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理論如何應用

經濟理論如何應用

發布時間:2022-07-20 20:48:15

❶ 西方經濟學知識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作為市場經濟運行的總結,西方經濟學不能完全脫離市場的實踐,正是這一原因,雖然西方經濟理論體系或整體傾向性具有非科學的成分,但是它的經驗總
結方面的部分內容並不完全脫離實踐,其中有些地方是和實踐相一致的。這些理論體系以及與實踐相聯系的總結部分顯然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參考的價值。更加具體的說:西方經濟學中的部分觀點、概念和方法值得我國加以借鑒。下面舉出三點作為例子.
第一、整個銀行制度能創造出貨幣的論點。我們正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我國的貨幣市場上,很有可能出現類似的銀行制度多倍擴大或收縮貨幣數量的情況。當條件成熟時,我國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推動貨幣政策以便對宏觀經濟運行進行調控。事實上,我們在一定的程度上執行了貨幣政策。以此而論,西方經濟學的銀行制度可以擴大和收縮貨幣流通量的論點值得我們借鑒。
第二、消費函數的概念。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同樣存在著不同數值的國民收入與其消費量之間的關系,即存在著消費函數。當消費函數得以確定後,根據預期的國民收入也可以求得與之相應的消費量和儲蓄量。這兩個數據同樣對我國的經濟計劃和宏觀調控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消費函數是值得引進的一個西方經濟學概念。
第三、數學方法。首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存在著大量的尋求最大(或最小)值的問題,例如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產量、最短的運輸商品途徑、最大的客流量等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數學上尋求最大(最小)值的方法無疑是有用的。此外,西方的數理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也能對我們起著類似的作用。其次,數學中使用的符號和公式往往具有比較精確的含義。從而,用數學符號和公式來表述經濟學中的概念和變數之間的關系不會引起誤解和導致無聊的爭議。除此之外,使用數學也易於把語言表達的經濟學的理論或理論體系化成為數學符號或聯立方程,這種辦法有利於學習

❷ 5、如何理解經濟學理論的適用性

要探索傳統貿易理論(或比較優勢理論)與現代貿易理論(或新貿易理論)在中國現階段的適用性問題,首先必須從一般理論意義和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實踐歷程分析這兩種理論的適用性。
(一)兩種國際貿易理論前提假定
比較優勢理論的實質是自由貿易論,其基本理論立足點是古典和新古典經濟思想,考慮的是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如何在世界范圍內最優配置經濟資源的問題。比較優勢論最根本的前提假定是完全競爭和規模報酬不變,這是一種典型的新古典分析方法。盡管新古典微觀經濟理論在理論史上遭到了眾多的批評,但其理論大廈歷經100多年的風雨卻從來沒有被摧毀過。比較優勢理論是新古典經濟理論在國際范圍的延伸,它所倡導的是基於國際分工基礎上的貿易互利論。從福利經濟學的角度說,這種國際范圍內的自由貿易可以達到整體世界經濟的帕累托最優。因此,比較優勢理論具有堅實的理論根基。從理論的應用來看,傳統貿易理論較客觀地解釋了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現象。但比較優勢理論解釋不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領域出現的新變化,如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量大大增加、同類產品之間的貿易量大大增加、跨國公司在國際經貿活動中的作用空前加強、產業的規模經濟明顯等現象。
新貿易理論正是抓住了比較優勢理論的兩個基本前提對其進行否定,認為國際商品市場具有不完全競爭和規模收益遞增兩個基本特徵,從而合理地解釋了國際貿易領域的新現象。以古魯格曼、赫爾普曼、迪克西特等為代表的新貿易理論,其精髓和要義集中體現在規模經濟理論中。規模報酬遞增意味著廠商存在內部規模經濟,也即大廠商比小廠商有成本優勢,從而可形成寡頭壟斷或壟斷競爭的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在這種前提下,同行業廠商數目少,各廠商生產有差異產品,從而每個廠商一定程度上都是價格制定者而不是價格接受者。這就是說,假定消費者的需求偏好是異質的,那麼即使在資源稟賦相似的情況下,各國出於規模經濟考慮來專業化生產有限類別的產品也必然產生國際貿易。即除比較優勢外,規模經濟成為國際貿易又一獨立動因,通常用來解釋行業內貿易現象。由新貿易理論必然邏輯推演出戰略性貿易政策,即一國政府藉助研發補貼、生產補貼或出口補貼等政策手段,保護國內市場,扶植本國戰略性產業的成長,實現規模經濟,搶占國際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或者通過進口征稅攫取外國壟斷利潤。因此,戰略性貿易政策本質上是一種有限保護政策。
單純就理論本身的適用性而言,兩種理論的主要分歧點在於對國際商品市場結構的把握和判斷上。如果國際市場是一個完全競爭市場,那麼,比較優勢理論就是絕對成立的;反之,如果國際市場是一個不完全競爭市場,那麼,攫取壟斷租金必然成為各國或各經濟主體追求的目標,因而在假定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戰略性貿易政策有其合理性。為此,我們需要從國際貿易歷程以及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效果來進一步分析。
(二)從國際貿易歷程看兩種理論的適用性
反對比較優勢論的觀點主要來自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學家。他們認為,比較優勢論的完全競爭假定不能成立,因而,比較優勢論雖然在短期內有利於世界資源的優化配置,但在長期內卻導致各國貿易條件的變化。具體來說,由於發展中國家主要出口初級產品,技術進步慢,需求彈性低,且規模收益遞減,完全競爭特徵明顯;而發達國家主要出口技術產品,需求彈性高,且規模收益遞增,這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貿易就是一種「不平等貿易」,發展中國家貿易條件日趨惡化,如果發展中國家一味奉行比較優勢論,將在國際分工中處於越來越不利的地位,落入「貧困陷阱」(普雷維什,1950)。從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的情況看,確實出現了各國經濟差異越來越大的特徵,因此,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實行有限的貿易保護政策存在合理性。問題是,實行有限保護政策是否就意味著完全否定比較優勢論的適用性?戰略性貿易政策是否可以完全替代比較優勢論,並作為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基礎?我們認為不可。
第一,盡管發展中國家「貿易條件惡化論」早在50年代就已提出,但並沒有對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產生實質性影響。相反,國際貿易規模變得更大了,各國經濟增長對對外貿易的依賴性更強了。以1996年為例,低、中、高收入國家外貿依存度分別達到了43%、52%和40%(世界銀行,1999)。研究表明,自50年代以來,在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有關的各經濟指標中,要數出口活動與經濟增長的相關程度最高;而且,至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長期使其經濟增長率保持在高於出口增長率的水平上(瑟爾瓦爾,1983,第351~360頁)。這說明,國際貿易發展的歷史表明,盡管各國從國際貿易中獲利程度不同,但均從中獲益卻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第二,盡管國際市場存在不完全競爭因素,但商品的競爭程度一般大於國內市場。一方面,世界經濟的自由貿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隨著各國間貿易壁壘的解除,自由競爭的程度更大;另一方面,面對眾多國際競爭對手的反應,某一經濟主體要想在一個廣泛的國際市場上長期控制某一類產品的價格變得非常困難,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因此,戰略性貿易政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並不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相反,比較優勢理論在指導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戰略上更具有適用性。
第三,盡管戰略性貿易政策在理論上有助於發展中國家改善貿易條件,但實施的難度很大。從理論上看,這一政策實施成功的關鍵在於行業的不完全競爭特性,至少在國內市場上具有規模經濟,但發展中國家往往既面對完全競爭的國際市場,又面臨條塊分割的國內市場結構;而且,戰略性貿易政策的成功還取決於單方面採取戰略性行動,即假定外國沒有採取相應報復措施。顯然,這種理想狀態不可能達到,日本在鋼材業實施的戰略性貿易政策就招致了美國的報復。相反,比較優勢理論不存在招致報復性的問題,它是一種「雙贏」政策。
顯然,無論從兩種貿易理論的假定前提還是世界貿易實踐來看,比較優勢理論對於指導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具有更強的適用性,而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實施前景並不樂觀。更具體地說,探討一種理論政策在某個國家的適用性問題,就是要研究這個國家是否具備這種理論或政策所要求的前提假設與實施條件。我們認為,中國現階段尚不具備戰略性貿易政策賴以實施的前提和條件。原因在於:
其一,行業及企業規模經濟不明顯。戰略性貿易政策所實施的行業要求具有規模收益遞增特徵,這就首先要求這些行業在國內市場上具有規模經濟。據發達國家經驗,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實施對象包括商業航空部門、半導體、電信設備部門、汽車部門等。而在我國,這些行業地理集中度偏低,企業規模普遍偏小,達不到最小有效規模,不足以與國外同類部門相抗衡;另一方面,企業「遍地開花」,重復生產,過度競爭嚴重。國內市場的行政性分割造成了這些行業的規模不經濟。
其二,容易導致新的市場扭曲。戰略性貿易政策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種對自由貿易的干預,它可能帶來兩種市場扭曲。第一,扭曲微觀經濟主體。中國正處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許多重要產業多屬於國有企業,尚未完全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內部轉制,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帶有行政色彩,企業現有的壟斷地位是一種行政性壟斷,而不是由市場競爭中自然產生的,企業缺乏技術創新的動力和壓力,無法實現規模收益遞增,因而不能勝任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微觀主體角色。在這種情況下,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強制性推行反而可能使行業或企業產生更多的政策依賴性,甚至引發大量的非生產性尋租行為,造成效率流失。第二,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全面實施必然需要政府的大量補貼或經濟支持,這往往過多用稀缺經濟資源,導致過高的機會成本,從而削弱我國比較優勢產品的出口。同時,對戰略性貿易產業或企業進行壟斷性保護,讓其在「溫室」中成長,也犧牲了市場競爭的效率,不利於整個經濟的健康發展。
除了以上制約條件及招致外國報復的可能性大等因素外,戰略性貿易政策還需其他一系列苛刻的必要條件及應用領域限制。比如,鑒別戰略部門需要大量、及時、充分、可靠的信息,而且政策制定稍有失誤都將導致極為嚴重的後果。由此可知,我國現階段不宜採用戰略性貿易政策,不但是經濟理論邏輯推演的必然,更是中國現實經濟利益保護所必需。

(一)比較優勢理論與中國現階段對外貿易地位相適應
第一,中國貿易的夥伴國多為發達國家。克魯格曼(1998)認為,「行業內貿易、行業間貿易的相對重要性取決於國家之間的相似性」,而國家之間的相似性可以用資本勞動比率這一指標來衡量。他的基本觀點是:國家之間若資本勞動比率非常相似,則行業內貿易占據統治地位;相反,若國家之間資本勞動比率截然不同,則所有的貿易都會建立在比較優勢的基礎上。有資料顯示,與我國貿易的夥伴國多為與我國資本勞動比率差別大的發達國家或地區,中國香港、日本、美國、歐盟是我國的四大貿易夥伴。以1998年出口為例,當年我國出口額為1837億美元,對上面四大貿易夥伴的出口就占我國出口總額的73.3%,而對其他100多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及原蘇聯、東歐國家的出口所佔比重還不到27%。由此可見,我國的對外貿易理應並且必然建立在比較優勢的基礎上。第二,中國出口商品更多地是面臨完全競爭的國際市場,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控價能力差。根據微觀經濟學理論,判斷市場結構是否屬於完全競爭類型關鍵在於兩點:一是進入市場的生產廠商數目;二是廠商是否為價格接受者。一般而言,生產者甚眾且產品之間差異不大的屬於完全競爭市場,最典型的例子是農產品市場;反之,生產者較少且產品之間差異大的歸於非完全競爭市場,比較典型的如汽車業、飛機製造業等。雖然我國在「八五」期間已基本完成出口商品結構由以初級產品為主向以工業製成品為主的轉變,但我國目前出口的工業製成品中,絕大部分是粗加工的輕紡產品和一般機電產品,而精加工和高科技產品所佔比重很少(徐復,1999),這意味著我國大多數出口產品仍屬於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由於不具備生產資料的獨占性、規模收益和專利技術等形成壟斷的因素,在國際市場上沒有控價能力。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盡管中國的主要出口行業如紡織、服裝、製鞋、加工裝訂業務等諸多產品,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產品雷同、產業相似、競爭角逐日趨激烈,但還是具有相當強的國際競爭力,而這些產品都屬於比較優勢產品。我們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站穩和拓展國際市場。
(二)比較優勢理論在中國現階段仍具潛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逐漸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比較優勢理論伴隨著這種轉型而得以在外貿領域貫徹和適用。可以說,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外貿成就就是立足於比較優勢而取得的。具體現現在:第一,外貿結構逐步反映了要素稟賦。從進口品的結構變化看,農業密集型產品大幅度下降,資本密集型產品增長最快;在出口結構方面,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比重在1986年後較快增長,雖然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份額也在提高,但它的大部分生產是對進口原料和零部件進行加工、組裝,其中進口零部件佔到出口值的4/5,因而這類出口實質上仍屬勞動密集型(張軍,1998)。第二,加工貿易充分利用了我國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將我國勞動力同外商的資金、技術、市場相結合,貫徹和體現了比較利益思想。近些年來,加工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總額中比重不斷上升。由是觀之,我國已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初步建立了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模式和資本密集型產品的進口模式。
我們認為,目前,以比較優勢為基礎的貿易模式在我國還遠未發揮其潛力,仍有很大增長空間。從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貿易形式的轉換過程來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在勞動力成本未大幅上升以前,不宜轉換成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特別是對我國這樣一個勞動力充裕、就業壓力巨大的大國而言更是如此。如此我們運用巴拉薩顯示比較優勢指標進行衡量,我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仍具有明顯比較優勢。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顯示比較優勢系數約為3.5,遠遠高於系數值為0.5的資本密集型產品。而香港地區、韓國、台灣地區1980年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顯示比較優勢系數分別是6.98、4.95、5.24,這就說明了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仍有很大增長空間。
當前,世界經濟正逐步走向全球化、一體化,各國的生產、貿易和投資日益融為一體。只有用比較優勢理論來指導各國的對外貿易實踐,才能順應這股國際潮流。要言之,無論是從經濟理論的邏輯推演還是從貿易實踐看,以比較優勢理論作為我國對外貿易的理論基礎,是中國現階段貿易戰略的理性選擇。
【參考文獻】
[1] 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 瑟爾瓦爾.增長與發展,金碚、李揚等譯[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3] 世界銀行.1998/1999世界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
[4] 唐永紅.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在我國的適用性問題[M].國際貿易問題,1999(6).
[5] 徐復.中國對外貿易概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

❸ 如何將經濟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經濟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同時也是貫穿現代生活的一個熱門話題,而說到經濟學原理,很多人會覺得它晦澀、深奧、枯燥。但其實,經濟並不是僅僅存在於書本、媒體、經濟學家腦海里的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就像經濟學家們可以通過大街上女生裙子的長短,來分辨經濟景氣程度一樣,生活中的不少事情用經濟學的眼光來看,又是另外一番風景。
所以,只要我們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並對此加以思考,就可以發現其實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是可以用經濟學來解釋的。
而《弗里德曼的生活經濟學》這本書,就提供了一個用經濟學的視角來觀察日常生活的切入點。就拿我們的日常生活來說,就有不少經濟學現象和問題。
比如,為什麼飯館的餐食、星巴克的咖啡會按大小不同的分量收取不同的價格,而商場里的同款服裝無論尺碼大小價格卻都一樣?為什麼大型超市和網購平台的商品能夠保持天天平價,而街邊小店所售商品卻常常價格不同?甚至為什麼會產生「孩子是自家的好,而老婆卻是別人家的好」的生活感受等等。
這些都是一些十分有意思和司空見慣的生活話題,同時也是可以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的生活現象。
其實,說來也很簡單,第一個例子涉及經濟中的成本理論,第二個例子涉及規模經濟理論,第三個例子則可以用邊際效用的原理來解釋。
由於人們大多是通過比較成本與收益來作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收益變動時,我們自身的生活行為也會改變,也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因此,怎麼通過成本與收益的激勵來影響買賣雙方的選擇,就是一個大有奧妙的生活決策問題。選擇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是要決策有限的資源用來買什麼、怎麼買?對生產者來說就要決定用既定的資源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這三個問題。這些問題就被經濟學家稱為資源配置的問題。
更加深刻一點來說,相對於我們無限的慾望而言,滿足人們的慾望所需要的資源是有限的,資源的有限性被經濟學家稱為稀缺性。這也就是經濟學中所說的資源稀缺性原理。而資源的稀缺性,必然導致我們在社會生活中處於不斷的無限的選擇之中。…
供參考。

❹ 中國如何運用宏觀經濟學調配中國經濟發展

宏觀經濟 即宏觀層面的國民經濟,包括一國國民經濟總量、國民經濟構成(主要分為GDP部門與非GDP部門)、產業發展階段與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程度(人類發展指數、社會發展指數、社會福利指數、幸福指數)。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3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❺ 如何正確認識和運用西方經濟學及其理論

因為西方經濟學的基礎是以自由市場為基礎的,與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理論有著本質的不同[計劃經濟],因此長期以來在我國經濟理論界一直存在分歧,我個人到是認為西方經濟學是非常有道理的,並不能全盤否定,以下我提供一位網路網友的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說實在話,我讀了四年經濟系,我覺得馬克屎的經濟學根本不能算是經濟學。。。他們研究的對象方法啥都不同。
比如馬克屎在找一大推理論(啊,抱歉,是馬克思,我打錯了)來罵人的時候,西方的學者早就拋出更實用的理論了,比如如何使利潤最大,如何使產銷平衡,如何稅收最有效率,甚至如何分配最公平(羅爾斯主義、功利主義、公平主義等理論)……
身為經濟學准碩士,我是覺得西方人的說法更適合經濟學這個詞彙。而馬克思的理論,我個人認為不能說是經濟學,而確切地說是經濟哲學或經濟政治學(強調政治)。而哲學或政治這種東西是世界上最無法證明的理論。客觀地說一句,西方經濟學理論很多都是有數學推理的,也有一些是靠分析歷年數據而得出的規律性。馬克思的理論則是自己想出來的。。。
「我們來證明一下資本主義是多麼邪惡的……」但是從嚴格的理性角度說,這種信仰式的理論是永遠無法證明的。
雖然政府是信馬列的,但是從一個學者的角度看,我很反對把政治和學說聯系起來。我們的教材上很多都是批判西方人的學說,包括亞當斯密,凱恩斯,薩繆爾森等牛人,只要和馬克屎相違背的,作者就罵一通。我暈,作者你有才怎麼拿不到個諾獎?馬克屎並不比凱恩斯等人強多少,他的理論也非常不實用。充其量,他的理論就是一門哲學而已。
最後補充一句,西方學者的理論專注於解決實用的經濟問題,比如股票、失業、政策等,我國的經濟學家大部分也開始研究這些來為市場經濟服務。他們出一百本書可能才有一本中的一行提到所謂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馬克屎則是動不動就把政治掛在嘴巴上。這就是為什麼幾乎沒人想讀馬克屎經濟學的最大原因。

雖然言語偏激,但是個人覺得不無道理。

❻ 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 經濟學十大原理

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2.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4.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5.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9.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曼昆經濟學原理》的內容吧?我不記得除了這本書之外,還有誰提出過10大原理的概念。一定要分為三類嗎?中國的老師就是有意思,喜歡做著一些愚蠢的事情。那就分吧:第一類可以是消費理論、第二是生產理論、第三類就是分配理論。還可以分為:個人經濟理論、企業經濟理論、政府經濟理論。哎……郁悶,人家本身就是宏觀和微觀經濟學,偏要分類,有什麼意義?舉例子?算了吧,你自己看看就能根據這個找到例子。

❼ 西方經濟學在現實現生活中的確應用

作為市場經濟運行的總結,西方經濟學不能完全脫離市場的實踐,正是這一原因,雖然西方經濟理論體系或整體傾向性具有非科學的成分,但是它的經驗總
結方面的部分內容並不完全脫離實踐,其中有些地方是和實踐相一致的。這些理論體系以及與實踐相聯系的總結部分顯然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參考的價值。更加具體的說:西方經濟學中的部分觀點、概念和方法值得我國加以借鑒。下面舉出三點作為例子.
第一、整個銀行制度能創造出貨幣的論點。我們正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我國的貨幣市場上,很有可能出現類似的銀行制度多倍擴大或收縮貨幣數量的情況。當條件成熟時,我國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推動貨幣政策以便對宏觀經濟運行進行調控。事實上,我們在一定的程度上執行了貨幣政策。以此而論,西方經濟學的銀行制度可以擴大和收縮貨幣流通量的論點值得我們借鑒。
第二、消費函數的概念。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同樣存在著不同數值的國民收入與其消費量之間的關系,即存在著消費函數。當消費函數得以確定後,根據預期的國民收入也可以求得與之相應的消費量和儲蓄量。這兩個數據同樣對我國的經濟計劃和宏觀調控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消費函數是值得引進的一個西方經濟學概念。
第三、數學方法。首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存在著大量的尋求最大(或最小)值的問題,例如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產量、最短的運輸商品途徑、最大的客流量等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數學上尋求最大(最小)值的方法無疑是有用的。此外,西方的數理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也能對我們起著類似的作用。其次,數學中使用的符號和公式往往具有比較精確的含義。從而,用數學符號和公式來表述經濟學中的概念和變數之間的關系不會引起誤解和導致無聊的爭議。除此之外,使用數學也易於把語言表達的經濟學的理論或理論體系化成為數學符號或聯立方程,這種辦法有利於學習。

❽ 所學經濟學知識在銀行工作中怎樣應用

首先,我們要活學活用,把書本上的知識學通透,才能更好地運用於實踐中。只要通過對管理經濟學的學習,就可以了解經濟理論在運營決策過程中的科學理論依據,為實現業務目標提供經濟分析工具。如果一個能成功地運用管理經濟學原理建立自己的經營策略,並把它應用到日常商務管理中,將會給的運營帶來很大的好處。

其次,,在決定上要做很多市場需求的分析。市場需求,價格彈性的產品分析,以確定產品價格,來判斷什麼價格可以提供最大的利益。通過定價策略,一個決策者,以改善狀況,就必須明確產品的價格彈性,價格彈性不足,不夠靈活削減下來,否則,就是自我毀滅。預測價格彈性是發展市場營銷計劃的關鍵。通過價格的營銷推廣,交易折扣,產品抽獎等,以實現利益最大化管理者,你必須了解不同客戶群體
和特定商品的價格彈性的喜好。也就是說,要知道是否銷售價格上漲抵消了單位收入的下降。從經濟管理角度出發,在一般情況下,一個從零產量開始,首先需要一個更高的價格,然後慢慢地降低價格,因為利潤最大化的輸出總是在適當范圍內的需求彈性。顯然,如果能夠自覺地使用和管理的理性思維的經濟原則,我們就可
以得到利潤最大化

再次,了解兩公司之間的交叉彈性的產品戰略決策具有重要意義。需求交叉彈性為正,具有較高的價值,在市場上更密切的替代品,是相互競爭。需求交叉彈性為負,在市場上互補性商品,就是合作關系。其替代產品,配套產品應密切關注和應用,最大限度地消除替代品,補充了的產品。把握消費者的喜好,產品與消費者需求相關的程度。控制廣告和營銷支出,以刺激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

因此,運營商可以使用管理經濟理論中的理性思考管理運作,將在的成功和生存中起到重要作用。有一些家僅憑著野心和熱情,引導經營和決策,在經營上遇到問題僅憑自己的感情判斷想法,尤其是如果他們有一些成功,這種現象尤為突出,導致徹底失敗,或誤入歧途。這些同樣可以適用於商業銀行,商業銀行自成立以來,其開發的風險一直伴隨著其日益復雜和難以識別、管理和控制。

閱讀全文

與經濟理論如何應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支持寶健康碼在哪裡 瀏覽:57
環境和經濟的關系有哪些 瀏覽:302
經濟大周期下蕭條怎麼辦 瀏覽:72
電波的愛情什麼歌 瀏覽:33
現如今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863
如何去拼搏一番事業 瀏覽:795
相聲幸福生活在哪裡 瀏覽:69
醫院公考和事業編制有什麼區別 瀏覽:386
南沙哪裡有婚姻登記 瀏覽:511
為什麼說喬晶晶在另外時空會幸福 瀏覽:776
回國事業編老師和留美哪個好 瀏覽:669
講民國時期故事哪個主播人流量大 瀏覽:251
貴州岑鞏有哪些民間故事 瀏覽:354
大班教案健康空氣在哪裡 瀏覽:93
幸福花黃葉什麼回事 瀏覽:754
婚姻宮正財七殺代表什麼 瀏覽:150
婚姻最初的原因是什麼 瀏覽:863
社會養老事業有哪些模式 瀏覽:474
有多少人覺得婚姻失敗了 瀏覽:791
郫都區哪些地方能辦健康證 瀏覽: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