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綠色經濟多少億

綠色經濟多少億

發布時間:2022-07-16 13:45:09

『壹』 什麼是綠色經濟

綠色經濟(Green Economy)
綠色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基礎、以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是產業經濟為適應人類環保與健康需要而產生並表現出來的一種發展狀態。Jacobs與Postel等人在1990年代所提出的綠色經濟學中倡議在傳統經濟學三種生產基本要素:勞動、土地及人造資本之外,必須再加入一項社會組織資本(social and organization capital, SOC)。並將其它三項成本的定義略作修正:1.人類資本(human capital):強調「人力」的健康、智識、技藝及動機(motivation)。2.將土地成本擴充成為生態資本(ecological capital),或自然資本(natural capital)。3.人造資本(man-made capital)保持不變,或稱製造資本(manufactured capital)。綠色經濟特別提出的社會組織資本(SOC),指的是地方小區,商業團體、工會乃至國家的法律、政治組織,到國際的環保條約(如海洋法、蒙特婁公約)等。他們認為,這些社會組織不止是單純的個人的總合而已。無論那一種層級的組織,會衍生出其個別的習慣、規范、情操、傳統、程序、記憶與文化,從而培養出相異的效率、活力、動機及創造力,投身於人類福祉的創造。

綠色經濟指能夠遵循「開發需求、降低成本、加大動力、協調一致、宏觀有控」等五項准則,並且得以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綠色經濟」既是指具體的一個微觀單位經濟,又是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甚至是全球范圍的經濟。

以林業來說,綠色經濟的關鍵是加速林業發展。林業是綠色經濟發展的基礎,是生態系統中的主體、維護生態平衡的核心。過去林業是以生產木材為主,現在必須轉變為以生態建設為主。加快林業發展,不是一搬意義上的發展,而是大發展、快發展、跨越式發展和全面發展,進而促進以山清水秀、環境優美、資源豐富為標志的綠色經濟。綠色經濟與傳統產業經濟的區別在於:傳統產業經濟是以破壞生態平衡、大量消耗能源與資源、損害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一種損耗式經濟;綠色經濟則是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合理保護資源與能源、有益於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一種平衡式經濟。

綠色經濟模式與傳統經濟模式的區別
綠色經濟與傳統產業經濟的區別在於:傳統產業經濟是以破壞生態平衡、大量消耗能源與資源、損害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一種損耗式經濟;綠色經濟則是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合理保護資源與能源、有益於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一種平衡式經濟。

『貳』 綠色經濟的世界各國情況

綠色經濟對就業有巨大帶動作用,據國際勞工組織(ILO)測算,轉向綠色經濟可以在未來為全球新增近6千萬個就業機會,目前各國政府都力圖通過推行「綠色新政」來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歐盟早在2009年就啟動了整體綠色經濟發展計劃,並將在2013年之前投資1050億歐元支持歐盟地區的「綠色經濟」;美國提出在未來的10年間,投入1500億美元促進清潔能源經濟的發展;日本政府實施了名為「經濟危機對策」的新經濟刺激計劃,主打綠色牌;韓國政府制定綠色增長國家戰略和五年計劃,爭取在2020年前躋身全球七大「綠色大國」之列。

『叄』 綠色新政的戰略目標

目前,各主要經濟體大力實施的「綠色新政」,是以技術革命為核心的新一輪工業革命,具有顯著的戰略意義:一方面以發展綠色經濟作為新的增長引擎,力圖藉此刺激經濟復甦擺脫目前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是謀求確立一種長期穩定增長與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綠色」關系的新經濟發展模式;第三是力爭佔領全球新一輪綠色工業革命制高點和全球經濟的主導權。
(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近20年來,西方發達國家主要致力於發展以信息服務業和現代金融產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而紛紛將以製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轉移給了發展中國家,但是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顯示,脫離了實體經濟支撐的虛擬經濟,最終只是一個美麗的泡沫。泡沫幻滅以後,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虛擬經濟都難以再現昔日的繁榮。因此,當前深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全球經濟,迫切需要找到新一輪增長的突破口。
歷史上每一次經濟危機中都會出現一些新產業帶動世界經濟的新一輪經濟增長。綠色低碳經濟涉及電力、交通、建築、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門以及在可再生及新、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開發的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如果相關技術及產品在政府的引導下得到廣泛應用,在投資的推動下全球將形成一個數十萬億美元規模的實體經濟新產業,不僅能帶動世界經濟走出困境,並成為新一輪增長周期的『領頭羊』。」而一旦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新綠色產業很有可能像上個世紀的信息技術產業一樣迅猛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增長點。
其實,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通過「綠色新政」,把開發新、發展綠色經濟作為此次全球金融危機後重新振興本國經濟的主要動力和新的增長極。如經過幾年的不斷推進,目前綠色經濟產業是英國衰退期幾個為數不多的經濟增長領域,預計從現在開始至2015年每年的增長率將超過4%。綠色行業將創造40萬個工作崗位,而且這一數字還將不斷上升,到2020年,將有120萬人從事綠色工作崗位。此外,從長遠來看綠色經濟還能提升未來英國國家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德國近年來可再生產業快速發展,可再生佔德國全部消耗的比例已經超過15%,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該行業就業人數約為28萬人,2008年可再生在德國的銷售額達到290億歐元。德國環境部長加布里爾指出,德國經濟如果能完成生態變革,那麼到2020年就可新增100萬個就業崗位。而法國政府預計新可再生計劃的實施,能夠在2020年之前為法國創造20萬到30萬個就業崗位。而美國也是把以開發新、發展綠色經濟作為此次全球金融危機後重新振興美國經濟的主要動力,其總額達到7870億美元的《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將發展新為主攻領域之一,其短期目標就是促進就業、拉動經濟復甦,並計劃在10年內每年投資150億美元,將創造500萬個新、節能和清潔生產就業崗位,最終為美國經濟打造一個「岩上之屋」。日本的《綠色經濟與社會變革》的政策草案,也將使日本環境領域的市場規模從2006年的70萬億日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萬億日元,相關就業崗位也將大大增加。韓國按照「低碳綠色增進」經濟振興戰略到2013年將進行107萬億韓元的「綠色投資」,將建造156萬至181萬個就業崗亭,用以拉動國內經濟,並為韓國未來的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根據有關專家預測,到2030年,全球「綠色經濟」各行業中,僅可再生行業新增的就業機會,就將達到2000萬個。總之,綠色經濟已成為各國應對金融危機,進而推動各國及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二)確立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特點是只在孤立的經濟體系內,從單純的經濟目標來衡量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成果,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環境被當作一個提供資源、容納生產廢棄物的載體,資源只是經濟增長的物質條件,是以破壞生態平衡、大量消耗與資源、損害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一種損耗式經濟。這些行為正漸漸破壞著地球原本良好的生態,由此帶來的環境污染、生態失調和資源枯竭等種種矛盾,也正日益威脅著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
而綠色經濟則是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合理保護資源與、有益於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圍繞人的全面發展,以生態環境容量、資源承載能力為前提,以實現自然資源持續利用、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和生活質量持續提高、經濟持續發展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發展綠色經濟之所以成為大國識,世界各國紛紛追捧綠色經濟,一個重要基礎是對既往發展模式的反思。發展綠色經濟,從短期來看,不但可以迅速拉動就業、提振經濟,還能有效調整經濟結構,理順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從長期來看,更有利於經濟可持續的、廣泛的增長,避免危機重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協調、可持續發展。轉變傳統高能耗、高污染的經濟增長方式,發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標志的「綠色經濟」,不僅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選擇,也被認為是人類社會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後走向生態文明的重要途徑,正在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同選擇和行動。
當前,各國政府正在實施的「綠色新政」,無不正是在加強對綠色經濟的引導和扶持,主動推動投資轉向「綠色經濟」領域。如英國從政策和資金方面向低碳產業傾斜,積極支持綠色製造業,研發新的綠色技術;德國計劃增加政府對環保技術創新的投資,並通過各種政策措施,鼓勵私人投資,通過籌集公和私人資金建立環保和創新基金,以此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日本政府還通過改革稅制,鼓勵企業節約,大力開發和使用節能新產品;美國「綠色新政」的長期目標就是將發展新為主攻領域之一,以促進美國經濟的戰略轉型。
顯而易見,這些國家「綠色新政」的長期目標就是逐漸將當前高能耗、高排放的「黑色」傳統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為低能耗、低排放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
(三)爭奪全球競爭的主導權
各國紛紛推出「綠色新政」發展綠色經濟,不僅是各國刺激經濟走出金融危機和轉變發展模式保護地球環境的戰略考量,更有佔領國家經濟競爭力在全球的制高點和搶占未來全球競爭主導權的戰略動機。正如美國總統奧巴馬說,誰掌握清潔和可再生,誰將主導21世紀;誰在新領域拔得頭籌,誰將成為後石油經濟時代的佼佼者。目前,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已經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向綠色經濟轉型的旗幟下開始打造新的「競技舞台」和制定綠色經濟這一新的「競技舞台」的游戲規則,並在新的平台上和新的游戲規則下,利用其低碳綠色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重新拉大實體經濟的競爭優勢,已成為西方國家再次謀取國際競爭力和全球主導權的一個巧妙戰略。
首先,發達國家把新作為綠色經濟發展的核心,而且希望發展中國家也把新作為重心,這樣他們就能憑借自己的技術和市場優勢占據主動。如歐盟各國大多數是核能和清潔技術的輸出國,不但從政策和資金方面向新、綠色技術領域傾斜,也通過積極推動國際性碳稅機制等,實現歐洲在全球效率和清潔市場方面的主導地位,由此保持歐洲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的優勢和領先地位。美國力圖利用先進技術優勢,向全球推廣其技術、標准、產品,再次主導全球經濟的制高點和掌控世界經濟主導權。英國也希望在此次綠色工業浪潮中重溫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屬於英國的光榮與夢想,英國政府在今年的預算中專門撥出4.05億英鎊,扶持關鍵企業應對氣候變化,這些關鍵企業來自英國有競爭力和比較優勢的行業及地區,包括海上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碳捕獲及儲存,以確保英國在碳捕獲、清潔煤等新技術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更關鍵的是,發達國家不斷加大新開發力度,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不斷成熟,一旦確立為世界標准,將對依賴傳統工業路徑的發展中國家帶來巨大的沖擊。
其次,西方國家往往以減排、生態保護為借口限制別國發展,通過技術壁壘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等,現在又有了新的「道德牌」,以碳稅為代表的綠色關稅、綠色貿易壁壘等已初現端倪。如美國試圖借氣候變化來「拯救人類同家園」這一道德高地,使其成為全球致力於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領袖,並掌握新的國際綠色規則制定權,戰略意圖清晰可見。
另外,在當下的國際政治語境中,從1997年12月通過的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開始,經過10多年的發展,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世界政治中的一個重要話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基本規則。氣候變化成為環境保護中心概念,因此紛紛進入各國外交、貿易、安全政策,西方戰略家鼓吹的建立國際干預機制、伸張環境正義,也有了實際的「口實」,形成新的意識形態武器。如德國正在傳統的西方強權外交和人權外交話語之外,將環保主義打造成一種新的普世價值觀和國際政治話語,以贏得更大的國際政治主導權。
而隨著哥本哈根世界氣候變化大會的臨近,發達國家更是大力爭奪在這方面的話語權。因此實施「綠色新政」,發展「綠色經濟」,也是在爭奪「綠色政治」的發言權乃至全球「綠色治理」的主導權。

『肆』 綠色經濟是什麼

綠色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基礎、以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是產業經濟為適應人類環保與健康需要而產生並表現出來的一種發展狀態。

綠色經濟與傳統產業經濟的區別在於:傳統產業經濟是以破壞生態平衡、大量消耗能源與資源、損害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一種損耗式經濟;綠色經濟則是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合理保護資源與能源、有益於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一種平衡式經濟。

(4)綠色經濟多少億擴展閱讀:

綠色發展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加大生態和環境保護力度,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綠色發展指數年度報告的研究在國內尚屬首次,填補了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空白,使中國能夠有根據地參加關於這一問題的國際對話,有助於提高全民的綠色發展自覺,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伍』 如何發展綠色經濟奠定發展綠基底

位於雲南省西南部的普洱市,與越南、寮國、緬甸三國接壤,是雲南省面積最大的州市、北回歸線上的綠洲和茶馬古道的重要站點,境內分布著16個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68.83%,有「綠海明珠」「林中之城」的美譽。

普洱近年來的統計數據發現,該市綠色GDP從2014年的375.40億到2015年的470.17億元再到2016年的527.98億元,逐年走高。當前,普洱市綠色GDP佔比達92%以上。發展綠色經濟,讓普洱經濟增速更快:2017年,普洱全市GDP實現624.6億元,增長10.5%,分別高於全國、雲南省3.6、1.0個百分點……

來源:中國新聞網

『陸』 綠色低碳製造業收入達多少

綠色經濟,此前被成都確定為「六大新經濟形態」之一。3月27日公布的《成都市推進綠色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成都要成為國內綠色經濟發展的領先城市,綠色低碳製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00億元以上。

同時,《方案》還突出了「三個著力」,即:著力建設「十二大應用場景」、著力營造「五大要素環境」、著力強化「四項保障措施」。

其中,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實施園區綠色改造工程、實施綠色交通暢享工程等「十二大應用場景」的建設,將與成都的低碳城市建設、污染防治攻堅戰等全市重點工作深度融合,旨在激活市場內生需求,為綠色經濟企業在蓉發展創造機會,以進一步促進成都全市綠色低碳發展。

實施綠色交通暢享工程是市民頗為關注的方面。成都將強力實施「治堵十條」,完善「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的城市綠色交通體系,加快大都市區和市域鐵路公交化改造,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水平中的核心作用;加快充(換)電設施服務網路體系建設,探索推廣光伏充(換)電設施;加大新能源汽車在公交客運、物流配送、公務、市政、園林等領域的應用,推廣共享汽車、共享單車、網路拼車等綠色出行方式,探索多元化停車供給模式。

同時,成都還將通過「碳惠天府」工程,大力推進全社會低碳行動,將以電代煤、以電代油、綠色低碳出行、節約用水電氣、垃圾分類、資源綜合利用等具有廣泛公眾基礎的碳普惠行為納入碳普惠體系。搭建碳惠天府平台,通過財政支持、商業激勵等方式,對社會公眾和企業節能降碳等綠色行為產生的減碳量予以量化並進行獎勵。

『柒』 上年度我國GDP和人均GDP分別是多少什麼是綠色GDP

我國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為914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個百分點。(新浪網)

人均GDP按今年的10.9%的增長率來看,應該在1000美圓左右

什麼是綠色GDP?????

綠色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考慮了自然資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礦產、水和海洋)與環境因素(包括生態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影響之後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即將經濟活動中所付出的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降級成本從GDP中予以扣除。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在綠色GDP的研究和推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年來,我國也在積極開展綠色GDP核算的研究。2004年,國家統計局、國家環保總局正式聯合開展了中國環境與經濟核算綠色GDP研究工作。

綠色GDP核算中主要涉及的幾個基本概念有:綠色GDP總值、綠色GDP凈值、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

1.綠色GDP總值(GeGDP)

綠色 GDP等於GDP扣減具有中間消耗性質的自然資源耗減成本。

2.綠色GDP凈值(EDP)

綠色 GDP凈值等於綠色GDP減去固定資產折舊和具有固定資產折舊性質的資源耗減和環境降級成本。

3.資源成本

資源成本又稱自然資源耗減成本,是指在經濟活動中被利用消耗的價值。根據自然資源的特徵,有些自然資源具有一次消耗性質,如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資源(用材林)和北方及西部的水資源,這些資源的使用為資源耗減成本,具有中間消耗的性質。有些自然資源具有多次消耗性,如土地資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資源(特用林、防護林等)和南方的水資源,這些資源多次消耗的使用類似於固定資產使用的性質,其資源耗減具有「固定資產折舊」的性質。

4.環境成本

環境成本又稱環境降級成本,是指由於經濟活動造成環境污染而使環境服務功能質量下降的代價。

環境降級成本分為環境保護支出和環境退化成本,環境保護支出指為保護環境而實際支付的價值,環境退化成本指環境污染損失的價值和為保護環境應該支付的價值。自然環境主要提供生存空間和生態效能,具有長期、多次使用的特徵,也類似於固定資產使用特徵。這樣,由經濟活動的污染造成環境質量下降的代價即環境降級成本,也就具有「固定資產折舊」的性質

『捌』 世界各國如何探索綠色新政

綠色新政概念提出後,世界各主要國家和集團積極響應。2009年4月2日,倫敦G20領導人峰會發表聲明,就明確承諾:「我們同意盡力用好財政刺激方案中的資金,使經濟朝著有復原能力的、可持續的、綠色復甦的目標邁進。我們將推動向清潔、創新、資源有效和低碳技術與基礎設施的方向轉型。我們認識到並共同努力採取措施建立可持續經濟。」

歐洲環境研究所的資料表明,在美、德、法等國的經濟刺激計劃中,綠色投資都保持在10%~20%的水平,韓國高達80%。綠色投資主要集中在能源效率(包括建築、低碳汽車和公共交通)和可再生能源領域。據一家德國研究機構估計,目前全球經濟刺激計劃總投資額約為2.796萬億美元,其中綠色投資約4360億美元,佔15.6%。這一數額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3萬億美元綠色投資的建議尚有極大的距離。綠色經濟是未來的必由發展之路。各國政府應積極推行「綠色新政」,實現經濟的「綠色轉身」。綠色經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與經濟價值。目前,很多國家紛紛把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作為克服國際金融危機、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戰略舉措。

下面,我們將介紹若干國家包括中國所推行的「綠色新政」:

(一)美國確立「綠色新政」

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正極力推行「綠色新政」,試圖再造經濟增長。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上台後,極力推動能源產業、綠色經濟的發展,推出了節能減碳、降低污染的綠色能源環境氣候一體化的振興經濟計劃。奧巴馬公布的經濟振興計劃有一半以上涉及能源產業,希望通過能源產業和綠色經濟的發展,再造美國經濟增長。

為此,美國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綠色經濟發展的政策。未來10年投入1500億美元資助替代能源研究,並為相關公司提供稅務優惠;電力方面,大幅減少對中東和委內瑞拉石油的依賴,計劃到2025年,美國發電量的25%將來自可再生能源等;在汽車方面,美國將大舉投資於混合動力汽車、電動車等新能源技術,力爭到2015年實現混合動力汽車銷量100萬輛;在新能源技術方面,美國將大量投資綠色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核能、地熱等。

我們可以肯定,美國的「綠色新政」將比10年前的IT革命更為重大、更為深遠,有望使美國再次主導全球經濟的制高點。

(二)韓國的「綠色工程」計劃韓國政府提出的「綠色工程」計劃,將在未來4年內投資50萬億韓元(約380億美元)開發36個生態工程,並因此創造大約96萬個工作崗位,用以拉動國內經濟,並為韓國未來的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這一龐大計劃被稱為「綠色新政」。政府推行綠色新政的目的是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實現生態環境友好型的經濟增長,提高韓國的競爭力。目標有三個:創造就業崗位,擴大未來增長動力和基本確立低碳增長戰略。

韓國企劃財政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政府將投資39萬億韓元在9大工程項目上,並投資11萬億韓元在27項相關的工程方面,而計劃新增的96萬個工作崗位中有10萬個是為15~29歲的年輕人准備的。據韓國媒體報道,在50萬億韓元的投資中,37.5萬億韓元來自國家預算,5.2萬億韓元來自地方預算,另外7.2萬億韓元為民間資本。

這一綠色新政包括基礎設施建設、低碳技術開發和創建綠色生活工作環境。具體來說,治理四大江河、建設綠色交通系統、普及綠色汽車和綠色能源;擴增替代水源以及建設中小規模的環保型水壩等。

韓國政府還將推動全國范圍的綠色交通系統建設,包括建設低碳鐵路、1300千米的自行車道路和其他公交系統,大約耗資11萬億韓元,創造16萬個就業崗位。政府還將投資大約2萬億韓元將用於修建中小型環保型水壩,增加河流的儲水功能,並減緩洪水和其他水災。這一工程可以創造3萬個工作崗位。

韓國政府還將投資生產低碳汽車,開發混合型汽車和開發太陽能、風能和其他可再生的清潔能源。作為環保努力的一部分,韓國政府還將投資3萬億韓元用於擴大森林面積,提供23萬個就業崗位。韓國政府還計劃在全國修建200萬個綠色住宅和辦公室,即建設200萬戶具備太陽能熱水器等的綠色家庭,並將20%的公共設施照明更換為節電型的二極體(LED)燈泡。

綠色新政中的「綠色」主要包含三個內容:社會基礎設施、低碳高效的工業技術、環境友好型生活。概括而言,就是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促進減排、發展節能技術。「新政」則是指通過推動大規模公共建設事業創造大量工作崗位,這有助於增強國民信心。綠色增長既可以保護環境又可以創造就業崗位,可謂一舉兩得,可以認為韓國政府的綠色新政是與世界潮流是一致的。但是,綠色新政計劃投入到再生能源領域的資金僅為3萬億~4萬億韓元,在計劃創造的96萬個就業崗位中,有91萬個是建築業或者是簡單勞動崗位,這些大型土木工程建設似乎與真正意義的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綠色增長相去甚遠。

(三)日本的「綠色新政構想」

面對世界性經濟危機,日本著手制定日本版「綠色新政構想」政策,加大向節能技術及產品開發、普及領域的投資力度。日本版的「綠色新政構想」突出了綠色經濟與社會變革的主題,提倡創建有利於環境領域投資和環境保護的社會環境,在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的同時,通過環境相關產業,促進環境經濟市場發展,爭取在2015年實現100萬億日元的市場規模和就業人口達220萬人的目標。

日本環境省提出的方案包括了加大對環境相關企業的無息貸款,鼓勵消費者購買節能家電和電動汽車等節能產品的減免稅措施。各地方政府也積極出台鼓勵辦法。

日本的執政黨和在野黨均把發展新能源等作為自己的重要環境政策。執政的自民黨在2009年度的改稅大綱中,推出建立低碳社會和經濟增長並行的方針,推出多個促進發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環境友好型汽車、開發太陽能等優惠措施。主要在野黨民主黨提出要設立「綠色成長戰略調查會」,依賴「綠色工作計劃」解決就業,以「綠色創新」主導技術創新等。

(四)中國特色的「綠色新政」

中國的「綠色新政」是堅強的、清晰的和務實的。從國家領導人層面上看,我國領導人的綠色新政意願是非常堅定和明確的。溫家寶總理在2007年接見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外方委員時曾坦誠地說,要成為一個環保總理,內閣應該是一個環保內閣,我們不僅要創造一個繁榮的中國,還要使中國保持藍天白雲的良好環境;在2008年的接見中,又明確指出,在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遭受影響的情況下,中國仍將堅持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高度重視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所採取的措施和力度堅定不移;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堅定不移。

在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開幕式上,溫家寶總理提出要推動綠色合作,加強亞洲國家在節能環保、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合作。這一主張如果順利實施,將培育出新的增長點,有效促進亞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事實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已成為「綠色新政」主要踐行者。中國政府公布的4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劃中,有2100億元人民幣用於環境保護。

從戰略思想上看,中國提出的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是當今世界上典型的綠色新政理念,並逐漸形成了清晰的、具中國特色的綠色新政的戰略路線圖。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中國政府確立了以「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核心價值的和諧社會建設的發展目標。為實現這一發展目標,將指導經濟增長的原則從「又快又好」調整為「又好又快」;對內,通過走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來轉變發展模式;對外,通過走和平發展道路,促進和諧世界建立。

閱讀全文

與綠色經濟多少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樣才能有健康科學的思想 瀏覽:217
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叫什麼 瀏覽:455
幸福滿足的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827
女羊配男雞婚姻怎麼樣 瀏覽:513
愛情為什麼會給人恐懼 瀏覽:403
梅州國企調到事業單位是什麼編制 瀏覽:220
小美女想找什麼 瀏覽:198
桐鄉幸福小區屬於哪個學區 瀏覽:493
蘄春事業編待遇如何 瀏覽:295
九三年生的男人的婚姻如何 瀏覽:614
愛情到來為什麼會突然結束 瀏覽:485
在哪裡建婚姻檔案 瀏覽:376
幸福樹與綠寶樹哪個好養 瀏覽:915
經濟倉升級頭等艙多少 瀏覽:980
有愛情的歌詞是什麼歌 瀏覽:34
怎麼還原健康 瀏覽:844
為什麼女生考事業單位 瀏覽:231
經歷了哪些與船有關故事 瀏覽:440
南岸區健康證什麼時候拿 瀏覽:375
冷血動物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