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從勞動經濟學看如何進行醫療保健

從勞動經濟學看如何進行醫療保健

發布時間:2022-07-21 15:02:12

A. 談談你對勞動經濟學的理解

學術定義
勞動經濟學 labour economics
研究活勞動這一生產要素投入的經濟效益以及與此有關的社會經濟問題的經濟學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勞動投入費用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包括微觀經濟效益和宏觀經濟效益。

形成與發展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發展,勞資僱傭關系擴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與此相聯系,勞工問題(包括工資失業、勞動時間、勞動條件、工傷事故與職業病婦女與童工勞動、勞資談判、罷工等)日益突出,勞工運動不斷發展。這是勞動經濟學賴以產生的社會背景。
19世紀中葉,勞工政策一詞開始在經濟學著作中出現。此後,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都把勞工政策作為社會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力圖通過一定的勞工政策來緩和勞資矛盾,以保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穩定。勞工政策通常包括:工資標准及最低工資的制度,勞動時間的規定,社會保險和社會救濟,社會就業的指導,職業技術教育,勞動條件的監督,勞資糾紛的調解,工廠法、工會法、罷工法、勞資關系法,等等。
19世紀的一些空想社會主義者,對於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對建立合理的社會制度提出各種設想,並進行改善勞工處境的實驗。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在《資本論》、《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等著作中,對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勞工問題作了深刻的剖析,並對社會主義社會的勞動關系作出科學的預言。
20世紀初,一些專門研究勞動和勞工問題的經濟學著作相繼問世。美國管理學家F.W.泰羅(1856~1915)在工廠組織中進行勞動定額和以勞動定額為基礎的有差別計件工資制的實驗,並發表了《科學管理原理》(1911)等著作,對微觀勞動管理具有重大意義。1925年出版的美國S.布盧姆的《勞動經濟學》,包括就業、工資、勞資關系、勞工運動、勞動立法等主要內容。1929~1933年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致使勞工問題極端尖銳化。此後,西方勞動經濟學有了較大發展。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論和「非自願失業」概念的提出,對西方勞動經濟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此外,西方現代管理方法的研究,例如行為科學、工效學等學科的發展,也不斷豐富著勞動經濟管理的內容。
蘇聯的勞動經濟學的形成晚於西方的勞動經濟學。它是一門研究社會勞動組織和勞動政策的學科。目前,蘇聯的勞動經濟學著重研究與勞動技術組織相聯系的勞動的社會組織,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生產率、勞動力再生產、勞動計劃、勞動組織、勞動定額、勞動報酬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勞動經濟學在中國已得到了初步傳播1928年,日本北澤新次郎的《勞動經濟論》譯本在中國出版。1929年出版的陳達(1892~1975)的《中國勞工問題》一書,論述了中國勞工問題的歷史、現狀和解決途徑。1931年,朱通九的《勞動經濟》一書出版。朱通九認為,勞動經濟學是研究勞動者的經濟行為的科學。20世紀20年代以來,中國還出版了一批有關勞工問題的社會學著作與法學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充實了勞動經濟學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蘇聯的勞動經濟學傳入中國。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勞動經濟學在中國獲得了明顯的發展,有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勞動經濟專業,政府有關部門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建立了研究勞動經濟問題的機構。80年代以來,勞動經濟學在中國進一步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中國的勞動經濟學研究內容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中國的勞動經濟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是:
①勞動力再生產。包括勞動力的簡單再生產與擴大再生產。
②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包括勞動力資源的人口基礎,勞動力的結構,勞動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長期平衡。
③勞動就業。包括就業的宏觀經濟目標和宏觀社會目標,就業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就業與工資的關系,待業及其類型,就業前培訓和就業後培訓。
④勞動力的宏觀管理。包括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勞務市場及其管理,勞動力管理體制。
⑤勞動力的微觀管理。包括勞動的分工與協作,勞動組織與人員配備,勞動定額與勞動計量,勞動環境與人體保護。
⑥工資。包括影響工資的因素,工資職能,工資形式,工資水平,貨幣工資與實際工資,最低工資與最高工資,工資差別。
⑦勞動保險中的經濟問題。包括疾病、工傷、老年退休等社會保險中的經濟問題。
⑧勞動效率。包括影響勞動效率的因素,提高勞動效率的途徑,微觀勞動效率與宏觀勞動效率及其相互關系。
但是,也有的學者認為:由於勞動經濟學是在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產生的一門具體經濟科學,它應研究生產關系中直接與勞動有關的部分,即研究生產關系中的勞動關系。這種勞動關系包括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方式、勞動的分工與協作形式、對勞動者分配個人消費品的形式等主要內容。

B. 從勞動經濟學分析我國社會保障問題

1、勞動、勞動力、勞動經濟學、勞動關系、人口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如何理解。
勞動:在有些情況下,勞動是指「勞動力」。而在其他情況下,它可能指勞動過程或一種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動。勞動在勞動經濟學中的含義更多的是涉及勞動力。
勞動力:傳統或者早期的概念是指從事體力勞動為主的「勞工」,即 「工人階級」或產業工人。馬克思理論把勞動力劃分為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和非生產部門的勞動者。知識經濟時代腦力與體力勞動者的差別已不表現在勞動的本質特徵上。「員工」這一范疇被企業以及各類組織廣泛使用。
勞動經濟學:勞動經濟學是對勞動力資源配置市場經濟活動過程中的勞動力需求和供給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勞動關系:,除吸收勞動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分析之外,借鑒社會學、法學、組織行為學和政治科學等學科領域成果,成為了一個跨學科訓練的領域。
人口經濟學:人口經濟學研究人口的生產與再生產的經濟問題。自然人口增長的經濟規律,特別是人口對物質資源消費的影響是其集中要研究的對象和任務。它更多地將人作為消費者來看待。
人力資源管理:
2、談談你對勞動經濟學的研究表述的理解。
勞動經濟學的研究特點:
勞動經濟學與普通經濟學有所不同,前者將問題的注意力投向了人們工作的范圍,後者主要是將人從消費者的角度加以觀察和認識的。對勞動力的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是對產品的需求所派生和導引出的一種需求。商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波動變化將影響勞動力市場。因此,在研究勞動經濟問題時,不能擺脫商品市場和資本市場來孤立進行勞動經濟的分析和研究,即所謂不能就勞動來談勞動,不能就勞動力來談勞動力。
勞動經濟學研究應注意的問題:
(1)應加強對勞動力市場的經濟學分析。
(2)應結合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來研究和處理勞動力市場的問題。
(3)不能脫離一個國家一定時期的勞動力市場上的制度和全球化及網路經濟發展的背景。
(4)注意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相結合。如運用經濟學的工具分析企業內部組織結構變化與企業兼並和收購帶來的人力資源問題。
3、舉例說明運用規范經濟學或實證經濟學研究現實勞動經濟問題的價值。
實證研究方法(實證分析)
認識客觀現象,說明現象是什麼。
兩個基本前提:稀缺性;人是有理性的
規范研究方法(規范分析)
以某種價值判斷為基礎,說明現象應該是什麼。
實證分析方法預測人們的行為選擇
規范研究方法為政府制定社會經濟政策提供依據

C. 用經濟學相關知識回答,如何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隨著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和全民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長,國家逐漸富強、人民逐步富裕了,全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人們在物質文化和精神享受方面得到了發展。但是國家對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投入和國民生產總值的增幅並不成正比,投入偏少。而且衛生事業投入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區,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投入遠遠不足。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的人民群眾的醫療需求遠遠得不到滿足,這些地區人民群眾患大病、重病不得不向城市大醫院求醫,供需矛盾突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長期存在。六盤水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主要體現在以下原因:
一、 國家對醫療事業的公益性投入偏低
1、 對公立醫院按床位補貼,發給人員工資,但補貼的量不足,公立醫院必須贏利才得以生存發展,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得不到充分的體現,變成了贏利性質的醫院。為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公立醫院相互攀比、競相引進各種先進設備、進高檔葯品,濫用檢查,開大處方,各種收費自然較高,這方面主要體現為看病貴。由於城市大醫院既要承擔中心城區職工幹部的就醫,還要接納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轉來的大病、重病患者,就醫壓力重,加上國有公立醫院自然形成的壟斷性,患者別無選擇,這就必然形成看病難的局面。
2、國家對民營醫院的投入基本沒有,民營醫院要生存發展只能靠自身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盡管民營醫院收費較公立醫院低許多,但民營醫院市場份額仍無法改變公立醫院對市場的壟斷,這方面主要體現為看病貴。國家應當對所有醫院都進行適當補貼,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政府補貼後,可降低民營醫院收費,並制定出合理的收費標准,可改善看病貴。
二、由於城鄉差別較大,大型公立醫院、規模較大的民營醫院都分布在市區及縣城,鄉鎮醫院留不住技術人才,民營醫院不願到鄉鎮去發展,導致看病難。政府應當鼓勵技術人才下鄉,對下鄉支持醫療事業發展的專業人才給予政府補貼,對民營醫院到鄉鎮發展的給予經濟上的扶持,這樣才能緩解因城鄉差別太大而導致的看病難。
三、醫院規模越大,設備越高檔,運行成本越高,看病就越貴。國家應當多建立100張床位左右的綜合醫院,按照每10萬人口左右的中心城鎮規劃設置一所100張床位的綜合醫院,既可以緩解看病難,也可以減少運行成本而降低看病費用。
四、加大對醫葯購銷過程中不正之風(如紅包、回扣等)的打擊力度,降低葯品采購成本,這樣才能降低老百姓的葯費成本。
五、隨著全民醫保(包括城鎮職工醫保、工傷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無固定職業人員醫保、學生醫保、農民工醫保等)的普及,應當解決醫療機構參加醫保定點的政策限制,凡是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都應當成為各類參保的定點醫院,參與醫療服務的公平競爭,為各類參保人群提供醫療服務,並按規定享受報銷政策,打破公立醫院龔斷現象。
六、稅收政策方面,應取消民營醫院的稅收。凡是按照省衛生廳、省財政廳、省物價局制定的收費標准收費的醫院,無論是否民營,均應取消稅收(醫院繳納的稅收來源於患者,大形中增加患者負擔)。
七、關於「營利性醫院和非營利性醫院」的確定。我市的狀況是:在市衛生局辦證的公立醫院定為非營利性醫院,而民營醫院都定為營利性醫院,在鍾山區衛生局辦證的醫院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都可以申報為非營利性醫院。「營利性醫院和非營利性醫院」的概念是指:營利性醫院的收入可以分紅,但按規定繳納稅收,而非營利性醫院的收入不能分紅,只能用於醫院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規定,醫院是否辦為營利性和非營利性醫院的選擇由醫院自行決定。因此對申辦為「非營利性醫院」的民營醫院,政府應當支持,但同時應當加強監管力度,使其規范發展。
八、各個縣區的農村合作醫療、職工醫保的病人自負段費用不相同,應當取消大病住院醫療的自負段政策,制定相對合理的自負百分比即可。
總之,「看病難、看病貴」是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人們把看病問題與其他社會問題相對比而得出的社會現象。只有政府加大投入、盡早普及全民醫保、提高鄉鎮醫療技術水平,才能從根本上逐步解決老百姓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D. 勞動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可以說是個跨學科的領域,一句話來說是研究勞動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勞動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和政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及其他專業經濟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和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倫理學、政治學等學科也有一定的聯系。

勞動經濟學 Labour Economic是研究勞動這一生產要素投入的經濟效益以及與此有關的社會經濟問題的經濟學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勞動投入費用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包括微觀經濟效益和宏觀經濟效益。
形成與發展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發展,勞資僱傭關系擴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與此相聯系,勞工問題(包括工資、失業、勞動時間、勞動條件、工傷事故與職業病婦女與童工勞動、勞資談判、罷工等)日益突出,勞工運動不斷發展。這是勞動經濟學賴以產生的社會背景。

19世紀中葉,勞工政策一詞開始在經濟學著作中出現。此後,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都把勞工政策作為社會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力圖通過一定的勞工政策來緩和勞資矛盾,以保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穩定。勞工政策通常包括:工資標准及最低工資的制度,勞動時間的規定,社會保險和社會救濟,社會就業的指導,職業技術教育,勞動條件的監督,勞資糾紛的調解,工廠法、工會法、罷工法、勞資關系法,等等。

19世紀的一些空想社會主義者,對於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對建立合理的社會制度提出各種設想,並進行改善勞工處境的實驗。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在《資本論》、《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等著作中,對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勞工問題作了深刻的剖析,並對社會主義社會的勞動關系作出科學的預言。

20世紀初,一些專門研究勞動和勞工問題的經濟學著作相繼問世。美國管理學家F.W.泰羅(1856~1915)在工廠組織中進行勞動定額和以勞動定額為基礎的有差別計件工資制的實驗,並發表了《科學管理原理》(1911)等著作,對微觀勞動管理具有重大意義。1925年出版的美國S.布盧姆的《勞動經濟學》,包括就業、工資、勞資關系、勞工運動、勞動立法等主要內容。1929~1933年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致使勞工問題極端尖銳化。此後,西方勞動經濟學有了較大發展。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論和「非自願失業」概念的提出,對西方勞動經濟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此外,西方現代管理方法的研究,例如行為科學、工效學等學科的發展,也不斷豐富著勞動經濟管理的內容。

蘇聯的勞動經濟學的形成晚於西方的勞動經濟學。它是一門研究社會勞動組織和勞動政策的學科。目前,蘇聯的勞動經濟學著重研究與勞動技術組織相聯系的勞動的社會組織,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生產率、勞動力再生產、勞動計劃、勞動組織、勞動定額、勞動報酬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勞動經濟學在中國已得到了初步傳播。1928年,日本北澤新次郎的《勞動經濟論》譯本在中國出版。1929年出版的陳達(1892~1975)的《中國勞工問題》一書,論述了中國勞工問題的歷史、現狀和解決途徑。1931年,朱通九的《勞動經濟》一書出版。朱通九認為,勞動經濟學是研究勞動者的經濟行為的科學。20世紀20年代以來,中國還出版了一批有關勞工問題的社會學著作與法學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充實了勞動經濟學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蘇聯的勞動經濟學傳入中國。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勞動經濟學在中國獲得了明顯的發展,有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勞動經濟專業,政府有關部門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建立了研究勞動經濟問題的機構。80年代以來,勞動經濟學在中國進一步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編輯本段中國的勞動經濟學研究內容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中國的勞動經濟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是:

①勞動力再生產。包括勞動力的簡單再生產與擴大再生產。

②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包括勞動力資源的人口基礎,勞動力的結構,勞動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長期平衡。

③勞動就業。包括就業的宏觀經濟目標和宏觀社會目標,就業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就業與工資的關系,待業及其類型,就業前培訓和就業後培訓。

④勞動力的宏觀管理。包括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勞務市場及其管理,勞動力管理體制。

⑤勞動力的微觀管理。包括勞動的分工與協作,勞動組織與人員配備,勞動定額與勞動計量,勞動環境與人體保護。

⑥工資。包括影響工資的因素,工資職能,工資形式,工資水平,貨幣工資與實際工資,最低工資與最高工資,工資差別。

⑦勞動保險中的經濟問題。包括疾病、工傷、老年退休等社會保險中的經濟問題。

⑧勞動效率。包括影響勞動效率的因素,提高勞動效率的途徑,微觀勞動效率與宏觀勞動效率及其相互關系。

但是,也有的學者認為:由於勞動經濟學是在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產生的一門具體經濟科學,它應研究生產關系中直接與勞動有關的部分,即研究生產關系中的勞動關系。這種勞動關系包括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方式、勞動的分工與協作形式、對勞動者分配個人消費品的形式等主要內容。

E. 勞動經濟學與社會保障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勞動經濟學是研究勞動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也是研究活勞動這一生產要素投入的經濟效益以及與此有關的社會經濟問題的經濟學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勞動投入費用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包括微觀經濟效益和宏觀經濟效益。勞動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和政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及其他專業經濟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和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倫理學、政治學等學科也有一定的聯系。
社會保障是指國家通過立法,積極動員社會各方面資源,保證無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種意外災害的公民能夠維持生存,保障勞動者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的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同時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逐步增進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國民生活質量。

F. 簡述勞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實證研究方法的特點

實證研究方法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的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麼」的問題。經濟學與勞動經濟學所運 用的實證研究方法與哲學中的實證主義雖有淵源關系,但卻是有差異的。實證研究方法試圖超越或排斥價值判斷,只揭示經濟現實內在的構成因素及因素間的普遍聯 系,歸納概括現象的本質及其運行規律。

實證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其一,實證研究方法的目的在於認識客觀事實,研究現象自身的運動規律及內在邏輯。

其二,實證研究方法對經濟現象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具有客觀性,並可根據經驗和事實進行檢驗。

2.實證研究方法的步驟

運用實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經濟現象,目的在於創立用以說明經濟現象的理論。因此,運用實證研究方法研究客觀現象的過程,也就是形成經濟理論的過程。這一過程可分為如下步驟:

(1)確定所要研究的對象,分析研究對象的構成要素、相互關系以及影響因素,搜集並分類相關的事實資料。

(2)設定假設條件。勞動經濟學研究經濟過程中的市場主體在勞動力市場的行為,由研究對象的特徵所決定,試圖把所有復雜因素都包括進去,顯然是既不現實也不可能的。為此,必須對某一理論所適用的條件進行設定。

當然,所假設的條件有一些是不現實的,但沒有這些假設條件則無法進行科學研究。運用實證研究方法研究問題,必須正確設定假設條件。

(3)提出理論假說。假說是對現象進行客觀研究所得出的暫時性結論,也就是未經過證明的理論。假說是對存在的經濟現象經驗性的.概括和總結,但還不能說明它是否能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理論。

(4)驗證。在不同條件和不同時間對假說進行檢驗,用事實檢驗其正確與否。檢驗包括應用假說對現象的運行發展進行預測。

運用實證研究方法研究勞動力市場現象,必須堅持調查研究,一切從實際出發;同時需要經濟學知識和均衡分析、市場非均衡分析、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方法,還需要邏輯學、數學、統計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和分析工具。

G. 勞動經濟學主要有哪些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勞動經濟學是研究勞動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勞動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和政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及其他專業經濟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和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倫理學、政治學等學科也有一定的聯系。
方法
勞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兩種,即實證研究方法和規范研究方法。
1、實證研究方法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的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麼」的問題。
2、規范研究方法是:以某種價值判斷為基礎,說明經濟現象及其運行應該是什麼的問題。
規范研究方法由於經濟運行過程中存在著種種障礙,使互惠交換不能實現。主要障礙有:信息障礙、體制障礙、市場缺陷。

H. 誰能幫忙講解一下經濟學類中的勞動經濟學主要的學習內容和就業方向

勞動經濟學是研究勞動力市場中勞動力供給和勞動力需求各自影響因素以及相互作用關系的經濟學分支。勞動經濟學的研究領域包括勞動力供給、勞動力需求、就業、工資、人力資本投資、失業、收入分配等。
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專業知識,了解國內外勞動與社會保障理論及實踐的歷史和現狀,具備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調查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管理學與經濟學專業知識,掌握現代管理技術與方法,能在政府部門、政策研究部門、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勞動經濟學在職研究生培養方式
1、學制兩年,利用周末及公眾節假日上課;
2、北京周末班:利用周六或者周日上課;
3、全國假期班:利用公眾節假日上課;
勞動經濟學在職研究生課程設置
學位課:
(1)西方經濟學
(2)國際經濟學
(3)人力資源管理
(4)貨幣銀行
(5)財政學
(6)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7)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
專業課:
(1)勞動關系學
(2)組織行為學
(3)人事心理學
(4)薪酬管理與激勵方案設計
(5)社會保險學
(6)職業生涯規劃
(7)勞動法與勞動爭議處理
專題研究:
(1)職業關系管理
(2)職業生涯設計
(3)績效考核與績效管理
(4)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
(5)招募與甄選
(6)素質管理
在職研究生考試
考試科目:勞動經濟學同等學力申碩人員需要通過外國語等級考試以及學科綜合考試。
報考時間:定於每年的3月份
考試時間:定於每年的5月份
就業前景
1、經濟學專業就業總體來說前景很好,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
2、勞動經濟學專業國外發展前景廣闊。
在美國,勞動經濟學是經濟學最重要的研究領域之一。在經濟學20多個分支中,按社會重視程度、課題數量及發表文章數量、質量等指標排序,勞動經濟學排在第二位,僅次於金融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在理論基礎、技術手段、方法論以及做研究的資料積累、資料庫等方面,都屬於經濟學中比較前沿、先進、成熟的學科,內容豐富,涉及領域非常廣泛,內部有各種分支、理論流派和各種與政策相關的長期討論的問題。
就業方向
可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行政機關單位、高等院校、各類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及外國在華投資企業等單位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勞動科學研究、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教學科研等工作。

閱讀全文

與從勞動經濟學看如何進行醫療保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窮的婚姻怎麼辦 瀏覽:742
雞兔結合婚姻如何 瀏覽:309
美女的沒拼音怎麼寫 瀏覽:56
什麼是快樂星球美女視頻 瀏覽:950
健康證查艾滋病梅毒是什麼科目 瀏覽:788
幸福千萬種是什麼意思 瀏覽:525
海南航空經濟艙p艙位是什麼等級 瀏覽:437
愛情中如何才叫適合 瀏覽:322
擺什麼求婚姻 瀏覽:138
背叛婚姻如何報應 瀏覽:850
城東餐飲健康證去哪裡辦 瀏覽:864
豫事辦健康碼黃碼轉綠碼要多久 瀏覽:395
感覺沒幸福感怎麼辦 瀏覽:331
什麼是愛情大致分為兩種 瀏覽:40
無交流的婚姻如何繼續 瀏覽:777
旋挖鑽和長螺旋哪個經濟 瀏覽:599
預測故事結尾的依據有哪些 瀏覽:646
什麼是合適自己的婚姻 瀏覽:8
大慶哪個區經濟最發達 瀏覽:43
手上沒事業線怎麼看事業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