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5000000000公斤糧食可以供多少人吃 一年
以前計劃經濟糧食定量供應每人每月30斤(統一按成年人計算),一年就是360斤(180公斤),250億公斤可供大約1.38~1.39億人吃一年;現在生活條件好,蔬菜、蛋奶、肉食供應充足消耗增加,糧食消耗相應減少,每人每月大概10公斤(每年120公斤),250億公斤可供2.08億人吃一年。
2. 80年代北京市糧油定量標准
80年代糧食供應一般是按每人每天一斤的標准。
3. 糧油購買證是什麼
改革開放以前,計劃經濟時代,居民每月的糧油供給都是國家定量的,每家都有一個本子,塑料皮,吉林省是紅色的,上面註明了家庭人口,每個人的定量,到糧店領糧,當然也要付錢,有多少領多少,不夠吃活該,反正那時候也沒有市場,割資本主義尾巴,打擊投機倒把都弄沒了。那個本子就是糧油購買證。
4. 議價糧油什麼意思
你好!
議價糧油就是比國家牌價價格高,或者低的糧油價格的一種。
議價的糧油是居於國家牌價和市價中間的一種價格形式。它比牌價靈活,經營者可隨供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價格,這樣就不會虧損經營了;它不像市價糧油那樣完全由經營者決定,當然不同程度的還會受到國家的干預,比如,如果國家規定議價水平要略低於市價並要按一定的作價原則定價等。
謝謝!
5. 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未來糧油怎樣管理
計劃經濟時代計劃在資源配置當中起的決定性的作用,國家的糧油都是國家統一分配的。
6. 以前城鎮居民(非農業戶口)為什麼免費得到糧食供應
並不是免費供應。在計劃經濟時代,由於物資嚴重短缺,不能滿足市民日常需要,不得不對生活必需品計劃供應,這是為避免窮人餓肚子的權宜之策。不過並不是免費的,一般是需要拿戶口本去買糧食,需要支付錢和糧票(買油要油票、買肉要肉票、買布要布票等等),買完還要蓋章標記以防超量購買。
7. 八十年代計劃經濟時期糧油補貼錢是到什麼時候截止的戶囗糧油補貼錢每人每月多少錢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貧困的年代,物資匱乏,經濟處於計劃經濟時代,生產、消費、生活等一切都要... 現在15元一斤,那時的米面糧油憑票計劃供應,
8. 計劃經濟時期中學生每個月糧食定量是多少
計劃經濟時期中學生每個月的糧食定量是30斤,
9. 計劃經濟時期供應糧食的本本怎麼叫
計劃經濟時期供應糧食的本教糧本。
改革開放前,即計劃經濟年代國家為保證非農業人口的糧食供給而為每個人配給的糧食定額,每戶一個糧食和食用油定額本,簡稱糧本,居民可憑糧本定時到指定糧店購買糧食和食用油。
大概在1954年前後,政府在糧油供應方面推行重大舉措,每家每戶都拿到一本糧油本。同時糧票、油票、煤票、豆票、布票、肉票等各種日用生活票據出現了。它們與錢幣具有同樣大的購買力,甚至比錢更實用。
20世紀90年代,國家取消了糧食定量供應,實行糧食開放政策,糧油本的作用也逐漸消失,並成為歷史的見證物。