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桑蠶適合養殖的地域在哪些地方
桑蠶適合的養殖地區主要分布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桑蠶的生活習性:
桑蠶屬寡食性昆蟲,除喜食桑葉外,也能吃柘葉、榆葉、鴉蔥、蒲公英和萵苣葉等。蠶所必需的營養,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分等。桑葉是蠶最適合的天然食料。蠶食桑後,幼蟲生長迅速,在適溫條件下,一頭蠶自孵化至吐絲結繭,大約6-9天蛻一次皮,共需約24-32天,約食下桑葉20-30g(合干物5-6.2g),一般經四次眠和蛻皮,至生長極度時,體重約增加1萬倍。吐絲結繭是桑蠶適應環境而生存的一種本能。桑蠶繭可繅絲,絲是珍貴的紡織原料,在軍工、交電等方面也有廣泛用途。蠶的蛹、蛾和蠶糞也可以綜合利用,是多種化工和醫葯工業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養料。 桑蠶是全變態昆蟲,一個世代中,歷經卵、幼蟲、蛹、成蟲4個發育階段。在一年內自然發生的世代數稱化性,一年發生1代的稱一化性,發生2代的稱二化性,發生3代以上的稱多化性。熱帶地區還有終年不滯育的多化性品種。發育的溫度范圍隨發育時期而不同,大致在7~40℃之間,能正常發育的溫度范圍為20~30℃。
② 養桑蠶一年收入6萬,桑蠶的養殖有難度嗎
小蠶對環境條件要求嚴格,飼養小蠶容易感染疾病而降低成活率,技術難度比飼養大蠶高得多,大部分養蠶戶對小蠶飼養有後顧之憂,可以說掌握小蠶的培育技術是養蠶成功的關鍵。
桑蠶屬寡食性昆蟲,除喜食桑葉外,也能吃柘葉、榆葉、鴉蔥、蒲公英和萵苣葉等。蠶所必需的營養,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分等。桑葉是蠶最適合的天然食料。蠶食桑後,幼蟲生長迅速,在適溫條件下,一頭蠶自孵化至吐絲結繭,大約6-9天蛻一次皮,共需約24-32天,約食下桑葉20-30g(合干物5-6.2g),一般經四次眠和蛻皮,至生長極度時,體重約增加1萬倍。吐絲結繭是桑蠶適應環境而生存的一種本能。
③ 養桑蠶怎麼樣
有條件可以試試。
養桑蠶有銷路嗎
1.蠶一種具有很高經濟價值的吐絲昆蟲。以桑葉為食料,繭可繅絲,絲是珍貴的紡織原料,主要用於織綢,是優良的紡織原料,在軍工、交電等方面也有廣泛用途。
2.桑蠶可以祛風解痙,化痰散結;治中風失音,驚癇,頭風,喉風;喉痹,瘰癧結核。風瘡癮疹,丹毒,乳腺炎。
3.政府對於養桑蠶是有補貼政策的:
支持范圍:種植、養殖基地和設施農業項目;棉花、果蔬、茶葉、食用菌、花卉、蠶桑、畜禽等農產品加工項目;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等流通設施項目。
資金補助數額:80—160萬元
往年申報時間:3月
綜合的來說,桑蠶可入葯,吐絲可做絲綢,而且政府對養桑蠶有政策扶持,所以不必擔心,養桑蠶是有銷路的。
二、養殖桑蠶的前景和利潤怎麼樣
桑蠶繭養殖分為春蠶、伏蠶、秋蠶,秋蠶又分中秋蠶和晚秋蠶,春蠶質量最好,秋蠶次之。飼養品種有農桑、大中華等。桑蠶繭的生長周期受限於氣溫,每年春季4月20日左右開始養殖春蠶,26-27天為一個生長周期,5月20日左右開始夏伐,桑樹重新長出新葉後,6月25日左右開始養殖伏蠶,24-25天為一個生長周期,因中秋蠶與伏蠶間隔時間短,怕消毒不好影響生長和質量,一般不養中秋蠶,晚秋蠶一般在9月5日左右開始養殖,10月上旬結束。伏蠶一季由於受氣溫、環境、收購價格等因素影響,有的養殖戶選擇養春蠶、秋蠶兩季,也有選擇養殖三季蠶的。從調查中了解到:一棵桑樹苗0.4元,一畝地植1440棵,7—8年為一周期,平均每年投入的桑樹為87.27元/畝。
桑蠶畝凈利潤為7542.49元,每50公斤桑蠶價格為2817元。由於收購價格上漲,蠶繭收益增加。近幾年來繭絲加工企業快速增長,繭絲加工總產量和原料蠶繭的總需求量大幅度上升;繭絲加工企業為了維持正常生產,不得不在原料繭價格高、利潤空間不大的情況下,也要共同購進原料。
④ 蠶桑行業的產業鏈到底是怎樣的
種桑養蠶、剝繭抽絲、繅絲織綢——農業社會的這一傳統產業,大力打造桑蠶繭絲綢產業循環經濟,推廣「桑—菇—肥,桑—炭—能源,桑—蠶—蠶沙—葉綠素—果膠—殘渣—肥,桑—桑枝—纖維板」等循環經濟模式,
⑤ 我國桑蠶養殖業的發展特點
一,我國桑蠶養殖業的發展特點:全國總產量增長較快:傳統主產區中,珠江三角洲發展較快,其他發展緩慢;廣西發展迅速,成為最大的桑蠶養殖省區;其餘省區(大於0.1噸)多數有發展,只有新疆減產較大。
二,我國桑蠶養殖業遇到的問題
(1)自然災害頻繁蠶桑產業屬於一項弱勢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還面臨著較大的自然風險。在發展的過程中,一旦遇到春季凍害、低溫等現象,就會給蠶繭的生產造成巨大的損失。
(2)對外依存度較高,市場波動較大一直以來,蠶桑產業屬於一種外向型產業,蠶絲綢商品的市場主要是國際市場為主,而國內市場的份額則比較小。由於對海外市場依賴程度比較高,使其在發展的過程中,極容易受到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極容易出現忽高忽低等現象,進而制約了其產業的發展,導致蠶桑產業經濟出現起伏的現象。
(3)生產環節局限性就目前而言,蠶桑產業主要是栽桑和養蠶,整個產業的生產環節相對比較繁瑣。但在蠶桑產業生產中,其生產環節中受到制約因素:首先,蠶桑生產人員老齡化。受外出打工潮影響,出現了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的現象。受此影響,勞動力成本出現了明顯的上升現象,增加了蠶桑產業的生產成本,降低了產業的經濟效益;其次,在蠶桑產業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化肥、農葯、投入設施、蠶種等投入逐漸上漲,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蠶桑生產的成本,降低了蠶農的經濟效益和蠶農的生產熱情;最後,蠶桑產業在生產過程中,因為桑園管理不到位,以至於蠶產繭量較低,進而制約了蠶桑產業的發展。
三,應對措施針對以上這些問題,首先,國家要加強宏觀調控,蠶桑產業鏈條長,單純的依靠市場力量很難做到有效調控,各地方政府要結合我國蠶桑產業及當地蠶桑產業發展現狀,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發展目標,對於蠶桑產業遇到的問題要及時解決,例如自然災害問題,一方面通過技術手段盡量規避,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蠶桑產業的保險問題,以便農戶真的遇到了自然災害後,也能有一個生活保障。圖片由於蠶桑產業對外依賴度較大,極易受市場波動影響,首先要改變的就是經營模式,要從分散經營逐漸轉向規模經營,各地可根據情況建立地區性甚至全國性的機構,將蠶桑的生產環節、經營環節、科研環節和開發環節等融為一體,從單純的養蠶,逐漸轉變為以銷售為依託,採用供銷一條龍的服務模式。
⑥ 種植桑樹有什麼經濟價值
桑樹的經濟價值:桑木還可以用來做弓,叫做桑弧。枯枝可以作為乾柴;樹皮可以作為葯材,造紙;桑木還可以也可以造紙;桑木還可以用來製造農業生產工具,如桑杈、車轅等。葉為養蠶的主要飼料,亦作葯用,並可作土農葯。木材堅硬,可制傢具、樂器、雕刻等。桑椹不但可以充飢,還可以釀酒,稱桑子酒。
桑(拉丁學名:Morus alba L.), 落葉喬木或灌木,高可達15米。樹體富含乳漿,樹皮黃褐色。葉卵形至廣卵形,葉端尖,葉基圓形或淺心臟形,邊緣有粗鋸齒,有時有不規則的分裂。葉面無毛,有光澤,葉背脈上有疏毛。雌雄異株,5月開花,葇荑花序。果熟期6~7月,聚花果卵圓形或圓柱形,黑紫色或白色。喜光,幼時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乾旱,耐水濕能力極強。原產中國中部,現南北各地廣泛栽培,尤以長江中下游各地為多。葉為桑蠶飼料。木材可制器具,枝條可編籮筐,桑皮可作造紙原料,桑椹可供食用、釀酒,葉、果和根皮可入葯。
⑦ 你覺得養蠶簡單嗎養蠶的利潤高不高
家蠶是一種以桑葉為食的鞘翅目蟲類。它是一種節肢動物。節肢動物是一種蠶蛾,家蠶的首要總體目標是蠶繭和桑蠶絲。是不是有蠶市?農牧業市場前景和盈利如何?依據蟲類網路辭典,蠶已根據卵,稚蟲,蛹,成年人四個形狀和生理學上不一樣的發育過程,每一個發展趨勢環節的不一樣,一部分根據和她們的新陳代謝物質具備普遍的功效與作用。
1.春葉精確測量恰當估計桑葉生產量,可有效明確桑蠶總數,完成葉蟲的均衡。可能生產量太低,栽種不夠,消耗桑葉;可能生產量高,桑葉不夠,蠶繭品質差,危害經濟收益。
2.在養蠶前搞好消毒和准備工作。最先清理蠶室,家蠶以及周邊環境,隨後對葯物開展消毒。蠶室,蠶可以用漂白液,石灰粉噴霧器,撒上,刷,再用消毒濃煙;周邊環境可噴灑漂白液或生石灰粉消毒。
3.堅持不懈小蠶一同文化教育「提升小蠶半收條」,能夠看得出小蠶期內繁育技術標准高些。蠶農的蠶集中化在一起,有利於修補,提升繁殖率;有益於構建優良的種植自然環境,消毒和預防傳染病。小蠶集中化一般人力資本和人力資本,省,省桑葉,有利於專業技術人員給予技術性具體指導。
4.選用增葉對策提升桑葉生產量,運用捕捉綠色植物,尿素溶液,磷肥和別的噴桑葉開展根莖剪修;在開啟葉片以前,採收新枝並推動頂端葉子盡早完善,生產量和葉子品質得以改進;最先搜集三片葉子,隨後獲得新的枝幹。三眼葉成熟,他們在5月15日以前基本上完善。以後,他們主要是嫩芽的生長發育。因而,能夠在製造的第一到第四年生產製造出前三到三年的葉片,這能夠顯著提高效益,提升桑葉的品質。
5.搞好大蠶期的管理方面。注意通風排水管道,及其桑樹維護和養蠶的五大錯誤觀念。在消毒和疾病防治中,大家應該始終堅持在從,除去碎石子後用無菌水完全洗手消毒。在渦桿座上,生石灰粉,焦痂保持干凈乾燥;除去碎石子,病蠶不可以撒落,生石灰粉應濃縮;此外,蛆病也非常容易產生疫情,應依據要求添加。蠶已經遭受操縱。
6.應用好廚具,提升痰液的管理方法,改進牙釉。現階段最好是的廚具是格子。正方形簇的運用能夠顯著改進牙釉的品質。為了更好地提升氣孔率並減少環境濕度,正方形簇能夠事先組裝在戶外。取下小便後,產生蠶繭,隨後移進房間內開啟窗門,產生熱對流,提高排水管道實際效果,保證質量和經濟收益。
⑧ 廣西桑蠶業後來居上超越江浙的優勢是什麼
廣西桑蠶業後來居上超越江浙的優勢是氣候優勢和勞動力優勢。
廣西種桑養蠶比江浙有優勢,因為廣西有至少兩方面優勢。一是氣候環境優勢,廣西地處祖國的南端,是亞熱帶氣候,適合桑樹生長時間比江浙一帶長,通俗講就是養得早養得久批次多。
二是廣西勞動力優勢,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廣西作為經濟後發地區,勞動人民口的紅利剛剛體現。
廣西桑蠶業的發展
2016年,廣西蠶繭產量36.5萬噸,2005年以來連續12年位居全國第一,約佔全國產量的50%,佔世界產量近40%,比世界第二桑蠶大國印度的全國總產還多。
廣西的桑園面積、蠶繭產量、蠶種飼養量、畝桑產繭量、生絲產量、蠶農售繭收入,均位居中國第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蠶學會理事長向仲懷稱為蠶業界神奇的「廣西現象」。
廣西的桑樹發芽早,生長季節長,適合一年多批次養蠶,比江浙、蘇杭一帶老蠶區,更具產量優勢。廣西一般桑樹2月上中旬開始萌芽,3月上旬到11月下旬可用於養蠶,冬至前後進行修剪。
⑨ 桑蠶對農民的好處
廣西開展桑蠶資源綜合利用,延長桑蠶產業鏈,增加經濟收益,①對;增加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②對;綜合利用是延長產業鏈,不是利用廢棄物,消除環境問題,③錯;不能根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④錯;所以A對.
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