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什麼叫護城河
偉大的城市都有護城河。古時候,引水注入人工開挖的壕溝,形成人工河作為城牆的屏障,一方面維護城內安全,另一方面阻止攻城者的進入,這是古人的智慧。天下護城河,以襄陽護城河寬度為最。據史料記載,早在宋代,它的平均寬度就超過了180米,最寬處達到250餘米,已經演變成護城湖,也難怪郭靖在幾十萬的蒙古鐵騎前可以守住襄陽城二十多年。
偉大的企業也要有護城河。巴菲特老爺爺在2007年指出:「一家真正稱得上偉大的企業,必須擁有一條能夠持久不衰的『護城河』,從而保護企業享有很高的資本收益率。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導致競爭對手們必定持續不斷地攻擊任何一家收益率很高的企業『城堡』。因此,企業要想持續不斷地取得成功,至關重要的是要擁有一個讓競爭對手非常畏懼的難以攻克的競爭堡壘,回顧整個商業歷史,很多企業只是像『羅馬焰火筒』一樣輝煌一時,它們的護城河事實證明虛弱得不堪一擊,對手很快就輕松跨越。」
其實護城河在管理學的術語應該是「競爭優勢」,發表波特五力模型的大師波特認為:公司競爭優勢「歸根結底來源於企業為客戶(即消費者)創造的超過其成本的價值。價值是客戶願意支付的價錢,而超額價值產生於以低於對手的價格提供同等的效益,或者所提供的獨特的效益補償高價而有餘」。波特認為全球任何行業競爭戰略本質上只有三個:差異化戰略,成本領先戰略,聚焦戰略。
而巴菲特把護城河分為兩大類:「一種競爭堡壘是成為低成本生產商(如GEICO保險公司和Costco超市),另一種競爭堡壘是擁有強大的全球性品牌(如可口可樂、吉列和美國運通公司)。」可以說跟波特倒是異曲同工。
然而護城河只有此兩類嗎?
2
從初善君有限的水平下,個人覺得護城河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競爭優勢可以說是資源,比如旅遊業的靠山吃山,比如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壟斷資源,比如金融業的牌照資源。但是這種資源優勢並不靠譜,靠山吃山不具有復制性,而兩桶油放到全球的范圍來看,並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而任何牌照都有放開的可能。那麼招商銀行、中國平安、中信證券的護城河在哪裡呢?
第二種專利和技術。毫無疑問技術是競爭優勢、是護城河,但是很難說是長久的護城河。這點在手機行業體現的淋漓盡致,那些消逝的品牌告訴我們:千萬別迷戀技術,技術永遠是用來淘汰的。可是如果技術不是護城河,那麼歷久彌新的科技企業如英特爾、微軟等是如何屹立不倒的呢?此外每天一度電的美的和格力他們的護城河又是什麼呢?說是技術好像也沒那麼強,低成本更是算不上,那麼是品牌?
第三種是低成本。波特都認為低成本是競爭優勢,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國企業正是憑借低成本打開全球製造業的市場。但是在差異化不那麼明顯的情況下,低成本的護城河似乎也是偽命題。比如京東,它其實更應該是說是運營能力或者叫商業模式。我們都知道規模經濟的概念,可是規模不經濟的也有很多。
第四種是品牌。比如茅台、蘋果,除了耳熟能詳,還是耳熟能詳。初善君私以為越是to C的產品和消費品,品牌的護城河效用越發明顯,這是很直觀的感受。但是在to B客戶中,品牌肯定也會是企業選擇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只是我們選擇性忽略了。
3
有機構調研2000多家上市公司發現,與硬體企業相比,更容易在軟體公司里發現護城河。媒體行業強大的品牌和內容對渠道的掌控力,造就了媒體企業的競爭優勢,如迪士尼。直接面對消費者的企業往往難以形成競爭優勢,如餐飲和零售商,但是也並非不可實現,比如星巴克、海底撈,他們的問題在於低轉換成本。相反面對公司業務的企業,則具有更高的護城河,他們容易把自己的業務跟企業客戶的業務做結合,從而形成很高的轉換成本。
護城河究竟是什麼呢?群友的一句話似乎點醒了初善君:行業屬性決定護城河,而品牌是護城河的終極表現形式(由弱到強)。
不同的行業具有不同的護城河,但是再把護城河不斷加寬、加深的過程中,品牌會成為護城河的表現形式,資源、技術、成本都將逐漸被弱化。
比如格力,格力在最早和春蘭們競爭的時候,依靠的是質量和領先不多的技術,然後是渠道,在渠道被蘇寧國美佔領前已經塑造了足夠大的品牌,因此現在格力的護城河就是品牌。
在投資中,任何品牌或者說護城河都是隨著時間形成的,選擇有護城河的公司並非易事。而在成長股投資中,護城河可能剛開始挖或者挖的很淺,靠護城河來選擇,可能就會錯過了。
在強大的護城河也不會永遠不變,即使強大如漢唐也有衰落的一天,因此一切都是動態的,不能死板的去看待。
以上僅僅是初善君和群友們的一些思考,說的遠遠不對,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說說看法。
❷ 股市裡的護城河是什麼意思
在股市中,護城河這一概念由巴菲特提出,護城河的意思是指上市公司阻止競爭對手在其經營領域進入的事物,也就是上市公司在其經營領域的競爭優勢,擁有寬廣「護城河」的股票也會為投資者帶來良好的回報。
股票護城河主要包括品牌、專利、法定許可等無形資產、以及用戶的轉換成本、成本優勢、規模優勢等。
溫馨提示:
1、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2、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5-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❸ 企業的六大護城河是什麼
1、高的市場份額具備競爭優勢,但卻不是企業護城河。比如水泥行業的中國建材市場份額高,但其製造成本也高,也就不具備產品的定價能力。還有市場份額高居第二的中煤能源其製造成本也高,也是缺乏護城河的。
2、優質的產品也不具備護城河。因為它缺乏客戶認知,所以難以形成定價權,優質的產品只有通過進一步的提升具備品牌效應,才具備一定的定價權。比如電視行業,冰箱行業優質產品很多,但誰也不具備定價權,但空調行業的美的和格力已經形成品牌效應,具有定價權,所以具備護城河。
3、高效的執行力和卓越的管理能力不能形成護城河。這兩者更多的是一種過程管理,其導致的結果才是分析護城河的關鍵。一般來講具備護城河的企業都有高效的執行力和卓越的管理能力,但反過來則未必,比如三全食品的管理能力並不差,但並沒有形成企業的護城河。
4、渠道優勢是競爭優勢的一種,但並不算護城河。很多企業都具備渠道優勢,但能否轉化為低成本優勢和規模優勢才是能否形成護城河的關鍵點,比如光明乳業、王朝酒業、中國食品、雨潤食品都具備很強的渠道能力,可惜最終都沒有形成低成本優勢和總規模優勢,只能黯然神傷。
5、產品創新能力不一定可以形成護城河。產品創新能力能否形成護城河在於其商業化能力以及商業模式的設計能力。
6、比如醫葯企業超強的研發能力可以形成葯品專利,華為的超強技術研發能力形成5G行業標准,英特爾的超強研發能力統治了電腦行業。
❹ 巴菲特說的經濟護城河是什麼意思
唐金誠銀回答:
「經濟護城河」是巴菲特投資哲學的中心。護城河使一間公司能長時間維持高水平的投資回報。 Morningstar歸納了5種常見的護城河,每種都可以從巴菲特所購買的股票上找到。
1. 有效規模,亦即自然壟斷。當市場在只有單一公司提供服務的情況下最為有效,自然壟斷就會出現。一般來說,自然壟斷市場的經濟規模巨大,而且要求高固定資本支出,例子包括受監管的公用事業、報紙、鐵路和管道等。 2010年,巴菲特就收購了美國伯靈頓北方聖太菲鐵路。
2. 轉換成本高,企業資料庫軟體和服務就是典型的例子。因為轉換這些系統除了復雜和昂貴,更可能要暫停基本服務。 2011年,巴菲特買入了約110億美元的IBM(IBM,在美國上市)股份。
3. 成本優勢,即能夠比競爭對手以更低廉的價格出售產品。這類似有效規模,但可以由更多因素產生。例如沃爾瑪(WMT,在美國上市)將提高成本優勢植入企業文化,提倡高度專注於成本控制和審慎的資本分配,擁有良好的物流系統,以及能從供貨商和工人身上得到最有利公司的條款。巴郡自2005年以來一直持有沃爾瑪股票。
4. 無形資產,可分為政府特許權及品牌。
a. 政府特許權是政府授予的特別權利,常見例子有對發明授予壟斷權利的專利。國家認可的統計評級機構享受的權利,則是另一種政府特許權。評級機構3大巨頭穆迪、標普和惠譽的信用評級被寫在無數的合同、法規和投資要求內,盡管許多成熟的投資者關注如CDS利差等市場指針遠多於信用評級,然而幾乎所有債券發行人卻非常重視評級,令3大評級機構收入不斷。巴菲特於2000年買入穆迪(MCO,在美國上市),但自金融危機以來逐步賣出股份。
b. 品牌是由社交認同以及很多很多廣告為產品衍生而成的身份。基於大腦內的某種怪癖,消費者會願意以溢價購買品牌產品。可口可樂(KO,在美國上市)主要成份無非是碳酸糖水,卻因為鋪天蓋地的廣告贏得了巴菲特口中的「心象佔有率」(Share of mind),於是能以高利潤售賣可樂。巴菲特於1998年第一次買入可口可樂,至今從未售出一股。
5. 網路效應,形容當使用人數愈多,服務或產品的價值就愈大。信用卡支付系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因為有足夠的商家和用戶參與其中,無論是Visa(V,在美國上市)、萬事達卡(MA,在美國上市)或美國運通(AXP,在美國上市),其系統都能自我維持及可靠運作,而且難以讓外來者破壞。 1963年美國運通因為扯進「色拉油丑聞」股價大跌,巴菲特卻趁機大舉買入並持有至今。
事實上,只有很少公司能在跨數十年實現高資本回報率。 Charlie Munger指出:「在美國,如果一個人或機構把絕大部份財富長線投資於3間優良的國內企業,幾乎肯定能致富。」他聲稱巴郡的大部份價值都只是來自10個好概念,真正的難度在於辨別出這些概念,並堅持實踐下去。
❺ 什麼是企業真正的護城河
「真正的護城河」是長期創造最大價值的,而且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創造最大價值。怎麼創造這種價值,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時代是不一樣的。
在美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品牌是最大化、最快創造價值的「護城河」,而隨著互聯網對品牌的沖擊,品牌價值的「護城河」又不見得是最高效的方式,有人說在網上通過意見領袖創造價值效率更高。
這個世界永恆的只有變化,「護城河」也不可能不變,優秀的公司是當互聯網大潮襲來時,能夠深挖自己的「護城河」,主動擁抱互聯網帶來的變化。
如果一家企業亘古不變,這種企業永遠不值得投資。我最看重的「護城河」是有偉大格局觀的堅定實踐者去挖造的「護城河」,這些人能不斷地根據變化作出反應。
那些賺快錢的人逐漸會發現他的路越走越窄,堅持做長期事的人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❻ 什麼是護城河
在古代城牆外圍挖了一條圍繞城牆而修的河道叫做護城河。主要是為了抵禦外敵入侵,以防爬上城牆。到了近代就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