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興縣最低工資標准
1000元。
全日制小時最低工資標准依次為一類9.8元、二類9.2元、三類8.6元、四類8.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依次為一類18.5元、二類17.4元、三類16.3元。
最低工資實際上是地方政府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社會生活水平,對於正常提供勞動的勞動者,企業需要支付報酬水平的一個強制要求。任何企業支付的工資標准,都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水平。關於最低工資的法規是最低工資規定,原先勞動部的規章。目前要求全國各地每兩年調整一次,但是近年來,也出現了個別地方,三年沒有調整的情況。
② 中國的百貧縣和最富裕的一百個縣的名單(台灣除外)
最新國家級貧困縣名單
河 北 39 石家莊市(3):平山縣、靈壽縣、贊皇縣
張家口市(1 O):康保縣、張北縣、陽原縣、赤城縣、沽源縣、懷安縣、崇禮縣、
尚義縣、蔚縣、萬全縣、(涿鹿縣趙家蓬區)
承德市:平泉縣、灤平縣、隆化縣、豐寧縣、圍場縣、寬城縣
秦皇島市(1):青龍縣
保定市(4):阜平縣、淶源縣、順平縣、唐縣
滄州市:東光縣、海興縣、鹽山縣、南皮縣、獻縣、孟村縣
衡水市(2):武強縣、武邑縣
邢台市(3):臨城縣、廣宗縣、巨鹿縣
邯鄲市(4):魏縣、大名縣、涉縣、廣平縣
山 西 35 太原市(1):婁煩縣
大同市(5):天鎮縣、靈丘縣、陽高縣、廣靈縣、渾源縣
朔州市(1):右玉縣
長治市(3):平順縣、武鄉縣、壺關縣
忻州市(11):神池縣、五寨縣、五台縣、偏關縣、靜樂縣、繁峙縣、河曲縣、保德縣、
岢嵐縣、代縣、寧武縣
晉中市(2):和順縣、左權縣、
臨汾市(5):大寧縣、永和縣、隰縣、汾西縣、吉縣
運城市(1):平陸縣
呂梁地區(5):中陽縣、興縣、臨縣、方山縣、嵐縣、石樓縣
內蒙古 31 呼和浩特市(3):托克托縣、和林縣、清水河縣、
包頭市(1):固陽縣
赤峰市:寧城縣、林西縣、喀喇沁旗、巴林左旗、敖漢旗、翁牛特旗、
克什克騰旗、巴林右旗
通遼市(2):庫倫旗、奈曼旗
鄂爾多斯市(5):准格爾旗、烏審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前旗、杭錦旗
興安盟(2):科右中旗、扎賚特旗
錫林郭勒盟(2):多倫縣、太僕寺旗
鳥蘭察布盟:武川縣、商都縣、化德縣、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察右後旗、
四子王旗、達茂旗
吉 林 8 白城市(3):大安市、鎮賚縣、通榆縣
白山市(1):靖宇縣
延邊州(4):汪清縣、安圖縣、龍井市、和龍市
黑龍江 14 哈爾濱市(1):延壽縣
齊齊哈爾市(3):拜泉縣、甘南縣、泰來縣
大慶市(2):林甸縣、杜蒙縣
鶴崗市(1):綏濱縣
佳木斯市(5):同江市、樺南縣、樺川縣、撫遠縣、湯原縣
雙鴨山市(1):饒河縣
綏化市(1):蘭西縣
安 徽 19 合肥市(1):長豐縣
阜陽市(4):臨泉縣、阜南縣、潁上縣、利辛縣
安慶市(5):太湖縣、宿松縣、樅陽縣、岳西縣、潛山縣
六安市:壽縣、霍山縣、霍邱縣、裕安區、舒城縣、金寨縣
巢湖市(1):無為縣
池州市(1):石台縣
宣城市(1):涇縣
江 西 21 九江市(1):修水縣
萍鄉市(1):蓮花縣
贛州市:安遠縣、贛縣、寧都縣、尋烏縣、興國縣、於都縣、會昌縣、上猶縣
上饒市(4):上饒縣、波陽縣、余干縣、橫峰縣
撫州市(2):廣昌縣、樂安縣
吉安市(5):永新縣、遂川縣、井岡山市、吉安縣、萬安縣
河 南 31 三門峽市(1):盧氏縣
洛陽市(5):汝陽縣、洛寧縣、嵩 縣、宜陽縣、欒川縣
新鄉市(1):封丘縣
安陽市(1):滑縣
濮陽市(2):台前縣、范縣
開封市(1):蘭考縣
商丘市(4):虞城縣、睢縣、民權縣、寧陵縣
平頂山市(1):魯山縣
南陽市(4):桐柏縣、淅川縣、南召縣、社旗縣
信陽市(5):淮濱縣、新縣、商城縣、固始縣、光山縣
周口市(2):沈丘縣、淮陽縣
駐馬店市(4):確山縣、平輿縣、上蔡縣、新蔡縣
湖 北 25 十堰市:丹江口市、鄖縣、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
孝感市(2):大悟縣、孝昌縣
黃岡市(5):麻城市、紅安縣、蘄春縣、英山縣、羅田縣
黃石市(1):陽新縣
宜昌市(2):秭歸縣、長陽縣
恩施州:利川市、建始縣、巴東縣、恩施市、宣恩縣、來鳳縣、成豐縣、鶴峰縣
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1):神農架林區
湖 南 20 張家界市(1):桑植縣
益陽市(1):安化縣
岳陽市(1):平江縣
郴州市(2):桂東縣、汝城縣
永州市(2):新田縣、江華縣
邵陽市(3):隆回縣、城步縣、邵陽縣
懷化市(2):沅陵縣、通道縣
婁底市(1):新化縣
湘西州(7):古文縣、瀘溪縣、保靖縣、永順縣、鳳凰縣、花垣縣、龍山縣
廣 西 28 南寧市(4):馬山縣、天等縣、隆安縣、龍州縣
桂林市(1):龍勝縣
柳州市(4):忻城縣、融水縣、三江縣、金秀縣
百色市(10):凌雲縣、樂業縣、平果縣、德保縣、田林縣、西林縣、田東縣、靖西縣、
那坡縣、隆林縣
河池市(9):天峨縣、鳳山縣、南丹縣、東蘭縣、環江縣、羅城縣、巴馬縣、
都安縣、大化縣
海 南 5 保亭縣、瓊中縣、五指山市、陵水縣、白沙縣
重 慶 14 城口縣、巫溪縣、巫山縣、奉節縣、雲陽縣、開縣、萬州區、秀山縣、黔江縣、
酉陽縣、彭水縣、石柱縣、武隆縣、豐都縣
四 川 36 廣元市(3):蒼溪縣、朝天區、旺蒼縣
南充市(4):閬中市、儀隴縣、嘉陵區、南部縣
廣安市(1):廣安區
樂山市(1):馬邊縣
瀘州市(2):古藺縣、敘永縣
宜賓市(1):屏山縣
巴中市(3):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
達州市(2):宣漢縣、萬源市
阿壩州(3):壤塘縣、黑水縣、小金縣
甘孜州(5):石渠縣、理塘縣、雅江縣、新龍縣、色達縣
涼山州(11):美姑縣、金陽縣、昭覺縣、布拖縣、雷波縣、普格縣、喜德縣、鹽源縣、
木里縣、越西縣、甘洛縣
貴 州 50 六盤水市(3):盤縣、六枝特區、水城縣
遵義市(5):正安縣、習水縣、道真縣、務川縣
安順市(4):普定縣、紫雲縣、關嶺縣、鎮寧縣
畢節地區(5):大方縣、織金縣、赫章縣、納雍縣、威寧縣
銅仁地區(7):石阡縣、德江縣、印江縣、沿河縣、松桃縣、江口縣、思南縣
黔東南州(1 4):從江縣、施秉縣、麻江縣、台江縣、天柱縣、黃平縣、榕江縣、
劍河縣、三穗縣、雷山縣、黎平縣、岑鞏縣、丹寨縣、錦屏縣
黔南州:荔波縣、三都縣、長順縣、獨山縣、羅甸縣、平塘縣
黔西南州(7):望謨縣、睛隆縣、興仁縣、普安縣、冊亨縣、貞豐縣、安龍縣
雲 南 73 昆明市(3):東川區、祿勸縣、尋甸縣
曲靖市(2):富源縣、會澤縣 』
保山市(3):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
昭通市(10):昭陽區、魯甸縣、巧家縣、鹽津縣、大關縣、永善縣、威信縣、綏江縣、
彝良縣、鎮雄縣
麗江市(2):寧蒗縣、永勝縣
思茅地區:墨江縣、景東縣、鎮沅縣、江城縣、孟連縣、西盟縣、瀾滄縣、普洱縣
臨滄地區(7):永德縣、鳳慶縣、滄源縣、鎮康縣、雲縣、臨滄縣、雙江縣
德宏州(1):梁河縣
怒江州(4):瀘水縣、蘭坪縣、貢山縣、福貢縣
迪慶州(3):維西縣、香格里拉縣、德欽縣
大理州(9):漾濞縣、鶴慶縣、彌渡縣、南澗縣、巍山縣、永平縣、雲龍縣、
洱源縣、劍川縣
楚雄州:雙柏縣、南華縣、大姚縣、姚安縣、武定縣、永仁縣
紅河州:屏邊縣、金平縣、瀘西縣、元陽縣、紅河縣、綠春縣.
陝 西 5 O 延安市:子長縣、安塞縣、延長縣、延川縣、吳旗縣、宜川縣
銅川市(3):耀縣、宜君縣、印台區
渭南市(3):畲陽縣、蒲城縣、白水
咸陽市(5):永壽縣、彬縣、長武縣、旬邑縣、淳化縣
寶雞市(3):麟游縣、太白縣、隴縣 、
漢中市(5):洋縣、西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
榆林市(1 0):清澗縣、子洲縣、綏德縣、米脂縣、佳縣、吳堡縣、橫山縣、
靖邊縣、定邊縣、府谷縣
安康市:漢濱區、漢陰縣、寧陝縣、紫陽縣、嵐皋縣、鎮坪縣、甸陽縣、白河縣
商洛市(7):商州區、洛南縣、丹鳳縣、商南縣、山陽縣、鎮安縣、柞水縣
甘 肅 4 3 蘭州市(1):榆中縣
白銀市(1):會寧縣
天水市:武山縣、清水縣、甘谷縣、張家川縣、秦安縣、北道區
武威市(3):天祝縣、古浪縣
慶陽市(5):華池縣、環縣、合水縣、寧縣、鎮原縣
平涼市(2):庄浪縣、靜寧縣
定西地區(7):定西縣、通渭縣、臨洮縣、隴西縣、渭源縣、漳縣、岷縣
隴南地區:武都縣、宕昌縣、禮縣、西和縣、文縣、康縣、兩當縣
臨夏州(7):臨夏縣、和政縣、積石山縣、東鄉縣、廣河縣、康樂縣、永靖縣
甘南州(5):臨潭縣、舟曲縣、卓尼母、夏河縣、合作市
青 海 15 西寧市(1):大通縣
海東地區:湟中縣、平安縣、民和縣、循化縣、化隆縣、樂都縣
黃南州(2):澤庫縣、尖扎縣
果洛州(2):達日縣、甘德縣
玉樹州(4):玉樹縣、囊謙縣、雜多縣、治多縣
寧 夏 8 吳忠市(2):同心縣、鹽池縣
固原市:西吉縣、海原縣、固原縣、隆德縣、涇原縣、彭陽縣
新 疆 27 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縣、岳普湖縣、疏附縣、疏勒縣、葉城縣、英吉沙縣、
伽師縣、莎車縣
阿克蘇地區(2):柯坪縣、烏什縣
和田地區(7):和田縣、洛浦縣、墨玉縣、皮山縣、策勒縣、於田縣、民豐縣
哈密地區(1):巴里坤縣
克孜勒蘇州(4):阿合奇縣、烏恰縣、阿克陶縣、阿圖什市
伊犁州(2):尼勒克縣、察布查爾縣
塔城地區(1):托里縣
阿勒泰地區(2):青河縣、吉木乃縣
③ 呂梁市興縣的消費水平和經濟狀況及人均收入
消費水平比較高,吃的是饅頭 喝的是二鍋頭,人均收入一兩W
到這里後別人問我:
你是呂梁的」
「YES」
「哇,好遠啊…」
(沉默中…)
「呂梁解放沒有?」
「沒有,我們上課都帶槍」
「你原來會說漢語~!」
「恩,來的時候在火車剛學的」
「
你的很多小辮子呢?」
「為了上大學只好剪掉了!」
「你們還吃生肉嗎?」
「我們老大發明了鑽木取火,我們吃燒烤」
「你是呂梁人啊」
「是啊」
「那太好了,下次我去太原旅遊,就住你家了啊」
「……」
「沒問題,不過我家離太原稍有點遠」
「那你怎麼來上學?」
「騎驢到北京後坐飛機!」
「那一定很久吧?」
「習慣了,提前半年出發就行!」
「………」
「怎麽不騎馬呢?」
「在呂梁,騎馬的都是窮人乾的事,像我們考出來的,都是騎驢和駱駝的,然後呂梁沒有高考,考試都是比賽射箭,一公里擺個牌子,寫上「清華」,旁邊放一個「北大」然後一個有一次機會,我第一次射清華,第二次射北大,都失敗了,最後為了保險,射最近的一塊牌子,就是這個學校。」
「你們那用人民幣嗎?」
「不用,考上大學以前,我都沒聽過這回事。」
「那你們買東西?」
「我們看重別人的東西就背著羊去了,羊當錢使!」
快過年了,呂梁讓放鞭炮嗎?」
「誰還放鞭炮?我們都扔手榴彈玩!響動大~」
④ 興縣的經濟概況
興縣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表 年份 地區生產總(萬元) 財政收入(萬元) 2006年 74888 11734 2007年 89380 15306 2008年 128869 26313 2009年 182193 35816 2010年 361551 66001 2011年 561202 171858 2012年704000253000 中小企業狀況全縣中小企業共有171戶,其中:工業企業93戶,建築業6戶,第三產業72戶。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只有41戶。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1.1億元,增長22.5 %。 興縣共有耕地118萬畝,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有:玉米22萬畝、穀子15萬畝、大豆23萬畝、豆類(綠豆、紅小豆等)31萬畝、馬鈴薯15萬畝、其它雜糧5萬畝,油料27.7萬畝,瓜菜2.3萬畝。
截至2011年12月底,全縣共有規模養殖戶1502餘戶,其中:牛5戶,羊1298戶,豬117戶,雞82戶。牛存欄2.73萬頭(奶牛53頭),羊存欄25.25萬只,豬存欄3.65萬頭,雞存欄36.61萬只。
2012年,興縣實現糧油總產1.31億公斤,比上年凈增0.26億公斤。 截至2011年,興縣縣城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里,總人口9.8萬餘人;人均道路面積7.37平方米,城市化水平達32.16%,自來水定時供應普及率達90%,集中供熱普及率達50%,石油液化氣普及率達60%,城市綠化覆蓋率為15%,城區建築佔地面積343萬平方米。
⑤ 呂梁的經濟發展
2006年呂梁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82.4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在山西全省的排名中,由2005年的第八位上升到第七位,增長幅度高居全省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0.7億元,同比增長1.3%;第二產業完成254.7億元,同比增長24.9%,其中工業完成232.2億元,同比增長25%,建築業完成22.5億元,同比增長23.4%;第三產業完成107億元,同比增長9.2%,呈現出經濟水平強勁的發展勢頭。
2010年呂梁市地區生產總值845.5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3435元,按2010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3463美元。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5.1%、69.6%和25.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4%、84.3%和 15.3%。
2013年呂梁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28.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9.5%。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5.6億元,同比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866.5億元,同比增長10.9%;第三產業增加值296.5億元,同比增長6.6%。三次產業比重為5.3:70.5:24.2。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014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6067元。 2005年呂梁市糧食總產6.79億公斤,畝產量由「九五」時期的123.8公斤增加到「十五」時期的142.3公斤,增長14.9%。全市立足自然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確定了小雜糧、畜牧、林果、蔬菜、中葯材五大特色產業,初步構建了「一區三帶」(一區:即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三帶:沿黃紅棗帶、沿呂梁山東西麓核桃雜糧帶、平川果菜、畜禽和農產品加工帶)優勢產業帶和十大區域農產品基地建設。以穀子、豆類、薯類為主的小雜糧面積達到320萬畝,比2000年增加30萬畝,佔到全市糧田面積的65.9%,初步形成了以汾陽、離石、柳林為主的50萬畝優質穀子基地,以嵐縣、臨縣、興縣、方山為主的60萬畝優質馬鈴薯基地和以臨縣、興縣、方山、柳林為主的70萬畝優質豆類基地。汾陽市被命名為中國優質小米之鄉。以種草養畜和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興縣、嵐縣、方山)建設為主的畜牧業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以交城、文水、嵐縣、方山為主的20萬頭肉牛育肥基地,文水縣已成為全省十大畜牧強縣,交城縣成為全省秸稈養牛示範縣。汾陽、孝義兩市躋身全國核桃生產五大縣之列,汾陽市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有VC之王之稱的野生沙棘在呂梁山區達156萬畝,佔到山西省沙棘資源的50%以上,開發前景十分廣闊。以反季節為主的蔬菜面積達到28萬畝,其中日光節能溫室設施栽培面積達到2.2萬畝,僅交城縣就發展到1萬余畝,佔到全市的近一半。以地道葯材為主的中葯材種植面積達到17.5萬畝。
2013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65.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4%。 截至2005年底,呂梁市有焦化企業103戶,焦炭生產能力3400萬噸、副產焦油120萬噸、粗苯30萬噸、剩餘焦爐煤氣60億立方米,孝義-汾陽、離石-柳林兩個機焦生產區逐漸形成全國優質焦炭基地。產品有一級和二級冶金焦、特級和一級鑄造焦,不僅國內暢銷,而且在國際市場也享有盛譽,產品遠銷日本、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2005年焦炭行業產值約佔全市總產值的36.4%,利稅約佔全市利稅總額25%。 全市有各類化工企業25戶,主要產品有鉀鹽系列、尿素、橡膠製品、二硫化碳、炭黑以及焦油加工產品和少量精細化工、醫葯產品。文水百金堡科技化工園區是全國最大的鉀鹽生產基地,其硝酸鉀和碳酸鉀產量佔全國50%以上,碳酸鉀銷量居世界第一。交城宏特煤化工公司年焦油加工能力45萬噸,其20萬噸加工裝置是國內單套設備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 全市有各類冶金企業80戶,主要產品有鋼鐵、金屬鎂、鐵合金、鑄件、鋁礬土、耐火材料等。生鐵生產能力300多萬噸,鐵合金生產能力10多萬噸,鑄件生產能力50多萬噸,鋁礬土和耐火材料生產能力100萬噸以上。中陽鋼廠在山西省百強企業中排位第23名,交城亞太、孝義城財、文水海威、交口天馬等百萬噸以上鋼鐵企業迅速崛起。
201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995.4億元;完成工業銷售產值1877.4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875.6億元。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9.6億元;重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96億元。從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9.1億元;集體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6.2萬元;股份合作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3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73.1億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5.5億元;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6.3億元。從行業分類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564.7億元;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實現增加值71.1億元;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業實現增加值55.5億元;酒類製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6.9億元;煉焦業實現增加值46.6億元;農副食品加工業實現增加值27億元;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0.9億元。 截至2005年底,呂梁市各類市場已發展到69處,城鎮集市貿易成交額實現8.35億元,商業網點發展到2.14萬個,餐飲和生活服務業網點2641個,商業從業人員達到68萬人,2005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3.83億元,全市取得自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擴大到80戶;全市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3億美元,其中,出口2.74億美元,進口0.26億美元,貿易順差2.4億美元。
2013年,呂梁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實現344億元,同比增長14.2%。城鎮零售額完成273.2億元,同比增長14.4%;鄉村市場零售額完成70.8億元,同比增長13%。分行業看,批發業完成16.1億元,同比增長10.9%;零售業完成287.8億元,同比增長15.3%;住宿業完成6.7億元,同比增長9.2%;餐飲業完成33.4億元,同比增長7.5%。分限上行業看,限上批發業完成1.1億元,同比增長2.5倍;限上零售業完成92.4億元,同比增長10.9%;限上住宿業完成3930.6萬元,同比下降11.3%;限上餐飲業完成5.3億元,同比下降4%。
(圖冊《呂梁城市風貌》中部分圖片來源: )
⑥ 中國十大特級貧困縣都是哪裡
中國十大特級貧困縣:康保縣,美姑縣,彭陽縣,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畢節市大方縣,山西省呂梁市興縣,定西市漳縣,舟曲縣,涼山彝族布拖縣。
1、康保縣:這是河北省張家口市下面的一個縣城,人口大概28萬左右,大部分都是農民,醫療條件非常差,一些基本的生活設施也不全面,都是住的那種土房子。目前國家對這個地方進行了扶貧政策,人們的生活才得到些許的改善。
9、舟曲縣:這是位於甘肅省南藏族自治州下面的一個小縣城,大約人口在13萬左右。這里地理位置十分不好,地貌十分繁雜,而且自然災害發生頻繁。住在這個縣城的人有80%的人口都是很貧窮的。
10、涼山彝族布拖縣:這是四川涼山彝族那邊的一個非常貧困的縣城,人口大約14萬左右,其中貧困人口佔大多數,這里的地理環境很差,農民都是以種地為生,但是每年卻收獲不了多少糧食,因為環境惡劣。他們住的都是那種土房子,家裡面幾乎只有留守的兒童和老人。
⑦ 榆林北六縣哪個縣經濟最好
神木。
榆林北6縣有;橫山,定邊,靖邊,神木,府谷。
近日,榆林市統計局對榆林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進行了解讀,統計數據顯示榆林市人口發展有十大特點。1.常住人口增加27.34萬人,年均增長0.79%。全市常住人口平穩增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是隨著「單獨二孩」「全面兩孩」生育政策的實施,全市二孩出生人數明顯增長,有利保障了全市出生人口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而近10年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條件大幅改善,人民群眾健康條件明顯改善,全市年度死亡人口遠遠少於出生人口,使得全市常住人口保持了穩定的自然增長;另一方面10年來全市社會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營商環境不斷向好,人居環境的改善,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吸引了外市、外省人口來榆就業、創業、居住,同時也讓以前流出去的當地人口重新返回榆林。2.家庭規模有所縮小,戶均人口為2.51人。3.人口性別比依然偏高,為1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