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南宋府經濟怎麼樣

南宋府經濟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7-16 08:25:27

㈠ 經濟繁榮的宋朝,究竟富裕到了怎樣的程度呢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更是留下了許多璀璨的精神財富,古人的智慧在今天都令人贊嘆不已。古詩詞的造化更是登峰至極,而家喻戶曉的卻是唐詩宋詞。唐朝的詩,宋朝的詞,文化的繁榮必定以經濟為前提,才能出現一批批優秀的詞人。

雖然宋朝有弱宋之稱,但是其經濟實力以及富裕程度遠高於有盛唐之名的唐朝。宋朝的科技較發達,政治清明,其滅亡皆是由於外患造成的,這在中國歷史上可是難能可貴的。都說烈商、禮周、暴秦、強漢、雄隋、盛唐、富宋、蠻元、剛明、奴清。那麼南宋到底有多富裕呢?


南宋朝廷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並不是靠加重對農民的剝削,而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一直以來,農業都是傳統的經濟支柱,對大量小自耕農直接徵收農業稅一向是國家統治的基礎,像南宋這樣的情況絕無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業收入才再一次超過了農業稅。

㈡ 只剩半壁江山的南宋,為什麼經濟實力還那麼好

只剩半壁江山的南宋,為什麼經濟實力還那麼好?

兩宋時期,北宋的社會環境相對比南宋穩定,經濟發展也超過南宋。 就南宋的商業發展來看,交易的商品種類繁多,而且數量龐大。 再加上南宋的統治者都很重視工商業,大大提高了工商業從業者的社會地位,同時以農業為中心的廣大民眾在南宋初期逐漸穩定,農業也得到恢復和發展。

南宋偏安一隅經濟發展如此繁榮,主要與地理位置的優勢有關。 南宋政府對經濟的大力支持,使商品經濟多樣化,也是經濟繁榮的重要原因。 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帶來了社會的繁榮,只有讓南宋政府面對強敵,才能解決許多問題,我們從南宋經濟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入手,深入挖掘其原因。

糧食進入市場,發展為商品糧和軍糧兩大類,「全仰廣米」(來自真德秀《真文山公集》 ),浙江一代富戶從事銷售糧食的買賣,他們從市場上收購大量糧食,乘船轉賣周邊國家,成為沿海貿易的主要組成部分。

由於糧食的富裕,一部分農民開始轉向商業,這樣大幅度增加了商業從業人員的數量,沿海的農民和漁民說:「不生產田地,接收海上的各種商品,買賣浙江省的西各州,網羅海里的各種物質生活。」 (來自常棠《瀚水傳》卷)為了供給市場需求,許多經濟體發展成了獨立的經濟個體。

㈢ 南宋內憂外患,經常被欺負,可為什麼經濟卻能夠很發達

靖康之變後,漏網之魚康王趙構建立了南宋。不過不管南宋多麼的被金國欺負,給人的感覺絲毫沒有影響南宋的經濟發展,反而國內欣欣向榮。

不過南宋我們都知道,趙構可是逃跑皇帝,後期堅持對金議和,早已被金兵嚇破了膽。

那麼南宋內憂外患,經常被欺負,可為什麼經濟卻能夠很發達?

有人說,這個不矛盾。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政局不穩定的前提下,想要踏踏實實的發展經濟是痴人做夢。

宋朝的海上貿易可以說是十分的頻繁,通過這樣巨大的海上經濟網讓宋朝獲得了巨大的財政收益。

由於海上絲綢之路的發達,自然帶動了航海業、海船的建造和發展。可以說,雖然南宋對外羸弱,但是國內卻是搞得風生水起,景象好不熱鬧。

㈣ 南宋的經濟

南宋與印度洋北岸的阿拉伯帝國構成了當時世界貿易圈的兩大軸心,鑒於此,美籍學者馬潤潮把宋代視為「世界偉大海洋貿易史上的第一個時期」。
南宋時候,水田增加,產量進一步提高。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等地,稻米產量很大,當時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棉花的種植擴展到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綿紡織業成為產棉區的主要農村副業,有了一套擀、彈、紡、織的棉紡織工具。南宋所造的船,上面已裝有指南針,並且具有較強的抗風力。海外貿易的主要港口有泉州、廣州和明州,對外貿易東達日本、朝鮮,西至非洲一些國家。
南宋對中國後世歷史發展之影響。中外學者普遍認為,兩宋文化直至20世紀初都是中國的典型文化。其中許多東西在以後的一千年中是中國最典型的東西,至少在唐代後期開始萌芽,而在宋代開始繁榮。 南宋開啟了中國社會的平民化進程,並出現了歐洲近代前夜的一些特徵,如大城市興起、市民階層形成、商業經濟繁榮等現象,美國、日本學者普遍把宋代中國稱為「近代初期」。南宋時期,全國經濟重心完成了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的歷史性轉移,這是中國傳統社會發展中具有路標性意義的重大轉折。 南宋農業概括而言,因人口南移、國土促狹而導致的糧食壓力及因軍費開支而造成的財政危機,使農業承受更為沉重的負擔,因而只能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水利田和梯田的開發,沿邊屯營田的開墾,擴大了農田面積。較之北宋熙豐時期掀起農田水利建設高潮而言,南宋的水利更具持久、經常修復的特點,而且探索出一條大中型水利官修為主,小型水利維修民辦公助的經營模式,地方鄉紳與富戶扮演了小型水利興修和管理主角的模式。南宋時期,土地買賣更為盛行,「千年田換八百主」成為頗為恰切的概括。
在成批官田的出售中,在中國歷史上首開招標競買(實封投狀)的拍賣方式。但官僚依賴權勢,大地主、富商以雄厚的實力巧取豪奪,仍然導致土地兼並和高度集中。自耕農擁有土地戶均數較北宋下降,下戶、無產稅戶及雇農等貧困戶比重上升,租佃經濟成為農村最主要的經營方式。賦役負擔不斷加重,二稅之外有各種苛斂雜稅和附加,使農民負擔極重。另一方面,由於稻麥二熟制為主的連作制及精耕細作耕作模式的推廣,有效提高糧食單產和總產,為商品性農業的發展,園藝及經濟作物的擴種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使南宋農業經濟出現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景象。其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之高,居當時世界領先地位。
南宋農業中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租佃制發展到前所未有的歷史階段。某種意義上而言,租佃經濟是南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動力。租佃經濟的主體是農民,其中既有佔有生產資料的自耕農、半自耕農,也有主要靠租種土地生活的貧下戶及完全沒有土地的佃農。正是他們的創造性勞動,創造了南宋王朝的物質財富。其法律意義上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較之前朝及後代有明顯的改善,因而在生產勞動中有較高的熱情和積極性,其所創造的高度發達的農業生產力,在當時世界處於獨領風騷的領先地位。作為租佃經濟的另一面,是南宋王朝的統治基礎——地主(田主)佔有80%以上的生產資料——土地資源,主要靠剝削佃農的剩餘價值發家致富,同時也向國家交納巨額稅賦,與農民共同創造及鑄就了南宋較高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南宋較之北宋而言,在土地制度方面,「不立田制」,不抑兼並,以更強的力度持續推進。土地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更為廣泛,土地買賣極為盛行,有關法律日益嚴密;土地所有權的轉移更加頻繁,租佃經濟與土地買賣成為南宋農業的本質特點。貧富差距、兩極分化繼續加大。
農業生產,南宋出現了古代中國南糧北調的新格局。由於南宋政府採取興修水利、鼓勵墾荒的措施,加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和廣大農民的辛勤勞動,南宋時期,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比唐代提高了兩三倍,總體發展水平大大超過了唐代。南宋時期農業的發展使江浙地區在元初成了中國農業最為發達的地區,出現了中國南糧北調的新格局。 南宋的紡織業、造船業、制瓷業、造紙業、印刷業和火器製造業都有較大的發展。
南宋的手工業生產達到了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新高峰。南宋時期,紡織業規模和技術都大大超過了同時代的金國,南方自此成為了中國絲織業最發達的地區;瓷器製造業中心從北方移至江南地區;造船業得到空前發展。
隨著棉花種植的推廣,到南宋末年,江南一帶較為普遍地紡織棉布了。根據南宋詩人艾可叔的《木棉詩》可以看出,當時已經有了房車、彈弓、織機等工具。南宋的紡織業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南宋時期,紙幣大量流通,逐漸代替銅錢成為主要交換手段。南宋的紙幣分為「交子」和「會子」。交子主要在四川地區使用,會子則分為「東南會子」、「兩淮會子」和「湖北會子」三種。不過,南宋後期因為大量發行紙幣,造成貨幣貶值,物價飛漲。
南宋的紙幣是在交子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主要是圖案更加精美,防偽措施更加完善,反映了南宋在商品經濟上的繁榮。 宋金兩國在淮河設置稱作「榷場」的貿易市場。除了榷場,民間的私下交易也較多。
宋朝從960年趙匡胤立都東京開始,歷經三百多年。中國在宋朝尤其是南宋時期,由於耕種土地減少與絲綢之路的阻斷,西夏在南宋立國時取得了河湟地區(今青海東部),陸上貿易停止,被迫轉向以商業經濟尤其是遠洋貿易為主的商業經濟模式,所有貿易幾乎是經由海上絲綢之路。由於歲幣支出龐大,南宋王朝內部稅收繁重。經濟幾乎一面倒在與西方的貿易之上,促成海上貿易之繁華。商人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最大的解放,並最終取得了商業經濟的大繁榮,開始出現早期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當時南宋的經濟總量已佔世界的60%。南宋的時候,最大的城市臨安府和成都府人口已過百萬 ,而此時歐洲還在中世紀黑暗的統治下過著悲慘的生活。宋朝的四大發明,使航海技術跨入了海洋時代,遠洋的商船有6層桅桿,4層甲板,12張大帆,可以裝載1000多人,航行於世界各地,令世界各國的人民驚嘆不已。
從海外貿易看,南宋開辟了古代中國東西方交流的新紀元。對外貿易港口近20個,還興起一大批港口城鎮,形成了南宋萬余裏海岸線上全面開放的新格局,這種盛況不僅唐代未見,就是明清亦未能再現。與南宋有外貿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增至60個以上,范圍從南洋、西洋直至波斯灣、地中海和東非海岸。進口商品以原材料與初級製品為主,而出口商品則以手工業製成品為主,表明其外向型經濟在發展程度上高於其外貿夥伴。

㈤ 南宋的經濟狀況如何

南宋一代,水利興修,超過北宋。墾田面積增大,注意精耕細作,產量有所提高,上等田畝收五、六石。經濟作物種植范圍擴大,出現了農產品,特別是糧食商品化的跡象,糧食貿易成為交易的大宗;採用貨幣折租形式者有所增加。

南宋時期,政府控制的地區比北宋小,可是統治集團的揮霍並不減少,加上巨額軍費及輸納給金朝的大量歲幣,財政支出大大超過了北宋。而對勞動者的剝削比起北宋也有過之而無不及。據統計,南宋人民的負擔比徽宗時增加了一倍,比北宋初增加了七倍。

㈥ 南宋的經濟怎麼樣

在趙構建立政權後,一開始經濟條件並不好,隨著岳飛韓世忠等抗金將領穩住戰爭局勢,將敵人逐出,宋國政府進行了一些列經濟改革措施,經濟條件好轉,隨著戰爭的不斷勝利,如岳飛率宋軍奪回荊襄六郡,宋國實際控制土地擴大,經濟更好,宋國的經濟是由於戰爭的勝利而發生好的變化的,宋國議和後,淮河流域成為宋國金國軍事對峙前線,當地經濟變得不好,同時宋國知道一紙和約靠不住議和後軍隊數量沒有減少還增加了,人民經濟負擔更重了,宋國注意發展海外貿易,商業發達,農業有優勢,所以經濟條件比較好。

㈦ 宋代封建經濟的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宋代封建經濟得到全面發展。地主階級內部庶族地主的勢力擴展,農民階級的地位也有了一些變化。封建租佃制代替了過去人身依附關系比較強的庄園農奴制。這個轉變推動了社會生產的新發展,農業勞動生產率有了顯著的提高。北宋建立後的百年間,即出現經濟繁盛的局面。南宋與金對峙時期,南宋國土減少近半,但江、淮、湖、廣等農業發展地區都在南宋境內,經濟發展仍處全國領先地位。多種經營、經濟作物和商業性農業的發展,推動了手工業和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北方金世宗時,經濟也得到恢復。從北宋開始,商業較前代有了更大的發展。北宋首都汴梁,逐漸突破了唐代坊市的界限和宵禁,隨處都有商鋪酒樓,官府雖曾幾次想恢復原來的坊市制度,但都沒有成功,反而日益擴大貿易的地區,並出現繁盛的夜市。洛陽、揚州、成都等地,也出現類似的情況。市集交易在各地的居民經濟生活中,在政府的財政收入上,都已佔有相當的地位。集市區內出現專門的游藝場所勾欄瓦肆,商業性演出活動促進了城市市民文藝的發展。城市的繁榮和市民層的發展使宋代文化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㈧ 南宋和北宋哪個更繁華

南宋更繁華。

南宋經濟水平較北宋發展更快更好,主要原因是注重工商發展以及海外貿易。當時的廣州、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港。南宋的船隊曾經到達過中亞、西亞以屬及非洲東海岸,廣州發現的南宋沉船「南海一號」就是最好的證據。

南宋開禧二年(1206)中央財政收入達到8000萬貫錢,當時全國人口約7000萬。清廷到1900年代為8000萬兩,人口卻有4億。而南宋1貫錢購買力是清末一兩白銀的2倍。更重要的是,宋朝稅率低於清廷。而且,南宋時期,熟練僱工的工資高於知問府工資。

(宋朝知府一般是從三品或正四品,年薪在400貫以上,至少相當於今天的15萬元人民幣),且南宋的都城臨答安(今杭州)較北宋都城開封也更加繁華。

北宋商業發展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於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北宋的紙幣有交子、錢引和小鈔三種。

隨著北宋商品交換的發達,貨幣流通量也明顯增加。唐玄宗天寶年間每年鑄幣32萬貫,北宋從太宗時期每年就達到80萬貫。以後逐漸增加,到神宗熙寧六年(1073),達六百餘萬貫。除銅、鐵錢外,金銀也作為半流通性貨幣使用。

㈨ 嚴重處於內憂外患的南宋,為何經濟還是很發達

在中國古代史上,宋朝是一個比較特別的朝代,她的政權是「竊取」的,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她的領土是「不完整」的,跟前代唐朝相比,宋朝的領土明顯要小很多,遼、西夏、金等北方少數民族政權與宋相互對峙,關系比較被動。而特別的是她的社會經濟十分發達,但在里史上卻留下「積貧積弱」的稱號,難道宋朝的綜合國力真的很差勁嗎?

總而言之,積貧積弱是一個國家的效能問題,經濟發展水平是衡量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通過多方面對比,宋朝的社會經濟水平明顯高於唐朝。正如宋史專家鄧廣銘先生曾說:「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階段,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

閱讀全文

與南宋府經濟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皮皮魯故事大概說了什麼 瀏覽:301
七四年屬龍和鼠女的婚姻如何 瀏覽:437
幸福里的房價怎麼那麼便宜 瀏覽:877
讀書卡神話故事怎麼做視頻教程 瀏覽:854
人行經濟金融崗成績怎麼算的 瀏覽:863
有哪些應用可以聽鬼故事 瀏覽:357
西門豹治鄴故事發生在哪裡 瀏覽:505
幸福里趣看房是什麼節目 瀏覽:746
幸福的精靈歌詞是什麼歌 瀏覽:767
甲子日沐浴為什麼婚姻不順 瀏覽:694
北京事業編報名多少錢 瀏覽:299
辣美女是什麼意思 瀏覽:767
家庭事業父母如何正確排序 瀏覽:877
怎麼樣才能有健康科學的思想 瀏覽:217
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叫什麼 瀏覽:457
幸福滿足的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829
女羊配男雞婚姻怎麼樣 瀏覽:515
愛情為什麼會給人恐懼 瀏覽:405
梅州國企調到事業單位是什麼編制 瀏覽:220
小美女想找什麼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