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家統計局:5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呈現恢復勢頭:哪些行業的恢復狀況良好
製造業、IT行業、汽車、人工智慧、新能源等行業,因為這些行業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B. 2021 年經濟保持恢復發展,國內生產總值達到 114 萬億元,增長 8.1%,有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2021年經濟保持恢復發展,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萬億元,增長8.1%,有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一是糧食產量再創新高,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8285萬噸,比上年增加1336萬噸,增長2.0%。其中,夏糧產量14596萬噸,增長2.2%;早稻產量2802萬噸,增長2.7%;秋糧產量50888萬噸,增長1.9%。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8887萬噸,比上年增長16.3%。2021年末,生豬存欄、能繁殖母豬存欄比上年末分別增長10.5%、4.0%。
二是工業生產持續發展,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較快增長。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6%,兩年平均增長6.1%。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環比增長0.42%。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3%,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2021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5%,比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9750億元,同比增長38.0%,兩年平均增長18.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98%,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
三是服務業持續恢復,現代服務業增勢良好。全年第三產業較快增長。分行業看,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比上年分別增長17.2%、14.5%、12.1%,保持恢復性增長。全年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比上年增長13.1%,兩年平均增長6.0%。
四是市場銷售規模擴大,基本生活類和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08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兩年平均增長3.9%。基本生活消費增勢較好,升級類消費需求持續釋放。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30884億元,比上年增長14.1%。
五是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投資增勢較好。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44547億元,比上年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3.9%。社會領域投資比上年增長10.7%,其中衛生投資、教育投資分別增長24.5%、11.7%。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環比增長0.22%。
六是貨物進出口快速增長,貿易結構持續優化。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91009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其中,出口217348億元,增長21.2%;進口173661億元,增長21.5%。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43687億元。
C. 多項統計數據出爐!我國經濟正在穩步恢復,後續發展將會如何
因為疫情以及某些原因的影響,我國經濟發展比較緩慢,很多行業都受到了影響。此次多項統計數據出爐,我國經濟正在逐步恢復,後續發展會有一個質的改變,給大家帶來全新的感受。經濟會穩定增長,同時有關新興行業會拉動經濟的新增長和帶來新發展。會解決更多的就業問題,為廣大失業者或者是就業者提供很多的就業機會。我國的經濟會逐步恢復到正常的步伐,並且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速度。
我國經濟會迎來新的發展局面,國家經濟轉型會在穩步進行,並且會給很多人們帶來新的挑戰,這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後續發展會越來越好,相關的快遞行業以及運輸業會迎來新的發展,增加相關的投入和收入。同時國家的服務業也會有更大的提高,以及貿易會有更大的增長。
D. 官方表示紐西蘭經濟復甦或好於預期,他們為何能夠恢復經濟
紐西蘭的官員對外表示紐西蘭的經濟復甦可能比預期的更好。這還是主要是紐西蘭的政府對於新冠疫情的反應十分迅速,在其他國家還懵懵懂懂,或者說根本沒有引起重視的時候,紐西蘭已經快速的做出了反應,對疫情進行了管控,可以說全球疫情最安全的幾個國家,紐西蘭就排在第2名。
可以說現在全球的經濟其實都在慢慢的進行復甦,畢竟疫情發生以來也已經過去了大半年了,那麼在不斷的治理以及防控過程中,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當然除了部分國家之外。紐西蘭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表示,由於部分國家可能因為疫情的反復而導致重新制定疫情防控措施,那麼這也間接的影響到了紐西蘭的經濟復甦,這就使得經濟復甦在本國的不同地區可能會出現不平衡。
通過紐西蘭財政部所發布的財務狀況,我們可以看到2020年第三季度紐西蘭的國內生產總值居然比2019年第3季度的生產總值增長了10.5%,第四季度更是增長了2.2%,那麼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還能實現經濟的增長,真的是不可思議,當然了,2020年第二季度正處於全球疫情最為嚴重,一個時期,所以紐西蘭的經濟比2019年的第2季度萎縮了12.2%,但是可以從這些數據看出來,紐西蘭的經濟恢復的不錯。
E. 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其戰後經濟是怎樣一點點恢復的
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主要從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進行戰後經濟恢復的,國內採取的措施包括:推行民主政治、發展科技和教育、採取比較寬松的人口政策;國際方麵包括:倡導積極的外交政策、爭取國際援助等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39年,結束於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據史料調查統計,戰爭中共傷亡9000萬餘人,對於世界各個國家經濟造成嚴重破壞,各國經濟百廢待興。其中德國和日本是戰敗國。他們是怎樣恢復國民經濟的呢?具體如下:
F. 二戰後,日本用了多少年恢復經濟,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1、1945年—1955年是日本經濟的恢復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在美的扶植下,日本經濟全面啟動,恢復迅速。工業生產超過了戰前和戰時的最高水平,國民平均消費額也達到了戰前的標准,生鐵、粗鋼、化纖、電子、汽車等產品出現了巨大的增長。
2、1956年—1973年,是廣泛運用科技成果,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時期。
在這時期日本充分運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緊緊抓住了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50—70年代)適時制定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調整國內產業結構,工業生產大幅度躍升,年均增長率在10%以上,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
3、1973年至今,是在危機陰影籠罩下進行經濟低速增長期。這一時期的日本雖受經濟危機的影響,經濟發展緩慢下來,但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仍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
1971—1975年,平均年增長率達5.5%、1970—1980年度,日本國內生產總值上升3.2倍,1995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仍達到了5萬億美元。
(6)多少國家恢復經濟了擴展閱讀
經濟學家預計,經濟復甦以前,日本經濟在第四季度將會進一步下滑,成為技術性衰退。瑞銀財富管理公司的投資策略負責人喬治表示,對於日本經濟復甦最好是全球經濟發展。
喬治稱,全球有大量由美國主導的經濟刺激,這對日本來說是最好的貿易消息,只要歐洲的情況不是太差。
日本央行在10月份連續第二個月實施寬松貨幣政策,擴大了1385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計劃,但是收效甚微,市場中日元仍在上漲,出口壓力巨大。
日元兌美元的上漲已經超過了3%。強勢的日元使得日本出口產品更加昂貴,因此缺乏競爭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本經濟
G. 多項統計數據出爐!我國經濟正在穩步恢復,什麼助長了經濟的復甦
今天是7月11日,根據最新消息報道,我們國家的經濟正在平穩的運行和發展中,疫情過後,我們的經濟也在逐漸出現復甦,這說明了我們國家對抗疫情已經取得了階段的勝利,疫情並沒有讓我們一蹶不振,反而讓我們在逆境中反思我們存在的意義,國家經濟的復甦帶來的是我們生活的更好,人們安居樂業,那麼是什麼促進了我們國家的經濟復甦呢?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H. 中國5月經濟數據公布了,經濟恢復的怎麼樣
根據數據顯示,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生產需求逐步恢復,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看到經濟恢復的狀況之後,你覺得國民經濟呈現著什麼樣的恢復勢頭?
看到現如今的數據之後,我們可以發現經濟恢復的還是非常不錯的。那麼國民經濟正在呈現著比較猛烈的勢頭恢復也正在往之前的水平靠攏。相信在不遠的未來,經濟一定會恢復到之前的水平,生活也會早日步入正軌!
I. 多項統計數據出爐!中國經濟正在穩步恢復,什麼會支撐我國的經濟增長
根據最新的統計結果表明我們國家的經濟正在穩步恢復,這充分說明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有著非常強大的韌性,尤其是各個地區完整的產業鏈是支撐我國經濟快速恢復的重要引擎。
J. 新中國建立後,哪一年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
應該是1952年。
從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經過三年多的艱苦奮斗,解放前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獲得全面的恢復,並有了較大發展。
農業的恢復,是國民經濟一切部門恢復的基礎。黨和人民政府通過土地改革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充分調動農民個體經濟和勞動互助兩方面的生產積極性,採取了一系列促進農業生產恢復和發展的經濟政策和措施。三年間,國家用於農業的投入逐年增加,1950年為2.74億元,1951年增加到4.17億元,1952年增加到9.04億元;國家銀行對農業生產的貸款也逐年增加。三年來,國家用於水利建設的經費約7億元,佔全國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總額的10%以上。全國直接參加水利工程建設的有2000多萬人,完成土方量17億立方米以上。隨著治理淮河、荊江分洪、官廳水庫等水利工程的基本完成,解放前江河堤岸嚴重失修、水患頻繁的狀況初步改觀,千百年來威脅中國人民的洪水災害開始得到有力的防治。在治理江河的同時,各地還大力整修水渠塘堰,擴大農田灌溉面積。所有這些,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迅速恢復和發展。全國糧食總產量從1949年的2263.6億斤,增加到1952年的3278.4億斤,增長44.8%,比歷史上最高年產量的1936年增長9.3%。棉花總產量從1949年的888萬擔,增加到1952年的2608萬擔,增長193.7%,比歷史上最高年產量的1936年增長53.6%。
工業生產的恢復,是在艱難境況中起步的。黨強調一要依靠工人階級,二要依靠國營經濟。首先重點恢復國計民生所急需的礦山、鋼鐵、動力、機器製造和主要化學工業,同時恢復和增加紡織及其他輕工業生產。按照中央的部署,工業基礎較好的東北各省率先恢復了工業生產,開始初步的經濟建設。東北生產出的機器設備和工業物資,又支援了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生產事業的恢復。除重點恢復和改造原有企業以外,三年間,國家還抽出一部分資金,有計劃地新建了一批急需的工礦企業,如阜新海州露天煤礦,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和大型軋鋼廠,山西重型機械廠,武漢、鄭州、西安、新疆的紡織廠,哈爾濱亞麻廠等。這批最早在經濟恢復時期新建的廠礦,後來都成為我國工業戰線上的骨幹企業。
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是經濟恢復的重點。三年間,在基本建設資金極其有限的條件下,國家用於交通運輸建設的投資共17.7億元,佔全國基建投資總額的22.6%。在鐵路修復建設方面,數十萬鐵路職工和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共同奮戰,1949年底就基本恢復了原有的鐵路網,南北大動脈京漢線和粵漢線恢復運營,東西干線隴海路也全線通車。1950年6月,穿越巴蜀的成(成都)渝(重慶)鐵路開始動工修築,至1952年7月建成通車。這條鐵路是清朝末年就醞釀興建的川漢鐵路的一段,拖了近半個世紀未鋪上一根鋼軌,而新中國成立後僅用兩年時間就建成通車。在大西北惡劣條件下修築的天(水)蘭(州)線,也於同年9月竣工。公路建設除修復原有公路外,還新建和改建了一些主要干線和縣、鄉級公路。到1952年,全國公路通車里程由解放初的8.07萬公里增加到12.67萬公里。為配合進軍西藏,解放軍工程部隊和廣大民工一道趕修了甘青、川康、川青等公路。特別是在海拔近5000米的六座大雪山和懸崖深谷之間修築的康藏公路,以通往「世界屋脊」而堪稱奇跡。
經過三年的努力,整個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較快發展。1952年,工農業總產值8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9年增長77.6%,平均每年增長20%左右。其中,工業總產值比1949年增長145.1%;鋼產量達到134.9萬噸,比1949年增加7.54倍,比歷史最高水平增加46.3%;生鐵產量比1949年增加6.72倍,比歷史最高水平增加7.2%;原油、水泥、電力、原煤等都超過歷史最高產量。棉紗、棉布、食糖等主要輕工業產品產量也超過歷史最高水平。平均來看,1952年我國工業生產超過舊中國歷史最高水平23%。農業總產值比1949年增長48.4%,糧食、棉花等主要農產品的產量和生豬、大牲畜的年底頭數都超過了解放前最高年產量。
國家財政經濟狀況有了根本好轉。按可比價格計算,1952年,國民收入比1949年增長69.8%。財政收入比1950年增長181.7%,不僅有了成倍增加,而且連續兩年收大於支,均有結余。在財政總支出中,用於經濟建設的支出逐年上升,社會文化事業的支出有所增長。城鄉人民收入逐年增長,生活普遍得到改善。按1957年價格計算,抗戰前的1936年全國職工(包括家屬在內)平均消費額為140元左右,1952年增加到189.5元,增加35%左右。農民凈貨幣收入由1949年的68.5億元增加到1952年的127.9億元,增加86.7%;從1949年到1952年,各地農民的收入一般增長30%以上。
新中國成立後三年間國民經濟的增長,帶有明顯的戰後恢復性質。但從世界范圍來看,與歐亞各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恢復到戰前水平的情況相比,新中國戰後經濟恢復之快,增長幅度之大,是舉世矚目的。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為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創造了前提條件。
全面貫徹統籌兼顧、照顧四面八方的經濟建設總方針,不僅活躍了中國經濟,更重要的是社會經濟結構獲得顯著改善。在國民經濟內部的五種經濟成分中,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處於優先增長地位。在全國工業(不包括手工業)總產值中,國營工業產值平均每年遞增57%,所佔比重1952年達到52.8%。在全國社會商品批發總額中,國營商業所佔比重1952年達到60.5%,控制了很大部分社會商品的流通過程。這時,國營經濟雖然尚未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佔主體地位,但已成為我國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主要經濟基礎。
在國營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經濟結構中合作社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都各得其所,獲得較大發展,促使原來非常落後的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上有了提高,工業生產力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得到增強。在全國工農業總產值中,工業(包括手工業)總產值所佔比重,由1949年的30%上升到1952年的43.1%。其中現代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7%上升到27.7%。在工業總產值中,重工業產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26.4%上升到1952年的35.5%。這表明,新中國經濟的恢復不僅有數量的發展,而且有性質上的變化和質量上的提高。這些深刻變化,為我國由農業國逐步轉變為工業國開了一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