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共享貓咪9塊9租一天,你怎麼看這種共享寵物經濟
現在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網路媒體也在不斷的發展著。我們坐在家中,通過手機就可以知道社會上發生了很多新鮮事情。在最近有這樣一件事情上到了熱搜,就是共享貓咪9塊9租一天這個事情。其實共享經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共享寵物卻是第一次聽到,那麼如何看待這種共享寵物經濟呢?下面我們可以來具體說一下。
❷ 養貓注意事項富養貓和窮養貓有什麼區別
首先在飲食方面應該注意給貓咪飼喂一些營養配比均衡的食物,主要是以貓糧作為主食,平常可以飼喂適量的罐頭、煮熟的雞胸肉、牛肉、無刺魚肉等,一般每周飼喂2次至3次即可,並且貓糧分為貓奶糕、幼貓糧、成貓糧、全價貓糧、處方糧等,因此應該根據貓咪的年齡飼喂不同的貓糧。其次主人應該注意做好驅蟲、疫苗接種的工作,定期需要給貓咪進行體內外的驅蟲,一般每3個月進行一次體內驅蟲,每個月進行一次體外驅蟲,每年應按時給貓咪接種傳染病疫苗及狂犬疫苗,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貓咪感染傳染病的風險。最後主人平時需要多花時間陪伴貓咪,長時間不陪伴貓咪可能會導致貓咪患有抑鬱症。
我們先單純只以用物質作為劃分標准。
如果你經濟能力尚可,可以給貓咪吃進口貴價的貓糧,數不清的罐頭和零食,給它買自動餵食器、喂水機,還有各種各樣的玩具,這樣當然很好。
但其實,貓咪是非常神奇的一個生物,無論你給它提供多麼好的物質條件,它其實並不是太在乎。
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月收入不高的上班族,在你能力范圍內盡力提供給貓咪健康的食物、定期打疫苗做絕育,看起來是「窮養貓」,其實也已經給貓咪提供了必需的東西。
具體可以參照我之 前寫的一篇: 「窮養貓」怎麼把貓養好?做好這幾點,你就超過90%良心鏟屎官
所以, 從物質層面上談窮養貓和富養貓,無論物質富足與否,只要不是虐貓,能夠貓咪健康為基礎目標,將貓咪的健康永遠第一位,其實貓咪的感受區別並不是很大。
接下來,我們就要以精神層面來劃分「窮養貓」和「富養貓」了。
如果你提供給了貓咪優越的物質條件,但卻不願意或者沒有時間去陪伴它,那麼看似是富養,實則是窮養。
這樣養出來的貓咪後續會變成什麼樣呢?
它們可能會做出一些行為引起鏟屎官的注意,如果鏟屎官不能夠理解,那麼長此以往,貓咪每天會變得不開心,甚至抑鬱。或者鏟屎官對貓咪的行為表示惱怒,做出拋棄貓咪這件不可挽回的事情。
日常如何更好的給貓咪陪伴呢?
貓咪是具有野性的動物,盡管它們被我們當成寵物來養,但骨子裡的天性依舊存在。為了保持貓咪這份天性,比如你可以把室內裝扮成可以玩耍躲藏的環境(用紙袋子或者紙箱打造成一個小隧道或者蔽身處),那麼它們每天會和在室外探險一樣開心,每天睜開眼會期待一天的生活。
總結一下:關於「窮養貓」和「富養貓」的區別,物質縱然是生活的基礎,我們努力讓生活變得更舒適,但不要忘記豐富精神世界。
不要把貓當成是你炫耀的工具,每天發無數次朋友圈曬貓,但挪不出時間逗它陪它。
如果你付出真心去對待貓咪,貓咪會回饋給你好運的。
❸ 什麼是貓咪經濟,它竟然帶動了幾千億的市場經濟
巴厘島目標是當地手工業的象徵 主要是賣給遊客 通過第三產業 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木雕貓就是當地一種貓的神仙 具體什麼 不請喝醋
❹ 貓有什麼經濟價值
貓一直被作為寵物和倉庫捕鼠,與人類共同生活3千多年了。因為與人類較為親近的緣故,人們很難接受使用貓的皮毛作為服裝飾品。所以基本沒有什麼開發前景。
人類是重感情的社會群生物。如果有選擇,一般人們是不會違背道德情感的。
❺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願意成為「貓奴
「火災中,在倫勃朗和一隻貓之間,我選擇拯救貓。」即便距離藝術家賈科梅蒂逝世已經過去50年,他的這句話,仍然引起無數貓奴的共鳴。對很多人來說,愛一隻貓遠遠比愛一個人有趣。
《2017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顯示,截至今年,全國寵物貓狗數量達到8746萬只,市場規模達到1340億元,這個數字在未來3年還將增加40%。這意味著,幾乎每1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在養貓或養狗。
相比狗的粘人,貓的獨立越來越受到都市新中產階級的青睞。近兩年來,「吸貓」「擼貓」如病毒般蔓延了整個社會。網紅貓「樓樓」去世後,近10萬網友在微博上進行了哀悼,足以想像貓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甘願成為貓的奴隸?那些熱衷「吸貓」的人,到底是缺貓還是缺愛?
哪些人在養貓?
從2016年開始,「空巢青年」這個群體就被廣泛關注。數據顯示,這個群體主要分布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且年齡段都是80、90後。他們一般遠離故鄉,獨自在外打拚,未婚單身且獨居。巧合的是,這些特徵,與《中國寵物消費者行為報告》中提到的養寵物人群的吻合度達到95%以上。
江瑜就是典型的「空巢青年」,2015年至今,她每年都會買一隻貓,3隻貓的存在讓她的生活充實了不少。「剛來上海的時候,我住的是合租房,不到100平的房子有6個房間。」她說,「合租的人多並不意味著熱鬧,由於上班時間不固定,平時根本見不到室友,更別說坐在一起聊聊天。」
「我在那住了5個月左右吧,都不知道室友是干什麼的,大家下班後都回到各自的房間,沒事不會開門。」江瑜說。實習期過後,她搬到離公司更近的地方,開始了獨居生活。工作漸漸上手,她有了更多私人時間。一個人待在家裡時,江瑜經常「空虛得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說真的,上海這個地方沒什麼人情味,很難交到朋友。如果不是工作上有交集,同事之間都不會有交流。」
於是,當江瑜偶然在豆瓣上看到有人要將一隻小貓送人時,她果斷把它領回了家。她說:「我工作上的負面情緒蠻多的,感覺貓自帶治癒功能,下班看到它我就舒坦了。」有了貓後,江瑜幾乎每個周末都宅在家裡,抱著貓看電影、看書,她覺得擼貓比和不熟的人尬聊有意思。
與江瑜一樣,絕大多數「空巢青年」養貓,都是因為初到社會時感到彷徨和孤獨,想要尋找情感的寄託。隨著經濟的發展,一方面,他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足夠承擔獨自生活的成本。另一方面,生活節奏的加快又讓他們疲於分出精力去維持人際關系。這時,獨立冷靜、軟萌神秘的貓咪就給了怕麻煩卻又渴望陪伴的都市人情感安慰,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情感需求。
「前兩天出差,身邊沒有貓,感覺很不對勁。」梁樂說。去年剛畢業的梁樂在北京養了兩只貓,作為經常與人打交道的媒體人,她認為「養貓」並不等同於「社交恐懼」。「我每天都要出去采訪,怎麼可能社交恐懼?最開始確實是想有個伴,但後來更多是因為貓在生活中的很多細節讓人很喜歡,我是發自內心喜歡貓。」
在梁樂看來,現在養貓的經濟成本越來越低,加上人本身對可愛的生物沒有抵抗力,養貓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同時,相對於養狗需要花費的大量時間和精力,養貓的時間成本也很劃算。她認為,未來養貓的人一定更多。
「但是現在很多人養貓不是真正喜歡貓,她們總是強行把自己審美加在貓的身上,滿足她們的虛榮心。」梁樂說。她指的這些人,是一些經常帶著貓咪去寵物店洗澡、美容的寵物主人。隨著互聯網社交平台的發展,朋友圈、微博「曬貓」成為一種炫耀和談資。很多貓主人為了讓自己的貓更好看一點,會給貓穿衣服、做美容,甚至染色,純種貓的攀比之風也日益盛行。
然而,梁樂也發現,即便她堅信愛貓就該對貓親力親為,但這些為貓咪服務的產業,確實變得越來越多了。
貓咪經濟學下的新興產業
2015年,日本經濟學家發明了一個新詞:「貓咪經濟學」。「貓咪經濟學」是指不管經濟多麼困難,大眾對貓及其相關產品的熱情永遠高漲,只要商家用對貓咪,就能吸引關注從中獲益。
調查顯示,中國養貓的人群中,將貓作為孩子和家人看待的用戶佔比高達80%以上。這意味著,貓咪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傳統的貓糧、貓咪用品外,貓咪咖啡店、貓咪寄養、貓咪殯葬服務、雲養貓APP等都成了新興熱門的產業。
瞄準了這個趨勢,今年年初,Bobby與朋友在深圳開了一家貓咪咖啡店。他說:「北上廣深都是移民城市,很多人喜歡貓但卻不具備養貓的條件,比如房東不允許、室友不喜歡等等,所以這個行業做得好的話,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為此,Bobby與朋友前前後後跑了十幾家貓咖進行考察調研,一邊選址,一邊制定運營方案。由於合夥人原本是開貓舍的,具有貓咪護理經驗,又有貓咪的供給渠道,Bobby對這家店的未來充滿期待。作為深圳最大的貓咖之一,Bobby的店裡有三十多隻貓,主營餐飲和幫貓捨出售貓咪、貓咪的周邊產品。在養貓之風的帶動下,今年上半年,他的貓咖每月凈盈利基本都在20000元以上。
事實上,像Bobby一樣,想通過貓咖在貓咪產業市場上分一杯羹的人並不少。但是,自貓咖誕生以來,除了營利問題外,貓咖的衛生、貓咪的健康都是備受爭議的。即使如此,Bobby依然對這個行業抱有樂觀態度:「所有事情都有一個發展過程,出現問題,就代表著又到了新的階段。」目前,國內貓咖的數量已經有近千家,且還在不斷增加。
相比線下「吸貓」,「雲養貓」的發展顯得十分蓬勃。早期的「雲養貓」,起源於一些博主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貓咪的日常,從而吸引貓奴們的圍觀。@回憶專用小馬甲、@瓜皮的id醬等微博大V就是利用自己的寵物吸引了上千萬粉絲。其中,@回憶專用小馬甲靠著一隻蘇格蘭折耳貓和一隻薩摩耶犬做廣告、寫軟文,成功成為營銷號中的佼佼者,關於這兩只寵物的周邊抽獎微博轉發數最高超過50萬。小馬甲的一條微博廣告的價格為2萬元左右,年收入超過800萬。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類養貓相關的APP也紛紛上線。《貓咪後院》就是一款貓咪養成類游戲,用戶可以在APP內為貓咪添置玩具、加蓋房子等。截至今年7月,《貓咪後院》下載量已經突破1900萬。如今,這個游戲不僅與時俱進地推出了VR版本《貓咪後院VR》,還改編成了真人版電影,讓廣大「雲吸貓患者」過足了癮。
今年11月,虛擬養貓游戲CryptoKitties登錄以太坊區塊鏈。在萌貓和虛擬數字幣的吸引下,CryptoKitties自上線以來,就成為以太坊區塊鏈上最受歡迎的項目,玩家可以在上面買賣並繁殖不同品種的電子寵物小貓。這個項目一度占據了以太坊15%的流量,官方數據顯示,目前CryptoKitties的銷售總額已經達到790萬美元,總共賣出了70000多隻虛擬貓,最貴的一隻賣到了2.6億人民幣。可見,聽起來冷冰冰的區塊鏈,一旦加上貓的元素,都能加分不少。
隨著養貓人群的增加,與貓相關的各類產業還會不斷發展,推陳出新,誕生出各種新的模式。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2020年間,我國寵物行業規模保持年均30.9%的高速發展,到2020年,這一規模將達到1885億元。未來,這個數字還將繼續增長。
貓為什麼會佔領這個世界?
海明威說:「一個人不會被打敗,但是可以被貓毀滅。」這里的毀滅,指的是如海明威一樣的硬漢,也會被貓馴服。根據史料,人類的養貓史有5300年。而到了互聯網年代,貓更是無處不在。那麼,這種小生物為什麼會佔領人類世界?
提到貓咪,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日本。日本是貓咪文化最發達的國家,他們甚至在1987年就設立了「貓之日」,用來感謝陪伴人類的貓咪。在日本,貓咪為日本GDP貢獻遠超過偶像團體AKB48,超過2.3萬億日元。這種現象的出現,與他們的經濟文化分不開。
作為一個發達國家,日本的生活節奏十分快,東京人就連等車的一會功夫都會用來看書、發信息或閉眼小憩,他們的街道上永遠都車水馬龍。於是,那些懶洋洋地趴在路邊伸懶腰的貓,就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貓咪與世隔絕的安靜狀態,看起來與快節奏的日本格格不入,但卻是他們在繁忙的日常中最想擁有的。這時,慵懶的貓就成了他們的精神寄託,這種寄託延伸到文化中,生長出關於貓的動漫、貓島、貓雜貨店等一系列經濟產業,形成了文化與經濟的良好循環。
在某種程度上,貓咪文化在中國興起的原因與日本相似。2010年以來,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愈加明顯,人口紅利褪去,「空巢青年」成為了和「空巢老人」一樣備受關注的群體,「單身獨居、年齡在20歲?39歲、在大城市打拚」是時代給他們貼上的標簽。截止2017年,中國的空巢青年已經超過5000萬。調查顯示,在這群人中,57.9%的人表示缺乏感情寄託,41.9%的人認為自己缺乏照顧和關愛。
社會經濟與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是導致「空巢青年」出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他們需要承受來自工作升職、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壓力;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讓都市「低頭族」之間缺乏日常交流。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讓他們白天神經緊綳,晚上回家後,面對的仍然是漆黑冰冷的房間,這時「空巢青年」才會發現自己的情感無處安放。
在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彭凱平看來:「城市化讓很多生活在傳統社會環境的人變得獨立,但是人們的心理生活跟不上飛速發展的物質生活,『空巢』問題不是因為大齡單身青年多,而是他們沒有學會正常社會交往的技巧。」
這時,貓的「上位」就顯得順理成章。貓的性格與他們實在太像:內向、宅、需要陪伴、怕麻煩。對於貓來說,它們絕對不會主動打擾主人,甚至在主人召喚的時候也會無動於衷。這就迎合了人類「感情投射」的習慣,對待高冷的貓,人類往往更容易進行自我代入的想像。於是,與貓對話、玩樂,成為空巢青年們最大的樂趣。
消費升級同樣給了貓咪佔領世界的機會。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物質得到滿足後,人們就會追求精神滿足。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萌經濟」的崛起,貓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日趨上升。為了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人們越來越願意在貓身上進行投資,這也推動了一批與貓相關的產業的發展。
除了寵物平台之外,共享經濟、雲養貓等新型服務模式也開始擴張。為順應人們的心理,影視、微電影、互聯網社交中的表情包也越來越多運用到貓的元素。反過來,以貓為原型的一系列IP的形成,又進一步擴大了貓在人類當中的影響力。
日本知名動漫製作人川村元氣在《如果世界上不再有貓》里說:「不是人類飼養了貓,只是貓願意陪伴在人類身邊而已。」隨著觀念的轉變,貓對於人的意義,早已經不止於寵物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使用化名)
本文由南七道和高靈靈共同完成。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公號南七道。
❻ 寵物經濟爆發使不少家庭出現「沖動買貓」,養寵物前要做好哪些思想准備
寵物經濟爆發之後導致很多家庭沖動之下買寵物,,因為現在寵物確實成為了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員,幾乎所有的家庭到閑的無聊的時候,都覺得家裡多少缺點活力,養個小貓小狗之類的覺得會好很多。
還有養貓養狗的時候,到了貓狗的發情期他會很鬧騰,晚上睡覺的時候他可能也會叫會影響你睡覺,平常你工作忙回家之後他仍然會往你身上撲,你即使累他也仍然會找你玩兒,因為小貓小狗不懂那麼多,他只知道好不容易自己的主人回來了,他又去親你一下,所以說就必然會造成時間上更多的牽扯,養貓養狗,不是你想像那麼美好的這些思想准備,如果你都沒有的話養寵物你不會快樂的。
❼ 年輕人催熱的「貓咪經濟」都帶動了哪些市場
如果說大家比較關注時事熱點或者是一些熱門的語言話題的話,那麼一定知道有一句話叫做貓貓是人間理想。而這句話就是現在的許多年輕人說的,因為現在好多年輕人都是特別喜歡貓貓的。而也是因為他們的狂熱才會有一個名字叫做貓咪經濟。那它也就充分的說明了,因為年輕人對於貓咪的狂熱而帶動了許多市場和行業的發展。
凡事有貓咪的家庭都是我可以吃不好,但是貓咪一定要吃好。有許多的年輕人,雖然說公私可能並沒有達到一個很理想的狀態,但是對於自己的感冒都是特別寵著並且特別關心的,往往都會買很好的食物和玩具。
對於我來說我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愛貓人士,所以說我特別能夠理解咱們這些人的一些心理和想法,也希望大家對於這樣的人都可以多多的去理解和包容。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全部看法,非常感謝你能夠讀到這里,如果說你有其他的意見和建議,也歡迎在評論區和我留言交流。
❽ 中國寵物貓市場怎麼樣
貓咪市場目前在國內還屬於起步階段,稍微落後於狗市場,但經營貓貓生意來講相對風險較低,因為貓貓的傳染性疾病相對狗而言較少,治癒率高,一般都市白領和老外比較喜歡養貓,貓打理方便,比較容易飼養,是很多賴人選擇寵物的首選。而經營者,是風險低,本身自己培育貓的話,產量比較可觀,但貓的連帶經營項目就相對狗而言較少,比如洗護,貓是每個月洗一次,狗是每周洗一次,貓產品也較少。
相對南方來講,南方比較喜歡飼養小型犬,美系博美,泰迪,馬爾濟斯,約克夏,比熊都比較收歡迎。
❾ 「貓咪經濟學」是什麼意思
貓咪經濟學是在日本開始頻頻出現的一個新詞,在日本經濟界近年甚至形成了一個定論:無論涉及哪種領域,只要用好了貓咪,就一定能夠獲利,即貓咪等於經濟。不起眼的小貓咪,成為了日本文化與經濟交匯的橋梁。究其根源,是貓咪能滿足日本民眾情感與精神需要,從而產生實實在在的市場需求。日本的「貓咪經濟」告訴我們,要想做好文化產業,沉下心去尋找民眾真正的情感需求所在,摸准切入口,才能事半功倍。
❿ 2020年開貓店前景如何
2020年開貓店前景如何?跟著貓有家看一下。現在經濟時代,優勝劣汰,順應時代發展的都存留了下來,故步自封的都逐步淘汰。現在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寵物行業的發展趨勢不可阻擋,現在開個貓店是個不錯的選擇,下面看下2020年開貓店前景如何:
寵物行業巨大的利潤空間是吸引創業者競相投資的關鍵,寵物行業作為技術型服務的行業,高達70%以上的利潤空間是其他行業所不能匹敵的。貓有家,有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