奧運會投資會更大。所以,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
2.4.3有利於在國際上打造「中國品牌」,能更好地帶動國內企業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轉變
2.4.4有利於宣揚民族文化,展示國家軟實力
北京奧運會成功的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的雄姿,讓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了我們國家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和源遠流長的風俗傳統,讓更多的外國人走進中國,了解中國,進而成為中華文明和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也勢必會增加全國各族人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進而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潛在的內在助力。
3結論
奧運會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對經濟總量的提升也是很明顯的,但因為我們國家是一個經濟總量很大的大國,任何一個單一的事件都是無法影響它的經濟基本面的,所以奧運會對國家經濟的影響又是很有限的。但奧運會對個別領域的促進作用是無與倫比的,是無法用單純的統計數據來衡量的,奧運會及其奧運會期間舉辦的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熱愛和平、富強民主的發展中大國的完美姿態,它加深了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的理解,為國家的和平崛起提供了一個和平的外部發展環境;同時它極大的振奮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了全體國民的凝聚力,為國家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內在助力和穩定的內部環境。
3. 奧運會帶來的經濟效益
奧運會的經濟效益分為三個層次:
(1)直接性經濟效應
直接性經濟效應是指奧林匹克運動會承辦國組委會在對奧運設施、奧運安全、奧運環境、奧運服務投入的基礎上而獲得的收益,這些收益包括企業贊助、電視轉播權出售帶來的收入、門票收入、各類奧運紀念品的銷售收入。
(2)間接性經濟效應
間接性經濟效應是指在奧運會申辦、籌辦、承辦、舉辦過程中,奧運的實體投資帶動相關產業的增長。奧運經濟在第二產業中形成的間接性經濟效應主要表現在建築業、製造業和電力、煤氣、供水產業中。在第三產業,奧運會期間旺盛的需求將極大地推動旅遊業、餐飲業快速增長,同時,教育業、金融業、保險業、房地產業、傳媒產業、物流業、交通運輸業都會因奧運會的召開出現不同程度的繁榮。
(3)衍生經濟效應
衍生經濟效應是指通過舉辦奧運會給經濟社會帶來的深刻影響的集合。衍生經濟效應的顯現是通過舉辦國和舉辦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對外開放的擴大,國民素質的提高,以及體育、文化、旅遊產業的持續發展來實現的。
如果說直接性經濟效應與間接性經濟效應都帶有周期性,那麼,衍生經濟效應則具有長期性和戰略性。
【拓展資料】
奧運會對中國的影響有哪些?
一、2008年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2.這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使中國經濟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3.有利於在國際上打造「中國品牌」,更能帶動國內企業從產品管理向品牌管理的轉型
二、2008年奧運會對首都經濟的影響
1.舉辦奧運會將為新世紀初首都經濟的快速增長提供「核動力。
2.舉辦奧運會將帶動首都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使首都經濟更具活力和競爭力,「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申辦理念符合首都產業結構調整的價值取向,舉辦奧運會將加快北京市「退二進三」的步伐,「退二進三」是首都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必然選擇,舉辦奧運會將使旅遊和文化體育產業成為首都經濟的支柱產業,同時帶動會展業和中介業的快速發展。
3.舉辦奧運會將在擴大北京就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4.舉辦奧運會將大大增強北京的魅力
4. 奧運會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好處啊
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要比美國、澳大利亞等工業化國家需要新建或者改造更多的基礎設施,需要更多的建設資金,2008年奧運會的相關投資額將在350億美元左右。奧運會將有助於舉辦國的經濟發展,有助於解決勞動力就業、經濟結構調整等棘手的經濟問題。而且承辦奧運會所帶來的經濟意義不只在於奧運會當年,而是一個長達6-10年的高速增長期。同時更要指出的是,在奧運投資周期結束時,由於投資突然失速,會給主辦城市和主辦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既要考慮奧運會舉辦時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問題,更要考慮到奧運會結束後的經濟保障問題。 一、北京奧運會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北京申奧成功預示著北京地區的社會經濟可能以舉辦奧運會為契機獲得更快的發展。2008年奧運會將對北京的社會經濟產生以下主要影響: (一)積極影響: 1、將促進北京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增長 申辦奧運會的成功將帶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直接拉動經濟的增長。我國為舉辦奧運會的總投資將達到350億美元,而國家的投資又會帶動民間的投資,最終轉化為首都經濟增長的動力。(舉辦奧運會的直接經濟效益)國際奧委會給奧運組委會近年來,由於國際奧委會營銷計劃的成功實施,分配給奧運會組委會的份額十分可觀,一般佔到組委會預算的60%,給我國帶來了直接經濟效益.(間接經濟效益)奧運會舉行還將刺激消費需求,我國將新建或者完善一批體育設施以及城市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這些大規模的需求將對北京的建築、通訊等行業產生推動作用,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2、將有助於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 舉辦奧運會對增加就業機會、提高收入水平有直接影響。籌備奧運會一般需要將近8年,要興建各種體育場館、交通設施、通訊、服務等設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隨著奧運會的到來,各種服務性部門的工作量也大為增加。以往奧運會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舉辦國尤其是主辦城市的就業壓力。據專家估算,北京奧運會將會帶來200萬個就業機會。 3、將推動北京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 舉辦奧運會加快了承辦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非貨物貿易行業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2008奧運行動規劃明確提出了要加速北京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鼓勵非貨物貿易行業的發展。舉辦奧運會導致國際間大量的人員流動、技術傳播和資金轉移,這與服務業中的建築、運輸、旅遊、金融保險、通訊廣播等產業領域將產生密切的聯系,帶動相關技術和產品的升級換代。 4、舉辦奧運會還為我過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由於成功地舉辦了奧運會後,國際形象得到極大改善。隨之而來的是進出口貿易擴大,經濟、技術交流加速發展,國際信用評價部門對我國的信用評價指數也相應提高。 5、舉辦奧運會將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大量圍繞申辦和舉辦奧運會,以愛國主義、首都意識、集體榮譽為中心的宣傳工作,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全體市民愛國家愛北京的熱情,在形成和諧互助的人際關系、奮發進取的工作精神和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等方面創造新局面。此外,舉辦奧運會對於促進北京文化事業的發展,在世界面前樹立北京文明開放團結的現代化國際都市形象,以及為國有企業改革創造更為寬松的環境都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負面影響 1、奧運主辦城市將別的地方的投資吸引過來,可能會加大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政府剛剛提出西部大開發,這兩年的投資正開始向西部傾斜,現在北京辦奧運,一下投資2800億,等於說又來了一個東部大開發,那麼怎樣體現出對西部的傾斜?如果東西部同時傾斜,政府有這么大的財力嗎?另外,對上海這樣與北京直接競爭的城市來說,北京的城市發展是否會影響到未來上海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呢? 2、在奧運會閉幕以後,有一些為奧運會建設的場館和設施,利用率會降低。 3、奧運會場館大量的增加以後,從國外的經驗來看,也是這樣,會造成通貨膨脹。
5. 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給國家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直接性經濟效應是指奧林匹克運動會承辦國組委會在對奧運設施、奧運安全、奧運環境、奧運服務投入的基礎上而獲得的收益,這些收益包括企業贊助、電視轉播權出售帶來的收入、門票收入、各類奧運紀念品的銷售收入。
6. 冬奧會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是什麼
冬奧會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是:經濟效益、區域發展。
第一個影響,體現在經濟效益層面
理論上講,奧運會可以通過三方面效應的力量,為舉辦國帶來經濟效益:
一是直接經濟效應,包括企業贊助、電視轉播帶來的收入、門票收入、各類奧運紀念品的銷售收入等,這部分幾乎占據了歷屆奧運會總收入的半壁江山。
二是間接經濟效應,包括用於比賽設施建設、城市交通環保等項目上的各種投資,可以對眾多上下游產業形成拉動作用,進而促進國民經濟整體的增長。
三是衍生經濟效應,即奧運會可以充分彰顯舉辦國的綜合實力,能夠持續吸引全球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並帶動旅遊、交通、購物、餐飲等諸多行業的繁榮。
第二個影響,體現在區域發展層面
通常來說,冬奧會對於舉辦地經濟的帶動作用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點,即對舉辦城市及其周邊都會帶來不少好處。有數據顯示,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成功召開,直接給加泰羅尼亞地區創造了260.48億美元的經濟效益;而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讓新南威爾士州獲得了63億美元的收益。
第三個影響,體現在體育產業層面
每一次奧運盛會的籌辦,都會極大地帶動體育產業的發展。而對於北京冬奧會來說,最大的受益者莫過於冰雪產業。
冬奧會成績
本屆北京冬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的金牌數達到了9枚,而獎牌數也達到了15枚(9金4銀2銅),刷新了中國1980年征戰冬奧會以來的歷史最佳戰績。
從開賽首日短道速滑隊在混合接力項目中斬獲首金開始,到倒數第二天隋文靜/韓聰組合加冕冠軍結束,中國體育代表團在為期16天的冬奧會中,幾乎每天都奉獻了精彩的比賽,金牌的含金量極高。
7. 奧運會會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什麼好處
一、2008年奧運會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
二、帶來奧林匹克運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三、當然不可避免會有風險。(比如據說雅典奧運會就虧了。)
所以,有利有弊,是每一件事都具有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