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限理性的經濟人的概念最主要解釋的是什麼是有限理性
作為古典和新古典經濟理論基石的「經濟人」與「有限理性經濟人」假設是對人的共性進行描述,在這兩個假設中,人是「同質」的,人與人之間像完全競爭市場中的產品一樣沒有任何區別,這個人與其他人之間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他們是相同的「經濟原子」。「經濟人」與「有限理性經濟人」假設的區別是對人共性認識的不同,而不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即「經濟人」假設認為人是完全理性的,而「有限理性經濟人」假設則認為人的理性由於人的能力的限制、信息的不完全性和環境的復雜性而是有限的。因此,在古典與新古典經濟學家那裡,經濟人或有限理性經濟人作為同質的人是一個整體或是一個抽象的人。
補充:可以參考這個文檔,寫得較清楚了
http://econet.hzic.e.cn/pro/hda/%d0%d0%ce%aa%be%ad%bc%c3%c8%cb%d3%d0%cf%de%c0%ed%d0%d4%b5%c4%ca%b5%cf%d6%b3%cc%b6%c8.pdf
『貳』 如何解釋「有限理性」與「理性經濟人」
有限理性是指介於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間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這種理性是大多數消費者所具有的,帶有一定的理性.
而理性經濟人假定是西方經濟學家在做經濟分析時關於人類經濟行為的一個基本假定,意思是作為經濟決策的主體都充滿理性的,即所追求的目標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具體說就是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標決策最優化.
而在現代社會經濟中,有限理性比比皆是,而理性經濟人則是完全不存在的.所以這兩個關系就是一個是對從事經濟的人的最理想化的描述,另一個就是對於從事經濟的人現實的描述.也就是有限理性可以達到,理性經濟人不能達到
『叄』 什麼叫"經濟人"和"理性人"
西方古典經濟學中的「經濟人」假設,認為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選擇。197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西蒙修正了這一假設,提出了「有限理性」概念,認為人是介於完全理性與非理性之間的「有限理性」狀態。
經濟人(希臘語:homo oeconomicus),又稱作「經濟人假設」,即假定人思考和行為都是目標理性的,唯一地試圖獲得的經濟好處就是物質性補償的最大化。這常用作經濟學和某些心理學分析的基本假設。
『肆』 有限理性經濟人的概念,具體解釋是什麼越具體越好
有限理性是指介於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間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這種理性是大多數消費者所具有的,帶有一定的理性.
而理性經濟人假定是西方經濟學家在做經濟分析時關於人類經濟行為的一個基本假定,意思是作為經濟決策的主體都充滿理性的,即所追求的目標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具體說就是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標決策最優化.
而在現代社會經濟中,有限理性比比皆是,而理性經濟人則是完全不存在的.所以這兩個關系就是一個是對從事經濟的人的最理想化的描述,另一個就是對於從事經濟的人現實的描述.也就是有限理性可以達到,理性經濟人不能達到。
『伍』 有限理性人假設的介紹
社會協作系統學派的創始人切斯特·巴納德(Chester I.Barnard,1886-1961)認為,人並非是「完全理性的經濟人」,而是只具有有限的決策能力和選擇能力。他從「有限理性」的原則出發對古典經濟學家們的「完全理性的經濟人」的認識進行了修正,並在1938年出版的《經理人員的職能》一書中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陸』 經濟學里的理性經濟人的定義是什麼代表人物有哪些
「理性經濟人」是現實經濟生活當中一般人的抽象,在一切經濟活動中的行為都是合乎所謂理性的,都是以利己為動機的,並力圖以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逐和獲得自身最大的經濟利益。就是經濟學家通常告訴我們的「理性」就是一個人在約束條件下最大化自身的偏好」。
理性經濟人假設是從經濟學中發展出來的一個理論。它最早追溯到亞當·斯密《國富論》中的「經濟人」概念。斯密在當時英國在工業革命中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整個社會的發展水平的背景下總結認為,自利原則不僅是個人經濟行為的動因,同時也是促進整個社會發展的動力。在從事經濟活動時,每個人所考慮的不是社會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人們在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時,會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將資源運用於有利於社會的用途。斯密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抽象出了以自利心為行為動機和一般人性特徵的「經濟人」假設,並以此為核心構建出了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體系。
對理性經濟人這一假設,各經濟家各執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