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蕎麥有什麼好處經常吃好嗎
蕎麥一直都被很多長輩認為是功效極好的食物,誠然蕎麥帶給我們身體的幫助也是非常多的。如果能夠多吃蕎麥,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
1.補充微量元素。了解這方面的朋友很多,首先是因為蕎麥蛋白質中含有豐富的賴氨酸成分,同時其他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寒涼也非常高,因此對於身體有著非常好的保健作用。
2.促進新陳代謝。很多朋友都知道,粗糧更夠有效調節新陳代謝,而蕎麥含有的煙酸成分十分豐富,該成分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不僅如此還能夠有效增強解毒能力,且具有擴張小血管和降低血液膽固醇的作用。
3.抗菌。我們每天都在接受大量細菌的困擾,而蕎麥中的某些黃酮成分就具有非常好的抗菌、消炎的作用,因此蕎麥常被人稱為「消炎糧食」,而這些成分同時還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蕎麥中的鈣、鐵、鋅等微量元素也極易被人體所吸收,因此對於人體有著非常好的補益效果。另外蕎麥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纖維,這些優質的成分對於人體的補益效果是非常大的。
除了這些營養成分以外,蕎麥中還含有煙酸和蘆丁,這兩種營養成分能夠有效降低人體血脂和膽固醇、軟化血管,並且對於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的朋友而言,還具有非常好的保護視力的效果。中老年朋友如果能夠多吃蕎麥,其中的纖維成分能還能夠有效預防腦血管出血的作用。
2. 蕎麥有什麼營養成分
蕎麥含豐富的賴氨酸與膳食纖維,同時含維生素B1、煙酸、維生素E,鐵、錳、鋅等微量營養素,蕎麥中的蘆丁對改善血脂和血管功能有一定益處。
蕎麥的營養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蕎麥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其中,維生素B1、B2是小麥粉的3~20倍,為其他穀物所罕見。
二,蛋白質數量和質量優於大米和玉米等糧食,具有開胃寬腸、清熱利濕的功效。
三,高蛋白、低脂肪是它的特質,平均每100克含蛋白質9.3克,脂肪2.3克,是別的穀物所不及的。
四,蕎麥的升糖指數也比較低,富含植物化學物類黃酮、蘆丁,有助於防治糖尿病,控制餐後血糖上升,所以特別適合糖尿病人食用。
(2)山蕎麥籽有什麼經濟價值擴展閱讀:
蕎麥的食用須注意
蕎麥雖好也應食之有度,正常人每次吃二兩左右為宜,消化功能不佳的人不宜長期食用。同時食用或接觸之前應確定自己是否對其過敏,蕎麥過敏症患者應盡量避免蕎麥製品。
人體主要通過吸入、進食、皮膚接觸三種途徑誘發蕎麥過敏,進食蕎麥後在半小時內就會出現皮膚、呼吸道、消化道等器官的不適,甚至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危及生命。除此之外,蕎麥過敏症患者還可能因為接觸到蕎麥谷殼作填充物的枕頭引發過敏。
3. 苦蕎的功效與作用
苦蕎的功效與作用:
1.可安神、活氣血、降氣寬腸、清熱腫風痛、祛積化滯、清腸、潤腸、通便、止咳、平喘、抗炎、抗過敏、強心、減肥、美容等功效。
2.苦蕎麥中富含的生物類黃酮主要成分是蘆丁,又名 VP, 其主要功效是軟化血管, 改善微循環,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拔毒生肌、益氣提神, 有降血糖和尿糖的作用。
3.苦蕎生物類黃酮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 其中的槲皮素和桑色素等能夠改善機體血管平滑肌的收縮和舒張功能; 蘆丁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 能維持毛細血管的抵抗力, 降低其通透性及脆性, 促進細胞增生和防止血細胞的凝集, 還有降血脂、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冠狀動脈血流量等作用。
4.苦蕎生物類黃酮所富含的槲皮素、桑色素、莰非醇有抑菌和抗病毒作用。臨床應用該黃酮, 對各種原因引起的潰瘍有祛腐生肌、消炎鎮痛的奇特療效。
5.苦蕎生物類黃酮組成的分子結構符合有效酚羥基理論, 具有極強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它們具有 5 個羥基, 可以充足地作為供氫體, 使自由基還原, 從而起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達到防衰、抗癌, 抗心腦血管病的目的。
(3)山蕎麥籽有什麼經濟價值擴展閱讀:
苦蕎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葯食兩用作物,苦蕎--七大營養素完全集於一身,不是葯,不是保健品,是能當飯吃的食品,因為其特殊的生長環境,本身苦蕎就富含硒的,可以對人體起到自然補充硒的作用,有著卓越的營養保健價值和非凡的食療功效。
苦蕎即苦蕎麥,學名韃靼蕎麥(韃靼,讀音dádá,是對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別名蕎葉七、野蘭蕎、萬年蕎、 菠麥、烏麥、花蕎。
苦蕎還可以炒制後做成茶飲,每日飲用對三高患者有輔助治療作用。
4. 苦蕎的功效和作用
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療胃疾和利尿通便。
1、降血壓:苦蕎中的蘆丁可以清洗血液、軟化血管,改善人體微循環,同時可以使高血壓患者的脆弱血管得到恢復,起到穩定血壓的作用。
2、降血糖:苦蕎中含有的這些物質對血糖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常被看作是天然的植物胰島素。蕎麥作為有效降低糖尿病發生的雜糧作物, 應該更多地出現在老百姓的餐桌上。
3、調血脂:苦蕎可以使高血脂小鼠的甘油三酯水平和高血脂大鼠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明顯降低; 但是它不降低二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因此苦蕎類黃酮具有降血脂作用。
4、調理脾胃:因為苦蕎中的澱粉經過加熱之後呈現弱鹼性,對胃酸過多有抑製作用,適合有胃潰瘍史的患者食用。
(4)山蕎麥籽有什麼經濟價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苦蕎味甘、性涼,有清熱解毒、益氣寬腸之功效,然而性涼,一次不宜多吃。
2、胃寒者不宜多吃,以防止消化不良。
3、苦蕎不宜久食,更不可與白礬同食。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多吃苦蕎會帶來哪些好處
5. 蕎麥有什麼功效,都是做什麼用的
蕎麥又稱為三角麥、烏麥、花蕎.是蓼科蕎麥屬作物,學名Fagopyrum Mill,一年生草本雙子葉植物綱,蓼科栽培植物。彝族稱為「額」,古代亦寫成莜麥或烏麥。四川省習慣叫蕎子。又叫「胡蕎麥」。 一年生草本,生育期短,搞逆性強,極耐寒瘠,當年可多次播種多次收獲。莖直立,下部不分櫱,多分枝,光滑,淡綠色或紅褐色,有時有稀疏的乳頭狀突起。葉心臟形如三角狀,頂端漸尖,基部心形或戟形,全緣。托葉鞘短筒狀,頂端斜而截平,早落。花序總狀或圓錐狀,頂生或腋生。春夏間開小花,花白色;花梗細長。果實為乾果,卵形、黃褐色,光滑。有多個栽培品種,尤以苦蕎為最具營養保健價值。莖紫紅色,葉子三角形,開白色小花,子實黑色,磨成麵粉供食用. 蕎麥營養豐富,據分析:其籽粒含蛋白質7.94%~17.15%、脂肪2.00%~3.64%、澱粉67.45%~79.15%、纖維素1.04%~1.33%。日本學者研究報導:蕎麥的營養效價指標為80~92(小麥為70,大米為50)。 根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研究所對我國主要糧食的營養成分分析,蕎麥麵粉的蛋白質含量明顯高於大米、小米、小麥、高粱、玉米麵粉及糌粑。蕎麥麵粉含18種氨基酸,氨基酸的組分與豆類作物蛋白質氨基酸的組分相似。脂肪含量也高於大米、小麥麵粉和糌粑。蕎麥脂肪含9種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亞油酸含量最多,占脂肪酸總量的75%,還含有棕櫚酸19%、亞麻酸4.8%等。此外,還含有檸檬酸、草酸和蘋果酸等有機酸。蕎麥還含有微量的鈣、磷、鐵、銅、鋅和微量元素硒、硼、碘、鎳、鈷等及多種維生素:Vb、Vb2、Vc、Ve、VPP、VP,其中VP(蘆丁)、葉綠素是其它谷類作物所不含有的。蕎麥籽粒的營養成分因品種和栽培條件不同而存在差異。這些物質在人體的生理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食物的優質化和多樣化,蕎麥將作為健康食品受到人們的青睞。
6. 蕎麥的畝產量一般是多少什麼樣的土壤最適合蕎麥生長它的營養價值有哪些
據1986年不完全統計,全國20個省區蕎麥種植面積為72.2萬公頃,總產51萬噸,平均每公頃產量為705公斤。其中苦蕎約17.6萬公頃,總產22萬噸,平均每公頃產量為1249.5公斤;甜蕎54.6萬公頃,總產29萬噸,平均每公頃產量為531公斤。蕎麥對土壤的選擇不太嚴格,只要氣候適宜,任何土壤,包括不適於其它禾穀類作物生長的瘠薄、帶酸性或新墾地都可以種植,但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為最適合。酸性較重的和鹼性較重的土壤改良後可以種植。
苦蕎粉的蛋白質、脂肪都高於小麥麵粉和大米。蛋白質也高於玉米粉,而脂肪卻低於玉米粉。維生素B2高於小麥麵粉、大米和玉米粉的4~24倍,蘆丁和葉綠素卻為禾穀類糧食所缺乏。礦質營養元素也都不同程度高於其他糧食。苦蕎麥含蛋白質9.3%~14.9%,脂肪1.7%~2.8%,澱粉63.6%~73.1%,因品種、種植地區和籽粒新鮮程度有較大差異。與甜蕎相比,苦蕎的蛋白質高61.5%、脂肪高56.9%、維生素B2高3.16倍,維生素P高13.5倍。
7. 蕎麥是什麼
蕎麥
蕎麥
蕎麥是蓼科蕎麥屬作物,學名Fagopyrum Mill,一年生草本雙子葉植物綱,蓼科栽培植物,蕎麥屬。彝族稱為「額」,古代亦寫成莜麥或烏麥。四川省習慣叫蕎子。又叫「胡蕎麥」。
一年生草本,生育期短,搞逆性強,極耐寒瘠,當年可多次播種多次收獲。莖直立,下部不分櫱,多分枝,光滑,淡綠色或紅褐色,有時有稀疏的乳頭狀突起。葉心臟形如三角狀,頂端漸尖,基部心形或戟形,全緣。托葉鞘短筒狀,頂端斜而截平,早落。花序總狀或圓錐狀,頂生或腋生。春夏間開小花,花白色;花梗細長。果實為乾果,卵形、黃褐色,光滑。有多個栽培品種,尤以苦蕎為最具營養保健價值。莖紫紅色,葉子三角形,開白色小花,子實黑色,磨成麵粉供食用.
分布於歐、亞二洲;我國各地都有栽培,有時為野生,生於荒地或路旁,種子含豐富的澱粉,供食用,又供葯用,也是蜜源植物。
【栽培史】
蕎麥起源於中國。栽培歷史悠久。栽培蕎麥有4個種,甜蕎F.esculentum Moench、苦蕎F.tataricum(L.)Gaertn、翅蕎F.emarginatum Mtissner和米蕎Fagopyrum spp。甜蕎和苦蕎是兩種主要的栽培種。已收集到地方品種3000餘個,其中甜蕎、苦蕎各佔一半。
蕎麥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糧食作物和救荒作物之一。已知最早的蕎麥實物出土於陝西咸陽楊家灣四號漢墓中,距今己有2000多年。另外陝西咸陽馬泉和甘肅武威磨嘴子也分別出土過前漢和後漢時的實物。
但是唐以前,蕎麥的種植似乎並不普遍,《齊民要術·雜說》中雖然關於蕎麥的記載,但現在一般認為,「雜說」並非賈思勰所作,而可能出自唐人之手。有說《齊民要術·大小麥第十》附出的「瞿麥」即蕎麥,但僅是一家之說。農書中關於蕎麥最為確切的記載則首見於《四時纂要》和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同時,蕎麥在有關的詩文也累累提及。因此,一般認為蕎麥是在唐代開始普及的。
唐代隨著蕎麥種植的普及,蕎麥栽培技術也得到了總結。《雜說》的篇幅不長,可唯獨對於蕎麥的記載卻很詳細。《雜說》首次記述了蕎麥的耕作栽培技術,並特別強調適期收獲。「凡蕎麥。五月耕。經三十五日。草爛得轉並種,耕三遍。立秋前後皆十日內種之。假如耕地三遍,即三重著子。下兩重子黑,上頭一重子白,皆是白汁,滿似如濃,即須收刈之。但對梢相答鋪之。其白者日漸盡變為黑,如此乃為得所。若待上頭總黑,半已(以)下黑子盡落矣。」這表明當時人們對於蕎麥的成熟特性及其後熟作用,已有所認識。《四時纂要·六月》有「種蕎麥」一條說:「立秋在六月,即秋前十日種,立秋在七月,即秋後十日種。定秋之遲疾,宜細詳之。」宋代有關蕎麥栽培技術的記載不多,但宋人對於蕎麥的生理生態方面,卻有不少的認識,北宋陳師道在《後山叢談》中提到了蕎麥與氣候和物候的關系,「中秋陰暗,天下如一。蕎麥得月而秀。中秋無月,則蕎麥不實」。朱弁在《曲洧舊聞》中對於形態和生態有詳細描述,其曰:「蕎麥,葉黃、花白、莖赤、子黑、根黃,亦具五方之色。然方結實時最畏霜。此時得雨,則於結實尤宜,且不成霜,農家呼為『解霜雨』」。元代對於蕎麥栽培技術又有了新的認識。一是在播種量和播種方法方面提出「宜稠密撒種,則結實多,稀則結實少」。二是針對蕎麥的易落粒的特性,在收獲方法做了改進,採用了推鐮收割,王禎《農書》說:「恐其子粒焦落,乃用推鐮獲之。」《農器圖譜》中還詳細地介紹了推鐮的構造和功用,可以看出推鐮是最早的一種收割機,而蕎麥則是最早使用機械收割的作物。
蕎麥的栽培比較簡單。因為它的全生育期極短。可以在主作收獲後,補種一熟蕎麥,既增加復種指數,又便於與其他作物輪作換茬。這種情況在明清時期比較普遍。《天工開物》說「凡蕎麥南方必刈稻,北方必刈菽稷而後種」。《農圃便覽》也說收稷後「將地種養麥」。《馬首農言》亦說「蕎麥多在本年麥田種之」。明代《養余月令》、清代《救荒簡易書》等都指出蕎麥可與苜蓿混種,至「刈蕎時,苜蓿生根,明年自生。」《農桑經》主張「田多者,年年與菜子夾種」。
蕎麥作為一種傳統作物在全世界廣泛種植,但在糧食作物中的比重很小。世界性蕎麥多指甜蕎,苦蕎在國外視為野生植物,也有作飼料用的,只有我國有栽培和食用習慣。全球蕎麥種植面積700~800萬公頃,總產量500~600萬噸,主要生產國有前蘇聯、中國、波蘭、法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前蘇聯為世界蕎麥生產大國,種植面積約300~400萬公頃,佔全球總播種面積的近一半,平均每公頃產量約615kg,總產量約200餘萬噸。中國的蕎麥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種植面積曾達到220萬公頃,總產量為90萬噸,平均每公頃產量為405kg,但由於受蕎麥自身生物學特性和農民長期栽培習俗的影響,中國蕎麥過去主要作為救災補種、高寒作物對待,耕作粗放,產量低,產銷脫節,商品率很低,加之農業生產的發展和高產作物的推廣,因而播種面積逐年減少。近年來農業、醫學及食品營養學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蕎麥特別是苦蕎麥,其營養價值居所有糧食作物之首,不僅營養成分豐富、營養價值高,而且含有其它糧食作物所缺乏和不具有的特種微量元素及葯用成分,對現代「文明病」及幾乎所有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有預防和治療功能,因而受到各國的重視。蕎麥生產和保健食品開發呈現新的發展勢頭,蕎麥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也正在提高。據1986年不完全統計,全國20個省區蕎麥種植面積為72.2萬公頃,總產51萬噸,平均每公頃產量為705公斤。其中苦蕎約17.6萬公頃,總產22萬噸,平均每公頃產量為1249.5公斤;甜蕎54.6萬公頃,總產29萬噸,平均每公頃產量為531公斤。
涼山州為四川省蕎麥的集中產區之一,作為涼山州高二半山以上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達6萬公頃,其中苦蕎4.8萬公頃,總產11萬噸,產量約佔全國的1/2。全州有適於蕎麥種植的耕地7萬公頃。具有開發蕎麥製品的巨大潛力,作為原料基地,每年可向加工企業提供上千萬公斤的商品蕎麥。
【生產意義】
1.農業地位
蕎麥生育期短,從種到收一般只有七十到九十天,早熟品種五十多天即可收獲。蕎麥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生長發育快,在作物布局中有特殊的地位:①在無霜期短、降水少而集中、水熱資源不能滿足大糧作物種植的廣大旱作農業區和高寒山區是蕎麥的生產區;②在無霜期較長、人均土地較少而耕作較為粗放的農業區,蕎麥作為復播填閑作物;③在遭受旱、澇等自然災害影響,秧苗枯死或主栽作物失收後,蕎麥是重要的備荒救災作物;④蕎麥壓青是改良輕沙土的措施之一,壓青可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和養分;⑤蕎麥還可將土壤中不易溶解的磷轉化為可溶性磷,也可將難溶性鉀轉化為可溶性鉀,留存於土壤中,供後作吸收利用。
蕎麥播種3~5天就能出苗,並快速地生長發育,封攏後能抑制大多數雜草生長。種蕎麥省時省工,在農時安排上,蕎麥從耕翻、播種到管理,通常都在其它作物之後,可調節農時,全面安排農業生產,實現低投入高產出的經濟效益。隨著我國蕎麥科研和產業開發的發展,蕎麥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正在由「救災補種」作物轉變為農民脫貧致富的經濟小作物。
2.營養價值
蕎麥營養豐富,據分析:其籽粒含蛋白質7.94~17.15%、脂肪2.00~3.64%、澱粉67.45~79.15%、纖維素1.04~1.33%。日本學者研究報導:蕎麥的營養效價指標為80~92(小麥為70,大米為50)。
根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研究所對我國主要糧食的營養成分分析,蕎麥麵粉的蛋白質含量明顯高於大米、小米、小麥、高粱、玉米麵粉及糌粑。蕎麥麵粉含18種氨基酸,氨基酸的組分與豆類作物蛋白質氨基酸的組分相似。脂肪含量也高於大米、小麥麵粉和糌粑。蕎麥脂肪含9種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亞油酸含量最多,占脂肪酸總量的75%,還含有棕櫚酸19%、亞麻酸4.8%等。此外,還含有檸檬酸、草酸和蘋果酸等有機酸。蕎麥還含有微量的鈣、磷、鐵、銅、鋅和微量元素硒、硼、碘、鎳、鈷等及多種維生素:Vb、Vb2、Vc、Ve、VPP、VP,其中VP(蘆丁)、葉綠素是其它谷類作物所不含有的。蕎麥籽粒的營養成分因品種和栽培條件不同而存在差異。這些物質在人體的生理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食物的優質化和多樣化,蕎麥將作為健康食品受到人們的青睞。
3.飼用價值
蕎麥籽粒、皮殼、秸稈和青貯都可喂養畜禽,而廣泛用作牲畜飼料的是碎粒、米糠和皮殼。蕎麥碎粒是珍貴飼料,富含脂肪、蛋白質、鐵、磷、鈣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其營養價值為玉米的70%。有資料報導,用蕎麥粒喂家禽可提高產蛋率,也能加快雛雞的生長速度;餵奶牛可提高奶的品質;喂豬能增加固態脂肪,提高肉的品質。蕎麥比其它飼料作物生育期短,既可在無霜期短的地區直播,也可在無霜期長的地區復播,能在短時期內提供大量優質青飼料。
4.蜜源作物
蕎麥是我國三大蜜源作物之一,甜蕎花朵大、開花多、花期長,蜜腺發達、具有香味,泌蜜量大。大面積種植蕎麥可促進養蜂業和多種經營的發展,而且可以提高蕎麥的受精結實率。蕎麥田放蜂,產量可提高20~30%或更高。
5.食用價值
蕎麥食味清香,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以及日本、朝鮮、前蘇聯都是很受歡迎的食品。蕎麥食品是直接利用蕎米和蕎麥麵粉加工的。蕎米常用來做蕎米飯、蕎米粥和蕎麥片。蕎麥粉與其它麵粉一樣,可製成面條、烙餅、麵包、糕點、蕎酥、涼粉、血粑和灌腸等民間風味食品。日本人很喜歡吃蕎麥面條,全國約有五千餘家蕎面館。蕎麥還可釀酒,酒色清澈,久飲益於強身健體。蕎葉中的營養也十分豐富,國內外對蕎葉的開發和研究正在興起,有利用干葉製作蕎麥茶葉的,也有利用蕎麥苗作蔬菜的。
6.出口創匯
蕎麥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我國的蕎麥在國際市場上以「粒大、皮薄、質優」享有盛譽,主要出口日本及歐洲有關國家。近年來,由於科學研究的進展,蕎麥的葯用價值得到新的認識,各省區已在逐漸由出口原糧變為深加工產品。蕎麥在國際市場上本來就價位較高,我國蕎麥出口量每年尚不足國際市場需求量的十分之一,所以蕎麥在外貿出口中屬緊俏物資。
7.副產品的利用
蕎麥營養豐富,不僅能給人糧、給畜草、給禽料、給蜜源,還能防病治病強身健體,蕎麥皮歷來是做枕心的好材料,長期使用蕎麥皮枕頭有清熱明目作用。近代研究表明:蕎麥皮的灰分中碳酸鉀含量約佔4.6%,苦蕎皮的蘆丁含量高達30%,現在蕎麥皮出口價格高於蕎麥,估計多用於醫葯及工業上的開發研究,所以蕎麥深加工的綜合利用工程大有可為。我國近年蕎麥特別是苦蕎麥在食品、釀造、醫葯等領域的產業開發已居世界領先地位,產品出口比原糧出口增值數倍至數十倍。
蕎麥由於其獨特的營養價值被認為是世界性的新興作物。它是小宗作物,但卻能彌補大宗作物優勢的不足和不具有的成分:它能種植在大宗作物不能種植的生育期短、冷涼地域和瘠薄土壤,它不僅含有大宗作物含有的營養成分,而且還含有大宗作物不含的而且是人體所必須成分。蕎麥全身是寶,幼枝嫩葉、莖葉花果、根和秸稈、外殼米面無一廢物。從自然資源的利用到養地增產,從農業到養殖業,從食品工業到輕化工生產,從食品(食葯同源)到保健防病,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特別是在阿壩州日益興起的旅遊事業中,都有不可低估的市場前景,在特色農業中,蕎麥更將顯示特有的經濟價值。因此,大力發展蕎麥生產,變蕎麥的資源優勢為商品優勢,實現增產增收,對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防禦疾病、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高半山脫貧致富,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營養價值】
(一)營養品質
蕎麥營養豐富,無論是甜蕎還是苦蕎,是籽粒還是莖、葉、花,其營養價值都很高。蕎麥和其他主要糧食營養成分的比較(表1)。
從表1可見,苦蕎粉的蛋白質、脂肪都高於小麥麵粉和大米。蛋白質也高於玉米粉,而脂肪卻低於玉米粉。維生素B2高於小麥麵粉、大米和玉米粉的4~24倍,蘆丁和葉綠素卻為禾穀類糧食所缺乏。礦質營養元素也都不同程度高於其他糧食。苦蕎麥含蛋白質9.3%~14.9%,脂肪1.7%~2.8%,澱粉63.6%~73.1,因品種、種植地區和籽粒新鮮程度有較大差異。與甜蕎相比,苦蕎的蛋白質高61.5%、脂肪高56.9%、維生素B2高3.16倍,維生素P高13.5倍。
(二)營養分布
蕎麥果實脫去外殼後得到的含種皮或不含種皮的籽粒,稱蕎麥米,甜蕎籽粒叫甜蕎米,苦蕎籽粒叫苦蕎米。蕎麥果實或蕎麥米均可碾磨成蕎麥粉來製作食品。蕎麥米的營養成分分布與小麥、大米等大宗糧食一樣呈現從外圍向中心逐漸降低的規律,即外層的營養成分最高,向內逐漸降低,到中心部分最低。將蕎麥米按全粉、外層粉和心粉分別加工,則顯示了營養成分從外圍向中心逐漸降低的規律(表2)。
從表2可看出,外層粉是靠近種皮部分的粉,營養成分含量高,特別是其他谷類糧食所不含的維生素P(蘆丁)和葉綠素。
(三)營養成分
1、蛋白質
苦蕎的蛋白質組分不同於其他谷類作物,其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較高,約占蛋白質總量的46.93%,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較低,分別為3.29%和15.57%,僅為小麥的1/10和1/2。而殘渣蛋白為34.32%,為小麥麵粉2.7%的12.7倍(表3)。苦蕎粉和小麥麵粉這種蛋白質組分的差異,造成了麵食品加工特性的差異。苦蕎粉的麵筋含量很低,近似豆類蛋白,蛋白質總量低由於大米、小麥和玉米。
(1)氨基酸:苦蕎中含19種氨基酸,不但含量高,且組分良好。苦蕎氨基酸每100克含量為5.1161克,比小麥含量(3.401克)高50.42%;比大米含量(4.3424克)高17.82%;比玉米含量(4.653克)高9.95%;比甜蕎含量(3.1721克)高61.28%。氨基酸中的成人和兒童必需的組氨酸和精氨酸都較高,以精氨酸為例,苦蕎含量每100克為1.014克,為小麥含量0.429克的2.36倍,為水稻0.745克的1.36倍,為玉米含量0.47克的2.16倍,為甜蕎0.5484克的1.84倍。
在人體中必需的8種氨基酸中,苦蕎含量都高於小麥、大米、玉米和甜蕎。尤其是富含谷類作物最易缺少的賴氨酸,苦蕎含量是小麥的2.8倍、玉米的1.9倍、大米的1.8倍、甜蕎的1.6倍。色氨酸含量,苦蕎是玉米的2.4倍、甜蕎的1.71倍、小麥的1.6倍,並高出大米含量的15%。
(2)蛋白質質量:優質蛋白質是含量豐富,氨基酸比例適當的蛋白質。目前,國際上常以「化學分」作為食物蛋白質營養價,化學分值越高,蛋白質越易消化,質量越高。雞蛋的蛋白質組成是接近人體需求最優的氨基酸組分,化學分值為100,以雞蛋為氨基酸組分的標准,比較苦蕎粉、小麥麵粉、黃豆粉和玉米粉的營養價(表4)。
從表4可見,苦蕎粉中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與雞蛋最接近,賴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含量較高,只是蛋氨酸稍低於玉米粉,但也為雞蛋的55%,遠較小麥麵粉和玉米粉的40%為高。苦蕎的化學分為55,比小麥化學分38,大米化學分49,玉米化學分40為高,所以苦蕎的蛋白質質量在穀物中有較高的價值。
歐盟漢斯(M.HAAS,1994)認為,蕎麥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很高,化學分為81,比表4所列要高。而且,在賴氨酸綜合物中有一種新的氨基酸「酵母氨酸」。
2、脂肪
苦蕎脂肪含量較高,為2.1%~2.8%,在常溫下呈固形物,黃綠色、無味,不同於一般禾穀類糧食。苦蕎脂肪的組分較好,含9種脂肪酸,其中最多為高度穩定、抗氧化的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和亞油酸,占總脂肪酸的87%(表5)。
另外在苦蕎中還含有硬脂酸、肉豆蔻酸和未知酸。硬脂酸為2.51%,肉豆蔻酸為0.35%。苦蕎脂肪酸含量因產地而異。
3、澱粉和膳食纖維
苦蕎籽粒中澱粉的含量因地區和品種存有差異。蕎麥中的澱粉近似大米澱粉,但顆粒較大,與一般谷類澱粉比較,蕎麥澱粉食用後易於人體消化吸收。
苦蕎粉中含有膳食纖維3.4%~5.2%,其中可溶性膳食纖維約占膳食纖維總量的20%~30%,約0.68~1.56%,高於玉米粉膳食纖維8%,甜蕎粉膳食纖維60.39%,是小麥麵粉膳食纖維1.7倍和大米膳食纖維的3.5倍,膳食纖維的日標准攝入量為20~25克。對以苦蕎為主食的四川涼山州彝族同胞調查顯示:食用苦蕎具有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及LDL膽固醇含量,推斷是來自苦蕎的膳食纖維的作用。當然,苦蕎膳食纖維還具有化合氨基肽的作用。
據近期研究,在人類營養中助消化澱粉的作用類似膳食纖維。斯洛維尼亞克列夫特(I.Kreft)教授等的澱粉水熱處理試驗結果認為,蕎麥可用作糖尿病人的良好補充飲食,因為經水熱處理的蕎麥澱粉和小麥麵包相比,可以獲得有利於葡萄糖的緩慢性釋放和相對高比例的耐消化澱粉。
4、維生素
苦蕎粉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維生素P,其中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維生素B1 和維生素PP顯著高於大米,維生素B2亦高於小麥麵粉、大米和玉米粉1~4倍,有促進生長、增進消化、預防炎症的作用,蕎麥中還含有維生素B6,苦蕎的維生素B6約為0. 02毫克/克。
蕎麥含有其他谷類糧食所不具有的維生素P(蘆丁)及維生素C。蘆丁是生物類黃酮物質之一,是一種多元酚衍生物,屬芸香糖苷,它和煙酸(維生素PP)都有降低血脂和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及血管脆弱性的作用。維生素P與維生素C並存,苦蕎粉中維生素P含量有的高達6%~7%,而甜蕎僅含有0.3%左右,其含量差數在20倍以上。苦蕎中維生素C含量為0.8~1.08毫克/克。而有促進細胞再生,防止衰老作用的維生素E,含量為1.347毫克/克。
5、礦質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
苦蕎麥粉中含有多種礦質營養元素,對人體功能和食品營養已引起關注。人們已知苦蕎是人體必需營養礦質元素鎂、鉀、鈣、鐵、鋅、銅、硒等的重要供源。鎂、鉀、鐵的高含量展示苦蕎粉的營養保健功能。
苦蕎中鎂為小麥麵粉的4.4倍,大米的3.3倍。鎂元素參與人體細胞能量轉換,調節心肌活動並促進人體纖維蛋白溶解,抑制凝血酶生成,降低血清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病的作用。
苦蕎中鉀為小麥麵粉2倍,大米的2.3倍,玉米粉的1.5倍。鉀元素是維持體內水分平衡、酸鹼平衡和滲透壓的重要陽離子。
苦蕎中鐵元素十分充足,含量為其他大宗糧食的2~5倍,能充分保證人體製造血紅素對鐵元素的需要,防止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苦蕎中的鈣是天然鈣,含量高達0.724%,是大米的80倍,食品中添加苦蕎粉能增加含鈣量。
鋅與味覺障礙的關系令人注目。
苦蕎中還含有硒元素,有抗氧化和調節免疫功能,在人體內可與金屬相結合形成一種不穩定的「金屬硒蛋白」復合物,有助於排除體內的有毒物質。蕎麥被國家種質庫譽為寶貴的富硒資源,硒是聯合國衛生組織確定的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而且是該組織目前唯一認定的防癌抗癌元素。國內外醫學研究證實:人體缺硒會造成重要器官的機能失調,人體有40多種疾病與飲食缺硒有關。美國癌症研究所醫學專家指出,適量的硒幾乎能防止一切癌變。美國倡導每人每日飲食硒的攝入量為200μg,我國因為有71%的地區處於低硒或缺硒狀況,我國營養學會建議每人每日飲食硒的攝入量為50μg。目前,北京、太原等大城市的調查結果多低於50μg。國外食品硒的來源多為將無機硒添加在飼料中轉化,在食物鏈上為二級吸收,蕎麥硒為天然有機硒,以綠色植物為載體,所以十分珍貴,開發前景廣闊。
6、其他
苦蕎中還含有較多的2,4-二羥基順式肉桂酸,含有抑制皮膚生成黑色素的物質,有預防老年斑和雀斑發生的作用。還含有阻礙白細胞增殖的蛋白質阻礙物質。
【形態特徵】
1.根
為直根系,有一條較粗大、垂直向下生長的主根,其上長有側根和毛根。在莖的基部或者匍匐於地面的莖上也可產生不定根。根一般入土深度為30-50cm。
2.莖
大部分種類的莖直立,有些多年生野生種的基部分枝呈匍匐狀。莖光滑,無毛或具細絨毛,圓形,稍有稜角,幼嫩時實心,成熟時呈空腔。莖粗一般0.4~0.6cm,莖高60~150cm,最高可達300cm。有膨大的節,節數因種或品種而不同,為10~30個不等。莖色有綠色、紫紅色或紅色。莖可形成分枝,因種、品種、生長環境、營養狀況而數量不等,通常為2~10個。多年生種有肥大的球塊狀或根莖狀的莖。
3.葉
葉包括葉片和葉柄。葉片呈圓腎形,基部微凹,具掌狀網脈;葉柄細長。真葉分葉片、葉柄和托葉鞘三個部分。單葉,互生,三角形、卵狀三角形、戟形或線形,稍有角裂,全緣,掌狀網脈。葉片大小在不同類型中差異較大,一年生種一般長6~10cm,寬3.5~6cm,中下部葉柄較長,上部葉葉柄漸短,至頂部則幾乎無葉柄。托葉鞘膜質,鞘狀,包莖。
4.花序
為有限和無限的混生花序,頂生和腋生。簇狀的螺狀聚傘花序,呈總狀、圓錐狀或傘房狀,著生於花序軸或分枝的花序軸上。
5.花
多為兩性花。單被,花冠狀,常為5枚,只基部連合,綠色、黃綠色、白色、玫瑰色、紅色、紫紅色等。雄蕊不外伸或稍外露,常為8枚,成兩輪:內輪3枚,外輪5枚。雌蕊1枚,三心皮聯合,子房上位,1室,具3個花柱,柱頭頭狀。蜜腺常為8個,發達或退化。有雌雄蕊等長花型,或長花柱短雄蕊和短花柱長雄蕊花型。
6.果實
大部為三棱型,少有2或多棱不規則型。形狀有三角形、長卵圓形等,先端漸尖,基部有5裂宿存花被。果實的棱間縱溝有或無,果皮光滑或粗糙,顏色的變化,翅或刺的有無,是鑒別種和品種的主要特徵。瘦果中有種子一枚,胚藏於胚乳內,具對生子葉。
【生長條件】
1.溫度
蕎麥是喜溫作物,生育期要求10℃以上的積溫1100~2100℃。蕎麥種子發芽的最適宜溫度為15~30℃。播種後4~5天就能整齊出苗。生育階段最適宜的溫度是18~22℃;在開花結實期間,涼爽的氣候和比較濕潤的空氣有利於產量的提高。當溫度低於13℃或高於25℃時,植株的生育受到明顯抑制。蕎麥耐寒力弱,怕霜凍,因此栽培蕎麥的關鍵措施之一,就是根據當地積溫情況掌握適宜的播種期,使蕎麥生育期處在溫暖的氣候條件下,開花結實處在涼爽的氣候環境中,保證在霜前成熟。
2.水分
蕎麥是喜濕作物,一生中約需要水760~840立方米,比其它作物費水;抗旱能力較弱。蕎麥的耗水量在各個生育階段也不同。種子發芽耗用水分約為種子重量的40~50%,水分不足會影響發芽和出苗;現蕾後植株體積增大,耗水劇增;從開始結實到成熟耗水約占蕎麥整個生育階段耗水量的89%。蕎麥的需水臨界期是在出苗後17~25天的花粉母細胞四分體形成期,如果在開花期間遇到乾旱、高溫,則影響授粉,花蜜分泌量也少。當大氣濕度低於30~40%而有熱風時,會引起植株萎蔫,花和子房及形成的果實也會脫落。蕎麥在多霧,陰雨連綿的氣候條件下,授粉結實也會受到影響。
3.日照
蕎麥是短日照作物,甜蕎對日照反應敏感,苦蕎對日照要求不嚴,在長日照和短日照條件下都能生育並形成果實。從出苗到開花的生育前期,宜在長日照條件下生育;從開花到成熟的生育後期,宜在短日照條件下生育。長日照促進植株營養生長,短日照促進發育。同一品種春播開花遲,生育期長;夏秋播開花早,生育期短。不同品種對日照長度的反應是不同的,晚熟品種比早熟品種的反應敏感。蕎麥也是喜光作物,對光照強度的反應比其它禾穀類作物敏感。幼苗期光照不足,植株瘦弱;若開花、結實期光照不足,則引起花果脫落,結實率低,產量下降。
4.養分
蕎麥對養分的要求,一般以吸取磷、鉀較多。施用磷、鉀肥對提高蕎麥產量有顯著效果;氮肥過多,營養生長旺盛,「頭重腳輕」,後期容易引起倒伏。蕎麥對土壤的選擇不太嚴格,只要氣候適宜,任何土壤,包括不適於其它禾穀類作物生長的瘠薄、帶酸性或新墾地都可以種植,但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為最適合。酸性較重的和鹼性較重的土壤改良後可以種植。
我國是蕎麥起源中心之一,栽培歷史悠久,種植經驗豐富,但因蕎麥在作物布局中的地位長期不受重視,八十年代以前,我國蕎麥科研尚屬空白,雖起步晚,但發展較快,尤以在栽培技術的研究方面,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技術系統體系,概括而言,要實現蕎麥高產,應做到六個改變:改賴茬賴地為好茬好地;改粗放耕作為精耕細作;改撒播為條播合理密植;改不施肥為科學施肥;改農家品種為優良品種;改只種不管為精細管理。
【栽培技術】
1.選種
選用良種是投資少、收效快,提高產量的首選措施,阿壩州蕎麥品種多,各有不同的適應性,因此要因地制宜。主栽品種選用經提純復壯的地方品種和育成的「川蕎1號」、「西蕎1號」等。在二半山區選用「大苦蕎」、「細圓粒蕎」、「川蕎1號」、西蕎1號」等抗逆性強,豐產性能好的中熟及中晚熟品種,能獲得較高的產量。在高二半山區選用「西蕎1號」、「豬屎蕎」等耐寒耐瘠的品種,能獲得較穩定的產量。在低二半山區,選用「川蕎1號」、「西蕎1號」、「大苦蕎」、「水蕎」等早中熟高產的品種。
2.選茬整地
(1)選茬
輪作制度是農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輪作,也稱換茬,是指同一地塊上於一定年限內按一定順序輪換種植不同種作物,以調節土壤肥力,防除病蟲草害,實現作物高產穩產,「倒茬如上糞」說明了輪作的意義。連作導致作物產量和品質下降,更不利於土地的合理利用。蕎麥對茬口選擇不嚴格,無論在什麼茬口上都可以生長,但忌連作。為了獲得蕎麥高產,在輪作中最好選擇好茬口,比較好的茬口是豆類、馬鈴薯,這些都是養地作物;其次是玉米、小麥、菜地茬口,這些都是用地作物,也是蕎麥的主要茬口。
(
8. 蕎麥的作用
蕎麥的作用:
1.由於蕎麥當中含有極其豐富的維生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血管的彈性,能夠極大的促進血液的流通。
2.可以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3.蕎麥本身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相比較小麥麵粉和大米,其所含有的蛋白質和脂肪都沒有蕎粉高。維生素B2是小麥麵粉、玉米粉和大米的4-24倍。蕎麥中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比一般的精製大米多10倍左右,因此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4.其中的蘆丁成分可以降低血脂和膽固醇、軟化血管。煙酸成分能夠提高解毒能力,加速機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
9. 蕎麥種植前景及經濟效益如何
環縣可栽培的農作物有7個大類242個品種。盛產的冬(春)小麥、蕎麥、糜子、穀子、玉米、高粱、洋芋、燕麥等是食品釀造工業的上好原料,其中蕎麥、苦蕎、小綠豆、燕麥等有較高的葯用價值。胡麻、芸芥、葵花、豆類等各類經濟作物產量可觀。全縣養羊72萬只,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灘羊飼養量佔全國十分之一。縣南部盛產優質蘋果、曹杏、桃、梨、核桃、花椒等。還有野生葯材80多種,其中甘草、秦艽、麻黃、遠志等大宗名貴葯材質量上乘,年產100萬公斤以上。農副土特產品主要有黃花菜、羊絨、羊毛、山羊板皮、二毛裘皮、葵花籽和亞麻油等。黃花菜(又名金針菜)果長肉厚,色澤金黃,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酒席上的美味菜餚。綿羊毛細而長,柔性好,吸水性好,保暖性強,貨源充足,是加工地毯的上好原料,全縣年產羊毛58萬公斤。二毛裘皮為馳名中外的"裘中之珍",是本縣出口的主要產品之一,年產羊皮12萬張,其中二毛裘皮3萬張。葵花籽是休閑保健食品,含油量高,營養豐富,是製作味精、餅干、麵包、掛面的主要原料。亞麻油(俗稱胡麻油)是輕化工業和食用的優質油品,被評為省優產品,年產量200萬公斤,曾於1994年在蒙古烏蘭巴托召開的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10. 蕎麥面都有什麼營養價值
一、營養價值
1、蕎麥蛋白質中含有豐富的賴氨酸成分,鐵、錳、鋅等微量元素比一般穀物豐富,而且含有豐富膳食纖維,是一般精製大米的10倍,所以蕎麥具有很好的營養保健作用。
2、蕎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纖維,同時還含有煙酸和蘆丁(芸香甙),蘆丁有降低人體血脂和膽固醇、軟化血管、保護視力和預防腦血管出血的作用。
3、蕎麥中的某些黃酮成分還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因此,蕎麥還有"消炎糧食"的美稱,另外這些成分還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4、蕎麥含有的煙酸成分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強解毒能力,還具有擴張小血管和降低血液膽固醇的作用。
二、注:《食療本草》一書中說:"蕎麥難消,動熱風,不宜多食"。指的是蕎麥面氣味甘平而寒。醫聖孫思邈曾說過"蕎麥面酸,微寒,食之難消,久食動風,不可合黃魚食"的話。由此可見,蕎麥性寒,黃魚多脂,都是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盡量避免同食。
(10)山蕎麥籽有什麼經濟價值擴展閱讀:
1、蕎麥原產於中亞,古代就已經傳入中國。蕎麥多產於高寒地區,可以生長在貧瘠的土地上,像山西朔州山區,陝北,土地貧瘠,不適合種小麥。所以那裡自古就有食用蕎麥的習慣。
2、日本人最初食用蕎麥時,由於制粉技術落後,只是簡單地把蕎麥粒做熟了吃,這種情況持續了幾個世紀。鐮倉時代(1185~1333年),中國的手工制粉技術傳入日本,日本有了蕎麥粉,於是人們開始長吃蕎麥面糕。
3、日本蕎麥面這兩種脂肪酸在人體內起著降低血脂的作用,同時又是一種重要激素-前列腺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蕎麥面中的維生素D1、B2是小麥粉的3-20倍,為一般穀物所罕見。蕎麥面的最大營養特點是一般食物很少具備的,即同時含有大量煙酸和蘆丁。這兩種物質都具有降低血脂和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有重要的防治作用,是治療心血管病的良葯。
4、蕎麥面還含有較多的礦物質,特別是磷、鐵、鎂,對於維持人體心血管系統和造血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義。每100克的能量約為1411千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