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美貿易背景下,如何看待未來世界貿易發展趨勢
世界經濟貿易總體形勢
1、貿易形勢
2018年世界商品出口總額為19.475萬億美元,世界商品進口總額約為19.867萬億美元,貿易總額約為39.342萬億美元。2018年全球貿易量較上年增加3.0%,增幅較2017年回落1.6個百分點。受中美貿易摩擦直接影響,全球貿易增速放緩。WTO預計2019年增幅將進一步縮小至2.6%。
全球約200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繼續是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2018年全年進出口總額高達4.623萬億美元(全球佔比11.75%),美元名義下同比增長12.6%(人民幣名義下不是這個增速)。其中,中國出口商品總額也是全球最高的,達到了2.487萬億美元,美元名義下增長10%。
經濟形勢
影響貿易發展有多方面因素,經濟、貨幣政策、貿易保護政策,不一而足。但經濟形勢對貿易形勢的活躍度有重大影響,故此處分析2019年經濟形勢,從而研究在此經濟形勢下,世界貿易將呈現出怎樣的發展。
世界銀行於2019年6月4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稱2019年全球經濟面臨重大風險,增速將放慢至2.6%,並認為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易受貿易及金融動盪影響,2019年增速為4%。
報告預計,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受到投資疲軟制約,風險傾向於下行,包括貿易壁壘加大、金融壓力重現以及幾個主要經濟體減速幅度超出預期,錯配或抑制投資的結構性問題也對增長前景構成壓力。對於發達經濟體而言,2019年增速將會放緩,尤其是在歐元區,美國增速今年將放緩至2.5%,2020年進一步放慢至1.7%;受貿易和內需疲軟拖累影響,預計歐元區2020至2021年歐元區增速將在1.4%左右。
整體看,世界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明顯。
未來影響中國對外貿易因素分析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2019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可能略好於2018年,但制約外貿穩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
從國際看,隨著各國宏觀政策力度加大,中美貿易磋商緩和,市場信心和發展預期有所提振,2019年全球經濟發展環境可能有所改善。但刺激經濟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顯,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困難較多,加上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加劇,世界經濟低增長、高風險態勢不會明顯改觀。影響因素如下:
雖然壓力很大,但是中國外貿的有利因素仍然存在。首先,來自發達國家之外的區域佔中國外貿比例逐漸加大。2018年,中國對東盟進出口增長11.2%,增速勢頭持續保持,雙方貿易關系密切程度逐漸加深,未來將成為中國出口的增長點;中俄貿易額已突破1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雙方仍然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另外,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8.37萬億元,增長13.3%,高出全國整體增速3.6個百分點。隨著2019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外貿的影響將逐漸加重,可以有效對沖來自發達國家經濟趨緩造成的影響。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報關行業市場前瞻及轉型升級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貳』 怎樣看待現在外貿行業的發展
出口貿易方式包括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近年來,中國一般貿易出口整體呈上升趨勢,加工貿易出口整體有所萎縮,其他貿易出口整體變化不大。
2020年以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服務貿易造成較大影響,服務進出口規模下降。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需要加快實現服務貿易提質增效。2020年我國進口額2.06萬億美元,同比下降1.1%,出口額2.59億美元,同比上漲3.6%,貿易順差0.53億美元。2021年,進出口貿易額快速恢復,同比增速分別為22.2%和60.6%。
綜合來看,進出口貿易方式結構面臨進一步調整,加工貿易額下降趨勢將進一步延續。
——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叄』 目前國際貿易發生的新形勢是什麼
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1、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2、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3、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4、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5、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6、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深入分析和把握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對於我們科學決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
伴隨世界經濟較快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縱深發展,當前國際貿易增長明顯加速,已經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2004年,全球貨物貿易名義增長21%,創下25年來的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國際市場對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貶值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全球貿易的高速增長既是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國際分工深化的共同結果,同時它又促進了世界生產。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的增長率連續超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導致世界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
美、歐、日三大經濟體既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在國際貿易中也居於主導地位。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占據世界貨物出口70%以上的份額和服務貿易90%以上的份額,更為重要的是,發達國家通過開展區域貿易合作和控制多邊貿易體制來主宰國際貿易秩序,並在國際交換中獲得了大部分貿易利益。
中國是近年來國際貿易增長中顯眼的「亮點」,表現為中國不僅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份額和排名不斷攀升,而且對全球貿易增量的貢獻也更為顯著。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額達到11548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德國的第三大貿易國,佔全球貨物貿易總額和增量的比重分別達6.4%和20%。
(三)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2004年8月1日,世貿組織147個成員就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框架達成了協議,但協議的內容較為原則和籠統,各成員在農業、非農市場准入等問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談判的關鍵一年,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將在12月香港部長會議上就主要議題的實質內容進行談判。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各種區域貿易協定紛繁多樣、成員交叉重疊,一些貿易協定已超出傳統的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的范圍,這對多邊貿易體系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同時,以區域貿易安排為主要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加速發展,並呈現出不少新的趨勢:一是區域貿易安排迅猛發展。二是主要貿易大國都在追求區域貿易安排的主導權。三是區域貿易安排成員間的貿易比重進一步上升。2004年,區域內貿易總量占國際貿易總量的比重已超過50%。四是國家之間的競爭正在向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競爭轉變。區域貿易安排已經成為各國爭取市場資源、擴大發展空間、提升國際地位的戰略手段。
(四)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國際貿易結構的高級化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互為依託,其變化趨勢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一是伴隨著各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猛。近20多年來,國際服務貿易規模已經從1980年的3600億美元擴大到目前的2.1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的19%。在行業結構上,服務貿易日益向金融、保險、電信、信息、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傾斜,傳統的運輸業、旅遊業所佔份額持續下降;在地區分布上,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所佔份額繼續擴大,東亞地區的增長尤其顯著。二是高技術產品在製成品貿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訊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最快。同時,由於跨國公司紛紛把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近年來發展中國家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佔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生產要素特別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更加自由地流動,跨國公司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生產和營銷網路,推動了貿易投資日益一體化,並對國際經濟貿易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是跨國公司已成為全球范圍內資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國公司已達6.2萬家,它們不僅掌握著全球13的生產和70%的技術轉讓,更掌握著全球23的國際貿易和90%的外國直接投資。二是國際貿易競爭從以比較優勢為主,轉變為以跨國公司數量和在國際范圍內整合資源的能力為主。這就意味著,一個國傢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越多,就越可以在國際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別國的資源。三是國際貿易格局由產業間貿易轉向產業內貿易、公司內貿易為主。主要表現為,中間產品、零部件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國公司產業轉移不斷加快,加工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持續提高,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增長點。
『肆』 如何正確認識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在深刻總結國內經濟建設經驗和分析國際經濟形勢的基礎上,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把實行對外開放確立為基本國策,使我國經濟結束了由於多種歷史因素造成的長期封閉或半封閉狀態,轉向了開放型的經濟。改革開放十多年來,通過擴大對外貿易往來,積極發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吸收國外資金,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等形式,使我國的對外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我國已形成了沿海、沿邊、沿江和內陸省會城市相結合的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建立了包括339個市、縣,3億多人口,50多萬平方公里的對外開放區。
『伍』 談一談對我國對外貿易形勢的認識
對這方面的形勢分晰,網站上面都有好多的,你可以查下的: 隨著世界金融危機的進一步擴展,我國的經濟發展也受到了越來越嚴重的影響,特別是對外貿易領域所受到的影響更加嚴重,外貿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在此情形下,正確認識我國當前的外貿形勢,把握一切有利時機,採取有效措施推動我國外貿事業發展,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筆者僅就此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我國對外貿易的形勢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一直呈現出一個良好的發展態勢,進出口總額和外貿順差的增長速度很快,外匯儲備在2008年末已經達到了1.9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位。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之一的外貿,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趨重要,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在不斷提高。海關總署2008年10月13日發布的我國前三個季度的進出口貿易情況表明:2008年1至9月,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9671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25.2%。其中出口10740億美元,增長22.3%;進口8931億美元,增長29%。累計貿易順差1809億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2.6%,凈減少49.2億美元。進入到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凸顯出來,進出口貿易形勢呈現惡化的趨勢。由於前三個季度形勢較好,因此,2008年全年的總體情況還可以。海關總署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統計數據表明,2008年全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25,616.32億美元,同比增長17.8%。其中出口14,285.46億美元,增長17.2%;進口11,330.86億美元,增長18.5%。累計貿易順差2,954.59億美元。進入到2009年,金融危機的影響進一步加劇,外貿形勢進一步惡化。國家海關總署2009年3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表明,2009年2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249.48億美元,連續四個月同比下降,比一月份下降25.7%。2月份外貿順差為48.41億元,比1月份下降100多億美元。由於世界金融危機目前尚未到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繼續擴大,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這種下滑趨勢還將延續一段時期。具體什麼時候能終止下滑趨勢並轉為上升趨勢,目前還不能確定,筆者估計,2010年下半年的可能性最大。二、我國對外貿易中存在的問題我國對外貿易雖然取得了巨大成績,然而,在世界金融危機的打擊下,對外貿易領域也受到了較大沖擊,以前所固有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若干新問題也浮出水面,形成了諸多問題交織在一起的局面。筆者認為,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對外貿易增長速度趨緩,個別行業出現衰退趨勢自2008年11月份起中國外貿形勢急轉直下,月度進出口總值出現了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此後逐月進出口總值持續負增長,且跌幅不斷加深。就行業來看,我國紡織與成衣產品所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衰退跡象。國家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前9個月,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累計出口增幅同比下降10.8個百分點,出口增幅連續8個月回落。2008年1-9月紡織與成衣產品累計出口值約1,402.85億美元,同期成長8.03%,創2003年以來新低。9月份單月出口值為184.04億美元,較8月份有所下降。由於出口銳減,許多外貿紡織企業受其影響,開工不足,乃至倒閉。據統計僅2008年上半年就有超過1萬家紡織服裝廠倒閉,2008年1-5月全國紡織業實際就業人數減少4.6萬人,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1-2月仍然延續了這種情況。進口方面,2008年1-9月進口141.94億美元產品,同期增長1.13%,增長速度趨緩。其中紡織品進口為124.26億美元,呈現-1.28%的負增長;成衣進口為17.67億美元,同期增長22.07%。(二)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我國產品遭遇的反傾銷案件急劇增加隨著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經濟的不利影響的進一步加深,各國為了保護本國經濟,阻止外來的競爭,紛紛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世界范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紛紛舉起了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旗。印度於2009年1月23日正式宣布在未來6個月內禁止進口中國玩具,禁令在2月份開始生效。日本已經頒布了相關的規定,在2009年3月1日起對出口到日本的醫療保健器械實行新的標准,不僅要求出口商具備ISO13485的認證,還需要進口商也要具備相應的資質。歐盟在2008年10月也出台了最新的玩具安全指令,該安全指令在玩具的設計、標識、生產、進口商責任、市場監管等方面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這些非關稅壁壘措施的實施阻礙了國際貿易的發展。隨著世界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的重新抬頭,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又面臨著嚴峻考驗,一些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國內市場,想方設法阻止中國低價產品的進入,無端指責中國產品的低成本與低價格是政府補貼的結果,要對這些產品徵收反傾銷稅,結果專門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件迅速增加。這使我國外貿企業產品的出口更加困難。(三)世界市場需求銳減,產品價格下跌,大大降低了我國出口企業的創匯能力 金融危機形勢下的各國經濟發展普遍放緩,有一些國家如英國、日本等還呈現出經濟衰退的趨勢。美國和歐盟的一些國家相當數量企業倒閉,還有大量企業經營萎縮,失業率上升,失業人數增加,國內外需求不足。由於世界范圍內需求不足現象的廣泛存在,使得世界市場產品和勞務價格也隨之大幅度下降,這給我國產品的出口和勞務的輸出帶來了嚴重困難,使我國企業的出口創匯能力大大削弱,嚴重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陸』 對國際經濟貿易的認識,以及對其發展方向有什麼看法
1.發展歷史
國際經濟與貿易類專業設置的歷史比較長。建國初期,我國部分高校就設置了國際貿易類專業,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從事外貿工作的人才。然而,由於我國對外貿易工作長期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外貿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很小,往往只是國家對外創匯的手段,因此,相應地外貿高級人才的培養規模也比較小。1979年改革開放以後,為了適應經濟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搞活的需要,一些高校陸續設置了國際經濟、國際商務、工業外貿等專業,這些專業很快成為熱門,為社會提供了大量急需的人才。
2.發展現狀
國際經濟與貿易是運用國際經濟學中的貿易理論和分析方法,研究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國際貿易政策、國際貿易實務以及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關系的一門學科。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快以及中國加入WTO後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進一步接軌,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堅實的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基礎、熟悉國際貿易實務、熟練掌握外語的高級專門人才。隨著社會對本專業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根據近幾年的行業發展情況看,當前急需國際商務談判人才的領域主要有信息通訊、生物工程與醫葯、環境保護、新材料與新能源、現代農業、地球空間信息技術等,以及與市場開發領域的招商引資、海外融資、上市與開拓海外市場等活動。國際貿易的成交金額動輒數百萬美元,對企業來說國際商務談判師是外貿企業中不可或缺的人才,特別是有職業證書和實際經驗的國際商務談判人才在獵頭市場中往往是有價無市。
總之,國際經濟貿易專業前景廣闊,而且應該是一個越來越有前途的職業,因為隨著從業年限的增加和經驗的積累,在處理各種貿易問題時會更加得心應手。
『柒』 未來中國外貿經濟將如何發展
我感覺外貿經濟還是會增長的,是由中國的國情決定的,中國經濟還是要保持高速度的進步,離不開和國際貿易.以後進口會以原材料,高新技術為主導.加深國內企業素質,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出口深層次,較高技術含量的產品,還有服務貿易.關鍵面向非洲等地,加深東盟貿易,轉移貿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