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債務已破28萬億美元,面臨債務上限危機,這對該國的經濟有何影響
美國作為全球超級大國,經濟高度發達,美元在全球也佔有主要的地位,但是美國卻面臨著債務危機,債務已經突破280,000億美元,接近債務上限。如果美國政府不採取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就會對美國的經濟產生深刻的影響,面臨經濟滑坡的危險,也會影響美國的國家信用,美元的低位也會不斷下降,這是對美國非常不利的。
要解決美國的債務問題,美國政府首先要考慮自身的問題,加強與全球各國的合作,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出口更多的產品。另外,增加國內財政收入,也就是對企業和個人增加稅收,同時減少政府的各項開支,勒緊腰帶過日子,才可以不斷的減少債務,讓國內的經濟走向穩步發展的道路。
2. 全球債務歷史新高為什麼會歷史新高 具體是什麼原因
國際金融協會(IIF)日前發布的全球債務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債務從2017年12月31日的238萬億美元,增長超8萬億美元,至歷史新高24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1.1%。
據國外媒體統計,如果把全球所有國家政府債務加在一起,總量已經高達63萬億美元。而且,這個規模還在不斷的上升。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全球各國的債務規模情況。首先,我們來看看全球債務規模的分布情況:
美國和日本合計佔全球債務總額一半
據統計,美國的債務總額已經已經達到20萬億美元的水平,佔全球債務總額的31.%。日本緊隨其後,佔全球債務總額的18.8%,其中債務占日本GDP239.3%。美國和日本合計差不多背負了全球一半的債務。
其他國家較多的有中國(7.9%)、義大利(3.9%)、法國(3.8%)、英國(3.7%)、德國(3.8%)、加拿大(2.3%)、印度(2.5%)、巴西(2.2%)。
各國佔全球債務的比例
全球債務最多的五個國家
排名前五的國家,累計債務總額合計為41.6萬億美元,佔了全球的66%。美國和日本毫無懸念的排名前兩位。其中,美國的債務佔GDP的比重達到了107.1%,日本更是高達239.3%。中國排名第三,總額為4.97萬億美元。義大利和法國位列第四和第五位。
3. 世茂10億美元的債務危機,是否是自導自演的結果
根據相關的財經新聞報道,世茂房地產發生了10億美元的債務危機,這並不是自導自演的結果,銀行也就有關方面向世茂房地產行業的有關負責人發起了違約令的通知,要求在規定期限之內償還所有利息和違約金並支付貸款金額。
世茂房地產的股票還存在一定的暴跌。有很多的資本企業家和資本市場正在逐步的拋棄世茂房地產行業,根據自身的股市來看,世茂房地產的股價大約在4.42港元左右,較以往過去相比,大約虧損了70%~80%左右。
4. 世界上一共有幾次重大的經濟危機
1、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1857)
1857年秋季,美國還爆發了貨幣危機,整個銀行系統癱瘓了,美國的貨幣危機在10月中旬達到了頂點,當時紐約63家銀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貼現率竟然超過了60%,股票市場行市則下跌了20-50%,許多鐵路公司的股票跌幅達到80%以上。
美國的經濟危機迅速蔓延到英國和歐洲大陸,引發了一陣又一陣的破產浪潮。1857年經濟危機波及面很廣,之後,爆發了美國的『南北戰爭』。其後,奴隸制的消滅、宅地法的實施、重工業的發展,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2、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929~1933)
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延續時間最長、波及范圍最廣、打擊最為沉重的一次經濟危機。企業破產倒閉的數目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工人失業人數激增,失業率一般高達30%以上。物價和股票價格猛跌。
3、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因為不斷惡化的經濟預期和中東局勢的不斷緊張,造就了華爾街的大崩潰。這便是「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上午9時30分,紐約股市一開盤,道·瓊斯指數經過一段顫動後突然下跌,截至休市,道·瓊斯指數暴跌508.32點,跌幅達22.62%,超過了1929年10月29日紐約股市暴跌的紀錄。
如果將抽象的指數折算成貨幣,這一大紐約股市下跌使市場喪失了5000億美元的市值。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當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八分之一。
4、2007-2008年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是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為緩解次貸風暴及信用緊縮所帶來的各種經濟問題、穩定金融市場,美聯儲幾月來大幅降低了聯邦基金利率,並打破常規為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直接貸款及其他融資渠道。美國政府還批准了耗資逾1500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
另外放寬了對房利美、房地美(美國兩家最大的房屋抵押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融資、准備金額度等方面的限制。2000億美元的可能代價,接管了瀕臨破產的房利美和房地美。
(4)全球的經濟債務危機高達多少擴展閱讀
經濟危機的後果可能是:
1.社會動亂;
2.國民經濟調節和經濟恢復;
3.政變。
經濟危機爆發,加劇了社會各種矛盾的深化。
主要表現在:
1、經濟危機造成了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對社會生產力造成嚴重的破壞。
2、經濟危機進一步加深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3、經濟危機進一步激化了社會階級矛盾。
4、經濟危機加劇了發達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
經濟危機表明,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存在矛盾。經濟危機是矛盾激化的產物,反過來它又促進經濟在起伏波動中繼續向前發展。
在當代,經濟危機加劇了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轉嫁危機與反轉嫁危機的矛盾;加劇了國家相互之間的爭奪商品市場和輸出危機的矛盾。總之,經濟危機加劇了世界的各種矛盾,它是世界動亂的重要經濟根源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經濟危機
網路-世界性經濟危機
5. 1990年到1012年世界的幾次經濟危機
進入1990年代以來,世界先繼發生多次經濟危機,除1990年的日本房產泡
沫,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以及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等涉及范圍較廣,
影響較大的金融危機,還包括那些影響相對較小的金融動盪,這些震盪在巴西,
阿根廷,俄羅斯等國一直沒有停止.下面就其中影響最大的三次做一個簡要的介
紹:
第一次,1990年到1992年經濟衰退
此期間發生了冷戰後的第一次戰爭——海灣戰爭.1990 年 8 月伊拉克入侵
科威特.海灣戰爭發生在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
盟在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下,為恢復科威特領土完整而對伊拉克進行的戰爭.
美國的表現:
本次美國經濟走向危機的歷程應該從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算起.
1987年,格林斯潘接任美國聯儲局局長一職後,美國逐漸結束低利率時代,
開始步入加息周期.隨著加息進程的推進,美國股市便因銀行收緊信貸受到影響.
1987年10月19日,美國道瓊斯指數大幅下跌,一天之內急跌508.32點,
下跌幅度達 22.6%,下跌的點數和幅度都在這之前的最高記錄,超過了 1929 年
10月28日美國經濟大危機前夕創下的一天之內下跌12.8%的記錄.其實在這次
危機爆發前幾個星期,股市已開始下滑,1987年最高點是在8月25日的2722.42
點,到10月19日大爆發前下滑了17.5%.
這次股災在其他國家也產生了連鎖反應,倫敦《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價格
指數19日下跌183.70點,跌幅為10.1%,創下了一天內的最大跌幅;瑞士信貸
銀行股票指數的跌幅為11.3%;聯邦德國DAX股票指數下跌3.7%;法國CAC股票
價格指數下跌6.1%.亞洲日本東京日經225種股票價格指數在19日跌620點之
後,20日再跌3800點,跌幅分別為2.35%和14.76%.香港恆生股票指數在19
日下跌 1121 點,創下日跌幅 33.3%的歷史最高記錄.不過這次股災對這些國家
實體經濟的影響並不大,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但這次股災對美國經濟影響比較大,美國整個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以
1987年第四季度為最高點,接近7%,從1988年第一季度開始即逐季直線下滑,
到1989年第二季度降到1.7%,第四季度降到接近零,到1990年變為負增長.
聯邦儲備銀行在1987年比1929年更積極地採取措施拯救經濟.聯邦儲備銀
行通過擴大貨幣公共供應量,推動經濟增長.里根總統並不是像胡佛總統只是在
一邊靜觀形勢,而是積極採取措施,美國金融管理當局,在1987年股市暴跌後,
立即放鬆銀根,向銀行系統注入大量資金,商業銀行也降低了利率以保證向企業
提供充足的流動資金,從而避免信用危機的發生.同時,由於建立了聯邦存款保
險公司,人們不必擔心由於銀行倒閉而血本無歸,因此沒有發生擠提銀行存款的
現象,使銀行系統保持穩定.
這次危機經歷約兩年半的始發階段(即1987年10月至1990年初),再經
歷了為時三個季度的惡化階段,又經歷了歷史約兩年半的危機後期階段,共歷時
五年又三個季度,呈現W+W型.
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
第三階段:1998 年 8 月初,危機開始擴散到其他國家.美國股市出現動盪
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香港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
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
俄羅斯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由於國
際投機資金在香港與俄羅斯市場損失嚴重,從此無力再次逞威.
產生的原因:
其一,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經濟結構不合理.例如泰國大量資金投資於
房地產,由於房地產有效需求不足引起債務危機,是引發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
其二,過分強調外向型經濟的作用.毫無疑問,發展外向型經濟是東南亞經濟快
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但外向型經濟比重太大,因而國際市場的變動,尤其是匯率
的變動對經濟發生重大影響.近年來,東南亞各國由於出口商品成本上升,國際
競爭激烈,導致貿易狀況惡化,經常項目出現巨大赤字.1996 年經常項目下各
國赤字是:泰國 145 億美元,馬來西亞 51 億美元,菲律賓 36 億美元,印尼 82
億美元,分別占本國GDP的8.0%,5.2%,4.3%,3.8%.其三,債務結構不合理,短
期債務多,還債率高,還本付息壓力大.其四,金融監管體制不完善,金融開放
力度超過本國經濟實力,外匯儲備數量和監管能力,脆弱的金融體系難以抵禦強
大的國際投機資本的沖擊.其五,長期景氣掩蓋了經濟運行中的深層矛盾,弱化
了人們對潛伏危機的注意力和警惕性,一旦危機發生,無論政府和公眾都缺乏思
想准備和應急准備,陷於束手無策的狀態.
政府的措施: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牽頭組織下,東亞國家採取了種種措施,統稱IMF策
略,主要措施是實行銀根緊縮政策和財政支出緊縮措施.但這種方法並沒有起到
多大作用.於是馬來西亞改變策略,1998 年9月宣布了加強了對資本的管制,
資本管制的措施備受當時西方國家的批評,被他們認為是有背時代潮流的,但這
項措施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事後人們不得不承認馬來西亞的資本管制是經濟小
國不得已採取的防衛手段或者是一種選擇,進而人們說它是恢復經濟的成功范
例.
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就給世界投資者造成了直接經濟損失7000億美元,
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經濟損失的2倍多.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的1998年,新加坡GDP增長率1998年為1.5%,菲律
賓GDP增長率1998年僅輕微下挫,為-0.5%,香港的真實GDP增長率1998年為
-5.1%,印尼酉亞經濟增長率跌至-13.7%.馬來酉亞跌-6.7 %,韓國跌至-5.8%,
泰國跌至-9.4%.
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恆生從1997年8月的最高16820點,到1998年8月
6544點,下跌過程維持一年,跌幅61.1%,其中以1997年10月最為慘烈,10
月20日,香港股市開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恆生指數下跌765點,22日則
繼續了這一勢頭,下跌了1200點.23日下跌達10.41%,28日香港恆生指數
狂瀉1400多點跌幅達13.7%,全日最低達8775.88點,以9059.89點收市.
日經一共經歷兩次較大的下跌.一次發生在1997年8月,另一次發生在1998
年8月.從1997年6月最高的20879點到1998年的最低12788點,跌幅是38.75%.
亞洲金融危機對美國的影響並不大,不過在1997年10月27日,道瓊斯指
數狂跌近554.26點,創出新記錄,隨後的道瓊斯指數只是在1998年8月的時
候有過較大的跌幅,從7月份的9028點,下挫到8月的7550點,再在9月下探
到7400點,跌幅18.03%.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三次降息,股市隨後一路上升.
我國則在危機期間不僅沒有貶值貨幣,而且還保持了7.8%的經濟增長速度,
對東亞經濟的復甦作出了為世人所稱贊的貢獻.
東亞金融危機來的突然,去的也迅速.到1999年出口和GDP都已恢復增長,
除政治上動盪不安的印尼外,股票市場也已恢復,甚至超過危機前的水平.
三,2000年美國新經濟危機
在經歷了近十年的新經濟繁榮後,進入新千年美國經濟再次遭受了衰退.
本次股市調整的直接誘因是:
(1)時間安排上的巧合或制度上的陷阱
根據美國有關法律和規定,納斯達克股市新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必須在6個月
後才能拋售股票.由於很多高科技股票是 1999 年下半年後陸續上市的,因此在
2000的3月份以前,納斯達克市場股票為流通量較小,拋壓相對較輕,但這種運作
制度也為 6 個月凍結期滿後市場可能出現的股票拋售潮埋下了隱患.2000 年 4
月份,正好是眾多網路股的凍結期滿之時,加上報稅季節來臨,納斯達克市場股票
籌碼松動程度陡然增大,從而造成股市的震盪調整.
(2)微軟訴訟案點燃的擔憂情緒
4月3日,微軟反壟斷法訴訟和解未果消息的宣布,使投資者對高科技特別是
網路股上升的預期大大降低.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微軟一直是高科技股的旗幟和
先鋒.正是微軟上市以來良好的業績表現和股價的強勁飆升,才有了納斯達克的
長期牛市和其它高科技股的快速拉升.在消息公布後,由於擔心微軟可能面臨被
肢解的危險,宣布次日美股劇烈震盪,納斯達克當日震幅超過500點,道瓊斯工業
指數震幅超過700點,整個市場籠罩在一片下跌的陰影之中.
(3)科恩講話的火上加油
在美國股市搖搖欲墜之時,素有"股神"之稱的美國高盛公司首席分析師科
恩 10 年來首次對投資者發出減持高科技股比例,提高現金部位的評論和建議,
緊接著包括新興市場教父坦伯頓公司的莫比爾斯在內的數位分析師的言論也開
始偏空,新經濟股的拋壓氣氛進一步彌漫市場.
3月13日至4月17日,美國股市出現了自1987年股災以來最大的震盪,以
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由3月間的最高點5048點猛跌至4月15日的
3321點,累計跌幅高達34.2%,道瓊斯指數在此期間也累計下跌了805點,跌幅
為8.16%.
股市調整的過程:
在調整前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市盈率已達到35倍以上,道瓊斯30種工業股
票的市盈率為26倍左右,標准普爾500種股票的市盈率則接近27倍.
除去2000年3月的開始的那次大幅下挫後,股市又進行了3次比較大的調
整.
第一次:2001年3月.這次是由於人們對投資下降和經濟衰退的預期,以及
對美聯儲緊縮貨幣政策的正常反應引起的.
第二次:2001年9月.下跌是由9.11恐怖襲擊事件引起的.9.11襲擊事件
後的首日開市,當時"道指"下跌684.81點,下跌7.1%,創出歷史記錄.至周
末收市,道指總共下跌1369.70點,下跌14.3%.
第三次:2002 年 3 月以來的這次股市下跌的導火索則是一系列大企業假賬
丑聞被接連曝光,導致人們對上市公司的信任危機引起的繼安然事件被揭露後,
又有相當一批大企業串通會計,審計機構做假賬,虛報贏利的事件被曝光,並在
6月至7月間達到高潮,終於引發了人們對股市的信任危機.
這三次下跌的幅度一次比一次大,持續的時間一次比一次長,最後一次下跌
經過短暫的回升後又加速下跌,到2002年10月道瓊斯指數一度下探到7197點,
然後經歷了4個月的築底,在2003年3月才企穩反彈.如果從2000年3月納斯
達克股市下跌算起,這次美國股市的調整持續了三年的時間.道瓊斯從最高的
11749.9點一直跌到7197點,跌幅達到38.74%.
其他國家的情況:
世界上其他主要發達國家的股市與美國股市下跌幾乎是同步發生的"從下跌
幅度看,在日本股市經歷二次下跌的階段,第一個是 2000年4月從最高20327
點開始,一直延續到2001年9月10153.33點,在經歷短暫幾個月的反彈後,第
二輪下跌在2002年6月開始了,這輪下跌最低下跌到7604點,回到80年代中
期以來的最低點,跌幅到達62.59%.
恆生指數在2000年3月摸高18397點後,4月出現大跌,到03年4月份最
低到達8338點,跌幅54.68%.
由於當時我國證券市場還遠遠沒有達到國際化的程度.A股市場尚未對外開
放,B股市場雖允許外資進入但規模有限,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也未啟動,從而
有效地構築了一道規避國際金融風險和股市動盪的"防火牆".雖然在2001年7
月之後出現暴跌,到當年的10月19日, 滬指已從 6月14日 的2245點 猛 跌
至 1514點,從此開始了5年熊市行情,但這主要是由於國內的體制上的原因,
即國有股減持.
美國當時的經濟面:
2000 年是美國經濟與股市出現重大轉折的一年.在連續九年經濟繁榮,股
市大幅上漲之後,去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從第一季度成長率7%,第二季度
的 5.7%,第三季度的 2.2%,到了第四季度降到 1.4%,幾近於零,顯示美國經濟
已經放緩並呈衰退跡象.到了2001年,經濟衰退顯現,前3個季度的經濟增長率
分別為-0.6%,-1.6%和-0.3%,盡管第4季度和2002年第1季度分別恢復到2.7%
和5.0%,但第2季度則降至1.3%.
總結
從歷次來的經濟衰退中我們看到經濟危機發生前主要國家經濟都連續多年
快速發展,市場投資過熱,房地產市場炒作過度.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往往會引
起經濟衰退(2000美國新經濟危機除外),90年至92年的經濟危機即是由日本
房產泡沫破裂導致,97 年泰國房產泡沫.房地產泡沫破裂,房價大幅下跌,居
民財富縮水,大量資金外逃.
每次經濟危機的發生往往導致主要國家股市30%以上,甚至是60%的跌幅.
90 年開始的日本經濟衰退致使日本股市最大跌幅達到 63%,97 年亞洲金融危機
導致恆生跌幅達到61%,日經38%,2000年新經濟破裂道瓊斯跌38%.
2007年7月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到現在為止已使美國房價跌了6%,股市
由2007年10月11日最高的14198點到1月22日的最低點11634點,跌幅為
18%.
如果美國經濟最終由於次貸危機而走向衰退,那麼根據以往經濟危機的經驗
(房產價格價格跌20%,股票市場跌幅超過3030%),那麼道瓊斯將至少跌到10000
點,現在還只跌了一半.
6. 全球債務272萬億美元,美國27萬億美元,日本10萬億,中國多少
2020年無疑是全球債務的「狂歡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遭遇重創,世行預測下滑4.3%。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一些國家開始大舉發債,令全球債務激增。特別是美國這種債務經濟模式的發達國家,更是在債務上一路狂奔,讓全球都進入了債務危機。
全球債務有多少呢?據美國國際金融研究所(IIF)統計,從2020年初到9月底,全球債務增長了15萬億美元,達到了272萬億美元。而據專家預測,在第四季度還將增加5萬億美元,最終達到277萬億美元。
2021年中國經濟將會快速增長,世行預測GDP增速為7.9%,中國的債務規模會下降。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副院長袁海霞預測2021年債務規模在336萬億左右。
那2021年全球債務會是多少?你個人負債又是多少?
7. 全球債務將達277萬億美元,2021真的會有超級通脹嗎
2021年經濟不太可能會有超級通脹,雖然2020年多災多難,搞得經濟一路下跌,全球負債277萬億美元,但這個數字還沒有達到超級通脹地步。咱們平民百姓也不需要擔心通貨膨脹,該怎麼過日子還得怎麼過日子。
最後總結一下,雖然全球負債看著挺多,但也不代表2021年就會通貨膨脹。現在的人大部分都壓著房貸車貸,如果通貨膨脹會壓垮大部分平民百姓,所以肯定有辦法去避免通貨膨脹的發生。別的國家不好說,至少咱們國家不會發生這種事情,要知道美國也欠咱們國家不少債務,就算膨脹也是美國先垮。
8. 世界上總共發生過多少次經濟危機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
世界歷史上歷次金融危機
一、1637年鬱金香狂熱
在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東西。1637年的早些時候,當鬱金香依舊在地里生長的時候,價格已經上漲了幾百甚至幾千倍。一棵鬱金香可能是二十個熟練工人一個月的收入總和。現在大家都承認,這是現代金融史上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投機泡沫。而該事件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在一個市場已經明顯失靈的交換體系下,政府到底應該承擔起怎樣的角色?
二、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閉的南海公司給整個倫敦金融業都帶來了巨大的陰影。17世紀,英國經濟興盛。然而人們的資金閑置丶儲蓄膨脹,當時股票的發行量極少,擁有股票還是一種特權。為此南海公司覓得賺取暴利的商機,即與政府交易以換取經營特權,因為公眾對股價看好,促進當時債券向股票的轉換,進而反作用於股價的上升。
1720年,為了刺激股票發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資者分期付款購買新股的方式。投資十分踴躍,股票供不應求導致了價格狂飈到1000英鎊以上。公司的真實業績嚴重與人們預期背離。 後來因為國會通過了《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內幕人士與政府官員大舉拋售,南海公司股價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滅。
三、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國的經濟恐慌引起了銀行業的收縮,由於缺乏足夠的貴金屬,銀行無力兌付發行的貨幣,不得不一再推遲。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貴金屬由聯邦政府向州銀行的轉移,分散了儲備,妨礙了集中管理;英國銀行方面的壓力;儲備分散所導致的穩定美國經濟機制的缺失等等。
四、1907年銀行危機
1907年10月,美國銀行危機爆發,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首先是新聞輿論導向開始大量出現宣傳新金融理念的文章。當時有一篇保羅的文章,題目是「我們銀行系統的缺點和需要」,從此保羅成為美國倡導中央銀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此後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紐約商會宣稱:「除非我們擁有一個足以控制信用資源的中央銀行,否則我們將經歷一場前所未有而且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
五、1929年大崩潰
華爾街有史以來形勢最為嚴峻的時刻。1922—1929年,美國空前的繁榮和巨額報酬讓不少美國人捲入到華爾街狂熱的投機活動中,股票市場急劇升溫,最終導致股災,引發了美國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機。
六、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因為不斷惡化的經濟預期和中東局勢的不斷緊張,造就了華爾街的大崩潰。這便是「黑色星期一」。標准普爾指數下跌了20%,無數的人陷入了痛苦。
七、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
1994—1995年,墨西哥發生了一場比索匯率狂跌、股票價格暴瀉的金融危機。不僅導致拉美股市的暴跌,也讓歐洲股市指數、遠東指數及世界股市指數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八、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7月,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從而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香港恆生指數大跌,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日本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九、2008年9月美國次貸風暴
雷曼兄弟破產、美林銀行賤賣、摩根斯坦利尋求合並,美國次貸風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過一波,美國金融體系搖搖欲墜,世界經濟面臨巨大壓力。
9. 4月中國減持美債362億美元,這么做的原因是什麼
從國內的相關財經新聞報道顯示,4月份中國減持美國的債務達到了362億美元,之所以這么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總而言之,中國無論做出什麼樣的舉動和措施,目的都是為了讓中國的經濟變得更好,讓中國的經濟實現更長久持續的發展,讓中國的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平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