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拉美經濟狀態
大家都認為 21世紀將屬於太平洋,但他卻認為 21世紀「也可以是拉美世紀」。而在拉美地區,人們一直談論的是較為低調的「拉美10年」。不管怎樣,是對這個地區的表現作一番考查的時候了。答案是「相當出色」。在歐洲和美國深陷經濟停滯的同時,拉美的領導人能夠以某種自得的心態審視整個世界。 在人們現存的記憶中,「拉美」和 「金融危機」這兩個詞第一次沒有被例行公事般聯系在一起。拉美地區經濟增長強勁,銀行財務狀況良好。貧富不均現象有所下降——盡管在其他地方貧富差距出現了上升。貧困人口在1990年時估計佔到拉美地區5.8億總人口的大約50%,而現在這一比例已下降到30%。 曾經與「拉美新左翼」綁在一起的煽動性意識形態也退卻了。與之相反的是,中間路線的實用主義成為了大多數拉美領導人的標志,他們在重視減貧脫困的同時,也重視宏觀經濟的穩定。時代真的在發生迅速變化。 巨大的挑戰猶在——尤其是社會動盪、落後的教育體系和不堪重負的基礎設施。在歐洲或全球出現危機的情況下,拉美地區也無法獨善其身。不過,該地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胸有成竹地應對這樣的危機。 拉美世紀接下來的近90年時間將會怎樣?貿易是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指標。墨西哥、哥倫比亞、智利和秘魯四國——它們的國內生產總值之和為1.7萬億美元——就地區關稅聯盟進行的談判已經引發了關於兩個新興的拉美地區的議論:其中一個是處在大西洋上的巴西、阿根廷和委內瑞拉,另一個則是處於環太平洋帶上的正在更加迅速地實現自由化的國家群體。若果真如此,那麼它將確認早已存在的趨勢:拉美的「大西洋」經濟體傾向於比「太平洋」經濟體更具保護主義色彩。 如果新實用主義真的成為拉美地區的標志,那麼貿易自由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深遠的制度變革——的程度可能會是巨大的。它甚至會比過時的、已成為 20世紀明顯標志的「左傾」與「右傾」的政治對立更能說明該地區的風雲際會。而這種貿易自由化也將成為21世紀漸入佳境的一個喜人標志。
Ⅱ 拉丁美洲現階段的經濟狀況
拉丁美洲均為發展中國家,自然資源豐富但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拉丁美洲地區居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以初級加工為主,經濟平穩較慢發展。
市場條件:拉丁美洲許多地區氣候適宜。雨水充足,土壤肥沃,農產豐富。主要糧食作物有稻米、小麥和玉米。經濟作物以甘蔗、咖啡、香蕉、棉花最重要。糖產量約佔世界糖產量的四分之一,加勒比海地區有「世界糖罐」之稱,古巴是世界上出口唐最多的國家。咖啡產量已遠遠超過非洲,國際市場上的咖啡,60%以上來自拉丁美洲,巴西生產和出口的咖啡,均居世界首位。香蕉產量也大,出口量約佔世界總出口量的80%。厄瓜多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蕉出口國,宏都拉斯、巴拿馬、瓜地馬拉等國也有大量出口。棉花產量增長很快,不少國家出口棉花,以巴西和墨西哥的出口量最大。此外,還有面積廣大的森林和豐富的沿海漁業資源,秘魯沿岸海域是世界著名大漁場之一。
拉美地區具有發展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巨大潛力。全地區耕地面積達1.6億公頃,約占總面積的7.7%;適宜耕種的土地面積為5.7億公頃。拉美地區普遍種植玉米、小麥、水稻、豆類等多種糧食作物和甘蔗、香蕉、可可、棉花、柑橘、咖啡等經濟作物。其中巴西的咖啡、香蕉、木薯產量居世界第1位,大豆產量居世界第2位,可可產量居世界第3位。南美洲有大面積的草場、牧場,草原面積約4.4億公頃,約佔全洲總面積的25%和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4%以上,適宜大規模發展畜牧業。阿根廷的牧場面積達1.4億公頃,潘帕斯草原是拉美著名的天然牧場,生產的大量優質牛、羊肉馳名於世。
此外拉丁美洲水力:拉美地區河流眾多,縱橫交錯,大的河流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以流域面積計,84%的河流注入大西洋,11%的河流注入太平洋,其餘5%的河流為內河。拉美地區降水量豐富,平均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區佔大陸面積的70%;又有來自安第斯山的雪水匯集,水力資源十分豐富,估計水力蘊藏量為4.67億千瓦,約佔世界水力蘊藏量的16.9%,僅巴西水力資源就達2.13億千瓦。拉美地區已開發的水力資源約佔世界水力資源的3.6%,集中在亞馬孫河的一些主要支流、巴拉那河、聖弗朗西斯科河、奧里諾科河等河流上。
礦產:拉美地區礦業資源豐富,現代工業所需最基本的20多種礦物資源的絕大部分都有,有些礦物儲量居世界前列。例如墨西哥已探明石油儲量達103億噸,委內瑞拉的石油儲量為80多億噸,均居世界前列。拉美地區天然氣已探明儲量約3萬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和阿根廷。鐵礦儲量約1000億噸,巴西的鐵礦儲量居世界前列,其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2位。銅儲量約在1億噸以上,居各洲之首,智利銅儲量居世界第2位,秘魯居世界第4位。煤蘊藏量約500億噸,主要分布在哥倫比亞和巴西,僅哥倫比亞煤蘊藏量就多達240億噸。此外,巴西的鈹、鉭、鈮,蘇利南和牙買加的鋁土,墨西哥的銀、硫磺,智利的硝石,古巴的鎳,哥倫比亞的綠寶石等均居世界前列。
海產品: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海岸線綿長,東西有兩洋環抱,又面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漁業資源豐富,有許多天然漁場,如秘魯、智利沿海,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巴西沿海以及南大西洋等海域都是世界重要的漁場,盛產沙丁魚、金槍魚、鱸魚、鯖魚、鱈魚以及多種蝦類。捕魚量居世界前列。此外,拉美地區內河盛產淡水魚,其種類多達2500~3000種以上。
涉外經濟狀況你就自己分析吧。
Ⅲ 拉美與北美一樣資源豐富,拉美經濟為什麼沒有象北美一樣迅速發展起來
主要是美國在發展的時候,資本家考慮到工人的民生處境,適當的提高了工人的工資,使得工人在必要花銷外,還有相當多的資金,可以用來休閑消費。(最開始是福特汽車公司為推銷汽車而提高工人工資的)因此,美國社會相對河蟹,人民的消費能力高,貧富差距不斷減小,所以經濟能夠良性發展。
而拉美地區的資本家過分剝削工人,導致工人非常貧窮,不僅消費疲軟,而且犯罪率高,導致經濟環境惡劣,貧富差距不斷變大,惡性循環。所以拉美地區經濟很糟糕。
這正應驗了《論語》中孔子的一句話:不患寡,患不均。(不怕貧窮,怕分配不均衡)
Ⅳ 人民日報經濟透視:拉美經濟怎麼了
拉美經濟穩定性差的根源在於過度外債。拉美地區可說是深受新自由主義之害的重災區。20世紀80年代,拉美地區普遍爆發了債務危機和經濟危機。此時,新自由主義乘虛而入。1985年美國以解決拉美債務危機為由,提出以新自由主義為基礎的「貝克計劃」。該計劃要求,拉美國家必須對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放鬆對外資的限制,實現價格自由化等。到90年代初,美國政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更利用貸款的附加條件,強制拉美國家進行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改革,即推銷「華盛頓共識」。拉美地區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改革的聲勢之大,范圍之廣、影響之深,在拉美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有人稱之為拉美大陸的一次「經濟政變」。這場變革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如有的國家實現了從封閉的進口替代模式轉向外向發展模式,惡性通貨膨脹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總的來看,「改革」動作大、發展成效小。不僅如此,拉美新自由主義改革還帶來了一系列嚴重問題,如國有企業私有化,使一些產業向私人資本和外國資本集中,失業問題更為嚴重;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兩極分化和貧困化十分嚴重;民族企業陷入困境;國家職能明顯削弱,社會協調發展被嚴重忽視;金融自由化導致金融危機瀕發,如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1999年的巴西貨幣危機和2001年的阿根廷債務危機等。從分析中不難看出,拉美國家在改革前和改革初期,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還是相對穩定的,但伴隨新自由主義政策的實施,情況明顯惡化。據了解,GDP曾居於世界第九的阿根廷已經淪為該地區貧窮國家。當然,學術界對此問題爭論較大:有的認為,阿根廷危機是新自由主義改革的必然結果;也有的認為,新自由主義政策促成了阿根廷危機,但不是唯一的根源。但如果他們不實行新自由主義改革,就不可能導致危機。推行新自由主義,使阿根廷實施了大刀闊斧的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革,這便使外資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主導地位,以致在經濟危機中由於找不到可作抵押的國有資產而難以向國外金融機構貸款,從而使大批民族企業倒閉,有些城市的失業率高達15-20%。
Ⅳ 當下經濟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拉美國家應該選擇怎樣的發展道路
擴張性經濟政策道路。
1、在2020年拉美經濟逆全球化形勢背景下仍不容樂觀。拉加經委會認為,由於2020年世界經濟和貿易活動持續疲軟,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等因素,拉美經濟增長仍將乏力。拉美國家要實現經濟加速發展,必須選擇施行相互協調的擴張性經濟政策的發展道路。
2、拉加經委會指出,確保宏觀金融穩定和債務的可持續性,是拉美國家在經濟上面臨的最大挑戰。拉美迫切需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是在進一步促進出口多元化的基礎上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
Ⅵ 拉丁美洲第三產業發展情況如何
拉美的第三產業發展情況要依各國情況而定,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委內瑞拉等國的第三產業發展較好,還有很多國家目前尚依賴礦業製造業的發展,第三產業發展質量有待提高。拉丁美洲的加勒比地區,信息服務業發展較好,在世界上處於中等偏上水平。墨西哥的經濟實力居拉美第二,經濟發展受美國影響很深,其第三產業發展經常因為美國投資的原因出現停滯中美洲國家裡,哥斯大黎加的發展最好,全民幸福指數排名世界第一,其第三產業主要是圍繞旅遊業。南美的巴西,金磚四國之一,是中上等收入的國家,第三產業發展的較好,環境質量優於同樣是金磚四國的中國和印度(巴西政府重視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另外發展程度較高的拉美國家還有阿根廷、烏拉圭、智利、委內瑞拉等。
Ⅶ 請問拉美國家他們現在的經濟發展情況怎麼樣了
額。。拉美經濟總體來看是屬於上升狀態的新興市場。但是有個別國家還是不行,比如阿根廷,他為了保護自己本國的企業,各種反傾銷各種提高進口關稅呀~最近還有一些專門做西語B2B的平台,樓主可以去看一看。
Ⅷ 為什麼拉丁美洲落後
拉丁美洲是世界中等富裕國家的集中分布地區。是世界中等生活水平的地區。拉丁美洲的生活水平僅次於發達國家或發達地區以及富裕的石油國家。與東歐國家及二流石油出口國家並列,成為世界的中等富裕者。在拉丁美洲下面,還有非洲、南亞、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等。因此,拉丁美洲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拉丁美洲為什麼會處於此種表現呢?可以考察拉丁美洲的自然資源與氣候等各種因素,可以發現,拉丁美洲是世界人口相對稀少的地方。人口稀少的原因是,這個地方是移民地區。由於人口相對稀少,人均自然資源自然不少。至少人均自然資源不比大部分歐洲國家少。拉丁美洲氣候也不錯,應該是一個好地方。可見,這個地方相對發達國家貧窮的原因,應該不是人均自然資源因素,與氣候因素。
拉丁美洲國家有幾十個,只有兩個是內陸國家,剩餘的都是臨海國家或島國。拉丁美洲國家還緊鄰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世界文化最先進的發達國家美國。可見,拉丁美洲相對發達國家貧窮的原因,不是地理位置導致的。
拉丁美洲國家,大部分都是19世紀初期獨立建國的。比如,最早建國的是海地,只比美國晚了28年時間。其它的拉丁美洲國家,建國時間基本比美國只晚50年左右。到現在這些國家基本都建國1 70年以上了。比許多發達國家的建國時間都早,比如,比韓國早。比日本明治維新早,比新加坡更早,比加拿大與紐西蘭也早。可見,拉丁美洲相對發達國家貧窮的原因,也不是建國長短因素導致的。
拉丁美洲在近現代可以說是人間天堂,因為戰爭很少。歐洲可是打了兩次世界大戰。幾乎大部分發達國家,都參與了世界大戰。如果說,要是發戰爭財的話,拉丁美洲可能是真正發戰爭財的地方。可見,拉丁美洲相對發達國家貧窮的原因,也不是戰爭因素導致的。
是沒有高度民主導致的嗎?這個因素應該也不是。拉丁美洲國家,確實在過去,不是高度民主國家。現在的發達國家中,有一部分國家,在過去也不是高度民主。如拉丁美洲的兩個宗主國,西班牙與葡萄牙,如韓國等。可見,拉丁美洲相對發達國家貧窮的原因,應該不是過去沒有高度民主導致的。可以排除這個因素。
拉丁美洲有兩個盛產石油的國家,墨西哥與委內瑞拉。從人均上看,委內瑞拉要比墨西哥人均產石油多,人均出口的石油多,但是委內瑞拉沒有墨西哥富裕,原因應該是兩國制 度的細微差別導致的。委內瑞拉大搞國有化運動,對自己經濟發展很不利。可見,拉丁美洲國家之間制 度的差別,確實影響了各自的經濟發展速度,自然就影響了各自的經濟發展水平。
除了某些國家因為制度因素,影響了自己的經濟發展水平之外。拉丁美洲大部分國家,都受到制 度的危害比較小。雖然制 度因素,確實是拉丁美洲國家相對發達國家落後的一個因素,但是,這個因素的總體影響並不大。應該是一個次要因素。
拉丁美洲之所以相對發達國家落後的根本因素,是人的天賦因素導致的。拉丁美洲人口的平均智商,沒有發達國家的平均智商高。國民平均勤勞程度,沒有發達國家的平均勤勞程度高。國民節儉平均程度,也沒有發達國家的平均節儉程度高。這三個,人的天賦狀況,與發達國家國民天賦的差別,是拉丁美洲相對發達國家貧窮的根本因素。這三個拉丁美洲人口的,天賦平均狀況,也是拉丁美洲比非洲相對富裕的根本因素。拉丁美洲在世界上之所以處於,現在這個經濟狀態,原因就是拉丁美洲人口的這三個,國民天賦因素,在世界上,處於這個中間狀態。拉丁美洲的經濟表現,與拉丁美洲人口的天賦水平相適應。基本是一種正常表現。因此,拉丁美洲經濟現狀的表現,不是偶然的,具有某種必然性。
社會制 度因素雖然對拉丁美洲的危害不大,但是,對東亞高智商國家,卻具有決定性。東亞某些國家貧窮的因素,完全是社會制 度因素導致。如果這些國家社會制 度適宜,其表現水平應該會是世界一流,迅速成為發達國家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