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國勝利後,中國社會經濟存在著哪幾種經濟成分
全國勝利後,中國社會經濟存在的幾種成分:國營經濟 、 合作社經濟 、 個體經濟 、 私人資本主義經濟 和 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
建國初,沒收官僚資本和外國在華資本轉變為國營經濟(公有),農業和手工業屬於個體經濟,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屬於私營經濟,都是非公有經濟,佔有相當比例。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通過合作社和公私合營的形式改造為集體或國有經濟(公有)。
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公有制建立,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都是單一公有制經濟。
(1)建國後國內主要有哪些經濟成分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大大解放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20世紀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歷史性巨變。這是中國從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勝利,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礎。
② 新中國成立後主要的經濟成分有
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是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
包括國有經濟,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公私合營經濟等.
建國初,沒收官僚資本和外國在華資本轉變為國營經濟(公有)
農業和手工業屬於個體經濟,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屬於私營經濟,都是非公有經濟,佔有相當比例.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通過合作社和公私合營的形式改造為集體或國有經濟(公有)
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公有制建立,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都是單一公有制經濟.
③ 中國進入到新民主主義社會後存在的三種主要經濟成份是多選
社會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經濟成分主要有三種:社會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通過沒收官僚資本而形成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掌握了主要經濟命脈,居於領導地位,個體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絕對優勢。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採取了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初級形式:委託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經銷代銷。高級形式是公私合營,包括個別企業的公私合營和全行業的公私合營。
(3)建國後國內主要有哪些經濟成分擴展閱讀:
新民主主義社會經濟的發展:
1、近代中國資本主義及近代化工業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特別是在新民主主義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對民族工商業採取保護的政策,使瀕臨危機的民族工商業得到新的發展,進一步創造了向社會主義轉變的生產力基礎。
2、在新民主主義經濟結構中,不僅有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這些先進的生產力,更重要的還有處於領導地位的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
國營經濟是通過沒收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和接收英美在華企業而建立起來的。國營經濟的建立使國家掌握了經濟命脈,是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最主要經濟條件。
④ 新中國的經濟構成包含的五種主要的經濟成分別指的是什麼
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小商品經濟和半自然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五種經濟成分
參考:新中國的國民經濟主要由以下五種經濟成分構成
http://www.xipo.gov.cn/node2/node1318/node1321/node1326/new/cjxzg/userobject1ai307726.html
⑤ 新民主主義社會存在的五種經濟成分的為
新民主主義社會存在著五種經濟成分: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1、國營經濟
新中國成立以後,通過沒收帝國主義、官僚資本和反動政權的工商企業和財產變為國家所有。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成分。
2、合作社經濟
合作社經濟包括農業生產合作社、手工業合作社、消費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等形式,是部分個體農民和手工業者按照自願互利原則組織起來的,在調劑勞動力、生產資料的餘缺和資金周轉等方面起了積極作用。屬於半社會主義性質經濟,合作社經濟的前途是集體經濟。
3、個體經濟
個體經濟是指廣大的個體農民經濟、城市手工業者,他們通常運用手工工具進行生產。個體經濟屬於非社會主義性質經濟成分。
4、私人資本主義經濟
私人資本主義經濟是指民族資產階級的中小資本主義工商企業,屬於非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成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對它們一直給以保護,在革命勝利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為了盡快恢復國民經濟還必須允許它們存在和有一定的發展,盡可能利用其積極的方面,同時限制其消極的方面,不能任其自由發展和泛濫。
5、國家資本主義
新民主主義國家和資本家聯合經營的工商企業,是國家利用私人資本主義的一種形式,它要接受國家的管理和計劃制約,同時國家又要使資本家獲得一定的利益。是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成分。
(5)建國後國內主要有哪些經濟成分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壯大,是實現過渡的經濟條件。
1、近代中國資本主義及近代化工業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特別是在新民主主義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對民族工商業採取保護的政策,使瀕臨危機的民族工商業得到新的發展,進一步創造了向社會主義轉變的生產力基礎。
2、在新民主主義經濟結構中,不僅有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這些先進的生產力,更重要的還有處於領導地位的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
國營經濟是通過沒收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和接收英美在華企業而建立起來的。國營經濟的建立使國家掌握了經濟命脈,是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最主要經濟條件。
⑥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處於新民主主義社會,其經濟成分有( )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五種經濟成分: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國有經濟)、個體經濟(農業和手工業)、國家資本主義、合作社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私營經濟)。
1、獨立成分: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個體經濟(農業和手工業)和私人資本主義(私營經濟)。
2、過渡性質的成分:國家資本主義、合作社經濟。
3、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與集體經濟,兩者都具有社會主義性質,都屬於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但二者的區別在於:
國有經濟,也叫國營經濟,指由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以國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即國有獨資,全民所有制。一般規模較大,都屬於大中型企業。
集體經濟,是由部分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一種公有制經濟,一般在企業發展的起始狀態時規模都不大。也叫集體所有制,主要是街道工廠或鄉鎮企業等。
(6)建國後國內主要有哪些經濟成分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改造的目標:
消滅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剝削,即消滅剝削,消滅私有制。具體來說,上述五種成分中的個體經濟(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資料屬於私有制;私人資本主義既實行生產資料私有制,而且還具有剝削性質(剝削雇傭工人)。
改造之後,個體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均已消失,兩種過渡形式的經濟成分也已結束使命,中國1956年之後就基本上只有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和社會主義集體經濟。這種公有制單一的狀況一直持續到改革開放。
⑦ 新中國建立初期,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經濟成分有哪些
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是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
包括國有經濟,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公私合營經濟等。
建國初,沒收官僚資本和外國在華資本轉變為國營經濟(公有)
農業和手工業屬於個體經濟,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屬於私營經濟,都是非公有經濟,佔有相當比例。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通過合作社和公私合營的形式改造為集體或國有經濟(公有)
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公有制建立,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都是單一公有制經濟。
⑧ 我國主要有哪些經濟成分
1、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2、其他所有制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公有制經濟佔主體地位;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個體,私營經濟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8)建國後國內主要有哪些經濟成分擴展閱讀:
主體地位: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是由社會主義的性質以及它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決定的。
①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是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是同社會發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②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特徵,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只有依靠作為主體的公有制經濟的力量,社會主義國家才能充分利用經濟手段引導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沿著有利於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
③公有制經濟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擁有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力量,控制生產和流通。
④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是滿足社會成員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實現勞動人民經濟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質保證。
⑨ 我國主要有哪些經濟成分它們各處於什麼地位,發揮著什麼作用
1。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2。其他所有制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
公有制經濟佔主體地位;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個體,私營經濟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