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爆發前,蘇聯的綜合國力在世界的排名怎麼樣
二戰前的蘇聯的綜合國力在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
蘇聯是當時世界上國土(本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高達2240萬平方公里,足足佔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蘇聯人口將近2億,約為中國的一半,排名世界第三;蘇聯綜合國力僅次於美國,和德國、英國不相上下。
戰爭結束後,美國陸軍的實力,大致與蘇聯相當,即使有差距,也不會太大,加之美國海空部隊的優勢,因此,1945年二戰結束的時候,美國的軍事力量,應該是超越了蘇聯。
然而,維持上千萬人的軍隊,花費是極高的,既然戰爭結束,美國人也不想再花這個錢,所以搞了大裁軍,美國陸軍的實力迅速萎縮,很快被蘇聯反超。幾年後,蘇聯有了核武器,美蘇之間的軍事實力,逐漸趨向於平衡,但常規力量整體上講,美國強於蘇聯。
② 蘇聯解體前的經濟規模排世界第幾
到蘇聯解體前的1990年,蘇聯的經濟規模只為美國的40% 也就是在23213億美金左右.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雖然蘇聯在戰後國力增強很快,但自始至終也沒有超過美國.只是在軍事上維持了大體的平衡.
蘇聯最好時,只有美國的70%,世界排名第二 ,大概在70年代
2006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1萬億美元,俄重新回到世界前十大經濟體行列。
莫斯科居民生活的變化與俄羅斯經濟近年來的強勁發展是分不開的。據俄聯邦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2006年俄羅斯居民實際可支配現金收入比2005年增加了10%,人均月收入達到了9911盧布(約合375美元)。2006年俄羅斯工薪人員的平均月工資額為10736盧布(約合405美元),與2005年相比實際增加了13.5%。
俄羅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7000美元,暫居獨聯體國家之首.
③ 前蘇聯最強大的時候是哪一年,經濟總量是多少,是美國的百分之多少,在世界第幾
前蘇聯的軍事實力一直都非常的強大,華約集團的常規武裝力量和北約對比占據絕對優勢。
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比較GDP總量並沒有很現實的意義,因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衍生產業很少,但並不代表生產力就不發達,比較工業和農業總產值有一定的意義。
社會主義國家不可能依靠剝削貧窮國家的勞動力和資源來實現產業升級,還要不斷提供給這些落後國家武器裝備,而資本主義國家成功的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亞洲地區,為上游產業節省了大量的資源和勞動力,也是資本主義陣營最終獲勝的重要原因。
④ 蘇聯經過兩個五年的建設,到1937年工業總值躍居歐洲第幾位
1933年至1937年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領導核心的聯共(布)的領導下進行了大規模工業化建設的歷程,1937年蘇聯的的工業總產值超過法、英、德、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直到1987年蘇聯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蘇聯從1928年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到二戰前已經完成兩個五年計劃,使蘇聯由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世界第二的工業國。
第三個五年計劃尚未完成,蘇德戰爭爆發。雖然蘇聯在開戰之初,損失巨大,但最終頂住了德國的進攻,把德國打的大敗,最終德國戰敗。
擴展資料
蘇聯取得成功的優勢
1、實行計劃經濟,集中全國之力
五年計劃其實很簡單,就是國家集全國之力建設重工業,包括鋼鐵、發電、機械製造、水泥、采礦等工業。說白了,就是建設各種工廠,很多技術和設備是從西方國家購買。我們知道在市場經濟下,經濟發展都是先發展輕工業,獲得資本積累,然後逐步轉移到重工業。
蘇聯顯然等不及了,戰爭迫在眉睫,不盡快發展重工業後果很嚴重。所以,蘇聯實行計劃經濟,集中全國之力發展重工業,企業不需要考慮市場銷路的問題,一切由國家包辦。
2、由農業為工業化提供資金
蘇聯發展重工業需要購買設備,聘請外國技術人員,這都需要資金。資金從哪裡來,只能從農民那裡獲取資金。於是,蘇聯農民過得很苦,為國家做了貢獻。
3、蘇聯地大物博
除了資金發展重工業還需要大量的煤炭、鐵礦石、石油等礦產,蘇聯國土廣大,任何資源都不缺,只要發展采礦業把他們從地下和礦山裡挖出來即可。
4、規模優勢
蘇聯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遠遠超過歐洲各國,即使工業化的水平只達到英法的七八成,蘇聯的總體工業產值就會遠超歐洲。
所以,二戰中,即使德國的工業化水平更高,武器更精良,但是蘇聯工業擁有巨大的規模優勢,造出的武器雖然不如德國的質量好,但是巨大的數量優勢彌補了質量差距,依然可以打敗德國。
5、技術成熟
鋼鐵、發電、機械製造、采礦等工業在英國法國已經發現了幾百年,技術高度成熟,蘇聯只要買(或其他方式獲得)來用就可以了,買來技術和設備,然後迅速擴大規模,形成規模優勢和數量優勢。
蘇聯發展重工業實際上是發揮了落後國家發展工業的後發優勢,不需要研發直接應用成熟技術,一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6、蘇聯的經濟基礎
近代以來,俄國經濟雖然落後於英法等國,但是俄國並非一個像中國一樣的純農業國。俄國工業、農業仍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工業、農業水平超過廣大的落後國家,在世界上的排名依然靠前,俄國也是世界列強之一。
有了這份工業基礎和人才儲備,教育也並不落後,所以蘇聯只需要建設各種工廠即可,這位蘇聯的工業化提供了很大幫助,蘇聯的工業化其實比其他純農業國跨度要小很多。
⑤ 前蘇聯滅亡之前GDP世界排名是第幾
答:
蘇聯在冷戰時期一直是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其統計用的不是GDP來衡量的,有其自己的統計體系,具體名稱記不得了,所以是不是GDP排名世界第二不得而知。關於蘇聯的資料大多指向其改革成就,即如何讓蘇聯從一個農業國變為工業國,以及其在世界范圍內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經濟相關的內容比較少。蘇聯的經濟體系非常不均衡,重工業發達,從其核潛艇的性能就可以看出;農業曾經發達,還曾是糧食出口國,但在蘇聯解體前甚至要動用黃金儲備來向國際市場購買糧食;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蘇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有一些「荷蘭病」的特徵,無論從軍火還是能源的出口都讓國家的相關產業繁榮而其他產業相對薄弱,以國際貿易代替產業均衡的戰略具有極大的風險。蘇聯在國際能與市場目前俄羅斯的處境有點類似,石油天然氣價格變動就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國民收入,80年代的石油價格下跌讓蘇聯國民收入水平大大降低。有比較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蘇聯的崩潰與國際油價緊密相關。
綜上所述,具體的用GDP衡量的蘇聯收入情況目前我沒有找到,只能提供這些材料供你自行判斷,希望有所幫助。
⑥ 蘇聯最鼎盛時的GDP是多少
是1989年
1989年蘇聯人均GDP為8210美元
蘇聯佔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1970年為11.45%,1985年為10.2%,1990年7.7%。
1980年到1990年,中國GDP從匯率的3015億美元增長到3878億美元,排名就是從第7下降到第10。美國從27956億美元上升到58033,日本從10279上升到30522,波蘭的國民生產總值為1600億美元。
1989 年瑞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9880 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1989 年 人均總收入也占第一位。
⑦ 最巔峰時蘇聯的經濟有多強
從1917年沙俄爆發10月革命,蘇維埃建立政權以來,一直到1991年蘇聯宣布解體,這個世界上第1個社會主義國家一共存在了80多年的時間。這個由蘇聯共產黨領導的世界上第1個社會主義國家從建立的一刻起,就極為深刻的影響到了世界歷史進程。
蘇聯時期,蘇聯駐扎在東歐地區的龐大鋼鐵洪流,更曾令整個歐洲瑟瑟發抖。能夠威壓個歐洲,蘇聯憑借的當然不僅僅是軍隊強大的戰鬥力,所倚仗的根本,還是強大的工業實力。蘇聯巔峰時期占據美國80%的工業實力,正是蘇聯能夠作為世界兩極之一,與美國長期對峙不落下風的根本之所在。
⑧ 蘇聯鼎盛時期 的人均gdp世界排名多少什麼時候
戰前前蘇聯世界第二,在美國之後.
2戰後損失巨大,經濟最發達的歐洲部分幾乎被戰爭完全摧毀.經濟倒退幾十年,根本無法與美國相比.戰後強佔了德國大量裝備資源,從戰爭狀態恢復過來,經濟的快速增長只是一種恢復性增長到戰前水平
美國戰前經濟實力就超過蘇聯,戰時本土並未遭受任何損失,相反靠戰爭刺激,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與蘇聯的差距增大.
在戰後的十年裡,蘇聯的斯大林模式仍然有他的優越性,經濟恢復速度迅速,快於美國,既而縮小了與美國的差距.
美國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慢,但是由於美國GDP總量龐大,較慢的速度增長產生的增長總量仍很巨大,此時蘇聯與美國的GDP差距相差距離仍比較大.
在戰後60到70年代,西方的黃金時期來臨,歐洲各國發展迅速.但美國由於陷入越南泥潭,經濟放緩,實力發展受到限制.
前蘇聯由於大力發展工業尤其是重工業,70年代,在工業產值上最高一度達到美國的65%左右,但是GDP的數值中,重工業產值只是一方面內容,第三產業,農業及其他各項產業同樣重要,在這方面美國則遠遠領先蘇聯,因此,比較GDP的數量和質量上,哪怕是前蘇聯顛峰時刻的70年代,也不可能超過美國的65%.
進入80年代以後,蘇聯經濟陷入停滯,而美國由於信息技術等新技術的領先優勢,保持了穩健的發展速度,與蘇聯的差距又拉大開來...差距越來越大,直到蘇聯解體.
綜合來說,蘇聯從未在GDP上超過美國,只是在一段時期內,是世界上唯一有綜合實力能和美國拼一拼的單個國家.
蘇聯的GDP在最好的時期也只有美國的60%,有的資料說快接近美國的70%。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使蘇聯在國際上幾乎丟盡臉面,勃涅日列夫上台後,更加註重發展戰略核武器。1972年之前蘇聯的核武器在數量上略超美國,這也是1972年反導條約(ABM)簽署的重要原因之一。上世紀70年代的美蘇爭霸的態勢基本上是蘇攻美守,蘇聯靠的主要就是強大的軍事力量。80年代開始後,美國搞了個星球大戰計劃(SDI),逼蘇聯與其搞軍備競賽。蘇聯長期以來的斯大林模式、戈爾巴喬夫「新思維」改革的失敗最終葬送了這個超級大國。蘇聯解體的沉痛教訓就是應該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綜合國力。歷史說明,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做基礎的軍事力量是不能持久的!
80年代經濟內在的矛盾導致經濟崩潰,別無選擇,只有建立資本主義;二是
,在政治上,一旦戈爾巴喬夫實行言論自由、自由選舉,蘇聯人民就利用新獲得的權利
,廢除社會主義,建立資本主義。這種主流觀點的實質是:社會主義在一個大國作了長
時間的嘗試後,失敗了。我花了1991-1996年6年的時間研究蘇聯解體的原因。這期間,
我與前蘇聯的高級官員、政治家、企業家會過面。對20年代以來,直到解體的蘇聯作了
研究。我的研究證明,西方的這些主流觀點與事實不符。
關於蘇聯經濟崩潰的原因說。1928-1975年,蘇聯經歷了快速增長的時期,從農業社
會轉向工業社會。據西方估計,1928-1940年,蘇聯年均增長5.8%,這在當時是非常快的
速度。1950年,蘇聯實現了工業化,直到1975年,一直比美國的發展速度快,這期間蘇
聯的年平均增長率是4.8%,而美國只有3.3%,這可是西方的數據呵。同期,東歐也比西
歐快。1975年後,比以前差一些了,放慢了,技術進步放慢了,這時的增長率比美國低
,但仍然有1.9%或1.8%的增長率,沒有出現負增長,不能叫做經濟崩潰。這時的消費水
平比生產增長還快。這時葉利欽就使計劃經濟解體。因此,從1990年開始就出現了經濟
絕對下降。1991年計劃經濟不再起作用。葉利欽不向中央納稅。蘇聯的計劃經濟不是由
於自身的原因而崩潰,而是由葉利欽從政治上解除的。蘇聯解體後,經濟才崩潰。
⑨ 蘇聯gdp最高時佔美國的
蘇聯和美國是二十世紀並立的兩個超級大國,綜合實力非常的強大。其中美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自19世紀末以來,美國一直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如今已經百年有餘;而蘇聯也是一個經濟強國,但與美國差距較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蘇聯經濟實力最強的時候GDP佔美國的比重如何?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冷戰時期蘇聯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對西方主導的世界經濟秩序基本絕緣,而GDP是西方實行的一種用來衡量經濟總量的數據,蘇聯是不用這一套統計方法的,它更多是用工業產值來衡量經濟實力,所以關於蘇聯的GDP數據,主要是由世界銀行估算出來的。
蘇聯GDP最高時是在1983年,當時它的GDP為993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日本,位居世界第三。1983年美國GDP則高達36381億美元,蘇聯GDP僅相當於美國的27.3%。但在上世紀80年代,蘇聯經濟已經陷入停滯,出現了商品短缺情況,經濟體制僵化,而戈爾巴喬夫上台後進行的改革,進一步惡化了蘇聯的經濟,最後結果如何想必大家也知道。
其實蘇聯GDP佔美國比重最高的時候出現在1973年,當時蘇聯的GDP為6177.77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而美國GDP則為14285.49億美元,蘇聯GDP相當於美國的43.25%。
上世紀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國成為了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而蘇聯的主要繼承者俄羅斯,實力大不如前,已經沒有了往日的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