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
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應該反映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和共同利益,應該體現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的要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應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
❷ 簡述十六大我國關於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本主張
我國關於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張
早在20世紀80年代,鄧X平就提出了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和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主張,並認為應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進一步充實了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內容,重申了我國關於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本主張。
1.我們主張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要內容 。包括:
(1)各國政治上應相互尊重,共同協商,而不應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
(2)經濟上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而不應造成貧富懸殊;
(3)文化上應相互借鑒,共同繁榮,而不應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4)安全上應相互信任,共同維護,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而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❸ 如何推動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和發展
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應該反映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和共同利益,應該體現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的要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應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具體來說,這一新秩序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第一,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 第二,堅持用和平方式處理國際爭端。反對憑借軍事優勢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要徹底摒棄冷戰思維和,樹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增進相互信任,通過合作促進共同安全。 第三,世界各國主權平等。所有國家不論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都有平等參與世界事務的權利。各國的事情要由各國人民做主,國際上的事情要由各國平等協商,全球性的挑戰要由各國合作應對。 第四,尊重各國國情、求同存異。每個國家都有權獨立自主地選擇自己的社會制度與發展道路。世界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不可能只有一種模式。各國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不應成為發展正常國家間關系的障礙,更不應成為干涉別國內政的理由。 第五,互利合作、共同發展。各國之間,特別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該相互合作,平等互利,共同發展。要改革舊的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使之有利於維護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權益。 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創造一個持久和平和普遍繁榮的新世界而共同努力。
❹ 如何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
胡錦濤發表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五項主張
中新社莫斯科五月二十八日電(記者張朔)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當地時間二十八日上午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演講時,闡述了對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看法。
胡錦濤在題為世代睦鄰友好共同發展繁榮的演講中說,各國人民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村
里,應該攜手合作、共同努力,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應該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不僅有權自主地決定本國事務,而且有權平等地參與決定國際事務。在國際事務中,只有遵循平等協商、友好合作的民主精神,才能有效地擴大各國的共識,深化共同利益,應對共同挑戰,實現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繁榮。
――應該維護和尊重世界的多樣性。世界各國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各自獨特的文化、傳統、信仰和價值觀。多樣性是世界文明的基本特徵。多樣性意味著差異,差異需要交流,交流促進發展。各種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和借鑒,不斷豐富和發展,將使世界更加絢麗多彩,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
――應該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武力不能締造和平,強權不能確保安全。只有增進互信,平等協商,廣泛合作,才能實現普遍而持久的安全。
――應該促進全球經濟均衡發展。在過去幾十年裡,人類社會在促進生產力快速發展、創造出巨大財富的同時,也產生了貧富愈加懸殊、南北差距拉大、生態環境惡化等突出問題。國際社會應該共同努力,趨利避害,推動世界經濟朝著均衡、穩定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這是各國共同發展的需要,也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要求。
――應該尊重和發揮聯合國及其安理會的重要作用。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沒有任何其他國際組織可以替代。《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處理當今國際事務應該遵循的基本准則。應該維護聯合國的權威,發揮聯合國在解決重大國際問題上的重要作用。
胡錦濤最後說,實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榮,需要國際社會通力合作,不懈努力。中國人民願同俄羅斯人民和所有國家的人民攜手合作,為建立一個和平、發展、和諧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大嘴博士點評:這五項主張是對我國外交政策的最新表敘,大嘴感覺今年的時事要涉及到這個知識點,重要性不言而喻。大綱的知識點是:
中國努力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幾十年來,中國堅持不懈地倡導建立國際新秩序。90年代以後,中國政府為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在重大國際事務中,藉助國際講壇不斷表明立場,並在外交上通過各種渠道發揮了積極作用。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成了冷戰後中國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願望和要求。建立國際新秩序是與反對霸權主義聯系在一起的。而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趨勢下,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任務顯得更加緊迫。中國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這一主張體現了對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薄重,對各國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的尊重,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法基本准則的維護,因而得到了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的贊賞和支持。
❺ 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以什麼為基礎
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中國對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張:
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應該反映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和共同利益,應該體現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的要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應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具體來說,這一新秩序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第一,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
第二,堅持用和平方式處理國際爭端;
第三,世界各國主權平等;
第四,尊重各國國情、求同存異;
第五,互利合作、共同發展。
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創造一個持久和平和普遍繁榮的新世界而共同努力。
❻ 我國主張建立怎樣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1、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
2、經濟上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
3、文化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爭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
5、環保上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❼ 中國關於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張包括哪些
我國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含著如下基本點: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維護我國的獨立的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准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立足點;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我國主經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反對霸權主義
❽ 當今世界,如何建立國際新秩序,途徑有什麼
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不同構想
1、發展中國家最早提出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
發展中國家主張建立的國際新秩序具體內容主要有:
第一,以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為目標;
第二,改變舊的國際分工體系,在主權平等原則的基礎上保障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每個國家都有權對其自然資源和經濟命脈行使永久主權,有權實行適合自己的經濟制度和發展戰略;
第三,加強南南合作,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同時積極參與南北合作;
第四,一切國家都享有平等地參加解決世界經濟、金融、貨幣等事務的權利;
第五,加強聯合國的作用,增加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的常任理事國的席位,等等。
2、西方國家的主張
長期以來,發展中國家比較注重國際新秩序的問題,而西方國家對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問題持冷漠態度。
總體而言,美、日、歐的「國際新秩序」觀的本質是相同的,那就是要建立一個以西方大國利益為基礎的,由西方大國領導的,以確立西方模式、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為目標的「國際新秩序」。這其實是國際舊秩序的加強和延伸。它們之間的分歧主要是爭奪在建立「國際新秩序」過程中的主導權。
3、中國的國際新秩序觀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國際新秩序應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安全等多方面的內容,這使中國的新秩序觀更加豐富、全面。政治上,各國應相互尊重,共同協商,而不應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
經濟上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而不應造成貧富懸殊;文化上應相互借鑒,共同繁榮,而不應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安全上應相互信任,共同維護,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而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同時,中國鄭重地宣告: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4、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
新秩序應以新型的國際關系的准則為指導,有利於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為此,鄧小平同志最早明確提出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張。
(8)如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擴展閱讀:
國際新秩序的基本內容
我們主張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其實質是各國的平等,其基本目標是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和繁榮。
國際新秩序的基本內容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安全等廣泛的內容,主要是:各國政治上應相互尊重,共同協商,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經濟上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而不應造成貧富懸殊;文化上應相互借鑒,共同繁榮,而不應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安全上應相互信任,共同維護,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