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內蒙古的什麼地方最發達
綜合來看,還是包頭更發達一些,其次是呼和浩特,再次是鄂爾多斯,包頭是內蒙古多年來的經濟中心、工業中心、科技中心和製造業中心,城市規劃完善,建設布局合理,發展模式成熟,也是呼包鄂經濟圈的總調度中心和總指揮中心,包頭地區的教育、醫療、治安、社保都是在內蒙古出了名的,而呼和浩特則是內蒙古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各高校聚集於此,經濟上還正在發展中,鄂爾多斯是後來崛起的城市,發展潛力巨大,但缺乏城市發展經驗,盲目性擴張,不確定因素太多。
㈡ 內蒙古最發達的城市是哪個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上下五千年璀璨的華夏文明著全國各地都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並且在後代的延續中不斷演變,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魅力,讓所處的城市也充滿了異域風情,其中作為少數民族自治區的內蒙古,是我國重要的邊疆省份,其最發達的城市,被稱為草原上的明珠,我們平時喝的國產牛奶絕大部分來自這里。
呼和浩特最出名的產業還是乳製品企業,我國最大的乳製品巨頭企業“蒙牛”“伊利”總部就設在呼和浩特,在這里建設了完整的產業鏈,養殖場和加工工廠建設得非常現代化,每天都將最新鮮健康的牛奶生產出來,最後通過各種運輸渠道,送到我們的餐桌上,成為我們飯前餐後的健康飲品,兩大巨頭企業占據了國內極高的市場份額,也為呼和浩特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除了這些,呼和浩特獨特的草原風情吸引的遊客還不少,每年都有遊客前往呼和浩特騎著駿馬,穿梭在草原中,大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感覺,還有著豐富的清真建築,如大召,席力圖召,清真大寺等,可以在其中看到異域建築風情,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千萬別錯過這座“青色的城”。你對呼和浩特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㈢ 內蒙古各市的經濟排名
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位於自治區的西南部,下設2個區、7個旗。境內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使得鄂爾多斯似乎一夜間暴富起來,2017年GDP總量為4716億元,排名國內第43,省內第1。境內的成吉思汗陵園、庫布齊沙漠、鄂爾多斯草原等非常出名。
2、包頭
包頭市是內蒙古的工業和製造中心城市,更是全球輕稀土產業基地,因此有「草原鋼城」的美譽。這里是自治區對外開放的重點地區,連接著我國華北和西北地區。作為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包蘭鐵路、包西鐵路等鐵路干線經過這里。境內的希拉穆仁草原、九峰山景區等較為著名。2017年GDP總量為3448億元,排名國內第64。
3、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作為內蒙古的首府,又稱為「青城」。地處歐亞大陸的深處,是我國北方重要的中心城市,又被稱為「中國乳都」,擁有國內最著名的兩大乳業巨頭。境內的五塔寺、大昭寺、蒙古風情園等景區較為有名。2017年經濟總量達到3179億元,排名國內第73。
4、通遼
通遼地處自治區與我國東北地區的交接地帶,屬於副中心城市。通遼有名的特產有蒙古族白食、菜包、草原山杏等。在旅遊資源上,扎魯特草原旅遊區、大青溝等較為著名。
5、赤峰
赤峰地處內蒙古東部,是自治區的區域中心城市,人口數量位居省內第1。全市經濟農作物耕種面積廣闊,產量逐年增加,經濟增加值穩步提升。綜合經濟實力排名省內第5。沙地風光、第四紀冰川遺跡是境內較著名的旅遊景點。
6、呼倫貝爾市
呼倫貝爾地處中俄蒙的交接地區,土地面積相當於江蘇、山東兩省的總和。境內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甚至很多國外專家稱這里是最好草原。旅遊產業是這里的一大亮點,國際遊客數量連年攀升,極大刺激當地經濟增長。
7、錫林郭勒
錫林郭勒市是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前沿陣地,更是我國重要的畜產品基地。其中農畜、能源、冶金是是錫林郭勒的優勢產業,占工業比重的半壁江山,同時使得綜合經濟實力在自治區排名第7。
8、烏蘭察布市
烏蘭察布地處內蒙古的中部地帶,與河北省接壤,下設11個縣區,常住人口280萬。烏蘭察布占據戰略要地,是自治區連接東北地區、華北地區、中部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境內工業發展勢頭良好,規模以上企業達到400多家。
9、巴彥淖爾市
巴彥淖爾屬於自治區地級市,與包頭、鄂爾多斯接壤。下轄1個區、2個縣、4個旗,總人口數170萬。在經濟發展中,乳品產業、肉類產業、羊絨產業為重要支柱產業,極大拉動經濟增長,使其2017年綜合經濟實力排名第9。納林湖生態旅遊區、黃河河套文化旅遊區是境內有名的4A級景區。
10、烏海
烏海位於黃河上游地帶,是自治區新型工業城市,一直有「黃河明珠」的稱謂。烏海境內資源豐富,能源儲備量大,地方發展主要依靠建材、冶金等產業,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經濟城市,經濟總量排名第10。
11、興安盟
興安盟地處內蒙古的東部地區,同時也屬於我國東北地區。下設2個市,1個縣,3個旗,總人口170萬左右。興安盟第一產業較為發達,農產品數量連年增長,為地方經濟起到之稱作用。這里曾是內蒙古的首府所在地,烏蘭夫辦公舊址、阿爾山等是較為出名的景點。
12、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地處內蒙古的最西部,位於呼包銀經濟帶上,與鄂爾多斯接壤。近些年阿拉善盟工業增加值逐步提升,其中原鹽產量大幅提高,為拉動經濟增長起到較大作用。境內有名的景點有:騰格里通湖草原、南寺、巴丹吉林沙漠等。
(3)內蒙古哪個市經濟最發達擴展閱讀
內蒙古自治區工業經濟發展取得輝煌成就
2018年12月12日,自治區政府組織召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由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李仲開作主題發布,介紹改革開放40年來內蒙古工業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和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動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㈣ 內蒙古自治區最發達的城市
應該是包頭,包頭是內蒙古特大型城市,也是多年來的經濟中心和工業中心,中國華北工業型經濟重鎮,屬國家二線經濟強城,也是中國最富城市前12強,在城市規劃、經濟發展模式、教育、交通、醫療、治安、科技創新、社會保障等領域都領先與內蒙古其他城市,九大自治區重點工業園區齊頭發展,是內蒙古呼包鄂經濟圈的總指揮中心和總調度中心,在經濟上輻射整個呼包鄂經濟圈和呼包銀經濟帶,對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融合上起著極大的作用。
呼和浩特是內蒙古省會城市,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眾多高校聚集於此,代表著草原文化,經濟上還處於快速發展當中,排在第二位。
鄂爾多斯是內蒙古後來崛起的城市,主要依靠煤炭和油氣資源,其他產業尚不健全,且城市治理經驗薄弱,但發展潛力巨大,排在第三位。
㈤ 內蒙古除了呼和浩特和包頭還有哪個城市比較發達
呼和浩特是內蒙古的首府,內蒙古的文化中心。經濟排行第三。
包頭是內蒙古第一大城市,經濟也是內蒙古第一,是一座工業城市。
包頭的城市規劃要比呼和浩特要好的很多。從城市人口的整體素質上,我個人認為包頭要優於呼和浩特。相當一部分呼市人(年輕人居多),男的女的都自稱「爺」,有點感覺沒禮貌的樣子。
㈥ 內蒙古自治區最富有的城市是哪個
鄂爾多斯!!!!GDP超過香港!!!消費水平達到美國水平!!!
鄂爾多斯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00億元。綜合經濟實力居全國百強城市第28位。內蒙的城市,不是沿海發達地區,有這個排名不簡單了。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這個數字就更不得了了,當年全國排名第四。
鄂爾多斯主要靠得天獨厚的資源,儲量:煤炭佔全國的六分之一。天然氣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同時,羊絨製品產量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這些年隨著煤炭需求暴漲,山西、陝西、內蒙等產煤區經濟都很火,鄂爾多斯想不富裕都難啊。擁有「羊煤土氣」,當然揚眉吐氣了。
煤炭出場,黃金萬兩,所以鄂爾多斯名車滿街,同時帶動地下錢庄非常發達。煤炭號稱黑金啊,以前人們對倒煤的不屑一顧,怕「倒霉」。現在,煤老闆就是巨富的代名詞。
㈦ 內蒙古城市排名
排名如下:
1、鄂爾多斯市:GDP總量為3579.81億元,人均GDP為173046元。
2、包頭市:GDP總量為2753.03億元,人均GDP為95668元。
3、呼和浩特市:GDP總量為2743.72億元,人均GDP88087為元。
4、赤峰市:GDP總量為1406.84億元,人均GDP為32605元。
5、通遼市:GDP總量為1222.62億元,人均GDP為39078元。
6、呼倫貝爾市:GDP總量為1185.86億元,人均GDP為46887元。
7、錫林郭勒盟:GDP總量為769.09億元,人均GDP為73135元。
8、巴彥淖爾市:GDP總量為740.14億元,人均GDP為43930元。
9、烏蘭察布市:GDP總量為721.18億元,人均GDP為34301元。
10、興安盟:GDP總量為417.92億元,人均GDP為26052元。
11、烏海市:GDP總量為410.08億元,人均GDP為73085元。
12、阿拉善盟:GDP總量為256.43億元,人均GDP為103399元。
(7)內蒙古哪個市經濟最發達擴展閱讀:
內蒙古自治區,通稱內蒙古,簡稱「蒙」。首府呼和浩特市。內蒙古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接鄰八個省區,是中國鄰省較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
內蒙古下轄9個地級市、3個盟;另外有滿洲里、二連浩特2個計劃單列市(縣級市);52個旗(其中包括鄂倫春、鄂溫克、莫力達瓦達斡爾3個少數民族自治旗),17個縣,11個盟(市)轄縣級市,23個市轄區。
內蒙古地處亞歐大陸內部,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全國總面積的12.3%;截至2017年底全區常住人口為2504.8萬人;全區基本上是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全區由於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響,形成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的復雜多樣的氣候。
內蒙古資源儲量豐富,有「東林西礦、南農北牧」之稱,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積居全中國第一,稀土金屬儲量居世界首位,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草原牧區。
《經濟藍皮(2015~2016)》認定內蒙古為中國大陸6個步入高收入階段和工業化後期階段的省級單位之一。 2016年10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被批准為大數據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綜合試驗區。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0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6年增長4.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47.2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6408.6億元,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8047.4億元,增長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