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通俗解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是什麼
上層建築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與其相適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在階級社會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 上層建築通俗的講就是你只有吃飽飯了,才有心思去做你喜歡做的事情。
經濟基礎是指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是構成一定社會的基礎。經濟基礎通俗的講就是你有錢了,才能解決最起碼的溫飽問題。
名詞解釋:
1、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發展階段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個方面(即所有制形式、交換形式、分配形式)的總和,只有社會主義經濟(它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勞動人民的集體所有制)才是過渡時期的經濟基礎。
2、經濟基礎是指在一個時期全社會的經濟總量規模、結構關系及政府調度資源並投入建設的經濟可行性由此可以測度社會的經濟能力與政府的經濟能力。
3、市場經濟的基礎按照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經濟基礎主要是指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生產的基本狀態,即人們衣食住行的狀況。
4、經濟基礎是指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傳統解釋在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繫上實現了由「對立論」、「補充論」向「共同發展論」的轉變。
②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分別是什麼請舉例說明
經濟基礎是由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上層建築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各種制度、設施和意識形態的總和。它包括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 關系:有什麼樣的經濟基礎,就會有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服務於經濟基礎,但又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從而使經濟基礎得到鞏固或削弱.
③ 什麼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其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人類社會有三個基本層次: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築。
經濟基礎是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即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各種不同的社會集團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產品分配方式三個方面的總和。經濟基礎和生產關系是兩個術語、同一內容,相對於生產力而言叫生產關系,相對於上層建築而言,叫經濟基礎。
上層建築是與經濟基礎相對應的范疇,指社會的政治、法律、文藝、道德、宗教、哲學等意識形態以及與這些意識形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的總和。上層建築包括政治上層建築和觀念上層建築兩部分。政治上層建築亦稱實體性上層建築,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軍隊、警察、法院、監獄、政府機關等設施,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一套組織。觀念上層建築又稱思想上層建築,包括政治、法律、文藝、道德、宗教、哲學等各種服務於統治階級的思想體系。在上層建築各種因素中,政治居於主導地位;在階級社會里,國家政權和領導國家政權的政黨是上層建築的主要組成部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第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和上層建築的性質。經濟基礎是上層建築的物質根源.上層建築是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而產生的.一定的上層建築.是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反映和表現.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有什麼樣的經濟基礎就必然有什麼樣的上層建築與之適應。
第二。經濟基礎的變化決定上層建築的變化。當某一社會的經濟基礎發生某些局部變化,被其決定的上層建築也要相應地發生局部變化;而當經濟基礎發生根本變革,即舊經濟基礎被新經濟基礎代替時,舊的上層建築也必然被新的上層建築所代替。
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上層建築是被經濟基礎決定的,但它並不是消極地反映經濟基礎,相反,上層建築一經建立起來,就對經濟基礎發生大的反作用。這一反作用集中表現為一定的上層建築總是為鞏固和發展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
④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包括哪些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說的是任何社會的上層建築都根源於它的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具體表現在: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任何社會的上層建築都不是憑空建立起來的,而是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產生的。如原始社會沒有階級統治和階級壓迫,就是因為經濟基礎(公有制)沒有剝削和壓迫的關系造成的。出現了私有制的經濟基礎也就進入了階級社會的上層建築,出現了政治上的階級統治和階級壓迫。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一個國家的上層建築具有什麼樣的性質,取決於其經濟基礎的性質,地主和農民的地租關系(生產關系)決定了封建國家的性質,資本家和工人的僱傭關系(生產關系)決定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性質等等。
3、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變化發展。一個國家上層建築的變化、更替也是由該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的,當一個社會的政治法律制度、社會意識形態不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要求時,它作為上層建築會或遲或早地發生變化以重新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⑤ 上層建築包括了哪些內容啊
1.上層建築包括思想上層建築(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文學藝術、哲學等意識形態)和政治上層建築(軍隊、警察、法庭、監獄、政府機構和政黨、社會集團等)兩大方面。
2.上層建築指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此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的總和。
(5)經濟基礎上層建築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上層建築的表現
上層建築是一個復雜龐大的系統。它包括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 表現在:
1.一定的制度、設施、是以一定的意識形態為指導建立起來的。
2.一定的意識形態,又總是要求建立相應的制度、設施,以獲得和憑借一下的手段和工具,使它得到廣泛的傳播,在社會中居於統治地位,成為支配人們的強有力的精神力量。
3.一定的制度和設施,一經建立,又會反過來影響意識形態。一種新的政治上層建築的出現,將會產生新的政治、法律的社會觀點,並強烈地影響其他各種意識形態。
⑥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中的上層建築指的是哪些建築
經濟基礎是指:其實就是生產關系,只是相對於生產力,我們講生產關系,相對於上層建築,我們講經濟基礎,也就是說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是一對,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是一對。
上層建築是指:上層建築是與經濟基礎相對應的,指社會的政治、法律、藝術、道德、宗教、哲學等觀念上層建築(無形的)和政治法律制度、軍隊、警察、法院、政府機關(有形的)等政治上層建築。
以下補充為: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與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一模一樣)
第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表現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和性質,經濟基礎的發展變化決定上層建築的發展變化。
第二、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的上層建築促進經濟基礎的發展,不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的上層建築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
第三、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由基本適合到基本不適合,再到新的基礎上的基本適合,不斷的矛盾運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