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面對經濟危機家庭應怎樣理財
家庭理財總逃不過一個詞,那就是「資產配置」。資產配置就是對資金在各個資產之間進行安排的一個過程,只有計劃好了合理的資金安排,才能在面對突如其來的風險時穩定住家庭財務,一方面不影響家庭開支,另一方面也能產生收益。本篇我將以此為主題來解答家庭如何理財。
在文章開頭,我向大家推薦一門可以幫助我們增加收入的理財課程,課時七天,學完就能感受到理財能力的進步:限時福利!點擊加入理財訓練營,實現收入三倍增長。
在家庭理財方面,合理的支出比例可以參考下文:
40%的收入用來進行財富的保值或升值,投資房子、股票、基金等等
30%的收入用於維持家庭日常開銷,保障家人的生活;
20%用於銀行存款,以備不時之需;可以適當投點貨幣基金。
10%用於保險規劃,管理人生風險。
一個家庭,可以通過構建投資、消費、儲蓄、保險這四個「賬戶」,來構建一個進攻和防守兼備的家庭財務體系,我們分別來講講:
一、投資增值的賬戶,用來追求收益。
這個賬戶的關鍵就是賺得起也能虧得起。很多家庭買股票第一年佔比30%,結果賺了很多錢,第二年就用90%的錢去買股票了,可如果中間遇到什麼需要急用錢的事情,就會導致家庭資產的各種問題了,這樣肯定是不對的。
我們可以採用50:50的簡單配置法則。
即把投資的錢五五分,一半投資於股票市場買入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一半投資風險較低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比如貨幣基金、債券、債券基金等)。挑選基金是門技術活,不想被割韭菜就得自身實力過硬,一套完善的基金訓練課程就可以幫到你:今日僅限50個名額,點擊報名《基金訓練營》,帶你輕松穩健掘金!
二、日常開銷賬戶
平常的消費可以配置1~2張信用卡,日常消費基本上可以涵蓋了。對於這個賬戶,任何人肯定要有的,但是最容易發生佔比過高的情況。很多時候沒有錢准備其他賬戶,是因為這個賬戶花銷過多。
三、儲蓄賬戶,即保本的錢
這個賬戶是專屬:不能隨便使用。不少家庭都會存一部分養老金和教育金,但經常會因為要買車或裝修等因素花掉了。
重在積累,需要為長遠的財務目標,每年或每月有固定的錢進入這個賬戶。
很多人都是通過基金定投的方式來實現這個賬戶的。
四、保命賬戶,用來實現風險的管理和轉移
簡單來說,就是買保險,根據「雙十」定律,保費占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就可以了。
每個人不是一開始就都有四個賬戶,要通過我們對理財知識的學習,然後一點一點去完善。理財之行需要引路人,一套完善的理財課程能讓你少走彎路:點擊了解《理財訓練營》,7天開啟致富之路。
以上是我對《面對經濟危機家庭應怎樣理財?》的回答,望採納~
點擊文中鏈接了解理財訓練營,讓你在理財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❷ 如何看待2022年金融危機
很多都說2022年即將爆發金融危機,講一下我的看法。
相反,我認為2022年不會出現全球金融危機。首先,大型經濟體可能會在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繼續復甦。在復甦初期,實體經濟相對強勁。即使美聯儲緩慢收緊貨幣,也不會對實體經濟的復甦產生嚴重影響。
我猜測爆發的時間可能是23年下半年到24月初。半年。由於部分經濟體在本輪疫情中可能被打倒在地,中途受到美聯儲加息的沖擊,最終遭遇全球危機。這將對一些經濟體的社會穩定產生影響,甚至可能威脅到國際安全與穩定。
❸ 目前全球經濟下行,如果真的發生經濟危機,誰將得到翻身機會
「經濟危機」對於很多人而言的確是危機,但是對於少部分能夠抓准機遇進行逆向投資的人而言卻又蘊含著階級躍遷的寶貴機會。
有一部韓國電影拍的很不錯,叫做《國家破產之日》講述的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大部分韓國普通人遭遇了失業、破產、資不抵債的危機,但是少部分人卻看準了資產價格大幅度縮水的機遇,趁此機會買入了低估的優質房產資源,大筆投入美元對沖匯率的下行,最後藉此機會成功實現人生逆襲的故事。
有很多名人格言中都有涉及:我們一輩子中有三次實現財富自由的機會,而每一次機會都是在經濟危機爆發之後!
總結
經濟危機之中也蘊含著人生逆襲的機遇,但前提是你要有膽量、要有資本、要有主見。
這兩年危機就大概率會發生,趁此機會提前買點黃金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危機一旦發生,獲得20%-30%的收益是幾乎沒有懸念的。
❹ 經濟危機做什麼可以賺到錢
第一個賺錢行業:
是餐飲業, 這個在1997年-1999年的內地得到過驗證, 當時很多人下崗失業, 也有很多人擺脫體制, 重新創業, 養家糊口, 靠什麼, 一沒技術, 二沒文化, 三不敢以小博大玩投資, 怎麼謀生, 只能搞這個餐飲業, 說白了, 就是開飯店賺錢, 而且是那種稍微干凈一些, 有點門面, 但消費檔次屬於工薪階層都能接受得了的飯店, 這個雖然不能發大財, 但能活命. 如果你本小利微 甚至可以到街上打游擊, 擺地攤, 不過可能辛苦一點.
第二賺錢的行業,:
就是開便利店, 也就是俗稱的小賣部, 當然, 這個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是不現實的, 但在絕大多數的三四線城市, 或者農村, 是非常有市場的. 經濟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就是人們都消費不起, 甚至只能買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日用品, 所以, 你辛苦一點, 把這些東西搞來, 賣給那些極其需要的人, 請放心, 你的顧客群體會越來越龐大的. 同樣, 這一條也在1997年以來的危機中得到過驗證, 是一個穩妥地行當
第三個賺錢的行業,:
是水產業, 在經濟危機中, 吃魚吃蝦吃海鮮的需求的確比平時多三倍, 這個雖然荒謬, 但卻很真實.。這一條在日本、 美國和台灣得到過驗證, 記得在日本的時候, 我租房子的房東, 他們夫婦二人養三個孩子, 都失業了, 結果就去養魚, 就是很像鱈魚的那個東西, 口感和鱈魚差不太多, 但價格要便宜, 賣到後期, 人家還出口東南亞。
❺ 假如明年爆發嚴重經濟危機,怎樣才能保證自己的資產不被縮水
金融危機現在好像有了周期性,每隔一段時間就來那麼一次,而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是一行財富的大洗牌,有人破產,有人發財,人類世界創造的物質財富其實沒有少,只是從一部分人的口袋裡轉移到另外一部分的口袋裡而已。
還有人說,「危機,危機,危中還有機「,沒准就會有很好的抄底機會呢!這個倒是沒有說錯,我也的確見到過一次,2008年的時候,有一些做出口的企業生意突然變得很差,剛剛擴建的工廠扛不住債務,就以很便宜的價格被賣掉了,然後國家就搞了四萬億,抄底的人從小富變成了大富,但是這樣的人一是自己要有眼光,二是自己要有膽量,三是要有資源(至少能從銀行搞到貸款吧),四嘛,還要看運氣的。所以呢,對於大部分的普通人來說,也就是想想而已。
此外,我還聽說過另外一個危機中抄底暴富的故事,說是澳門有一位富豪,姓肖(名字就不說了),這位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把自己所有的錢都拿出來買地買房了,最後甚至連吃飯的錢都沒了,來內地和朋友聚餐,都是他請客,別人買單,但是他後來熬過來了,變成了連賭王何鴻燊都高看一眼的人。
❻ 普通人如何在經濟危機中謀求發展,合理安排自己的財務!~
理財要養成的六種習慣習慣一:記錄財務情況。能夠衡量就必然能夠了解,能夠了解就必然能夠改變。如果沒有持續的、有條理的、准確的記錄,理財計劃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在開始理財計劃之初,詳細記錄自己的收支狀況是十分必要的。一份好的記錄可以使您: 1、衡量所處的經濟地位———這是制定一份合理的理財計劃的基礎。 2、有效改變現在的理財行為。 3、衡量接近目標所取得的進步。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做好財務記錄,還必須建立一個檔案,這樣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收入情況、凈資產、花銷以及負債。 習慣二:明確價值觀和經濟目標。 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可以確立經濟目標,使之清楚、明確、真實、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缺少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便無法做出正確的預算;沒有足夠的理由約束自己,也就不能達到你所期望的2年、20年甚至是40年後的目標。 習慣三:確定凈資產。 一旦經濟記錄做好了,那麼算出凈資產就很容易了———這也是大多數理財專家計算財富的方式。為什麼一定要算出凈資產呢?因為只有清楚每年的凈資產,才會掌握自己又朝目標前進了多少。 習慣四:了解收入及花銷。 很少有人清楚自己的錢是怎麼花掉的,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收入。沒有這些基本信息,就很難制定預算,並以此合理安排錢財的使用,搞不清楚什麼地方該花錢,也就不能在花費上做出合理的改變。 習慣五:制定預算,並參照實施。 財富並不是指掙了多少,而是指還有多少。聽起來,做預算不但枯燥,煩瑣,而且好像太做作了,但是通過預算可以在日常花費的點滴中發現到大筆款項的去向。並且,一份具體的預算,對我們實現理財目標很有好處。 習慣六:削減開銷。 很多人在剛開始時都抱怨拿不出更多的錢去投資,從而實現其經濟目標。其實目標並不是依靠大筆的投入才能實現。削減開支,節省每一塊錢,因為即使很小數目的投資,也可能會帶來不小的財富,例如:每個月都多存100元錢,結果如何呢?如果24歲時就開始投資,並且可以拿到10%的年利潤,34歲時,就有了20,000元錢。投資時間越長,復利的作用就越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儲蓄和投資帶來的利潤更是顯而易見。所以開始得越早,存得越多,利潤就越是成倍增長
❼ 如果爆發嚴重的經濟危機,要怎樣保證自己資產不縮水
如果2021年真的爆發嚴重經濟危機的話,保住自己的資產不縮水,必然要採取一些資產增長,或者持有一些「避險資產」等兩種方法。
爆發經濟危機的話,各種資產都會縮水的現象,比如房產、股票、基金、債券等等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水,只是每種資產縮水幅度不同罷了。
所以如果真正在爆發經濟危機之時,不然資金縮水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種:資產變現購買國債
雖然在辦法經濟危機之時,很多企業會出現破產倒閉,各大資產都會出現縮水,在這樣的特殊時期,真正把資產變現,隨後全部購買國債。
持有現金最起碼不會出現虧損,只是受到貨幣貶值的影響,在那個時候只要本金不虧損就是最大的贏家,所以持有現金也是不錯的選擇。
匯總
通過上面進行進行分析得知,如果2021年爆發經濟危機,讓自己資產不縮水可以購買國債、存銀行、投資黃金、兌換美元、持有現金等等。
在經濟危機之時最不應該就是持有股票、基金、債券、期貨、以及地產等等,持有這些資產只會縮水更快,希望大家要知道經濟危機的時候金融產品縮水幅度是非常大的。
❽ 經濟危機中如何個人理財
1. 減少負債
不要在高利率時代為銀行打工。減少負債就是減少現金流出,有助於穩定心態,有助於應對家庭和社會的各種動盪,避免生活質量的大幅降低。別忘了在經濟危機時舉債有可能導致負資產出現喲
2. 增持現金
現金為王。盡管發生經濟危機時出現貨幣貶值的可能性大,但RMB長期升值的步伐不會改變,增持現金有助於減少經濟動盪中進行投資理財帶來的各種風險,有助於心理預期的改善,穩定生活質量
3. 縮減消費
苦日子應該捂緊自己的錢包啊
4. 變現資產
適時止盈止損。一是預防經濟形勢的進一步惡化後,資產和財富的大幅度貶值(比如投資性和投機性房產),二是為未來經濟下滑到谷底開始回升時,積極參與更多、更好的諸多投資理財機會奠定了基礎
5. 謹慎對待投資
風險的定義就是不確定性。經濟大動盪時盲目投資可能會使自己最終連褲衩都輸掉。在經濟危機時代,機會的確存在,但減少損失永遠比妄想賺錢更重要。
6. 資產轉移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資產應從高風險、高泡沫的資產如房產、企業股權、私人股權轉向保守防禦型的資產轉移,比如中長期古玩收藏品投資,短期性的國債、黃金貴金屬投資等等,但也要慎之又慎,同時要注意時機的把握。
7. 不要投機
沖動是魔鬼。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證券市場和投機市場的每一次機會都可能是一次陷阱。零和博奕的游戲中不要幻想自己是那幸運的能賺錢的那幾個人。
8. 減少跳槽
穩定重於一切。發生經濟危機時大量的失業是必然的,宏觀背景下其實哪家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與其踏入一個自己不熟悉的新公司,還不如穩守崗位,與現有的老闆同甘共苦,當然前提條件是現有的企業能熬過危機,如果鐵定沒戲,那就毫不猶豫地趁早離開。
9.耐心等待
居安思危,靜觀大局。耐心等待形勢的好轉,耐心等待好日子重現,耐心等待最佳投資抄底機會的來臨。心態最重要,眼光放長遠。不謀一世者,不足謀一時;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