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創世界-眾創空間里有幾家入住企業都是那些企業
30家左右
B. 北京空港經濟開發區的園區介紹
無可比擬的發展優勢:
1、城市規劃重點,功能定位高端
兩區地處北京市「兩軸兩帶多中心」東部發展帶的重要節點,是北京市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之一的臨空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2、緊鄰機場,交通便利
北京天竺出口加工區與北京天竺空港經濟開發區A區緊鄰101國道,距離首都國際機場西跑道僅1000米,驅車5分鍾即可抵達機場卸貨平台或候機樓,驅車110分鍾到達天津港;驅車15分鍾進入市區,連通各環線大動脈。
3、毗鄰新國展,依託航空港
亞洲最大的國際展覽中心——中國新國際會展中心正在興建,建成後將擁有16個現代化展館及17萬平米的現代化配套設施。
首都機場東擴後,其三大運營指標將躋身世界機場10強,緊鄰空港口岸的優勢將更為明顯。
4、環境宜人,氛圍宜居
周邊各類中高級院校和國際學校眾多,高素質勞動力資源豐富;園區南側沿溫榆河畔坐落著十餘個大型高檔別墅區和多個普通住宅區;周邊建有多所醫療機構;園區附近的潮白河畔由兩個高爾夫球場、鄉村賽馬場、四季滑雪場、綠色度假村等組成大型休閑娛樂區。
優良的品質保障
圍繞服務,開發區成立至今培育了空港股份、空港物業、天源建築、天恆地產四大集團,2006年實現服務收入6億元。空港股份作為北京市惟一的園區類上市公司,投資興建35萬平方米企業園項目,為入區企業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除硬環境外,開發區秉承「今天事、今天辦」的服務宗旨和「個性化、過程化、產業化」的服務理念,按照 辦事「態度最熱情、程序最簡便、效率最快捷、質量最高、成本最低」的五最標准為投資者提供誠信、高效、細致、完美的服務。
重點的發展產業
總部經濟:目前已有總部型企業9家,力爭到2010年企業總部達到15家。
高新技術產業:包括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醫葯、微電子產業等。
臨空產業:包括航空總部、倉儲物流、航空培訓和航空食品等。
現代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專業咨詢、專業代理以及為會展配套服務的項目。
文化創意產業:重點吸引研發中心、影視動漫、網路科技、工業設計等項目。 形成具有空港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輝煌的引資成就
目前,已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40家中外客商入駐,投資總額達430億元人民幣,項目平均投資額達1.26億元人民幣。其中,排名世界500強的企業21家,國際跨國公司68家,如歐洲的空中客車、瑞典的愛立信,荷蘭的飛利浦,德國的辛克、海德漢、羅森伯格,日本的索尼、松下、SMC,韓國的LG、韓美,美國的聯合技術、惠爾浦、寶潔公司等。
有容乃大,合力則強!這里已成為全國同類開發區中投資最密集,產出比例最高的區域。2007年,空港經濟開發區實現總產值460億元,總收入635億元,出口供貨額350億元,上繳稅金32億元。13年來,開發區累計實現總收入2630億元,稅金103億元。現已出讓的土地平均每公頃投入9592萬元,每公頃實現產出2.1億元,實現出口供貨額1.2億元,實現稅金1072萬元。
在取得輝煌成就的基礎上,空港經濟開發區牢牢貫徹科學發展觀,沿著「生態型開發」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前進,全力打造「改革開放的窗口,與國際接軌的典範及國內一流的開發區!」
C. 雲龍鎮的經濟概況
2014年,雲龍鎮農作物播種面積5202公頃,蔬菜種植面積達到0.89萬畝,實現蔬菜總產量5.73萬噸,總產值6690萬元;2014年,東平村新發展種植金桔500畝,梁平柚種植面積870畝,其它水果達1000畝;在紅旗、大石等村種植油茶2530餘畝,肉鴨出欄81萬多隻,實現產值約2990餘萬元,養鴨散戶2400多戶。雲龍鎮年出欄肉雞10萬只,水產漁業1000畝。農業開發公司投入資金近2億元的4萬頭肉牛育肥場工程建設基本完成,目前養牛9000餘頭。雲龍鎮已實現機械化插秧約7000餘畝,完成機械耕作2.06萬畝,2014年,實現雲龍鎮2.02萬畝水稻的機械收割;共為村民節約生產成本547萬元左右。
特色農業
梁平縣肉牛養殖項目,2014年,被列為全縣重大實施項目之一,該項目選址於雲龍鎮雙河、紅旗村,總投資2億元、佔地600餘畝;項目建成後,牛場可常年存欄良種肉牛2萬頭,年出欄優質肉牛4萬頭,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場內可解決200人就業,場外可帶動2萬以上農戶實現增收。
雲龍鎮無公害蔬菜基地,位於雲龍鎮三清村、人民村、雲龍村、同心村的龍溪河流域兩岸地帶,基地海拔410米,年平均氣溫17℃。2009年,開始組建雲龍鎮蔬菜專業合作社,並成功注冊「殷佳壩」商標。蔬菜基地核心區面積2012年有1500餘畝、鋼架大棚180個、瓜果長廊600米,全年循環播種蔬菜面積5000畝以上,年產優質無公害蔬菜2萬噸,產值3000萬元,推出了以殷家壩蘿卜、人民村黃瓜為主的優質品牌。基地常年解決500餘人務工就業。 2014年,雲龍鎮工業總產值25631萬元,規上企業1家,產值5062萬元,成立了雲龍鎮企業協會,雲龍鎮從事工業生產的企業有21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個,規下企業21家,個體戶344個。被市中小企業局認定為「重慶市小企業創業基地」。
2014年,建成了佔地120畝的摩配產業園,已有5家摩配企業簽訂了協議,總投資8800萬元,實現年產值達1.9億元,實現稅收422萬元,解決就業300餘人。 2014年,雲龍鎮有中心衛生院1所,12個村衛生室,6個個體診所。執業醫師25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護士21人,鄉村醫生40人,公共衛生助理員3人;衛生服務業務用房9206平米,其中臨床用房6414平米,病床64張。
D. 什麼是總部經濟招商有知道的嗎
總部經濟招商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一種形式,注冊形招商,企業不需要實體搬遷到總部經濟地區辦公,注冊以後稅從當地走,地方就會拿出一定的獎勵給到企業,企業也得到了獎勵扶持,是一種雙贏。華夏金賦在這塊是非常有名的,經濟園區遍布全國,選擇餘地大。
E. 雲龍示範區的區域布局
雲龍示範區布局版塊:
1、軌道科技版塊:以南車電力機車廠、時代集團等軌道研發和製造企業為主,建設全國、世界一流的軌道研發製造展示基地。
2、職業教育版塊:佔地8000畝的株洲職業教育科技園,吸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株洲職業技術學院等42所高、中等級職業技術學校,建設全國一流的職業教育基地。
3、新型產業版塊:包括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型產業。
4、商貿物流版塊:依託雲龍示範區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現代商貿物流產業。
5、文化創意版塊:以動漫、影視、出版等為主導,建設雲龍示範區文化創意產業園。
6、商務金融版塊:建設中心商務區(CBD),發展金融、貿易及總部經濟等為主的現代服務業。
7、旅遊度假版塊:以長株潭文化主題公園、三十六洞國際標准高爾夫球場為依託,為株洲及外地遊客打造高品質旅遊休閑度假勝地。
F. 寧波雲龍鎮有哪幾家人企業開始復I
現在有好幾家公司上班了,你可以網上查查看,有名單的
G. 瀘縣雲龍2022年怎麼規劃的
一、聚焦資源融合,全面推動全域振興發展
謀劃產城一體大融合。堅持城市擴張建設和產業升級集聚兩手抓。做好規劃引領的文章。認真抓好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積極對接區「十四五」規劃,完善鎮控規詳規、村莊建設規劃和產城融合方案、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供給等專項規劃,深入謀劃重大項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明確近期重點、開發時序,構建形成適度超前、多規合一、精準精細的規劃體系。做好土地集約利用的文章。深入推進土地全域治理,加大撤村並點和整村征遷力度,引導居民向小城市中心集聚;逐步實施小微企業出村入園,同步探索掛賬收儲、零土地技改、低效用地再開發等多種模式;持續推進千畝「非農化」「非糧化」整治,形成永農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中集聚、空間形態集約高效,為城市建設和產業集聚提供要素資源保障。
謀劃城鄉品質大提檔。緊抓高科新城建設契機,推進全域美麗城鎮建設。抓牢重大項目建設的契機。加快推進寧裘線改擴建、金甬鐵路安置房、新雲龍中學、職教中心等重大工程建設。著力謀劃雲龍綜合樞紐落地,盡快啟動軌道7號線、寧象城際鐵路、甬舟鐵路雲龍站征地拆遷工作,採取「線拆塊收」方式,加大紅線兩邊可視范圍內的征遷收儲力度,同步爭取站點、車輛段擴面開發,統籌帶動全域發展。抓牢未來小城市集成開發的契機。探索完善「一鎮一國企」合作模式,加快與鄞開實施「片區謀劃、項目推進」,用好國企平台的優勢,加快實施我鎮14個城中村改造項目,確保鎮區有機更新。同步加速推進陳黃村小集鎮式中心村及省級未來鄉村、十方牧雲等一批亮點工程。抓牢全方位推進美麗新村的契機。統籌全拆全建、聯戶自建、整理式改造等多模式多途徑,在推進王夾嶴、石橋、任新、前後陳等既定新村項目基礎上,再謀劃布局一批,搶抓上級各項政策、資金補助機遇,全面推進美麗宜居村莊建設,實施景區村莊、美麗庭院等微改造工程,不斷改善人居環境,使鄉村資源配置更合理、服務功能更完善、景觀風貌更協調、地域文化韻味更彰顯,打造美麗鄉村新樣板。
謀劃全域美貌大提升。全面實施水、田、路三項美麗工程,實現全域宜居宜游的美麗雲龍。打造美麗沿河觀光帶。充分發揮文化水鄉優勢,深入推進「塘河整治」工程,加快錢湖塘河文化線二期、美麗河湖片區建設,以20公里綠道為載體,打通雲龍片與甲村片水岸互聯關鍵環節,推進「二月二龍抬頭」龍舟巡遊線路的河岸生態文化景觀建設,力爭三年內打造成為鄞州水上文化承載平台。打造美麗全域農業公園。深入整合農業資源優勢,創新推進「農業公園」建設,以「兩橫(鄞州大道、鄞城大道)三縱(鄞橫線、福泉大道、徐王路)一環(高速環)」等主要道路沿線為重點,以全域農田為基底,開展農田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同步在有條件區域探索實施景觀標識、田園棧道、美麗田園、基礎設施網、田長制「五個一」改造工程,並分階段拓展,力爭三年內創建成為鄞州美麗鄉村形象新窗口。打造美麗交通路網。充分挖掘交通干線優勢,完善交通路網建設,不斷織密農村公路網,加速推進王夾嶴村至荻江村、雲豪路延伸段建設步伐,分批推進姜陳線、荷陳線、甲旺公路等道路提升工程開建;全面推進6萬平方米橋下空間專項整治利用,增加健身景觀元素,適當布局停車場所,把每條交通幹道建設成為集景觀與生態為一體的美麗廊道。
二、聚焦創新經濟,積極構築現代產業高地
提升產業平台能級。著眼「空間大整合、產出大提升」,加快打造特色產業集聚區。抓增量產業平台建設。加快融入環東錢湖「綠色創新」示範圈,大力推進龍芯產業園建設,全方面貫徹「三生」建設發展理念,主動對標國內先進地區高端現代產業園,高起點規劃制定相關建設標准,布局園區綜合交通網路,統籌給排水、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一期4個產業項目計劃於2022年陸續投產,預計年新增產值5億元;同步加快二期土地出讓,謀劃三期土地調整。抓存量產業平台提升。以環境面貌提升、安全隱患消除、環境污染要根除的要求,加快對梅池工業園區和甲村片區工業集聚點的整治提升。在此基礎上,梳理整合梅池工業園區現有產業及容量,做好騰籠換鳥的文章,圍繞交通、綠化、設施、秩序、5G等方面再提升,打造5G港灣式工業園區;推動甲村片區工業集聚點改造提升,主動承接錢湖新城產業和配套外溢,加大園區及周邊甲村片區教育、衛生、道路等公共民生配套設施布點密度和投入力度,優化提升園區及周邊區域的整體環境品質。
精準施策壯大企業集群。搶抓戰略機遇,著力推進現代產業體系構建。騰退落後產能。不斷優化調整經濟產業機構,強化畝均論英雄導向,精準運用3.0鄞州製造業數據管理系統,在對73家畝均稅收三萬元以下企業實施整治退出的基礎上,加速淘汰清退「散亂污」、高耗低效企業,力爭完成3個村級工業區拆除騰空的目標。優化產業結構。全力扶持骨幹龍頭企業再上新台階,培育一批高成長、高畝均效益的中小製造企業,打造「億元產值企業集群」,圍繞做精做優優勢成長企業,聚焦發展集成電路、高端裝備、新材料、汽車零部件等主導產業。緊抓環東錢湖城市發展極,大力引進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培育壯大現代貿易、軟體信息、科技服務、商務服務、會展物流等產業形態,補齊服務業短板。發力現代農業。在全域整治提升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持續鞏固易中禾、芳華、區種業基地等品牌項目,加速現有農業園區提升步伐,積極招引新農業業態和新型現代農民,打造高附加值的現代新型農業。
創新實施活力倍增行動。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全心全意留舊商。牢固樹立「留商也是招商」的理念,鼓勵企業發展本土總部經濟,實施「走出去」戰略,爭取形成「低端在外、高精在內、生產在外、總部在內」的格局。想方設法引新商。充分發揮「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作用,針對本土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引進上下游關鍵企業,在強鏈、補鏈、暢鏈、護鏈中增強安全性和核心競爭力。千方百計招人才。跟蹤大連理工大學、盛吉盛等重大產業合作項目人才資源,深化完善「競渡雲龍人才十條」政策,緊跟「智創錢湖」戰略,把雲龍打造成為國際交流中心、科創策源地和長三角科創人才的聚集地。
三、聚焦共同締造,爭當治理現代化排頭兵
堅持「三治融合」,當好基層治理模範生。積極發揚全國鄉村示範鎮的帶動作用,實施社會治理提能行動。進一步提升全民普惠獲得感。緊抓民主法治村創建,拓展「八五普法」的平台,施行社區矯正分級管理制度。提升「全國模範司法所」的服務能級,探索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以「老林工作室」為載體,信訪與司法同頻共振,切實抓好溯源治理專項工作。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提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品質,迭代升級「律雲在線」,實現「公證e通」、「12348法律援助」、「行政復議」等事項的掌上辦理。進一步提升全民共建參與感。深化「一中心四平台、村社多元共治」的治理架構,打通基層群眾、社會組織、群團組織參與治理的渠道;開展一村一特色的「村民說事」活動,完善「村務聽證」、「村民問政」等溝通橋梁搭建,深化「三清單」運行法、鄉村德治「雙清單」等舉措。加強社區共治建設,健全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議事協調機制,著力構建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主導、業主主體、企業主責」三位一體物業管理模式。
踐行「兩山理念」,創建生態文明示範鎮。始終堅持綠色發展不動搖,堅定不移舉生態旗、打生態牌。持續落實耕地保護責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推進「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專項整治行動」等土地類違法建設治理行動,遏制違法佔用耕地和「非農、非糧化」傾向。持續開展環保整治。持續做好生態環保督察相關工作,加強環境監管執法力度,對雲龍工業園區、荷花橋工業園、甲村工業園等重點區域環境進行排查和監管,聯合生態環保、公安等部門,形成多位一體常態化監管,嚴懲環境違法犯罪。持續實施五水共治。深化河長工作制度,推進「數字化+網格化」精細治水,持續維護省級「污水零直排鎮」創建成果,加快荷花橋村、甲村農污改造工程步伐,推進污水管道全部覆蓋。統籌抓好河道清淤、水質養護、排污許可、排水許可等工作,區控以上地表水斷面水質全部達標。持續推進三改一拆。強化監督把關跟蹤問效,確保新增違建、影響消防安全違建、媒體曝光違建三項「清零」,進一步增強特保力量,強化城鎮精細化管理
秉承「楓橋經驗」,構建平安建設共同體。積極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體系,堅決落實「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全面優化維穩工作體系。以矛調中心為平台,進一步整合各部門、基層站所力量,實現矛盾糾紛「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完善「鎮-村-網格-庭院」四級流轉體系,推進信訪示範村創建工作,落實「發現-歸責-解決-反饋」閉環工作機制,實現矛盾糾紛向源頭預防。充分發揮社會調解力量。發揮黨員、村(居)民、網格化管理平台作用,發動人民調解組織、社會工作機構等社會力量在矛盾化解中的作用,加快鎮村兩級矛盾調解組織的自治能力建設,推動社會矛盾調解化解科學化、法治化、規范化。壯大黨員、村民代表、外來流動人口等為主體的平安志願者隊伍,著力建設全民共建共享的平安雲龍。
弘揚「競渡精神」,凝聚文化文明正能量。進一步總結提煉和宣傳發揚「龍舟競渡」精神,扎實推進全國文明鎮創建,實現生活富裕、精神富有「雙富」目標。提升龍舟文化內涵。編印羽人競渡專家論壇成果,實施文藝、文創、文旅「三文精品創優工程」,做大做強「周日八點半」龍舟聯賽,強化隊伍建設、完善賽程賽制、拓寬賽事影響力。傳承羽人競渡紅色基因,持續打造王笙_皮劃艇、雲龍中學龍舟隊等特色品牌項目,編排龍舟原創文藝精品、擴展龍舟志願服務內容,探索「龍舟文創」「龍舟夜經濟」等高附加值項目。實施文旅興鎮戰略。打造「水鄉文明示範線」,串聯上李家村、雲龍村、冠英村等星級旅遊村莊,謀劃「親子游」「非遺游」「競賽游」等旅遊線路,豐富黃成賽艇基地、龍舟基地、遊客集散中心等場所的活動內容,盤活「1所、1中心、N站」文化陣地,做強「文文融合」原創品牌。擦亮志願服務招牌。搭建「領雲志匯」聯盟平台,整合統戰、教育、企業等資源,繼續實行鎮村聯動戰略,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打卡線,凝心聚力打贏文明城市創建攻堅戰,實現需求互通、服務互聯,著力構建全面立體的主流融媒體輿論態勢,鮮活展現「共富雲龍」的生動實踐。
H. 雲龍區的地理環境
2014年,雲龍區加快實施現代服務業加速擴張和傳統服務業優化提升的「雙輪驅動」戰略,以老城區、新城區、東部城區為「三核」,以老徐州歷史文化片區、師大片區、漢文化旅遊片區、慶豐片區、城南片區、潘塘片區為「六大片區「,以地鐵經濟、電商經濟、創意經濟、會展經濟、養老經濟為」五大經濟「,重點打造以「三核聯動、六大片區、五大經濟」為框架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格局。圍繞「現代商務、現代商貿、科技創意、旅遊休閑,現代物流」五大產業集聚,重點建設中央國際廣場、世貿廣場、綠地城市廣場、綠地商務城、吉田商務廣場、以宣武商貿城為中心的建國路市場群、大學生創業園、師大文化創意產業園、雲龍山佛教文化景區、老東門時尚街區、中華老字型大小街區、戶部山民俗街區、回龍窩歷史街區、漢文化景區、新城總部物流園、淮海綜合物流園等一批服務業集聚區。發展環境進一步提升,美國沃爾瑪、台灣大潤發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相繼入駐。2014年,服務業GDP佔比達86%,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2014年,雲龍區在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上市企業4家,新入駐光大銀行、安聯保險等金融機構11家。 2014年,雲龍區的7個街道、52個社區的文化共享服務點建成開放。加快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累計投入3700餘萬元。
2014年,首屆「中國·徐州民間工藝博覽會」在雲龍區成功舉辦,500多家中外展商參會,吸引參觀人數逾30萬人次。雲龍區獲批省級以上文化產業基地5個。 數千年的文明史給雲龍區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古跡,尤以匯集兩漢文化的精髓而聞名於世。漢文化景區是全國最大的漢文化遺址公園之一和國家4A級景區,匯集 了「漢代三絕」─—漢墓、漢兵馬俑、漢畫像石,是集歷史博覽、園林景觀、旅遊休閑於一體的漢文化保護基地和精品旅遊景區,榮獲全國首個「中國環境藝術示範 工程」稱號。被譽為「千古繁華地,徐州不夜城」的戶部山,成為展示徐州城市形象的「城市名片」。轄區內還有項羽戲馬台、北魏大石佛、放鶴亭、顯紅島、乾隆 行宮、李可染故居、戶部山古民居等名勝古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鮮明的地域特色。
2014年,雲龍區接待遊客51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0.1億元,同比增長51.6%。 雲龍山
雲龍山,是徐州市內重要的風景山林。雲龍山長3公里,北頭毗連市區,海拔142米,由九節山頭組成,蜿蜒如龍,因山上常有雲霧繚繞而得名。每年農歷二月十九觀音菩薩生日時,人們雲集雲龍山大世岩觀音院,燒香膜拜,祈求平安,形成一年一度的雲龍山廟會。
徐州漢文化景區
徐州漢文化景區由原獅子山楚王陵和漢兵馬俑博物館整合擴建而成,位於徐州市區東部,東起三環路,南至隴海線,西接津浦線,北迄駱駝山,總佔地面積1400畝。是以漢文化為特色的主題公園,佔地1400畝,囊括了被稱為「漢代三絕」的漢墓、漢兵馬俑和漢畫像石。
戲馬台
戲馬台是徐州現存最早的古跡之一,公元前206年,蓋世英雄項羽滅秦後,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於城南里許的南山上,構築崇台,以觀戲馬,故名戲馬台。
徐州市博物館
徐州博物館佔地面積2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由陳列樓、乾隆行宮、土山漢墓三大展區組成。徐州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承擔著徐州的考古發掘、文物收藏、陳列宣傳、科學研究等任務。
放鶴亭
放鶴亭,為彭城隱士張天驥所建。亭南北長11.95米,東西深4.95米,歇山飛檐,古樸幽雅。張天驥自號「雲龍山人」,蘇軾任徐州知州時與其結為好友。山人養了兩只仙鶴,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飛仙鶴,亭因此得名。
徐州民俗博物館
徐州民俗博物館坐落在江蘇省徐州市歷史名山戶部山上,依明清古民居而設,是一座以收藏、展示、研究徐州地區民俗文物及民俗文化為主的專題性博物館。佔地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多平方米,有古民居160多間,展示民俗文物1000多件。徐州民俗博物館的展示分徐州古民居展示、生產和生活展示、婚嫁和生育展示、民間藝術和工藝展示、地方戲曲和曲藝展示以及民俗、民風、民間絕活演展等六大部分。
I. 雲龍鎮的自然條件
雲龍鎮自然條件優越。海拔119-234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000小時,氣候溫和,無霜期240天左右。年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在16.2℃,7月平均氣溫28℃,1月平均氣溫4?3℃。 2015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0.45億元,完成財政綜合收入41.93億元,完成一般預算收入41.5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11.82億元,在2015年度全區18個鎮鄉(街道)經濟發展競賽中排名位居全區第1位。全鎮共有各類企業1762家,其中產值上億的有11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18家。以博威集團、錫青銅帶、匯港集團、碧彩實業、浙東精鑄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崛起,雲龍已成為寧波市新材料生產之鄉和國家級新材料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