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新聞可以學到什麼

經濟新聞可以學到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19 20:41:11

❶ 如何看待目前國內的經濟新聞

就國內經濟新聞報道而言,現在主要的問題是缺少從WTO成員國角度,站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高度報道國內經濟新聞。體制上,我們的一些報紙的經濟新聞版,還以機關報的模式組稿;有的經濟類傳媒,以辦綜合性傳媒的模式主辦專業傳媒;有些經濟類報紙忽視借鑒經濟類傳媒的經驗,相當程度上是在炒作經濟新聞,情緒化成份較高。我們的許多媒介上關於巨人集團、南德集團、秦池酒奪標、寧波金鷹集團等等的炒作報道,推波助瀾的作用是惡劣的,或毀了企業,或掩蓋了企業和企業家的問題。

現在衡量我國一家經濟傳媒成熟的標志,要看其兩方面。第一,它是一種對我國市場經濟的良性推動力量。它能夠強化對市場的研究,關注的問題與我國經濟的問題單子對位,甚至與國際經濟的問題單子對位;它能夠正確的引進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它能夠及時發出我國經濟發展瓶頸問題的預警。第二,它在我國經濟傳媒中是一種健康的精神力量,基本獨立於利益集團之外,是經濟新聞的敏銳的觀察者、仗義的執言者和理性分析的推動者。

然而,現在我國的不少經濟類報刊受到廣告客戶的利益牽制,很難成為經濟新聞報道中的仗義執言者和理性的力量。強調經濟新聞擺脫廣告客戶的影響和理性化,是當前整體上改善經濟新聞報道的兩個要點。達到前者的狀態,需要傳媒自身在經濟上能夠自立,具備一定的自主權;達到後者的狀態,需要從業人員的知識和業務經驗的積淀。

我國的經濟傳媒要以WTO的原則報道面向國內公眾的經濟新聞,減少狹隘性。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金融方面的變動一牽萬,發達國家的傳媒對這類新聞極為重視。一旦發生或即將發生重大的金融變動,通常在報紙要聞版頭條或電視新聞節目的頭條予以報道,接續的動態分析鋪天蓋地,時效性極強,各種媒介反應均很迅速,特別是通訊社新聞稿和在線網路新聞,其動作是以「秒」來計算時間的。反觀近年世界上幾次重大的金融事件報道,當時我國的媒介反應遲鈍,沒有及時給予充分的報道,只有不多的間斷報道,報道重心仍在國內其他事情上。這不利於加強國民的金融意識。國外關於金融的報道,包括一些發展中國家,已經將信息綜合化了,不再只以與本國關系大小作為稿件取捨的標准,而是從全球經濟角度報道金融,不單純就眼下事情講眼下問題。金融領域的新聞已不是單純的市場行情及相關信息,各種影響金融的因素,包括宏觀經濟形勢和世界各主要企業的經營情況、各國政府的金融政策和年度報告、世界各國經濟狀況和各國貨幣情況等等,一報在手,或十幾分鍾電視新聞看過,全世界各地的市場基本走勢,大體可以知曉。我國的經濟傳媒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恐怕還是免談走向世界吧。

我國經濟類傳媒的知識結構需要及時更新

大眾傳媒上的新聞是面向大眾的,可是我們的經濟新聞,特別是金融新聞,版面呆板,術語連篇,只有專業人士和特別需要這類信息的受眾才會接觸,難有其他的接受者。國外的金融新聞稿件,大多是通俗易懂的,即使是高級報紙上的評論。看來,學習經濟新聞的寫作,仍然是新加入這個行業的人員培訓的要點。

在一個社會中,經濟是一個系統化的整體,由變動著的一系列相互關聯的進程、狀態和指標構成。變動產生新聞,於是有了許多話題。與其他新聞不同,經濟新聞很少是有關人物的、切實可接觸的事件的報道,而是有關數字和一些抽象的決策、趨向、預測等等。經常使用數字,這就給報道者一種要求受眾能夠理解的壓力;另外它們通常不能給受眾以具體事實的立體描寫性感受(文字報道),或者帶來視覺沖擊(圖像報道)。人們無法實在地看到利息率下降、股市上升、國民經濟狀況,只能通過圖表、曲線、比喻、舉例說明等等方式來報道。

另外,還要意識到各種經濟新聞之間存在的密切而無形的聯系。當下發生著的一切問題,都有可能與正在報道的經濟新聞相關;還有一些因素是長期的、歷史的。只報告一個給定的變化事實,是難以讓受眾理解的,必須要將相關的因素寫進去。這種情況通常是以經濟體系中的一個單一變數為基礎,從而解釋這一變數,並將其「外延」涵蓋到可能受其影響的其他變數和進程上。這樣,經濟新聞在判斷方面就帶有相當的冒險性,因為它要提供很多的變化關系,告訴受眾將發生什麼,由於什麼而發生,或可能出現什麼問題。所以,經濟新聞在沒有被經濟實踐證實之前,會有多種觀點、傾向和表現形式,相當多的新聞在事後會被發現是不準確的。經常失誤的記者或媒介,就會失去公眾的信任。若在經濟新聞領域要求「輿論一律」,也是相當危險的,容易潛伏社會突發動盪的種子。

在知識經濟的現時代,經濟新聞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涉及物質財富的生產和消費,另一類是象徵性資產(貨幣、股票、期貨等等)的流通、專業性的預測、風險評估等等。隨著市場的擴大和市場力量的增強,「經濟」已經很大程度上是要同象徵性的成份、交易打交道。經濟中的金融部門首當其沖,這一領域的電子網路已經成型巨大的全球顯示系統。一個微小的變動,甚至某些相關人士的口頭表示,一經披露就會影響市場行為,影響預測。經濟的象徵性趨勢,使得各種前景分析方面的報道,心理成份更加突出,通過報道給公眾留下的「印象」或「感性認識」,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因素,影響著經濟本身的正常運作和職能的發揮。這就如同瑞典傳播學研究者林德霍夫所說:「通訊的象徵性方面在經濟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④

知識經濟中的「知識」,包括四個方面:事實知識(know-what)、原理知識(know-why)、技能知識(know-how)、源頭知識(know-who)。現在的經濟新聞,特別是財經新聞,已經不能只停留在敘述事實方面了,需要更多地提供第二種知識,盡可能將只可意會的第三、四種知識,在記者筆下轉化為可編纂的信息。這些知識能夠提高投資效益,但是知識本身需要投資。投資促進知識,知識也促進投資,它們應當之間是一種良性循環關系。在這個關系中,經濟新聞本身既是一種知識形態,也是投資與知識之間的橋梁。要使公眾感受到通過媒介找尋知識的這種「投資」,是值得的和必要的。

體現國際競爭力的主要指標中,「金融體系」和「國民素質」這兩項,我國在世界上的排名均很靠後,鑒於這種較為落後的狀況,我國的金融新聞不僅本身要提高檔次和開闊視野,還要擔負幫助完善金融體系、提高國民素質的艱巨任務。因為當今傳媒報道的金融新聞不僅是公眾的重要信息來源,而且提供了理解經濟、金融問題的動力。

早在1845年工業革命時期,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只有當交往成為世界交往,並以大工業為基礎的時候,只有當一切民族都捲入競爭斗爭的時候,保持已創造出來的生產力才有了保障。」⑤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與外部世界隔絕,當我們可以胸懷世界的時候,世界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我國成為WTO的成員已經三年了,現在一些文章標題常出現「應對」這個詞彙,多少反映了過去的思維心態,以這種心態指導WTO下的經濟新聞報道,自己把自己放在被動地位,這對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形象都是不利的。改變思維方式,習慣於從全球新聞發展角度、從世界交往角度選擇和分析經濟新聞,以世貿組織成員、主人的身份思考問題,我們的對外經濟新聞才會有大氣,有深度,有吸引力。(

❷ 看新聞的好處有哪些我們為什麼要看新聞

看新聞的好處:看新聞可以屬增長知識。學到很多東西。看新聞可以增廣見聞。看新聞可以使你在和別人的聊天中有話題可以聊,即使是陌生人。

看新聞可以了解世界動態,在政治學習中會覺得比較輕松。看新聞可以了解黨和國家的意向以及新的法規條令什麼的,對生活有很大的幫助。看新聞可以增強自信心。能夠了解國內外大事小事,政治,娛樂,音樂,等等.豐富自己的眼界。



(2)經濟新聞可以學到什麼擴展閱讀:

新聞的類型:

1、按事實發生狀態分:突發性新聞、持續性新聞、周期性新聞;

2、按事實發生與報道的時間差距分:事件性新聞與非事件性新聞;

3、按新聞發生的地區與影響范圍分:國際性新聞、國內性新聞、地方性新聞;

4、按新聞事實的材料組合分:典型新聞、綜合新聞、系列新聞;

5、按傳播渠道與信息載體分:文字新聞、圖片新聞、電聲新聞、音像新聞;

6、按反映社會生活的內容分:政治新聞、經濟新聞、法律新聞、軍事新聞、科技新聞、文教新聞、體育新聞、社會新聞等。

❸ 經濟新聞的特點哪三個方面

經濟新聞的特點
1較強的專業性
經濟新聞報道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報道。在對經濟領域發生的情況進行報道時,往往要涉及到一些業務性問題,而經濟述評等深度報道,不僅要求介紹較豐富的專業知識,還須具有一定的理論色彩,因為在許多經濟觀察的背後,往往是一系列的經濟政策問題和經濟理論問題。比如,經濟評論《回答緊縮銀根是否過度了》,就涉及到金融 學、經濟學以及國家金融政策等多方面的知識,如果記者缺乏這些知識,就無法構築這樣一篇談金融操作、市場狀況及其發展的文章。
但是應當指出,經濟新聞不同於經濟工作 總結 ,也不同於專門的學術論文,它不像需要詳盡展示經濟工作的全過程,也不要求把業務問題說得很深,其著眼點在於,通過經濟業務問題,來揭示其所具有的新聞價值,給受眾以政策方面的引導或思想方面的啟迪。也就是說,在業務性與新聞性這對矛盾中,新聞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業務性服務於新聞性。
目前新聞界流行一種說法:經濟新聞報道往往寫得」內行不願看,外行看不懂「,實際上反映了經濟新聞專業化的特點,經濟新聞在所有的新聞報道中,被認為是比較難駕馭的一種,原因也在於此。
2 政策指導性
許多經濟新聞,旨在配合黨和政府一個時期內的經濟政策,進行解釋和宣傳,其內容本身帶有很強的政策性。一些報道經濟工作動態、經濟戰線新人新事的經濟新聞,雖然不直接闡明政策條文,但也滲透著政策精神,具體體現著政策。比如關於農村 稅費改革的報道,關於寧波、杭州等地率先取消農業稅的報道,國家許諾5年內取消農業稅的報道,無不顯示著國家對」三農問題「政策的變化。因此,吃透國家、政府的經濟政策,正確地反映經濟政策,是經濟新聞寫作一項重要要求。
此外,高水平的經濟新聞還善於從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經濟現象入手,以辨證 科學 的分析、通俗化的語言來透視現象,揭示本質,預測其發展趨向,幫助人們認清形勢,明確方向。比如對當前中國 股市的分析與報道,對今年推行的國有銀行改革試點的政策分析,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洞察國家的金融市場動態,滿足人們在經濟工作中的更高需求。
3 服務實用性
經濟新聞的服務性,主要體現在信息的服務上。既包括市場行情、物資供求狀況和生產狀況,也包括經濟決策、法規、管理狀況等,還包括自然資源狀況、科技發展和規劃狀況、不同地區人們的消費心理及習慣等。這些豐富生動的經濟信息,不僅是國家、企業參與經濟競爭的」眼睛",也是引導群眾生產消費,反映群眾呼聲的重要渠道。在現代 經濟生活中,經濟新聞中的許多宏觀信息己成為決策者的重要 參考 資料,一些微觀信息己經或正在幫助企業經營者擺脫困境。
1998年《 中國 鄉鎮 企業 報》上的文章《農村 市場:農民富裕是前提》就分三個部分為農村市場把脈開方:要從戰略高度看待農村市場的開拓;要深入農村作市場調查,了解農民的需求;要健全農村市場購銷 網路 ,嚴把質量關。這則新聞實際上就很好地體現了經濟 新聞服務廠商的特點,具有一定的經濟實用性。
4 相對保密性
有些經濟信息由於直接關繫到國家進出口計劃、新技術新工藝,不到一定的時候不宜報道,因此,經濟新聞必須注意保密,注意做到內外有別,重大問題在報道前一定要請示有關主管部門。比如,我國或我方的進口計劃一經制定,就要堅決執行,即使國際行情看漲,也要兌現。這種進口計劃如果泄露,外商就會借機抬價,使我方蒙受損失。同樣,如果外商了解了我國出口商品的庫存積壓情況,就會借機降價,使我國在外貿中處於不利地位。
又比如,有的國家或外商由於與我國較友好,在出售給我國某一商品時價格較低,而出售給他國時價格高些。如果把成交價格公布出去,會使對方難堪。還比如,一些敏感問題的報道,如勞改產品出口問題。西方認為,勞改產品出口屬於不等價交換,不能出口。如果記者不了解這點,專門報道我國勞改產品出口創匯的成績,就會帶來嚴重的負作用。正是由於經濟新聞具有相對保密性,所以在報與不報,何時報道,從什麼角度報道時,都要格外慎重和警惕

❹ 什麼經濟新聞

經濟新聞

新聞是指新近發生的重要事件、事情的報道。
《中國新聞實用大辭典》中定義:「經濟新聞是有關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一切經濟領域新聞的總稱。」
經濟新聞就是新近發生的具有新聞價值的經濟活動或經濟工作事實的報道。
經濟新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經濟新聞包括經濟消息,經濟通訊,經濟調查報告和經濟時事評論等文種;狹義的經濟新聞專指經濟消息。
經濟消息是對當前經濟領域中出現的具有一定社會價值或具有一定影響的事實所作的簡要的報道。經濟消息從反映的范圍來說,是有關經濟領域中的各種事情;從時間上來說,是近期出現的事情;從內容上來說,必須是有價值的事情,否則,即使是新近發生的事情也不一定能夠成為消息。
國內對經濟新聞的定義有"經濟事實"說、"經濟信息"說和"經濟選擇"說。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及其最新發展較之西方的新古典經濟學在經濟學的定義上更能解釋經濟的本質。聯系新聞學的研究對象,經濟新聞的定義應該是:經濟新聞是人類社會最新的經濟活動、經濟關系和最新的自然經濟現象的報道

❺ 看財經新聞的好處是什麼

看財經新聞的好處是:

  1. 可以增長知識,增長見聞。

  2. 關心國家和國際大事,了解國家經濟的發展,很好的利用自己的收入。

  3. 了解財經知識,掌握世界金融局勢。

廣義的財經新聞或稱泛經濟新聞,覆蓋全部社會經濟生活和與經濟有關的領域,包括從生產到消費、從城市到農村、從宏觀到微觀、從安全生產到服務質量,從經濟工作到政治、社會生活中的相關領域。狹義的財經新聞,則重點關注資本市場。並用金融資本市場的視角看中國經濟主義生活。

❻ 經濟新聞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哪三個方面

我國經濟發展良好的態勢為地方經濟信息傳播活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也向地市報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市報記者只有突出亮點、把握焦點、反映熱點,運用好地方新聞報道的「三種類型」,才能使這方面的宣傳工作出新出彩。

❼ 上海財大的新聞學(經濟新聞)是干什麼的,畢業後就業方向如何

主要培養既熟練掌握新聞采,寫,編,評業務,又有豐富的經濟知識,兼具較強的語言交際和文字表達能力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就業方向:各類新聞媒體的財經頻道,專刊,專版面和欄目從事記者,編輯,和節目支持等工作

❽ 如何簡單輕松的了解經濟新聞

在金融投資市場,大宗商品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屬、鋼鐵、農產品、鐵礦石、煤炭等。包括3個類別,即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

生產資料:勞動者進行生產時所需要使用的資源或工具。一般可包括土地、廠房、機器設備、工具、原料等等。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簡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通常情況下,CPI升高,則物價升高,CPI降低,則物價降低。

勞務商品:是與物質商品(如電腦、衣服等)等有形商品相對應的商品,是無形商品。

系統性風險: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是指那些對所有公司都可能會產生影響的因素引起的風險。如戰爭、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利率變動等(政策風險、市場風險、購買力風險、利率風險)

多殺多:是普遍認為當天股價將上漲,於是市場上搶多頭帽子的特別多,然而股價卻沒有大幅度上漲,等交易快結束時,競相賣出,造成收盤價大幅度下跌的情況。

做空:有點像商業中的賒貨交易模式。這種模式在價格下跌的波段中能夠獲利,就是先在高位借貨進來賣出,等跌了之後再買進歸還,產生的差價就是利潤。

盎司:在金衡制中,盎司是一種質量單位,等於480格令或31.1034768克。相當於中國過去16兩制的1兩。

房產泡沫:指由於房產虛擬需求的過度膨脹導致實際價格相對於正常價格的瘋狂上漲。

商改住:指用地單位將依法批準的商業建設用地改作居住土地使用。

土地出讓金:使用者獲得土地使用權後,向政府部門繳納的全部價款。

國際儲備:是一國政府持有的,可以隨時用來平衡國際收支差額、對外進行國際支付、干預外匯市場的國際間可以接受的資產總額。

貨幣供給:是指某一國或貨幣區的銀行系統向經濟體中投入、創造、擴張(或收縮)貨幣的金融過程。

加准:即提升基準利率。基準利率是金融市場上具有普遍參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資產價格均可根據這一基準利率水平來確定。

離岸人民幣:又稱CNH,是指中國大陸以外進行交易的人民幣。與之相應的還有在岸人民幣,簡稱CNY。

參考一籃子貨幣:是指某一個國家根據貿易與投資密切程度,選擇數種主要貨幣,不同貨幣設定不同權重後組成一籃子貨幣,設定浮動范圍,該國貨幣就根據這一籃子貨幣並在范圍內浮動。

價格傳導機制:是指上游產品價格變化會對下游產品產生同向影響。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簡稱,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的機構。

國際收支逆差: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支出大於收入。

基礎貨幣:簡單來講就是銀行真正印刷出來錢的總量。

貨幣乘數:簡單來講就是政府印刷 100 萬基礎貨幣,發給個人,個人存進銀行,銀行貸款給企業,企業從工廠購買原材料,工廠賺到錢又存進銀行,周而復始。最開始的一百萬現金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派生,發揮著遠遠不止一百萬的作用。

印花稅:就是開啟帳簿(記載資金帳和其他帳簿)、書立產權轉移書據(辦產權、銷售房屋等)、簽立合同(不論合同是否兌現、不論合同幾時兌現)、辦理權利許可證照(如工商執照、商標注冊證等)時繳納的稅,這種繳稅行為稱為 「 貼花 」 。

M2:M1 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 同時反映現實和潛在購買力。M2過高而 M1 過低,就相當於在一個不足百人的農村興建家樂福,將面臨著倒閉的風險,應理性投資;而當 M1 過高 M2 過低時,就相當於一個人數眾多高檔小區只有一個雜貨店,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應鼓勵投資。同時,央媽也根據二者的關系來判定貨幣政策。

羊群效應:也叫 " 從眾效應 " ,是個人的觀念或行為由於群體的影響或壓力,而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人們會追隨大眾所同意的,將自己的意見默認否定。

資產荒:巨量資金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品,所有投資都只有微利甚至無利,造成資金無處投放。資金要麼在銀行體系內空轉,要麼全都流向虛擬經濟領域,除了吹大資產泡沫外,實體領域根本沒有人願意投資。

閱讀全文

與經濟新聞可以學到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經濟大周期下蕭條怎麼辦 瀏覽:72
電波的愛情什麼歌 瀏覽:33
現如今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863
如何去拼搏一番事業 瀏覽:795
相聲幸福生活在哪裡 瀏覽:69
醫院公考和事業編制有什麼區別 瀏覽:386
南沙哪裡有婚姻登記 瀏覽:511
為什麼說喬晶晶在另外時空會幸福 瀏覽:776
回國事業編老師和留美哪個好 瀏覽:669
講民國時期故事哪個主播人流量大 瀏覽:251
貴州岑鞏有哪些民間故事 瀏覽:354
大班教案健康空氣在哪裡 瀏覽:93
幸福花黃葉什麼回事 瀏覽:754
婚姻宮正財七殺代表什麼 瀏覽:150
婚姻最初的原因是什麼 瀏覽:863
社會養老事業有哪些模式 瀏覽:474
有多少人覺得婚姻失敗了 瀏覽:791
郫都區哪些地方能辦健康證 瀏覽:535
窮的婚姻怎麼辦 瀏覽:743
雞兔結合婚姻如何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