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建國後經濟增長多少

建國後經濟增長多少

發布時間:2022-07-16 20:22:24

A. 從1949年到2020年底,中國的經濟總量增加了多少倍

1016倍。

1949年中國的經濟總量是179.56億美元。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015986億元,比上年增長2.3%。國民總收入1009151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1%。

(1)建國後經濟增長多少擴展閱讀:
經濟總量狹義指社會財富總量即社會價值總量,包括能夠用貨幣來計算的與不能用貨幣來計算的社會真正財富總量,既包括社會財富的量,也包括社會財富的質。狹義的經濟總量是有效經濟總量,不包括無效經濟總量。經濟總量廣義指所有能夠用貨幣來計算的國民經濟總量,既包括有效經濟總量,也包括無效經濟總量。
經濟總量增加、經濟規模擴大有兩種途徑:資源配置與資源再生。狹義的經濟總量增加更多通過創新與資源再生來完成,廣義的經濟總量增加往往通過資源配置與外延擴張來實現。新常態經濟增長是狹義的即有效經濟總量的增長,不包括無效經濟總量的增加;經濟新常態是不斷擴大有效經濟總量范圍、縮小無效經濟總量范圍的過程。經濟總量包括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兩方面。社會總需求—社會總的購買力(買方);社會總供給—社會商品和服務的總供應量(賣方),如果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就會引起通貨膨脹,如果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則會引起通貨緊縮。對經濟發展都不利。
經濟總量平衡是指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與協調,兩者相互關系的變化直接影響到宏觀經濟的穩定。對總供給和總需求進行必要的管理,保持兩者基本平衡,是宏觀經濟管理的首要任務。

B. 求建國後國內GDP增長率,最好是全部的,從49年開始

歷年GDP指標[3](限於中國大陸)
GDP總量(億元) 人均GDP(元) 匯率中間價[4]
(1美元兌換)
年份 人民幣 摺合美元 增幅(%) 人民幣 摺合美元 增幅(%)
1952年 679.0 - 119 -
1953年 824.0 15.6 142 13.1
1954年 859.0 4.2 144 1.8
1955年 910.0 6.8 150 4.5
1956年 1,028.0 15.0 165 12.7
1957年 1,068.0 5.1 168 2.4
1958年 1,307.0 21.3 200 18.3
1959年 1,439.0 8.8 216 6.7
1960年 1,457.0 -0.3 218 -0.5
1961年 1,220.0 -27.3 185 -26.6
1962年 1,149.3 -5.6 173 -6.4
1963年 1,233.3 10.2 181 7.5
1964年 1,454.0 18.3 208 15.5
1965年 1,716.1 17.0 240 14.3
1966年 1,868.0 10.7 254 7.7
1967年 1,773.9 -5.7 235 -8.1
1968年 1,723.1 -4.1 222 -6.6
1969年 1,937.9 16.9 243 13.7
1970年 2,252.7 19.4 275 16.1
1971年 2,426.4 985.5 7.0 288 117 4.1 2.4620
1972年 2,518.1 1,121.6 3.8 292 130 1.2 2.2450
1973年 2,720.9 1,368.0 7.9 309 155 5.4 1.9890
1974年 2,789.9 1,422.7 2.3 310 158 0.2 1.9610
1975年 2,997.3 1,612.3 8.7 327 176 6.8 1.8590
1976年 2,943.7 1,516.6 -1.6 316 163 -3.1 1.9410
1977年 3,201.9 1,723.3 7.6 339 182 6.2 1.8580
1978年 3,645.2 2,164.6 11.7 381 226 10.2 1.6840
1979年 4,062.6 2,612.6 7.6 419 270 6.1 1.5550
1980年 4,545.6 3,034.5 7.8 463 309 6.5 1.4980
1981年 4,891.6 2,869.0 5.2 492 289 3.9 1.7050
1982年 5,323.4 2,812.9 9.1 528 279 7.5 1.8925
1983年 5,962.7 3,018.0 10.9 583 295 9.3 1.9757
1984年 7,208.1 3,097.6 15.2 695 299 13.7 2.3270
1985年 9,016.0 3,070.2 13.5 858 292 11.9 2.9366
1986年 10,275.2 2,975.9 8.8 963 279 7.2 3.4528
1987年 12,058.6 3,239.7 11.6 1,112 299 9.8 3.7221
1988年 15,042.8 4,041.5 11.3 1,366 367 9.5 3.7221
1989年 16,992.3 4,513.1 4.1 1,519 403 2.5 3.7651
1990年 18,667.8 3,902.8 3.8 1,644 344 2.3 4.7832
1991年 21,781.5 4,091.7 9.2 1,893 356 7.7 5.3233
1992年 26,923.5 4,882.2 14.2 2,311 419 12.8 5.5146
1993年 35,333.9 6,132.2 14.0 2,998 520 12.7 5.7620
1994年 48,197.9 5,592.2 13.1 4,044 469 11.8 8.6187
1995年 60,793.7 7,279.8 10.9 5,046 604 9.7 8.3510
1996年 71,176.6 8,560.8 10.0 5,846 703 8.9 8.3142
1997年 78,973.0 9,526.5 9.3 6,420 774 8.2 8.2898
1998年 84,402.3 10,194.6 7.8 6,796 821 6.8 8.2791
1999年 89,677.1 10,832.8 7.6 7,159 865 6.7 8.2783
2000年 99,214.6 11,984.7 8.4 7,858 949 7.6 8.2784
2001年 109,655.2 13,248.2 8.3 8,622 1,042 7.5 8.2770
2002年 120,332.7 14,538.2 9.1 9,398 1,135 8.4 8.2770
2003年 135,822.8 16,409.7 10.0 10,542 1,274 9.3 8.2770
2004年 159,878.3 19,316.4 10.1 12,336 1,490 9.4 8.2768
2005年 183,217.4 22,366.2 10.4 14,053 1,716 9.8 8.1917
2006年 211,923.5 26,584.1 11.6 16,165 2,028 11.0 7.9718
2007年 257,306.0 33,838.2 13.0 19,524 2,568 11.4 7.6040
2008年 314,045.0 45,261.2 9.6 23,647 3,408 6.9385

C. 建國前後十年中國的經濟情況

新中國建國後十年經濟大可分為兩階段,1950-1955年,中國經濟幾乎沒有發展,因為在這4年間,有三年是朝鮮戰爭。1955-1959年,中國實行第一個5年計劃,經濟發展較快,這一時期,我國能自行生產拖拉機及著名的解放牌汽車。另外,最總要的是,農村經濟開始發展,企業也有公私合營。

D. 建國初期經濟基本情況

國民經濟得到恢復。

由於八年的日本侵華戰爭和三年半的全國內戰,中國經濟損失極大。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經過三年的努力,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初步發展。1952年,工農業總產值達810億元,比1949年增長77.5%,比歷史上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長20%。

工農業主要產品的產量已超過建國前的最高水平。隨著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國家財政收支平衡,文教衛生事業得到相應發展,職工、農民收入增加,生活有所改善。

(4)建國後經濟增長多少擴展閱讀:

從1953年到2010年,中國已陸續完成十一個「五年規劃」,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而1979年以來的改革開放,則使中國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長。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步高速增長。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宏觀調控體系日趨完善;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私營、外資等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經濟增長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E. 從1949年新中國建國到2020年底,中國的經濟總量增加了多少倍左右

1949年中國經濟總量179億,2020年突破100萬億,經濟總量增長了5586倍。

經濟總量增加、經濟規模擴大有兩種途徑:資源配置與資源再生。狹義的經濟總量增加更多通過創新與資源再生來完成,廣義的經濟總量增加往往通過資源配置與外延擴張來實現。

新常態經濟增長是狹義的即有效經濟總量的增長,不包括無效經濟總量的增加;經濟新常態是不斷擴大有效經濟總量范圍、縮小無效經濟總量范圍的過程。

總供給的構成,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劃分:

(1)按照供給物形態,總供給可以劃分為產品供給和服務供給。

(2)按照最終用途,總供給可以劃分為消費品供給和投資品供給。

(3)按照來源,總供給可以劃分為國內供給和國際供給。

F. 中國建國初期年生產總值是多少

一、1949年至1951年統計局沒有公布數據,所以沒有查到權威數據信息。

二、1952年中國gdp數值是:679.1;

三、1953年中國gdp數值是:824.4;

四、1954年中國gdp數值是:859.8;

五、1955年中國gdp數值是:911.6;

六、1956年中國gdp數值是:1030.7;

七、1957年中國gdp數值是:1071.4;

八、1958年中國gdp數值是:1312.3;

九、1959年中國gdp數值是:1447.5;

十、1960年中國gdp數值是:1470.1;


十一、1961年中國gdp數值是:1232.3;

十二、1962年中國gdp數值是:1162.2;

十三、1963年中國gdp數值是:1248.3;

十四、1964年中國gdp數值是:1469.9;

十五、1965年中國gdp數值是:1734;

十六、1966年中國gdp數值是:1888.7;

十七、1967年中國gdp數值是:1794.2;

十八、1968年中國gdp數值是:1744.1;

十九、1969年中國gdp數值是:1962.2;

二十、1970年中國gdp數值是:2279.7;

二十一、1971年中國gdp數值是:2456.9;

二十二、1972年中國gdp數值是:2552.4;

二十三、1973年中國gdp數值是:2756.2;

二十四、1974年中國gdp數值是:2827.7;

二十五、1975年中國gdp數值是:3039.5;

二十六、1976年中國gdp數值是:2988.6;

二十七、1977年中國gdp數值是:3250;

二十八、1978年中國gdp數值是:3678.7;

G. 建國以來中國經濟總量增長了多少倍

約189倍,2021年6月28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介紹,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經濟累計實際增長約189倍,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已超過100萬億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拓展資料:

中國GDP是指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1985年之前,中國大陸對國民經濟核算源於前蘇聯與計劃經濟相配套的物質平衡表體系(MPS),1985~1992年逐步與聯合國推薦的源於市場經濟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接軌。

1992年8月,國務院發出《關於實施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方案的通知》,正式開始在中國實行SNA體系,GDP成了中國最為重要的經濟指標。1993年起,國家統計局完全擯棄MPS核算體系,徹底轉向SNA,增強了中國經濟與市場經濟國家經濟的可比性。

國家統計局從2015年3季度起實施季度GDP核算改革,採用分季方式核算季度GDP數據,並公布相關核算結果。截止到2018年1月,中國GDP過去8年凈增加量壓制美國,相當於再造一個日本。1月17日,2019年中國經濟數據火熱出爐。初步核算,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9.086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1%;按年平均匯率折算,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達到10276美元。2020年4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

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

2021年4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上漲18.3%。

H. 1952—2010年中國歷年經濟增長速度是多少 多謝了!急需

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歷年經濟增長率

先說文革之後的(1977—-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率。
1977 10.7% 1978 11.7% 1979 7.6% 1980 7.8% 1981 5.2% 1982 9.1% 1983 10.9% 1984 15.2%
1985 13.5% 1986 8.8% 1987 11.6% 198811.3% 1989 4.1% 1990 3.8% 1991 9.2% 1992 14.2%
1993 13.5% 199412.6% 1995 10.5% 1996 9.6% 1997 8.8% 1998 7.8% 1999 7.1% 2000 8.0%
2001 7.5% 2002 8.3% 2003 9.5% 2004 10.1% 2005 10.4% 2006 10.7% 2007 11.4%

再說建國以來至文革末期的(1950—-1976)年工農業總產值的增長率。(此時中國官方沒有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工農業總產值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
1949年 466億元(1948年沒數據,所以不知道增長率) 1950 23.4% 1951 19% 1952 73.8%(比49年)
1953 30.3% 1954 9.4% 1955 5.6%1956 16.5% 1957 67.84%(比52年)1958 32.2% 1959 19.5%
1960 5.4% 1961 -31.0% 1962 -10.1% 1963 9.5% 1964 17.6% 1965 20.4% 1966 17.3% 1967 -9.6%
1968 -4.2% 1969 23.8% 1970 25.7% 1971 12.2% 1972 4.5% 1973 9.2% 1974 1.4% 1975 11.9%
1976 1.7%

1953年-2006年中國大陸與台灣歷年gdp增長率比較
2007-06-24 16:54
2006年中國大陸gdp為 26847 億美元,人均gdp為 2042 美元,
2006年台灣gdp為 3660 億美元,人均gdp為 15886 美元,

2006年中國大陸gdp是台灣的 7.3 倍
2006年台灣人均gdp是中國大陸人均gdp的7.8倍

其二,他指出在1820-1952年期間世界經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而中國由於技術落後、內亂和外國列強入侵,人均gdp反而從600美元下降到538美元,中國佔世界gdp的份額從1/3下降到1/20

其三,他指出中國在1952-1978年期間實行了新的國家治理模式,經濟增長明顯加速,gdp增長了3倍;不過人均收入只增長了80%,年增長率只有 2.3%,慢於世界平均2.6%的水平。屢屢發生的政治運動和種種體制缺陷導致了生產率下降。而1978年以來的30年改革時期中國經歷了高速增長,在世 界gdp中的份額從5%增長到15%,全要素生產率每年增長接近3%,人均收入增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他指出中國在改革期間的經濟表現相當卓越。他所總結了8條原因:1)農業改革先行;2)保持了國家完整統一;3)海 外華人的投資;4)起點低的後發優勢;5)計劃生育控制了人口出生率;6)防止了俄羅斯那樣的惡性通脹;7)沒有像俄羅斯那樣通過大規模廉價出售國有資 產、創造超級富豪的方法來推進私有化,而是讓非國有企業發展來自然取代國有企業;8)實現了與世界經濟的接軌。

2006年年末全國總人口為131448萬人

1949年 54167萬 1953 年58796萬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24時,全國人口總數為601,938,035人(含大陸港澳台人口),其中28個省、市、自治區為為58260萬人(不含港澳台人口)

⑵、第二次人口普查。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24時,全國人口總數為72307萬人,其中28個省、市、自治區為69,458萬人,性別比為105.5,港澳台和國外華僑為2,849萬人。

⑶、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截止1982年6月30日24時,全國人口為100391萬人(不含港澳台人口),性別比為106.3。

⑷、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時的113368萬人(不含港澳台人口),性別比為106.6。 ⑸、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0時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其中: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性別比為106.7。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為678萬人,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為44萬人,台灣省和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人口為2228萬人。

閱讀全文

與建國後經濟增長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福州的健康產品有哪些 瀏覽:190
75數字代表愛情什麼意思 瀏覽:827
娶美女的人都是怎麼樣的 瀏覽:101
寮國與雲南交界處經濟如何 瀏覽:667
武漢戰役怎麼開健康碼 瀏覽:57
莆田哪些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 瀏覽:91
事業單位里有多少乙肝攜帶者 瀏覽:587
脫皮爸爸講的什麼故事 瀏覽:521
怎麼旺生肖雞的工作事業運 瀏覽:710
健康碼金盾多久顯示 瀏覽:704
未婚男士說不要愛情那要什麼 瀏覽:745
麗江靠譜婚姻網在哪裡 瀏覽:558
樂泰亮甲講的大健康是什麼 瀏覽:431
男士如何快速恢復亞健康 瀏覽:4
愛情里很聽話的是什麼性格 瀏覽:485
微服務怎麼提升幸福感 瀏覽:432
手掌婚姻線短代表什麼 瀏覽:524
中國婚姻法多少年紀可以領結婚證 瀏覽:961
事業單位辭職申請書不上班怎麼辦 瀏覽:651
追憶愛情的歌曲有哪些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