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紫竹的種植管理與經濟利用
紫竹的種植管理:
肥水管理:新竹林要搞好灌溉、排澇、除草、鬆土、施肥等工作。移植母竹時,應注意覆土蓋草,充分澆水,並搭支架以防風搖。注意冬春灌溉,如遇久旱不雨、土壤乾燥,要適時適量澆水。而當久雨不晴、林地積水時須及時排水。注意除草鬆土,合理施肥,護竹留筍。保持表土疏鬆,施肥壓青。冬季可施腐熟廄肥、土雜肥。一般隔年施有機肥,生長季施速效肥,冬季施土雜肥,深翻培土,合理砍伐,砍弱留強,砍密留疏。
B. 生態效益 竹林墾覆
近年來,安徽寧國市不斷加快竹業經濟發展步伐,努力提升竹產業經營水平,不僅先後榮獲「中國元竹之鄉」和「中國竹子之鄉」的美譽,全市竹業年產值也迅猛提升,達到4.8億元,農民人均竹業收入千餘元。竹業主產區農民人均年竹產業收入已超過3500元,占竹農年收入的70%以上。筍用竹產業最高年人均收入5790元。
近年來,該市堅持以工業的理念發展林業,制定了一系列促進竹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對新造竹林100畝以上每畝獎勵100元,低改竹林每畝獎勵50元,調動了農民種竹的積極性。竹林基地規模每年以3萬畝的速度遞增,每年投入竹業發展資金3000萬元。通過實施「竹業致富」工程和山區綜合開發、退耕還林等林業工程建設,全市已形成以毛竹、元竹、筍用竹為主的特色竹林基地,發展萬畝以上毛竹林鄉鎮10個。霞西鎮毛竹面積35000畝,年採伐量70萬根,是全市毛竹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鄉鎮,該鎮的芳茂村實行低產林改造、墾覆技術,發展優質高效竹林400畝,1畝年收入900元,獲得省級「科技興村示範村」的稱號。據統計,全市竹林面積達68.8萬畝,其中元竹21萬畝,毛竹35萬畝、800萬根,鮮筍4萬噸。
近年來,該市立足市情,創新機制,推進竹業富民,先後制定了《關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加快發展毛竹產業的若干意見》、《關於實施竹林豐產增效示範工程的意見》等政策,構建了以資源培育為基礎,精深加工為紐帶,科技創新為動力的竹業發展新格局。目前,該市竹材加工企業發展到68家,竹筍加工企業14家,年產值超百萬元,占林業企業總數的59%,開發出竹建材、竹化工、竹工藝、竹文化、竹生產生活用品、食用筍六大系列180餘種產品,竹產品加工率達70%以上,綜合利率達80%以上。形成了以重點骨幹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為主體、個體加工為補充的寶塔式結構。
與此同時,該市先後成立了竹筍協會、竹產業協會,大力扶持健寧公司、青峰竹業、莫干山竹膠板廠、千秋食品、花果食品等龍頭企業,其中健寧公司成功地在加拿大多倫多建立「健寧國際物流中心」,有力促進寧國竹木農產品走向世界。公司生產的竹膠板,木製戶外休閑傢具,竹木庭院飾品及竹製清掃用品等四大系列千餘種品種產品出口16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創匯650萬美元;皖東南最大的竹產品交易市場——汪溪木竹市場匯集了100多家加工企業,形成了以加工為龍頭,以市場為紐帶的企業群,年成交額2000多萬元;鄉味源公司累計投入2000餘萬元,建成國內一流的加工生產線,成立的東部早筍合作社在全省首開先河,此舉不僅提升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而且疏通了農產品的流通渠道,形成了區域主導產業和品牌效應,帶動1580戶筍農致富。
C. 農村大片的竹林,應該如何利用可以發展成什麼
竹林的主要用途十分普遍,並且速生樹種豐收,現階段主要是受經濟發展乏力的危害,加工的產品滯銷,導致全部加工生產環節趨緩,再加之前幾年竹林資源發展趨勢迅速(依據相關資料,在我國竹林總面積年增速超10%),造成竹板材產能過剩,銷售量降低累加原料增加,產生現階段竹林資源不斷走低的局勢。可是竹林的主要用途十分普遍,現階段許多地區在開發設計竹林的筍用林,春筍是一種純天然綠色有機食品,不但美味可口,含有各種維生素,而且還是膳食纖維食物,長期食用有益身體健康,也無外乎竹林一種有前景的發展前景。
假如准備項目投資搞產業發展和特種養殖得話,可發展的方向也越來越多了。例如能將竹林開展鋤草,簡易整平,則能夠開展生態養雞,與此同時豬糞又能夠供竹林上肥,可謂是兩利。與此同時能夠收竹筍賣或是經加工後市場銷售,成長的毛竹能夠直接銷售或自身運營一個筷子廠,朱藝廠經加工後再實現市場銷售,深入分析經濟價值。不管大家以這種方法運營,都應該考慮到其可持續發展和市場現象。能夠依靠現在沒有新聞媒體迅速散播工作能力,將自身的商品及產品的優勢開展散播推銷產品,例如特種養殖,雞脯肉肉質地好,綠色健康,竹筍現挖解決不含防腐劑這些。如果你能有很多竹林而且集中化得話,緣故項目投資得人或是許多的。感謝閱讀文章,期待之上回應能對你有作用。
D. 農村裡面竹子到處都是,該如何利用起來
農村裡面竹子到處都是,該如何利用起來?竹子很有用。竹筍很好吃。使用起來很經濟。在過去的幾年裡,農村的老年農民更善於使用竹子、建造房屋和編織日常用具;竹子可以在竹產區的許多行業中找到,如造紙、筷子生產、地板傢具加工、活性炭等。
3、除了眾所周知的竹筍外,竹子在食品方面還有其他的應用方式,如在竹林中接種菌株培養竹筍和加工竹酒。第一次看到竹筒酒時非常神奇,因為竹筒密封良好,竹筒中的液體酒不會從裂縫或小孔中流出。據說竹筒里的酒是在竹子很嫩的時候注入的。隨著竹子的生長,這個小洞自行癒合了。因此,如果條件允許,村裡的竹林可以發展成為竹筒酒生產基地,實現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
E. 雷竹的竹林生態經營
雷竹是優良的筍用竹種,是名符其實的山珍,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發展雷竹既可以為城市提供營養豐富、鮮嫩美味的無公害蔬菜,又可以美化環境,綠化荒山荒坡,防上水土流失,保護農田水庫,實現三大效益完美結合。雷竹的生態經營就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充分利用外部環境中的水、熱、光等氣候資源、土地資源及其他資源,進一步提高雷竹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並改造和影響周圍的環境,使之更有利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本節主要介紹6種生態經營類型。
種養結合型
臨安縣板橋鄉西村,有農戶55戶,201人,山 47.8公頃,耕地 8.8公頃,屬青山水庫淹沒區,長期以來經濟狀況不好。20世紀60年代初,每個勞動工只有0.19元。每年吃供應糧 1.5萬- 2萬公斤,村民住房大部分是茅草屋,70年代人均收入一直在100元左右。1984年以來這個村積極發展食用竹筍,實行種養結合,到1988年實現人均竹筍1/15公頃,戶均養豬2頭,竹筍收入達3萬元,養豬收入達48萬元,僅兩項收入人均達388元。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促進了全村工農業的發展,1988年全村工農業收入達22萬元,人均收人近1100元。到1991年全村僅竹筍收入就超過60萬元,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養殖業為竹林提供了肥料,促進了竹林的發展,提高了竹筍的產量,提高了經濟效益,反過來又為養殖業打下了經濟基礎,促進了養殖業的發展。西村實行種養結合,由窮變富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城鎮每天都有大量的垃圾產生,這些垃圾污染環境,對人民生活不利,環衛部門為處理這些垃圾需花費大量的人力。臨安錦城鎮每天有60噸垃圾,隨著人口的增長。城鎮的發展,垃圾將成倍增長。將這些垃圾運往城鎮郊區竹林,可作為很好的肥料,既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竹筍產值,又改善了城鎮的環境衛生。因此竹林成了垃圾消化廠。
在一些毛料掃把加工廠,竹葉常堆積如山,為處理這些廢棄的竹葉,常用火燒毀。利用竹葉作為覆蓋增溫材料,可以提早雷竹出筍,提高經濟效益,覆蓋後再作為肥料施人竹林中,一物兩用。臨安利用竹葉覆蓋保溫,提早出筍,1年就增加竹筍產值500萬元。 臨安在發展食用竹筍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進行合理布局。下坡、背風向陽、立地條件好的地方發展早熟雷竹,在中坡發展中熟高產竹種高節竹,在上坡。高山發展遲熟竹種桂竹、剛竹。充分利用山坡地的垂直差異,進行合理布局,立體經營,使早的筍更早、遲的筍更遲。
在田頭、地坎、路旁、塘邊四旁種竹,見縫插針,充分利用空間及邊際效應,使小面積獲較大效益,也是立體經營的體現。在竹林中進行間作套種,主要是在新造竹林中間作套種,既可以減少水土流失,又可以增加短期農作收入,以耕代撫,以短養長,促進竹林提早成林投產。即使在成林竹園中,也可間作耐陰的農作物、蔬菜、葯材及栽培食用菌等,以進一步提高竹林的經濟效益。 充分利用竹林的生態功能,積極在庫塘四周、河流兩岸發展竹林,利用竹林涵養水源,防風固土,防止水土流失,保護水庫,保護農田。臨安縣大面積發展竹林的鄉村,近幾年來,幾乎沒有遭受過洪水危害,充分顯示了竹林的生態效益。
在水庫山塘四周發展竹林,不僅對水庫、山塘有良好的保護作用,而且可以在冬季利用水庫、山塘沉積的泥沙給竹園加土,改善竹園土壤,降低竹林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如臨安縣板橋鄉西村,位於青山水庫南端,一竹筍專業戶在房前屋後有竹林0.028公頃,1982-1986年,每年利用水庫里的沉積泥沙給竹園加土,每次幾百擔,改良了土壤,提高了產量。5年年平均1/15公頃產竹筍為 3107.7公斤,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在房前屋後庭院種植雷竹有3大好處: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早晚閑散空餘時間進行細心的培育管理;二是庭院竹林可以改善居住環境,竹子亭亭玉立,四季常青,經雪霜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可以美化環境,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竹林可以防風、防塵、防噪、調節氣溫,使空氣清新,環境清幽;三是庭院竹林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如鮑子潮 0.028公頃庭院雷竹林,1991年竹筍收人 7000元,1992年竹筍收人 14000多元;李順海 0.025公頃庭院雷竹林,1991年竹筍收入2000元,1992年竹筍收入2150元。臨安的農民把庭院雷竹林稱為「綠色的聚寶盆」、老年人的「養老金庫」。臨安縣臨天鄉的大小吳馬十八村,家家種雷竹,戶戶賣雷竹筍,戶均雷筍收入超千元。這個鄉1991年僅雷筍收入一項就達500萬元。 綜合利用型,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綜合地運用於雷竹的栽培管理中,進一步提高竹林的三大效益。綜合利用,包括優良品種的選用,地形小氣候的利用,光、熱資源的利用,土壤資源,荒山、荒坡、荒灘的開發利用,充分地利用環境條件及各種資源;綜合地運用各種成熟的科技成果,如四次施肥法、豐產高產技術、早出高產技術、二次出筍技術;綜合利用型包括前面敘述的種養結合型、廢物利用型、立體經營型。防護生態型與庭院經濟綜合地集中運用,以達到竹林生態經營的效果。
F. 如果你有100畝的竹林你會怎麼做現在是弄個小廠在做筍干! 地理位置還不錯,每戶人家都有100畝以上。
二樓的回答不錯!竹林裡面可能做的事情很多的!竹蓀種植、天麻種植也是行的!什麼樣的事情做好了就是好事!做砸了就是壞事! 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努力去做!但務必要記住:「准、穩、狠」缺一不可!凡事多看,多煉、多想!你會成功的!
G. 竹業發展前景與產業布局
1.竹業產業優勢和影響竹業生產和發展的因素
浙江省是竹業生產大省,竹子也是浙江重要的優勢農產品之一,現有竹林面積80萬hm2,年產竹筍70萬t,竹筍產量居全國第一。近年來,浙江竹業開發了竹炭、竹纖維等新產品。竹炭在環保、保健、醫葯、高新技術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燒制竹炭過程中所獲得竹醋液,在保健、飲料、除臭,以及生產高效低毒農葯方面也有很好的前景。竹纖維無毒、無害、無污染,而且質地柔軟細膩,具有纖維長、空心、抑菌、抗皺、易洗、防霉,吸水性、可紡性、可染性好,以及抗紫外線輻射等特點,將成為一種新穎、綠色的環保型紡織原料。竹纖維的開發成功,不僅使毛竹的枝、條、桿都得到利用,還可獲得竹木糖、竹蜜、多糖、鹼木素、竹粉等產品,可進一步開發利用。
但在竹業生產中,還存在一些影響竹業生產和發展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竹林經營水平不平衡,品種較為單一,產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全省相當大部分仍是低產低效林,技術水平不高,所提供的竹材僅能滿足省內加工能力的1/2,大規格的竹材更是不足。
2)經營不科學,制約著竹園的持續經營。化肥農葯等農業投入品不適當的施用導致竹園富營養化、酸性化、農葯殘留和土壤理化性狀惡化,使竹林衰退、產量下降。
3)市場競爭不規范,生產組織化程度較低,無論是生產規模還是銷售規模都不大,造成「產、加」銜接不暢,流通不順,營銷成本增大。
4)竹產品精深加工不足,大多為粗加工產品,附加值低,資源消耗大。竹筍加工產品品牌意識不強,產品檔次低,市場競爭力不高。竹筍品質安全的監測檢驗體系尚未健全,產品質量安全缺乏有效監測。
2.竹業發展前景和發展方向
竹林資源有其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於一體的優勢。隨著人們返璞歸真理念的日益強烈和國人綠色環保意識的增強,天然製品備受青睞,竹製傢具的前景不可限量。竹筍產品高纖維、低蛋白、無脂肪,含多種氨基酸及維生素,味道鮮美,風味獨特,有保健、減肥、美容等功效,在國內外被譽為「第一綠色保健食品」,出口不受配額限制,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竹子將得到進一步的深度開發,竹業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浙江竹業產業的發展方向,一是要大力發展竹林基地建設,提高竹產品數量、質量,滿足加工需要;二是要狠抓技術改造,提升產品檔次,拓展產品市場空間,開發食用新產品如竹葉黃酮、竹啤、竹汁飲料等,提高竹產品增值率;三是要發展竹材加工,扶持龍頭企業,改進和提高加工、包裝技術水平,增加出口創匯;四是實施無公害標准化生產,發展保鮮加工技術,擴大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等地的市場佔有率,並通過上海進一步開拓對外貿易渠道;五是積極發展生態旅遊,促進竹第三產業發展,提高竹業整體經濟效益。
3.竹業產業布局建議
為了將區域竹資源優勢轉化為區域竹產業經濟優勢,提升竹產業市場競爭力,根據各地竹產業發展的傳統和基礎,結合環杭州灣、溫台沿海、金衢麗三大產業帶規劃精神,全省竹產業的發展可相應建設三大產業帶。
1)環杭州灣竹產業帶:包括天目山區安吉、長興、德清、臨安、餘杭等縣(市)和四明山區的餘姚、慈溪、鄞縣、象山、寧海、紹興、嵊州、諸暨等縣(市)。鞏固和提高竹筍竹材在全國生產、加工、貿易中的領先地位,同時加強竹保健食品(鮮竹瀝、竹汁飲料、竹汁酒、竹葉黃酮等)新產品的開發,穩定和拓展觀賞竹市場,充分利用大竹海的環境和品牌著力開展竹林生態旅遊,打造世界級的竹產業發展中心。
2)金衢麗竹產業帶:包括仙霞嶺山區的衢江、江山、龍游和洞宮山區的麗水、遂昌、龍泉、慶元等縣(市)。進一步加大竹筍竹材生產、加工、貿易的規模,適當發展竹漿造紙,適度發展竹林生態旅遊,鞏固和提升竹炭、竹醋液、竹纖維等特色新產品的先發優勢,加快產業要素的集聚,建立多元經濟結構、適度規模和深度加工的竹產業體系。
3)溫台沿海竹產業帶:主要包括雁盪山區的平陽、瑞安、蒼南等縣(市)。充分發揮叢生竹的資源優勢,發展馬蹄筍、竹漿造紙等,加強竹纖維等特色新產品的開發,逐步提高科技對綠竹產業的貢獻率;爭取在馬蹄筍的保鮮儲運、叢生竹次生化合物提取等方面取得突破。
H. 我在安徽廬江承包了200畝林地,其中100畝綠茶。還有100畝竹園、樹林不知道發展什麼好。現有古廟一座。
開發旅遊業啊,你可以好好規劃一下,竹林旅遊,茶園採摘,古廟旅遊,都是不錯的項目。你的地理環境很好,回歸大自然,這是最近幾年旅遊版塊很熱門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