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德國人怎麼看待經濟

德國人怎麼看待經濟

發布時間:2022-07-23 08:41:41

㈠ 德國經濟為什麼強大

德國的強大與德國人的嚴謹與精細密不可分。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最大經濟體,歐洲四大經濟體之首,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七國集團、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氣候特徵:

德國的北部是海洋性氣候,相對於南部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德國

㈡ 德國人有多厲害一年放150天假期,為何經濟發展還是世界領先

很多人嚮往德國的工作制度,因為他們一年有150天都是放假,把生活和工作分得很開,他們下班了就不會去管工作的事情。雖然假期多但是他們的經濟依舊是領先世界,很多人都為之驚嘆,這是很多國家都想要的理想狀態。



其實中國也擁有與德國的相同品質,對待工作十分認真嚴謹,力爭做到更好,心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同時也注重人文教育,認為只有人民在進步國家才會進步。我們要學習的是德國人的高效率精神,從來不用通過無畏的加班來證明企業的實力,現在中國企業都有一個通病,好像那個公司加班最多才能證明企業的發展前景和實力,表面功夫做的很足,其實只是在拖延時間成績並沒有任何增加。

㈢ 德國人一年150天假期,一天工作5小時,為何經濟依然領先多國

祖國沉淪三百載,忍看民族日仳離。——《有懷章太炎·鄒威丹兩先生獄中》

在多國林立的世界舞台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國家擅長的以及專業的領域,是其他國家難以超越與企及的。也正因如此,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國之間的跨國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密切,在各自擅長領域相互合作以達到最優質的成果。若想與當今世界立足,每個國家也必須有拿得出話語權的實力,為此各國也在不斷發展著自己本國的重工業與軍事,因為強硬的軍事實力才是在世界舞台中佔有地位的重要因素。為何我國在清朝末年任人凌辱,是我國保存天朝上國思想,卻沒有發展重工業以強大我國的軍事力量與國防力量,才使得他國趁虛而入。甚至將我國作為了資本主義的原料市場與傾銷地,我國人更是淪為廉價工人與奴隸,飽受了100多年的屈辱,才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勝利,中國人才就此真的站了起來。

所以與同樣以嚴謹相稱的日本,與德國相比還是甘拜下風的。日本人雖然嚴謹,但是其效率確實遠低於德國。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用最少的時間生產最多有質量的產品便是效率, 而節省下來的時間便又是一筆財富。我國幾年來一直在強調工匠精神,更多的是我國的手工藝品,我國的手工藝品以精細與華麗著稱,沒有嚴謹的態度以及刻苦的努力是做不成工匠的。其實不僅在手工藝品上,在我國的工業的精密儀器上更要注重工匠精神,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強國強軍,提高我國的工業實力。

參考文獻:《詩經·大雅.雲漢》

㈣ 納粹時期的德國,國內經濟、人民生活水平怎麼樣

應該不錯的。經濟:納粹德國經過兩個四年計劃的發展,經濟基本得到了復甦:1933年國民生產總值(以1928年價格計算)約為737億帝國馬克。以不變價格計算,1938年的德國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1,264億帝國馬克。但是,納粹德國1913一1938年的經濟年均增長2.6%低於1870一1913年的平均水平2.9%,更遠遠低於1950一1960年的7.6%或1950一1970年的6.2%。所以,納粹德國的經濟只能叫復甦。
農業
農業領域在納粹黨上台前的1932年,德國農、林、漁業的總產值為87.13億金馬克,納粹統治的第一年增加到102.9億,1934年為95.53億,1935年為92.06億,1936年一躍為105.98億,1937年降為95.15億,1938年又達到102.59億。糧食自給率由1932年的75%上升到1933一1934年的80%和1938一1939年的83%。1928年消耗的食品熱量「出自本身」供給的佔68%,1932年佔75%,1936年佔81%。1937一1938年,德國的糧食有89%、牛奶製品有90%、肉類品有95%、魚消費量有74%、蛋消費量有79%是本國生產的。
工業
公園工業領域1936年,德國工業生產恢復到了1929年的水平;1937一1938年,仍持續上升。德國工業的發展速度令美、英、法等國望塵莫及。根據英國學者湯因比的數據,德國在1938年佔世界製造業產量的14.3%,超過法國和聯合王國生產的總和。到1938年,德國的鋼產量達2330萬噸,居歐洲第一位。到1939年,德國的鋁產量為19.9萬噸,占資本主義世界的第一位。德國控制了資本主義世界顏料生產的2/3和顏料輸出的90%。在30年代,德國控制了全世界鉀輸出額的70%。德國是世界上人均擁有收音機數量最多的國家。
1933年一1939年,德國的軍工生產增加了7倍。以軍用飛機生產為例,1934年的產量是840架,而1939年達到了4733架。德國大批的機場、國防公路和防禦工事等工程都己投入運行。這些都為希特勒軍隊在戰爭初期階段取得節節勝利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外貿
德國通過推行「劃撥清算制度」,在中歐和東南歐日益建立起了自己的經濟優勢。1938年,在匈牙利、羅馬尼亞、南斯拉夫、保加利亞以及希臘的進口貿易中,德國所佔比例已經分別達到了30%,35%,33%,48%和29%。1933一1938年,德國通過易貨貿易、限額制度等手段加大了對巴西、智利、墨西哥和秘魯等拉丁美洲國家的出口。至1939年,德國己經佔到了上述拉美國家出口份額的1/4。德國在這些國家的進口額中所佔的比重雖然仍低於美國,但其出口增長幅度卻明顯高於美國。
德國的輸出品主要是工業成品,而輸入品則主要是原料和食品。1937年,德國工業成品在輸出總額中佔82%(1929年佔73%),而原料和半成品只佔16.5%。在德國輸出的成品當中占最重要地位的是機器設備、光學儀器以及精密機械設備。化學工業製品是德國輸出重要部分,曾佔全世界第一位,這種製品在德國輸出總額中佔12一13%。德國輸出的原料主要是煤和焦炭,輸出的半成品主要是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
德國的國外投資在1938年僅為6.76億美元。如果把專利權、隱蔽資本和其它財產頁計算在內,德國的國外資本在二戰將近結束時約為62億美元。德國在亞洲各國(中國、日本、伊朗等)的投資也很大。1937年,德國在中國的投資達1.37億美元。
財政
德國外債由1932年的200億馬克下降為1938年的90億馬克,銀行利率由6%降到了3%,國民收入由430億馬克上升到800億馬克。
就業領域希特勒上台兩年後,使德國的失業人數從600萬降至了400萬,到1936年基本達到了充分就業。以9月30日為每年統計截止期限,德國1933年的失業率為20%;1934年為20.5%;1935年為9.6%;1936年為5.7%;1937年為2.5%;1938年僅為0.95%。德國失業人數1933年為550萬,1935年為200萬,1937年不到一00萬,1939年只有幾萬了,基本上「消滅」了失業現象,並且出現了勞動力短缺。
其他領域1933一1939年,德國的鐵路營運里程由5.8185萬公里增至6.1940萬公里;興建了被稱作「autobahn」的四車道高速公路系統,公路在德國中心地區蜿蜒了2000英里,司機可以以每小時50英里的驚人速度持續直線行駛好幾個小時。這可以說是現代高速公路的先驅。普通的德國人只要有了車就可以享受高速公路系統帶來的便利,而希特勒允諾給每一個勞工家庭都配車。健康的生活方式包含運動、閱兵、火炬遊行等,甚至還有奧運會這項崇高的賽事。
德國商業銀行存款由1933年的69.53億馬克增長至1938年的82.98億馬克;政府歲入及主要稅收由1933年68.50億馬克增長至1938年的235.75億馬克;而物價指數如以1913年為100,1933年到1939僅由68變為了78。城鎮化水平也得到提高,德國在1933一1939年的城市人口由占人口總數的67.2%上升為69.9%,據估計,從1933到1939年有100多萬德國農民搬遷到城裡。尤其能充分展示德國成就的是第十一屆奧運會在柏林成功舉辦,希特勒以一種王者之風在耗資7700萬馬克壯麗的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宣布開幕,這一刻柏林成了「世界之都」。

8社會
納粹德國1933-1934年)用於興辦公共工程的開支共約50億馬克。其中最大的是建築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16.1億馬克,其次是修建公共建築物與住宅(後來不少成為兵營)約7億馬克,開墾荒地與改良土壤等約7億馬克,整治河道、開鑿運河和架設橋梁等3.5 億馬克,修復和更新鐵路設備約5億馬克;對參加公共工程的私人發放補助金和減免稅金約6-7億馬克。
貨幣新經濟政策,拒絕接受國外借款,以生產為德國貨幣的基礎,而不以黃金為本位。用直接易貨的方式來進行進出口貿易。停止所謂「外匯自由」,即准許在貨幣方面實行賭博並按照政治情況,把私有的財產由國移到彼國。當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資時,就製造貨幣,而不向外國借債。
社會福利政策。大力推行社會保險制度,增加和提高國民的社會福利。擴大職工的有薪休假制度,修建了一批療養院和旅館,使工人享有過去只有資產階級才能享受的休假旅遊。通過勞動美化活動來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和勞動環境。
這些措施對於起動處於危機最低點的德國經濟,減少龐大的失業人數,起了很大作用。客觀評價希特勒,不能抹殺他對德國經濟的貢獻,就經濟發展而言,從1932年到1937年,德國國民生產增長了102%,國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納粹創造了德國經濟恢復的奇跡。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使得二十年前慘敗的德國,又重新崛起成為歐洲大國。

㈤ 近六分之一的德國人被迫定期少吃一頓飯以維持生計,當地民生經濟怎麼了

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嚴重

目前德國的通脹率已經達到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收入的增長跟不上物價的瘋漲。因為生活成本提高了,也由此導致很多家庭出現了減少就餐次數,以節約糧食。他們的這種行為可不是大家以為的減肥,而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行為。這也是德國出現能源危機以來,接踵而來的糧食危機造成的。

德國經濟出現嚴重問題。

德國是一個全球經濟實力非常強的工業大國,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卻需要一個強大的支撐,那就是能源。德國的能源完全依賴於從俄羅斯進口,才能保證正常運營。但是如此仰仗俄羅斯的能源,在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爆發以後,德國對俄羅斯的態度卻令俄羅斯大失所望。德國忙著撇清關系,切斷各種商品進口,燃料實在是不能切斷,就只好花錢買貴的,自己把路給堵死了。

㈥ 求德國的文化和經濟

文化教育:受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德國的18世紀文學走向頂峰。歌德、海涅、席勒、萊辛和格林兄弟都是傑出的代表。20世紀最著名的作家有托馬斯·曼、海因利希·曼和貝托爾特·布萊希特。作家海因里希·伯爾和貢特·格拉斯分別於1972年和199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德國有3000多座博物館,收藏內容十分豐富。此外,每年都舉行各種藝術節、博覽會和影展等。法蘭克福和萊比錫是德國圖書出版業中心。德國圖書出版量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占第二位。音樂是德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德國造就了各個不同時期的音樂大師,如貝多芬、巴赫、門德爾松、瓦格納等。柏林愛樂樂團更是享譽世界。教堂、宮殿和古堡德國重要的文化遺產。著名大學有科隆大學、慕尼黑大學、亞琛工業大學、海德堡大學等。德國人時間觀念比較強,無論是在商務上還是在私人交往上,德國人注重准時。德國人重視商業信譽,一般不輕易更換合作夥伴。德國的教育和文化藝術事業由聯邦和各州共同負責,聯邦政府主要負責教育規劃和職業教育,並通過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議協調全國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進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權歸屬於各州。全國性的文化藝術活動由聯邦政府予以資助。對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負責協調。大、中、小學和職業教育發達,實行12年制的義務教育,公立學校學費全免,教科書等學慣用品部分減免。小學學制4-6年,中學學制5-9年。高等學校享有一定自主權,原則上實行自由入學,對部分學科採取名額限制。職業教育實行「雙元制」,即職業學校理論學習和企業中的實踐相結合,成人教育和業余教育普及。教師為終身公職人員,必須受過高等教育。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3/27/content_333436.htm

隨筆:喜愛讀書——德國人的優良傳統之一
新華網 (2003-11-23 12:53:4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柏林11月22日電(記者鄭漢根)德國著名作家歌德曾說過:讀好書就是同高尚的人談話。德國人對這種「談話」有著巨大熱情,即使是在電視、網際網路等媒體十分發達的時代,他們依舊保持著愛讀書的傳統,而社會提供的服務又使他們讀書十分便利。

在地鐵列車里,在公園草
坪上,甚至在醫院的候診室內,手捧書本埋頭閱讀的人都很常見。民意調查顯示,70%的德國人喜愛讀書,一半以上的人定期買書,三分之一的人幾乎每天讀書。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齡段的人群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讀書熱情最高。可見,書已經融入到了德國人的日常生活中。記者的一個年輕德國朋友說,在德國,讀書就象喝啤酒一樣平常。

在德國,買書很方便。無論城市鄉村,書店都極容易找到,一座1萬多人的小鎮起碼會有一兩家規模較大的書店。在有著8200多萬人口的德國,書店就有5000多家。在書店內,如果購書者不能在書架上找到自己想要的書籍,書店一定會幫助從出版社訂購,買者很快就可以拿到書了。

除書店外,一些綜合性超市和加油站也賣書。在某些大型倉儲超市,人們會看到最新暢銷書、減價書以及報刊雜志等擺放在貨架上。顧客們滿載牛奶麵包等日常食、用物品的超市手推車里,也常常放著一兩本書。此外,德國人還通過出版社直銷、郵購、網上訂購等途徑買書。網上購書越來越受到歡迎,購書者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遞增。

德國大小書店內部的環境都十分安靜、幽雅。一些大書店還設有播放音樂的咖啡廳,人們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瀏覽書籍。一些書店還有專供人們讀書的區間,裡面放著很多沙發和椅子。在書店裡,書按照不同領域分類明晰,便於讀者查找。

大量的圖書館也滿足了德國人對書的愛好。德國有1.4萬多個圖書館,藏書1.29億冊。許多圖書館通過組織作家演講會、舉辦文化活動等使自己更具吸引力。小鎮里往往也有圖書館,而沒有固定圖書館的鄉村則常常會得到流動圖書館的眷顧,這方便了農村人借書。

德國有關書的組織有很多,它們的活動促進了人們讀書的熱情。德國書商協會、讀書基金會等常舉辦豐富多彩的促進閱讀活動,最近成立的「德國朗讀協會」組織知名人士到圖書館或書店為青少年朗讀好文章,激發他們的讀書興趣。

德國人之所以整體素質較高,這與他們喜愛博覽群書的優良傳統是密切相關的。歌德就曾注意到書和文化的力量對德國的重要意義。他說:「假如不是通過一種光輝的民族文化均衡地流灌到全國各地,德國如何能偉大呢?遍布各地的圖書館、博物館和劇院,作為支持和促進民族文化教養提高的力量,是絕不應被忽視的。」(完)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11/23/content_1193638.htm

經濟: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經濟實力居歐洲首位。屬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德國是商品出口大國,工業產品的一半銷往國外。德國的出口額現居世界第二位。德國近1/3的就業人員為出口行業工作。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機械產品、電氣、運輸設備、化學品和鋼鐵。進口產品主要有機械、電器、運輸設備、汽車、石油和服裝。主要貿易對象是西方工業國。政府奉行整頓國家財政、減少預算赤字、進行稅制改革、刺激個人投資、進一步實行非國有化、減少國家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政策,使德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同時積極採取措施,推動信息技術的發展並調整經濟結構。自然資源貧乏,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之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2/3的初級能源需要進口。德國的工業以重工業為主,汽車、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佔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上。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采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中小企業多,工業結構布局均衡。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農業用地約佔德國國土面積的一半。產品可滿足本國需要的80%。旅遊業、交通運輸業發達(左圖:德國商業銀行大樓)。德國是啤酒生產大國,其啤酒產量居世界前列。它還是最早研製成功磁懸浮鐵路技術的國家。2002年2月28日24時,德國馬克正式停止流通,歐元 (EURO)成為德國法定貨幣。德國是首批使用歐元的11個國家之一。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3/27/content_333436.htm

㈦ 歐洲第一工業強國的德國,為什麼經濟能夠如此強勁

德國作為歐洲第一工業強國,我們所熟悉很多的手錶、汽車都是 源自德國的,德國的經濟的強勁很大程度上還是依據當時工業革命的福利還有在二戰中的受益。而且德國就注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大規模推行義務教育也讓經濟發展得到一個很好的保障。

最後在對於美國和蘇聯的冷戰時期,美國在對於德國也是支持了很多。美國在馬歇爾計劃中對聯邦德國進行了大量援助,在技術、金融、設備等方面對德國進行大力扶持,德國經濟迅速復甦。聯邦德國被納入北約,從此搭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快車,戰後僅10多年,聯邦德國經濟就重新成為世界第一。

㈧ 德國人到底多可怕,一年放假150天,經濟發展依舊世界領先,這是為何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

不進則退,任何事情都是因為勤奮而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因為懶惰而向著壞的方向倒退,可見勤奮的意義之大。直至今日,國人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非常注重勤奮。舉個例子,現在很少有不用加班的工作,無論身處於哪種行業,基本上都需要加班,以此來為單位趕進度。

相比之下,德國人就比較「懶惰」了,他們一年要放假一百五十天,但他們經濟地發展,依舊領先於世界,至此很多人感嘆,德國太厲害了,那麼德國人到底有多可怕呢?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工作認真不僅是德國人,中國人也非常講究精益求精,對任何事情都要仔細琢磨,因為認真,所以會使自己的國家進步。德國人從來不願意無意義的加班,他們對於工作認真,也尊重每一位員工,珍視他們的時間,這是德國人最可敬的地方。相比之下,很多企業只注重面子工程,雖然讓員工加班,但是卻做不出任何成績,這既拖延員工的時間,也在慢慢的消耗公司的資源。

㈨ 德國人一年休息至少150天,怎麼經濟總量還會領先

德國確實是一個值得敬佩和學習的國家,早前因希特勒挑起二戰,若不是因盟國實力太差,或許二戰的勝敗結局還難以料定。正是以為盟國義大利實力太差,才導致了軸心國的慘敗。而二戰之後,德國的各個方面都受到重創,一下子倒退了幾十年。然而經過多年的發展,德國的經濟以及科技等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成為了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基於此,很多人都認為德國人是非常勤奮的,不然也不會有今天的成果。

相比之下,日本卻是盛行“全民加班”文化,即便對待工作如此狂熱,卻也比不上“懶惰”的德國人啊。當然了,並非所有的德國人都養成了這種惰性。

有一些勤奮的德國人到了國外工作,也會根據自己的意願加班,有時候也會主動要求加班。當然了,德國人的加班費也是非常高的。

那些企業也是樂於讓德國人加班的,因為德國人的敬業精神,他們加班可不是忽悠一下就完事了,而是踏踏實實的工作。因為,德國人加班創造出來的價值,肯定是能夠受得起高額加班費的。

㈩ 現在的德國人怎麼看東德的

這么說,現在原東德地區仍被西德人視為德國經濟的累贅,而德國人最主要的看法就是關於 施塔西 的恐怖統治和東德公民之間的不信任,在西德人看來,東德的歷史就是專制、恐怖、貧窮和苦難的40年,您也關注東歐問題嗎?我是搞蘇東問題研究的,交個朋友。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怎麼看待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夢見有婚姻是什麼意思 瀏覽:600
最常見的經濟犯罪案件有哪些類型 瀏覽:399
天秤男與獅子女婚姻如何 瀏覽:296
廢墟中的愛情電影又名什麼 瀏覽:357
美女up主怎麼畫 瀏覽:670
幸福霞姐是干什麼的 瀏覽:995
央視什麼台播古代小故事 瀏覽:431
21歲年齡哪個地區美女好看 瀏覽:623
如何修改健康寶快捷方式 瀏覽:872
幸福快樂美滿是什麼意思 瀏覽:858
中國地礦的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817
愛情許願牆怎麼寫 瀏覽:493
婚姻中背叛該怎麼挽回 瀏覽:314
愛情怎麼投資最好 瀏覽:517
鶴崗婚姻登記怎麼預約 瀏覽:772
江蘇健康碼是叫什麼 瀏覽:852
美女漂亮你去哪裡玩啊玩的好開心呢 瀏覽:810
為什麼說父母愛情是最美的婚姻 瀏覽:728
對於這份愛情你是什麼感受 瀏覽:213
事業單位退伍安置人員怎麼辦 瀏覽: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