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慶GDP總量首次沖進萬億元大關,經濟開始復甦的重慶潛力究竟有多大
重慶雖然一直在全國gdp總量排名的前面,但是近幾年的增量並不是很多,而且還有出現下降的趨勢,好在今年上半年開始有復甦的勁頭了。重慶自2018年初以來的連續5個季度的經濟下行趨勢,終於在今年6月末宣告結束。重慶市統計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GDP同比增長6.2%。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重慶市GDP總量達到10334.76億元,為該城市經濟總量歷史首次在半年內突破萬億元大關。
重慶上半年經濟復甦的另一個推手,是對外貿易的持續增長。上半年,重慶全市對外貿易形勢穩定,實現進出口總值2663.64億元,同比增長16.5%。其中,出口1711.24億元,增長16.5%;進口952.40億元,增長16.5%。
② 「網紅」城市重慶火起來後,為經濟帶來什麼樣變化
隨著經濟發展,百姓手裡的錢越來越多,外出旅遊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擺脫掉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出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能夠為自己注入新的活力。現在,旅遊業的發展更是成為最具發展潛力和發展前景的領域,受到人們喜愛的旅遊城市越來越多,發展也越來越快,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也是大家喜愛的旅遊城市,發展趨勢一路上升,現在的GDP已經排在了全國第5,在未來非常有希望成為既北上廣深之後的第5個超一線城市,甚至有望趕超北上廣。
正是因為實力強勁的重慶還在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所以人們認為重慶是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有的城市已經很厲害,但是後繼無力,有的城市卻沒有重慶這么多的發展優勢和條件,所以,很多人都認為重慶很有可能會晉升為既北上廣深之後的第5個一線城市,重慶未來可期,你認為重慶是我們國家發展潛力最大的城市嗎?
③ 重慶未來經濟發展趨勢
一, 今年宏觀經濟預測1,2010年的預期經濟增長 專家認為,2009年,在「4萬億投資計劃」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等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我國經濟及時扭轉了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快速下滑的態勢,經濟運行呈現出企穩回升、逐步向好的發展趨勢。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的預測結果顯示,2010年我國經濟有望實現全面復甦,GDP增速將回升到9.5%左右,經濟不會出現明顯的通脹,CPI漲幅在3%以內。之所以預測不會出現明顯的通脹,是因為目前因為金融危機導致全世界都產能過剩,通貨膨脹漲不起來。
2010年的預期經濟增速達9.5%,經濟步入新一輪景氣周期只要G3(中、美、歐)經濟體繼續保持溫和復甦,2010年中國經濟將實現更強勁、更平衡的增長,GDP增長將達9.5%。表 1主要研究機構對中國2010年經濟增長的預測結果序號研究機構GDP增長(%)CPI增長(%)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9.00.62世界銀行8.72.0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0.20.14亞洲開發銀行8.93.05高盛11.42.46美林10.13.07摩根士丹利10.02.58中國社會科學院9.03.09國家信息中心8.52.510中金公司8.83.511中信證券10.12.6均值9.52.3數據來源:根據各研究機構最新報告(截止時間2009年12月20日),國研網整理。 總的看來,2010年經濟繼續處於較快增長與溫和通脹的復甦階段。更加樂觀的預測:2010年的預期經濟增速達10%雖然復甦之路還會充滿不確定性,但總體趨勢將呈現出底部逐漸抬高的W型走勢,下一個關鍵點在今年二季度。 2009年的增長是在外需不足背景下靠內需啟動的結構性復甦,2010年將進入內外需重新平衡後的全面復甦。2009年8.5%的GDP增速是此輪經濟周期調整的底部,2010年經濟增速達10%,經濟步入新一輪景氣周期。
2,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 從中長期來看,中國正處在工業化與城市化雙加速的起飛階段,這決定了我國高位調整和較快增長的基本特徵。1)、我國處在「住行」消費升級的初中期階段。
歷來大國經濟體的增長都是內需主導,消費升級及其帶動的產業升級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機制。住行消費升級美國用了50年,日本和韓國30年,我國目前處於住行消費升級的初中期階段,一直到2020年仍將處在這一發展階段。
每年1000多萬人口的城市化進程,以及目前巨大的住房供求缺口為經濟高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2)、我國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 3)、我國已進入經濟起飛階段我國已經進入經濟起飛階段,正在向成熟階段推進,積累了較多的支持經濟較快增長的條件:�8�3 消費結構快速升級�8�3 資金和勞動力供給增加�8�3 經濟結構變化帶來了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和結構紅利�8�3 具備了支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工業基礎�8�3形成了支持技術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制度環境�8�3 比較優勢轉變
4)貨幣政策取向的可能前景
④ 重慶經濟在國內怎麼樣
在國內排名一直是第七位,第8位的杭州跟重慶相差3000億的經濟總量呢!重慶是中西部最大的城市(以前是成都和武漢),中國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中西部金融中心,中西部政治中心,被列為中國首批打造的國際化大都市之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中國城鄉結合試驗區,中國第三個開發新區,重慶稅收是亞洲三大最低稅收之一城市(新加坡,香港,重慶),中央給予重慶的使命是帶動中西部發展,所以受到了國家很多優惠政策,現在重慶的經濟正在上升,近5年來的增長平均速度位居中國第一。
⑤ 大家對重慶現在的經濟狀況有什麼理解
首先從政府調控角度,應繼續實施擴大內需的政策,減輕國際經濟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借西部大開發的東風,加大以基礎設施為重點的固定資產投資力度,爭取更多的國家投資,加強與東部沿海的經濟合作,吸引東部資金,加大對外招商力度,利用國際資本,出台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和措施。國內最終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根本推動力,盡快出台鼓勵消費的有關政策措施,如汽車、住宅、教育、旅遊等消費,啟動農村消費。
其次,實施多元化出口戰略。一方面力爭改變目前出口產品單一,過度依靠摩托車的狀況,組織勞動密集型產品擴大出口。另一方面,在出口市場多元化上下功夫,努力開拓東南亞、東歐、拉美和中東市場。
第三,落實支持企業擴大出口的政策。一是要盡快落實企業出口退稅政策,解決拖欠出口退稅問題,確保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二是改革出口配額的分配辦法,使之向重點企業、具有品牌競爭優勢的企業傾斜。三是逐步放開企業外貿經營權審批,實行外貿經營權登記。
總之,對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對重慶經濟產生的影響,我們不能漠然視之,但它還未嚴重到動搖我們經濟基礎的地步,只要應對得當,是能把負面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的。
⑥ 重慶區域經濟的特點
直轄以來,重慶經濟和城鎮化率均得到飛速發展,GDP年均增長11.4%,城鎮化率年均增長1.73%,兩者均高於全國平均增幅。2007年末重慶常住人口2,816萬人,比上年增加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61.35萬人,增加50.06萬人,城鎮化率48.3%,比上年提高1.6%,但同時重慶具有「大城市與大農村並存、大工業與大農業並存」的格局,具有幅員面積大、城鄉差距大、地區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等特點,這些特點也決定了重慶城鎮化的特點。重慶城鎮化發展特點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城鎮化絕對值偏低,但發展迅速
2007年重慶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11.82億元,比上年增長15.6%,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622元,比上年增長15.2%。按同期匯率計算,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美元。以世界相近發展水平國家(地區)的城鎮化水平作為參照,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時,城鎮化率一般達到60%以上。2007年重慶城鎮化率僅為48.3%,與其應達到的水平相差十幾個百分點。重慶城鎮化發展水平絕對值偏低,但重慶城鎮化率由直轄初的31%增加到2007年的48.3%,10年時間內增長17.3%,年均增長1.73%,遠高於全國平均增速,也高於世界城鎮化發展的平均增速,重慶城鎮化發展迅速。重慶城鎮化絕對值偏低,但發展迅速,是重慶城鎮化發展的基本特點之一。
二、區域發展不平衡
重慶城鎮化區域發展不平衡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重慶1小時經濟圈、渝東北地區和渝東南地區三大經濟圈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二是重慶三大經濟圈內各區縣之間發展不平衡。
按照基礎條件較好、道路交通便捷、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經濟聯系密切、發展水平接近的原則,將距內環高速公路1小時車程范圍內符合條件的區縣,納入1小時經濟圈。1小時經濟圈有23個區縣,面積2.87萬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34.8%,2006年末常住人口1,673.6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59.6%,城鎮化率達到59.7%,遠高於全市平均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充分考慮經濟流向、發展水平、主要交通干線走向以及地理區位等因素,以重慶三峽庫區為主體,將11個區縣納入渝東北地區范圍,面積3.4萬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41.3%,2006年常住人口850.9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30.3%,城鎮化率僅為29.5%,遠低於全市平均水平。渝東南地區有6個區縣,幅員面積1.98萬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24.0%,2006年常住人口283.5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的10.1%,城鎮化率僅為21.5%,僅為全市平均水平的46%。
城鎮化發展區域差異的另一個表現是重慶所轄的各區縣之間的城鎮化差異。1小時經濟圈內各區縣城鎮化率差距明顯:有6個區城鎮化率達到100%,而同位於圈內的大足縣城鎮化率僅30.9%,剛步入城鎮化加速發展期,兩者相差3倍多。1小時經濟圈內城鎮化率高於60%的區縣有11個,其餘12區縣的平均水平僅41.3%,尚未達到重慶平均水平。渝東北地區除了萬州城鎮化率為47.5%,略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外,其餘區縣城鎮化率均低於30%,最高僅為28.6%。渝東南地區的六區縣均處於城鎮化發展的前期,僅黔江區和武隆縣城鎮化率超過25%,其他四區縣城鎮化率僅為20%左右,最低的酉陽縣才17.2%。
重慶城鎮化三大經濟圈之間、三大經濟圈內各區縣城鎮化發展不平衡是重慶城鎮化發展的另一個基本特點。
三、重慶城鎮化發展出現斷層
重慶2006年城鎮化率為46.7%,達到城鎮化平均水平的區縣16個,占重慶總區縣數的40%。超過平均水平的區縣中,有6個是完全城鎮化,城鎮化率達到100%。另外,雙橋區雖然總人口僅4.66萬人,但其城鎮化率達到89.5%,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此外,61%~68%之間有4個,47%~51%之間有5個,而區間51%~61%和61%~89%之間沒有。低於全市平均水平的24個區縣中,40%以上的僅有2個,區間30%~35%有5個,其餘17個區縣城鎮化率均低於30%,處於城鎮化發展的初期階段。
從以上分析可得出重慶城鎮化的另一個基本特點,即各區縣城鎮化梯度發展的斷層現象明顯。
四、重慶城鎮化水平雖然在西部有較強的優勢,但和其他直轄市相比差距不小
將重慶城鎮化水平和西部其他十一個省區,即內蒙、寧夏、陝西、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四川、貴州、雲南和廣西比較可知:重慶城鎮化水平在西部地區排第二,僅次於內蒙古自治區,重慶在西部優勢地位明顯。但和其他三個直轄市相比,重慶差距還不小。從直轄這個層面上講,重慶的城鎮化率偏低。北京城鎮化率是其1.8倍,上海城鎮化率幾乎是其2倍,天津城鎮化率也是其1.6倍。北京、上海、天津城鎮化發展均超過70%,已經步入城鎮化發展的後期。重慶處於加速發展期的中期,未來發展形勢看好。
五、人口基數大,城鎮化發展任務艱巨
重慶2007年常住人口為2,816萬人,位列四個直轄市之首,遠多於其他三個直轄市,分別是北京總人口的1.8倍、天津總人口的2.6倍、上海總人口的1.5倍。在總人口不變的情況下,重慶城鎮化率提高一個百分點需轉移28.2萬鄉村人口,而北京、上海、天津僅為15.8萬人、18.2萬人、10.8萬人。
重慶人口基數大,城鎮化處於加速發展中期,發展任務艱巨是其另一個特點,要提高到一個較高水平還需著眼於長遠發展。作者:重慶大學 來源:《合作經濟與科技》
⑦ 重慶宏觀經濟概況
(一)GDP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自1997年建直轄市以來,除1997—1999的短暫下降之後,重慶市地區生產總值連續保持了增長的勢頭。2010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94.24億元,比上年增長17.1%。
表一: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增長
(二)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重慶是投資主導型經濟,投資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逐年提高, 2010年建築業增加值658.58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實現利潤122.69億元,增長25.5%以上繳稅金91.52億元,增長29.5%。
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934.80億元,比上年增長30.4%。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911.45億元,增長23.9%;城鎮投資6342.98億元,增長27.9%;農村投資591.81億元,增長64.8%。
(三)財政收入連續十年保持穩定增長
從1997年起,重慶市的地方財政收入和支出表現出了平穩的上升趨勢。2010年,重慶市一般性財政收入1018.36億元,增長49.4%。。全年一般性財政支出1770.96億元,增長29.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71.02億元,增長25.4%。
(四)地區消費穩中有升
2010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617.83億元,比上年增長16.2%,佔全市生產總值的7.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42.11億元,增長1.4%,佔全市生產總值的1.8%。
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78.04億元,比上年增長1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7.0%。分城鄉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718.71億元,增長19.1%;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9.33億元,增長17.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430.75億元,增長19.3%;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447.29億元,增長17.3%。
表二: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
(五)居民收入逐年提高
除個別年份外,重慶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現為平穩的上升趨勢。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家庭總收入18991元,增長11.8%,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2元,增長11.3%。總收入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2738元,增長7.7%;人均經營凈收入1263元,增長24.0%;人均財產性收入313元,增長23.1%;人均轉移性收入4677元,增長20.1%。城鎮人均消費支出13335元,增長9.8%。201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277元,增長17.8%。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335元,增長21.7%;人均家庭經營收入2324元,增長10.0%;人均轉移性收入527元,增長39.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625元,增長15.4%;
表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比上年增長
表四: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比上年增長
⑧ 藍桂小街|重慶GDP增長,居民收入增加,是真的么
是的呢,今年收入增加了,一組數據來說明下:
11月30日,重慶市生產力發展中心、重慶社會科學院、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舉行的重慶經濟年會上傳出消息,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長6.3%,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073.56億元。四季度重慶經濟延續平穩運行態勢,預計全年GDP增長6.5%左右,較2018年有所回升。
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財政收入大幅減少,企業利潤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60.7萬人,同比增長3.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252元,同比增長8.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366元,同比增長9.6%。
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也發生明顯變化,居民對消費的便利性,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對服務型消費的需求也在增加,對商品的多樣性需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可以預見,未來居民對社區商業的需求將越來越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