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江西經濟發展的前景如何
近兩年來,江西省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對外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顯示出實現在中部地區崛起的強勁勢頭。要保持和發展這種勢頭,就要堅持和完善已有的發展思路,提升江西經濟工作水平,實現四個轉變,從根本上解決江西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中制約發展的許多深層次問題。從推動產業發展規模由小而分散向集中優勢發展支柱產業轉變。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所尋求的發展往往是從小而分散的產業規模開始,選擇易於形成經濟增長點的各類見效快的產業,門類的多樣性必然導致支柱產業發展的不充分。支柱產業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產業形象,是參與國內外分工和競爭的實力,在產業結構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其產業關聯度大,具有較強的產業帶動作用,對產業結構及整個經濟增長起著決定性作用。樹立地區經濟支柱產業要解決好作為一級利益主體的地方各級政府如何利用資源稟賦的自身優勢,選擇和確定本地區的支柱產業,打造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行業。這次省政府在深入研究、反復測算的基礎上明確提出的發展江西的六大支柱產業的增加值佔到全部工業的67%以上,有一定的自我開發能力和較強的相關性,集資源與技術開發、系列加工、生產經營、產品銷售、配套服務為一體,發展前景廣闊。我國正處於經濟轉軌時期,與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相比,政府應當在培植支柱產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必須從現階段的實際出發,適當提升政府的行政拉力,加強計劃、規劃、導向發展,做大總量,實現資本的良性積聚和集中。要服務於江西的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認真總結經驗教訓,調整引資思路,更好地引進外資,有選擇地引進,對那些能夠和我們互促的、互補的、先進的、有利於我們產業升級的、結構優化的、開拓新的市場的外資要大力引進,對於一些和我們重復的、爭市場、爭資源或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的應堅決不再引進。同時要建立和規范資產管理、建立產業扶持發展基金和高風險產業扶持發展基金,節約和集中有限的外力扶助支柱產業發展。從注重要素驅動的外延式發展向主要依靠投資驅動和科技創新的內涵式發展轉變。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波特爾的看法,世界經濟大致可分為三個不同類型,一是要素驅動的經濟,其競爭優勢來自於基本的要素如低成本勞動力,自然資源是經濟發展的關鍵;企業的產品都是簡單的、由其他國家設計的產品;技術來源是引進、模仿和消化吸收;企業間的競爭主要是價格競爭。二是投資驅動的經濟,在這一階段,生產的效率是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產品和服務越來越復雜了,技術的來源大都是來自於技術許可、外國直接投資、合資企業和模仿。此時,企業已經有對產品吸收引進的能力。三是創新驅動的經濟。在這一階段,企業可以推出創新的、處在全球技術前沿的產品。競爭優勢來自於創新產品在全球的競爭力。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江西省的經濟還處在要素驅動的階段,投資需求的拉動成為江西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在強化招商引資和優惠政策力度的情況下,工業園區建設雖成績顯著,但還處於起步階段;區域經濟主要依靠數量的擴張,企業內在活力和創新能力還不足,效益增長的基礎不穩固,綜合經濟效益指數不高。北京大學學者在最近開展的《中國省市自治區新經濟指數研究報告》中,對我國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的新經濟品質和發展潛力進行了分析,江西在全國列第24位,比江西人均GDP在全國的位次還退後了一位,這說明江西的區域創新能力還很弱。江西雖然是一個資源富饒的地區,但是自然資源僅是形成資源密集型產業的前提,而無相應的技術以及掌握技術的各類人才,資源密集型支柱產業便難以形成,即使在特定的背景下得以形成,也難以在逐步開放的市場中生存和發展,只有區域創新能力才是區域經濟發展不滅的「引擎」。十六大確定的我國新時期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它包括三個重要的維度:一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二是轉變發展方式,使經濟增長和發展轉移到主要依靠勞動者素質和技術進步的軌道上來;三是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協調,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因此,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這是江西實現高速增長、奮力崛起的方向。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改變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只注重增長而不注重發展的思路;在實施區域創新戰略中,政府的任務主要不是實施項目,而是致力於創造一個有利於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的環境,在市場准入、企業融資、研究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為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為技術創新及科技產業化的發展搭建平台;在全方位開展招商引資活動中,合理地利用當地經濟自然資源、科技資源和文化資源,引進先進技術,獲得技術供應,主動承接沿海和海外支柱產業的擴散並努力做好配套,千方百計地吸引更多的高新技術產業落戶江西;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和力度,增強大型國有企業自我發展和自我提升產業結構的內在動力,企業要成為技術創新投入的主體,用於研發的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5%;科研機構轉變為面向市場競爭進行技術創新的主體和法人實體,加強企業與省內外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聯合技術開發,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和社會各界,採取多種形式創辦民營科技企業或創建多種所有制的風險投資公司,建立服務於科技創新及產業化的資本市場體系。從注重硬環境建設向注重提供優質服務的軟環境建設轉變。軟環境不是優惠政策,它應該包括人文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以及市場環境和管理環境(或稱政務環境),而與經濟發展更緊密、更直接的是政務環境。江西基礎設施建設的高速發展,有效地支撐了經濟快速發展。但如果政務環境不利於經濟的發展,這不僅會影響投資者的情緒,也會極大地挫傷他們的積極性,甚至對地區的發展失去信心而離去。因此,政府的有效性是關鍵。盡管這個問題容易引起注意,但卻不容易進行改進,因為管理環境的改變或改革會直接影響到改革者自身的利益。營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搞好招商引資工作,這是現階段政府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經濟的全球化形成了人財物的大流動,人財物在哪裡聚集,哪裡經濟發展就快。除自然稟賦外,人財物流動本質上並不是靠多麼特殊的優惠政策,而是看是否有良好的市場環境和規范的市場機制。顯然,能創造這一環境、促進一這機制形成的主體是政府。投資環境的改善,主要在於營造比較優勢。一個地方要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者,就必須做好幾方面工作。一是要有觀念上的比較優勢。現在落後地區與發達地區的一個重要差距就是觀念上的差距。很明顯,一個地方有沒有觀念上的優勢與這一地方的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在所有創新當中,觀念創新應該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因為觀念是指導人們行動最重要的基礎。因此,政府要不斷推動思想解放,通過思想解放,形成觀念上的優勢,進而在全省范圍內形成關注開放、參與開放、服務開放的濃厚氛圍。二是形成合理、公開、公平的稅費環境。對於投資者提出的要求,政府要慎重對待。要在國家政策法律許可的范圍內滿足其要求,而不能向投資者開「空頭支票」,輕易許諾無法兌現的諾言,否則會挫傷投資者的積極性。在政策問題上,主要是做到公開、平等、公正與合理,給予投資者實實在在的支持。三是強化規劃布局,重視工業園區建設。工業園區是企業發展的主要載體,是招商引資的落腳點。因此,政府必須完善區內的水電路等設施,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四是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全社會的信用觀念。五是政府優質高效的服務。真正的投資者在優惠政策方面並沒有過分要求,絕大多數是看政府的服務意識強不強,在市場經濟中角色轉換是不是到位。各級政府應加強自身的改革和建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作成本。從逐步的、積累式改革向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和產業發展規律的新體制、新機制轉變。經濟增長取決於一個有效率的經濟組織,一個有效率的經濟組織的產生,需要在制度和機制上做出安排和確立產權,以便對人的經濟活動造成一種激勵效應,以提高效率。當前,在發展支柱產業上江西表現出兩個突出的現象,一是作為宏觀調控的政府對支柱產業的發展所直接動用的資源越來越少;一是作為支柱產業主體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其產權制度和治理結構、投融資機制、技術創新、市場營銷、分配與激勵機制等都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第一個現象是市場經濟要求的必然結果,如果「有形的手」對資源過多配置,就必然在社會總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出現資源配置的不公平,造成投資主體的法律地位難以保障。第二個現象是江西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中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最終要靠制度創新和體制創新解決。一方面我們要把各種經濟成分納入統一管理,加強對國有資產和土地開發的合理利用,提高投入回報率,在全省范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另一方面,要把產業結構調整與國有企業發展、國有資產和重組結合起來,改革國有資產配置結構,使國有資產投向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更好地發揮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要通過體制的創新,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各個社會階層的積極性,破除對非公有經濟的各種偏見、歧視和限制,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戰略重點,用市場經濟的辦法抓民營經濟,積極為社會投資提供項目載體和投資空間,打破優勢行業和重點行業存在著的嚴重的行政性壟斷,推動支柱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
Ⅱ 有人說江西經濟不是很強大但農村都比較漂亮,這是為什麼
我曾經在江西呆過。江西人愛干凈整潔,江西是南方,雨水多,綠化好。農村漂亮有多個因素,我總結一下:一是自宋以來,江西狀元進士出身多,江西農村重教育,農村人基本素質好,所以對環境要求高。
二是經濟發達與農村漂亮不一定正相關,廣東經濟發達,許多農村環境亂,房子造得也亂。
三是由於工業相對落後,江西農村沒有搞開發區,污染少,山青水秀。
四是江西外出做生意的人多,自古以來有傳統,掙錢了回老家建漂亮的房子,光宗耀祖。
五是這幾年新農村建設,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規劃好,建設標准高,鄉村因地制宜,結合田園風光搞建設。
六是江西農業是國家重點區,主要產糧區,水稻、油菜等農作物開花結果特別漂亮,成為鄉村旅遊景點。
江西人外出務工的只有鄰近廣東的贛州人比較多,其它地方很少人外出務工,不離故土建設家鄉。綠水青山風光,日子在中上富裕,田地耕種沒有荒蕪現象,也不存在全家外出,房子沒人住的情況。政府這幾年補貼農村貧困,扶持農民脫貧蓋新房子,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現在村村都是水泥路,煮飯大部分是燒煤氣,也有燒蜂窩煤的,房子都是兩層至四層的平房,白牆藍瓦非常適眼,家鄉物產豐富風光美,年輕人外出務工很少,能人都不離家鄉籌辦有很多實體,可以顧家並且比較富裕,守家待地自然蓋的新房子要漂亮。代表了改革開放後新農村建設風貌。特色旅遊非常有特點,凡是去旅遊見過的人都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確實發展得比較好。國家政策好,人又能幹,
Ⅲ 江西崇武寧縣經濟狀況如何人口有多少
武寧縣位於江西省西北部,地處湘鄂贛三省邊陲要沖,距南昌130公里,武漢260公里,長沙310公里。全縣總面積3506.60平方公里,轄8鎮11鄉,1個街道辦和1個開發區,總人口37.6萬。
武寧資源豐沛、物產富饒。全縣林地面積248997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9.4%,活立木蓄積量773萬立方米,是江西省重點林業縣之一;全縣大小河流603條,水域面積46萬畝,水能蘊藏量14.56萬千瓦,可供開發7.22萬千瓦;地下礦藏十分豐富,已探明的礦藏30多種,其中煤、鎢、銻、釩、大理石、石灰石、瓷土為主要礦種,儲量巨大。系列食品罐頭、果糕、葯用膠囊、鎢銻製品、竹木製品等工業產品走俏國內外市場;優質米、名貴中葯材、特種水產、香菇、板筍、茶葉、獼猴桃等名、優、特農副產品久負盛名。
武寧山青水秀,風光旖旎。境內有浩瀚百里、綠島如蓮,被譽為「江西萬島湖」的生態柘林湖;有峰巒疊翠、溝壑流泉、懸崖怪石,被稱為「百里芙蓉帳」的武陵岩森林公園;有景緻迷人、風俗獨特、倚臨九宮山、極賦葯療價值的上湯溫泉;有寺院庄嚴、香火鼎盛、享譽海內外的佛教聖地楊洲彌陀寺;有蜚聲遐邇、朝拜絡繹、富於神秘色彩的太平山道教佑聖宮;有道路幽險、奇峰絕壁、充滿神奇傳說的吳王峰;有深藏山腹、石柱林立、喀斯特岩溶地貌的魯溪洞。以豐富的山水資源為優勢,大力發展了生態旅遊業,協和公園、武陵岩峽谷漂流、輝華山莊、大霧山、劍堯島、魯溪洞、艾園等14個景點已對外開放,投資1.2億元的步紅休閑娛樂城、亞洲最大的石雕觀音、太平山等15個景點即將建成開放;
武寧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武寧縣以建設山水園林城市為目標,全面加快城市建設步伐。打造了湖濱路、行政中心、萬福廣場、月山路、建昌東路、影都大廈等一批城市亮點工程;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著力推進教育產業化,先後建成私立外國語學校、私立寧達中學、私立職業中專學校等12所規模較大的正規化學校,社會力量辦學總投資額近億元。
2005年民營經濟上交稅金13580萬元,占財政收入67.9%;2005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2.9億元,完成財政收入20038萬元。
Ⅳ 《林業經濟》期刊社怎麼樣
《林業經濟》期刊社是2008-12-23注冊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望京西路48號院7號樓805。
《林業經濟》期刊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056843996134,企業法人劉璨,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林業經濟》期刊社的經營范圍是:出版《林業經濟》期刊;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不含演出);企業形象策劃;電腦圖文設計、製作;經濟貿易咨詢;承辦展覽展示活動;設計和製作印刷品廣告;利用自有《林業經濟》期刊發布廣告。(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林業經濟》期刊社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江西省的經濟在全中國排名第幾位
今年以來,江西省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經濟運行位於合理區間,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仍處於全國「第一方陣」,結構持續優化,動能轉換加快,發展質量不斷提高。經國家統計局核定,上半年,江西省生產總值1012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0%,增速與一季度和上年同期持平。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49.9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4958.1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4616.5億元,增長10.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6.2:51.5:42.3調整為5.4:49.0:45.6。
數據來源:江西統計局 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一、農業生產穩定
上半年,江西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66.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8%,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均回落0.3個百分點。春收糧食作物產量26.6萬噸,增長6.1%;春播面積2988.7萬畝,下降1.3%;早稻種植面積1811.4萬畝,下降5.6%。上半年,生豬出欄1573.8萬頭,增長3.9%;生豬存欄1470.9萬頭,下降2.3%,其中,能繁母豬存欄138.7萬頭,下降3.0%。家禽出籠2.16億羽,增長3.8%;禽蛋產量23.1萬噸,增長3.6%。
二、工業經濟向好
上半年,江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持平。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3.6%,集體企業下降1.6%,股份制企業增長9.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7.7%。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加值增長9.8%,輕工業增長7.9%。分行業看,38個行業大類中有32個增加值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為84.2%。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加值增長25.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20.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2.9%,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2.8%。
1-5月,江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676.1億元,同比增長15.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3.0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696.9億元,增長34.9%,同比加快14.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1222戶,同比減少145戶;虧損額45.0億元,下降41.4%,降幅同比擴大30.3個百分點。
三、服務業較快增長
1-5月,江西省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28.9億元,同比增長15.8%,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64.5億元,增長27.6%。主導行業平穩增長。道路運輸業實現營業收入311.1億元,增長11.3%;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150.1億元,增長10.1%;商務服務業65.8億元,增長19.3%。新興領域活力增強。研究和試驗發展營業收入增長1.8倍,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增長98.8%,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50.6%。
上半年,江西省規上服務業企業對下季度的經營狀況預期指數為63.4%,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服務業各行業預期指數均高於50%的臨界點,其中,航空運輸業預期指數最高,達到90.0%;鐵路運輸業、房地產租賃經營預期指數超過80%。
四、投資增速平穩
上半年,江西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1.0個百分點。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8.5%,佔全部投資的2.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0.1%,佔51.7%;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2.8%,佔45.5%。分投資主體看,國有投資增長16.7%,佔全部投資的24.9%;非國有投資增長10.2%,佔75.1%,其中,民間投資增長9.9%,佔67.2%。從投資主要構成看,工業投資增長9.9%,佔全部投資的51.5%,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43.5%,佔21.7%;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5.4%,佔17.8%。
上半年,江西省房地產開發投資973.0億元,同比增長7.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10.7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2721.8萬平方米,增長21.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376.4萬平方米,增長22.6%。商品房銷售額1817.9億元,增長35.3%,其中,住宅銷售額1496.2億元,增長38.1%。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013.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3.8%,比上月末減少7.6萬平方米。
五、消費穩中趨升
上半年,江西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04.0億元,同比增長11.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1.5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14.7億元,增長11.3%。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763.0億元,增長11.0%;鄉村641.0億元,增長11.8%。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489.5億元,增長16.5%;商品零售2914.5億元,增長10.3%。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限額以上化妝品類增長21.5%,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8.3%,傢具類增長13.4%,中西葯品類增長13.4%,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1.7%。服務消費持續活躍。接待旅遊總人數3.3億人次,增長19.4%;旅遊總收入3420.5億元,增長26.6%。
Ⅵ 江西歷史文化,自然資源,地理位置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好,卻經濟為什麼那麼落後
(一)朝中無大官
(二)江西人老實
(三)江西多災難
(四)內杠不團結
Ⅶ 江西農業大學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好嗎
農林經濟管理是算是新專業
開設時間不長
一般般
;不過在你列舉的專業裡面算是好的了,建議你到時報個英語的雙學位。
Ⅷ 江西經濟在全國怎麼樣!
不論是經濟總量,還是經濟增長速率,都在全國排中等偏下的水準。人均經濟總量也不高,有些可惜。
Ⅸ 江西現在發展怎麼樣了
江西省,截止2018年,經濟處於全國中游水平,在34個省份中,排第15名,屬於中等!贛北地區(南昌、九江)一帶,是江西省最發達最富裕的地區,也是江西省的中心!江西省農村發展很不錯,在全國屬於上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